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件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件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件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件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件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即关于认识产生和发展规律的学说。基本要求: 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掌握认识的本质及规律,真理的客观性与主 观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坚持理论和实践创新;提高在实践中自觉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即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级阶段和科学形式是关于认识产生和发展规律的学说亦即关于认识的本质、来源、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理论其基本原理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即实践论2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认识的基础、本质、规律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认识的直接目的与根本目的第三节 认识与实践

2、的统一认识论的本质规定3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一个主题: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两个要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认识运动是一个辨证发展过程。4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本质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5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马克思主义不但揭示了客观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在批判继承前人的认识论成果的基础上,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运用于反映论,创立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认识的产生发展的规律问题,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6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马克思主

3、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之所以区别于唯心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反映论,就在于它是建立在科学的实践基础上的。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为了正确理解认识的基础和来源,必须首先考察人类的实践活动。71、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主体: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81、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的

4、环节: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实践主体实际地作用于实践客体,即实践活动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实践活动过程在主体的自觉意识支配下,既能动地变革着客观世界,也能动地改造着自身的实践能力。92、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4个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认识从实践产生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认识为实践服务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认识随实践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受实践检验10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 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第443页11邓小平:关于中国改革在建

5、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以后,多年来没有制定出为发展生产力创造良好条件的政策。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得不到理想的改善,国家也无法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这种情况,迫使我们在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11届3中全会上决定进行改革。12邓小平:关于中国改革中国不搞社会主义,不搞改革开放,不发展 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 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葬送。13邓小平:关于中国改革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

6、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中国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14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啊!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么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15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共同富裕,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

7、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16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不是社会 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 同富裕。17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是什么?各种哲学派别的不同观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辨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18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唯物主义坚持从物到感受和思想的认识路线,坚持反映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唯心主义坚持从思想和感受到物的认识路线,坚持先验论,颠倒

8、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认识看做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192、辨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二者虽都坚持反映论,但有着性质区别。旧唯物主义认识论: 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部对象。其缺陷是:一是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二是看不到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不了解认识的辨证性质。202、辨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科学规定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科学揭示了认识过程中的多方面的辨证关系。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

9、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变革。这种能动的反映,具有两个特点: 摹写性和创造性。213、关于认识的本质把握认识的本质,必须研究认识活动和过程的构成要素基本要素:认识主体、认识客体、实践和意识。认识的本质: 是认识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于认识客体的选择性反映和创造性重构的意识活动和过程。即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反映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反映论,是辨证的能动的反映论,是具有创造性的反映论。22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列宁:“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辨证途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辨证的运动过程认识过程中的两次能动性飞跃: 第一次飞跃由

10、实践到认识; 第二次飞跃由认识到实践。认识辨证运动的全过程: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辨证运动过程的原理,具有重大的方法论意义。231、从实践到认识在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中,认识采取的两种形式: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理性认识:概念、判断、推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241、从实践到认识实践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辨证统一的基础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 深入调查理性思考在认识的辨证运动过程中,既要注重理性因素的作用,也不可忽视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252、从认识到实践理论对实践

11、的依赖:一是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二是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262、从认识到实践实现由理论向实践飞跃的条件: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群众所掌握;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273、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认识发展的总过程,不只是多次飞跃的综合,而且表现出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造成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分析。认识的任务,就在于不断克服主观与客观之间的矛盾、认识与实践之间的

12、矛盾,求得它们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8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一个主题:真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两个要点: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真理的辨证性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辨证统一;真理与谬误的对立统一;实践检验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辨证统一。29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唯物论、辩证法真理的检验标准真理的本性、实践的特点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成功实践的两大尺度30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1、真理 指 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2、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真理最根本的特征,

13、就在于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揭示,就在于思想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致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312、真理的客观性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检验真理的标准不同于真理的标准: 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实践,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世界。真理的客观性原理,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即反映 论的一般原理在真理问题上的贯彻。承认真理的客观性,也就等于承认了客观真理.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即对于 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 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32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即承认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即就真理

14、的发展过程以及人们对它的认识和掌握程度来说,真理又是绝对的和相对的。任何真理,既具有客观性,同时又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33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 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一是指真理具有客观内容,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 二是指人类认识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34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 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一是指真理所反映的对象,即在广度上是有条件的、

15、有限的;二是指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即在深度上是有条件的、有限的。总之,承认真理是具体的,是发展的,也就是承认了相对真理。35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一是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即任何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两者的统一,这是真理的两重性。二是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又是辨证转化的,即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364、真理与谬误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这也是真理发展的规律。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谬误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认识。真理与谬误的根本

16、区别: 就在于主观是否与客观相符合、相一致。374、真理与谬误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一是相互对立,就一定范围、一定客观对象来说,二者有本质区别;二是相互联系,二者相比较而存在;三是真理的发展,也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四是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其区别和对立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38二、真理的检验标准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因此,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不能是思想理论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而只能是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39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

17、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它是作为检验真理的主要依据,具有最高的权威。列宁:“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就在于实践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40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逻辑证明可以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但并不能取代实践标准,必须服从实践检验的最后结果。逻辑证明: 指引用已知的正确判断作为前提,通过逻辑推理来论证待证判断是否正确的一种逻辑方法。逻辑证明只能回答前提与结论的关系是不是符合逻辑的问题,而不能回答结论是不是符合客观实际的问题。真理一定是符合逻辑的,但符合逻辑的不一定是真理。41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逻辑证明在检验认识真理性过

18、程中的作用:检验理论的实践总是具体的、特殊的,而被检验的理论则具有抽象性、普遍性。人们每当提出一项实践活动的计划、方案、设计后,往往不能立即付诸实践,而需先进行逻辑证明,进行可行性论证。有些学科中的命题,无法用实践直接检验其真理性,只有靠逻辑推理来证明。 42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逻辑证明是实践标准的必要补充:逻辑证明中的前提,必须是在实践中被证 明是正确的认识。逻辑证明所引用的判断和所遵守的逻辑规则,都必须是正确的认识。逻辑证明做出的结论,仍然需要经过实践 检验,才能最终确定其是否正确。432、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 指实践作为检验

19、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即离开了实践,再也没有另外的标准。因此肯定了实践标准的客观性与唯一性,也 就必须承认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442、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 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即任何实践都受到一定具体条件的制约,因而都具有一定的局限。因此任何具体的实践活动对真理的检验作用,都会由于历史条件的种种限制而表现出某种相对性、有限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45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人们通过实践在改造外部世界的过程中,不仅存在着主观符合客观的真理问题,而且存在着按照主体的需要和尺度、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价值问题。1、价值及其特性任

20、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461、价值及其特性实践的真理尺度: 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实践的价值尺度: 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需要为内容的、特定的实践目标。471、价值及其特性“价值”: 是指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哲学上的价值概念: 最具普遍性,是对各种特殊的价值对象的本质概括。481、价值及其特性 “价值”的4个特性:一是价值具有客观性, 即指人的需求、用来满足需求的对象以及过程、结果都是客观的。二是价值具有主体性, 即指价值本身的特点直接与主

21、体的特点相联系,价值的特点表现或反映着主体性的内容.49 “价值”的4个特性:三是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 即由于价值关系的主体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因此人们的需要、实践以及需要满足的形式都表现出社会性和历史性。四是价值具有多维性, 即任何一个层次的主体都是整体的、复杂的、立体的和全面的,因而每一主体的价值关系都具有多维性或全面性。502、价值评价及其特点价值评价: 指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即判明客体对主体的利害、好坏、有无价值、价值大小。价值评价的3个特点: 评价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 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 ; 评价结果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5

22、12、价值评价及其特点评价并不是一种主观随意性的认识活动,而是具有客观性的认识活动。只有正确反映了价值关系的评价,才是正确的评价。实践是检验评价结果的标准。由于价值评价的主体是具体的,因此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的价值评价也会产生差异或矛盾。但这并不说明价值评价是一种没有任何客观标准的评价。522、价值评价及其特点价值评价的基本要求: 一是对客体的正确认识;二是对主体需要的正确认识。对于任何价值评价的主体而言,其价值评价的结果只有与人民、人类整体的要求或利益相一致,才是正确的价值评价。533、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功能:在实践中起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价值观:指人们对人和事的评价标准、

23、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体系。它与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一致的,它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544、价值与真理在实践中的辨证统一一是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与价值的辨证统一为前提的,即既遵循真理尺度(“按科学规律办事”),又符合价值尺度(“满足人的需要”)。二是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三是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554、价值与真理在实践中的辨证统一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辨证统一,要求在实践中必须坚持

24、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 要求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文精神: 要求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作是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56第三节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一个主题: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 即:坚持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原理,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两个要点: 一是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二是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57第三节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即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科学真理观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类创造历史、从必然走向自由的两大基本活动58一、一切从实际出发1、一切从实际出

25、发 含义:指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即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要做到实事求是。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从实际出发,关键是注重事实,从事实出发。592、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到底,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实事求是体现了彻底的唯物主义和彻底的辩证法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和辨证方法的统一、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3、在当代中国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一切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60二、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1、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2、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做到坚持和发展的统一。61二、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3、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