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第1页,共51页,2022年,5月20日,11点25分,星期五本讲的主要内容1 科技与社会各子系统的互动机制2 两种文化的分离与交融3 科技活动中的社会契约4 科技革命与社会转型第2页,共51页,2022年,5月20日,11点25分,星期五1 科技与社会各子系统的互动机制第3页,共51页,2022年,5月20日,11点25分,星期五1.1 科技与社会各子系统的联动1.1.1 科技与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各子系统的联系及互动作用(1)马克思和恩格斯: 科技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推动和决定作用;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对科技发展的决定和推动作用。(2
2、)贝尔纳: 科学和社会的种种关系是完全彼此交互的。(3)巴伯: 科学与社会的几个其他部分互动的同时为科学提供了一种相对独立性。 第4页,共51页,2022年,5月20日,11点25分,星期五1.1 科技与社会各子系统的联动1.1.2 科技与社会各子系统互动的情形(1)科技与社会的互动最显著地表现在经济上。(2)科技与政治具有强烈的互动作用。(3)科技与法制具有互动性。(4)现代科技与军事的交互作用。(5)现代科技与教育紧密联系和交互作用在一起。(6)科技与宗教文化长期交织、扭结和互相作用。第5页,共51页,2022年,5月20日,11点25分,星期五1.2 双向四面(正负)的作用方式1.2.1
3、 科技与社会其他子系统的基本的作用方式双向四面的活动(1)科技系统对社会各子系统发生作用,社会各子系统也对科技系统发生作用。(2)科技系统对社会各子系统既有正面的、积极的作用,也有负面的、消极的作用;同时,社会各子系统对科技系统也是既有正面的作用,又有负面的作用。 第6页,共51页,2022年,5月20日,11点25分,星期五1.2 双向四面(正负)的作用方式1.2.2 例:科学与宗教的互动(1)宗教对科学的积极、正面作用 宗教孕育了科学,科学的萌芽脱胎于原始的神活、宗教。 近代科学的产生与发展也借助了宗教力量。 宗教对现代科学及其价值仍具有辩护作用。(2)宗教对科学的消极、负面作用 宗教曾强
4、烈地压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3)科学对宗教的积极、正面作用 近代科学家常用科学知识证明上帝的存在和作用; 当代神学家也利用某些科学理论来阐发宗教教义; 神学家利用现代科技作为开展宗教活动的先进手段。(4)科学对宗教的消极、负面作用 科学常常动摇着宗教信仰,冲击着宗教体系。 第7页,共51页,2022年,5月20日,11点25分,星期五1.3 多样性的互动机制1.3.1 互动的内容(1)科技与经济的互动:与物质经济运行的关系上科技带来经济效益社会经济系统向科技活动系统提供财金及物资设备支持(2)科技对政治、军事、法律系统提供一种有物质或思想价值的研究活动,后者则对科技提供一些物质或思想活动的行为
5、规范和导向。(3)科技与宗教文化的互动,则主要表现为精神思想方面的特色;科技以其理性逻辑与宗教的观念信仰相互对立统一。 第8页,共51页,2022年,5月20日,11点25分,星期五1.3 多样性的互动机制1.3.2 互动的源泉(1)科技决定论科技的发展状况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而不是社会因素决定科技的发展。(2)社会建构论强调社会因素对科技实践的至上性。(3)生态的观点:科技与社会各要素都被看作是社会大生态系统中的子系统,各子系统间存在着有机联系和作用。(4)科技与社会政治的互动关系:委托者代理者(principal-agent)的组织活动第9页,共51页,2022年,5月20日,11点25
6、分,星期五1.4 张力的保持与协调1.4.1 科技与社会大系统及其各子系统相互作用的机制,体现了一种张力关系。张力:实质上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指系统各要素间既相互联结和制约,又相互分离和排斥的倾向和趋势。第10页,共51页,2022年,5月20日,11点25分,星期五1.4 张力的保持与协调1.4.2 科技与社会各子系统之间存在着内在有机联系,其中必须保持协调的、适度的张力。1.4.3 科技与经济、政治、宗教文化之间的互动,就充分反映了这种关系。第11页,共51页,2022年,5月20日,11点25分,星期五2 两种文化的分离与交融第12页,共51页,2022年,5月20日,11点25分,星期五
7、2.1两种文化论的提出与论争两种文化(即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问题英国学者C. P. 斯诺 (Charles Percy Snow,19051980) 第一次明确提出1959年5月7日,斯诺在剑桥大学发表里德演讲(The Rede Lecture)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 第13页,共51页,2022年,5月20日,11点25分,星期五2.1两种文化论的提出与论争2.1.2 整个西方社会的精神生活日益分裂为两个极端:一极是文学知识分子,一极是科学家。由于两者在教育背景、学科训练、研究对象和方法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他们关于文化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判断经常处于相互对立的位置;而两个阵营中的人又都彼此鄙视,不愿
8、去理解对方。 第14页,共51页,2022年,5月20日,11点25分,星期五2.1两种文化论的提出与论争2.1.3 斯诺对于两种文化分裂的原因的看法: 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育过于专门化而造成的。第15页,共51页,2022年,5月20日,11点25分,星期五2.1两种文化论的提出与论争2.1.4 20世纪末西方“科学大战”(Science Wars)的爆发1996年,纽约大学物理系数理教授索卡尔(Alan Sokal)在社会文本杂志上刊发了自己有意杜撰的科学文章。三周后他又发表文章自我揭露,用以表明后现代人文学者对科学的无知。此事引起科学界、文化界、新闻界的极大关注,并导致两种文化主体间的科
9、学大战,其中充盈着科学主义与反科学主义的对立。第16页,共51页,2022年,5月20日,11点25分,星期五2.1两种文化论的提出与论争2.1.5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差异和对立的确是客观存在着的。科学知识分子:偏重理性、抽象、实在性。人文知识分子:偏重感觉、具体、形象等。第17页,共51页,2022年,5月20日,11点25分,星期五2.2 科技偏离人文的发展2.2.1 历史上,两种文化曾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类文化。第18页,共51页,2022年,5月20日,11点25分,星期五2.2 科技偏离人文的发展2.2.2 科学发展壮大后才逐步偏离了人文文化。近代科学诞生后,科学文
10、化逐步发展凸显出来;从培根开始,科学家就对科学文化表现出极大偏重;由于科学技术发展带来了工业革命,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9世纪中期,英国等欧洲国家便演化出一种将科学文化推向极端的科学主义思潮;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西方最终形成了以逻辑实证主义哲学为主导的文化形态。第19页,共51页,2022年,5月20日,11点25分,星期五2.2 科技偏离人文的发展2.2.3 科技在实践中偏离人文的发展却带来了深刻的人类危机。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效应:丰富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带来了威胁人类前途的全球性问题,背离了人类的根本利益与价值目标。 第20页,共51页,2022年,5月20日,11点25
11、分,星期五2.3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2.3.1 科学精神的核心求真务实2.3.2 科学精神的具体特征理性(逻辑)精神与实证(经验)精神默顿的科学界的规范又称为科学的精神气质12个方面的特征:(1)执著的探索精神;(2)创新、改革精神;(3)虚心接受科学遗产的精神;(4)理性精神;(5)求实精神;(6)求真精神;(7)实证精神;(8)严密精确的分析精神;(9)协作精神;(10)民主精神;(11)开放精神;(12)功利精神。第21页,共51页,2022年,5月20日,11点25分,星期五2.3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2.3.3 人文精神的核心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2.3.4 狭义的人文精神人文学科
12、或人文文化特有的精神 核心:专注于对人生意义的追求2.3.5 科学精神与广义的人文精神是一致的。第22页,共51页,2022年,5月20日,11点25分,星期五2.4 两种文化的交融2.4.1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都有自己的独特作用,同时也都包含不足的一面。2.4.2 高科技的发展需要高人文的融合。第23页,共51页,2022年,5月20日,11点25分,星期五2.4 两种文化的交融2.4.3 科技与人文融合的可能性(1)科技与人文在源头上是统一的。 科技与人文的共同源头是客观自然界。在萌芽阶段,科学用来解释自然,人文用来歌颂自然。前者是理性的,体现了阿波罗(太阳神)精神;后者是情感的,体现丁狄
13、奥尼索斯(酒神)精神。它们是互补的。古希腊观念中,科学与艺术是相通的,在文艺复兴时期也是融合在一起的。 (2)科技与人文有着共同的追求目标。 科技与人文都力图在精神上探求到统一和谐的世界体系,达到美的境界。例如,物理学家和音乐家都试图用秩序井然的世界代替经验世界,都是对美的追求。第24页,共51页,2022年,5月20日,11点25分,星期五2.4 两种文化的交融2.4.3 科技与人文融合的可能性(3)科技与人文的统一的生理基础是人脑功能定位的互补统一。 大脑两半球分别主管理性与情感,又相互联结协调。两半球只有均衡发展、综合使用,大脑总效率才能成倍增长。音乐就具有调节两半球的功能,开普勒、牛顿
14、、普朗克、爱因斯坦等科学大师都是音乐爱好者。 (4)科技与人文的融合是人及其社会全面发展的趋向。 人在走向理想境界的过程中要求追求完整的人生体验,要求体会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社会谋求持续协调发展,需要科技作动力,人文作导向。这会从根本上促进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融。第25页,共51页,2022年,5月20日,11点25分,星期五2.4 两种文化的交融2.4.4 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交融的途径(1)观念上的相互借鉴启发。 包括概念的移植、规则的移用、信念的一致等多层面的互动。如达尔文受马尔萨斯人口论“生存竞争”的启发、爱因斯坦对统一场和谐美的信念等。 (2)研究方法与理论的相互渗透。 自然科学
15、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两大领域的方法、理论的交叉研究已取得了重大进展,不仅产生了“科幻文学”、“行为科学”等众多交融性研究领域,更有横跨两大文化的系统科学等重大成果。 第26页,共51页,2022年,5月20日,11点25分,星期五2.4 两种文化的交融2.4.4 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交融的途径(3)组织联合研究活动。 在战略发展研究乃至某些具体科学、工程、社会问题上确立项目、联合攻关。组织经常性的学术交流与研讨会,以加强两种文化的联系与沟通。 (4)从根本上推动两种文化教育的统一。 社会教育体系中两种文化教育的脱节是其分离的重要原因之一。应该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硕士博土各教育阶段,注重科学文化
16、与人文文化及其统一教育的适当安排,为两种文化的交融、统一打下人才基础。第27页,共51页,2022年,5月20日,11点25分,星期五3 科技活动中的社会契约第28页,共51页,2022年,5月20日,11点25分,星期五3.1 科技活动的市场作用3.1.1 从经济层面考察科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科技活动也是一种投入产出过程。3.1.2 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发展和冷战的结束,市场机制对科技经济活动中资源配置的意义显得越来越突出。第29页,共51页,2022年,5月20日,11点25分,星期五3.1 科技活动的市场作用3.1.3 从总体上看现代经济活动中的资源配置,市场机制优于集中计划的机制,科技资源
17、配置宜采用市场机制。3.1.4 科技活动市场机制的确立,必须保障委托者与代理者一定程度的分离与对等的地位,这样才能确定委托者代理者双方平等自由的契约关系。第30页,共51页,2022年,5月20日,11点25分,星期五3.2 “社会与科学的契约”由于政治主体是当代社会利益和资源分配的主要代理者,政治与科技的物质经济关系实质上代表着社会与科学的物质经济关系。 3.2.2 科学研究项目中不同的角色职能政治:委托者或资助者(principal)科技:代理者(agent)第31页,共51页,2022年,5月20日,11点25分,星期五3.2 “社会与科学的契约”3.2.3 “社会与科学的契约”的两个假
18、设(1)政治体制与科学体制保持利益的独立才会互动。(2)社会与科学家的契约是“社会与科学的契约”的核心。第32页,共51页,2022年,5月20日,11点25分,星期五3.3 委托者代理者的角色政府:委托人,它要求科技代理人执行某种任务,因为委托人不能直接执行它。代理人:执行被委托的任务,并非直接出自自己的利益,而是随着增加委托人的利益而最终获取某种利益。第33页,共51页,2022年,5月20日,11点25分,星期五3.4 求实和效益问题3.4.1 委托者与代理者间的契约张力政治委托者:要求科学代理者提供诚实可靠的知识并尽可能多地带来生产及经济效益。科学代理者:看其研究结果在多大程度上体现这
19、种求实性和效益性。第34页,共51页,2022年,5月20日,11点25分,星期五3.4 求实和效益问题3.4.2 研究活动的效益(1)至少要推进知识的前沿。(2)通常也要带来高等教育、军事安全、公共健康、经济优势及其他社会绩效。第35页,共51页,2022年,5月20日,11点25分,星期五3.4 求实和效益问题3.4.3 委托人要求的求实性(1)求实问题关联并影响着效益目标。 研究成果是大量的科学应用的基础,作伪的研究一般会损害其应用的真确性并威胁科学政策目标;而且,作伪行为也浪费其他研究者的时间。 (2)求实是一种象征或观念上的要求。 科学与民主是在启蒙运动中双生的,科学界是自由合作地追
20、求共同目标的典范,也应是人类社会及其工具行动和价值观的有效性的典范,这也是代议制政府建立的基础;科学就是求实的象征。 第36页,共51页,2022年,5月20日,11点25分,星期五3.4 求实和效益问题3.4.4 科技活动中求实与效益的实现程度,是考量科技系统与社会政治的互动是否和谐、稳定的主要因素,它实质上也反映着二者之间契约张力的大小。科学研究中求实与效益实现的程度高,其契约张力就适度;反之,二者之间契约张力过大或过小,社会政治与科技系统的边界就不和谐、不稳定。第37页,共51页,2022年,5月20日,11点25分,星期五4 科技革命与社会转型第38页,共51页,2022年,5月20日
21、,11点25分,星期五4.1 空前的科技革命浪潮4.1.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揭开了新科技革命的序幕。4.1.2 20世纪70年代以后,以信息科技为龙头,在生物科技、材料科技、能源科技、空间科技、海洋科技、环境科技各领域兴起了一场世界性、全方位的科技革命浪潮。第39页,共51页,2022年,5月20日,11点25分,星期五4.1 空前的科技革命浪潮4.1.3 现代科技革命的实质是生产力革命。4.1.4 现代科技革命促使社会生活也发生了质变。贝尔:五个方面的变化经济性质:产品性经济转变为服务性经济;职业分布:专业技术人员处于主导地位;中轴原理:理论知识处于中心地位;未来方向:对技术进行鉴定和控
22、制;制定决策:创造新的智能技术进行决策。第40页,共51页,2022年,5月20日,11点25分,星期五4.2 社会转型的驱动力社会转型以科技革命为根本驱动力:科技革命带来的社会化大生产;科技革命与城市化相互促进;科技革命导致世俗化;科技革命促进了专业化;科技革命带来了人们对公共事务的普遍参与;在科技时代,个人的声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能力和社会成就。第41页,共51页,2022年,5月20日,11点25分,星期五4.3 当代社会制度嬗变的反思4.3.1 当代社会制度最醒目的变化莫过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与经历的挫折。4.3.2 一种社会制度能否稳定存在,关键在于它与其他制度相比较的优越性,特别
23、是在促进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发展上。第42页,共51页,2022年,5月20日,11点25分,星期五4.3 当代社会制度嬗变的反思4.3.3 当代新科技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也发生了巨变。4.3.4 资本主义制度的嬗变和创新和社会主义运动不可分离。第43页,共51页,2022年,5月20日,11点25分,星期五4.4 科技革命与社会主义的结合4.4.1 在科技革命的浪潮中,尽管资本主义制度趁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完善时暂时取得了优势,但科技革命的进一步发展,仍趋向于与社会主义的结合。第44页,共51页,2022年,5月20日,11点25分,星期五4.4 科技革命与社会主义的结合4.4.2 资本主义主导的生产方式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全球问题: (1)人口问题 (2)资源问题 (3)环境问题对地球资源的掠夺性使用,正是由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性所导致的。第45页,共51页,2022年,5月20日,11点25分,星期五4.4 科技革命与社会主义的结合4.4.3 全球性问题的解决需要用更先进、更合理的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校2024-2025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 配电室火灾应急演练
- 13 C波的描述 提升版2025新课改-高中物理-选修第1册(21讲)
-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含答案)
- 【初中地理】探索太空筑梦航天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 糖尿病管理方案
- 高血压糖尿病的饮食
- 精神科患者治疗性沟通
- 远离五毛食品安全教育
- 天津市弱势群体生活保障与救济研究毕业论文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课件
- 整本书阅读《平凡的世界》教案-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语文新教材同步教学讲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 智慧农业鱼菜共生智能温室大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浙江省杭州市小升初数学真题重组卷
- 污水排入城镇污水管网排放口设置技术规范
- 肠瘘护理查房
- 《水泥用铁质校正料》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酒水服务)考试题库(含答案)
- unit-7-Things;-The-ThrowAway-Society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
- 吊车司机作业安全行为规范(三篇)
- 鼠疫防治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