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试卷第 =page 1 1页,总 =sectionpages 3 3页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11854年,英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一、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域。二、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的各城以及浙江沿海各大城三、实行鸦片贸易合法化据此可知,“修约”要求的实质是A打开中国门户B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C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D获取更多的战争赔款2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中写道:(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表明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B林则徐的禁烟运动C英国力图打开
2、中国市场D英国在贸易中处于逆差3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视南京条约为万年和约,重新沉睡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再次遭到西方列强的沉重打击,开始意识到中国的落后。这表明鸦片战争A惊醒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B未能对清廷造成实质性的震动C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4某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希望再开谈判,以免除关税为代价,换取西方列强放弃公使驻京、江河通路、内地游历等要求。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清政府A以关税作为谈判的重要筹码B竭力保全华夷之间的樊篱C轻视经济发展重视政治地位D重视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5近代开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下列著者与作品
3、对应正确的是A魏源资政新篇B林则徐海国图志C洪仁玕四洲志D徐继畬瀛寰志略6“1840年的这场中英战争与其说是为了鸦片,不如说是为了通商;曼彻斯特比东印度公司更支持这场撬开中国市场的战争。虽然人们都承认这场战争是不正义的,但为了不让机器停转,就不能放弃这个诱人的市场。”该言论揭示出A鸦片战争具有反侵略的一面B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拓展C英国旨在打开中国市场D为殖民扩张辩护的立场7在鸦片战争期间,道光皇帝的态度始终处在摇摆之中,一会儿禁烟,一会儿又派人议和;一旦战事紧张起来就增派人员死守,战事稍微缓和就下令撤防,以致贻误过不少军情。这表明鸦片战争失败的重要因素是A中国人民觉醒程度低B英国的战争准备充分C
4、清廷国防战略的失误D鸦片走私耗尽了财力8有学者在评价近代不平等条约时指出:“建立在这种不平等基础上的贸易,只能是以牺牲中国经济利益为前提的畸形发展的殖民地贸易。”下列项中,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条约内容是A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B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C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D立为通商口岸,以便臣民往来侨寓,从事商业、工艺、制作9南京条约第十条规定:“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这一规定A反映了中英两国不平
5、等的外交地位B加快了英国资本输出的步伐C体现了中国开始接受近代贸易规则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0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将香港一岛给予英国”。该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11鸦片战争期间,姚莹认为“此时夷务关重,制造大号战船,实为要著”,并建议“造大舰必先储费,工价非倍于常例不可。而造船之人,又必习知洋面攻战者亲督之,乃能有用庶可制敌取胜”。据此可知姚莹A为洋务运动提供了理论源泉B意识到了制海权的重要性C预见了鸦片战争失败的必然D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潮流12邪片战争期间,道光帝认为林则徐禁烟、鸦片被焚
6、和停止贸易是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因此,只要惩办林则徐、恢复贸易,中英关系就会自然恢复到战前状态。这表明道光帝A做出结束战争正确决策B仍然缺乏国家主权意识C逐渐接受近代外交原则D尚未认清中英冲突实质13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致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的机密件中写道:“中国政府对陛下官员与臣民已经犯下突然而残酷的战争罪行,用最近这样的方式强迫缴出英国人的财产就是一种侵略,这在原则上是如此的危险,在行动上又是如此的不能容忍,所以为每一件损失要求完全的赔偿,已成为文明的高尚义务了。”据此,英国A发动鸦片战争B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C划分在华“势力范围”D提出“门户开放”政策141841年,看到英军炮火几乎炮炮皆准
7、,参赞大臣杨芳认为其中定有邪术,他竟想出一条“以邪破邪”的妙计,遍收民间马桶,载于竹排之上,抵抗英军进攻,结果惨败。这反映了A国人反侵略斗争的开始B清朝官员的愚昧无知C中英军事力量对比悬殊D天朝上国观念的改变15“鸦片战争是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它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向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转化,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某种意义上讲,鸦片战争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 了古老的封建与专制的中国的瓦解。”以上内容属于A历史事实的叙述B历史过程的描述C历史原因的分析D历史结论的阐释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林则徐,福建候官人。他是著名的封建政治家,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虽然作为封建官
8、吏,在“忠君”思想,镇压过少数民族起义,但在中华民族面临沦入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置祸福荣辱于度外”,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他还主张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民族工商业。这是他一生活动和思想的主流。林则徐不愧是中国近代一位民族英雄。摘编自(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英国伦敦杜莎夫人像馆展出林则徐像时曾派发宣传单张。其主图为穿着清朝服饰的一男一女相对而立的晶像,背景是当年在欧洲流行的中国风庭院景色,单张上以大字印着“钦差大臣林则徐与他钟爱的配偶”。再仔细读那些较小的文字,赫然发现这样的字句;“对华战争的始作俑者”,“250万英镑英国财产的销
9、毁者,他和他的小脚老婆是唯一在我国被展示的这类人物”。其中所谓“英国财产”是指被林则徐销毁的鸦片。摘编自(英)何伯英旧日影像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述两位作者对林则评价的差异。(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前述评价呈现差异性的原因。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创深病巨唤起了改革旧物的最初意识,过去久被置于眼界之外的“夷务”,在林则徐手中开始成为一门学问。由此,以儒学修、齐、治、平的入世精神为宗旨,并归宿于国计民生的经世致用之学,内容上发生了重大变化。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依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提炼材料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表述清晰。
10、)参考答案1B【详解】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贸易并未像其预期一样得到增长,英国认为是在华特权不够,故要“修约”,故B项正确;鸦片战争已经打开中国门户,故A项错误;鸦片贸易合法化仅仅是其要求之一,不是实质,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赔款问题且不是其实质,故D项错误。2C【详解】材料“(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说明禁烟运动仅仅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并非主要原因,结合所学可知英国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进行商品输出,C项正确。3B【详解】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重新沉睡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意识到中国的落后”可知,鸦片战争的爆发并没有改变清政府的政策和观念,没有给清
11、朝统治者造成实质性的震动,B项正确;而鸦片战争惊醒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只是少数开明官员的行为,不是清朝统治者的改变,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与材料中清朝统治者在鸦片战争之后的表现无关,排除C项;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是一致的,都是西方列强企图把中国变为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排除D项。故选B项。4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津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欲以免除关税为代价,要西方列强放弃公使驻京等方便中外联系的条款,从本质上反映了清政府外交观念落后,竭力保全华夷之间的樊篱,B项正确;清政府以关税作为谈判的重要筹码只是谈判内
12、容,不是其反映的实质问题,A项错误;轻视经济发展重视政治地位没有正确揭示19世纪中期清政府外交的真正意图,C项错误;重视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和清政府欲以“免除关税为代价”,阻碍中外交往不符,D项错误。5D【详解】在近代开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中,徐继畬写出瀛寰志略一书,主张向西方学习,故答案为D项;魏源写出海国图志,林则徐编成四洲志,洪仁玕著有资政新篇,其他三项对应错误,排除A、B、C项。6C【详解】材料认为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通商、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战争,意在强调英国打开中国市场的战争目的,故选C;材料反映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具有侵略的性质,没有体现出中国人民的反抗,故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推
13、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没有反映工业革命在亚洲拓展的情况,故排除B;材料是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原因的客观分析,并未对殖民扩张进行辩护,故排除D。7C【详解】根据材料,鸦片战争期间道光皇帝犹豫不绝、贻误军情可知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清廷国防战略失误,故C正确;材料与中国人民觉醒程度无关,故A排除;材料中不知英国战争准备情况,故B排除;材料不涉及鸦片走私耗尽国力,故D排除。8B【详解】题干中“不平等基础上的贸易,只能是以牺牲中国经济利益为前提的畸形发展的殖民地贸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项的协定关税便于英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故选B项;A项有利于英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但次于B项,排除A项;C项体现的是一体
14、均沾原则,牵涉的是以后的条约特权英国能够享有,排除C项;D项是关于外侨在中国拥有居住权,排除D项。9C【详解】材料中的规定是协定关税,“秉公议定则例”“按例交纳”等反映了中国开始接受近代贸易规则,故选C;材料中的规定是南京条约里的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是不平等条款,排除A;协定关税便利了英国的商品输出,排除B;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10A【详解】根据所学,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是在南京条约中被开放的,A正确;BCD项中并没有开放这些通商口岸,排除。11B【详解】据题意可知,姚莹认为制造大号战船是实行洋务的关键内容,通过制造战船能够实现“制敌取
15、胜”的目的,说明他意识到制海权的重要性,故选B;姚莹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代表,没有主张实行洋务运动,他的思想没有为洋务运动提供理论源泉,排除A;材料反映了姚莹的海权思想,没有说明他预见鸦片战争失败的必然,排除C;林则徐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潮流,排除D。12D【详解】材料体现的是道光帝认为林则徐禁烟、鸦片被焚和停止贸易是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这显然未认识到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是工业革命后,英国需要原料和市场,因此D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道光帝的愚昧无知,A排除;材料未涉及道光帝缺乏国家主权意识,B排除;材料与接受外交原则无关,C排除。故选D。13A【详解】根据材料“中国政府对陛下官员与臣民已经犯下突然而残酷
16、的战争罪行,用最近这样的方式强迫缴出英国人的财产就是一种侵略,这在原则上是如此的危险,在行动上又是如此的不能容忍,所以为每一件损失要求完全的赔偿,已成为文明的高尚义务了。”可得出英国借口清政府冒犯英国国王,进而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故A项正确;B项是英法联军,排除B;CD项都是19世纪末的内容,并不仅指英国,排除。14B【详解】材料反映出,清政府的官员把西方的军事技术当成了“邪术”,反映出清朝官员的愚昧无知,B项正确;“开始”的说法错误,排除A;材料不能得出力量对比,排除C;从材料可得出并没有改变,排除D。15D【详解】材料是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影响的论述,属于历史结论的阐释,因此D正确,
17、ABC排除。故选D。16(1)差异:材料一认为林则徐是民族英雄;材料二认为林则徐是战争的罪魁祸首,导致英国的损失。(2)原因:各自的立场不一致,材料一的评价是从中华民族的角度;材料二是从英国自身自利益的角度。【详解】(1)差异:根据“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材料一认为林则徐是民族英雄;根据“对华战争的始作俑者”得出材料二认为林则徐是战争的罪魁祸首,导致英国的损失。(2)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可得出原因是各自的立场不一致,材料一的评价是从中华民族的角度;材料二是从英国自身自利益的角度。17示例观点:“夷务”成为近代经世之学的重要内容。评析要点:“夷务”成为近代经世之学的重要内容的原因(成因)西方列强的入侵,西学传入,中国对西方认识的不断深化。具体内容(时代特征)主要学习西方的器物,抵御外侮(内容)。作用(结果、影响)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作用)。观点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购买插画版权合同范本
- 预防医学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滨州医学院
- 财务数据分析模板
- 制作安装窗户合同范本
- 2025 网点店铺租赁合同 标准版 模板
- 2024年中山市沙溪镇招聘真题
- 2024年榆林市吴堡县县属国有企业招聘真题
- 2025年高层管理人员劳动合同的认定与合同续签策略
- 2024年龙岩市市属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 2024年雷州市市属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 供电所春季安全大检查方案
- 2024年度医院内镜室检查内容分析报告课件
-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文化集市体验活动策划
- 细菌性痢疾教学演示课件
- 连铸机扇形段对弧测量方法及保证措施
- 村级巡察培训课件
-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资料
-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景观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原理
- 【完整版】中压燃气管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酒店西餐厅物品采购清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