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浅析厦门市同安区1:500数字化测图_第1页
毕业论文-浅析厦门市同安区1:500数字化测图_第2页
毕业论文-浅析厦门市同安区1:500数字化测图_第3页
毕业论文-浅析厦门市同安区1:500数字化测图_第4页
毕业论文-浅析厦门市同安区1:500数字化测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资源工程学院毕业论文题 目: 浅析厦门市同安区1:500数字化测图 专 业: 测绘工程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职称: 实验师 资源工程学开题报告2014年4月11日论文(设计)题目:浅析厦门市同安区1 : 500 数字化测图姓名 年级 10 级所在院系专业 指导教师开展本课题的意义及工作内容:课题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电子测绘仪器和计算机的广泛运用,数字化测图技术应运而生。传统手工测图方法操作精度低,工作量大,操作繁琐;而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方法,操作简单,精度高,大大减少了工作量,野外采集好数据,回来经过内业处理即可完成任务。该课题的研究对测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工作内容

2、: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是利用全站仪或其他测量仪器进行野外数字化测图,数字化测图实质上是一种全解析机助测图方法,数字化测图使地形图测绘实现了数字化、自动化,改变了传统的手工作业模式,是对测区范围内的大比例尺数字化地形测绘及系列产品制作工作。此次测绘包括图根控制网的布设,图根点的测量解算,地形测量和房屋测量及后期的检查验收工作。总体安排及进度:2014年4月21日2014年4月25日 整理收集资料,确定论文题目,完成开题报告2014年4月26日2014年5月15日 撰写论文提纲,完成论文初稿2014年5月16日2014年5月26日 图书馆查阅质料,修改完善论文2014年5月27号2014年6月06号

3、 完成论文正稿,准备毕业答辩课题预期达到的效果: 通过此次毕业设计,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加强了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达到掌握测区范围大比例数字地形图及大比例数字地籍图更新维护的需要和为“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提供精确、详实的地形图基础数据,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地形图。指导教师意见:签名:浅析厦门市同安区1:500数字化测图【摘要】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依据现有的工程实例,主要包括首级控制测量、图根控制测量和用全站仪以及实时动态RTK对碎部点进行采集的方法及对碎部点数据的处理四方面进行,特别是全站仪和实时动态RTK在数字化测图中的相互结合运用,以及大

4、比例尺测图的方案在数字化测图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最终使用全站仪及实时动态RTK测出符合国家要求的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 【关键词】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控制测量;地形测绘目录TOC o 1-3 h u HYPERLINK l _Toc20793 1.绪论 绪论由于现代科技、电子测绘设备和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全站仪、实时动态RTK等先进测量仪器设备在测量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测量逐渐变的自动化和数字化,数字化测图技术也应运而生。然而传统的测图,仅靠手工方法把野外测得的数据展绘成为地形图,这种成图方法的精度较低及多种误差的累积,其大小是不容忽视的,可以看出这种较低精度的测绘成果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

5、代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数字化测量的实质是一种机算计辅助测量方法,在测绘领域的发展的进程里,它是测绘领域的一次突破性的发展。它是将地物、地貌等要素通过测量设备以及数字化仪器转变成数值,再存储到计算机设备的介质上,所得的成果可以对其编辑,要使用时可以直接在电脑上查看,或用绘图仪器设备打印出来。数字化地形图的特点是便于存储与管理。而传统的白纸测图,其地形信息是呈现在图纸上面的,图纸在存放的过程中会受环境影响而产生伸缩变形,图纸上的信息也将因此产生位移误差。数字化测图是以数据信息的形式,将地形信息存储在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中的,计算机设备通过终端设备输出或显示出来,这样地形信息的点位精度就不受外界条件影

6、响,使用时用户可随时从计算机设备上查取数据。本文尝试在对数字化测图的初步了解以及实际工作的经验,与大家一道探讨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2.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概述2.1大比例尺测图通常所指的大比例尺系指1:5001:5000比例尺测图,而1:100001:50000比例尺测图目前多用航测法成图。比1:5万更小的小比例尺的地图,是依据大比例尺地图和各种相关资料来进行绘制而成。“大比例尺测图包括测绘地形图、测绘地籍图、测量房产图及地下管线图等,它们的测量步骤基本上是相似的,平面坐标系、高程坐标系统和图幅分幅的方法等通常也是统一的”【1】。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测绘技术的革命。目前,实时动态定位(G

7、PS-RTK)在测绘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业过程中应用全站仪与实时动态RTK相互配合进行测量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全站仪的免棱镜模式可以扫视到一些人无法涉及的地方,而对于一些通视条件差的地方采用实时动态没有信号,此时可以应用全站仪解决这个问题。实时动态RTK的测量模式应用越来越广,特别是在地形图测绘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时动态RTK技术的推广应用,给野外数字化测图开劈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具有成图周期不断缩短、劳动强度不断降低、测量精度不断提高特点。此项目测图工程的主要内容有:测绘前的准备,进行首级控制,包括基础控制测量为E级GPS网和高程采用四等水准联测该项目区内所有E级GPS点,图根控

8、制测量,碎部点数据采集用徕卡全站仪与实时动态定位(GPS-RTK)进行,质量控制等。2.2人员及设备配置 碎部点数据采集仪器使用华测X90型GPS接收机和徕卡全站仪。华测X90型GPS接收机以“1+2”的方式进行实时动态测量,一台徕卡全站仪用于在RTK接收不到信号而无法测量的特殊情况下使用,笔记本电脑4台,交通工具距离测区近,多用步行可到达测区测量。 人员安排为5个小组,每个小组2个人,基站1个,移动站2个,一台徕卡全站仪。要求每个成员都能独立、熟练地操作RTK的各种仪器设备和手工绘制地形草图,这样,在野外作业过程中各个小组的两名成员就能随时随地地交换工作位置,从而避免长时间地从事单一工作而产

9、生精神疲劳,自始至终保持高效率地工作。2.3任务概况 为满足厦门市1:1000数字地形图及1:500数字地籍图更新维护的需要和构建“厦门市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提供了准确、详细的地形图,此项目在相关单位通过招投标的方法,福建省国土测绘院负责厦门市同安区测区范围内的1:500数字化地形测绘及系列产品制作工作。2.4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厦门市同安区五显镇辖域内。测区总面积不少于13.6平方公里,测区有三秀山、四林村、后塘新村、明溪村、竹坝新村等,测区内道路畅通,交通便利,树木较多,植被茂盛,通视条件较差,不利于观测。该测区属季风性气候,整体的湿度较大,夏季和秋季在外作业受雨季影响较小,但有时也有可能

10、雨量比较大,持续时间长的情况。2.5已有资料及利用测区范围周边有4个B级GPS点作为测区平面E级GPS点的起算依据,点位具有“92厦门坐标系”,中央子午线11830,1.5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1980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117,3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CGCS2000大地空间坐标三套成果。测区范围周边有一等水准点3个,用于本测区高程起算,成果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最新测区及周边1:5000正射影像图可用于工作计划及引用参考。测区内已有的D、E级GPS及一级导线点在点位稳固无损的情况下可利用其点位,为防止使用错误,应于点位边标明现点号,并在成果资料应注明原、现点号名。3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

11、量,平面坐标采用“92厦门坐标系”。该坐标系采用克拉索夫斯基参考椭球体,平面投影为中央子午线11830的1.5带高斯-克吕格投影。测量时使用已有的E级GPS及一级导线点的,要求重新进行观测,并进行统一平差。个别被破坏点而不能满足图根导线点起算的地方,采用GPS或一级导线加以补充。高程的测量用的是85年的国家测量基准。3.1 平面控制测量 使用检验没有问题的高级GPS点,在能够符合图根控制网起算要求下,在测区内布设E级GPS控制网。GPS待定点要求测区范围内均匀的布设。GPS网的网形要求为边连式。3.1.1 GPS选点要求 所选的GPS待定点要求两个点间能够相互通视,要符合图根导线网布设的原则。

12、待定点要求选在土壤质地坚实,结构比较稳定的地方,以便长期保存使用。待定点四周应有利于仪器的安置与操作,待定点四周要求比较广阔,视野范围内物体的高度角要求小于15。待定点点位的选取要求有利于同步环观测。 所选点位要求有利于四等水准联测。“旧点能使用的应尽量加以利用(已有的埋石标志),以避免重复埋石,使用前先检验旧点是否稳定、完好,满足要求方可利用”【7】。3.1.2 GPS点的编号 GPS点的编号用的是线分类法,此方法由8位字母和数字共同组成,编号所表示的意义为地区、年份、等级、点号(如图3-1)。图3-1 控制点编号 标石刻面如图3-2所示: 图3-2 标石刻画 使用测区内的旧点时,为了避免利

13、用时出现差错,应在旧点附近标注现在点号名,且要求在成果资料中标注原、现点号名。3.1.3 GPS观测 GPS的外业观测是使用多台GPS配套仪器在静态定位模式下进行同步观测来进行数据收集的。GPS控制网相邻点间的弦长精度为: = (3-1)其中-标准差,单位毫米;b-比例误差系数,单位百万分之一;a-固定误差,单位毫米;d-两点间的距离,单位千米。GPS观测主要技术要求如表3-1:表3-1 GPS观测主要技术要求项目级别E卫星截止高度角/()15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4有效观测卫星总数4观测时段数1.6时段长度45min采样间隔/s530注1:计算有效观测卫星总数时,应将各时段的有效观测卫星数扣除期

14、间的重复卫星数。注2:观测时段长度,应为开始记录数据到结束记录的时间段。 3.1.4 内业计算及精度 内业基线的解算前要全部的外业资料数据进行全面检核,利用华测基线解算软件来进行数据处理,各待定点的点位精度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的值要求小于6。3.2 高程测量 测区内对高程进行测量,使用的是85年的国家高程基准。3.2.1基本要求 测区内水准测量要求对水准标尺设备和水准仪器设备等进行检校来保证测量成果准确。 1)水准仪器设备的检验项目: 首先检校仪器设备及三脚架是否完好可以使用,再检校圆水准器有没有问题,在检校视准轴和水平轴之间的夹角(角的检验)。 2) 水准标尺设备的检验项目: 检验水准标

15、尺的完好性,检查水准标尺水准器安置是否正确。 四等水准观测的外业数据记录是水准仪自动记录,外业数据记录不得人为删除超限测站观测数据,要对各站观测值以及各测段进行汇总。3.2.2 四等水准观测四等水准测量要求先对已知点进行检查校正。四等水准测量,用中丝法进行观测(附合路线),可以马上读出视距,观测的顺序为后后前前。四等水准观测必须进行往返测。为了消除水准尺的零误差,每个测段的测站数要求为偶。,四等水准观测原始数据,可采用电子手簿进行记录。对观测数据进行平差计算的时候,高差的计算要加正常水准面不平行的改正和尺长的改正。四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如表3-2:表3-2 四等水准测量要求项 目四等水准备注附合路

16、线长度(km)15结点间路线长度(km)10最大视距长度(m)100前后视距差(m)3.0前后视距累积差(m)10.0路线或环线闭合差(mm)20测站高差取位(mm)0.1高差取位(mm)1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mm)30 备注1.L以km为单位,不足1km按1km计算。3.3 控制成果整理 控制点成果点之记用统一的Word模板进行制作,并按点号顺序整理,附加上封面。3.3.1控制成果整理要求 控制点坐标成果格式要求:平面坐标为X(N),Y(E) ,高程为H,水准高程成果精确到0.001米,三角高程成果精确到0.01米。控制点(包含埋石图根点)成果的坐标成果要用电子表格进行制作,电子表格行列文

17、字内容按照一定顺序编排。控制点的类型代码主要包括:导线点的类型代码为115、埋石图根点的类型代码为117、水准点的类型代码为121、GPS点的类型代码为13。控制点坐标成果表使用时打印的出来的纸质成果要装订成册,控制点测量时间、测绘单位、测量方式、控制点坐标系、控制点的高程系等信息在表格可以不体现,但在控制点坐标成果的说明中需要准确的表述出来。3.3.2控制网图形制作要求 控制网网形制作要求采用UDSMS软件来绘制,测区内的控制点要求按UDSMS(厦门城市制图系统)控制方式来进行输入和表示,控制网线路连线的时候控制点的选取要准确,网图的比例尺统一用1:500的比例尺,测量使用旧点时,依据新点编

18、号,旧的点号也要标注。4.厦门市同安区1:500地形图测绘4.1基本精度及成图规格测区内的道路、街道、巷、加固坎等的转折点以及它们两侧的房屋、围墙或其他可起界线的作用而且稳定性好、牢固的角点等要素的角点作为一级地物点,而位于较隐蔽的地区的房屋、围墙或者其他可起界线作用的建筑物或者构筑物等要素的角点为二级地物点。 地形图测绘的基本精度为一级地物点相对于测区内周围的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应小于等于3.0厘米,二级地物点相对于测区内周围的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应小于等于5.0厘米,同时其他地物点相对于测区内周围的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应小于等于7.5厘米。图幅分幅按40cm50cm矩形分幅,图幅编号按厦门市1:

19、1000图幅分幅统一编号。基本等高距为1 m,高程注记点注至0.1 m。等高线插入点的高程中误差要求如表4-1:表4-1 插入点的高程中误差地形类别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高程中误差(等高距)1/31/22/31 野外数字测量,测量的比例尺为1:500,整个测区分为若干个街坊,尽量不要把同一宗地划分在不同街坊,而数据量最好控制在14000点以内,准则上要按从西到东,从北到南来编排,街坊划分后可报委托方核定,街坊号以项目代号(TA)加流水号表示,如TA-01、TA-35。1:500数字地形图以图幅号命名,如3608-1.dwg对应实名3608-1。1:1000数字地形图以图幅号命名,如3608.dw

20、g对应实名3608。4.2图根控制测量和测站点测定4.2.1图根控制测量 测区内高级控制点的密度不可能满足大比例尺测图的需要,这时应布设适当数量的图根控制点,又称图根点,直接供测图使用【1】。图根控制点的选取,依据高等级控制点来进行加密。在一些较小的范围内测量时,图根控制测量也可作为首级控制。 控制网的布设,可使用图根导线法和实时动态GPS-RTK法进行布设。图根点的高程可使用图根水准测量和图根三角高程测定。而精度方面的要求,相对于周围高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小于等于图上0.1毫米,高程中误差要求小于等于测量等高距的十分之一。 控制点的数目,主要依据地形的实际情况,是否简单好测量,会不会比较零碎

21、来确定。比如通常的成图方法来说,在地势起伏不大又比较开阔的地方,图根控制点的密度,在1:2000比例尺的测图要大于等于15个每平方千米,在1:1000比例尺的测图要大于等于50个,在1:500比例尺的测图要大于等于150个。数字测图方法每平方公里图根点的密度,对于1:2000比例尺的测图不少于4个,对于1:1000比例尺的测图不少于16个,对于1:500比例尺的测图不少于64个【1】。4.2.2测站点的测定 测绘地形图应最好利用各级控制点作为测量的测站点,在地球表面上的地物、地貌有的时候是及很复杂零碎的,它们在各级控制点上测量碎部点通常是比较困难的,因此,除了已有的各级控制点外,还必须增设一些

22、测站点。 特别是在地形叫琐碎、地形较复杂地方,小沟渠、小山脊转角处,房屋数目多且比较集中的居民地,测站点的数目也需要多一些,但不要使用增设测站点来进行大面积的测图。 测站点要依据控制点或图根点来进行增设,可以采用极坐标法、交会法及支导线法对测站点的坐标和高程进行测定。使用支导线增设测站点时,为了确保方向测量的精度,可采用三联脚架法进行测定。数字测图时,测站点的精度,相对于附近图根点的中误差应小于等于图上0.2毫米,高程中误差应小于等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6.【1】 测区内的图根控制测量,是在测区首级控制测量基础上,通过光电测距的方法布设图根导线,图根点的密度依据数字地形图的测绘为需要进行布设,

23、其它测区每平方千米应大于等于64点,地物较密集地区(比如农村居民地)需要增加一定的图根点(来满足各级地物点的测量精度要求)。图根导线网的布设通常以附合导线的形式布设,在一些比较特别的情况下,测区内部确实无法进行附和的(如小巷、死胡同等),可以通过布设不超3个测站点的支导线形式,但需要对2个起算方位进行联测。支导线的方向角应盘左盘右各观测一测次,所得到的角度闭合差小于等于40秒。一个区域的控制,应在同一阶段完成,以确保地物点整体数学精度。图根控制可用RTK,但至少测两时段,每时段不少于三组数据,时段要间隔一天,高程用等外水准测定。 图根导线点编号由八位字母数字组成,共四节,分别为按顺序排列的地区

24、、年代、等级、序号,一般图根点编号为:T13C0001T13C*;图根埋石点编号把“C”改成“T” ,序号顺编。 图根导线点选在沙地、土质地等一些基础比较不稳定的普通图根点,要求打木桩,木桩顶面规格通常大于等于33厘米,一般通过购买获得,在木桩的正中间钉入一枚铁钉作为该图根点的中心标志;木桩露出地面的长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要确保木桩稳固,能够保存一段时间为原则。在像水泥地面、沥青地面的图根控制点,先用钻孔机钻个小孔,再打入一枚直径约7毫米的水泥钢钉,用毛笔和红油漆标出方框和点号,如图4-1: 图4-1 图根导线点 埋石点要在选在一些基础比较稳定的地面,有利于较长时间的保存,按基本图幅为单位的话

25、,在 1:1000的地形测图每幅图应大于等于4个埋石点,点位的分布要均匀,相邻埋石点间要具有比较好的通视条件。4.2.3水平角度观测 观测水平角所使用的仪器应是检校合格的。水平角测量用徕卡全站仪进行观测,当测站点的方向数大于等于3个时,可以不归零。观测成果采用电子仪器自动记录。4.2.4边长测量 边长测量同样使用全站仪(与测角同型号)进行观测。观测成果直接用全站仪自动记录。边长测量还可以用于测量地形图时判断碎步点位置是否正确。4.2.5图根高程测量 图根点的高程测量是在GPS点、高级导线点的高程为起算数据,使用三角高程法进行测量,布设三角图根高程路线,一条路线的边数要求小于等于12条;当高程线

26、路组成结点网时,结点和结点间要求小于等于8条边(俗称7点8边)。4.2.6平差计算 图根控制的平差计算,首先检查原始的观测成果,看观测成果是否正确。然后使用平差软件系统来进行平差计算。使用电子手簿自动记录时,原始观测记录要求备份后输出,不用进行修改,图根平差计算成果作统一整理,为测图做好数据准备。4.3外业数据采集基本要求4.3.1野外采集数据1:500数字化测量野外碎部点的采集方法,包括全站仪测量方法和实时动态GPS-RTK测量方法。使用全站仪进行碎步点采集,首先在控制点、图根点或测站点上对中整平全站仪并量仪器高,然后对全站仪定向,最后在要观测的碎部点上放置的棱镜,瞄准后测量就能够得到碎部点

27、的坐标和高程等,并自动记录到全站仪里面。使用实时动态GPS-RTK法测定碎部点,测量前经过坐标校正后,直接到要测量的地形进行碎部点的测量,并且可以直接得到碎部点的坐标和高程。野外数据除采集碎步点的坐标数据外还需要有与绘图有关的其他信息,如碎步点的地形要素名称、碎步点连接线型等,以由计算机生成图形文件,进行图形处理。用计算机进行图形处理,碎部点的点号和代码使用数字和字母来进行表明。野外碎部点数据采集的通常分为两种:一是在测量碎部点数据时,编绘工作草图,在它上体现地形要素的名称、碎部点的连接线型等。然后再室内将碎步点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根据工作草图,采用人工交互方式连接碎步点,输入图形信息码和生成

28、图形。二是电子手簿,可以在直接观测碎部点的时候,输入碎部点的代码就可以了,点号会自动增加(通常从1号开始),相同的代码在没有断开之前会直接连接在一起。1:500地形图测量除了要求要有好的测量仪器设备外,还要求有好的制图软件来进行成果制作,制图软件在碎部点数据采集回来后、可以通过在计算机设备上制图软件对野外采集回来的碎部点数据进行数据的编辑处理和图形的制作和完善。野外碎部点数据采集按划定的街坊来进行地物要素和地貌要素的数据采集,测区内的地物点、地貌点要求实测其坐标和高程。各个街坊地物点、地貌点要求按1:500比例尺数字化测量的要求进行测绘。野外测量碎部点数据是最大视距要求小于160米,采用无棱镜

29、模式的最大视距要求60米。所测量的地形图上碎部点高程的注记精确到0.1米,图根点高程注记精确到0.01米。4.3.2内业数据处理技术要求 数字化测测量的内业工作量比较多,通过制图软件的内业处理能够得到最终的地形图成果。野外数据采集做到按计划顺序测量,不重测和漏测,内业的话做到每天测量回来的外业数据都能够处理完成,不累积避免制图出现错误,整个测区完成时,也应当立即进行内业处理。测量工作的计划安排可按实际内业、外业工作量,对内、外业工作时间进行合理安排,通常外业采集的数据累加不要超过3天,因为外业数据量比较大的情况下,制图容易出现错误。各个小组的街坊图完成后要求及时打印出来,然后根据地形图到实地进

30、行比对检查,发现漏测或者错误,再进行修改和补测,检查的图纸要求上交,自检完善地形图后,再提交到院里专职质检员来进行质量检查。4.4质量控制 “大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的平面坐标系采用以“1980年西安坐标系”为大地基准、高斯-克吕格投影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按3分带。在一些特殊情况下1:5001:2000比例尺地形图采用独立坐标系。高程基准使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1】。 项目开始时做好测量要求的培训工作,在项目生产前要求组织相关测量人员学习相关规定、技术要求和项目设计书等。测量作业人员要求要有高度责任感,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严格要求进行各项操作的流程。实际测量作业的时候,各个测量人员要求既要注重

31、成果质量,又要提高工作效率,并及时进行自查、互查,避免错误和漏测。5结论通过此次毕业论文的撰写,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加强了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达到掌握测区范围大比例数字地形图及大比例数字地籍图更新维护的需要和为“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提供精确、详实的地形图基础数据,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地形图。通过这次1:500比例尺测图项目整个流程做下来以及最后的得到的测量成果可以总结出,在科技的发展,先进仪器设备的应用,精度有明显的提高,整个项目的完成周期也大大缩短了。经过对数字化测图技术与应用的初步了解,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 1)先进的测绘技术使外业

32、工作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如实时动态RTK进行测绘,仪器操作简单,数据采集速度快,精度高。用实时动态RTK模式测量时只须设置一个基站,流动站与基站之间无须通视,且在一般平坦地区流动站与基站之间的数据链传输距离可达4公里,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各个小组之间可相对成片作业,免除了繁琐的接边等问题。 3)由于使用计算机设备管理,数字化地形图在未来的应用、管理、更新、维护及资料共享等方面,精度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各个部门之间也可进行交换和共享,实现成果可以交流多用,避免了重复测绘。 4)利用计算机设备进行地形图的绘制,成图的精度高、绘制速度快,地形图的线条饱满流畅等优点

33、比较突出。最终地形图成果可以随时需要使用的时候,随时打印输出。6致谢词 回首大学四年生活,收获颇多,谨借此机会向多年来关心、帮助、鼓励和照顾我的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篇论文从选题、论文修改、定稿、成稿,无不凝聚着林新红老师的心血和智慧。他从非常专业的角度、认真负责的,从内容结构主题等方面进行了很全面的引导,通过林老师的细心详细讲解,林老师对知识的严谨和专注,深深的感染和激励着我。 林老师于忙碌之中详细批阅了我的论文,对文章的各方面的内容问题和细节进行认真的批注,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通过这次毕业论文,我感受很多,收获也很多。首先,让我对数字化测图有了更深刻的解读。其次,提高我对问题的分析问题和

34、解决问题能力。最后,经过林老师对我的耐心指导,培养了我不骄不躁、严谨求实的学习精神和工作作风,让我更加清楚撰写论文是一个繁琐、必须把握好每一个细节,才能更好的完成论文。 同时,感谢龙岩学院资源工程院系测绘工程专业的老师及院领导在我的生活和学习上给予的关怀和帮助。我对各位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审评论文和参加答辩的老师表示深深的谢意!这四年来,是老师们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培育了我。最后祝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和我朝夕相处四年的同学们早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参考文献1 番正凤等.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2 陶本藻,测量数据处理的统计理论和方法测绘出版社20073 吴清海,云先艳.RTK与全站仪联合测力.江苏连云港,2007年01期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