司法心理学课件第十章过失犯罪心理_第1页
司法心理学课件第十章过失犯罪心理_第2页
司法心理学课件第十章过失犯罪心理_第3页
司法心理学课件第十章过失犯罪心理_第4页
司法心理学课件第十章过失犯罪心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章过失犯罪心理案例:2004年5月3日,罗某开车与朋友赵某等人外出游玩,快到目的地是,赵某提出让他开一会儿车。罗某知道赵某正在学开车,尚未取得驾驶执照,开车不熟练,且旅游景点游人较多,担心让赵某开车会有危险,但碍于朋友情面,同时也认为有自己在旁边指导,不会出事,遂让赵某坐到驾驶座位开车。车行10分钟后,至旅游景点,车辆和行人渐多,赵某有些心慌,在一拐弯处,因避让对面车辆,赵某急打方向盘致使车辆撞向旁边山壁,两名行人被撞倒,一人死亡,一人重伤。 内容第一节 过失犯罪心理的概述第二节 引起过失犯罪的客观诱因第三节 过失犯罪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第一节 过失犯罪心理的概述一、过失犯罪的概念与类型1、

2、过失犯罪的概念:我国刑法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法律规定”:指刑法分则有关条文规定的过失杀人、过失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以及过失致使公私财物遭受重大损失等。2、过失犯罪的类型我国刑法规定,过失犯罪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1)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造成危害结果的过失犯罪行为。特征: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由于行为人的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这

3、种事属于过失犯罪吗?因串错门,被房主误认为是盗贼,在双方争执过程中,房主不幸将“盗贼”摔伤致死。2004年5月,陈某去住4楼的女儿家串门,误上至五楼,陈某用钥匙想打开其认为是女儿家的房门,但未打开。住在该楼的赵某发现后,便用方言叫陈某不要去开别人家的房门,但陈某好象未听懂,仍继续开门锁。赵某见状,便用电话告知在外的房主即被告人黄XX,黄XX听后拿一根铁棍赶了过来,看到陈某后,便问为何开其家的房门。陈某则称没有开黄xx家的房门,为此二人发生争执并相互拉扯,二人从楼梯口滚至四楼与三楼的楼梯平台上,并摔倒在一起。摔倒后,黄xx即爬了起来,将仍躺在地上不动的陈某扶起坐在楼梯的门边,逐后离开了现场。陈某

4、女儿赶至现场后即刻将陈某送往医院,经医院抢救无效被害人死亡 如何判断应当预见?客观标准:以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应尽的预见义务(包括一般预见义务和职业预见义务)为标准主观标准:在某种具体的情况下,根据行为人的主观条件(如智力、发育、文化水平、技术熟练程度等)为标准,分析其预见能力案例:某电影放映员与一赶车人拉着电影胶片到农村放映。时值隆冬,赶车人到达地点后,即进屋烤火,顺手将电影胶片搬放在炉火旁。电影放映员没把胶片放好,就干别的事情去了,结果胶片受热起火,酿成火灾。请问:赶车人有预见义务吗?电影放映员有预见义务吗?疏忽大意过失犯罪的心理因素:责任感不强,对自己的行为缺乏责任心,态度冷漠和轻率注意品质

5、不良,易受外部情境干扰粗心大意,感知记忆模糊,思维、判断具片面性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在紧急情况下判断失误,应激不良案例:主刀医生疏忽大意造成病人9级伤残 2001年1月30日下午,还不到14岁的王涛(化名)到四川某县某医院接受割除阑尾手术,主刀医生赵某在没有对手术所需器材、敷料清点、登记的情况下,违规进行手术。术后,在对刀口进行缝合时,赵某因疏忽大意将一张纱布忘在病人腹中。2月6日,王涛出院,但回家就出现了持续性剧烈腹痛,不得不在当月12日再次进入这家医院检查。但院方并未对其腹痛原因进行详细检查,仅按照一般的手术后疼痛进行医治。由于腹痛难忍,王涛及其父母只好在17日转院到该县另一家

6、医院治疗。经过检查,该院发现是一块纱布滞留腹中造成王涛的剧烈腹痛,而且这块纱布已经造成局部性化脓性腹膜炎、肠粘连。 2)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又称之为轻信过失犯罪,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有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由于轻信这种危害结果不会发生或者自己可以避免,因而采取了掉以轻心的态度,没有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从而导致了危害结果发生的过失犯罪行为。两个特征: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有预见性。行为人轻信能够避免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但是事实上却未能避免。案例:2004年5月3日,罗某开车与朋友赵某等人外出游玩,快到目的地是,赵某提出让他开一会儿车。罗某知道赵某正在学开车,尚未取得驾

7、驶执照,开车不熟练,且旅游景点游人较多,担心让赵某开车会有危险,但碍于朋友情面,同时也认为有自己在旁边指导,不会出事,遂让赵某坐到驾驶座位开车。车行10分钟后,至旅游景点,车辆和行人渐多,赵某有些心慌,在一拐弯处,因避让对面车辆,赵某急打方向盘致使车辆撞向旁边山壁,两名行人被撞倒,一人死亡,一人重伤。 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与间接故意犯罪的区分:相似之处:两者都预见到行为有危害社会结果的可能性。不同之处:间接故意犯罪具有有意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态度,危害结果没有违背犯罪人的意愿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是轻信自己的认识、经验、技术和能力等能够避免这种结果,抱着侥幸不会发生的态度,危害结果发生违背了犯罪人的意

8、愿过于自信犯罪的心理原因:违反了注意义务,在紧急情况下出现了判断失误或措施不力,或应激不当,从而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自我评价过高3、过失犯罪与注意义务的违反过失犯罪行为必须有违反注意义务的事实存在才能成立注意义务:普通的注意义务:凡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所共同要求的注意义务特殊的注意义务:对所从事专业业务的人,有相应的特殊要求的注意义务注意义务的性质分类:预见危害的注意义务 行为人有预见某种行为将导致危害发生的可能性但是没有预见。 通常和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有关避免危害结果的注意义务 行为人对某种行为的危害结果有预见,主观上尚有避免的可能,但是由于过于自信而导致危害结果发生 通常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

9、有关案例:注意义务的争论2006年8月,年近八旬的王大妈在崇文区普仁医院就诊期间,医生在为其检查身体时未尽注意义务,致使其从病床上摔下,导致左股骨颈骨折 医院则称,王大妈在该院检查时医生多次叮嘱原告要小心,不要乱动,王大妈在检查完后医生和其家属说话时,王大妈为了不麻烦别人自己动手穿衣服时才从床上掉下,故王大妈摔伤不是因为医院的医疗技术过错造成,医院对原告已尽到注意义务,医院并无过错 二、过失犯罪心理与故意犯罪心理的区分1、犯罪人的主观恶性不同 主要表现在意识和意识上 1)过失犯罪人的意识表现是预见,这种认识是不清晰、不明确、不充分和不肯定的,而故意犯罪人的意识是明智,这种认识是清晰、明确、充分

10、和肯定的 2)过失犯罪人的意志表现是疏忽、轻信的心理态度,而故意犯罪是希望和放任的态度2、犯罪心理的内容不同故意犯罪心理上是有明确的犯罪动机和目的的,而过失犯罪不包括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故意犯罪人的心理原因和危害结果是必然联系的,而过失犯罪通常是偶发的,外部因素起到重要作用。注意上,过失犯罪表现为不注意,而故意犯罪力求小心谨慎,唯恐疏忽。3、犯罪心理的机制不同过失犯罪:在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行为人违反注意义务,导致注意失误,进而形成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的消极心理,由于心理失误导致行为失误,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故意犯罪:在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行为人产生犯罪动机和目的,在动机的支配下产生实施犯罪行为

11、,导致危害社会的结果发生第二节 引起过失犯罪的客观诱因相关因素情境因素舆论因素工具因素一、情境因素是指由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与人际关系等因素构成的对个人产生心理影响的综合性氛围。意外情境: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各种正常联系或关系的中断或突变。当个体在毫无准备情况下,处于意外情境中,产生应激不良,导致过失行为。1、自然方面的意外情境1)自然灾害:指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原因引起的灾害。当自然灾害来临时,有特殊责任和特别注意义务的人忘记自己的责任,造成重大损失者,可能造成过失犯罪,应负相应责任。行为人的疏忽大意,造成严重后果案例:2002年,大连市东北路椒金山隧道北侧路段发生辆汽车相撞特大交通事

12、故,至少造成人死亡,人重伤,人轻伤,经济损失严重。 当日早上,大连迎来冬季第一个大雾天气,能见度不足米。尽管临近市区的椒金山隧道南侧没有多少雾,但是隧道北侧却大雾弥漫,路上有薄冰,又湿又滑。 交警勘查事故现场后认为,恶劣的天气和驾驶员的疏忽,是造成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2)意外事故因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而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虽然其危害结果不符合行为人的主观意愿,仍然应付相应的刑事责任。作为VS.不作为3)危险工作情境在易燃、易爆品的生产及管理,或其他危险的工作环境、不良的工作环境、不力的时间因素等,使职工产生较大的恐惧、不安和焦虑心理,在压力过大难以承受的情况下,操作不当或者未能

13、对外界及时做出正确反应,容易出现危害后果的发生。案例Piper/Alpha钻塔案件。1988年7月6日,技术员在定期维护时,在需要检查的100个危险的液化气安全阀时不幸出错,忘记替换其中的某一个。当天晚上10点,当连接液化石油气泵的开关按钮被按下后,在2小时内,90多米高的钻塔被大火吞没,167名工人丧生。 2、社会方面的意外情境1)挫折如市场竞争失败、事业受挫造成心理上焦虑、沮丧,产生过失行为2)变故重大事件的发生,造成情绪不稳,产生过失行为3)纠纷在财产纠纷、知识产权纠纷、名誉纠纷的情况下,行为人心绪不宁,以产生过失行为案例:家庭争吵导致过失犯罪主妇李某问丈夫张某为何两天没回家?张某解释,

14、头天是帮同事家办丧事去了。次日是公司老总请客,喝多了便没回来。李某不信,两人激烈争吵,李某气极之下跑进厨房,拿了把水果刀质问丈夫:“你到底干什么去了?”张某在夺刀过程中,突然被刺中左腹部。李某忙拨打120急救电话,随后喊来邻居将其送至医院抢救。张某终因急性失血性休克而死亡。二、舆论因素指多数人对大家所关心而又有争议的问题所持的共同意见或态度。舆论如果不正确,会造成行为误导,可能引发个体产生过失或者故意犯罪行为。舆论导向:具体环境层次和社会风俗层次类型具体环境层次的舆论:在某一个特定的场合下,多数人的舆论压力,导致行为人产生过失犯罪。社会风俗层次的舆论:多年来沿用的某些观念和行为方式,造成过失行

15、为案例:丁某(女)与赵某系同村村民。赵某平素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谁家摆酒席,他总是不请自到,名声不太好。2007年10月6日,丁某过生日,在家摆了两桌酒席,邀请亲朋好友前来赴宴,中午时分,赵某从外面赶来,不容分说坐下就吃。赵某的行为让丁某十分不满,觉得赵某搅了自己的酒席,就对赵某说:“我好像没请你,你怎么谁家的饭都吃呀?”赵某一副无赖嘴脸,笑嘻嘻地说:“我这个人不挑食,什么都敢吃,就算是农药我也敢喝。”赵某此话一出,更让丁某对其心生厌恶,对赵某说:“你真敢喝农药?别吹牛了。我要是拿来了,你不喝怎么办?你要是不喝,就从老娘的裤裆下钻过,敢不敢?”赵某的行为也让众人对其不满,于是众人很默契的跟着

16、起哄。赵某见众人均针对他,无法收回刚才所言,只能硬着头皮同意了。丁某心想反正赵某不可能真的喝农药,正好借这个机会整治一下赵某,就拿杯子去房间里倒了一杯农药端在赵某面前,对赵某说:“这是农药,你敢喝吗?”。赵某见真的端上来一杯类似农药的液体,心生怯意,但眼见丁某已经做出叉开双腿的姿势,周围的人也都跟着起哄,赵某不愿意服输,端起杯子一口气喝完了。丁某表情立即变得惊愕,旁边有人问:“难道真的是农药吗?”丁某下意识地点了点头。众人这时才意识到大事不好,连忙和丁某一起将赵某送往医院。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赵某因毒性发作死亡。 三、工具因素熟练使用工具:熟练使用工具后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造成过失犯罪使用陈旧工

17、具:使用时间较长,性能有所减退或超过使用年限的工具仍继续使用。使用高科技工具:高科技工具的高危险性和从业人员的心理负担1986年4月26日的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 第三节过失犯罪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一、过失犯罪人的生理特征生理缺陷或者疾病疲劳状态麻醉和醉酒其他生理因素1、生理缺陷或者疾病指身体部分器官存在功能缺陷,致使感知觉或者行为造成不便导致过失行为。如色盲、聋哑人等生病导致的身体机能缺陷2、疲劳状态指持久的或过度的活动,使身体感觉不适和工作效率减退的抑制状态。有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如,高速公路开车事故3、麻醉和醉酒麻醉类和酒类使人心神麻痹,使心理活动和身体动作发生困难,进而导致行为人意识和意志

18、失控。长期使用的人:色彩和视觉能力下降、触觉能力下降、思考判断力下降、记忆力受阻、注意力下降,情绪不稳,性格暂时性变化4、其他生理因素生物节律:低潮期或者高低潮转换期的人更容易出现过失犯罪行为年龄和性别:年轻人更容易发生过失犯罪,男性更容易二、过失犯罪人的心理特征过失犯罪人的认知特征过失犯罪人的情绪和态度特征过失犯罪人的意志特征过失犯罪人的性格和气质特征过失犯罪人的智能特征过失犯罪人的无意识特征1、认知特征错觉注意品质不良或违反注意义务行为目的不明确无意注意的干扰注意的转移不当注意的分配不当注意的分散注意范围狭窄记忆力缺陷与失误2、情绪和态度特征情绪特征:在强烈的刺激作用下产生消极情绪,影响人

19、的知觉、注意、记忆和思维判断的准确性及其效果,而且影响到人的行为,是决策出现失误,操作动作出现变形或异常。过于冷漠/过于紧张/激情状态下2、情绪和态度特征不良态度:不负责任的态度对抗态度傲慢和固执的态度自私态度偏颇态度案例:被告人李某,男,32岁,某单位汽车司机。该犯于xx年x月x日上午10时,同装卸工甲某、乙某等三人驾驶解放牌大卡车由某乡向市里送货(该货车核准重8吨,该货物约重10多吨)。车超速行驶,当开到某乡政府十字路口时,将前方同方向骑车的王某连人带车撞出20多米远,造成王某重伤(后因抢救不及时,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被告人见撞人后,为逃避罪责,非但不停车抢救被害人,保护肇事现场,听候处理,反而继续加速行驶逃跑。一出租车司机见此情景后,驾车追赶,并示意其立即停车,但李某对此根本不予理睬。当跑出约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