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观潮导学案教师版_第1页
28观潮导学案教师版_第2页
28观潮导学案教师版_第3页
28观潮导学案教师版_第4页
28观潮导学案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8 观潮 周密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节选自武林旧事(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卷三,略有删改。周密(12321298),字公谨,宋代湖州(现在浙江湖州)人。浙江就是钱塘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既望,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方其远出海门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方,当时。其,指潮。出,发、起。海门,浙江入海口,那里两边的山对峙着。仅如银线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仅,几乎,将近。玉城雪岭

2、际天而来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玉城雪岭,形容泛着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墙和大雪覆盖的山岭。际天,连接着天。沃日冲荡太阳。形容波浪大。沃,用水淋洗。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杨万里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就是指这样的景象。这两句诗是浙江观潮一诗里的句子,意思是,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郭;浙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是也”的意思是:“就是指这样的景象”。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3、随波而逝。每岁京尹(yn)出浙江亭教阅水军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京尹,京都临安府(现在浙江杭州)的长官。浙江亭,馆驿名,在城南钱塘江岸。艨艟(mngchng)战船。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意思是,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尽,穷尽。五阵,指两、伍、专、参、偏五种阵法。乘骑(j)弄旗标枪舞刀乘马、舞旗、举枪、挥刀。骑,马。弄,舞动。标,树立、举。略不相睹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水爆水军用的一种爆炸武器。一舸(g)无迹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舸,船。敌船指假设的敌方战船。逝去,往。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

4、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吴儿善泅(qi)者数百几百个善于游泳的吴地健儿。披发文身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采。文,动词,画着纹身。溯迎而上逆流迎着潮水而上。鲸波万仞万仞高的巨浪。鲸波,巨浪。鲸所到之处,波涛汹涌,所以称巨浪为鲸波。万仞,形容浪头极高,不是实指。腾身百变翻腾着身子变换尽各种姿态。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江干(或gn)江岸。珠翠罗绮溢目满眼都是华丽的服饰。珠翠罗绮,泛指妇女的首饰和游人的华丽衣服。溢目,满眼。倍穹(价钱)加倍的高。穹,高;倍,动词,加倍。僦(ji)赁(ln)看幕,虽席地

5、不容间也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僦、赁,都是租用的意思。看幕,为观潮而特意搭的帐棚。席地,一席之地,仅容一个座位的地方。容,许,使。虽,即使。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包括生字和一些常用词,如“方、倏尔、略、逝、文、溯迎、溢目、江干”等词语。2、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能力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独立翻译课文,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提供同题材的不同体裁的作品,引导学生比较阅读,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3、教给学生改写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多种形式的改写。情感价值观本文描写了钱塘江潮的奇伟壮丽,展示了自然的不

6、凡魅力;通过描写弄潮的民俗,展示了弄潮儿的不凡风采。通过品读赏析,感受其自然美和人文美,激发学生对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的认识,树立人类必定能征服自然,主宰自然的世界观。新课导入多媒体显示:钱江涌潮 教师讲解:钱江涌潮从海宁角度看最为壮观。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海宁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势如万马奔腾;浪卷轰雷,卷起“千堆雪”。双龙相扑“碰头潮”、白练横江“一线潮”、蛟龙脱锁“回头潮”和月影银涛“夜半潮”吸引着无数来自海内外的观光游客。为此,海宁市在每年中秋节前后,都要举办规模盛大的“观潮节”,现在已成为闻名于世的一大胜景。现在就让我们随着南宋词人周密走进观潮,领略钱塘江大潮的伟观吧。预习导学作者简

7、介周密(1232约1298),字公瑾,号草窗,南宋文学家。祖籍山东济南,金兵入侵,他南渡流寓浙江吴兴,又自号弁阳老人、四水潜夫。宋末曾任义乌(今属浙江)县令。宋亡之后,隐居不仕,从事著述。他能文善词,是南宋末年有名的词人。其词格律严谨,清丽工巧,偏重形式美。其诗文亦佳。周密一生著作颇丰,著有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癸辛杂识草窗韵语等。背景资料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宋朝时最盛。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临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

8、分热闹。周密的观潮记叙的正是这一盛况。举世闻名的钱塘奇观海宁潮将要申报“世界遗产”。这是继温州雁荡山、江南水乡古镇西塘、乌镇、南浔联合申报“世界遗产”后,浙江省申报“世界遗产”的又一举措。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涌潮”的钱塘江潮,从海宁角度观看最为壮观。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海宁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势如万马奔腾;云移至岸,浪卷轰雷,卷起“千堆雪”。双龙相扑“碰头潮”、白练横江“一线潮”、蛟龙脱锁“回头潮”和月影银涛“夜半潮”吸引着无数来自海内外的观光客。为此,海宁市在每年中秋节前后,都要举办规模盛大的“观潮节”,现在已成为闻名于世的一大胜景。题目解说观潮选自武林旧事。武林旧事是作者在宋亡之后,追忆南宋

9、都城临安(杭州)往事之作。此书写得详细生动,寄托着作者的故国之思。观潮写的是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钱塘江是浙江最大的河流,全长400多公里,流经杭州,在杭州湾入海。由于江道狭窄,水势受阻,海潮倒灌,便形成了“钱塘潮”这一自然奇观,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观潮”遂为古今盛事。自主预习1、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1)读准字音:雷霆(tn)杨诚斋(zhi)艨艟(mn chn) 如履平地(l)倏尔(sh)一舸无迹() 善泅(qi) 僦 赁(ji ln)罗绮(q)鲸 波(jn)(2)辨明词义:既望(既望,农历十六)方其远出海门(当时)则玉城雪岭(城墙)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10、(突然;一点点)皆披发文身(画着文彩)江干上下十余里间(江岸)珠翠罗绮溢目(满眼)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逆流迎着潮水;忽隐忽现)2、观潮选自_武林旧事_,作者_周密_,字_公瑾_,号_草窗,_南宋_朝代)文学家。著有武林旧事、齐东野语、草窗韵语等。 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1)海涌银为郭 古义: 外城 今义: 姓 (2)吞天沃日 古义: 用水淋洗 今义: 肥沃 (3)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骑:古义: 名词,马 今义:动词,骑马 标枪:古义: 举枪 今义: 一种体育器材 4、解释句中加点的词(一词多义):(1)为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被 ) 海涌银为郭( 当作,作为 )

11、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算是 ) (2)以以此夸能( 凭借 )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而,连词 ) (3)仅仅如银线( 几乎,将近 )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仅仅 )观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景象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看 ) 势势极雄豪(气势 )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阵势 )能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本领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能够 )腾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腾起 ) 腾身百变(翻腾 )5、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1)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 被动句 ,其中“为所”表被动 )(2)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 判断句 ,“也”表判断 )(3)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 省

12、略句 ,此句承上省略主语“潮”,译时补上)(4)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 倒装句,“万仞鲸波”是定语后置 )6、下列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句是(C )A: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B:震撼激射,吞天沃日C:争先鼓勇,溯迎而上 D: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文本探究1、理清文章思路学生齐读课文,思考:1、观潮第一句就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揭示描写对象,总领全文,点明题旨。2“伟观”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也就是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你想用哪些词语分别概括这些方面的特点?明确: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动人,第三段写弄潮健儿的勇

13、敢矫健,第四段写观潮人涌如潮。、研读文章内容,欣赏语言美,感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特点。、生研读课文,设计问题,质疑答疑,可自主探究可小组合作讨论交流。附可能会探究的问题1第一段中,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句子有哪些?从“方其远出海门势极雄豪”为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句子;作者按怎样的顺序写景?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写出了海潮的壮丽雄奇。采用怎样的修辞方法来表现?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仅用“如银线”“玉城雪岭”“如雷霆”“吞天沃日”几句,就把海潮在远方、渐近、奔涌到眼前时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水军演习的场面写得扣人心弦,其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精彩表现在

14、水军演习的场面壮观:船只之多;演习中阵势变化多样;水兵作战技艺娴熟;演习中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演习结束后撤退迅速;这样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烟消波静”的静景上,这是采用怎样的写法?采用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教师点拨:最后结束在“烟消波静”的静景上,是采用动静相衬的方法,造成起势浩荡,转瞬即逝,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第三段中哪些句子描写了壮士形象?学生明确:描写壮士形象的句子是:“披发纹身,手持十幅大彩旗”, 哪些语句突出了勇士溯潮游泳的高超本领?突出勇士溯潮游泳的高超本领的句子是:“争先鼓勇而旗尾略不沾湿”。第四段中写观潮人数之多与上文写钱塘江潮的气势、操练水军的情况及吴中健儿有何联系?教师

15、点拨;课文前三段分别描写了钱塘江潮的气势、操练水军的情况及吴中健儿的突出表现,这些都是正面直接描写。最后一段则是从侧面描写,观潮的人越多,越是说明钱塘江潮气势的壮观,越是说明水军操练及吴中健儿的本领高强,人人都想一睹为快。这样,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对正面描写起了衬托的作用,使文章中心更突出,更具有表现力。拓展延伸为什么要写教阅水军与吴中健儿在潮头弄潮?明确这样写,人借水势,水借人势;人助水势,水助人势。这样的描写,使雄伟之上更添雄伟,壮观之上更添壮观; 据说近几年,有不少人因看钱江涌潮而丧命,是否说明只有古代的人才有如此胆识敢于弄潮争标和大自然搏斗,今人就缺乏这种斗志了?明确不是的,今人

16、用摩托车与大潮赛跑,在大潮中架船张帆,还有像长江漂流、飞跃壶口瀑布以及神舟5号、6号飞天等都能表明新世纪人们的胆魄,以及我们挑战自然,征服自然的拼搏精神。板书设计教学反思_ 自我检测一、给下列字注音艨艟( ) 履( ) 倏( ) 僦( )mng chng sh ji二、解释句中加粗词语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农历十六日2方其远出海门: 当时3溯迎而上: 逆流4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画着文彩三、翻译下列句子1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不久(潮水)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2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闲。四、阅读后回答问题

17、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各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1写参演船舰之多的句子是:_。艨艟数百,分列两岸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_。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_。如履平地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_。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_。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巩固练习阅读下段,回答问题。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

18、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_“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_者是也。 1、在文中划线处填入引用的诗句,并说说作者引用诗句有什么作用? 对上文进行形象概括,呼应首句 2、从选段来看,作者描写大潮涌来时的壮观,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比喻、夸张, 把海潮从远方奔涌到眼前的形状、颜色、声势表现出来。 3、翻译下列句子。(1)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接着就渐渐地近了,就像玉城雪岭一般从天上涌了过来。(2)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震荡冲激摇动喷射,吞没天空,洗刷太阳。 4、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不知引来多少文人墨客的赞叹与描绘,你能默写出两句赞叹钱塘大潮的诗句吗? 例:千里波涛滚滚

19、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主题阅读】(一)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东南形胜 优美的(境界) (2)天堑无涯 边际 (3)竞豪奢 争着 6、翻译下面句子。(1)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 (2)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高耸入

20、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 7、概括选文内容并体会作者的情感。作者以秀丽的笔法,为我们极力展示了风景如画,雪涛怒卷的都城风俗图,表达了作者对钱塘江的热爱。 8、与观潮相比,本文语言有什么特色? 与观潮相比,本选文少了雄奇壮观,多了绮丽、华美。语言更优美,景物描写更绚丽,侧重表现杭州这所大都市的风景与风俗,内容与观潮互为补充,相映成趣。 (二)游钓台记(节选) 郑日奎(清)舟发自常山1 ,由衢抵严2,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第目之所及3,未暇问名,颔之而已4。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5必予告6。越日7,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8,觉有异9,急呼舟子曰:“若非钓台邪10?”曰: “然矣!”舟稍近,迫视之11,所云两台12,实两峰也。台称之者13,后人为之也。台东西跱14,相距可数百步15。石铁色,陡起江干16,数百仞不肯止17。巉岩傲睨18,如高士并立19,风致岸然20。崖际草木,亦作严冷状21。树多松,疏疏罗植22,偃仰离奇各有态23。倒影水中,又有如游龙百余,水流波动,势欲飞起。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意当日垂纶24,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故曰:“峰也而台称之者,后人为之也。”注释:1常山:在今浙江常山县。 2衢(q):衢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