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2023年(备考资料)执业医师-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测验能力拔高训练一(带答案)一.综合考核题库(共40题)1.流行性感冒鉴别诊断正确答案:1普通感冒 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及副流感病毒等引起,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咽炎,而全身症状较轻。传染性小,不易感染他人。确诊则需依靠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2肺炎支原体肺炎 起病较缓,咳少量黏痰或血丝痰,病情和缓,预后良好。大环内酯类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治疗有效。冷凝集试验及MG型链球菌凝集试验效价升高。3其他 钩端螺旋体病、急性细菌性扁桃体炎、链球菌性咽炎及某些疾病的初期,如流行性出血热、肺炎球菌性肺炎、流脑、伤寒与麻疹等。2.流行性感冒疫
2、情处置正确答案:1针对传染源的控制措施 对流感患者做好隔离工作,患者较多时可以就地隔离,减少传播的机会,对于密切接触者进行3天医学观察。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发现本地区在某一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如村庄、学校、幼托机构、工厂、公司等集体单位),短时间内出现较多聚集性的流感或流感样病例,要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主动和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联系,建立学校、幼托机构流感或流感样病例聚集性发病的报告渠道。各级医疗机构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发现疑似、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的病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规定,于24h内通过传染病疫情
3、监测系统进行网络直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应组织人员在24h内到达现场开展调查。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的同时,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和开展疫情追踪,控制疫情的进一步蔓延。2针对传播途径的控制措施 在流行期间减少或暂停大型集会和集体文体活动。必要时学校停课,停止使用共用教室,并做好消毒处理等工作。(1)通风换气:发生疫情的单位在自然通风不良的地方增加机械通风设备,或停用空调设备。学校等公共场所应在课间等时间开窗通风换气,保证室内空气流通。(2)空间消毒:重点场所、公用物品积极进行消毒处理,可进行物体表面消毒和空气消毒。(3)停课、停业:根据疫情规模,必要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报
4、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采取停工、停业、停课等紧急措施,控制疫情的进一步扩散蔓延。(4)加强个人防护、避免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到达公共场所时应戴口罩,少去医院或卫生所等患者集中的地方诊病。3对易感人群的控制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重点为保持个人卫生:教育公众用纸巾掩着口鼻打喷嚏、咳嗽,用过的纸巾妥善处理勿乱扔;在打喷嚏、咳嗽和擦鼻子后要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患者;接触患者及处理呼吸道分泌物后应立即洗手,看护患者时戴口罩;通过良好的饮食、规则的锻炼和充足的休息,减少压力和戒烟建立良好的机体免疫;尽量不去公共场所等。(2)药物预防:在流感暴发初期,高危人群(48h内)可服用抗流感病毒
5、药物,如金刚烷胺、甲基金刚烷胺、奥司他韦等,可有效预防流感。此外,中药(方剂或合剂)也可用于预防。(3)接种流感疫苗:目前在我国使用的流感疫苗有3种:全病毒灭活疫苗、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每种疫苗均含有甲1亚型、甲3亚型和乙型3种流感灭活病毒或抗原组分。对于老年人和体弱多病者接种流感疫苗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流感暴发流行时,如确有必要,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可采取应急接种措施,保护老年人、幼儿、慢性病患者、体弱多病者等易感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对于部分人群禁止接种流感疫苗,如急性发热性疾病患者、对鸡蛋或疫苗中其他成分过敏者、妊娠3个月以内的孕妇、慢性病发作期、严重过敏体质者、12岁以
6、下儿童禁用全病毒灭活疫苗。3.麻疹进一步检查正确答案:1胸片及血常规 明确是否并发细菌性肺炎。2心电图及心肌酶 明确是否并发心肌炎。3若有神经系统症状,可行脑电图及脑脊液检查。4.脊髓灰质炎概述正确答案: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年幼的儿童。病毒通过受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经口腔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内繁殖。流行病学(一)传染源 脊灰的传染源为病人、隐性感染者和病毒携带者。由于病毒携带者、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者和无麻痹型患者不易被发现,因此在传播该病上起重要作用。本病的潜伏期为335天,一般为514天。患者自潜伏期末至发病后34周都有传染性,发病12周排毒率最高,可从70
7、%以上的患者大便中分离出病毒,退热后传染性减小。病毒主要存在于患者的脊髓和脑部,在鼻咽部、肠道黏膜与淋巴结内亦可查到。(二)传播途径 感染者一般通过大便排出病毒,数量多且持续时间长,可达数周至数月;粪-口途径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在发病的早期咽部排毒可经飞沫传播。(三)易感人群 人对脊灰病毒普遍易感,4个月婴儿有来自母体的抗体,故很少发病,以后发病率逐渐增高,至5岁以后又降低。机体感染脊灰病毒后,血清中最早出现特异性IGM抗体,2周后出现IGG、IGA及保护性中和抗体。感染后能产生对同型病毒的持久免疫力。5.副伤寒诊断与治疗正确答案:副伤寒甲、乙、丙的诊断、治疗与伤寒大致相同。对并发化脓性病灶
8、者,一旦脓肿形成,可行外科手术治疗,并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进一步检查正确答案:1脑脊液涂片抗酸染色找结核杆菌,墨汁染色找新型隐球菌,除外结核性和隐球菌性脑膜炎。2脑脊液查新型隐球菌抗原,除外隐球菌性脑膜炎。3脑脊液或皮肤黏膜淤点、淤斑刺破涂片找革兰阴性双球菌,明确诊断。4脑脊液培养,血培养,皮肤黏膜淤点、淤斑刺破培养,明确诊断。5行头颅CT或MRI检查,了解脑实质和脑室系统情况,有无脑水肿和脑室扩张。7.伤寒、副伤寒伤寒鉴别诊断正确答案:1病毒感染 起病较急,多伴有上呼吸道症状,常无缓脉、脾大或玫瑰疹,伤寒的病原与血清学检查均为阴性,常在12周内不治而愈。2斑疹伤寒 流行性
9、斑疹伤寒多见于冬春,地方性斑疹伤寒多见夏秋。一般起病较急,脉搏较速,多有明显头痛。第5-6病日出现皮疹,数量多且可有出血性皮疹。外斐氏反应阳性。治疗后退热比伤寒为快。3钩端螺旋体病 本病的流感伤寒型在夏秋季流行期间常见,起病急,伴畏寒发热,发热与伤寒相似。但此病有疫水接触史,临床表现有眼结合膜充血,全身酸痛,尤以腓肠肌疼痛与压痛为著,以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等;血象白细胞数增高。进行有关病原、血清学检查即确诊。4急性病毒性肝炎 伤寒并发中毒性肝炎易与病毒性肝炎相混淆,但前肝功能损害较轻,有黄疸者黄疸出现后仍发热不退,并有伤寒的其他特征性表现,且病原及血清学检查均为阳性。5布氏杆菌病 患者有与病畜(
10、牛、羊、猪)接触史,或有饮用未消毒的乳制品史。本病起病缓慢,发热多为波浪型,多汗,并有关节痛或肌痛等症状。病程迁延,易于复发。确诊需有血液或骨髓培养出病原体、布氏杆菌凝集试验阳性。6急性粟粒性肺结核 患者多有结核病史或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史。发热不规则,常伴盗汗、脉搏增快、呼吸急促等。发病2周后X线胸片检查可见双肺有弥漫的细小粟粒状病灶。7败血症 败血症多有原发病灶,热型多不规则,常呈弛张热、伴寒战、无相对缓脉。白细胞总数虽可减少,但中性粒细胞升高,血培养可分离出致病菌。8其他疾病 如恶性组织细胞病、风湿热以及变应性亚败血症等,有时需进行鉴别。8.狂犬病诊断要点正确答案:1流行病学史 有被犬、
11、猫、野生食肉动物以及食虫和吸血蝙蝠等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黏膜或未愈合伤口的感染史。2临床表现(1)狂躁型:狂躁型是我国最常见的类型。主要表现:在愈合的伤口及其神经支配区有痒、痛、麻及蚁走等异常感觉,以后出现高度兴奋、恐水、怕风、阵发性咽肌痉挛和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流涎、吐沫、多汗、心率加快、血压增高等。逐渐发生全身弛缓性瘫痪,最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2)麻痹型:麻痹型在我国较少见。临床表现为:前驱期多为高热、头痛、呕吐及咬伤处疼痛等,无兴奋期和恐水症状,亦无咽喉痉挛和吞咽困难等表现。前驱期后即出现四肢无力、麻痹症状,麻痹多开始于肢体被咬处,然后呈放射状向四周蔓延。部分或者全部肌肉瘫痪,咽
12、喉肌、声带麻痹而失音,故称哑狂犬病。3实验室检查(1)直接荧光抗体法(DFA)或ELISA法:检测患者唾液、脑脊液或颈后带毛囊的皮肤组织标本中狂犬病毒抗体阳性,或用RT-PCR检测狂犬病毒核酸阳性。(2)细胞培养方法:从患者唾液、脑脊液等标本中分离到狂犬病病毒。(3)脑组织检测:尸检脑组织标本,用直接荧光抗体法或ELISA法检测狂犬病病毒抗原阳性、RT-PCR检测狂犬病病毒核酸阳性、细胞培养方法分离到狂犬病病毒。(二)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病例确诊需要实验室检查证据。(三)诊断1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下列任一项:(1)符合临床表现(1);(2)符合流行
13、病学史和临床表现(2)。2确诊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加上实验室检查(1)、(2)、(3)中的任何一项者。9.2005年9月27日930左右,江苏沭阳县疾控中心接到张圩乡卫生院电话报告,称该乡中学有20余名学生发生发热、腹泻、呕吐等症状,正在张圩乡卫生院就诊。接到报告后,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派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于1000左右赶赴现场进行调查采样,初步认为是食物中毒。28日又有不少学生到医院就诊,并出现里急后重、脓血便等症状。29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再派人现场调查,确定为一起学生集体细菌性痢疾暴发事件。问题:1你认为应该如何判定痢疾疫情?2急性细菌性痢疾应做哪些鉴别诊断?正确答案:1痢疾疫情一般
14、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判定。(1)流行病学史:病人有不洁饮食或与菌痢病人接触史。(2)临床症状体征1)急性非典型菌痢:症状轻,可仅有腹泻、稀便。2)急性普通型(典型)菌痢:急性起病、腹泻(除外其他原因的腹泻)、腹痛、里急后重,可伴发热、脓血便或黏液便、左下腹部压痛。3)急性中毒型菌痢:发病急,高热,呈严重毒血症症状,小儿起病时可无明显腹痛腹泻症状,常需经灌肠或肛拭做粪检,才发现是菌痢。根据主要临床表现有以下类型: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有感染性休克症状,如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细速、血压下降、皮肤发花、发绀等。脑型(呼吸衰竭型):有脑水肿表现,如烦躁不安、惊厥、
15、嗜睡或昏迷、瞳孔改变,甚至出现脑疝、呼吸衰竭。混合型:同时出现休克型、脑型的症候,是最凶险的一型。4)慢性菌痢:急性菌痢者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为慢性菌痢。(3)实验室检查1)粪便常规检查:白细胞或脓细胞15/HPF(400倍),可见红细胞。2)病原学检查:粪便培养志贺菌属阳性为确诊依据。确诊病例:具备实验室检查的第2条和临床诊断病例中任何一项。2急性细菌性痢疾应同其他病因所致的急性腹泻相鉴别。(1)阿米巴痢疾(又称阿米巴肠病):阿米巴痢疾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寄生于结肠而引起的,因临床上常出现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等痢疾症状。(2)沙门菌肠炎:鼠伤寒杆菌、肠炎杆菌等常为其病原,其胃肠型主要临床症状同急
16、性非典型菌痢相似,但粪便多样化,一般抗菌药物疗效差,粪便培养可分离出沙门菌,或从该病的败血症型患者血中培养出致病菌。(3)副溶血性弧菌肠炎:此种肠炎由副溶血性弧菌(嗜盐杆菌)引起。为细菌性食物中毒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其临床特征:有进食海产品或腌渍食品史;同餐者同时或先后迅速发病;主要症状为阵发性腹部绞痛、恶心、呕吐,多无里急后重;粪便呈黏液血性、血水或洗肉水样,有特殊臭味;取患者吐泻物或可疑食物进行细菌培养有确诊价值。(4)霍乱与副霍乱:病前1周来自疫区,或者与本病患者及其污染物有接触史。突然起病,先泻后吐,常无恶心、腹痛等症状,大便呈米泔样或黄水样。重症病例可致外周循环衰竭。粪便或呕吐物中检出
17、霍乱弧菌或爱尔托弧菌。(5)空肠弯曲菌肠炎:该病于发达国家发病率高,甚至超过菌痢,主要临床表现与菌痢类似,伴咽痛、肌痛、关节痛、背痛等症状。粪便在微需氧或厌氧环境中培养可检出该菌,或双份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增长4倍以上,有诊断价值。(6)病毒性肠炎:多由轮状病毒、NorwAlk病毒致急性肠道感染,有其自限性,消化道症状轻,粪便镜检无特殊,电镜或免疫学方法检查及病毒或病毒颗粒可确诊,双份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4倍以上增长有诊断意义。此外,急性菌痢应同肠套叠、耶尔森菌病、产肠毒性大肠杆菌肠炎、类志贺毗邻单胞菌腹泻、亲水单胞菌腹泻等疾病相鉴别。10.麻疹治疗原则正确答案:1一般治疗 应卧床休息,单间隔离至
18、体温正常或至少出疹后5天。居室空气新鲜,保持适当温度和湿度。眼、鼻、口腔、皮肤保持清洁。饮食宜富营养易消化,并应多饮水。补充维生素A,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2对症治疗 高热时可给小剂量退热剂或头部冷敷,咳嗽时给予祛痰镇咳药,剧咳和烦躁不安可用少量镇静药。3并发症治疗(1)肺炎 按一般肺炎处理,继发细菌感染选用抗菌药物。(2)喉炎 蒸气雾化吸入稀释痰液,针对性选用抗菌药物,对喉部水肿者可试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喉梗阻进展迅速者,应及早考虑气管插管或行切开术。(3)心肌炎 心力衰竭时及早应用毒毛旋花子苷或毛花苷丙治疗,可同时应用利尿剂。控制补液总量和速度,维持电解质平衡,重症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保护心
19、肌。(4)脑炎 处理同病毒性脑炎。目前对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无特殊治疗。11.疟疾概述正确答案:疟疾是全球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超过三分之一的全球人口居住在疟疾流行地区。一、流行病学(一)传染源 疟疾现症病人和带虫者,当其末梢血液中存在配子体时即是传染源,具有传染性。现症病人是指有临床症状者,有明显的疟原虫血症。带虫者是指无临床症状,但血液中可查出疟原虫。传染源具有传染性的时间(配子体存在的时间)和感染的持续时间(疟原虫寿命)对疟疾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1传染性时间 疟疾现症病人或无症状带虫者,末梢血液中配子体出现时间,各虫种不同。间日疟原虫配子体一般在无性体出现23天后出现,但复发病例出
20、现更早。恶性疟原虫配子体在无性体出现710天后出现。配子体在末梢血液中存在的时间比无性体短,无免疫力患者的存在时间约占整个病程的40%。影响配子体传染性的因素通常认为和蚊媒吸入配子体的数量、配子体的成熟程度、雌雄配子体的比例和配子体的素质有关。2疟原虫寿命 虫种不同,疟原虫在人体内的寿命就不同,一般认为,恶性疟原虫的寿命平均为1年,少数可达3年;间日疟原虫通常为2年,有的可长达5年或10年;三日疟原虫一般为3年,个别甚至长达50年。(二)传播媒介 按蚊是传播疟疾的唯一媒介,但并非所有按蚊都能作为媒介。按蚊要成为疟疾传播媒介,首先必须吸人血,对疟原虫有一定的敏感性,其次必须有相当的密度和足够长的
21、寿命。1叮人习性 媒介按蚊的叮人习性包括叮咬频率和嗜血习性。叮咬频率与温度有关,一般每2天吸血1次完成1个生殖营养周期。嗜血习性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一种趋向性,各蚊种间差异很大,分为嗜吸人血、嗜吸动物血和兼吸人、动物血三种类型。越嗜吸人血越可能成为高效的传疟媒介。嗜血习性可通过调查按蚊的人血指数来估算。2种群寿命 按蚊寿命是影响其传疟能力的重要因素。疟原虫在蚊体内发育成具有感染性的子孢子需要一定的时间,即孢子增殖期。所以按蚊要传播疟疾,其寿命必须比疟原虫的孢子增殖期长。按蚊种群寿命具有流行病学意义。3敏感性 按蚊对疟原虫感染率的高低受按蚊本身的敏感性和疟原虫的传染性影响。不同按蚊对疟原虫的敏感性
22、有差异,而同种按蚊对不同种疟原虫的敏感性也有差别。另外,某些按蚊在实验条件可感染疟原虫,但受嗜血习性、寿命等因素所影响,在自然界并不能成为疟疾传播媒介。4种群数量 媒介按蚊的种群数量与疟疾流行有密切的关系。一个地区传疟媒介的数量常是决定当地疟疾流行强度的重要因素。从理论上说,媒介按蚊数量降低到足以使疟疾传播逐渐趋向终止的水平,即低于临界密度,灭蚊措施就是成功的。由于各种按蚊嗜血习性、寿命等因素不相同,各地蚊媒的临界密度高低不同。一般在高疟区或稳定性疟区,蚊媒的临界密度低,而低疟区或非稳定性疟区则较高。媒介数量可用叮人率来表示,叮人率愈高,媒介的传疟作用愈大。(三)易感性和免疫力不同种族、性别、
23、年龄和职业的人,对4种疟原虫都具有易感性。而感染后人体对疟原虫的再感染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一般认为疟疾的免疫只是带虫免疫,即随着体内疟原虫的消失,免疫力亦告消失。研究表明,机体内疟原虫消失之后,抗体在体内还能保持一段时间,并有保护性抗体存在。疟疾的免疫有种族的特异性,即对同一种族疟原虫有一定的免疫力,而对不同种族原虫的免疫力差。同种疟原虫又以同株原虫的免疫力更强。(四)自然因素1气温 气温条件决定疟原虫在蚊体内孢子增殖期的长短。在1630之间,气温愈高,疟原虫在蚊体内发育愈快。低于16或高于30时,疟原虫发育速度都会变慢。按蚊的活动受气温支配。严冬,按蚊处于滞育状态,一般不发生疟疾传播。在温
24、暖环境中的越冬蚊,由于体内脂肪体消耗快,可常有吸血活动,在有传染源的家庭里,便可发生传播。全球气候变暖,可通过加速疟原虫在蚊体内的发育、延长传播季节增加疟疾传播,也可使以前不适于疟疾流行的地方出现疟疾流行。2雨量 雨量对疟疾流行的影响非常复杂。雨量多可导致暴发流行,干旱也可引起暴发。3湿度 按蚊的发育与湿度有关。在适宜的范围内,成蚊的寿命随空气的相对湿度增加而增长。4地形和地貌 不同的地形地貌会形成不同类型的按蚊孳生地,影响媒介种类及其种群数量。(五)社会因素 社会的经济水平、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以及人群的行为等社会因素均会对疟疾流行造成影响。(六)流行形式 疟疾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
25、,流行区以间日疟最广,恶性疟主要流行于热带,三日疟和卵形疟较少见,我国主要以间日疟流行为主。近年来,国外输入性疟疾病例不断增多。疟疾的流行形式分地方性流行和暴发性流行两种类型。地方性流行是指疟疾在一定的地区经常发生,发病虽有季节性波动,但年度变化不大。暴发性流行是指在局部地区,短期内发病数急剧增加,超过常年的一般水平。如果暴发性流行规模很大,超出原有的地方性疟区范围,使原来无疟区出现了流行,称为大流行。1暴发性流行(1)流行种类:暴发性流行分周期性和非周期性两种。前者是指经一定间隔时间(520年不等)发生一次暴发流行;后者是指偶然原因引起的暴发流行。(2)流行过程:疟疾暴发流行过程大体经历4个
26、时期:1)流行前期:一般为12个月,在温带或亚热带可断续绵延数年,新感染病例逐渐增多;2)高峰期:病例急剧增加,疟原虫率骤然上升,但脾肿率上升较慢。3)流行后期:病例多系复发,人群有一定免疫力,疟原虫率下降,但脾肿率常较高。4)流行间歇期:此期可短至数年,长至10余年,居民发病率、疟原虫率和脾肿率逐渐降到较低水平,人群免疫力也逐渐降低。(3)消除疟疾后的暴发流行:消除疟疾后仍然可能存在少量本地残存的病例,即有一定免疫力的带虫者,没有临床症状,亦不易查出来。这些带虫者配子体密度一般较低,对按蚊的传染性也不高,但是可以感染少量按蚊,因此由这少数病例的传播而产生的第一批继发病例数量虽不会太多,但没有
27、免疫力,具有新感染的特征,其末梢血中长时间存在一定数量具有传染性的配子体,导致疟疾传播。同时,这些少量的传染源,若没有健全敏感的监测系统,就无法早期发现,造成传染源的积累和扩散,导致暴发流行。另外,如果此时有传染源输入,也可发生暴发流行。2地方性流行 地方性流行是指疟疾在一个地区经常存在,发病虽有季节性波动,但每年发病数相对稳定。地方性流行的强度,常因疟区性质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因此,需要将地方性流行区划分为不同性质的疟区,分类指导各地的疟疾防治工作。(七)潜伏期间日疟和卵形疟的潜伏期为1315天,三日疟为2430天,恶性疟为712天。12.25岁男性,因发热、食欲不振、乏力10天,加重伴腹胀
28、3天于7月10日入院。患者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7,伴食欲不振、乏力,3天前无诱因症状加重,并出现腹胀而入院。患者发病以来无咳嗽、咳痰,无恶心呕吐,无粪便干燥,尿正常,睡眠差。既往体健。在外地打工期间同时有多人发病。入院查体:T38.7、R20次分、P80次分、BP120/70mmHg,神清、语利,表情淡漠。巩膜无黄染,胸腹部有散在淡红色斑丘疹,直径约24mm,压之退色。心肺正常。腹略饱满,脾大肋下3cm,质软,右下腹有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3次分。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阴性。血常规:WBC3.510/L,N42%,L58,嗜酸性粒细胞
29、消失。PLT20010/L,Hb149g/L。肝功能:ALT35U/L,AST21U/L,TBIL15mol/L。肥达反应:O1:160、H1:160、A阴性、B阴性,外斐反应阴性。粪便常规:(-),尿常规(-)。正确答案:1诊断及诊断依据(1)诊断本例初步印象是:伤寒。(2)其诊断依据1)患者夏季起病,个人及环境卫生状况差,与可疑伤寒患者有密切接触史,无预防接种史。2)患者持续发热10天,腹胀、乏力、便秘,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疹、脾大。3)末梢血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O抗体凝集效价在1:160以上,H抗体凝集效价在1:160以上。外斐反应阴性。2鉴别诊断(1)病毒
30、感染 但此类患者起病较急,多伴有上呼吸道症状,常无缓脉、脾大或玫瑰疹,伤寒的病原与血清学检查均为阴性,常在12周内不药而愈。(2)斑疹伤寒 地方性斑疹伤寒多见夏秋。一般起病较急,脉搏较速,多有明显头痛。第56病日出现皮疹,数量多且可有出血性皮疹。外斐氏反应阳性。(3)败血症 多有原发病灶,热型多不规则,常呈弛张热、伴寒战、无相对缓脉。白细胞总数虽可减少,但中性粒细胞升高,血培养可分离出致病菌。(4)粟粒性肺结核 发热不规则,常伴盗汗、脉搏增快、呼吸急促等。发病2周后X线胸片检查可见双肺有弥漫的细小粟粒状病灶。(5)恶性组织细胞病 不规则高热,进行性贫血,出血,淋巴结肿大,病情进展较快,病程可达
31、数月。外周血象全血细胞减少,骨髓细胞学检查可发现恶性组织细胞。3进一步检查 根据初步诊断与鉴别诊断,为确诊应作:(1)血、骨髓、粪便培养 分离到伤寒杆菌或副伤寒杆菌。(2)其他免疫学检查 检测尿中伤寒抗原或血中IGM特异性抗体。4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 隔离、休息、加强护理。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无渣饮食。(2)对症治疗 退热,缓解腹胀及通便。(3)病原菌治疗 首选喹诺酮类抗菌剂,并应参照细菌药物敏感试验选药。13.麻疹正确答案: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流涕、眼结膜炎、咳嗽、特殊的口腔黏膜斑及皮肤斑丘疹。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与其他副黏液病毒不同之处为无特殊
32、的神经氨酸酶活力。所有分离到的麻疹病毒其抗原性均相同,无亚型,但在组织培养多次传代后可减低致病力及免疫性。人类是麻疹病毒的自然宿主,猴也易感染,实验室中尚可感染小白鼠和仓鼠。麻疹病毒在体外极不稳定,对热、紫外线及脂肪溶剂如乙醚、氯仿极敏感,在5630分钟即灭活,pH7时生存好,pH5或10时均被灭活。随飞沫排出的病毒在室温下其活力至少维持34小时,若病毒悬存于含有蛋白质的物质中,其存活时间可延长。(一)传染源的控制措施急性患者为麻疹的唯一传染源。无症状的带病毒者或隐性感染者极少,并认为传染性较低。患者从潜伏期最后12天(即接触患者后910天)起都具有传染性,前驱期最显著,出疹后即很快减低,疹退
33、时一般已无传染性。传染期患者口、鼻、咽、眼结膜分泌物、痰、尿、血液中,特别在白细胞内部都带有麻疹病毒,故一般从接触病人后7天起到出疹后5天均应隔离。发现疑似或诊断病例,应立即隔离,隔离期直至出疹后5天。并发肺炎者延长隔离期至出疹后10天。同时对病人进行对症治疗和防治并发症。(二)传播途径的控制措施麻疹的传播途径主要由急性期病人直接经呼吸道传播,病毒随飞沫到达受染者鼻部,也可能经眼结膜侵入。在密切接触的儿童之间也可经污染病毒的手传播,经第二者或间接传播的机会很少。麻疹的传染性极强。注意个人卫生,经常开窗换气,定期消毒等可一定程度上切断麻疹的传播途径。(三)易感人群的保护措施未患过麻疹,也未接种过
34、麻疹疫苗的人为易感者。易感者接触患者后90%以上可得病。麻疹的免疫预防:1对易感儿童实行麻疹减毒活疫苗普种,是预防本病的首要措施。常规免疫(初免)定为8月龄进行,根据人群对麻疹免疫力的监测,当免疫力减低时应进行疫苗再免疫。为提高麻疹疫苗免疫接种的成功率应保证活疫苗的冷链保藏和运输,并接种足够的剂量。2对病人周围未发病的易感人群可实施麻疹减毒活疫苗的应急接种,应急接种覆盖面宜广,实施时间要尽早,应在接触病人的3日内接种。3与病人密切接触者中年幼、体弱或具有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禁忌证者的易感人群,可注射含有高价麻疹抗体的人丙种(血浆或胎盘)球蛋白制剂作被动免疫。对麻疹接触者的被动免疫,强调接触后立即
35、注射,注射越早预防效果越好。接触后5天内采用足量丙种球蛋白,可达到不发病的目的;5天后注射只能起到减轻症状作用。常用10%人血丙种球蛋白,剂量为0.2mlkG体重,或人胎盘血丙种球蛋白,剂量为0.5mlkG体重,采用肌内注射。其免疫作用一般只能维持24周。4与病人密切接触而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易感儿童应检疫21天。14.病毒性肝炎正确答案: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可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从流行病和临床来看,5型肝炎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包括甲型和戊型。其共同特点是:经粪-口途径传播,有季节性,可引起暴发流行,不转变为慢性。但两者也有不同:高发年龄不
36、同,甲型肝炎一般儿童高发,戊型肝炎一般主要发生于青壮年。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儿童罹患戊型肝炎时多为亚临床型,临床上不易被发现,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戊型肝炎免疫力持续较短,幼年罹患后,青壮年期再次受染仍可发病。孕妇罹患后预后不同,孕妇罹患甲肝后,其预后与非孕妇相同,均较好,而孕妇罹患戊肝后则较易发展成重型肝炎,病死率可达10%以上。另一类包括乙型、丙型和丁型。其共同点是:主要经血液传播,无季节性,多为散发,可转变为慢性。其不同点是:血液中的病毒量不同,乙肝病毒在血液中的含量很高,而丙肝病毒在血液中的含量极低。母婴传播的意义不同,母婴传播在乙肝传播中起重要作用,而在丙肝传播中的意义很
37、小,性传播也一样。临床检测的方法不同,由于丙肝病毒血中含量极低,因此很难用检测抗原和斑点杂交法进行检测。在慢性化方面,乙型肝炎慢性化主要发生于围生期及婴幼儿感染,成人初次罹患乙肝时一般不慢性化;而丙肝的慢性化与年龄无关,无论小儿和成人罹患后均有50%以上变成慢性肝炎。(一)甲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常见消化道传染病。本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染,不但终年散发,同时还常出现季节性或食物源性的暴发性流行,从而危害人民健康。是我国乙类法定传染病之一。甲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应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措施,只要能搞好水和粪的管理、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就基
38、本上能控制甲型肝炎的流行。具体措施如下:1传染源的控制措施:急性期患者和亚临床感染者是本病的传染源。积极治疗患者和亚临床感染者,并隔离病人至发病后3周。儿童接触者应进行被动免疫并进行观察45天。2传播途径的控制措施:切断传播途径是最根本的措施,一旦这一措施得以实现,则不仅甲肝,其他肠道传播的传染病也均可基本控制,应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尽量抓好。(1)提高个人卫生水平,广泛开展病从口入的卫生宣教。各单位应创造条件,提供流动水,供洗手及洗餐具,自备餐具,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2)饮食行业应认真执行食品安全法。尤其要做好食具消毒,食堂、餐厅应实行分餐制或公筷制。(3)要加强生食水产品的卫生监
39、督。加强对产地水域的卫生防护,防止粪便和生活污水的污染。(4)要加强水源保护,严防饮用水被粪便污染。(5)中小学要供应开水,学生自带水杯。(6)取缔不符合卫生条件的、无证的饮食摊贩。(7)做好环境卫生及粪便无害化处理。(8)幼托机构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对食具及便器的消毒制度。儿童实行一人一巾一杯制。对全托单位还应注意尿布消毒。使用的玩具各班组应严格分开并进行相应的消毒处理。(9)对甲肝病人的剩余食品、便器、衣服、床单、注射针头及其排泄物应作消毒处理。(10)消毒方法应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采用煮沸、甲醛溶液(福尔马林)、强力戊二醛、有效氯以及紫外线等灭活病毒。(11)应尽可能避免食用
40、可能已被污染的水、新鲜水果、蔬菜以及贝类食品。3易感人群的保护措施(1)主动免疫:普及甲肝疫苗的预防接种。(2)被动免疫:丙种球蛋白预防。(3)注意事项1)预防对象:密切接触者;当传染源已明确(如食物或水)的所有已暴露者;已流行甲肝的学校、医院、家庭或其他单位中的成员。对偶尔接触者不需作被动免疫。2)预防方法:丙种球蛋白按0.02mlkG一次肌内注射,亦有推荐用5ml一次肌注者。3)对密切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45天。4)食源性感染应检查厨师的抗HAV-IGM,确诊后隔离治疗。其他措施还包括:做好疫情报告及人群健康教育等。(二)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应采取以乙肝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1传染
41、源的控制措施:传染源主要是乙型肝炎患者(急、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急、慢性HBV感染者以及其他HBsAG阳性的患者,如肝硬化、肝癌及其他病人血中HBsAG阳性者)。这些病人中如果感染性标记物(HBsAG、HBCAG、HBVDNA、HBVDNAP)阳性则传染性较强;反之则传染性较弱。至于HBEAG阴性、抗-HBE阳性者的传染性要参考血清中HBVDNA含量及肝病严重程度而具体分析。如果血中HBVDNA也阴转,肝病的程度也减轻则证明HBV复制减少,传染性较低;反之,则可能HBV发生变异,其传染性不一定减少。积极治疗乙型肝炎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2传播途径的控制措施:HBsAG可通过各种
42、体液排出体外,如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乳汁、月经、泪液、尿液、汗液等。但乙肝病毒颗粒则在不同的体液中出现的频度不同,因此,各种体液的传染性相差较大,其中以血液、精液、月经和阴道分泌物的传染性较大,唾液也有一定的传染性,但意义较小,故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种。围生期母婴传播:主要在分娩过程中受染。医源性传播:经血传播,输入HBsAG阳性血液可使50%的受血者发生肝炎,对供血员进行HBsAG及ALT的筛查可大大减少输血后肝炎的发生;经被污染的医疗器械传播,这是医源性传播中最主要的;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传播。性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包括:大力推广一次性注射器,各种医疗及预防注射
43、均应一人一针一筒。各种医疗器械及用具(采血针、针灸针、手术器械、划痕针、探针、内镜、牙钻等)均应一用一消毒。应完善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消毒隔离制度,严格血液等体液污染物的消毒处理。应加强献血员和血制品的管理。3易感人群的保护措施:凡未感染过乙肝也未进行过乙肝免疫者对HBV均易感。因此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是乙肝预防的主要措施。不同的人群可采用不同的接种策略:新生儿接种:母亲为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新生儿,最好是联合应用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母亲为HBsAG阴性或HBsAG阳性,HBEAG阴性的新生儿单用乙肝疫苗即可取得较好效果。儿童和成人接种:对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学龄前儿童应进
44、行补种,补种前可以查、也可以不查HBVM。成人中的高危人群也应接种乙肝疫苗,接种前先进行HBsAG及抗-HBs的检测,两者均阴性者再进行接种。意外受染者的接种。意外受染者乃指意外地被HBsAG阳性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或被HBsAG阳性血液溅于眼结膜或口腔黏膜以及输入含HBsAG阳性血液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已知受染者HBsAG或抗-HBs阳性,则可不予处理。如果不知道原来是否阳性,应立即检测,并尽早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若两者均阴性,应再注射3针乙肝疫苗,对于输血受染者则不论检测结果如何均应再注射3针乙肝疫苗。(三)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预防丙型病毒性肝炎最主要的是对献血员及血制品应用最灵敏的试剂进
45、行检测以保证血液及血制品的质量。防止同针管注射毒瘾及医源性传播也是重要措施之一。(四)丁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丁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重点是预防乙型病毒感染,因此,乙肝疫苗的推广应用也是最主要的,其次是防止HBsAG阳性者再感染HDV,可通过尽量少输血,少用血制品,严格筛查献血员降低发病率。(五)戊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戊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同甲肝预防,重点是切断传播途径,特别是水粪管理、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15.肺结核进一步检查正确答案:1结核菌素(结素)试验。2X线检查 是早期发现肺结核的主要方法、确定肺结核临床类型的主要根据、考核肺结核疗效及病灶活动性的重要依据。CT检查帮助诊断。3痰结核菌检查 是确
46、诊肺结核,考核肺结核疗效,确定肺结核患者是否为传染源及病灶活动性的主要依据。可采用痰涂片(薄涂、厚涂)法、集菌法、培养、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另外可痰查肿瘤细胞,以除外肿瘤。4血液检查 结核活动期ESR增快。5其他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浅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等,用于鉴别诊断。16.流行性感冒进一步检查正确答案:1病毒分离有助于确定诊断。2血清学检测有助于回顾性诊断。3胸片可提示有无下呼吸道感染。17.鼠疫鉴别诊断正确答案:1腺鼠疫应与下列疾病鉴别:(1)急性淋巴结炎 此病有明显的外伤,常有淋巴管炎、全身症状轻。(2)丝虫病的淋巴结肿 急性期,淋巴结炎与淋巴管炎常同时存在,数日后可自行消退,全身
47、症状轻微,晚上血片检查可找到微丝蚴。(3)兔热病 兔热病菌感染引起,全身症状轻,腺肿境界明显,可移动,皮色正常,无痛,无被迫体位,预后较好。2败血症型鼠疫需与其他原因所致败血症鉴别:(1)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感染所致的全身性疾病。早期临床表现为三症状(畏寒发热、全身乏力、肌痛)、三体征(眼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淋巴结肿大)。(2)肾综合征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感染所致的全身性疾病。临床特点为发热、皮肤粘膜出血、肾脏损害,血清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特异性抗体IGM阳性。(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皮肤粘膜淤斑、淤点,伴脑膜刺激征和颅内高压征。3肺鼠疫需与下列疾病鉴别:(1)大叶性肺炎 青壮年多见
48、,急性发热,咳嗽伴铁锈色痰,胸片可见大片阴影,抗生素治疗有效。(2)肺炎支原体肺炎 较常见,占非细菌性肺炎的1/3以上,占所有肺炎的10%左右。通常起病较缓,临床表现较轻,发热、咽痛、肌痛。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可有少量黏液痰。胸部体征多不明显,肺部听诊可有少量细湿啰音,偶有胸膜摩擦音及胸腔积液征。白细胞数正常或稍微偏高,中性粒细胞为主。血清抗支原体抗体IGM检测有助于诊断。(3)肺炎衣原体肺炎 起病缓,病程长,一般症状轻,常伴咽、喉炎及鼻窦炎为其特点。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消退后,出现干湿啰音等支气管炎、肺炎表现。咳嗽症状可持续3周以上,干咳少痰。白细胞计数正常,胸片无特异性,多为单侧下叶浸润,表
49、现为节段性肺炎,严重者呈广泛双侧肺炎,但少见。特异性IGM抗体阳性。(4)军团病 多见于夏秋季,早期发热、畏寒、乏力、肌痛等症状。随病情进展,症状加重,高热、寒战、头痛、胸痛,咳黏痰或血痰。重者可发生急性肺损伤或急性呼吸衰竭。较早出现其他器官功能损害,尤其容易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痰、胸腔积液、肺活检组织可分离出病原菌,血清抗体阳性有助于诊断。(5)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急性起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伴或不伴有头痛、关节酸痛、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严重者可迅速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起病10日以后,血清抗SARS-
50、CoV抗体IGG、IGM阳性有助于诊断。18.流行性乙型脑炎治疗原则正确答案:1一般治疗 住院隔离、防蚊、降温,注意防止继发性肺部感染等,加强护理。注意水及电解质平衡,昏迷者可予鼻饲。2对症治疗(1)高热 采用物理降温为主,药物降温为辅,同时降低室温。高热伴抽搐者可用亚冬眠疗法,疗程58天。(2)惊厥或抽搐 处理包括去除病因及镇静镇痛。(3)呼吸衰竭 依引起的原因给予相应的治疗,必要时可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3恢复期及后遗症处理 要注意进行功能训练,可用理疗、针灸、按摩、体疗、高压氧治疗等。19.流行性出血热进一步检查正确答案:1咽拭子、血培养、便培养,排除上呼吸道感染、败血症、菌痢等。2有消化
51、道出血者,可行胃镜检查明确出血原因。3行凝血功能相关检查明确是否存在DIC。20.麻疹疫情处理正确答案:麻疹预防措施主要采取有麻疹疫苗免疫接种,做好病例早期发现、报告与处置;注意开窗通风、经常晒衣被等综合性措施预防控制。发生疫情后的处置主要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采取控制措施。1针对传染源的控制措施 各级医疗机构对诊断为疑似、临床诊断、实验室确诊的麻疹病例。应按照传染病网络报告要求,做好网络直报;对诊断为疑似、临床诊检、实验室确诊的麻疹患者应送传染病医院或设有传染病病房的医院隔离治疗,做到早隔离、早治疗;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麻疹疫情报告后,应组织人员按照麻疹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要求,对
52、麻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追踪和掌握密切接触者,对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期限为至少为21天(自最后接触之日算起)。流行期间应加强儿童机构的检查,及时发现患者。2针对传播途径的控制措施(1)消毒:麻疹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弱,因而对病家及患者接触过的物品一般不需要药物消毒和开展终末消毒。可采用通风、洗晒或太阳下暴晒的方法杀灭病原体。(2)其他措施:室内保持开窗通风、透光、清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疾病抵抗力。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幼托、学校、电影院、会场等应加强定期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开展健康教育。3保护易感人群措施(1)预防接种:麻疹活疫苗的应用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根本办法。发生疫情后,
53、可应用麻疹疫苗进行应急接种。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对象为6个月至30岁的易感人群,或根据当地发病情况扩大接种年龄范围。(2)暴发疫情特别应急控制措施:如发生麻疹暴发或流行时,要及时确定疫点、疫区,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有关条款规定,根据麻疹疫情暴发程度和控制流脑暴发需要,提出有关停课、停工、停业;限制或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人群聚集的活动等特别紧急措施,并报上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3)加强个人防护:在流行期间,应减少婴幼儿集中,劝阻家长不要带幼儿到公共场所,以减少传染机会;可采用戴口罩的方法减少感染。21.流行性乙型脑炎正确答案: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嗜
54、神经性虫媒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点是流行范围广泛,具有严格季节性、高度散发、病死率高、后遗症严重,是亚太地区重点防制疾病之一。乙脑病毒属于虫媒病毒的黄病毒科。病毒颗粒呈球形,20面立体对称,直径约为2030nm,核心为单股RNA。乙脑病毒抵抗力较弱,加热5630分钟即可灭活。不耐酸,对乙醚、乙醇、丙酮等常用消毒剂均敏感。耐低温,在50%甘油中4条件下可保存2个月。乙脑的自然宿主有家畜、家禽及野生动物60多种。其中,猪数量大、繁殖更新快、分布广、与人关系密切,是最主要的传染源。乙脑通过虫媒传播,我国传播乙脑的蚊媒有26种,其中主要是三带喙库蚊。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仅少数发病,大
55、多为隐性感染,显性感染与隐性感染的比例为1300011000。感染后均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乙脑流行呈散发,多为一户1例。发生一户2例极少。在我国,乙脑发病有严格季节性,集中在79月,且具周期性流行特点,间隔周期为45年。一般农村发病高于郊区、郊区高于城市,发病年龄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无性别差异。22.登革热控制关键点正确答案:加强国境检疫,严防疫情输入;做好飞机、港口船只等蚊媒消杀与监测工作指导,防止媒介传入;加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登革热病人与疑似病人的管理;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发动群众,杀灭带毒成蚊及消灭伊蚊孳生地。对于登革热疫情处理关键点如下:1接到疫情报告,进行登记,组织有关专业人员12
56、小时内到达现场(农村不超过24小时)。2根据病人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征及实验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依照登革热诊断标准,核实诊断。3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详细询问病人流行区旅居史、蚊虫叮咬史、发病前2周期间居住处蚊虫种类、密度等,以确定传染来源,查找未发现的病人。同时采取下列措施:(1)病人隔离治疗,防止蚊媒叮咬传播,至少隔离至病后5天。(2)对病人发病前2周期间的居住处周围接触人群进行检查,以及早发现和治疗传染源。(3)以病家为中心半径100m范围,选择有效方法杀灭带病毒成蚊,改善环境卫生,消灭伊蚊孳生地。4环境卫生得到改善,蚊虫密度显著降低,无新病人发生,可以解除管理。及时写出调查处理报告。2
57、3.流行性感冒正确答案: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冬春季多见,临床以高热、乏力、头痛、全身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重而呼吸道卡他症状较轻为特征,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常引起流感的流行。(一)流行病学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最容易发生变异,可感染人和多种动物,为人类流感的主要病原,常引起大流行和中小流行。乙型流感病毒变异较少,可感染人类,引起暴发或小流行。丙型流感病毒较稳定,可感染人类,多为散发病例,目前发现猪也可被感染。流感病毒不耐热,1001分钟或5630分钟灭活,对常用消毒剂敏感(1%甲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对紫外线敏感,耐
58、低温和干燥,真空干燥或20以下仍可存活。传染源: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为主。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二)诊断可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综合诊断。1流行病学史:流行期间一个单位或地区出现大量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病人或医院门诊上感病人明显上升。2临床表现为较轻微。3实验室检查(1)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增高。(2)从病人鼻咽分泌物中分离到流感病毒。(3)恢复期血清抗体效价4倍以上增高。(4)呼吸道上皮细胞病毒抗原检查阳性。(5)鼻咽分泌物经敏感细胞增殖1代后呈抗原阳性。(6)可用RT-PCR检测病毒核酸。诊断分类:疑似病例
59、:根据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确诊病例:符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病原学检查(2)、(3)、(4)、(5)中一条。24.甲型肝炎正确答案:1.流行过程(1)传染源:包括急性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一般无病毒携带状态,潜伏期一般为1550D,平均为30D。(2)传播途径:主要是粪一口途径,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介水和介食物3种方式传播。(3)易感人群:人群对甲型肝炎普遍易感,甲型肝炎感染后可获得较为巩固的免疫力,幼年儿童的亚临床型感染比例要高于成年人。2流行特征 甲型肝炎在世界各地均有流行,但各国的流行状况差异很大。我国属于甲型肝炎的高流行区,但是各地区存在差异,经济不发达,生活、卫生条件较差的北方
60、农村地区为甲肝高流行区,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总体上看,是北方高于南方,西部高于东部,乡村高于城市;任何年龄均可感染,25岁为感染高峰,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3疫情处置(1)针对传染源的控制措施:对于急性期的患者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和早治疗。隔离期限为3周,可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患者隔离后,严格消毒排泄物,对其居住和活动场所应迟早进行终末消毒。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做好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一是派出专业人员会同当地医疗机构,于48h内对发生的个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二是追踪传染源及传播因素,查清可能的污染范围和密切接触者。对于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期限一般为45天。(2)针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