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马哲教学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_第1页
高教马哲教学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_第2页
高教马哲教学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_第3页
高教马哲教学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_第4页
高教马哲教学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一节 认识本质及规律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第三节 认识和实践统一第1页第一节 认识本质及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基础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反应 三、认识运动基本规律第2页一、实践是认识基础(一)实践与认识主体与客体 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标、主体与客观之间经过一定中介发生相互作用过程。 主体是指含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人; 客体是指进入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客观事物,是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对象。 第3页中介是指各种形式工具、伎俩以及利用、操作这些工具程序和方法。实践中介系统可分为两个了系统:一是作为人肢体延长、体能放大工具系统,二是作为人感官和大脑延

2、伸、智力放大工具系统。 第4页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 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外部世界和人本身物质活动,是主体有目标地改造客体,同时本身也得到改造人类特有对象性活动。 错误实践观:主观唯心主义把实践看成人主观精神活动,王阳明“知行合一”客观唯心主义把实践看成客观精神活动,黑格尔实践是绝对精神发展一个步骤第5页主体和客体相互关系 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实践关系、价值关系。1.主体和客体关系首先是改造和被改造关系; 2.认识过程,就是人们在改造对象实践中辩证地反应对象过程。 3.主体这种认识、改造客体过程,是为了满足自己需要,取得一定价值。 4.主体和客体之间是一个创造者与被创造者关系。其中,主体在主客体

3、相互作用中处于主导和中心地位。 第6页第7页主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三个步骤1. 确立实践目标和实践方案。 2. 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实践活动。3. 经过反馈和调整,使实践目标、伎俩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实践活动过程在主体自觉意识支配下,既能动地变革着客观世界,也能动地改造着本身实践能力。 第8页(二)实践在认识中决定作用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唯一标准第9页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反应(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不一样回答 唯物主义哲学坚持反应论立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反应。 唯心主义哲学坚持先验论,认识看作

4、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东西。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认识是主观自生,是“内心反省”结果,是心灵自由创造物。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人认识是上帝启示或绝对精神产物。第10页(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不一样回答 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都坚持反应论。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又称为直观、消极被动反应论。把人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应和接收外界对象,类似于照镜子那样活动。它有两个严重缺点: 一是离开实践考查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决定作用; 二是不了解认识辩证性质,不能把认识看作是一个不停发展过程,而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第11页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能动革

5、命反应论 1、辩证唯物主义把实践观点引入了认识论A.主体与客体关系首先是改造与被改造关系,在此基础上才产生了它们之间反应与被反应关系。B.主体是为了实现一定认识目标而自觉、主动地在改造世界过程中反应世界,C.人对世界反应能力也是伴随实践发展而历史地改变发展着。 D.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双向互动过程,是一个认识主体能动地创造过程。第12页 主体对象化是主体客体化 就是人经过实践使自己本质力量转化为对象物,成为对象本质要求。 客体非对象化是客体主体化 即客体从客观对象存在形式变为主体内容和存在方式,转化为主体生命结构原因和主体本质力量,客体失去对象化形式,成为主体一部分。 实

6、践主客体相互作用、对象化和非对象化统一,是实践活动本质内容。 第13页2、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法应用于反应论 揭示了认识过程中多方面辩证关系。 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感性和理性、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等。 把认识看成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入深充满矛盾能动认识过程。第14页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反应 这种能动反应含有两个方面特点:(1)反应含有摹写性反应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反应摹写性决定了反应客观性。(2)反应含有创造性人不但能够反应事物现象,而且还能揭示事物内在本质和规律;不但能够反应事物现在,而且能够揭示事物过去和未来;不但能够反应现实中事物,而且能够塑造出现实中并不存在事物。 第

7、15页三、认识运动基本规律(一)从实践到认识(二)从认识到实践(三)认识运动不停发展重复和无限发展第16页(一)从实践到认识认识运动辩证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过程实践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第17页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关于事物现象、事物外部联络、事物各个方面认识。感性认识形式:感觉、知觉、表象。感性认识依然是“生动直观” 第18页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基础上,到达关于事物本质、全体、内部联络和事物本身规律性认识。理性认识形式:概念、判断、推理理性认识是“抽象思维”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第一次能动飞跃 第19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8、是辩证统一 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最终,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二者区分是相正确,人们不应该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 。 第20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基础是实践1.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都是在实践中产生;2.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过渡也是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第21页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 会造成唯理论和经验论错误唯理论:否定感性认识主要性,片面夸大理性认识主要性;实际工作中教条主义错误经验论:否定理性认识主要性,片面强调感性认识可靠。实际工作中经验主义错误第22页第23页第24页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条件 第一,必须掌握丰

9、富可靠感性材料;第二,对感性材料进行正确加工改造。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第25页第26页第27页非理性原因在实践和认识辩证运动中作用 非理性原因主要是指认识主体情感、意志、欲望、动机、信念、习惯、本能等意识形式。 认识过程是理性原因和非理性原因协同起作用结果。 非理性原因对于人认识活动和人认识能力发挥含有激活、驱动和控制作用。 有些非理性原因对认识起着消极作用。 第28页(二)从认识到实践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第二次能动飞跃。认识必须回到实践: 认识世界目标是为了改造世界。 理论是行动指南,没有革命理论就没有革命运动,没有正确理论就没有正确行动。 第29页为何说理论依赖实践?(

10、1)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产生正确理论;(2)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为群众所掌握,才会变成巨大物质力量,真正实现对客观世界改造; (3)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第30页由理论向实践飞跃条件 第一,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普通理论和详细实践相结合标准。 第二,理论要回到实践,需要经过路线、方针、政策等中介。 理论只有转化成为政策,对能为群众所了解、掌握,最终转化为群众力量。 第三,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群众所掌握。 第四,要有正确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方法是理论详细化。如,调查研究等方法。第31页(三)认识运动不停发展重复和无限发展 认识运动总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11、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认识过程重复性和无限性 是指人们认识过程既不是封闭式循环,也不是直线式前进,而是螺旋式波折上升运动。从形式上看,认识、实践、认识重复循环;从内容上看,实践认识之每一循环,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程度。 第32页认识过程重复性和无限性原因 第一,因为主客观条件限制,人们对事物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完成。 第二,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 认识任务,就在于不停地克服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之间矛盾,求得它们之间详细历史统一,而不是企图去发觉所谓“永恒真理”、“终极真理”。第33页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标准是: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详细历史统一。 详细,即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

12、、条件下客观实践相符合; 历史,即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客观实践相适应。 思想落后于实际,就轻易犯保守错误;企图超越阶段,就轻易犯冒进错误。 “我们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详细历史统一,反对一切离开详细历史左或右错误思想” 毛泽东第34页第35页第36页多项选择题1、感觉在认识中地位表现在它是: A、认识起源 B、唯一可靠认识 C、认识深化 D、认识起点 E、认识初级阶段 答案:D E2、作为改造世界实践基本特征是: A、人自觉能动活动 B、精神活动 C、客观物质活动 D、社会历史活动 E、个人生活活动 答案:A C D第37页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

13、性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 三、真理与价值辩证统一第38页一、真理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正确反应。真理基本特征(1)真理是客观;(2)真理是详细;(3)真理既是绝正确又是相正确。第39页(一)真理客观性真理含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1. 真理所反应对象是客观。2. 检验真理标准也是客观。 真理:内容客观性,形式主观性真理客观性决定真理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真理多元论”主观真理论:实用主义“有用就是真理”第40页(二)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既是绝正确又是相正确,这是真理问题上辩证法。真理绝对性即含有绝对性真理,是指真理无条件性、无限性。 1. 任何真理必定包

14、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客观内容;2.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物质世界,认识每前深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物质世界靠近。第41页真理相对性即含有相对性真理,是指真理有条件性、有限性。 1. 真理所反应对象是有条件、有限。 任何真理因为都会受到人类实践水平和范围以及认识能力限制,只能是对物质世界发展某一阶段、某首先、某一层次认识,因而是有限。 2. 真理反应客观对象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有限。 “人不能完全地把握=反应=描绘整个自然界人只能经过创建抽象、概念、规律、科学世界图景等等永远地靠近于这一点。” 列宁第42页第43页真理是详细,是发展,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第一,含有绝

15、对性真理和含有相对性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 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 绝对之中有相对,直理绝对性经过相对性表现出来任何直理既是绝正确,又是相正确,是二者统一 第二,含有相对性真理和含有绝对性真理又是辩证转化。 真理永远处于由相对向绝正确转化和发展中,这是真剪发展规律。 第44页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原理实践意义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绝对性真理转化一个步骤;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不是两个真理,而是同一个真理两种不一样属性。 第一,有利于我们用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反对教条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第二,有利于我们克服形而上学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真理观。 第45页第46

16、页人认识能力、思维能力至上性和非至上性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统一,是同人认识能力、思维能力至上性和非至上行辩证统一。 人类思维,按其本性、能力和可能性来说,是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着物质世界,这就是思维至上性,亦即思维无限性和绝对性; 每一个乃至每一代人,因为受到客观事物及其本质显露程度,社会历史(生产情况、科学技术情况、阶级斗争情况)实践水平,主观条件(个人经历、受教育程度、立场、观点和思想方法)以及生命有限性等各方面限制,他们思维又是非至上,亦即有限和相正确。 第47页(三)真理与谬误 “真、善、美东西总是在同假、恶、丑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真理发展规律 真理和谬误根本区分就在于

17、主观是否与客观相符合、相一致。 第48页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统一首先,真理与谬误是对立。 真理不是谬误、谬误不是真理其次,真理与谬误是相互联络,相比较而存在。 再次,真理发展也是经过与谬误斗争来实现。 最终,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真剪发展规律要求。第49页二、真理检验标准(一)实践地检验真理唯一标准 首先,真理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检验真理性标准,既不能是思想理论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而只能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络起来桥梁社会实践。其次,从实践特点看, 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客观物质性活动,含有直接现实性特点。 第50页逻辑证实能够起到主要补充作用。 逻辑证实并不

18、能取代实践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已被逻辑证实了东西,还必须最终经过实践检验。真理一定是符合逻辑,但符合逻辑不一定是真理。是不是真理,需要经过实践检验才能得到最终证实。逻辑证实有效性全部来自于实践。第51页(二)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确实定性与不确定性实践标准确实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唯一性。 实践标准不确定性即相对性,则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检验条件性。 实践是社会、历史,实践对真理检验不可能一次完成。 实践对真理检验,是全部人类实践即无数个别、历史发展着、整个社会实践对真理检验。实践检验和证实真理是一个永远不会完结过程。第52页三、真理与价值辩证统一 (一)价值及其特征

19、(一)价值评价及其特点(三)价值评价功效与树立正确价值观意义第53页(一)价值及其特征人类活动两个尺度: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 实践真理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照、反应了实践对象客观规律和本质真理。 实践价值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照、以满足人们需要为内容、特定实践目标。 任何成功实践都是必定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统一。第54页“价值”是指含有特定属性客体对于主体需要意义价值四个特征: 1. 客观性人需要、需要对象、需要满足都是客观2. 主体性客体对主体意义依其需要而改变3. 社会历史性4. 多维性 审美、经济、科研、工具等等第55页(二)价值评价及其特点价值评价是一个关于价值现象认识活

20、动。第一,评价是以主客体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第二,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第三,评价结果正确是否依赖于相关知识性认识。 仅仅把评价看作一个情感表示是不正确第56页评价形式功利评价、科学评价、道德评价审美评价、政治评价、技术评价第57页 评价并不是一个主观随意性认识活动,而是含有客观性认识活动。实践是检验评价结果标准。 不一样主体对同一事物会有不一样评价,但价值评价结果只有与人民、人类整体要求或利益相一致,才是正确价值评价。反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第58页(三)价值评价功效与树立正确价值观意义价值评价在实践中起着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价值观是人们对人和事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观点体系。

21、 仅仅拥有科学知识并不能确保人们行为价值取向正确。 正确价值观是先进社会集团或阶级在实践中形成,反应了人民群众要求,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促进作用。 第59页第60页(四)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辩证统一第61页真理既是制约实践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价值目标之一 首先,成功实践必定是以真理和价值辩证统一为前提。 遵照真理尺度即 “按科学规律办事”;遵照价值尺度即 “满足人需要”。 其次,价值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定是含有价值。 最终,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 第62页真理和价值相互制约表面在: 价值实现有赖于对相关真理把握; 真理被验评过程有赖于价

22、值被实现情况。 真理和价值相互引导表现在: 实现价值是人们追求真理目标; 真理发展引导着人们提出新价值追求 。真理和价值相互促进表现在: 真理发展价值追求更合理; 价值实现又推进着真理发展。 第63页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实事求是精神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崇尚理性思维人文精神要求把人民利益和人发展看作是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出发点。“以人为本”标准 第64页第65页多项选择题1、“因为真理是有用,所以有用即是真理”,这是: A、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 B、唯心主义真理观一个形式 C、主观主义真理论 D、实用主义真理

23、论 E、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真理观 答案:B C D第66页第三节 认识与实践统一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67页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根本要求和详细表达。 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改变着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原来面目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部主观成份。从根本上说,就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第68页 共产党人理论原理实际利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初历史条件为转移,而不能生搬硬套。从实际出发,关键是要重视事实,从事实出发。 每一个别情况都有其详细历史环境。 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到底,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精华。 实事求是表达了彻底唯物论和彻底辩证法统一,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统一。 第69页第70页二、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停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做到坚持和发展统一。 重视理论创新,是我们党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