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语文下册《祖父的园子》教案_第1页
年级语文下册《祖父的园子》教案_第2页
年级语文下册《祖父的园子》教案_第3页
年级语文下册《祖父的园子》教案_第4页
年级语文下册《祖父的园子》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年级语文下册祖父的园子教案五年级语文下册祖父的园子教案1【学习目标】、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认识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介绍作者、出示课题:祖父的园子、介绍作者:萧红,现代着名作家,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人。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年发表了着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思考: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的是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读出来的?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理解和体验,

2、只要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词句,言之有理的,都应该鼓励。学生可能的会有这样的印象: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好玩的地方。祖父的园子里充满了快乐。祖父的园子非常美丽。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很自由的地方。、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反复地朗读。三、走进园子,品味童年、默读课文,园子里的哪些情景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园子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朗读第一自然段,想象描写的情景。用一个词概括园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给你留下的印象。(充满生机、热闹、美丽)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我和祖父在园子里边干活边玩。默读课文自然段,画出“我”干活和玩的句子,细细地读读

3、,想象“我”。、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的瞎闹、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祖父浇水,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贾生学案教案贾生1.易错字逐(zh) 苍生(cng)2.词语释义贾生:即贾谊,西汉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却遭谗被贬,郁郁不得志。后来汉文帝召还贾谊,曾在宫殿正室和他谈话。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宣室:汉代未央宫前殿的正室。访:咨询,征求意见。逐臣:被贬谪的大臣。指贾谊。才调: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政治才能。无伦

4、:无人能比。可怜:可惜。虚:徒然。前席:汉文帝向前移动座席,靠近贾谊,以便更好地倾听。1苍生:指百姓。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有李义山全集。【文题解说】贾生即贾谊,西汉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却遭谗被贬,郁郁不得志。后来汉文帝召还贾谊,曾在宫殿正室和他谈话。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

5、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这首诗的作者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即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表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学习目标2 1.了解诗人李商隐及其作品。2.了解李商隐咏史诗的背景,把握诗歌主旨。3.了解李商隐诗的艺术特点。1.有感情地反复诵读,

6、体会古诗的意境。2.对古诗词知识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体会作者怀才不遇的苦恼。【重点】1.结合时代背景,了解贾生一诗的主旨。2.背诵全诗。【难点】赏析李商隐诗的艺术特点。导入资料助读朗读诗歌赏读诗歌领会写法导入一:解题型设计意图 通过贾生经历的引入,让学生认知诗作产生的背景,由此引出课题,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文学史上被评论得最多的人物里,有一个是西汉时期的才子贾谊。谈起他,人们首先想起的,就是对怀才不遇者的慨叹。因为贾谊实实在在是个大才子。少年时就有文才,博览群书,十几岁就能教春秋左氏传,20岁就已成为博士,也就是汉文帝的皇家顾问。谁能像他一般少年得志?年纪轻轻,已备受文帝恩宠,升任太

7、中大夫。天下大事,贾生纵横议论,了然于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汉与匈奴的矛盾,他以一双慧眼,老早就看得清清楚楚。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才华横溢招来的是朝廷一干老臣的排挤和无德无才的新贵的诽谤。贾谊的死对头,有个叫邓通的,是个不学无术的弄臣。说起他的发家史,也是一个笑话。原来汉文帝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上不了天,正在着急,后面有个戴黄帽子的人一推,文帝就上天了。于是文帝四处打听这个“黄头人”的下落,偏巧某日有人见邓通戴着顶黄帽子,面貌又与文帝梦中所见之人酷似,于是邓通便青云直上。这个不学无术的邓通无由受宠,自然是贾谊所看不惯的。于是,两人成了死对头。文帝最终在邓通等人的多次诋毁下,把贾谊放逐到了长沙。

8、这个时候,贾谊年方23岁。弃置长沙,贾谊写下了吊屈原赋,借他人之酒杯,抒自己之块垒。屈原与贾谊,他们的才干,他们的际遇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都是绝世才华,无与伦比;都是年少得志,破格提拔;都是抵触权贵,蒙冤被贬;都是忠心耿耿,矢志不渝。被贬长沙三年之后,文帝终于又思念贾谊,派人速召贾谊回京。宣室接见,文帝与贾谊谈至深夜。李商隐的贾生,就描述了这次宣室接见。那么,李商隐是怎么看待这次接见的呢?现在我们就从李商隐的贾生一诗里来寻找答案。导入二:复习型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李商隐的名句,揭题激趣。4我们曾学过李商隐太多的名句,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二首其一)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

9、通。(无题二首其一)何当共剪两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图)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李商隐的诗贾生(板书诗题、作者)一、资料助读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阅读诗歌之前,了解作者、作品,有利于学生快速背诵,加深对文本的印象。【课件出示关于作者和作品的情况,然后,教师指名朗读诗歌,其他学生听读,加深印象。】1.关于作者: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因受牛李党争排挤,潦倒终生。他的诗长于律、绝,富于文采,风格色彩秾丽,多用典,意旨比较隐晦,以无题组诗最为著名。有李义山诗集。2.关于作品:这是

10、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设计意图 此环节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训练学生朗读等内容,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认识,并较熟练地阅读全文,为下面的了解文意奠定基础。51.教师范读,学生划分节奏。2.齐读,整体感知。明确 写贾谊与汉文帝君臣遇合的片段史实,托古讽今,抒发自己的感慨。3.自由读,分析字词。宣室:汉代未央宫前殿的正室。访:咨询,征求意见。逐臣:被贬谪的大臣。指贾谊。才调

11、: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政治才能。无伦:无人能比。可怜:可惜。虚:徒然。前席:指汉文帝向前移动座席,靠近贾谊,以便更好地倾听。苍生:指百姓。三、自主学习,赏析内容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自由探讨,学会理解诗歌的内容。1.“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这两句的“求”“访”二字写出了文帝对贾谊的什么态度?从字面上看对汉文帝是褒是贬?明确 “求”(寻求),“访”(咨询),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在赞扬他求贤若渴。2.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承,即所谓“夜半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

12、描绘得惟妙惟肖,但是在“夜半虚前席”前加上“可怜”两字。可怜,即可惜。不用感情色彩强烈的“可悲”“可叹”一类词语,只说“可怜”,一方面是为末句一篇之警策预留地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里貌似轻描淡写的“可怜”,比剑拔弩张的“可悲”“可叹”更为含蕴,更耐人寻味。仿佛给文帝留有余地,其实却隐含着冷隽的嘲讽,可谓似轻而实重。“虚”者,徒然之谓。虽只轻轻一点,却使读者对文帝“夜半前席”的重贤姿态从根本上产生了怀疑,可谓举重而若轻。3.末句方引满而发,紧承“可怜”与“虚”不问苍生问鬼神。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

13、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诗人仍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四、重点研读,感知写法设计意图 通过译文的理解,引导学生掌握古诗文的学法,感受独特情感,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1.对于汉文帝求贤若渴,夜半与贾谊促膝长谈的做法,诗人持什么态度?由此可见本诗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明确 诗人语含讽刺,用了欲抑先扬的写法。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义,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叹。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促膝谈心,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

14、,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达到此效果。2.本首诗仅仅是为了讽刺汉文帝吗?有没有深层含义?明确 此诗托古讽今,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丰富。诗中有讽刺,有感慨。从表面看,诗人是讽汉文帝,实际上是托古讽今,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或信道,服药求仙,以求长生,而不问民生疾苦,更难礼贤下士。同时,诗人怜贾谊正是自怜。既表达了对皇帝的讽刺,又抒写了自己的怀才不遇。其实关于贾谊与汉文帝之间遇合的历史真相,向来多有议论。贾谊年少出仕,召为博士,颇受文帝重视,一年后就为太中大夫。因其部分主张触犯了豪强贵族利益,又好议国事,批评时政,权臣周勃、灌婴排挤他出京,任长沙王傅,几年后仍由文帝

15、召还。后再次被贬,三十三岁而死。其主张在文帝时并非都未付诸实施。司马迁史记中将贾谊与屈原同列,用意在于同情二人怀才不遇,也把自己的身世遭遇和感慨融于其中。唐人作诗多以贾谊不遇为题,用以安慰朋友或自己的不幸遭遇。其实,贾谊的主张,大致还是得以施行了的,不能完全说汉文帝对他不好,王安石就在贾生中说:“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诗文小结:1.内容: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宣室夜对”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的盛事。但诗人却独具慧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这件事,借题发挥,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议论。汉文帝史称明君,贾谊更是一代贤才。文帝把谪居长沙的贾谊召回京城,在宣室接见他

16、,君臣晤谈,直至夜半。尽管文帝求贤若渴,可惜,他殷殷垂询的不是安民之策,虚心听取的只是鬼神之事,虽然听得入神,甚至移膝前席,又有何用?这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讽文帝实刺唐帝,怜贾生实亦自怜。诗人夙怀“欲回天地”之志,但偏遭党争,沉沦下僚,诗中常有“贾生年少虚垂涕”之类的感慨。2.写作特点:欲抑先扬(先扬后抑)。诗人先赞扬,实际上是为了后面的讽刺。8 3.艺术手法:此诗托古讽今,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丰富。诗中有讽刺,有感慨。从表面看,诗人是讽汉文帝,实际上是托古讽今,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或信道,服药求仙,

17、以求长生,而不问民生疾苦,更难礼贤下士。作业安排:背诵并默写全诗。贾先抑后扬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史记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祐)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但诗人却独具只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

18、调更无伦。”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义。首句特标“求”“访”(咨询),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次句隐括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令人宛见贾生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如果不看下文,几乎会误认为这是一篇圣主求贤颂。其实,这正是作者故弄狡狯之处。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承,即所谓“夜半前席”,把文帝

19、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使历史陈迹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鲜明可触的画面。这种善于选取典型细节,善于“从小物寄慨”的艺术手段,正是李商隐咏史诗的绝招。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的渲染,才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贤”的云梯升到了最高处;而“转”,也就在这戏剧高潮中同时开始。不过,它并不露筋突骨,硬转逆折,而是用咏叹之笔轻轻拨转在“夜半虚前席”前加上“可怜”两字。“可怜”,即可惜。不用感情色彩强烈的“可悲”“可叹”一类词语,只说“可怜”,一方面是为末句一篇之警策预留地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里貌似轻描淡写的“可怜”,比剑拔弩张的“可悲”、“可叹”更为

20、含蕴,更耐人寻味。仿佛给文帝留有余地,其实却隐含着冷隽的嘲讽,可谓似轻而实重。“虚”者,空自、徒然之谓。虽只轻轻一点,却使读者对文帝“夜半前席”的重贤姿态从根本上产生了怀疑,可谓举重而若轻。如此推重贤者,何以竟然成“虚”?诗人引而不发,给读者留下了悬念,诗也就显出跌宕波折的情致,而不是一泻无余。这一句承转交错的艺术处理,精练,自然,和谐,浑然无迹。末句方引满而发,紧承“可怜”与“虚”,射出直中鹄的一箭“不问苍生问鬼神”。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 9 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诗人仍只点破而不说

21、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辞锋极犀利,讽刺极辛辣,感慨极深沉,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由于前几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第三句又盘马弯弓,引而不发,末句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便显得特别有力。这正是通常所谓“抬得高,摔得重”。整首诗在正反、扬抑、轻重、隐显、承转等方面的艺术处理上,都蕴含着艺术的辩证法;而其新警含蕴、唱叹有情的艺术风格也就通过这一系列成功的艺术处理,逐步显示出来。点破而不说尽,有论而无断,并非由于内容贫弱而故弄玄虚,而是由于含蕴丰富,片言不足以尽意。诗有讽有慨,寓慨于讽,旨意并不单纯。从讽的方面看,表面上似刺文帝,实际上诗人的主要用意并不在此

22、。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诗人矛头所指,显然是当时现实中那些“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封建统治者。在寓讽时主的同时,诗中又寓有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诗人夙怀“欲回天地”(安定城楼)的壮志,但偏遭衰世,沉沦下僚,诗中每发“贾生年少虚垂涕”(安定城楼)、“贾生兼事鬼”(异俗二首)之慨。这首诗中的贾谊,正有诗人自己的影子。概而言之,讽汉文实刺唐帝,怜贾生实亦自悯。(刘学锴)阅读李商隐的贾生一诗,回答问题。1.诗中的“可怜”的意思是什么?与“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买炭翁)”和“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孔雀东南飞)”中的“可怜”都怎样理解?2.诗人对贾生(贾谊

23、)的评价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这首诗用了先扬后抑的写作手法,试做分析。【答案与解析】1.这首诗的“可怜”是“可惜”的意思;卖炭翁中的“可怜”是“值得怜悯”的意思;孔雀东南飞中“可怜”的意思是“可爱”的意思。2.贾谊有才华,但得不到重用。 表达了诗人对怀才不遇的感慨。3.诗的前两句写朝廷重贤,宣室召见,重新任用才华横溢的贾生,是赞美,是扬;后两句写讨论的是服药求仙等虚无的事情,而不去探讨天下百姓的问题,是讽刺,是抑。诗人用欲抑先扬的手法讥讽朝廷的昏庸和对贤臣的不重用。第二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贾生阅读练习教案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24、,不问苍生问鬼神。阅读练习及答案1、“可怜”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首诗在行文结构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的赏析。【解析】诗题中的“贾生”就是指西汉政治家、文学家贾谊。第一句从正面着笔,“求”“访”,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次句隐括文帝对贾谊的赞叹之词,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器重。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承,即所谓“夜半虚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 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的描写,才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贤”的云梯升到了最高处;而“转”,也就在这戏剧高潮中同时开

25、始。末句紧承“可怜”与“虚”,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诗人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辞锋极犀利,讽刺极辛辣,感慨极深沉,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 【答案】“可怜”是可惜、可悲的意思,是全诗的关键,表达了作者对文帝不顾百姓苍生疾苦的批评之情。在结构上,本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三、四句一转,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之情便显得特别有力。2“可怜”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剖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把握是诗歌鉴赏中比较难的一部分内容。感情是

26、诗的生命,诗歌是以抒发真实的、带有普遍性的情感为主要特征的;诗人描写人、事、物、景时,都注入了他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注入了他的思想主张。参考答案:可惜;诗人嘲讽了封建统治者求贤的虚伪,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3这首诗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剖析:诗歌整体结构的把握既涉及诗歌写作的构思,又涉及诗歌即景抒情、由事转议等常见的结构方。参考答案: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第三句引而不发,末句用强烈的对照形成贬抑,点破而不说尽。4.贾谊得到皇帝的赏识,作者对此持何态度?答:文帝把谪居长沙的贾谊召回京城,在宣室接见他,君臣晤谈,直至夜半。尽管文帝求贤若渴,可惜,他殷殷垂询的不是安民之策,虚心听取

27、的只是鬼神之事,虽然听得入神,甚至移膝前席,又有何用?5.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慨?答:这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诗中的贾生,正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慨叹贾生的不遇明主,实际是感喟自 1 己的生不逢时,自伤之意尽在言外。第三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贾生练习解析贾生阅读李商隐的贾生及注释,完成12题。贾生 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论。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注释 史记屈原列传载: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

28、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受厘:举行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1将注释所引史记屈原列传中的文字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 2回答下列问题。(1)这首诗中,诗人选取了_的情节作这首诗的题材。 (2)诗中,“虚前席”生动描绘了孝文帝怎样的情状? 答:_ (3)说说“可怜”一词的表达效果。答:_ (4)简要评析这首诗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答:_ 试题答案同步练习册答案 在线同步课程 在线搜题答案: 解析:1贾谊被(孝文帝)召见。孝文帝祭祀过神明,在未央宫前殿正室(召见贾谊),皇上因有感于鬼神事,(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源,贾谊于是详尽地解说鬼神本源的情况。到了

29、半夜,孝文帝在座席上移膝靠近贾谊。召见之后,(孝文帝)说:“我很久不见贾生,自以为(学识)超过了他,现在看来我不如他。”;2(1)召回贾谊,宣室夜对;(2)虚心垂询,凝神倾听的情状;(3)对孝文帝的讽刺;(4)如:欲抑先扬第四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贾生教案剖析贾生教学目标:1了解掌握李商隐的生平,诗歌感叹身世忧时悯乱,流露出浓厚的感伤气氛。 体味李商隐无题诗、政治诗的艺术特点。 2感悟作品意境、了解有关表现方法。教学重点:体味李商隐无题诗、政治诗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名句,情境导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二首其一)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

30、题二首其一)何当共剪两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图)二、李商隐简介: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唐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子,怀州河内(今河南泌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一生政治上很不得意,潦倒终身。是晚唐骈文的代表作家。其骈文属对工整,用事精切,疏密相间,气韵自然。他的无题诗很有名,都有很美的意境。其诗揭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宦官擅权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糜烂,行次西郊一百韵、有感二首、重有感等皆著名。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斥时政,贾生、隋宫、富平少侯等

31、较突出。无题诗也有所寄寓,至其实义,诸家所释不一。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也工四六文。有李义山诗集,文集已散轶,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三、学习课文: 学习贾生1齐读,整体感知写贾谊与汉文帝君臣遇合的片段史实,托古讽今,抒发自己的感慨 2背景简介:贾谊贬长沙,成了历代文人抒写怀才不遇时常用的题材。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别有新意。史记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在

32、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但诗人却独具只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1 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 3基本解读:1)首句“宣室求贤访逐臣”正面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一“求”一“访”,把文帝求贤意愿之殷切和诚恳表现出来,特别还是对一位被贬的臣子,真可谓贤明的君主了。这是诗人欲抑先扬之处。2)次句“贾生才调更无伦”是对贾谊的赞扬,着眼于其才华高超、议论风发和神采照人,无与伦比。3)第三句“可怜夜半虚前席”是全诗承、转的关键。“可怜”,可叹,诗人笔触一转,文帝虚心倾听的细

33、节成了诗人叹息和微讽的对象。着一“虚”字,举重若轻,把文帝前面求贤的举动从根本上让人产生疑问,留下悬念,诗情就显得跌宕起伏。4)末句“不问苍生问鬼神”是全诗警策之句,是直接对“可怜”一词的回应。不问苍生问鬼神!这样的求贤对天下苍生有什么意义呢?这样的君臣遇合对臣子来说是幸还是不幸呢?词锋犀利,讽刺辛辣,感慨深沉,却又抑扬顿挫。4小结: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宣室夜对”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的盛事。但诗人却独具慧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这件事,借题发挥,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议论。汉文帝史称明君,贾宜更是一代贤才。文帝把谪居长沙的贾宜召回京城,在宣室接见他,君臣晤谈,直至

34、夜半。尽管文帝求贤若渴,可惜,他殷殷垂询的不是安民之策,虚心听取的只是鬼神之事,虽然听得入神,甚至移膝前席,又有何用?这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讽文帝实刺唐帝,怜贾生实亦自怜。诗人夙怀“欲回天地”之志,但偏遭党争,沉沦下僚,诗中常有“贾生年少虚垂涕”之类的感慨。 5写作特点:欲抑先扬(先扬后抑)。诗人先赞扬,实际上是为了后面的讽刺。6艺术手法:此诗托古讽今,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丰富。诗中有讽刺,有感慨。从表面看,诗人是讽汉文帝,实际上是托古讽今,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或信道,服药求仙,以求长生,而不问民生疾

35、苦,更难礼贤下士。四、小结李商隐诗的特点:往往在言情写物的小小题旨中渗入家国身世的感伤,形成兴寄遥深、意旨朦胧、体式华美的风格。咏史借古讽今,寄寓怀才不遇的身世感伤;咏物托物传达身世感伤;无题意旨隐秘,呈现委婉深曲的朦胧美。第五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约客学案教案约客学习目标1、 导读背背,理解、积累诗文。2、 理解诗文大意。3、 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习过程1、读读背背:约客南宋 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约客是赵师秀的著名作品。该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夏夜独自期客的情景。诗歌采用写景寄情的写法,表达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

36、。是一首情景交融、清新隽永、耐人寻味的精妙小诗。2、作者简介赵师秀(11701219) 南宋诗人。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开创了“江湖派”一代诗风。有赵师秀集2卷,别本天乐堂集1卷,其清苑斋集1卷,有南宋群贤小集本,永嘉诗人祠堂丛刻本。赵师秀是“永嘉四灵”中较出色的作家。绝大部分是五言诗。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与人约会而久候不至,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稍有些失落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语言清丽可诵。3、诗歌注释约客:约请客人来相会。黄梅时节:农历四、五月间,江南梅子黄了,熟了,大都是阴雨连连的

37、时候,成为“梅雨季节”,所以称江南雨季为“黄梅时节”。意思就是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家家雨: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形容处处都在下雨。处处蛙:到处是蛙跳蛙鸣。有约:即邀约友人。落灯花:旧时以油灯照明,灯心烧残,落下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花。落:使掉落。灯花:灯芯燃尽结成的花状物。约客选自清苑斋集(南宋群贤小集本)。4、译文一个梅雨绵绵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这时已经是半夜了,诗人等候朋友如约来下棋。他无聊地敲着棋子,灯灰震落在棋盘上,心中有些失落。5、诗文赏析A.第一种理解:前二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黄梅”、“雨”、“池塘”、“蛙声”,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

38、。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细雨就在身边飘,蛙声就在身边叫。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后二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几分焦急地等着,没事可干,“闲敲”棋子,静静地看着闪闪的灯花。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本来期待的是约客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却只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之下更显示出作者焦躁的心情。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全

39、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1 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烦躁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B.另一种理解:首句“黄梅时节家家雨”,交待了当时的环境。黄梅时节乃是立夏后数日梅子由青转黄之时,江南多雨,俗称黄梅天。其时细雨绵绵,正所谓“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对于视觉,是一种低沉的安慰。至于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泄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仿佛“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心情异常恬静安祥。“青草池塘处处蛙”这句,诗人的注意力从霏霏淫

40、雨,自然而然地转到了远远近近,此起彼伏的片片蛙声,正是这处处蛙声,烘托出了当时周遭的清静,试想,如非心如止水,神游物外,而是焦灼烦躁,何以知微渺“虫声”今夜“新透绿窗纱”?再看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我猜想,书中之所以得出“焦灼”结论,多半便依了这句。朋友过了夜半还不来,倘是你我,当然不免焦灼。但这是赵师秀,是“永嘉四灵”之一,人称“鬼才”的赵师秀。赵师秀,字紫芝,又字灵秀,光宗绍熙元年进士,曾任上元县主薄,筠州推官。他虽寄身仕宦,但失意消沉,常与僧道同游山水之间,向往恬静淡泊的生活,甚至还想与陶渊明一样“归寻故园”(九客一羽衣泛舟,分韵得尊字,就送朱几仲)。他死后,江湖派巨子戴复古作哭赵紫

41、芝,说他是“东晋时人物”。当不致于“有约不来过夜半”便焦灼不安吧?最后一句“闲敲棋子落灯花”。我不知道前人是怎么理解“闲”字的。我是这样想,“闲敲”之“闲”,应当仿佛我们偶凭小几,百无聊赖,适见案头笔墨,于是顺手拿过,随随便便,漫不经心,信笔涂去,一如陆游“矮纸斜行闲作草”之意趣。赵师秀也便这样坐于灯前,遥等客人不至,百无聊赖,适见局中棋子,于是顺手拈起,随随便便,漫不经心,信手敲去,何来焦灼之感?C.创新研读约客这首诗究竟营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且看-江南的夏夜,梅雨纷飞,蛙声齐鸣,诗人约了友人来下棋,然而,时过夜半,约客未至,诗人闲敲棋子,静静等候此时,诗人的心情如何呢?我看主要不是或根本

42、就没有什么焦躁和烦闷的情绪,而更可能是一种闲逸、散淡和恬然自适的心境。也许曾有那么一会儿焦躁过(这种焦躁情绪怎么会持续到“过夜半”呢?),但现在,诗人被眼前江南夏夜之情之景感染了:多情的梅雨,欢快的哇鸣,闪烁的灯火,清脆的棋子敲击声这是一幅既热闹又冷清、既凝重又飘逸的画面。也许诗人已经忘了他是在等友人,而完全沉浸到内心的激荡和静谧中。应该感谢友人的失约,让诗人享受到了这样一个独处的美妙的不眠之夜。第一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含三维目标)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 下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整体备课一教材的基本结构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

43、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 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 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 第八组异域风情本册教材还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第一次是在语言的艺术这一组以课文学习为主同时安排了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我们称之为小综合第二次是在走进信息世界第六组编者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形式我们称之为大综合除去第六组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

44、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3 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 300个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一识字与写字教学本册识字200个每课识字量不超过14个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老师要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听写检测也可以就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二阅读教学1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朗读高年段的朗读要求不仅要做到正确流利而且要做到有感情默读高年级的默读训练既要提高理解水平又要提高默读速度2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语文课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这个根本的任务 1通过课后的思考练习题引导

45、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2在课文中发现语言表达的特点三口语交际教学第一要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第二要创设特定的情境第三要体现双向互动第四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四习作教学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2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作文讲评重在激励3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结合起来培养4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五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活动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怎样写研究报告因此活动的开展定位于解决学生在读写中可能或应该遇到的问题教材提出的4项活动建议中暗含了怎样写研究报告的方法第一步确定话题第二步获取资料第三步分析材料形成观点第四步依照样本撰写报告单元备课第一组在本组的导语中

46、提出了走进西部编排这组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学生对西部缺乏了解教学本组教材既要引导学生把具体的景人事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多作一点有关西部的背景材料的介绍以加深对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建设者的认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通过网络影视报刊等资源更多地了解西部认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可将搜

47、集到的有关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边疆开发西部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在课文教学中作相应安排为在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中的学习交流做好准备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神奇的西部反映了西部的昨天和今天 老舍的草原描绘了内蒙古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生动的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遐想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

48、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12课时单元小结1草原知识与能力能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通过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学习难点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

49、体会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1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蒙语演唱下载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制作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课前交流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3出示课题感情读题4教师导言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自由通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2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3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1简介作者作

50、为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2有感情地范读3学生自由练读4句子感悟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重点指导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1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第二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含三维目标 安全提示)59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逢春学校付永莲六 年 级 下 册 语 文 教 案0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51、语文教案逢春学校付永莲1、文言文两则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 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3. 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 4. 了解一些古今异义的词,增加语言知识的积累。 过程与方法: 1. 反复朗读。2. 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的内容。 3. 明白文中说明的道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 教学重难点:突破字词,理解语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两课时 课前预习:1、 反复

52、朗读,读顺课文,疏通字词。2、 结合注释和字词句理解课文的意思。3、 想想从课文中感悟到什么道理。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591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逢春学校付永莲介绍孟子资料3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

53、学下围棋。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1)谁学下棋?(2)怎么学下棋?(3)学得结果怎么样?(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读通句子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2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3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互

54、相正误。5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与”是通假字,同“欤”,表示疑问或反问,跟“吗”“呢”相同;弗若,不如;为是其智弗若与,在这句话里,“为”应读第四声;然,这样。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学弈参考译文: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

55、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4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四、自读思考,体会文中道理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有两个人学下棋,老师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弈秋。592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逢春学校付永莲2(这两个人)怎么学下棋?“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

56、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3学得结果怎么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解答这个问题后,教师可以追问:是什么原因使“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引导学生理解: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而是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同前一个专心致志,后一个三心二意。)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

57、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六、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1同桌互相讲故事2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安全提示:不玩鞭炮反思: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请生背诵学弈。2板书课题: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3介绍资料: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列子相传为列御寇的论集。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4理解课题,质疑问难:(1)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两个小孩;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两个小孩辩日这件事)(2)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59 3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

58、教案逢春学校付永莲他们为什么争辩?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教师及时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二、总结学法,明确目标1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 (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2明确方法,自主学习读准字词,读通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速要慢,适当停顿,到读通顺为止,。 (2)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师生及时评价。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1)对照注释,弄懂词句,理解故事的内容。(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3)请学生参考注释

59、,用现代口语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时疏通点拨。 (译文如下: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3解疑释惑,体会道理(1)两小儿为什么争辩?(太阳是远是近)(2

60、)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他是根据形状大小来判断的。另一小儿的观点是: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依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他是根据温度来判断594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逢春学校付永莲的。)(3)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4)对两小儿所持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积极发表看法,保护他们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