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5-8章课件_第1页
自学考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5-8章课件_第2页
自学考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5-8章课件_第3页
自学考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5-8章课件_第4页
自学考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5-8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 涵养良好品德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明确什么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生活领域中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具体规范,掌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了解个人品德的含义,并懂得其是如何形成的;认识自觉遵守社会生活领域中的道德规范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1. 维护公共秩序的意义 2. 社会公德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3. 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 4.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 1. 社会公德的特点 2.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3. 相关法律规范的基本原则第一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一、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 二、提出

2、和倡导公民道德规范的意义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明礼诚信:强调公民应文明礼貌、诚实守信、诚恳待人; 团结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和睦友好、互相帮助、与人友善; 敬业奉献:强调公民应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社会。 历史和现实表明,道德在一个社会中的作用大小,往往取决于作为主干的基本道德规范在社会成员中的知晓度、信奉度和践行度。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提出及其意义 人类的社会生活,大致可分为社会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三个领域,与之相适应,也就形成了各自领域的特殊道德要求。 场所 角色 行为规范马路行走 行人 右行,过马路看红绿灯课堂上课 学生 认真听

3、课,遵守纪律车站买票 顾客 自觉排队 第二节 遵守社会公德一、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 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具有私密性、封闭性和独立性等特点。 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传统的公交车、影剧院、图书馆、公园、集体宿舍等 新兴的证劵交易所、人才市场、网络的虚拟世界等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以往“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与陌生人打交道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商场购物、歌厅娱乐、广场漫步、公园休闲、图书馆学习、体育馆健身、互联网冲浪等 活动结果的相关性:网络世界的特点 (一)

4、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点 在当代社会,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愈加突出。 讨论: 无序的教学秩序、 交通秩序给我们 的生活带来了哪 些影响? 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意义 (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二)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三)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四)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人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手段多种多样,其中最基本的手段是道德和法律。 二者之联系: (1)共同的价值目标 (2)相似的要求与禁规 (3)内在与外在的统一 (4)一致的作用方向 二者的区别: (1)应该与必须。 (2)公众认可与国家意志。 (3)舆论引导与

5、国家强制。 (4)广泛性与限制性。 二、社会公德及其主要内容(一) 社会公德的含义(二) 社会公德的特点(三) 社会公德的主要 内容(一)社会公德的含义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廉而自忘其廉,则人高其行而服其德。 德行之力,十倍于身力。 拿破仑在阶级社会里,存在着数百年来人们就知道的数千年来一切处世格言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 列宁(二)社会公德的特点1. 相对稳定性2. 基础性3. 全民性 (三)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助人为乐 发扬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多为他人着想。关心老弱病残、鳏寡孤独,

6、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爱护公物 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国家和集体财产,珍重社会共同劳动成果。正确使用城乡道路、水电、通讯、交通、环卫、消防等公用设施。保护名胜古迹、历史文物。保护环境 1、要强化可持续发展观念,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2、要爱护花草树木、野生动物、人文景观,注意节约用水。 3、要防治废渣、废水、废气和噪音污染。 4、要维护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 要增强法律意识,学法、用法。要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执行法规、法令和各项行政规章。要遵守市民守则、乡规。遵纪守法文明上网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健康进行网络交往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大学生是社会整体文化素质水平较高的青年群体,

7、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修养和实践水平有更高的期望与要求,同学们在公共生活中率先垂范,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第三节 遵守职业道德一、职业与事业二、职业道德规范三、自觉遵守职业道德一、职业与事业 1、职业的含义: 职业的通俗表述就是人们所从事的工作,是从业者获取生活来源、扩大社会关系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 2、职业意义(1)个人价值 职业是个人谋生、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基本手段。(2)社会价值 职业是社会分工的必然产物,是社会交换劳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 。 3、职业要求 长期从事某种职业活动的人逐渐养成了特定的职业心理、职业习惯、职业责

8、任心、职业荣誉感等,从而形成一定的职业要求。1、职业道德的含义 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2、职业道德的属性 (1)一般属性:公共性的职业道德准则 (2)特殊属性:不同职业活动特别要求的行业性道德规范二、职业道德规范 规范性与专业性 可操作性欲准强制性 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3、职业道德的特点 职业道德具有时代性和历史继承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职业道德要求。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4、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职业道德的灵魂是为人民服务,即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爱岗敬业。

9、 职业道德的外在要求是诚实守信,办事公道。 爱岗:热爱自己的岗位 敬业:尊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 “敬业”是“爱岗”的前提,不尊重自己的职业,也很难热爱自己的岗位。 爱岗敬业的要求和表现: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爱岗敬业 1.诚实守信的要求: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信守承诺和讲求信誉。 2.诚实守信的价值:是从业者步入职业殿堂的“通行证”;也是具体行业立足的基础。不诚实守信,就会失去顾客和社会的支持和信任,无论个人和企业都会遭遇失败。诚实守信(1)服务团体,不损害自己所属的团体利益。(2)服务社会,不损害社会公众和国家、民族利益。(3)不以职业之便利牟取不正当个人利益。(4)在处理各种利害关系时平

10、等、公正地对待他人。 办事公道 在不同的领域服务群众有不同的表现和要求 1.商业领域:以良好的服务群众意识获得合法收益是应当的;为群众提供各种服务可以成为利益交换的手段,获得双赢;应树立“顾客第一”的理念。 服务群众 2、公务领域尤其是公务员,为人民服务是必须要求。因为政府部门不能通过为群众服务谋单位利益,国家和政府也没有独立于群众之外的利益,因此,公务领域不能通过为群众服务而交换得利。 3、事业单位,即介于政府部门和商业领域之间的职业,如医生、教师等,必须以为群众服务作为价值导引,不能使职业活动沉沦与价值交换和单纯的牟利。 这是职业道德最高层次的要求。当前,提高从业人员,尤其是公职人员的廉政

11、素质,是我国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公职人员的任务和职责就是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不能以权谋私。 这就需要把廉政教育作为岗前和岗位培训的重要内容。奉献社会学会与他人合作坚持真理,大胆探索艰苦朴素,勇挑重担自觉培养廉洁自律意识:慎独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职业生活的成功,既取决于专业知识,更取决于个人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培养需要抓好的环节: 1、加强学习,掌握一定的职业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知识。 2、注重知识的内化,形成自觉的职业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 3、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提高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能力。 三、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一、珍惜人生的爱情 二、婚姻和家庭美德 三、加强家庭美德建设的

12、意义第四节 遵守家庭美德(一)爱情的本质(二)爱情的特征(三)恋爱的道德要求一、珍惜人生的爱情(一)爱情的本质 爱情: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 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 性爱:生理因素,异性之间的相互吸引。 理想:社会因素,基于性格、人品等因素 的相互爱慕。 责任:道德因素,情感交往关系中的责任和 义务。(二)爱情的特征 平等互爱性 专一排他性 热烈持久性1、真诚负责2、平等互尊3、文明相爱(三)恋爱中的道德要求 恋爱是缔结婚姻、组成家庭的前提和基础,婚姻和家庭是恋爱的结果,是爱情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升

13、华。 婚姻是指由法律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家庭是指在婚姻关系、血缘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由家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 婚姻家庭的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二、婚姻和家庭美德1、尊老爱幼2、男女平等3、夫妻和睦4、勤俭持家5、邻里团结三、家庭美德第五节 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一、个人品德及其基本要求二、个人品德的形成及其意义三、良好个人品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一、个人品德及其基本要求 1、含义 个人品德是个人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行动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和特征。 2、基本要求 正直无私、忠诚守信、友爱善良、勇敢进取、敬业好学、勤劳节俭、谦虚谨慎

14、、遵纪守法、文明礼貌3、个人品德的特点 个人品质是通过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和社会道德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道德要求的强烈认同,对道德情感的充分表达,对社会道德规范的执着践履。实践性综合性稳定性二、个人品德的形成及其意义 1、个人品德的形成 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受历史和现实的社会关系的制约; 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个体的社会实践; 个人品德的形成过程包含多种心理成分的相应发展2、个人品德的形成的意义 个人品德的形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标要求; 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个体精神境界的提升和全面发展的要求; 道德修养,是指个体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一定

15、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活动。 三、良好个人品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1.学思明理2.择善而从3.学习榜样4.积善成德5.知行统一6.省察克治7.陶冶情操8.慎独自律 与社会实践相联系,是进行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加强道德修养自觉向模范学习思考题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2、社会公德的内容及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有哪些?3、职业道德的内容及遵守职业道德的意义有哪些?4、家庭美德的内容及遵守家庭美德的意义有哪些?5、良好个人品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第六章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认识到市场

16、经济需要每个公民具有较强的法律素质,而增强法律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社会主义法律修养。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1、认识法律的起源、本质、功能、特征; 2、认识和理解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 3、把握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性质以及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之间的关系问题;教学难点 掌握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以及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并注意培养自己的社会主义法律修养,如何将法律知识转变为法律行为,也就是如何实践社会主义的法律规范,如何培养和加强自己的社会主义法律修养。主要内容第一节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第二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和 国家安

17、全意识第一节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及意义 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1999年载入宪法。 意义: 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 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二、依法治国的内涵与基本要求 内涵: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基本要求: 维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8、;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三、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与以德治国关系(一)依法治国是最根本的治国方略(二)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属于不同范畴(三)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互促进四、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治国家(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 的根本保证(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 本质要求(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 本方略第二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含义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含义1、法治的基本含义 1959年的“国际法学家会议德里宣言总结三条原则: 根据“法治”原则,立法机关

19、的职能就在于创设和维护得以使每个人保持“人类尊严”的各种条件。 法治原则不仅要对制止行政权的滥用提供法律保障,而且要使政府能有效地维护法律秩序,借以保证人们具有充分的社会和经济生活条件。 司法独立和律师自由是实施法治原则必不可少的条件。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1)民主法治观念(2)宪法和法律至上观念 (3)公平正义观念 (4)平等自由观念 (5)保障人权观念 (6)安定有序观念 (7)良法善治观念(8)共同富裕观念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一)反映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二)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四)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五)从中国国情出发(六)改革创新

20、、与时俱进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一)依法治国(二)执法为民(三)公平正义(四)服务大局(五)党的领导第三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和 国家安全意识一、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二、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三、增强国家安全意识一、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学法守法用法名人名言 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 马克思 名人名言 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 列宁名人名言 一次不公的裁判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裁判则把水源败坏了。 培根论司法 二、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 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

21、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 法律思维的特征:1、讲法律 2、讲证据3、讲程序 4、讲法理(一)国家安全及国家安全观181三、增强国家安全意识(三)加强国家安全教育183(二)维护国家安全的权利与义务182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提供便利条件或其他协助的义务 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义务 不得非法持有、使用专用间谋器材的义务 如实提供证据的义务 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二)法律思维的特征1、讲法律2、讲证据3、讲程序4、讲法理1.为什么说“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2.如何理解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3.举例说明法律程序的重要性 。4.公民应如何维护国

22、家安全?思考题第七章 学好法学基础理论教学目标 法学基本知识是法律制度的基础。通过学习本章内容,掌握法的概念、作用、法律规范的概念和法律关系的构成;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体系,自觉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秩序。课程内容第一节 法学基本知识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体系第三节 法律运行第一节 法学基本知识一、法的概念和作用二、法律规范三、法律关系一、法的概念和作用 1、法的概念 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规范体系。 2、法的特征 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社会规范;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社会规范;是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社会规范。 3、法的作用 社会

23、作用: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法的社会作用包括维护阶级统治方面的作用和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作用。 包括组织社会生产、交换和分配,维护人类社会发展的社会条件和秩序,促进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规范作用指引作用:指引人的行为评价作用:评判、衡量他人行为合法性的标准预测作用:法的稳定性和普遍性可以使人们对 外部主体某种行为进行预先分析和 预测教育作用:通过法律的实施对准备采取同类行 为的人或他人产生示范或警示作用制裁作用:法律对违法行为进行制裁和惩罚二、法律规范 1、法律规范的涵义 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体规定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的行为准则。 法律规范设定人们行为的范围和程度,法律规范的主要内容是

24、权利、义务。 法律规范与法律条文、规范性文件、非规范性文件的区别请看教材187页。 2、法律规范构成要素 假定:指法律规范中规定适用该规范的条件。 处理:指法律规范中具体指明的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等的行为模式。 制裁:指法律规范中规定主体违反法律规定时应承担的法律后果。三、法律关系 1、法律关系的含义 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2、法律关系的特征 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 法律关系体现国家意志; 法律关系是特定主体之间的权力义务关系 法律关系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手段3、法律关系的构成 法律关系的主体: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法律权利的享有者

25、和法律义务的承担者,包括个人和组织。 法律关系的客体: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包括:物、行为和智力成果。 法律关系的内容:指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4、法律事实 法律事实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等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和行为。 注意:非客观的现象如纯粹主观的心理活动或心理现象不能成为法律事实;没有法律意义的客观事实也不能成为法律事实。法律事实分为事件和行为 法律事件是法律观点的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事实。法律事件包括自然事件和社会事件。 法律行为是指以当事人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事实。从后果上划

26、分为合法行为、违法行为;从当事人认知状态划分,分为善意下午行为和恶意行为。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体系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二、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三、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制度保障二、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 1、法的渊源的含义 法的渊源是指法的效力和形式的来源。根据内容的不同,法的渊源有实质意义上的渊源和形式意义上的渊源。 实质意义上的法的渊源是指经济和经济关系;形式意义上的法的渊源指法的各种具体表现形式。在我国,对法的渊源的理解,一般指形式

27、意义上的。2、我国法的渊源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法律:广义的法律指一切规范性文件;狭义 的法律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 规范性文件。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法律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三、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实体法宪法和其他与宪法相关的法律(197)行政法(197)经济法(198)民商法(198)刑法(198)2、程序法(198)第三节 法律运行一、法律制定二、法律实施三、法律遵守四、法律监督一、法律制定 1、法律制定的含义 广义的法律制定泛指国家机关在其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订、修改、补充、废止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狭义的法律指定专指国家

28、最高权力机关及其常设委员会依法制订、修改、补充、废止基本法律和其他法律的活动。2、立法程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程序包括四个步骤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和通过法律的公布国务院的立法程序也包括四个步骤提出行政法规议案审议行政法规草案通过行政法规草案发布行政法规3、法律文件的完善 法律公布以后,还涉及法律完善问题。法律完善的形式,包括: 法律解释 规范性文件清理 法律汇编 法律编纂二、法律实施 1、法律适用 法律适用是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法律规范处理具体案件的活动。具有下列特点: 法律适用的主体是司法机关; 法律适用是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 法律适用过

29、程或结果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2、法律执行 狭义的法律执行也叫行政执法,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进行行政事务管理过程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行政执法主体通常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公职人员; 行政执法的范围比较宽泛; 行政执法具有主动性。三、法律遵守 法律遵守,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 也就是说,法律遵守就是一切组织和个人严格依法办事的活动和状态。 法律遵守包括保护合法行为和制裁违法行为。四、法律监督 1、国家监督: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的监督和司法机关的监督 2、社会监督:是各政党、各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对各种

30、法律活动进行的监督。具有广泛性和人民性。思考题1、解释法的含义。2、法律关系有哪些特征?3、阐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4、简述我国法的渊源。5、分析法律适用与法律执行的关系。第八章熟悉我国基本法律制度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法律制度,树立权利观念,提高法律意识,培养良好的法律素质和法治理念。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宪法特征,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国家经济制度,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2.行政行为的分类、行政处罚与行政复议。3.民法基本原则,民事主体,民事行为,物权,债权,知识产权和继承权,民事诉讼时效,合同及合同的定立。4.刑法的基本原则,犯罪构成,排除犯罪的事由,故意

31、犯罪的形态,共同犯罪,刑罚体系,刑法的裁量和犯罪种类。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难点:1.宪法特征、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2.具体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3.民事行为和物权法律制度。4.刑法的基本原则和犯罪构成。 主要内容第一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第二节 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第三节 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第一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一、宪法的特征和原则二、我国的国家制度三、我国的经济制度四、我国公民的基本权 利和义务五、我国的国家机构一、宪法的特征和原则 宪法是指规范民主施政规则的国家根本法,它是有关国家权力及其民主运行规则、国家基本制度以及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一)宪法的特征第一,

32、宪法的内容是国家和社会生 活中最根本性的问题。 第二,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第三,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程序有严 格的规定。 (二)宪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人民主权原则; 公民权利原则; 法治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 党的领导原则。二、我国的国家制度(一)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五)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一)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即国家的性质,是国家

33、的阶级本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宪法第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规定表明,我国的国体或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又称政体,是指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实现国家权力的政权体制,是形成和表现国家意志的,或者说是表现国家权力的政治体制。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三)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

34、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特点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处理民族关系,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发展而建立的基本政治制度。我国采取的是单一的国家结构形式。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五)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城乡基层群众在党的领导下

35、,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三、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是指一国通过宪法和法律调解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核心的各种基本经济关系的规则、原则和政策的总和。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同时还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一)公民的含义四、我国公民的基本权

36、利和义务 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基本权利也叫宪法权利,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基本的、必不可少的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社会经济权文化教育权特定主体权利人 身 自 由 权 公民的基本义务也叫宪法义务,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遵守和应尽是根本责任。(三)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1、 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 团结;2 、遵守宪法和法律;3 、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 和利益;4 、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 和参加民兵组织;5 、依法纳税;6、保守国家秘密。 五、我国的

37、国家机构国家权力机关国家主席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军事领导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国家机构是指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国家职能而建立起来的互有联系的国家机关的总和。第二节 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一、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律制度二、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律制度三、我国的经济法律制度四、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一、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律制度(一)民法的概念和原则(二)民事主体制度(三)民事行为制度(四)民事权利制度(五)民事责任制度 (六)民事诉讼时效制度 (七)合同法律制度 (八)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九)商事法律制度(一)民法的概念和原则 1、概念: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

38、范的总称。 2、基本原则:第一、平等原则第二、意思自治(自愿)原则第三、诚实信用原则第四、权力不得滥用原则第五、公序良俗原则(二)民事主体制度 1、自然人:是因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包括内国公民、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 2、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资格,亦称人格。 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现代社会,权利能力具有平等性和不可转让性。 3、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自然人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18周岁以上的自然人; 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以自己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10周岁以上

39、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3)无民事行为能力,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4、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成立的条件:(1)依法成立:法人成立的宗旨、设立方式、经营范围等要符合法律规定;按法定程序进行。(2)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无财产无人格”(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三)民事行为制度 1、概念: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2、有效条件: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内容不得违反法律和社会公

40、共道德;符合法定形式。(四)民事权利制度1、人身权2、财产所有权3、债权4、知识产权5、继承权1、人身权人身权是就人格和身份产生的民事权利。与民事主体的人身不可分离但没有直接财产内容。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人格权包括: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身份权主要包括配偶权、亲权等2、财产所有权财产所有权的内容(权能): 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占有(对财产的实际控制)使用(对物的性能的利用)收益(孳息,利用原物所取得的新增经济利益)收益 (孳息)天然孳息法定孳息处分(所有人对其财产依法进行处置的权利) 3、债权债权是债权人得请求债务人为特定行为和不为特定行为的权利。包括

41、给付请求权、给付受领权、保护请求权等。债因:(1)合同(2)侵权行为(3)不当得利(4)无因管理4、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是指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工商等领域内,创造性智力成果的完成人或者工商业经营活动中的工商标志所有人,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5、继承权 财产继承,是指公民死亡或宣告死亡后,按照法定程序,将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转移给他人所有的一种法律制度。 法定继承指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和遗产分配的原则均按照法律规定处理的一种继承方式。 根据合法有效的遗嘱所享有的继承权为遗嘱继承。(五)民事责任制度1、民事责任的概念2、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3、民事责任的

42、构成要件4、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六)民事诉讼时效制度 诉讼时效的种类:1、一般诉讼时效:诉讼时效为2年2、特殊诉讼时效:诉讼时效为1年身体受伤害要求赔偿的民事权利;未经声明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延付或拒付租金的承租人要求给付租金及赔偿损失的民事权利;向丢失或损毁寄存财产的寄存人请求赔偿损失的民事权利。(七)合同法律制度 1、合同的概念 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2、合同订立的程序:要约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约人受要约人发出要约的人接受要约的人要约承诺与承诺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3、合同的内容: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

43、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 (八)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1、著作权,亦称版权,是指作者或者其他著作权人依法对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的作品所依法享有的各项专有权利的总称。2、专利权是指专利权人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对其发明创造所享有的一种独占权或专有权。客体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3、商标权,是指商标所有人对法律确认并给予保护的商标所享有的权利。(九)商事法律制度 主要包括公司、证券、票据、保险等法律制度。二、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一)行政法的概念和原则(二)国家行政机关与公务员(三)行政行为(四)行政责任(五)行政处罚与行政复议(一)行政法的概念和原则1、行政法是调整

44、行政关系,对行政权运行进行控制和规范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行政合法性原则; 依法行政、行政法治行政合理性原则; 自由裁量权行政应急性原则。(二)国家行政机关与公务员 1、国家行政机关是指依据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立的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的国家机关。 2、公务员是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执行国家公务的、除工勤人员之外的工作人员。(三)行政行为 1、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依法作出的能够直接或间接产生行政法上的法律效果的行为。 2、抽象行政行为: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行政相对人,制定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及其他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行为。 3、具体行政行为

45、:行政主体依法对具体事项或特定个人,具体适用行政法律规范作出处理决定的行为。(四)行政责任 1、行政责任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因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或不履行行政法律义务而依法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2、行政责任的追究原则: 责任法定原则;责任与违法程度相一致原则;补救、惩戒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五)行政处罚与行政复议 1、行政处罚是国家行政机关对构成行政违法行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实施的行政法上的制裁。 2 、行政复议是指行政机关根据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权,在当事人的申请和参加下,按照行政复议程序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和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裁决,以解决行政侵权争议的活动。 三、我国的经济法

46、律制度(一)经济法概念和原则(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三)税法法律制度 (一)经济法概念和基本原则1.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国家适度干预原则效率公平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消费者的权利 1)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2)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3)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的权利;4)公平交易权;5)因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时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6)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的权利;7)获得知识权;8)监督建议权;9)受尊重权,人格尊严、民族风俗

47、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 (三)税法法律制度 税法是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税收法律关系的一方主体始终是国家。我国税收征纳实体法主要包括:(1)商品税法。(2)所得税法。(3)财产税法。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国家权利依法向纳税人征收货币或实物,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四、 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一)刑法的概念和原则(二)犯罪概述(三)刑罚制度(四)犯罪种类(一)刑法的概念和原则1、概念:刑法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的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2、基本原则:一是罪行法定原则二是罪行相当原则三是适用刑

48、法一律平等原则(二)犯罪概述1、犯罪:(1)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2)是具有刑事违法性的行为;(3)是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的行为。2、犯罪构成要件:犯罪 犯罪犯罪 犯罪 客体客观方面主 体主观方面 3、排除犯罪的事由正当防卫必须具备的条件(1)起因:必须存在不法侵害行为;(2)时间:必须是不法侵害行为正在进行;(3)主观:目的上的正当性;(4)对象: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行为者本人; (5)限度: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以有效制止不法侵害为标准。无限防卫权紧急避险必须具备的条件(1)起因:必须存在需要避免的危险;(2)时间:必须是危险正在发生;(3)主观:目的上的正当性;(4)限制:必须是出于迫不

49、得已; (5)限度:避险所引起的损害必须小于被保护的利益。4、故意犯罪形态: 犯罪形态有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犯罪既遂四种,其中前三种是犯罪的未完成形态,最后一种是犯罪的完成形态。 5、共同犯罪: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我国刑法对共同犯罪人的分类采取的“以作用分类法为主,以分工分类法为补充”的标准。将共同犯罪人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三)刑罚制度1、概念:刑罚是指刑法规定的,由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使用并由专门机构执行的一种严厉的强制措施。2、种类(1)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2)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及对犯罪的外国人适用的驱逐出

50、境。(四)犯罪种类 犯罪的种类分为十大类: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危害国防利益罪;贪污贿赂罪;9渎职罪;军人违反职责罪。第三节 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一、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律制度二、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律制度三、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律制度四、我国的仲裁和调解法律制度一、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律制度(一)民事诉讼法的概念、管辖 与当事人(二)民事诉讼程序 (一)民事诉讼法的概念、 管辖与当事人 1、概念:民事诉讼是指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以审理、判决、执行等方式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一)民事诉讼法的概念、 管辖与当事人 2、民事诉讼管辖,是指各级人民法院或同级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审民事纠纷案件的权限分工。 3、民事诉讼当事人,是指因民事权利义务发生争议,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要求人民法院行使民事裁判权的人。(二)民事诉讼程序 1审判程序 2民事诉讼的特别程序 3执行程序二、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律制度(一)行政诉讼法的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