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良好家风_第1页
树立良好家风_第2页
树立良好家风_第3页
树立良好家风_第4页
树立良好家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树立良好家风,提升家庭幸福指数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庭建设关系到社会的稳 定。重视家庭建设, 有利于推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因此, 无论何时家庭问题都不可忽视。著名教育专家赵忠心指出, 家庭教育的主题是建立良好的家风,家风是一个家庭长期以 来逐步形成的家庭成员公认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审美趋 向、价值观等的总和。所以说良好的家风对内可对家庭成员 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外可树立良好的家庭形象。同时也 能提升家庭的幸福指数。一、什么是家风什么叫家风? 家风是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和 处世方法。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风的培育和传承。颜之推的 颜氏家训 祝柏庐的 治家格言 曾国潘的 曾国潘家书

2、傅雷的家书家信,都堪称一定时代家风家教的典范。家风的作用很大。家庭教育就是家风的熏陶,每个家庭 不管穷、富、高、低、贵、贱都有自己特定的家风。有文化 的通过文字把家风记录下来了,大多数没有记录下来,但是 一代代地往下传,随着时代的变革,会有些变化,但是最基 本的东西不会变。家风的重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对内, 由于 有良好的家风,家庭成员生活在其中,特别是孩子、未成年 人生活在其中,就会不知不觉地受到熏陶,耳闻目染、潜移 默化。教育越是无形, 效果越好, 因此有 “教育无痕 ”的说法。 越是没有痕迹的教育,效果越好、越深刻。所以家风的熏陶 对人成长的作用很大,这是对内。第二,家风还有

3、一个对外的作用, 一个家庭的家风实际 上在社会上展现的是一个家庭的形象,家庭的形象决定社会 对它的评价。中国人过去特别重视家风,谁都不能违背,因 为家风关系到家庭的兴衰,你的家风好,就是口碑好,社会 形象好。家风好,人们就愿意跟这个家庭联络、合作,人家 就愿意跟这个家庭攀亲,家风好,人缘好,朋友就多。所以 过去孩子要结婚、选择对象,大家把关时不是看这个对象的 长相,也不是看这个对象挣多少钱,而是看家庭背景。二、如何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问题的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讲到,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庭虽 然不是一个专门的教育机构,但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 耳闻目染的,会伴随人的一生。一个人一生当中

4、要接受三种 教育:一个叫家庭教育,一个叫学校教育,第三个叫社会教 育,这三种教育合成一个国家的国民教育体系。这三种教育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就像一个综合加工厂,我们都是由这 三种教育组成加工出来的。这三种教育各有各的长处、各有 各的优势。只有接受三种教育,人的人格才会健全。缺少了某一种 教育,缺少了某一个环节,我们的人格都是有缺陷的。而在 这个综合加工厂当中, 家庭是第一道工序, 它是为人的成长、 发展打 “底色 ”的。家庭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就像是土壤, 我们就像是禾苗。土壤肥沃,禾苗就健壮,相反,如果土壤 很瘠薄,那么在这个家庭里成长起来的人就会孱弱。而在这 个家庭里面母亲又是最重要的老师

5、,是决定孩子命运的缔造 者。教育家、社会心理学家,中国第一个母亲研究所创办人 王东华先生在他的杰作发现母亲中这样阐述:女性的特 点适合于人口再生产,男性的特点适合于物质再生产,人口 再生产的重要性远远高于物质再生产。让女性放弃育儿去从 事她们不擅长的物质再生产是一个大错误。在孩子的成长 上,母亲的作用要在 90以上,一个母胜过一打特级教师。 因为母亲的手是摇摇篮的手,而推动世界的手就是推动摇篮 的手。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 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三、家庭教育中母亲角色的意义和作用 1母亲的社会价值人类史上灿烂辉煌的时代,人才辈出的时代都是重视母 亲人

6、格、地位、素质,重视母教的时代。试想人类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古中国春秋战国时的天才 群体,中世纪文艺复兴时的天才群体,法国大革命时的天才 群体,美国独立战争时的天才群体, 19 世纪俄国的天才群体, 直到 20 世纪的犹太天才群体,大都是重视母亲,重视母教 的结果。这里让我们重点看看大家熟悉的苏联、日本是如何 崛起的。早在 18 世纪,俄罗斯伟大的科学家罗蒙诺索夫便号召 要从儿童早年起,就有目的地教育他们:“教育能在儿童身 上产生出一切为我们所想要的东西。”针对当时祟洋媚外的 风气,他坚决主张用本民族的语言来进行民族教育,而教育 的关键在于母亲的教育。 19 世纪后, 社会教育运动已经在社 会上引

7、起了广泛的关注,儿童教育问题成为当时俄国最尖 锐、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各种刊物不断就教育和教养的 目的、任务,就教育学和生活的联系,就为人民为社会服务 的必要性等都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几乎所有的政治家、社会 活动家、学者和作家都加入了这种讨论的行列,正因为这样 俄国不仅出现了一大批世界级的天才,而且这些天才无不对 家庭教育、儿童教育倾注了他们的热情与心血。例如,赫尔岑对于家庭教育的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 响。他认为,只有自由的、与男子平等的妇女一母亲,才能 教育人,教育公民,而不是教育奴隶。他认为,儿童教育及 其成功有赖于家庭环境,有赖于母亲。接着是别林斯基,他 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民主主义者,而

8、且是一个极为出色的教育 家。他批评卢梭,因为卢梭主张把一个人带到远离社会和家 庭的地方去教育,他认为这是不可能有效果的,因此主张教 育要和生活相联系。 别林斯基认为, 家庭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儿童在七岁前应当在家庭里由父母来教育,尤其不可缺少母 亲的教育,并且认为德育是父母的社会任务。直到今天,他 的新年的礼物等还是教育学上的名篇而供后人研读车尔 尼雪夫斯基同样如出,他号召母亲们为后代为社会要尽自己 的神圣职责合理正确地教育孩子,为此,母亲们不但应当受 到普通教育而且还应当懂得教学,以便在家庭里正确教育孩 子。他的 怎么办 中塑造了一个先进的俄罗斯妇女的形象, 他告诉人们妇女如果在社会和家庭中

9、没有获得完全解放,那 么她们也就不会有完全的幸福。她应该在受教育方面,在参 加劳动、在参加社会政治生活方面与男子平等。十月革命胜利后,在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的领导下, 俄国教育家们曾经提出的教育建议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尊重 与落实。在斯大林女儿的致友人的二十封信)里,这位红色公 主是这样记录她几时所受教育的:“我母亲的兴趣是在别的 一些事上一我们的教育和培养。她死的时候我才六岁半,可 是我已经能念俄文、德文,也会写一些乐谱,还会听着别人 弹钢琴记下乐出的谱子。我哥和我很幸运,母亲给我们找了 极好的教师。”才六岁半就已经念俄文、德文,就已经识得 乐谱,就是在我们今天也能算得上神童了。那么是不是她母亲

10、贵族出身,因为自己小时候受到了这 样良好的家庭教育,她自己做母亲时也这样依葫芦画瓢,是 习惯使然吗?否!我们知道斯大林出身于农民家庭,对于儿 重教育并无太多关注。斯大林的妻子同样出身于农民家庭, 小时候同样没有受过家庭教师的教育,不仅如此,甚至连良 好的学校教育也没有受到:她十几岁就同斯大林结婚,快三 十岁时才进大学学习。她之所以有如此良好的家教意识完全 可以说是得益于他们那个社会重视母教的风气。在列宁夫人之后,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无不再上一 层楼。以至于形成了这样的全民共识 “如果你在家教育儿子, 就是在教育公民;如果你在家培养女儿,就是在培养整个民 族。”可以这样说,苏联是通过国家机器将

11、母亲教育、儿重 教育普及得最好的典范。苏联之所以能够迅速堀起,关键是 苏联的母教为此提供了核动力!尽管现在这个伟大的国家分 裂了,然而整个世界、人类的后代都将含着眼泪感激他们曾 为此所做的卓有成效的高尚的、美好的努力,感激他们曾经 如此巨大地堆动了这个世界的进步,推动了母亲、儿童教育 的进步!日本的崛起也是如此。在明治维新前,日本的母亲地位 同中国差不多,母亲同样受不到多少教育,于是日本的启蒙 思想家们大声疾呼女子教育, 比如,福泽谕吉就曾经质问道: “女子教育决不可等闲视之。没有知识就连烧饭都不合格, 更何况养育孩子。”女子教育的深入人心,是日本迅速发展 的原因所在。尝到了母亲教育成功的日本

12、人,无时无刻不将这种教育 放在国民教育的第一位。 1945 年侵华战争结束, 重建的文部 省社会局就在短短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向各地当局发出 了五次通知,指出“家庭是教育的场所,父母的自觉教育是 确立国民道义的源泉”。提醒国民们注意,幼儿期的家庭教 育是非常重要的。母亲对此具有最大的教育力量。从战争后 初期开始便通过举办“母亲班”、“双亲班”来弥补战 争造成的这方面教育的不足,几百所短期大学,大量开设这 方面的课程直到现在,日本已婚妇女参加工作的仍然较少,她们的 主要任务就是建立一个和陸的家庭和教育子女。日本母亲对 于教育子女所倾注的精力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母亲都 难以相比的,这些母亲在日

13、本甚至有一个专门的名词一一教 育母亲!因此,在日本对儿童和母亲的关注早已不是教育家 的事了,而是全国上下早已形成的种共识,是全民族发自内 心的一种认同。山口百惠是我们熟悉的日本影星,然而在她事业的巅峰 期,面对事业和孩子的选择,她极自然地选择了相夫教子的 母亲职责,她的回答是:“如果婚后继续从影,电影这职业 便会让我身不由己,而且有时还得到外地工作,这样就必然和家庭分开了,既然这样又为什么要结婚呢?如果婚后 继续工作,二者可能都会半途而废,既对不起歌迷、影迷, 也对不起家庭!”10日本的母亲教育不过才进行一个世纪,但己经取得了显 著的成绩,使一个物质十分平乏的小岛,在战争的废墟上建 立起一个屹

14、立在世界经济顶峰的强国。不仅物文质繁盛,而 且精神文化水准也不断攀升, 日本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正向 数迈进。路易 ? 笛铿生曾批评日本,说它是一个没有柏拉图 和亚里斯多德的希腊,但是谁能说过去没有,将来也一定没 有呢?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日本的世界级大师将会源源不断 地从日本母亲的手中输送出来。而“日本经验”也必将给全 球展示出母亲教育的最好一页。 2在家庭教育中母亲的要性母亲的社会价值通过家庭教来具体实现。梁晓声说过一 句话:“民族和民族的较量, 也往往是母亲和母亲们的较量。与日本同时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韩国也是享受母 教成果的昌盛国。曾任韩国总统的金泳三在他的著作中曾这 样写道:“有个成语叫

15、孟母三迁,说孟子的母亲为教育幼 子搬了三次家,如今韩国的母亲中有几个不像孟母?”“为了教育子女,韩国的母亲们把家从农村搬到城里, 从这个城市搬到那个城市,这还不够,又都来到城中之城的 汉城,挤在汉城市教育质量最高的第八学群里她们对子女的教育的热情,可以说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国土狭小,自然资源匮乏的韩国能够发展成今天的地 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具有像韩国母亲那样的巨大 教育热情。如果,再让我们看看 20 世纪大批犹太天才的横空出世。 例如在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犹太人占着与其总人口极不相称 的高比例。仅 1901 1973 年这 73 年中,诺贝尔奖获得者共 411 人。其中犹太人便有 65

16、 人,竟占获奖人数的 158, 而全世界 50 余亿人口中犹太人仅有 1600 万,只占世界人口 的 0 3,如此之小的民族竟出现如此之多的天才,在世界 历史上也许只有古希腊才可堪比!为什么犹太人在历经了被屠杀 600 万的劫难后仍在 20 世纪发出熠熠之光呢?因为犹太民族是一个最热爱孩子最 热爱家庭教育的民族,如为了给孕母提供营养甚至整个家庭 为之忍饥挨饿也在所不惜。而当孩子生下来后,母亲便专心 教育。直到今天犹太民族的妇女就业率仍比其它民族都低。 由于母亲们留在家里教育孩子,很多犹太天才对母亲的回忆 都是深切的。如维纳的母亲很小就在花园里给他读书:“对 于我这个很幼小的孩子来说,只有我的亲

17、切可爱的母亲,才 是唯一的亲人。”我国也并不是一个没有母教传统的国家所有的文明古国必然都有母教作为支持3母教的回顾与展望我国母教最著名的例子便是 “周室三母” :太姜、 太任、 大姒。从太王、 太姜到文王、 太姒,经过三代人的共同努力, 终于培养出了武王,周公这两位对中国文化有极大贡献的杰 出人物,他们接过前辈手中的火炬,灭商兴周,把中国古代 文明推向一个极高峰。正是因为有了这三代良好的基础教 育,才迎来了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新局面。后来, 出现了战国时的孟母, 晋时的陶母, 唐时的柳母, 宋时的欧母,刺字的岳母,都是继“周室三母”传统而成为 毋教典范,然而自战国起,母教文风已每况日下

18、,仅仅是几 个寡母在艰难地支撑华夏民族的精神。到了近代,母教传统已衰落无迹。但仍然有有识之士在 呼唤母教不可失。 文化泰斗梁启超先生在 在倡设女学堂后 中开宗明义: “上可相夫,下可教子,近可宜家、远可善种。 妇道既昌, 千室良普, 岂不然哉?” 为此他为女学大声呐喊: “故治天下之大本二:日正人心,广人才。而二者元本,必 自妇学始。故妇学实天下存亡强弱六大原也。是故女学最盛 者,其国强,不战而屈人之兵。女学衰,母教失,无业众, 智民少,国之所以衰弱也。郑观应说得更加详细:“襁裸之翌,孩提之童,亲母之 日多,亲父之日少,由六七岁有知识,以迄十二、三岁,天 性未漓,私欲未开,母教之如种時果,灌溉裁培,先养其根 本。教子母亦然使母之教而善,则其成立也易;母之教 而不善,则其成立也难。孟母三迁厥居,以训其子,孟子遂 成大贤。欧阳文志公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