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课件_第1页
世界现代史课件_第2页
世界现代史课件_第3页
世界现代史课件_第4页
世界现代史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世界现代史(1917至今)世界现代史的概念:十月革命后,世界历史是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和对抗,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和发展的历史。也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的历史。一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阶段特征时间:1917-1939年特征:总体特征: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具体特征:政治:十月革命爆发,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调整经济:出现了社会主义经济、建立了斯大林模式 资本主义国家从经济恢复到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运行新机制的建立民族解放运动:甘地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知识整合一、俄国十月革命:1

2、、二月革命时间:1917年3月(俄历2月) 性质: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果:推翻了统治俄国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 建立苏维埃,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2、四月提纲(2)内容: 提出从资产阶级民族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3)意义: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俄国革命问题的典范为党夺取政权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根据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准备:“四月提纲”(2)起义:1917年11月7日 彼得格勒 (3)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4)结果:推翻临时政府,建立工农苏维埃政府(5)措施:对内土地法令 对外和平法令4、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人类历史

3、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在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这句话准确的含义是( )A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学说流入中国 B中国革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C十月革命与中国革命的性质相同 D马克思主义已经俄国化列宁在四月提纲中为当时俄国革命指明的新的方向是( )A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发动武装起义 D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

4、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 A巩固苏维埃政权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D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实施新经济政策必要性(1)根本原因:改变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水平的弊端(2)直接原因:苏俄国内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对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位农民抱怨说:“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这表明当时苏俄的土地所有制是( )A地主土地所有制 B农民土地所有制C集体土地所有制 D国家土地所有制 同步演练列宁认为:从俄国革命和未来一切社会主义革命来看,

5、最根本最本质的问题就是工人阶级同农民的关系,就是工人阶级同农民的联盟。下列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 D农业集体化运动 列宁说,“目前的新事物,就是我国革命在经济建设的一些根本问题上必须采取改良主义的、渐进主义的、审慎迂回的行动方式。”这种“改良主义的”行动方式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在内容上有何相似之处( )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都是从农村改革入手,前者实行余粮收集制,我国则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允许私人办企业都是利用商品市场发展经济A B C D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

6、922年的春天是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四“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A.背景:苏联的建立1922年12月;列宁的逝世、斯大林领导地位的确立B.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提出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提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主张优先发展重工业C.过程:一五计划(19281932)由一个农业国变成了一个工业农业国;二五计划已经成为一个世界工业强国;(4)结果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得以确立农业集体化运动A.背景:工业的需求;1926年,苏联开始出

7、现粮食供应困难;斯大林的个人因素B.提出: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C.评价农业集体化运动: 积极意义为苏联的工业化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弊端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业生产力,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2、“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积极】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危机的阴云笼罩时,斯大林模式给苏联带来的是经济高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它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这一模式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消极】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平衡和持续发展,阻碍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造成农业的长期停滞不前,也使经济失去活力,

8、并且不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它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不适用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也是不利的。“斯大林模式”与中外其他制度的比较斯大林模式英国模式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模式生产资料所有制工业化道路农业制度经济体制政治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制 生产 资料私有制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优先发展重工业先轻工业后重工业农、轻、重协调发展全盘集体化资本主义农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体制 资本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苏维埃体制(高度集权)、一党制、终身制君主立宪制、内阁制、两党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学者认为,苏

9、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A.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C.较全面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D.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性 这是前苏联的一段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的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 伊万说:“那就煮!” 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 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的(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

10、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六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直接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具体原因:实际消费能力欠缺 市场的虚假繁荣 盲目生产的后果 股票投机的猖獗(2)情况:时间:1929-1933年;过程:从美国开始席卷资本主义世界;从金融开始波及所有经济部门。(3)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极强(5)影响:内部:加深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外部:加深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世界:各国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 2罗斯福新政:必修二第六单元第2课、新政背景胡佛反危

11、机措施的失败,美国社会的动荡;全国要求改革呼声日高,罗斯福当选总统。、主要内容(1)内容:救济救助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复兴为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改革采取长远措施改善全国总体经济状况(2)项目:金融:整顿银行,恢复信用,保证运作;农业:压缩生产,克服过剩,改善环境;工业:颁布法令,计划指导,防止盲目福利:以工代赈,刺激消费,造福社会;立法:签署劳动关系法,成立劳工关系委员会3、主要特点: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但避免国有化形式4、历史作用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 (直接作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经济安全保障)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社会保障体系);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12、(深远影响)它不仅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而且对其它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此,西方国家陆续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逐渐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指导。特别是在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同步演练1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就资本主义发展而言,“机会”是指( )A.国家获得了对外扩张的好时机 B.调整供求矛盾,经济重新获得活力C.部分企业获得重生的有利时机 D.给部分政客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时机2有人称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

13、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是( )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上看问题没有看到政策仅在一定限度内调整只看现象不看本质没有从发展的、辩证的角度看问题AB C D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就业率,“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实行社会救济 B兴办公共工程 C调整农业政策 D强化社会保障制度 193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说:“什么是衡量进步的标准?那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是否能获得更多,而是看那些几乎一无所有的人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保障!”为此,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保障

14、存款,恢复银行信用 发起声势浩大的“蓝鹰运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兴修田纳西水利工程A. B. C. D.材料一 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简称次贷危机)引发了美国和全球范围的一次信用危机。危机造成的股市恐慌和损失是约80年前那次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仅10月前7个交易日,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指数累计跌幅均超过21%,全美股票市值蒸发2.5万亿美元,堪比上一次大恐慌的状况。“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象上一次大恐慌一样,发端于世界金融体系中心美国的金融危机很快向其他国家蔓延,变成了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10月美国金融危机殃及全球 世界经济在十字路口彷徨半月谈(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

15、“约80年前那次大萧条”、“上一次大恐慌”是指哪一次经济危机?两次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何不同?为什么两次大危机都出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现象?(1)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前者:生产的过剩,引发金融危机,经济出现萧条;后者: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风暴,导致经济萧条。美国是世界金融体系中心;世界市场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密切。 材料二 近两个月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包括: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

16、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会议确定,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人民日报 ( 2008年11月10日01版)(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府在应对本次危机方面与罗斯福新政的哪些做法相似?二者在本质上有何共性?(2)健全社会保障;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国家干预经济(或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材料二 近两个月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包括: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

17、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会议确定,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人民日报 ( 2008年11月10日01版)材料三 在罗斯福新政问题上,就不乏这样的“修正主义者”。 他们认为,大萧条原本只是经济周期中的一个波谷,美国很多经济周期中的波谷比如1894年及1921年的经济萧条都可以通过市场的调节能力自我修复,大萧条之所以十多年阴魂不散,恰恰是因为政府在帮倒忙。 刘瑜罗斯福新政的另一面(3)据材料三说明“修正主义者”解决危机的主张是什么?结合材料二、三谈一谈你对应对经济危机的认识?(3)通过市场的调节能力自我修复。把宏观调控和市场的调节有机结合起来。七20世纪

18、的西方文学和苏联文学:必修三第八单元第1课1、西方文学(1)现实主义 法国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2)现代主义背景:经济大危机、严重的社会问题作品:爱尔兰贝克特等待戈多,现代主义荒诞派的典型2、苏联文学高尔基母亲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八现代主义美术的代表性作品西班牙:毕加索格尔尼卡二两极格局时期 阶段特征时间:1945-1991年特征:总体特征:两极格局、冷战争霸 具体特征: 政治: 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上对抗;从两大阵营到三个世界,从两极格局到出现多极化趋势。 经济: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调整;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格

19、局从美国独霸到三足鼎立;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 国际关系: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两极格局的出现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抗 美苏冷战和争霸,战争危险与平衡并存 民族运动:亚非国家民族独立运动,第三世界开始兴起考试说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雅尔塔体制、“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的建立、德国朝鲜的分裂和古巴导弹危机。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二战后美国和联邦德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表现以及经济政策的新变化。苏联的改革: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后果。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欧

20、共体的形成与扩大、日本崛起为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现代信息技术: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必修一第九单元第1课1、雅尔塔体制(1)背景: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二战后期苏美英首脑的三次国际会议;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反法西斯联盟发展;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和美国敌视苏联(2)形成:雅尔塔等会议的一系列决议和文件(3)概念:二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会议的基本原则,建立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4)实质: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的基础上,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5)操纵国:美国和苏联(6)影响:国际关系新体系雅尔塔体系的形成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欧洲中心和

21、大国均势的传统国际关系有利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发展,确立了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以美苏关系以主线,冷战共处贯穿始终,争夺重点在欧洲2、冷战局面的出现(1)手段: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2)表现:序幕丘吉尔“铁幕”演说;政治杜鲁门主义;经济马歇尔计划;军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思想和平演变(3)内容: 杜鲁门主义: 出笼: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的演说内容: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影响: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马歇尔计划: 提出:1948年 马歇尔目的:帮助西欧恢复经济 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 内容:对西欧的经济援助计划 北约的建立:情况:1949年 ;美国华盛顿

22、;以美国为首的西方12国条约:北大西洋公约(北约)影响: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重要行动,加剧了“冷战”的程度延续至今,仍是美国维护霸权的工具(4)影响:二战后,在“冷战”局势下,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得不到安宁,造成国际局势的一次又一次紧张。美苏的势均力敌又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由此崛起。同步演练环球时报记者报道:2006年5月13日,韩国和朝鲜决定,中断半个多世纪的南北铁路大动脉即西部的“京义线”和东部的“东海线”于当月25日进行试运行。造成当年朝韩南北铁路大动脉中断诸多因素中最根本的是( ) A韩国和朝鲜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B朝鲜半岛

23、长期处于分裂状态C美苏“冷战”政策的结果D朝国和朝鲜经济发展差距巨大 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上,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一句话:“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二战后世界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B英国力量受到削弱C社会主义力量增强 D. 英国与苏联和美国矛盾加深2008年,美国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初曾建议西欧盟国出手相助,但西欧盟国反应冷淡。美国有人因此指责西欧盟国忘恩负义,他们最主要的依据是( )A二战中美国帮助西欧盟国打败法西斯B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以遏制苏联C美国建立北约以保证西欧安全D美国实施马

24、歇尔计划以复兴欧洲经济 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对其助手基辛格说:“我想请你让你的助理人员起草一份研究材料,对我们在联合国接纳中国问题上将采取什么方针提出建议我认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接纳的时间比我们预料的要来得快。”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东欧国家支持中国B欧洲国家日益走向联合C美国霸权地位江河日下D第三世界国家蓬勃兴起二、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布雷顿森林体系:(1)背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对比的巨大变化、(2)情况:1944年,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3)会议: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4)代表:美、英、法、苏、中等44国 (5)结果: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签

25、定(6)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7)规定:体系的主要内容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8)作用: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了;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情况:1947年、日内瓦;23国(2)条约:多边条约关税与贸易总协定(3)宗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4)性质:是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又一个工具(5)影响:客观上为资本主义世界创造了自由贸易的环境,从而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美国试图通过它来操纵世界贸易,向外经济扩张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三大支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6、、关贸总协定(2)作用影响:有利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使世界经济开始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2008广东卷,历史,24)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表述正确的是( )A贸易保护主义的弊端已被革除 B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繁荣局面C美国的经济实力受到严重削弱 D英美苏中等大国间的合作仍在维持 2008年金融风暴横扫全球,拉脱维亚、巴基斯坦、白俄罗斯等国为获得贷款已向国际求援。他们会求助于下列哪一机构?材料一 1944年夏,美、英、中等44个战时盟国的代表,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建立了战后新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

27、的构成及特点。(3分)该体系对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2分)1)构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特点:以美元为中心。(3分)影响:在有利于美国经济扩张的同时,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分)材料二 为共同解决世界经济和货币危机,协调经济政策,重振西方经济,1975年11月在法国的倡议下,第一届西方主要工业国(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首脑会议在法国的朗布依埃举行,会议议程“涉及世界经济危机的所有经济问题”。1976年的第二次首脑会议加拿大总理应邀出席,此次会议确定了每年一次的首脑会议轮流在各参加国召开,七国集团正式形成。(1998年俄罗斯正式加入,七国集团发展为八国

28、集团。)(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七国集团成立时面临怎样的“世界经济和货币危机”?(2分)法国为何能倡导并促成西方主要工业国首脑会议的召开?(2)经济:滞胀;货币: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2分)原因:包括法国在内欧共体的发展;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4分)七国集团标志二十国集团标志材料三 20国集团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机制,成员包括:八国集团成员国、作为一个实体的欧盟、以及中国、巴西等11个发展中国家。创立20国集团的建议是美国等西方七国的财长们于1999年6月在德国科隆提出的,目的是让有关国家就国际经济、货币政策举行非正式对话,以利于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

29、(3)材料三中“二十国集团”的成立,反映了怎样的世界发展趋势?(2分)(3)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2分)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必修二第六单元第3课1、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1)原因:美国大力拓展世界市场;利用先进科技,发展新兴工业;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延续并发展了社会福利政策(2)表现: 战后20年经济的快速增长时期(黄金时期); 70年代初期经济出现“滞胀”局面; 80年代的经济恢复(低速持续增长); 90年代的经济繁荣(持续117个月的增长); 2001年起,再次陷入衰退(3)经济政策的新变化:里根:减少政府开支、紧缩通货、削减税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克林顿:倡导介于自由放任

30、和国家干预之间的第三条道路2、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的发展(1)原因:实行政治改革,政局比较稳定;实行非军事化,集中力量经济建设;政府采取适宜的扶持工业的政策;美国的政策扶持和经济援助;注意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2)表现:50年代:进入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时期;60年代初:超过英法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国家。3、二战后经济政策的新变化(1)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将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结合起来(2)福利国家得到发展,建立了普遍和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3)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变化和升级,经济发展产生质的飞跃(4)美国出现新经济,即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1931年经济学家

31、凯恩斯曾把上街购物的家庭主妇称作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A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 B认为消费是生产的动力C有看到消费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的品种D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有人以“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照顾”来形容1948年以来的英国国民。这主要是突出英国是一个福利国家。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缓解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B.扩大了社会消费,

32、提高了人们工作积极性C.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宇D.其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起创立“货币理论”,认为“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主张自由市场经济,批评政府干预市场。米尔顿的“货币理论”A与亚当斯密的主张完全一致 B指导了二战后西方国家的经济干预政策C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 D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形成 1945年10月4日和19日,法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以家庭补贴的方式,由国家为有子女的工人和雇员提供补助,国家承诺把占国民生产总值16的高额资金用于社会保障。该项措施产生的积极作用不包括:A提高了消费水平

33、B增加了就业率C保障了经济安全 D缓和了社会矛盾罗斯福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A新政遭到资产阶级的激烈反对 B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C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 D新政加剧了美国社会的矛盾20世纪初,占有40%左右的股票才能控制一个公司,但在当今发达国家只要掌握某公司的3%-5%的股票,就能获得对该公司的控制权。对于上述现象的认识,不正

34、确的是A.股票呈现出分散化趋势 B.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C.企业的决定权开始掌握在工人手中 D.资本家已无法拥有企业全部的所有权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4分)(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1)英国:资本主义经济

35、危机的发生。苏联: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2)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4分)(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4分)(3)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实验(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自

36、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四苏联的改革:1、赫鲁晓夫的改革(1)时间: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2)内容: 政治方面:平反冤假错案,破除个人迷信,强调集体领导经济方面:重点-农业: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把所有农业机械卖给集体农庄;开垦荒地,种植玉米,提高产量;工业:扩大地方和企业权限(3)结果:失败(4)原因: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体制。2、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1)时间: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2)内容: 首先进行经济改革。重点: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后来改革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

37、主义”主张“公开性、民主化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多元化(3)后果:放弃党的领导,实行多党制;内部分歧、派别斗争、民族矛盾、政局动荡;八一九事件、国家政权性质根本变化;阿拉木图宣言,1991年12月苏联解体(龙岩一中2008-2009学年第一学段高三历史(模块)考试)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仍然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的主要含义是A未改变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B未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C一味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D未改变苏联原来的社会制度(福州八中20082009学年

38、度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查)关于苏联改革的评述,有观点认为:“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的主要原因是A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B改革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D没有突破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2008重庆文综39小题)材料三 由于长期政局不稳、社会动荡,以及在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决策方面屡有失误,1988年起苏联的经济每况愈下,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据苏联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数字,与1989年相比,1990年苏联国民收入下降4%,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劳动生产率下降3%,对外贸易就下降6.9% 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5

39、)材料三所述时期的苏联是哪位领导人执政?(2分)根据材料三,归纳当时该国的经济状况。(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发生剧变和最终解体的内外原因。(6分)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经济状况:经济衰退(或经济恶化等)。内外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背离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必修一第九单元第3课、必修二第八单元第2课1、欧共体的形成与扩大(1)背景:文艺复兴以来西欧国家相似的文化传统;陷入冲突战争中的欧洲人强烈的统一愿望;美苏两极格局使欧洲人认识到联合的重要(2)形成:1950年 “舒

40、曼计划”;1951年巴黎条约-欧洲煤钢共同体;1957年罗马条约 1958年 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5年布鲁塞尔条约 1967年 三个共同体合并(3)扩大:1973-1986年三次扩大为12国;1991年欧洲联盟条约,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1993年 欧盟正式成立;1999年 统一货币欧元启动2002年 欧元成为欧元区单一流通货币;2003年 成员国增至25国(4)影响:对内:扩展商品劳务资本市场,加强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的竞争力对外:增强了与美苏抗衡的实力,使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2日本崛起为经济大国(1)阶段:恢复阶段:时间:战后初期;原因: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美国的大力扶

41、持;朝鲜战争的刺激高速发展时期:时间:1956-1973年;原因:制定合乎国情的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政府投资和重视教育;以重、化工业为中心发展新型工业;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口号(2)结果:80年代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80年代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材料一 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盼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问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 舒曼计划(1950年5月9日)(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主要指哪些冲突?

42、舒曼计划的主要目的和内容是什么?普法战争,一战、二战中的法德冲突。建立欧洲煤钢联营,防止法德之间再次爆发战争,逐步使欧洲走向统一。 材料二 第三条共同体的活动应包括: (1)在各成员国之间取消商品进、出口的关税和定量限制,以及具有同等影响的一切其他措施: (2)建立对待第三方圆家的共同关税率和共同贸易政幕; (3)在各成员国之间,废除阻止人员、劳务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 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1957年3月5日)(2)根据材料二,从内外两个方面归纳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的主要目标。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推行统一的对外关税和对外贸易政策。 材料三 西欧是美国非常强有力

43、的竞争对手。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的 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材料兰说美国遇到了“竞争”和“挑战”?70年代以来欧共体在许多经济领域已经赶上或超过美国,对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构成挑战。材料四(4)说出材料四展示的会旗和货币所代表的国际组织名称,上述四则材料体现了欧洲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欧洲联盟,体现了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趋势。4、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必修一第九单元第3课(1)任务目标:六十年代初: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

44、国主义统治的一切形式和表现;七八十年代: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进行经济领域的斗争,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2)意义: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加速了殖民体系的崩溃;体现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不断发展。六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影电视:必修二第七单元第4课、必修三第八单元第4课1电子计算机的发明:20世纪40年代发明电子计算机2网络技术的发明:20世纪60年代末产生互联网3电影电视的发展(1)电影:二战后,宽银幕和立体声电影相继问世(2)电视:二战以后,电视真正进入大规模的普及运用阶段,技术提高,内容丰富;1958年中国北京电视台开播三、千年跨越时期阶段特征时间:20世纪90年代-21世纪

45、的第一个十年特征:总体特征: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 具体特征:政治: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低潮经济:世界经济的区域化和全球化发展趋势 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美国新经济的出现,知识经济已现端倪 世界:两极格局解体,和平与发展的趋势 一超多强、多极化的国际关系发展趋势 两极格局下被掩盖的各种矛盾暴露出来考试说明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苏联解体、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发展趋势: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世界贸易组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

46、进程中的作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问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现代信息技术: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知识整合一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必修一第九单元第3课、必修二第七单元第3课1、苏联解体(1)背景原因国际背景:东欧发生剧变;根本原因:苏联体制的弊端;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2)情况: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八一九”事件后国家政权性质根本变化;阿拉木图宣言,成立独联体,苏联解体观察下列两幅图片,造成图一到图二变化的因素,不包括( ) A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B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加

47、强 C欧、日、中等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 D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如下图所示,从“镰刀斧锤星旗”到“白蓝红三色旗”的变更宣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这一事件对于某班同学的一次国际关系探究活动来说,其历史价值在于( )A找到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因果关系 B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在苏联的曲折性C剖析出冷战格局的形成 D完成一次历史图片的释读美俄(苏)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两国关系的变化对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

48、战风云世界知识出版社 结合所学列举“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的有关史实。(5分)欧洲冷战:北约与华约;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西德与东德;杜鲁门主义与苏联争霸策略亚洲热战:中国内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材料二 图中反映的是20世纪末横亘在东西德之间的柏林墙被拆毁的情形。(2)“柏林墙倒塌”反映了什么历史问题?(2分)德国趋于统一;东欧发生剧变;东西方对峙(或冷战、两极格局等)趋于瓦解。材料三 苏联解体之后,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认为由美国领导的国际关系体系的“单极阶段”终于到来了,于是依靠美国的权势和价值观来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主张频频出现在美国领导人的讲话中。但

49、是,继承了原苏联主要遗产的俄罗斯仍然是唯一拥有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核武器的国家,作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俄罗斯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仍然不可低估。与此同时,欧共体向欧盟的成功发展有力地表明了西欧是国际政治中的一极重要力量。以中国、韩国和东盟成员国为代表的亚洲的崛起,同样显示出该地区除了日本以外的其他国家正在确立和发挥它们在世界事务中重要作用。占有联合国多数席位的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对国际事务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两极格局彻底终结,多极化趋势却是不断加强。 正确认识当前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3)据材料指出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的原因。(4分)俄罗斯的实力;欧盟的活动;亚洲(中国、韩国和东盟成

50、员国)的崛起;第三世界国家的影响。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当今世界格局基本特点: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2)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欧盟的建立及发展;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俄罗斯国际地位的改善;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3、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发展趋势1、欧洲联盟:必修一第九单元第2课必修二第八单元第2课(1)背景:80年代中期以来经济区域化发展迅速;二战后西欧国家开始了一体化的探索;欧共体的成立加强了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