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醉翁亭记》课件_第1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醉翁亭记》课件_第2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醉翁亭记》课件_第3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醉翁亭记》课件_第4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醉翁亭记》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醉翁亭记醉翁亭记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现在江西永丰)人,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欧阳修领导了北宋古文运动,散文创作成就巨大,也擅长诗词。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有欧阳文忠公文集存世。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读一读 滁 琊 壑辄 霏 翳 洌 肴 蔌chyhzhfiyliyos环琅林醉林阴酒山野读一读 滁 琊 壑ch 觥 伛偻 颓 中 弈 暝ny ltuzhnymn筹然射者者胜读一读 觥 伛偻 颓ny l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骈句的韵律节奏。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

2、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骈句的韵律节奏。 环滁/皆 结合注释,认真朗读课文,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看看文中表现了哪些“乐”?作者想重点表达哪一种“乐”? 结合注释,认真朗读课文,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看看文中 译: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的那些山峰,树木

3、山谷尤其优美,从远处看那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啊。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并且从两峰之间飞泻出来的,是酿泉啊。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上方的,是醉翁亭啊。建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僧人智仙。给亭子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太守与客人来到这里饮酒,喝得不多就醉了,同时年纪又是最大的,所以自己取了个别号叫作醉翁。醉翁的情趣并不在酒上,而是在于山光水色中。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间,寄托在酒上。 译: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的那些山峰,树木山1.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交代醉翁亭的位置、环境、命名缘由。写对山水的喜爱,点

4、出“乐”字,贯串全文。2.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引出醉翁亭的?醉翁亭(翼然)环滁(皆山)西南诸峰(林壑尤美)琅琊(蔚然而深秀)酿泉(而泻出于两峰之间)1.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交代醉翁亭的位置、环境、3.第一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镜头”从全景移向局部,由远及近。静的山与动的泉相映成趣,动静结合使画面真实可感。 不仅让读者了解醉翁亭所在的方位,而且通过层层烘托,表现出了醉翁亭之美,引人入胜。3.第一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在此处的作用是什么? 这是全文的核心句,为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同时也暗示了“醉翁”二字的深

5、意:饮酒佐以美景而“醉”,被贬的抑郁心情则用酒“醉”来排遣。因此,“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就是将游玩观赏之乐融入在宴饮之中,为下文作铺垫。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在此处的作用是什么? 6.“意”在“醉翁之意不在酒”一句中是什么含义?今义有什么变化?又如:良因怪之。(2018四川凉山州中考张良奇遇) “意”在句中的含义是情趣,今义是意思或愿望。7.找一找这一段中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并指出句式类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省略句,省略介词,应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环滁皆山也。判断句,“也”,表判断。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6.“意”在“醉

6、翁之意不在酒”一句中是什么含义?今义有什么变 译:要说那太阳一出来,林中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在一起,山谷洞穴就显得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的,是山间早晚的景色。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面下降,隐石现出,这是山间的四季景象。早晨进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一样,那乐趣也就没有穷尽了。整体感知 译:要说那太阳一出来,林中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在一起,1.第二段写了什么内容?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四时之景及出游的乐趣。2.本段是怎样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又是怎样描写山间四季之景的? 朝暮之景:朝“明”暮“暗”,一早一晚,各自其妙又互为照应,把山间早

7、晨和晚上的特点描绘出来。 四时之景:春之花、夏之木、秋之风霜、冬之石,寥寥数语,精练贴切,把景物的情态展现出来。精读细研1.第二段写了什么内容?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四时之景及出游的乐3.“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写朝往暮归对四时不同景色的游赏,照应前面的描写,并由景美写到人乐,点出“乐亦无穷”,为下文写人叙事作铺垫。3.“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一句在文4.找找这一段中有哪些古今异义的词 ?“野芳发而幽香”中的“芳”,古义为花,今义为芳香;“佳木秀而繁阴”中的“秀”,古义为茂盛,今义为美丽;“山间之四时也”中的“时”,古义为季节

8、,今义为时间或时节。5.找一找“秀”在这一段中出现了几次?含义有什么不同?“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作形容词,秀丽;“佳木秀而繁阴”,“秀”也做形容词,含义是茂盛、繁茂。4.找找这一段中有哪些古今异义的词 ?“野芳发而幽香”中的“ 至于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 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用于一段话的开头,相当于“说到”,可不译出。在树下休息。背着东西的人。腰背弯曲,此处指老人。被人搀领着走,指小孩。摆开。(水、酒)清。野味野菜。山肴,拿山野里打来的鸟兽做的菜,俗称“野味”。蔌,菜蔬。 至于

9、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 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尽兴地喝酒。管乐器。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觥,酒杯。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用的签子。弦乐器。投壶的投中了目标。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脸色苍老。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这里相当于“于”。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尽兴地喝 译:背着东西的人在途中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回应,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

10、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的人们在出游。到溪水旁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造酒,泉水香,酒儿清,野味野菜,杂七杂八摆开在面前的,是太守设的宴席。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能投中目标,下棋的人能取得胜利,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时起时坐,大声喧哗,这是众宾客在尽情地欢乐。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呀。 译:背着东西的人在途中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1.第三段描写了哪几个场景?表现了什么乐趣?2.第三段通过这几个场景,表现了怎样的乐趣?简单概括。滁人游览之乐:有“负”者,有“行者”,有老人,有小孩,前呼后拥,往来不绝,十分热闹。宴

11、饮之乐:食物就地取材,简朴而别有滋味;“非丝非竹”,山林野趣,乐在其中。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1.第三段描写了哪几个场景?表现了什3.滁人游的画面能反映当时人们怎样的生活状况?从侧面反映了什么? 写滁人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言简意赅。“往来而不绝”,描绘了众人游的热闹景象,从侧面反映了作者的政绩,在欧阳修的治理下,滁州百姓生活和乐、富足。写了众人的乐,也暗含了太守的乐。3.滁人游的画面能反映当时人们怎样的生活状况?从侧面反映了什4.结合整段描写的内容,说说如何理解太守的“醉”。 太守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在这里,作者用简笔勾勒

12、了自画像,既照应了上文太守的“醉翁”自号,又引起下文,点明太守“醉”“乐”的原因。4.结合整段描写的内容,说说如何理解太守的“醉”。 太5.再看这一段“临溪而渔”一句中,“渔”有什么特殊用法?还有哪些字词也是这样?“太守宴也”,“宴”名词作动词,环绕着。“渔”,名词作动词,钓鱼,打鱼;“伛偻提携”,动词作名词,驼背弯腰的老人、用手搀扶的小孩。“杂然而前阵者”,“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5.再看这一段“临溪而渔”一句中,“渔”有什么特殊用法?还有6.“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中的“丝”和“竹”,与今天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丝”和“竹”古义为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音乐;今义常指蚕丝、竹子。7.

13、“至于负者歌于途”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这句话是倒装句,介宾短语后置,“歌于途”即“于途歌”。又如“甚矣,汝之不惠。” (2018山东威海中考题愚公移山)6.“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中的“丝”和“竹”,与今天的含义有8.“临”字在不同语句中的词义有什么变化?找出文中相关语句。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一句中,“临”的含义为居高临下,由上看下; “临溪而渔”一句中,“临”的含义为靠近。8.“临”字在不同语句中的词义有什么变化?找出文中相关语句。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

14、能同其乐,醒能述 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整体感知时间副词,不久。回家。跟随。形容枝叶茂密成荫。翳,遮盖。到处是鸟叫。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记述。用。庐陵郡,就是吉州。现在江西省吉安市。为,是。共同。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 译:不久,夕阳落到远山之上,人影散乱,这是太守回城,众宾客随行。树木茂密成荫,鸟鸣之声到处可闻,这是游人离开,鸟儿欢乐起来了。可是鸟儿只知山林的乐趣,却不知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从太守游山而快乐,却不知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后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种乐事的人,是太守啊。太守是谁?

15、原来是庐陵人欧阳修啊。整体感知 译:不久,夕阳落到远山之上,人影散乱,这是太守回城, 本句层层推进,道出了百姓的快乐就是太守最大的快乐,体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句中几个“乐”字含义各不相同。 禽鸟之“乐”源于自然条件的优越; 人之“乐”不仅源于自然条件的优越,还因为能纵情山水,同时享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之乐; 太守“乐其乐”则表明太守能超然物外,不以贬官遭谪的政治处境为悲,反而还能娱情山水,与民同乐。1.“然而禽鸟其乐也”一句中的几个“乐”含义相同吗?如果不相同,分别是什么?精读细研 本句层层推进,道出了百姓的快乐就是太守最大的快乐,体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一句表达

16、了作者内心怎样的思想感情? 仕途失意,寄情山水,与民同乐,排遣内心郁闷;但壮志未酬,不禁发出游人“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的慨叹。精读细研3.“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一句中,“去”字含义古今有什么不同? “去”字古义为离开,今义为到,往。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一句表达了作者 古往今来,多少人对此文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慨万千,沉醉其中,可见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今天,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近醉翁亭,或许能让大家有新的认识和感受!第二课时 古往今来,多少人对此文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慨万千,1.这篇文章写了五种乐,其中山水之乐、游人之乐的描写同太守之乐有什么关系? 作者描写山水之乐、游人之

17、乐是对太守之乐的陪衬。写山水之乐,是表现他贬官谪居滁州后,寄情山水、排遣愁怀的生活态度。写游人之乐,为的是从“众宾欢”中反衬自己的乐,因为享受山水之乐的是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这是非同寻常的。1.这篇文章写了五种乐,其中山水之乐、游人之乐的描写同太守之2.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描写景物时又着眼于一个“醉”字,作者是怎样把“醉”与“乐”统一起来的? “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写山中朝暮和四时之景并点出“乐亦无穷”,但这种乐趣是人人都能体会到的,还不算奇,待到“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时,“乐”的内涵就加深了。因为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

18、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表现了“与民同乐”的乐趣。文中用“太守醉”结束欢乐场面,说明“醉翁之意”何止“在乎山水之间”,同时也在于一州之人。到全文结尾处,更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画龙点睛般地勾勒出全文的主旨。合作探究2.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描写景物时又着眼于一个“醉”字,3.本文的记叙、写景、抒情是如何相结合的? 以抒情贯穿于记叙、写景之中。首先写亭之概况,其次写朝暮图、四季景等,都以太守“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为主线贯穿起来。景中处处有情,真是情景交融。合作探究3.本文的记叙、写景、抒情是如何相结合的? 以抒情贯穿4.本文的叙事角度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9、? 从叙事角度上看, 通篇以第三人称写太守,写醉翁,貌似旁观者,摆脱了第一人称叙述的种种不便,拓宽了话题空间。醉翁与太守,一为名号,一为官职,互为表里,互相映衬,很好地揭示了人物情感的丰富性,人物形象的多面性。直到文章最后,作者才自报家门,揭开谜底。这种写法,与汉赋中假托人物说事说理如出一辙,具有鲜明的寓言风格和浪漫气息。合作探究4.本文的叙事角度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从叙5.太守的“醉翁之意”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结合课文与实际生活,简要说说。 太守的“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而且还在“与民同乐”。欧阳修的立足点是“民”,他与民同乐,把百姓的乐当作自己的乐,把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

20、自己的理想。他这种不以自己的进退得失为念,而“与民同乐”的思想对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只有心为民所系,关注民生,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合作探究5.太守的“醉翁之意”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结合课文与实际生1.蔚然而深秀者: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3.而年又最高: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7.水落而石出者:8.朝而往,暮而归:9.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而”用法合作探究用法比较表并列关系表承接关系表递进关系表递进关系表承接关系表承接关系表承接关系表修饰关系表因果关系1.蔚然而深秀者:“而”用法合作探究

21、用法比较表并列关系表承接10.往来而不绝者:11.溪深而鱼肥:12.泉香而酒洌:13.杂然而前陈者:14.起坐而喧哗者:15.太守归而宾客从也:16.而不知人之乐:17.游人去而禽鸟乐也:18.而不知人之乐:合作探究用法比较表修饰关系表并列关系表并列关系表修饰关系表并列关系表承接关系表转折关系表承接关系表转折关系10.往来而不绝者:11.溪深而鱼肥:12.泉香而酒洌:古今异义醉翁之意不在酒(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古义:情趣 今义:意思或愿望古义:离开 今义:到,往 古义:琴瑟箫笛为管弦乐器,这里指音乐 今义:常指蚕丝、竹子合作探究古今异义醉翁之意不在酒( 野芳发而幽

22、香( )佳木秀而繁阴( )山间之四时也( )古义:花 今义:芳香古义:茂盛、繁茂 今义:美丽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或时节合作探究古今异义野芳发而幽香( 一词多义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溪而渔( )居高面下,由上看下靠近临归云归而岩穴暝(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聚拢回去合作探究一词多义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一词多义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阴( )形容词,秀丽形容词,茂盛、繁茂而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朝而往,暮而归( )而不知人之乐( )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却合作探究一词多义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山行六七里( )杂然而前陈者( )动词作

23、名词,驼背弯腰的老人、用手搀扶的小孩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词类活用合作探究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动词作名词,驼背弯腰的老人、用手搀扶文言句式 判断句:环滁皆山也( )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也”,表判断“者,也”,表判断合作探究文言句式 判断句:“也”,表判断“者,也” 省略介词,应是“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文言句式省略句: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歌于途”即“于途歌”至于负者歌于途(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介词结构后置,“述以文”即“以文述”合作探究 省略介词,应是“得之(醉翁亭记中的成语:峰回路转:形容山峰、道路迂回曲折。(

24、在现代汉语中,也比喻经过挫折后出现转机)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面。(在现代汉语中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水落而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在现代汉语中,多用来比喻真相大白,简写为“水落石出”)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在现代汉语中,也用以形容许多人饮酒的热闹场面,意思没有变化)醉翁亭记中的成语:峰回路转:形容山峰、道路迂回曲折。(在学后感悟 感悟一:快乐是一种感觉,快乐要靠我们自己去寻找。有快乐的追求,有快乐的心态,那么伴随我们的将是永恒的快乐。 感悟二:旷达是人生的阳光。人只有有了旷达的心态,才能更坦然地走自己的路,生命的内涵也才会更加丰富。课堂小结学后感悟 感

25、悟一:快乐是一种感觉,快乐要靠我们自己去寻层次清晰,脉络分明。 本文采用叙事说明的笔调,层次清晰,脉络分明。全文用了21个“也”字,每一个“也”字不仅帮助煞尾,还成了文意黑白的标志。这样文随意转,层层道出,织成一篇锦绣文章。再如,除第1段外,每段开头都有领起的词语引起下文。从“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开了从景物描写到游乐归来的一幅幅画卷。层次清晰,脉络分明。 本文采用叙事说明的笔调,层次清骈散结合,相映成趣。 这虽是一篇游记散文,却大量运用了骈句,增强了韵律美。像“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这样的句子,完全是骈文的写法。作者驾驭自如,浑然天成,毫无雕琢的痕迹,给文章增添

26、了华丽之美。骈散结合,相映成趣。 这虽是一篇游记散文,却大量运用醉翁亭记亭之所在与民同乐山水之乐:出游之乐:太守之乐主旨:醉能同其乐位置:亭名:环滁琅琊山酿泉醉翁亭作亭者命名者命名之意朝暮春夏秋冬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太守归禽鸟乐游人乐太守乐板书设计醉翁亭记亭之与民同乐山水之乐:出游之乐:太守位置:亭名:环滁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27、,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一、阅读短文回答下面的问题。课堂检测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1)云归而岩穴暝 暝: (2)佳木秀而繁阴 秀: B昏暗茂盛课堂检测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临溪而渔 身临其境 B.山间之朝暮 暮色

28、苍茫C.杂然而前陈 推陈出新 D.觥筹交错 一筹莫展2.解释下列语句中划横线字的意思。(1)云归而岩穴暝 暝: B4.用简洁的语言归纳第段的段意。 早晨到这里游玩,傍晚回去,欣赏四季不同的景色,乐趣是无穷尽的啊。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课堂检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4.用简洁的语言归纳第段的段意。 余居园南,屋如舟式,庭有土山,上有小亭,登之可览园中之概,绿阴四合,夏无暑气。琢堂为余颜其斋曰“不系之舟”。此余幕游以来第一好居室也。土山之间,艺菊数十种,惜未及含葩,而琢堂调山左廉访矣。眷属移寓潼川书院,余亦随往院中居焉。 琢堂先赴任

29、,余与子琴、芝堂等无事,辄出游。乘骑至华阴庙。过华封里,即尧时三祝处。庙内多秦槐汉柏,大皆三四抱,有槐中抱拍而生者,柏中抱槐而生者。中考链接拓展探究浪游记快(节选)【清】沈复 余居园南,屋如舟式,庭有土山,上有小亭,登之可览园中 殿廷古碑甚多,内有陈希夷书“福”、“寿”字。华山之脚有玉泉院,即希夷先生化形骨蜕处。有石洞如斗室,塑先生卧像于石床。其地水净沙明,草多绛色,泉流甚急,修竹绕之。洞外一方亭,额曰“无忧亭”。旁有古树三栋,纹如裂炭,叶似槐而色深,不知其名,土人即呼曰“无忧树”。 太华之高不知几千仞,惜未能裹粮往登焉。归途见林柿正黄,就马上摘食之,土人呼止弗听,嚼之涩甚,急吐去,下骑觅泉漱

30、口,始能言,土人大笑。盖柿须摘下煮一沸,始去其涩,余不知也。(选自浮生六记,有删改)【注释】琢堂:姓石,沈复儿时好友。幕游:指沈复离乡做了石琢 堂的无官职的辅助人员。土人:本地人。太华:指华山。拓展探究 殿廷古碑甚多,内有陈希夷书“福”、“寿”字。华山之脚(1)惜未及含葩 ( ) (2)余与子琴、芝堂等无事,辄出游 ( )(3)内有陈希夷书“福”、“寿”字 ( ) (4)泉流甚急,修竹绕之 ( )到,等到,到的时候 立即,就写,书写长,高拓展探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1)惜未及含葩 ( 下骑觅泉漱口,始能言。3.“庙内多秦槐汉柏,大皆三四抱,有槐中抱拍而生者,柏中抱槐而生者。”文中这个句子写出了树的 、 、 等特点。(我)下了马(马车),找到泉水漱口,才能说话。【解析】:古,古老,古朴;多,众多;大,巨大;奇,奇怪,奇特。 写对一点,即得一分。拓展探究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下骑觅泉漱口,始能言。3.“庙内多秦槐汉柏,大皆三四抱,有槐4.作者书斋名为“不系之舟”,原因有哪些?根据你的理解简要回答。 屋如舟式,过着幕游生活(人生漂泊、居无定所),喜欢随意无拘束的生活等。 从全文来看,作者是一个喜爱出游的人。这句话写出了自己未能登太华山而感到遗憾;也写出了作者热爱自然,喜欢游历山水的情感。拓展探究 5.最后一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