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知识课件_第1页
核能知识课件_第2页
核能知识课件_第3页
核能知识课件_第4页
核能知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核能知识 回顾人类过去几千年的历史,虽然出现了中国的四大发明,埃及的金字塔等等科学奇迹,但是纵观人类漫长的生活史,似乎略显平淡。只是从19世纪末至今的百余年间,才出现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场变化中的根本发现,就是原子科学。现在的电脑或核电站,是离不开原子外层的电子及原子内的核子这两种粒子的。 核科学与核技术包括核物理、核技术及应用、核能科学与工程、核燃料循环与材料、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等二级学科。 核科学与核技术在二十世纪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近年来虽然生物、信息等学科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但核科学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当前核科学与核技术发展的特点是:一方面探索物质深层次结构的努力在放射性核束物

2、理、核天体物理、粒子物理等领域继续深入地发展,另一方面各种核技术,如加速器技术、核探测技术、核分析技术、核成像技术、核辐照技术、新型辐射光源技术、同位素技术、核能技术与核武器技术,等均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在农业、人口与健康、能源、环境、信息、材料、国家安全等领域以及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凝聚态物理、考古学等多种学科的基础研究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世界各国投入了上百亿美元新建一批规模空前的核科学工程和大型实验装置。核能在世界总能源中占17,基于核技术的产业,特别是放射医疗、辐照和探伤产业,在各先进工业国家已经形成了相当大的规模。而各国的高等院校在相关物理问题的研究与关键技术的发展中均发挥了重要作

3、用。 我国在十五期间新建四座核电站。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中,已先后启动了“加速器驱动洁净核能系统的物理及技术基础研究”、“放射性核束物理与核天体物理”等项目。在国家军口863计划中,“高平均功率自由电子激光”已被列为十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后继项目“华夏文明的形成及其早期发展”已被列入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建造散裂中子源的计划也在酝酿中。在基于核技术的产业方面,目前我国的电子直线加速器放疗机和电子辐照加速器已形成相当的生产规模。清华大学同方核技术公司与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生产的集装箱检测装置也取得了很大成功。 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研究所与技术物理系,是我国高校最早建立的核科学

4、教学与科研单位之一,数十年来已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核科学和核技术的优秀人才,毕业生中有8人当选两院院士。这两个单位有实力很强的科研教学队伍和优秀的研究生、博士后群体,承担着多项国家重大重点项目,如973项目、863计划、国家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等,其加速器质谱计、射频超导加速器、RFQ加速器的研制以及理论核物理、放射性核束物理、离子束与生物体系相互作用、核医学物理与医学成像技术的研究等均在本学科研究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获得过多项国家和部委科技进步奖。 四川大学也是我国长期从事核科学与核技术研究的高等学校之一, 设有辐射物理及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5、“长江特聘教授”岗位和四川省重点建设学科。开展的主要研究方向有:(1)辐射物理与医学物理(2)粒子束与物质相互作用及材料改性(3)同位素及辐射生物技术(4)核监测与控制技术。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九五”攻关项目、攀登项目和863项目多项。 兰州大学的核物理学科是“211工程”重点资助学科,是我国首批批准的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也是国家物理学人才培养基地的一个专业方向。该学科设有“长江特聘教授”岗位,在原子核理论、强流中子发生器、核物理实验研究等方面获得过多项国家和部委科技奖励。 全球信息网WWW (World-Wide Web)的出现是Internet发展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它使现代通讯

6、乃至我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而WWW是作为核科学研究的副产品在1991年由CERN(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发布的。WWW首先诞生在CERN有一定的必然性。CERN是世界上最大的核科学研究实验室,来自40多个国家的科学家参加那里的120多个不同研究项目,使用着由不同国家的不同实验室制造的多种大型实验设备和复杂异常的实验技术、以及多种信息传播媒质和交换协议。1. 北京大学 陈佳洱院士,1934年生。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北京市科协主席。长期从事低能粒子加速器的研究与教学,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多项。 郭之虞教授,博士生导师,1944年

7、生。现任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重离子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核学会理事。主要从事加速器物理与技术以及核分析技术的研究,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主持人,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全国普通高校部级优秀教材奖一等奖。 叶沿林教授,博士生导师,1955年生。现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院长,中国核学会理事。长期从事实验核物理研究。1997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 孟 杰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特聘教授,1966年生。现任北京市核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联合支持的青年核物理中心主任。主要从事理论核物理研究。200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赵 夔教授,博士生导师,1

8、942年生。加速器物理专家,长期从事射频超导加速技术研究,863计划课题负责人,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张作义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特聘教授,1962年生。核能科学与工程专家,主要专业领域是先进反应堆、核能利用和核安全研究。中国核学会理事,副秘书长。现任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院长。 姜胜耀教授,博士生导师,核能科学与工程专家,先进反应堆工程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负责低温供热堆,高温气冷堆及先进堆概念研究与工程验证。 安继刚教授,博士生导师,核技术专家,钴60 大型集装箱检测技术的主要负责人。 林郁正教授,博士生导师,加速器物理专家,长期从事加速器物理及低能电子直线加速

9、器的研究。邓景康教授,博士生导师,核物理专家,长期从事实验核物理、核技术、核物理及其交叉学科方面的研究。3. 四川大学 罗正明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40年生。长期从事辐射物理的基础和应用研究,首次提出和完整地发展了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带电粒子输运的双群理论,已发表论文100多篇。现为辐射物理及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辐射物理协会副主席,“Radia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编委。 缪竞威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36年生。长期致力于核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及其边缘学科研究,在离子微团簇物理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的成果,曾获两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现为中国

10、物理学会原子与分子物理专委会副主任,中国核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副主编。 安 竹研究员,1965年生,博士,一直从事实验核物理研究,现为四川大学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辐射物理及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侯 氢研究员,1964年生,博士,四川省跨世纪优秀人才,主要从事带电粒子的输运理论及应用研究。 4. 兰州大学 王顺金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原子核理论的研究工作。先后二次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二次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国际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 苏桐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小型加速器的研制与开发工作,负责研制的3.31012 中子 / 秒强流中子发生

11、器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现正从事我国第一台强流中子治癌机的开发及中子物理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刘兆远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核物理实验研究工作及基于加速器的原子分子物理实验研究工作,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国际SCI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 研究基地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研究所和技术物理系。北京大学的物理学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是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设有博士后流动站。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学科是“211”工程重点学科,已有长江计划特聘教授1位。核技术及应用学科也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设有长江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具有博士学位

12、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清华大学 工程物理系的主要特色是工程与物理紧密结合、培养既有坚实数理基础又有较强工程训练和新技术开发能力的高级人才,建有粒子技术与辐射成像国家重点学科专业实验室。该系设工程物理与核工程与技术两个专业。工程物理专业培养近代物理电子学、现代测试分析技术、辐射技术、加速器技术和核能工程等方面的人才。工程物理系设有九个硕士专业点和四个博士专业点,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本系从1996年开始试行本科-硕士贯通培养的六年一贯制培养计划。 清华大学物理系在理论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学科方向上设有博士学位授予点,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并建立了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目前物理系有中科院院士5名,

13、在职教授42名,建有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学科设有长江计划特聘教授岗位。 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现有在岗教授6名,其中博士生导师5名。兰州大学的物理学是我国首批批准的博士学位授权学科,设有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也是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兰州大学的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学科设有长江计划特聘教授岗位1个。 与其他学科相比,核科学和核技术在国际政治、国际战略中有其特殊的敏感性,所以西方国家对我们的学术交往有其限制性的一方面。由此,国内的核科学研究单位更应该利用现代先进的网络条件,进一步加强合作,集聚我国的团队力量,在核科学人才培养

14、、重大的基础研究项目、关系国家特殊利益的重大项目方面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是中国核科技事业的发祥地。她的前身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创建于1950年,是新中国第一个核科研机构。现有职工30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6名、博士生导师70余名、高级科研与工程技术人员700多人。吴有训、钱三强、王淦昌、戴传曾、孙祖训、樊明武等著名科学家曾先后担任院长,现任院长为赵志祥研究员。 1958年,我国第一座原子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现址建成,从此我国有了第一个核科研基地。有60余位院士曾在或正在该院工作.原子能科学研究院101重水反应堆492游泳池式轻水反应堆303热

15、室HI-13串列加速器回旋加速器5SDH-2加速器二次离子质谱装置后处理研究热室前区 在同位素技术方面,原子能院拥有目前我国规模最大、产品覆盖面最广的放射性同位素综合性研制、生产基地以及国家科技部批准的“国家同位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可批量生产六大类70余种核素、300多种产品,国内市场现拥有两千多家用户,除台湾之外,遍及全国所有的省、直辖市、自治区,产品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加速器技术方面,迄今为止,原子能院已生产了近30台工业无损探伤、辐照和集装箱检测用加速器,创造了我国电子直线加速器应用工业、卫生和科研等领域的“八个第一”,即全国第一台高能14MeV工业辐照加速器、全国第一台4M

16、eV无损探伤加速器、全国第一台车载式3MeV无损探伤加速器、全国第一台C波段便携式1.5MeV无损探伤加速器、全国第一台X波段2.5MeV集装箱检测加速器、全国第一台6MeV立式结构集装箱检测加速器、全国第一台邮件自屏蔽消毒灭菌加速器、全国第一台高能高功率辐照加速器。 在核探测技术方面,原子能院在国内率先研制了放射性物质检测系统、黄金成色分析仪、骨密度仪、人发元素分析仪、测厚仪、核子皮带秤、料位仪及料位开关、中子水分仪、各种谱仪及探测器等产品。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下设有5个研究所:核物理研究所、反应堆工程技术研究所、放射化学研究所、核技术应用研究所、同位素研究所,所下设研究室或中心;7个工程技

17、术和研究部: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技术部、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部、中国实验快堆工程部、中国先进研究堆工程部、放化后处理实验设施工程部、计量测试部、保健物理部;另有北京原子高科核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原丰科技开发公司、实验工厂、电子仪器厂等20个产业实体。 中国核数据中心、中国快堆研究中心、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国家实验室、核工业核保障技术重点实验室、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放射性计量一级站、国家同位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设在这里(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为我国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建设和核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形成了核物理、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反应堆工程技术、加速器技术、核电子

18、与探测技术、同位素技术、放射性计量、核保障技术、辐射防护技术等众多学科领域的技术和专门人才,先后获得国家和部级奖励1100多项,并形成了以同位素辐射技术为主导的一批新技术和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CHY-95核子测厚仪 新型非接触式测量厚度的装置,可用于纸张、钢板、石板钢材等材料的厚度测量。 该仪器具有测量精度高、测量速度快、操作简便、稳定性好等特点。该产品结构简单,关键部位为模块化,安装、替换方便,是精确测量的好助手。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是我国最大的从事受控核聚变和等离子体物理研究以及等离子体应用开发的实验基地,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培养、生产经营于一体,在国际上享有较

19、高的声誉。 本院创建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位于四川省乐山市郊区,“七五”期间部分迁至成都市,九十年代于成都市近郊新建了聚变研究实验基地,2000年与成都理工大学合作在乐山基地创办了“成都理工大学乐山学院”,该学院2003年发展为“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全院现有职工1500余人,科技人员110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研究员58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师218人,中级研究人员412人。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主要科研方向是磁约束受控核聚变,包括等离子体约束、平衡、加热实验与理论研究以及高压大电流、超高真空、强磁场、强流离子源、微波加热、自动控制、复杂信息获取与处理、低温深冷、超导、大型电

20、物理装置设计建造与维护维修、聚变堆工艺与材料等方面的研究。经过近40年的艰苦奋斗,建成了22个受控核聚变等离子体实验研究装置,开展了一系列物理实验。 放射性物质运输一直受到国际社会与公众的关注。IAEA(国际原子能机构)非常重视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早在1961年就以IAEA安全丛书第6号发表了“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条例” 。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放射性物质运输业的扩大及其运营经验的积累,IAEA不断地修订或全面修订条例。至1996年,已出版了第七个全面修订版。 我国的放射性物质运输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当时每年运输的放射性货包的件数和类型都很少。在20世纪6080年代,放射性物质的运输容

21、器和放射性物质的装运都没有履行审批程序。随着放射性同位素和辐射技术在工业、农业、医学、科学研究、教育等部门的日益广泛的应用,以及核能的开发和核电事业的发展,放射性物质货包的运输量与日俱增。1989年11月21日,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了国家标准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定(GB11806-89),它是我国放射性物质运输史上第一部适用于陆地、水上和空中所有运输方式的统一的综合性标准。 放射性物质运输的安全(运输安全)是辐射防护与核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从1984年开始开展相关的工作。参与翻译IAEA的条例,编制我国国标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定(GB 11806-89),代表中国参加IAEA有

22、关放射性物质运输的协调研究项目(先后参加“放射性物质运输事故中的辐射防护问题”、“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概率安全评价技术的开发”、“定量放射性物质运输风险的有关事故数据的开发”).汪德熙(1913) 中国核化学家、 化工专家。1913年9月27日生于北京。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并在该校读研究生二年。1941年考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系做研究生。于1946年获博士学位。1960年到原子能研究所(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任研究员、副所长。198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学部委员。现任中国核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核工业部研究生部主任,中国核学会常务理事及其下属的放射化工学会理事长、核

23、化学与放射化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杂志主编。在以下诸方面的科研工作中担负指导和组织工作。辐照核燃料后处理,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核燃料产品的分析方法,以及核武器研制、核试验中化学制品的研制和化学测定方法。王方定 化学家。四川自贡人。1953年毕业于四川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早期参加我国铀矿石的分析、处理研究。1958年开始从事核武器研制中的放射化学工作。 研制了用于引发原子弹链式核反应的中子源材料 ,并实用于核武器的点火部件。参加创建了核试验的放射化学诊断方法,并多次用于实践,如裂变燃耗的诊断方法等。80年代开展了多价态裂变产物化学状态和自发裂变电荷分布的

24、研究,如252Cf自发裂变产生的中等寿命裂变产物的化学状态及分累计产额等。近年来从事核燃料后处理中长寿命裂变产物元素的化学及工艺研究,如对锝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研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王乃彦 中国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福州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从事种子物理实验研究。1959年赴苏联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中子物理实验室工作。1965年回国。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 领导和参加了核试验中11种近区物理测试工作,创建了一些物理测试方法,为核武器研制和提高核试验物理测试水平做出了贡献。1978年获全国科学

25、大会奖4项。对惯性约束核聚变领域的技术和物理过程作了系统研究。在电子束泵浦氟化氪准分子激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科技成果。黄胜年 核物理学家,1932年2月生于江苏太仓。19501952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学习,1952年1955年在前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物理系学习。现任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曾任核工业研究生部主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在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领域做过大量开创性的系统研究,曾为研制和发展核物理提供了重要数据,还为军工任务建立了测定方法和装置,完成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金属铀部件的本底中子测定。还首次观察到轻带电粒子能量较低时咖玛与中子发射的异常等一系列新的现象,达到

26、了国际先进水平。在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实验室建设中作为物理组副组长,负责中子测量厅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阮可强 反应堆物理、核安全专家。原籍浙江省慈溪县,1932年12月19日生于上海市。1950年-1951年在清化大学学习。毕业于莫斯科动力学院。中国核工业总公司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一直在反应堆物理和核安全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工作,负责过多个反应堆的物理研究、设计项目,以及核设施的临界安全研究、设计和审查工作。负责核潜艇压水堆物理计算,研究解决了堆芯热中子空间能量分布的精确计算问题。负责完成了第一座快中子零功率反应堆的建造和物理启动,为我国快堆研究的起步

27、奠定基础。张焕乔 核物理学家,1933年12月23日生,重庆人。现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和北京串列加速器国家核物理实验室主任。兼任北京大学教授、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先后从事中子物理、裂变物理和重离子反应的实验研究。为我国第一台中子晶体谱仪和第一台中子衍射仪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参与压电石英单晶中子衍射增强现象的发现,并提出合理解释。为国防需要测量部分重要核数据,提供若干测试手段和方法。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创建于1959年, 是全国唯一一所主要从事铀矿地质研究与矿产资源预测、核废地质处置研究与环境影响评价、航测遥感、物化探、分析测试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多学科综合性科研机构。对我国各种类

28、型铀矿床成矿规律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是全国核地质科学研究中心。是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共有二个硕士点;一个博士点:及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是一所以研究铀矿选冶和湿法冶金技术为主的,集科研教学、产品开发和生产经营为一体的综合性高科技研究院所。创于1958年。六十年代初,完成了核纯二氧化铀的简法生产,给后续工序提供了合格原料,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作出了贡献。40多年来,在铀矿选冶领域做了大量开发性、应用基础性研究工作,研究提出了适用于不同类型铀矿石的水冶工艺流程和选矿工艺流程,以及由工艺要求提出的专用设备和新材料、新方法,确保了中国铀水冶厂和选矿厂,以及天然铀纯化、

29、精制厂的建设和生产。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是一所综合性的多学科的科研机构,主要从事与核工业辐射防护有关的辐射测量、辐射剂量学、核电子学、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放射生物学、放射医学、环境保护、放射性三废治理、安全分析与辐射防护措施、核技术应用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中辐院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南部,全院现有职工12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56人,中科院院士1人,高级研究人员204人。射线防护服、防护衣、防护围裙3600元 铅皮 铅眼镜、防护面罩各种辐射防护服辐射屏蔽防护服REM- 氡析出率仪本仪器为一种可携式介质表面氡析出率测量仪,其造型和结构具有典型的优越性,可用于地下工程、矿山井下、旅游山洞

30、、核设施场所、尾矿库以及建材、土壤、地面等表面的氡析出率测量,是一种寻找氡的来源和氡治理的必备装置。 FJ2000型个人剂量仪是智能型袖珍仪器,主要用来监测X射线和射线,直接读出个人剂量和个人剂量率;在测量范围内,可以固定或预置报警阈值,超过阈值或阻塞时发出声光报警,及时提醒工作人员注意安全。 防护涂料,防X射线涂料防辐射涂料工业探伤防护材料广泛应用于工业探伤、核能、医院和射线装置场所的环境防护。对、射线具有良好的吸收作用,可以代替惯用的铅板防护,具有施工简便、粘结牢固、无毒性、价格低廉等特点,是屏蔽射线的理想防护材料。医院方面为放射科机房整体防护工程射线机房楼面、墙面的辐射防护,并具有较强吸

31、附X射线的功能、减少韧致辐射。辐射与我们息息相关,无论在发电、医疗、工业方面,辐射的应用都多不胜数。只要运用得宜,辐射也可以造福社会。辐射主要应用到以下五个领域:发 电医 学 用 途工 业 及 农 业 用 途消 费 品 用 途考 古 用 途 核科技: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核科学与核技术的简称。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发现了铀的天然放射性,从此人类开始了对原子核的研究,这种研究领域就称为核科学。核科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核结构、放射性、核裂变和核聚变等。涉及到的研究学科有核物理、核化学、加速器、反应堆、核聚变、辐射防护与屏蔽物理、同位素生产与分离、核材料

32、、核医学、核农学等。核技术是研究如何将核科学研究中所揭示出的原子核变化规律及其固有和伴随产生的物理现象加以实际应用的科学。 核技术应用主要包括核能的利用及同位素和辐照技术的利用。核能的利用主要是指:(1)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时放出的能量做成电池,广泛用于宇宙飞船、人造卫星、无人管理的灯塔、心脏起搏器等。(2)利用重核裂变会放出巨大能量。核电站、空间堆电源、核供热堆、用于船舶或潜艇的核动力装置,是实际应用这种裂变能的主要代表。(3)利用轻核裂变时放出的比重核裂变时放出的更加巨大的能量。聚变堆的研究和开发就是为了利用这一能量。聚变堆的建成和商业运行将最终解决类所需的能源问题。 同位素和辐射技术应用

33、主要包括:(1)同位素示踪技术(水资源探测,农业科学研究等)。(2)辐射加工(电线电缆的绝缘材料改性,热缩管的制备,塑料发泡,表面涂层固化,橡胶辐射硫化,木材-塑料复合材料辐射交联,接枝和降解,离子注入表面改性,半导体生产、辐射保鲜,辐射消毒等)。(3)同位素仪器仪表(工业检测仪表,探伤机,集装箱检测等)。(4)核医学方面的应用(医学诊断,放射性免疫分析,肿瘤诊断和治疗用体内和体外放免药物等)。(5)三废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应用(电子束除SO2/HOx,污水处理等)。(6)农学方面的应用(辐射育种、辐射不育灭蝇等)。核工业: nuclear industry 又称原子能工业。利用核反应或核衰

34、变(核跃迁)释放出的能量或辐射以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产业统称核工业,是新兴工业,处在迅速发展过程中。核工业大体上包括6个部分(1)核燃料工业从事核燃料循环除反应堆以外各环节所有设施的设计、建造、调试、运行、维修和退役,其主要的产品是反应堆燃料和核武器装料。(2)核武器工业。从事核武器的设计、制造、试验、维修和退役。(3)反应堆工业。从事各种核反应堆装置的设计、建造、调试、运行、维修和退役。(4)核电工业。从事核电厂的设计、建造、凋试、运行、维修和退役。(5)辐射工业。从事:放射性同位素的生产;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设备、仪器、装置的制造;用于科研、国防、工业、农业、医药各领域的辐射源(含中

35、子源)和辐照装置(如钴源房、辐照加速器装置、辐射加工车间等)的设计和装备;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和处置;辐射防护的技术和装备。(6)核专用设备仪器和特殊材料工业。 核工业的特点:(1)具有放射性。由于核安全、辐射安全和环境安全的特殊要求,对所用的材料、设备以及制造和建筑安装作业均有不同于常规工业的严格质量要求,如高纯度、高精度、耐辐照、耐腐蚀、高清洁度、高密封性等。需要建立和贯彻执行质量保证制度,推广安全文化。(2)具有很大的综合性。其范围包括地质勘探、采矿、冶金、化工、电力、机械制造、建筑、机电、电子、精密仪表、环境保护等产业和物理、化学、生物学、地质学、电子学、计算机、自动控制、材料科学、传热学

36、、医学、心理学、经济管理学等科学领域。(3)核工业需要较大的初投资和较长的开发周期。即使从外国引进技术,也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坚持不懈地进行消化吸收,才能实现自主化和国产化。 核子事故警报发布后,保护自已最好的方法,就是减少与辐射接触的机会。所谓掩蔽,系指当核子事故发生或有发生之时,民众停留在室内,并立即关闭门窗及通风系统,以降低吸入放射性核种及辐射曝露可能性措施。人造辐射1、医疗辐射 2、核爆落尘 3核能发电 4工业辐射 扫描与射线一般诊断射线的过程如胸腔摄影等,系利用光管球所发生之放射线穿过您的身体到底片上,将您的组织构造影记录在底片上,这就是所谓的放射线照相,所照底片经冲洗后由放射线

37、专科医师判读诊断。 核子医学检查受验者需经由静脉注射、口服或吸入微量放射性药物,药物分布到特定器官后放射出来的辐射线(加马射线),可利用核医摄影仪器予以显像(此过程俗称扫描),核子医学医师即可根据底片上不同的影像,来判读研定是否有病变。 核医学医师所使用产生影像的有两种主要仪器,一种为扫描仪,它可以在直线上前后移动,当它移动到要诊查的部位时,可将辐射影像记录下来。另一种仪器比扫描仪大,它不需要移动,而是选择所需要检查的部位,记录辐射线照像,这种装置称为闪烁摄影机。不论是扫描仪或闪烁性挕影机,都可以用于核医学的检查。目前扫描仪已鲜少人使用,闪烁摄影机亦越来越精良,解像力提高,可作全身摄影亦可作断

38、层摄影(此种机器称为单光子断层扫瞄仪,简称SPECT)。除此之外,尚有正子断层扫瞄仪(简称PET)可作更为精密的器官功能及代谢检查 。 扫描能给予宝贵讯息,放射性化合物经由循环系统到达须作诊察的部位,在循环过程中由于复杂的生理作用及化学机会改变流程或附着于特定之组织上。观察、利用这些特性,核医学医师就可以得到一些有关器官功能变化等有价值的讯息。虽然扫描和放射线照相不同,但它们有互补的作用,放射线照相主要是标示出生理解剖上的变异,扫描则可以显示出组织功能上的改变。 扫描判读核医学医师使用很多种不同放射性药物,由于它们特殊的性质可以到达您体内不同的部位,可诊察脑、心脏、肝、甲状腺、肾脏、骨骼等许多

39、其它的身体器官系统。当辐射线聚集在要诊察的区域时,可由摄影机或扫描仪记录辐射线的分布形成图像,这些图像由许多光点组成,辐射线活度较高的区域有较多的光点,低活度的则光点较稀,核子医学医师就藉由光点的分布,来判断是否有不正常的情形。 核医学计算机的应用以及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摄影机问世,除可获得更精确的“扫描”图像外,更可经由计算机的处理获得许多有关器官或组织的功能资料,使得临床医师能作更早期的诊断,更能掌握病程的进展及预后。核子医学扫描检查包罗万象,包括:脑血流测定,脑扫描、甲状腺扫描、心脏功能测定、心肌血流测定、肺扫描及功能测定、肝胆扫描、肾上线扫描、睪丸扫描、阳萎检查等,基本上是以侦测器官或组织

40、功能变化为主,解剖结构变化为辅。 并非所有核医学检查都要摄影。另一类检查是您吃下药物或注射后,隔些时后收取血液、尿液或粪便的样本,计测样本中的辐射线活度,利用活度的变化反映出您身体内的情形,在您接受放射性药物的同一天通常会作扫描,而血液、尿液或粪便的测试则可能需要您改天再带着尿液或粪便样品回到核子医学部门完成检查。您必须遵照医师指示正确的服药、依指示收集尿液或粪便,否则所得到测试的结果就可能不正确。 放射免疫分析是核医学另一项重要的检查,可藉此技术测定血液中含量极少的荷尔蒙、肿瘤标记、肝炎标记、药物浓度等。放射免疫分析是利用标有放射性同位素抗体与血液中抗原(即被测定的物质)结合,以闪烁计数仪测

41、定抗原的浓度,是非常灵敏且准确的检查。 放射性同位素治疗的原理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药物所发射出射程很短的贝他()粒子,对病变部位进行集中照射,达到抑制或破坏病变组织的目的。治疗项目包括:碘-131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及甲状腺癌,磷-32治疗真性红血球过多症,钇-90治疗关节炎等。 电磁辐射对人的影响虽普遍存在,却并不可怕。不同的人或同一人在不同年龄段对电磁辐射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对老人、儿童、孕妇或装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对电磁辐射敏感人群及长期在超剂量电磁辐射环境中工作的人来说,应采取防患措施。另外,多吃胡萝卜、西红柿、海带、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能加强肌体抵抗电磁辐射

42、的能力。 当心家电电磁辐射 增加儿童患癌症风险 仑琴发现X光后,很快的就有贝克勒尔发现放射性,居里夫人发现钋,居里夫妇发现镭,普朗克发表了光量子理论,爱因斯坦解释光电效应。其它还有发现阿伐、贝他、加马辐射,发现包括宇宙射线在内的天然辐射所具有的重要特质,拉塞福发现原子核及波耳倡议的原子模型。在这20年内完全改变了人们对物理定律的观点。 来自银河系的宇宙射线主要由83%的高能质子,16%的阿伐及其它高能粒子所组成,称为一次宇宙射线。这些一次宇宙射线与大气层中的空气分子作用,产生包括中子,质子等的二次宇宙射线,它们穿透大气层造成对人类的辐射。以台湾为例,人们所接受的天然背景辐射为每年2.44毫西弗,其中宇宙射线的贡献为0.26毫西弗,约占11%。 宇宙射线在离地表愈高的位置就愈强,所以造成的剂量也就愈高,大约每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