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进化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大自然科学基石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进化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大自然科学基石孙中山认为:“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在此孙中山强调( )A解决民生问题是国家之根本B应通过合理分配社会财富改善民生C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D民生问题解决就是政治问题的解决A孙中山认为:“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从不同史观评价三民主义:全球史观:从三民主义的思想来源来看,受西方资产阶级政
2、治理论和达尔文的进化论等思想的影响。现代化史观: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思想,是种自由、民主思想。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文明史观: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体现了文明的进步。从不同史观评价三民主义: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 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A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土地制度、赋役税制及其变动:(属于生产关系范畴)1、中国古代:(1)经济结构:农业手工业商业/自然经济商品经济资本
3、主义萌芽变动:封建土地私有代替井田制、工商业发展繁荣与资本主义萌芽,但古代仍然是农业经济(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2)社会结构:政府(统治者)、地主(豪强或士族与庶族;官僚或士阶层与中小地主)、工商业者与雇工(宋以后统称市民)、农民(自耕农与佃农)、奴仆等,地主与农民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变动:新兴地主代替旧贵族势力、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升、农民身份变化(人身依附关系减弱松弛:农民是否获得经济或人身便利)、市民阶层兴起扩大(商人变地主不是真正变动)经济结构是指产业结构或所有制结构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阶级阶层的构成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土地制度、赋役税制及其变动:(属于生产关(3)土地制度变动:井田制
4、(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屯田制均田制(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屯田制是政府招募流民耕种,一般在边疆地区;均田制下的农民被称为政府的佃农即官佃,按人口分给各家,土地禁止买卖,缴纳租庸调,义务付兵役即府兵制,佃农与政府形成人身依附关系)、庄园制(西汉出现豪强地主,兴起于东汉,盛于唐,与士族制度相关,靠兼并起家,属于大土地所有制,战乱时代割据一方。其重要的特点是农民与庄主有强烈的依附关系、聚族而居、“闭门成市”(自给自足)和拥有私人武装)、租佃制(大多是封建地主土地私有:佃农与地主形成人身依附关系)、自耕农经济(农民私有:与政府形成人身依附关系,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也是土地被经常兼并的对象)。土
5、地政策变化:宋以前政府“立田制抑兼并”,宋以后不立田制不抑兼并。(3)土地制度变动: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屯田制均田(4)税制变革:西周贡赋制-春秋鲁国初税亩-西汉编户齐民-北魏租调制-隋唐租庸调制-唐后期两税法-宋方田均税法-明一条鞭法-清雍正摊丁入亩(地丁银)。特征:人丁税为主到土地税为主;时间逐渐固定;由繁到简;实物地租到货币地租。影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和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繁荣以及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有利于人身依附的减轻,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农民生存途径增多,农民收益增加;有利于人口增长,加剧人地矛盾(解决办法:引进高产作物、政府政策、开垦荒地、移
6、民边疆等);有利于增加政府收入,一定程度抑制土地兼并,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封建统治。(4)税制变革:西周贡赋制-春秋鲁国初税亩-西汉编户(5)生产关系的变动源于生产力的发展。(这几次考试题答案中出现了这两个“原因”)比如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广、耧车翻车曲辕犁筒车都江堰等、科技著作等。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的变动还能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动,上层建筑的变动还能反作用于生产关系,如君专中集的不断加强、社会结构的变动冲击传统价值观念、王阳明心学是让“士农工商”四业达到“一心”。(6)分工不合作会降低行政效率(宋朝各级官吏、明朝地方三司),分工又合作(三省制、行省制、督抚制)(5)生产关系的变动源于生产力的发展。(这
7、几次考试题答案中出2、中国近代:近代化艰难发展(1)经济结构及其变动:自然经济逐步瓦解,近代工业(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曲折发展,特权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膨胀并阻碍民族工业发展,抗战时期民族工业内迁利于西部工业布局,中共领导下的农民所有制经济并保护中小工商业政策激发了农民保卫胜利果实的热情,用小车推出来了一个“淮海战役”。(2)社会结构及其变动:地主与农民的矛盾(不变:国统区的广大农村;变动:苏区或解放区农民翻身斗地主;微变:表述为“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不占主导),外资官资买资与工人矛盾,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
8、民族的矛盾,中共代表工(领导)农民(主力)民资(重要依靠力量)等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国民党右派(蒋汪等)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和帝国主义势力,三座大山(帝官封)2、中国近代:近代化艰难发展(3)近代中国生产力发展:西方器物(科技军事机器等)、民族资本、国内外市场、自由劳动力、中共领导下的根据地土地革命(或改革)近代上层建筑变动:三个半殖半封政府(晚清政府三大经济政策,民国临时政府经济政策,蒋介石政府统治前十年经济政策)西学东渐与中西方思想文化的碰撞交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中国化进程(4)天朝上国:针对周边少数民族政权或外邦诸政权的大国心态。比如郑和下西洋、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受到
9、的“礼遇”、清政府将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事件”。 夷夏之防:中国古代主张严格民族界限、尊崇华夏、鄙薄其他民族的理论。(“华夷之辨”,或称夷夏之辨、夷夏之防)(3)近代中国生产力发展:西方器物(科技军事机器等)、民族资 在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被攻陷,广东籍的户部侍郎罗惇衍说:“人心愤夷已极,而地方官自夷人入城以来,每讳言夷务,甚至文移公牍,称夷务为洋务,又称为外国事件,不敢斥言夷字。”这说明( )A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 B战争推动洋务思想发展C古代华夷观念彻底崩溃 D清朝外交方针发生转变A孔子作春秋,提出了内诸夏,而外夷狄的观点,夷夏之防理论作为儒家的政治主张在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
10、这一理论在中国的不同历史时期起着不同的作用。当华夏民族受到外族侵略时,夷夏之防的思想激励了华夏民族的爱国主义思想,推动他们积极进行反侵略斗争,捍卫华夏文明。当华夏民族处于优势的时候,则往往产生大汉族主义。 在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被攻陷,广东籍的户部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抗战时期工业内迁 由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保存实力,并建设后方新工业基地,沿海民族工业大举内迁。在工人阶级、爱国资本家和科技人员的努力下,搬迁工作从1937年8月开始,到1940年基本结束。民族工业内迁对于充实战时经济力量,建立大后方新工业区的基础,改变中国工业布局,推动西南西北经济开发,促进民族工业的短暂繁荣,
11、壮大后方的抗日民主力量等方面均有重大意义。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抗战时期工业内迁七七事变之后东部大量工厂内迁,西部地区根据地理条件就地办起很多厂矿,如广西有色金属、甘肃玉门油田,正如时任资源调查委员会主任翁文灏先生所说“今日正应利用抗战机会,充分开发西南及西北各省”。并自行设计和仿造一些机器设备,成立很多研究室和实验工厂。材料中措施反映了( )A官僚资本迅速扩张 B工业布局彻底改变C民族经济深受打击 D战略资源有所保障某中学生写了一篇历史小论文论抗战时期民族工业的内迁,他在论述大批民族工业内迁的原因时,总结归纳了以下四点,你认为正确的是()中国工业经济发展不平衡大量爱国人士迫于战争需要呼吁东
12、部工厂内迁保护民族工业的需要南京国民政府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A BC DDC七七事变之后东部大量工厂内迁,西部地区根据地理条件就地办起很A国共对峙红军长征路线图 B国民革命北伐战争路线图C抗战时期民族工业内迁路线图 D解放战争解放军进军路线图CA国共对峙红军长征路线图 B国民革命3、中国现代:(1)经济结构及其变动:1949-1952年:没收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建立公有制经济、限制利用合理调整私营经济(资本主义工商业)。新民主主义经济表现为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表
13、现为单一公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体系完整,1961-1965调整时期投资比例曾经下降)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78年计划经济开始被打破,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改革开放同步进行,农村改革先行,1984年城市改革(国企)全面展开,1992年中共十四大打破计划经济“崇拜”,1997年十五大打破所有制“崇拜”)(2)社会结构的变动不是重点:高考考过“公务员下海经商”反映了(市场经济改革成为人们的共识);”三个代表“就是对阶级阶层变化的回应!3、中国现代: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经济的急剧变迁,使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已不再
14、是简单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中间阶层、企业家阶层和私营企业主阶层正在兴起和壮大。以职业为基础的新的社会阶层分化机制逐渐取代过去的以政治、户口和行政身份为依据的分化机制。这些迹象表明,社会经济变迁已导致了一种新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出现,并且,这种结构正在趋于稳定。(一)新兴资本利益集团1、大资产所有者,新兴经济豪族(富可敌国,拥资数百亿的私家富豪,已有上百位。)2、买办资产者,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利益代表3、知识分子中的权贵人士,以及内外利益集团高佣金收买的代言人(包括某些经济学家、法学家、社会学家)(二)权势阶层:官员及国企管理者。(三)下层社会:城镇工薪小资产者,农村小土地所有者(小农
15、),城乡下岗失业及无业者(无产阶级),城乡流民(流氓无产者)。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经济的急剧变迁,使中国3、中国现代:(3)新中国生产力:资金积累发展工业化(从农业中来、没收帝官资本、苏联援助)、国防科技、民生科技、引进外国先进技术设备资金等 新中国上层建筑:三大特征有机统一、四大特色民主政治制度,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多边外交睦邻好,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五次飞跃,文艺方针,科教兴国教育优先。3、中国现代:4、西方古代(雅典与罗马):(1)经济结构:奴隶制工商业经济发达、奴隶制贵族土地私有(2)社会结构:贵族奴隶主、工商业奴隶主、平民、奴隶(是法律关系的客体,是财产不是“人
16、”)(3)生产力:海洋文明、造船技术、商品经济海外贸易、国际交往、亚里士多德(最博学的人)(4)上层建筑:雅典民主政治奠基确立完善,罗马法律发展完善(契约公平形式证据司法陪审,对近现代立法司法规范产生影响),希腊神话与人文主义起源(感性、理性、自由、理念、逻辑等)中世纪:封建领主庄园制经济、分封制(国王、诸侯、教会、骑士等贵族)、基督教神学4、西方古代(雅典与罗马):5、西方近现代:(1)生产力、经济结构、上层建筑:资本主义萌芽(14-15世纪手工工场:西班牙葡萄牙率先中央集权、文艺复兴)、资本主义发展(16-18世纪工场手工业: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重商主义、贩卖黑奴、掠夺金银、政府特许贸易
17、垄断公司、英国确立君主立宪美国联邦共和政体、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哥白尼日心说伽利略实验逻辑牛顿力学、启蒙运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19-20世纪初机器大工业:两次科技革命、工厂、垄断公司、古典主义、自由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英国议会改革、美国南北战争、英美文官制度改革、俄国德国法国日本建立不完善的资本主义代议制、进化论、量子论、相对论)、资本主义局部调整阶段(20世纪:不平衡引发两次世界大战、选举权扩大到平民、经济危机后国家干预、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确立、第三次科技革命、滞胀后减少干预、新经济、现代主义)5、西方近现代:5、西方近现代:(2)社会结构:西班牙葡萄牙及其非洲美洲殖民地
18、,因宗主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低,致使掠夺的大量金银没有转化为生产资本而是满足于奢侈消费和对外作战,最终在大国崛起中渐行渐远。工业革命前英国的新贵族与金融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开始参政;美国的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掌权;法国自由贵族与大资产阶级掌权;德国容克贵族与资产阶级掌权;俄国农奴主与资产阶级掌权;日本武士与新兴财阀掌权。 农民、工人、黑奴、华工、土著居民(被殖民者)。(3)近代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性质土地制度:英国圈地运动(暴力推进、农业保护主义)、美国种植园经济(南北战争期间被废除),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法国小农经济(阻碍)、德国容克贵族占有土地(农业
19、保护主义)、俄国农奴主占有土地、日本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5、西方近现代: 容克在政治上极端保守,主张君主专制,崇尚武力,赞成农业保护主义,其代表人物是俾斯麦, 1871年普鲁士自上统一德意志,标志容克资产阶级统治的最后形式。帝国国会中的德意志保守党和国会外的农民同盟均代表容克利益,军官也多出身于容克,从而使整个德意志帝国打上容克的烙印。魏玛共和国时期,容克敌视共和政体,支持希特勒执政。 容克在政治上极端保守,主张君主专制,崇尚武力,赞材料一 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做“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
20、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米行、布庄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文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江南城镇的特点及兴起的背景。(12分)材料一 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做“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 材料二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为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枢纽得到较大的发展。 帝国主义
21、的侵入把大批商品送进来,只能使人失业,不能使人得业。帝国主义的商品冲击了农村手工业,制造了众多的游民无产者,而新式工厂发展滞后,无力吸引多数游民无产者。“外国商品来得愈多,制造游民无产者的功用便愈大;中国工业发达愈慢,吸收游民无产者的能力愈小。” 摘编自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等(2)根据材料二饼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新兴城市的特点和影响。(12分) 材料二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 材料三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从20%上升至51%。约克郡的城镇数量由1801年的15人增长到1891年的63个。从18
22、20年到1830年,曼彻斯特、伯明翰等主要二等城市的人口增长达40%以上,是增长最快的10年。 摘编自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3)近代中,英两国城市发展的差异很大,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材料三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从1(1)特点:以工商活动为主要功能;辐射范围广;分布密集;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6分)背景:江南地区农副业迅速发展;手工业技术进步;区域性分工与商业活动加强。(6分)(2)特点: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近代工商业的推动;铁路等新式交通的影响;带有殖民地、半殖民地色彩。(6分)影响:改变城市布局;成为列强商品、资本输出的基地;加强自然经济的瓦解;引
23、起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6分)(3)中国:列强经济侵略,近代工业发展缓慢,破产农民转化为产业工人。(4分)英国:工业化快速发展;社会经济中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4分)(1)特点:以工商活动为主要功能;辐射范围广;分布密集;与周中国工业布局受政治、资源、市场等因素影响不断变化。 1932年,日本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鉴于中国重要工厂绝大部分都集中于上海,而内地各省几乎没有工业基础,难以满足抗战的物资需要,南京国民政府计划将工厂内迁。1937年,国民政府制订了工厂迁移协助办法,打算在武汉建立新工业区。截止到1937年底,上海迁出民营企业146家,各种机件14600余吨。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再次动员企业迁移,拟定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从1938年7月起,已在武汉的工厂又大规模拆迁,主要迁往湘、桂、黔、滇、陕、川,共迁出企业304家,物资511825吨。(1)结合材料及所学,概述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业内迁的原因及过程。 (8分)中国工业布局受政治、资源、市场等因素影响不断变化。原因:中国现代工业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分布不平衡;为了支持长期抗战,国民政府决定将工业内迁。 过程:抗战初期企业迁往武汉;武汉失守前又迁往西北、西南等地。原因:中国现代工业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分布不平衡;为了支持对下列重要历史问题进行梳理(逐项过滤,看是否过关)先秦政治的特点分封制、宗法制(特佂、以及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计划范例
- 八年级班级工作计划例文模板
- 村河道年度工作计划范本
- 小班礼仪教育教学计划书例文
- 《施肥技术》课件
- 2024年秋季学期小学英语教研计划
- 行政文员工作计划例文
- 有关学生会宣传部工作计划范文
- 有关学期体育工作计划模板
- 2024幼儿园大班保教工作计划格式
- 高新技术企业自查表
- 少数民族黎族民俗文化科普介绍
-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指导》期末复习题(附答案)
- 2024年羽毛球行业商业计划书
- 危重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的监测与预防
- DL∕T 618-2022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现场交接试验规程
- 生活中的新能源-生物质能源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东北林业大学
- 24春国家开放大学《班级管理》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CNC部年度总结与来年规划
- 智能高速铁路概论 课件 第六章 高速铁路智能运营V2
- 第11讲 定语从句(练)-2024年高考英语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原卷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