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现代女性文学的发生_第1页
张莉:现代女性文学的发生_第2页
张莉:现代女性文学的发生_第3页
张莉:现代女性文学的发生_第4页
张莉:现代女性文学的发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2/12绪言:现代妇女写作的中国式发生张莉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代女作家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第一代女大学生,是本论文所关注的主角。女学生与现匀生的渊源,只有借助于梳理第一批女作家们的教育史、生活史及写作史,才有可能被充分阐明.为此,我想要借助的是“社会性别这一历史范畴。只有当研究者进入历史情境,采取“共时”的讲述,“社会性别”才能成为一个有效的视角,研究也才会具有意义换言之,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关注“中国环境下妇女写作的发生”,而不是时下妇女文学研究中通用的借“西方女性主义理论”解读“中国妇女写作。导论将勾勒出本论文的主旨,并阐释社会性别与女作家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我的结论是,通过重视社会性别及妇女写

2、作实践,中国妇女写作的独特性将得到呈现,进而“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与中国妇女写作之间的关系将获得反思。有关现代妇女写作发生的研究,会为我们业已熟知的“女性写作”带来某种修正和调整,进而丰富我们对现代文学发生史的理解.现代妇女写作发生的历史条件189年到925年,有关妇女的一切价值判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妇女们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她们的身体被凝视、讨论、批评,也被试图进行改造,她们从来没有这样地被举国重视。在这之前,中国妇女们普遍都生活在家内,遵从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女授受不亲”的行为规则。但是,在18年后,情况逐渐发生改变妇女们逐渐被知识分子发现,妇女问题被认为是国家衰弱的原因之一。

3、正是对妇女问题的关注,开启了晚清民初以来有关妇女乃至整个民族国家的变革.事实上,“妇女问题经过自晚清以来近百年的使用,早已被常识化、本质化了.妇女为什么会被讲述为问题、如何被讲述是值得关注的,但同时,“妇女作为问题”这个事件本身就值得关注。它提示我们,要求妇女走出家庭,其动机是把妇女作为“问题看待和解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使她们放足、进入学堂读书双足的解放为妇女们生育出健康、强壮的后代提供身体保证,进女校读书则使她们自食其力,以免成为男人的负輀样的经历也为将来的国民成长提供一位知书识理的母亲.女学生的出现,其实是民族国家运动“福荫”言之,借由民族国家的想象,中国历史上的新一代妇女开始诞生。

4、只有充分了解妇女被发现的历史背景,女学生之于妇女史及现代史的意义才可以被理解。中国历史上现代意义的女学生不是请私塾先生进入家庭,也不是名士文人在家中收的女弟子,出现在晚清。最早,她们出现在外国传教士开办的教会女校中。有资料可查的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所女校出现在1898年.之后,女学生(即从女子学校中培养出来的青年女性)越来越多,随着907年清政府学部奏定女子小学章程26条和学部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条的颁布,女学堂在中国合法化,同时,日益壮大的女学生群体也渐渐成为妇女中的文化精英阶层.那么,女学生身份对于现代女作家的出现,意味着什么?首先,女学生是中国第一群以合法的名义离开家庭进入学堂读书的女性.这

5、使几千年只能在家内生活的良家妇女进入了公共领域。其次,她们开始接受“家外的、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教育:如何成为国民,为国家(而不只是为家庭)分担责任.这些责任包括生育健康的后代、教育孩子为国效力、帮助丈夫处理社会事务、以及在成家之前可以自食其力等等。在学校,她们获得了阅读大量报刊的机会:她们不必每天被家长要求刺绣、学习家务;她们不再只阅读与传统妇女行为有关的书籍;她们将有更多的渠道阅读晚清民初不断出现的报刊,这些报刊和书籍为她们提供林译小说以及新鲜的资讯;她们还将在课堂上被要求写作,作文内容通常包括如何看待国民身份、探讨女学生形象、妇女将来的义务、对旅行和家事的理解等等。如果遇到一位开明的老师或校

6、长,她们的文字及心得体会将以女学生某某某或某某女校学生的署名拿到报刊上发表,以显示当时女学教育的学绩.妇女生活中出现的诸多新变化:走出家庭、进女校读书、与同龄女性交流、出外旅行、参与社会活动、与男性交往都是现代妇女写作发生的客观条件.这些条件应该被视作妇女写作时必不可少的那张“安静的书桌”。这里的书桌并不是实指,它象喻的是生存环境,不愉快的心情与环境将大大降低她们的写作热情。传统社会中的妇女在家内安静写作的可能性远远低于那些女校中的写作者。家内的妇女时常会被要求做饭、做家事、刺绣、带孩子,即使父母、丈夫允许她们写作,这件事也常常会被家务工作打断。在女校,上述情况则不会发生读书、习作不会被认为是

7、不务正业,尤其是在她们的国文课堂上。当然,“安静的书桌”还隐喻了安静思索、自由选择情感归宿的可能。在188至1925年的近三十年时间里,中国妇女获得了比她们前辈更多的生活自由,毫无疑问,她们所经历的外面的世界,远大于其母亲。作为新的社会形象,“女学生不只代表着新的社会群体,还意味着新的女性审美标准的形成:她们有文化、引领时尚潮流、对情感及未来有非同一般的认识.女学生群体的出现,也意味着一种新的女性文化的开始。妇女们的文字获得更多的关注出版商和报纸编辑们喜欢刊登女学生们的文字、照片。这一时期妇女们的文字际遇,与她们的前辈相比也要幸运得多。对于后者而言,指望出版商大量出版著作是困难的,她们的文字只

8、会在亲戚朋友的信笺以及与丈夫的两地鸿雁传书中出现,受众显然要少得多。从女学生身份出现开始,尽管刊登的目的各不相同,杂志们对于女学生文字的青睐就没有停止过.9年后的新文学期刊也加入了乐意发表女作者作品的行列。事实上,“一个社会采用什么样的艺术生产方式是成千本印刷,还是在风雅圈子里流传手稿对于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社会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也决定作品文学形式本身. 特顿: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文宝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特顿: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文宝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3月,73页到19年,中国的初等小学女学生是19082人,高小女生则达24744人, 引处所引数字并不包

9、括教会学校学生数。数字引自俞庆棠:三十五年来中国之女子教育。庄俞等编:三十五年来之中国教育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年,190页这个数字远远大于十年前女学生数量.官办的师范学堂由官方出资,为女学生提供学习费用,现代女作家庐隐、冯沅君、苏雪林、石评梅、丁玲等,都曾经以师范女校学生身份获得过资助.1922 引处所引数字并不包括教会学校学生数。数字引自俞庆棠:三十五年来中国之女子教育。庄俞等编:三十五年来之中国教育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年,190页现代妇女写作者的产生把妇女们从家内“解放”到学校,就能产生真正的现代妇女吗?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如果没有新文化运动,便没有中国现代妇女写作真

10、正意义上的完成需要辨析的是,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的“不缠足、“兴女学运动与夀女运动有本质区别康梁号召妇女放足进入学校,是为了培养健康的国民.他们看重的是妇女的生产功能.换句话说,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知识分子们看重的是妇女的生产力,其实质就是 “妇女的生物性再生产(生育)被等同为民族的生物性再生产(繁殖)”陈顺馨:导言一:女性主义对民族主义的介入,陈顺馨、戴锦华编:妇女、民族与女性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陈顺馨:导言一:女性主义对民族主义的介入,陈顺馨、戴锦华编:妇女、民族与女性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9页新文化运动也号召妇女们从家庭中逃离,但看重的是对于个人自由意志的尊重,是对

11、封建社会的反叛。新文化运动对“妇女是人有着独立自由意志的人”的认识,对于妇女运动发展至关重要。这无异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对于妇女的发现,即发现她们的人格。为数众多的学者都发现了晚清民初以来中国妇女身上发生的从外表到精神的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令人吃惊。这是一场有关妇女身体的改造运动.在当时,常以母亲与女儿的方式比喻。“母亲,她们裹着小脚,梳着传统的发式,穿着长衫,目不识丁;而女儿们,脚是天足,发是短发,衣服的式样也开始变短,以利于运动,她们上新式学堂,敢于公开演讲,也有作品在杂志上发表与此相应的是精神气质的变化:母亲的脸上的胆怯害羞被女儿脸上的活泼大方所替代。知识分子们以“旧女性”和“新女性”命名

12、“母”与“女,也暗示了新一代妇女的出现。与旧女性迥异的人生观、价值观使这些新女性有别于通常意义上的才女。而现代女作家们无一例外的“新女性”身份,为新文学的写作者都来自新的妇女阶层这一论断提供了佐证。对现代妇女写作发生的探源,将使我们意识到,11年开始的文学革命成为现代文学的起点,并不必然产生现代的妇女写作。妇女文学妇女写作、女性写作,有其自身的源头和轨迹。现代妇女文学的发生,并不是“自然而然”的过程,她们的文字“浮出历史地表”后的文学作品的确值得书写和铭记,同样,她们浮出历史地表之前的情状既丰富又模糊、既隐秘又诱人的空白之页,依然值得记忆与关注.有必要借用伍尔夫的句式来讲述现代妇女写作者的发生

13、史:现代妇女写作者的诞生,要感谢两场战争,一场是把妇女们从家内解放到家外的“贤妻良母”的战争,另一:嘀时代的“超贤妻良母”运动,它为妇女们的解放提出了“堂堂正正地做一个人”的目标。如果说妇女走出家庭进入公共领域只是为妇女写作提供了客观条件的话,那么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则为现代妇女写作提供了创作者一批具有现代主体意识的女性。她们是勇于用“我说话、勇于发表对社会的看法、勇于表达爱情、勇于内心审视、也勇于向传统发出挑战的新青年,是与男性青年并列走在时代潮头的女性青年.如果把中国现代文学理解为“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PAGEXXX、温儒敏、吴福辉:“前言PA

14、GEXXX、温儒敏、吴福辉:“前言”,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现代妇女作家的轨迹逃离家庭、接受新文化教育、自由选择婚姻、自由写作,既是庐隐、冯沅君、白薇的生命经历,也是丁玲、萧红等人的人生体验.人的意识和女性意识的苏醒使她们参与现代文学的书写,并且,她们开创出现代妇女写作传统的事实表明,五四运动之于妇女文学的贡献之一,在于它为现代妇女写作培养了一批有着独立意识的写作者。钱理群在试论五四时期钱理群在试论五四时期一文中认为,“辛亥革命时期的妇女问题是从属于政治的,所强调的是妇女在政治上与男子的平等,即与男子一样平等地担负起对于国家、民族、社会的责任,共尽国民的义

15、务。”而 “五四时期的妇女问题则服从于人的解放这一时代的总主题的。”事实上,五四时期发现的是妇女独立价值。他瘀妇女不是儿媳妇,不是我的妻,而是一个人。”见王晓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第一卷),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328页这样的证明牵涉到以往人们对“五四”的理解。在诸多妇女文学研究者看来,“五四”时代“女性文学之所以特别易于被主导话语同化或者取代的原因”,被笼统地认为是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仅以人本身为目的运动,五四运动、妇女运动都是以民族问题为前提。”陈晓兰:女性主义批评与文学诠释,敦煌文艺出版社,陈晓兰:女性主义批评与文学诠释,敦煌文艺出版社,1999年12月,95页尽管这位学

16、者的结论是令人信服的:“仅用西方理论和西方的眼光、标准评价中国的妇女和妇女文学,则会走向死胡同,至少会走向简单化、僵化,沦为仅仅成为学术界妇女精英自得其乐的文字游戏而无助于中国妇女的现实.”同上,97页,但是,她提出来的论据却令人遗憾,在她看来,“五四时代,提倡妇女学文化是为了提高种族的素质,与男性进行交流。提倡妇女解放,把女人当人看,是以对弱国子民的反思和强国强种为目的的。同上,97页同上,96页论据依据的并不是历史事实,以“强国强种为目的的妇女运动出现在晚清及民初,而在个人主义彰显的五四时代,妇女是被当作人而非当作贤妻良母“解放”。那种以“强国强种为目的的解放,恰恰正是五四知识分子们所严厉

17、批判的。如果妇女不是妻子、母亲,她本身有自己存在的意义吗?在五四时代,无论是鲁迅、胡适、周作人、还是叶圣陶、李大钊都使用了肯定句式叶圣陶的女子人格问题就是直接针对把妇女当作“物”而非“人”的现象进行批判的,而胡适在美国的妇女中提出的“超贤妻良母”主义,实际上也是对于妇女本身有其生命意义和价值这一命题的肯定回答。在中国,还没有哪个时代能象“五四”那样关注“妇女”的生存境遇,尽管当时并没有出现如西方妇女史上杰出的妇女运动领袖,但是男性知识分子对妇女问题的关注及认识深度,却并不象女性主义研究者所笼统批评的。中西妇女史比较视野的引入虽然这是一篇有关中国现代妇女写作发生史的研究论文,但是,它依然有着引入

18、“西方”、“世界”妇女运动史的必要。只有在充分了解“他者的情况下,才能认清这个久已熟悉的、已成为定势的“自我”。本论文第一章讲述晚清社会中的妇女问题时,引入了世界妇女运动史作为观照。这里说的世界妇女运动史,指的是发生在欧美等国的妇女运动,而不是传教士或留洋考察归来的知识分子眼中的西方妇女境遇。强调这一点尤为重要.晚清叙述中的西方妇女与历史现实中的西方妇女处境的对照,将使我们更真切地触摸到“西方妇女”在晚清传教士及中国知识分子话语中被“策略”叙述的命运西方妇女的生活处境、婚姻爱情及就业被完美地建构为中国妇女努力学习的榜样.与此同时,中国妇女曾经为家庭做出的贡献都被贬抑,她们被看作是坐食者、分利者

19、以及使国族衰弱的罪魁祸首。她们不仅仅被认为是处于黑暗世界的需要拯救者,其裹着的双脚曾被男人赞美为性感的标志,也被视为国家及男人的莫大耻辱。无论是赞美或贬抑,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的妇女,在这场政治叙事中都遭遇到了“变形记”的命运.作为流行的记叙模式,它显现了晚清民初以来一个贫弱民族面对西方殖民过程中的“自我殖民色彩。男性知识分子们感受到的中国妇女的屈辱处境与民族国家的屈辱处境,在妇女问题上得到了从未有过的重合。这种经验,是第三世界国家所共有的。近来出版的妇女、民族一书中收录的对印度、巴勒斯坦、土耳其等国家妇女问题的分析记述了与中国相类似的经验。“而在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妇女解放运动则大都与民族解

20、放运动、独立建国相伴生;而且极为有趣的,大都首先由男性启蒙思想家所倡导。妇女的悲惨命运与生存状况或成为社会动员的有力方式之一,成为前现代或殖民时代社会暴行的最佳例证,成为传播、印证现代性话语的成功途径。因此,第三世界女性主义,尤其是其早期的妇女解放运动或曰国家民族女性主义话语,尽管无疑带有战前民族动员、战后整合重建时所需的妇女劳动力的意图,但女性主义作为国家民族主义话语的动员与实践途径之一,它与民族主义叙述及其实践的关系,便显然大不同于欧美女性主义。而更为有趣的是,男性启蒙者的妇女解放话语,尽管间或用于反殖的社会动员,却同时成就着一种对“进步、文明”的西方的臣服”,引自戴锦华:导言二:两难之间

21、或突围可能?,陈顺馨、戴锦华编:妇女、民族与女性主义,32页对发生背景的观照,将使我们更能理解作为第三世界的中国妇女,为何其写作内容包含对社会问题的巨大参与热情这也有助于理解现代妇女的“政治写作在中国,现代妇女写作,是以“问题小说开始的,代表作家谢冰心,还引领了问题小说的写作潮流.换句话说,尽管女作家对社会问题参与讨论的作品,被女性主义批评家们解读为“被压抑的女性意识”。但了解浮出历史地表之前她们的处境:闺中女儿不能越雷池半步,只有家内生活的经历;了解当时大部分读者对于妇女写作的认识:它们是伤春的、自怜的、多情的、风花雪月的那么,冰心、庐隐等作家对于社会问题的写作热情就将得到重新认识.这是从闺

22、中女儿成长为社会人的勇敢,对社会问题发言正是她们的女性社会身份苏醒的开始,而不是相反.乔以钢教授在灵魂苏醒的歌唱论“五四时期的女性文学中认为,“作为一个新型的创作群S女作家第一次打破传统妇女文学的狭小圈子,在人的意义上自我发现,将富于主体精神的女性意识渗透在创作中。”引自乔以钢:中国女性与文学引自乔以钢:中国女性与文学乔以钢自选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143页实际上,这样的政治写作也是妇女身份本身变化引发的民国以后的妇女,不只是妻子亲,她们还是女性国民、女学生,到了五四时代她们还被认为是与男人一样的人.女学生、女性公民、人,这种身份的转化,使她们认识自我与世界的眼光发生某种变化。“因此

23、,她的注意力,就从过去局限于住宅的、个人的中心,转向非个人的方向,而她的小说,自然就具有更多的社会批评和更少的个人生活分析性质。” 弗吉尼亚伍尔夫:妇女与小说,弗吉尼亚伍尔夫:论小说与小说家,瞿世镜译,上海译文出版社,57页 弗吉尼亚伍尔夫:妇女与小说,弗吉尼亚伍尔夫:论小说与小说家,瞿世镜译,上海译文出版社,57页对于女作家作品的社会性,正如乔以钢教授所指出的,应该视为“女性主体意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充实和拓展:“因为当时的转变并非来自女作家以男性思维、男性风采为范式的趋同,而是女性自身由人的觉醒所必然带来的社会参与意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与现实剧烈碰撞的结果。也就是说,当政治斗争成为社会生

24、活重心所在,特别是当民族处于生死博杀的战争状态的情况下,女性主体意识十分自然地注入了参与社会进程的新内涵。尽管以传统的性别眼光为尺度衡量,她们的女性味大为淡化几近不存,但就其本质而言,又是女性作为人的现代女性意识合乎历史逻辑的发展。 乔以钢:论中国女性文学的思想内涵,中国女性与文学乔以钢自选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143页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与中国女性写作批评实践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有关妇女写作的研究,尤其是现代女作家作品的分析、批评,大都是从民族国家、阶级的社会学角度出发。在以鲁迅、茅盾对于现代女作家的个案评价和研究,从“后五四”对于现代女作家的个案评价和研究,从“后五四”时代就开始了

25、。鲁迅曾在他的新文学大系的导言中对凌叔华和冯沅君的作品做出过经典的评价,这甚至成为后人研究这两位作家的基本共识。胡适曾为中国第一位女作家陈衡哲小雨点写序言,并认为她是第一位用白话文写作的女作家。另一位对女作家进行扶持的评论家是茅盾,他曾在三十年代写过庐隐论、冰心论、女作家丁玲,从一位编辑和评论家的角度,对三位作家做出了五四式的评论,认为庐隐是五四的产儿。对丁玲笔下“莎菲”小资产阶级的评价,也代表了当时评论家们的阶级立场。三十年代,大约有五部以上有关现代女作家作品的评论集。这些都是当时共时性的研究著作。西方女性主义理论曾对中国女作家研究有过革命性贡献。198年代以来,出于对单一政治标准的反拨,再

26、加上国外女性主义理论的引进,一批研究者开始借助女性主义理论,对现代女作家的生活及写作史重新阐释,进而梳理出女性写作传统。正如许多研究综述业已指出的,最早使用这种女性主义批评方法,又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女性主义专著是浮出历史地表 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初版。这部著作在妇女研究领域广受关注。 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初版。这部著作在妇女研究领域广受关注。2004年7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再版。其后的许多女性文学研究者们,出版了大量女性文学研究著作 80年代对中国现代女作家进行系统评述曾有个高潮。不少女性评论者以女权主义的方式对中国现代女作家

27、作品及生活都做了重新点评和理解。对女性写作史进行了重新梳理并确立了女性写作的范式。这些著作包括中国女性文学新探(盛英),中国女性的文学世界(乔以钢),颠踬窄路行(刘纳),低吟高歌: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研究(乔以钢)中国现代女性创作及其社会性别(乐铄),中国现代文学的性別意识(李玲),“娜拉”言说中国现代女作家心路纪程(刘思谦)等。,在研究中表现了与浮相似的立场:以女性意识及女性体验为评判标准.某种程度上,女性主义批评在最初进入中国时给当时的文学研究以“陌生化”效果,也成为对主流话语进行反思、批判的有力视角.在陈晓兰的女性主义批评与文学诠释中,总结性地把中国女性主义研究者们的研究方式概括为“沿着

28、西方女性主义阅读和女性中心批评 80年代对中国现代女作家进行系统评述曾有个高潮。不少女性评论者以女权主义的方式对中国现代女作家作品及生活都做了重新点评和理解。对女性写作史进行了重新梳理并确立了女性写作的范式。这些著作包括中国女性文学新探(盛英),中国女性的文学世界(乔以钢),颠踬窄路行(刘纳),低吟高歌: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研究(乔以钢)中国现代女性创作及其社会性别(乐铄),中国现代文学的性別意识(李玲),“娜拉”言说中国现代女作家心路纪程(刘思谦)等。 陈晓兰:女性主义批评与文学诠释,敦煌文艺出版社,1999年,84页同上84页女性主义理论给女作家研究领域以崭新的方法和视角,无可阻挡地成为“

29、妇女写作研究中的“范式”。女性主义角度支配着大多数的女作家研究,其最终的指向其实是一个有关女性写作的完整构想:以女权与男权、边缘与主流、个人与国家斗争为线索,彼此对立交错的动态图景.“一旦描写的镜子变成一种规定性的工具,那么镜面便被阴云覆盖”。 (美)桑德拉吉尔伯特、苏姗格巴镜与妖女:对女性主义批评的反思,张京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279页 (美)桑德拉吉尔伯特、苏姗格巴镜与妖女:对女性主义批评的反思,张京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279页 陈顺馨:导言一:女性主义对民族主义的介入,陈顺馨、戴锦华编:妇女、民族与女性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2页浮出历史地表

30、的作者之一戴锦华教授,对中国性别研究领域过于倚重欧美理论的情况提出了反思,在她看来,当时对国外理论资源的引进、介绍值得反思.因为当时一方面是“将视野限定在欧美,主要是美国之上,一方面其选择、评判的依据,却基本上是中国本土的社会、文化需求.”戴锦华:导言二:两难之间或突围可能?,陈顺馨、戴锦华编:妇女、民族与女性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31页也就是说,对国外理论资源的译介,缺少充分自觉的“拿来主义”。这样的结果是,“这些断章取义、为我所用的国外理论,便在西化的总体氛围中,被绝对化,乃至神圣化或普泛化,成为相对于中国社会现实的真经.戴锦华:导言二:两难之间或突围可能?,陈顺馨、戴锦华编:

31、妇女、民族与女性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31页 同上,31页本论文从历史情境入手,从源头进行的发生学研究,其实正是一种对性别研究的新尝试。其目的在于重新唤起女作家研究的活力,将既定的前提、结论历史化,在妇女文学研究中引入反思的因素。当然,这里的反思不是一种推倒重建,而是在具体的研究中呈现.妇女与阅读本论文的反思不只是体现在对中国妇女写作发生的本土性认识上,还体现在对于妇女写作的整体认识上。现代文学的发生,不只是有关文学的发生,还是现代思想、文化、政治复杂建构的一部分。即使没有阅读过她们的作品,教科书上的常识也会使现代文学的爱好者了解陈衡哲对白话文写作的探索、冰心对于母爱的热衷、庐隐是

32、个热心的社会问题讲述者、冯沅君是位新女性等诸如此类的印象。毫无疑问,现代文学的生产已然成为一种机制.不得不说,这些文学史上女作家风格的常识,是被建构的而非自然发生的。如果说本书的上编(章)关注的是现代妇女写作者的产生的话,那么本书关注的第二个命题则是现代妇女写作风格及范式的初步形成、探讨现代妇女对现代文学所做出的贡献。对于妇女文本的分析,我引入了传播学及接受美学的某些理论。在我看来,对冰心、庐隐的阅读不只是有关作品风格、内容及形式的阅读,还是有关女学生形象的阅读与接受冰心等对于现代妇女写作产生的影响,将不只是其文学作品风格的影响,还将是有关女性气质的影响。因而,从阅读、传播的角度去理解现代妇女

33、写作的发生便成为必要的和有效的,它们被认为是“发生”的一部分.对女作家作品的接受、阅读、赞美,既是对妇女写作的理解,也是社会对新“妇女形象的阅读与接受的过程。(当时的女校教育培养出来的女学生读者,也为书中女学生人物的消费提供了庞大的阅读群体。)如果把现代妇女写作看作是自足的系统,第一代女作家的作品显然并不如之后的女作家作品令人满意。但她们的声名在文学史及大众印象中,看起来似乎远比后来的许多同行响亮。“得风气之先只是答案的一个方面,现代文学发生期读者与批评家们的强烈的热情参与性阅读与讨论、新文学期刊的大力扶持功不可没。妇女写作与男权之间的关系并非只是压抑与反压抑、敌对与反抗。相反,在中国现代文学

34、发生期,如果没有男性读者及评论家的主动参与,妇女写作将面临更大的困境。现代妇女写作史,不应该狭隘地理解为与男权对立的历史,它们之间的关系远比我们感知到的复杂。事实上,在现代妇女作家出现的历史中,男性批评家们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参与(主导)建构女作家的历史,也开创了最初解读女作家作品的历史当然,性别的盲视或压抑也是不容忽视的.如果把妇女文学研究比喻为房屋,那么以女学生为视角的研究方式则应该被看作那扇尚未被发现的、能看到新鲜风景的窗户,透过它,我们看到的风景将与往日不同既可以看到现代妇女写作者身份生成的历史,也将看到新的妇女文学写作方式的初步形成,那是具有妇女特色的语言、内容、视角及写作方式。通过

35、这扇“陌生”的窗户,我们将认识到现代文学发生史的丰富与复杂。189125的选择尽管9192年被普遍认为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个十年”,但就妇女写作而言,125年前和19年后的写作有着重要的甚至是“质的变化。917195年间的女作家本论文讨论的女作家们,其作品包含着浓厚的女学生气息这些女作家大部分处于学校环境,尚未全面接触社会,她们在作品中表达出的对社会、他人命运的关注,有着鲜明的“青春、“幼稚”的气息。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一时期的妇女写作,其性别色彩尚未清晰,她们还没有独立深刻地意识到自我的女性身份。从个人生活而言,这时代的她们都还处于情感空白期或热恋期,尚未进入婚姻。就社会环境而言,中国受到高等教育的女性尚没有大批进入都市与社会,进入公众交往空间。因而,这一时期的女作家作品,从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真正的女性写作,而是女学生写作,一个重要的表征是:此时的她们,乐于把爱情中的“我与“他”说成“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