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22历年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B类)试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带详解版5_第1页
2009-2022历年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B类)试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带详解版5_第2页
2009-2022历年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B类)试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带详解版5_第3页
2009-2022历年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B类)试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带详解版5_第4页
2009-2022历年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B类)试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带详解版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住在富人区的她 2009-2022历年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B类)试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壹卷一.历年真题荟萃(共30题)1.萧条:欣欣向荣 A.激进:墨守成规 B.全面:以偏概全 C.默契:心照不宣 D.统一:众叛亲离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欣欣向荣形容草木长得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与萧条为反义关系。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墨守成规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强调一成不变,而激进的意思为急于变革和进取,强调的是变革的速度,二者

2、不是反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项:以偏概全指用片面的观点看待整体问题,与全面是反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C项:心照不宣指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与默契是近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众叛亲离意思是不得人心,陷入完全孤立,强调的是个人的孤独,统一指的往往不是个人,二者主体不一致,不是反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2.“国学”这个概念是从日本输入的。19世纪末,刘师培、章太炎、梁启超等接受了日本的“国学”概念,并将其引入中国。当时引进这样一个概念,是为了和西方学问相区别,是被逼出来的。古人从不称自己的学问为“国学”,而直称其为儒学

3、、道学、理学、心学、佛学、玄学、子学等。“国学”概念出现之后,作为一国固有之学问,究竟包含哪些内容,实在是各说各话,无法统一。根据这段文字,“国学”的哪一方面不能确定? A.诞生背景 B.具体所指 C.传播过程 D.概念来源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A项,“诞生背景”对应文段“当时引进这样一个概念,是为了和西方学问相区别,是被逼出来的”,“诞生背景”可确定,排除; B项,“具体所指”对应文段“国学概念出现之后,作为一国固有之学问,究竟包含哪些内容,实在是各说各话,无法统一”,故“国学”具体包含的内容不能确定,当选;C项,“传播过程”对应文段“19世纪末,刘师培、章太炎、梁启超等接受了日本的国学概

4、念,并将其引入中国”,“传播过程”可确定,排除;D项,“概念来源”对应文段“国学这个概念是从日本输入的”,“概念来源”可确定,排除。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虚热的“国学热”:低俗化?不治本?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细节信息的推断。解答本题需要根据选项从文段找到相对应的内容。此类试题结合排除法解题更迅速。A项,由“当时引进这样一个概念,是为了和西方学问相区别,是被逼出来的”可知,“诞生背景”可以确定,排除。 B项,由“作为一国固有之学问,究竟包含哪些内容,实在是各说各话,无法统一”可知,国学的“具体所指”无法确定,当选。 C项,由“19世纪末,刘师培、章太炎、梁启超等接受了日

5、本的国学概念,并将其引入中国”可知,“传播过程”可以确定,排除。 D项,由“国学这个概念是从日本输入的”可知,“概念来源”可以确定,排除。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诞生背景”对应文段第三句“当时引进这样一个概念,是为了和西方学问相区别,是被逼出来的”。C项“传播过程”对应文段第二句“19世纪末并将其引入中国”。D项“概念来源”对应文段首句“这个概念是从日本输入的”。B项“具体所指”对应文段尾句“究竟包含哪些内容,实在是各说各话,无法统一”,可知“国学具体所指”是不能确定的。因此,选择B选项。3.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

6、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A B.B C.C D.D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图形元素组成不同,且无明显属性规律,考虑数量规律。题干中图形都是多边形,由多条直线构成,考虑直线数,但整体数直线没有规律,观察发现题干图形出现成对的平行线,故考虑平行线。如下图所示,第一组图中,每幅图均有2组平行线,第二组图前两幅图均有3组平行线,故问号处图形要满足有3组平行线,只有A选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A。4.射箭:靶心 A.购买:卖家 B.审判:法庭 C.投标:项目 D.出发:起点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通过射箭射中靶心,射箭是射中靶心的方式,二者为对应关系。第

7、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购买和卖家无明显逻辑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项:在法庭审判,法庭是审判的地点,二者为地点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通过投标投中项目,投标是投中项目的方式,二者为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D项:在起点出发,起点是出发的地点,二者为地点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5.下列说法不符合我国宪法规定的是: A.国家监察机关和审判机关均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 B.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C.上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领导下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D.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

8、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法律常识。 A项正确,根据宪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B项正确,根据宪法第二十七条第三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C项错误,根据宪法第一百三十二条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上级人民法院监督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最高检察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上级人民检察

9、院领导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上下级法院之间是监督关系,上下级检察院之间是领导关系。D项正确,根据宪法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监察机关办理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应当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执法部门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宪法中我国国家机关的相关规定。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产生其他各类法律的基础,而关于我国国家机关的相关规定更是公务员考试中的热门考点。考生在备考时,应当对宪法的内容特别是对国家机关的相关规定有一定的了解。A项说法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年)第三条规

10、定,“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B项说法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年)第二十七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C项说法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年)第一百三十二条规定,“最高人民法院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上级人民法院监督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该法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上级人民检察院领导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因此,上级人民法院与下级人民法院之间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而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D

11、项说法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年)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监察机关办理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应当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执法部门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宪法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32条,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上级人民法院监督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37条,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最高检察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上级人民检察院领

12、导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法院上下级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检察院上下级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C项说法错误。因此,选择C选项。6.42,40,37,32,25,(),1 A.2 B.6 C.10 D.14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观察数列,变化起伏小且呈递减趋势,优先考虑做差。前项减后项分别为2,3,5,7,(),(),为连续质数数列,后两项应为11,13,故题干所求项为:。代入题干验证,最后两项差为,符合原数列规律。故正确答案为D。7.传统高性能材料越来越依赖各类稀缺资源,人们想在自然界中找寻具有超物理特性天然材料的尝试一直,必须另辟蹊径,探寻超越常规材料性能极限的新型材料。直到21世纪初,美国研

13、究人员在研制“隐身衣”的实验中利用微波技术发现了超材料的,才宣告了超材料的诞生。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屡试不爽 乾端坤倪 B.收效甚微 蛛丝马迹 C.困难重重 奇思妙想 D.举步维艰 一鳞半爪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空,由“必须另辟蹊径”可知,之前找寻具有超物理特性天然材料的尝试没有什么收获或者阻碍重重。A项“屡试不爽”指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与文意相悖,排除。B项“收效甚微”指付出的努力基本没什么效果,C项“困难重重”指一个困难接着一个困难,表示困难很多,D项“举步维艰”比喻办事情每向前进行一步都十分不容易,三者均符合语境,保留。 第二空,由“才宣告了超材料的诞生”可知,

14、横线处表示美国研究人员在探寻超材料上有了突破,找到了线索。B项“蛛丝马迹”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符合语境,当选。C项“奇思妙想”意思是奇妙的想法,一般搭配人,不能搭配“超材料”,排除;D项“一鳞半爪”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侧重事物残缺不全,此处并非强调发现超材料的碎片,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超材料:会改写未来战争吗?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了解文段大意。第二步,先看第一空,由“必须另辟蹊径”可知,人们的尝试一直未成功或没有什么收获,根据词义排除A。第三步,再看第二空,文意为研究人员发现了超材料的线索,据此选择

15、正确的一项。第一空,由横线后的“必须另辟蹊径”可知,人类想在自然界中寻找具有超物理特性天然材料的尝试一直未成功或没有什么收获。“屡试不爽”指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与句意不符,排除A。 第二空,文意为研究人员发现了超材料的线索。“蛛丝马迹”比喻与事情根源有联系的不明显的线索,填入符合文意。“奇思妙想”指奇妙的想法。“超材料的奇思妙想”不合常理,排除C。“一鳞半爪”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与文意不符,排除D。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必须另辟蹊径,探寻超越常规材料性能极限的新型材料”可知,人们在自然界中找寻具有超物理特性天然材料的尝试效果不好。A项“屡试不爽”指屡次实验都没有差

16、错,不符合语境,排除A项。B项“收效甚微”指付出的努力基本没什么效果;C项“困难重重”指困难很多;D项“举步维艰”比喻办事情每向前进行一步都十分不容易。三者均符合语境。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利用微波技术发现了超材料的_,才宣告了超材料的诞生”可知,在实验中发现了超材料。B项“蛛丝马迹”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侧重强调线索,符合文意。C项“奇思妙想”意思是奇妙的想法,与“超材料”搭配不当,排除C项。D项“一鳞半爪”指零星片段的事物,强调残缺不全或事物的一部分,文段并没有语境说发现一部分的超材料,不符合语境,排除D项。因此,选择B选项。8.从古代开始,对修辞的研究,就一直包含着

17、伦理的层面。所谓修辞,也就是使用语言来有效说服他人的技巧、技艺或艺术。修辞这种公共话语的伦理价值包括好的动机、对他人的善意、话语内容的真实。离开或背弃了这样的伦理价值,言论技巧就会成为一种不正当的修辞,一种为达目的可以无所不用的手段,一种不正当的诡辩或巧言。这段文字的中心话题是: A.公共话语的修辞 B.修辞的伦理价值 C.伦理价值的内涵 D.反对诡辩或巧言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文段开篇“从古代开始”引出话题“修辞”与“伦理”的关系,接下来介绍“修辞”的定义,并具体说明“修辞”的“伦理价值”包含“好”“善意”“真实”三个方面。尾句通过反面论证,再次强调修辞不能背弃这些伦理价值。故文段主要谈论

18、的话题是“修辞的伦理价值”,对应B项。 A项缺少主题词“伦理”,C项缺少主题词“修辞”,D项对应尾句反面论证的内容,非重点,且缺少主题词“修辞”与“伦理”,均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徐贲:公共话语的伦理和价值观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正确理解这段文字的中心话题。解答本题可重点关注文段的高频词,即“修辞”和“伦理”,正确选项应同时包含这两个高频词。文段首先指出,对修辞的研究一直包含伦理的层面;然后指出修辞这种公共话语的伦理价值包括好的动机、对他人的善意、话语内容的真实,修辞不能离开或背弃这样的伦理价值。通读文段发现,文段论述的是修辞的伦理价值,“修辞”“伦理”在文段中多次出现,是文段的高频

19、词,据此判断正确选项应同时包含这两个高频词。 A项未提到“伦理”,C项未提到“修辞”,D项既未提到“伦理”也未提到“修辞”,均可排除。 B项,“修辞的伦理价值”正是文段的中心话题,当选。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就强调“从古代开始,对修辞的研究,就一直包含着伦理的层面”,引出了“修辞的伦理层面”。第二句又简单解释了修辞。第三句就回归了修辞的伦理价值。第四句“离开或背离了这样的伦理价值”为反面论证。由此可见,文段的中心话题是“修辞的伦理价值”。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文段主旨的概括,即为中心话题。因此,选择B选项。9.于是,无数的天文爱好者冒着眼眸被灼伤的风险,持续

20、追寻这颗行星的踪迹祝融星,这颗曾经被热捧的行星是物理学发展史最好的注脚,它的“出现”和“消失”都十分精彩追捕祝融星一书里,这场漫长博弈中的理论和实践的冲突被摆在读者的眼前,科学家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也纤毫毕现原来,祝融星根本不存在直到1915年,爱因斯坦顶着巨大的压力提出广义相对论,才为这场持续数百年的追寻画上句号自从牛顿奠定经典力学理论以来,无数人将祝融星奉为圭臬,即使发现水星的轨道偏离理论预言,也只是相信在更靠近太阳的地方,是它的存在干扰了水星轨道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 B. C. D.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根据选项可知,首句可能为句或句,对比两句发现,句介绍祝融星,引

21、出祝融星出现和消失的话题;句说明人们非常重视祝融星。应先引出话题,再说明人们对祝融星的态度,故句更适合作为首句,排除C、D两项。继续观察选项,判断句后连接的是句还是句,句说明祝融星根本不存在,即讲述了祝融星的消失,按照句引出话题的顺序,应先讲述祝融星的出现,再讲述它的消失,故句衔接上文不当,排除A项。 验证B项,两句讲述了祝融星出现时人们对其的态度,两句讲述了祝融星的消失,最后句总结上文,验证正确,当选。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2019年环球科学最美科学阅读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行文的条理性和逻辑性。观察选项,选项分别以、作为首句,提出“祝融星”这一概念的更适合作为首句,排除C、D。比较A、

22、B两项, 中含有指代词“这场追寻”,只有提到了“追寻”,因此在之前,排除A。观察选项,选项分别以、作为首句,提出“祝融星”这一概念,论述人们对祝融星的追捧,更适合作首句,排除C、D。 进一步观察题干所给句子,中论述的是“追寻”祝融星,中的“这场追寻”指代的是中的内容,因此在之前,排除A。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对比选项,确定首句。句论述的是“祝融星的消失和存在都十分精彩”句论述“祝融星的存在”。文段应先论述两个方面引出话题,再具体论述其“存在”和“消失”。所以句更适合做首句,排除C项和D项。 第二步,寻找关联信息。句论述“无数天文爱好者持续追寻这颗行星”,而句论述的是“直到1915年

23、才为这场持续数百年的追寻画上句号”,可知句应该在句之后,排除A项。因此,选择B选项。10.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组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为分组分类题目。元素组成不同,无明显属性规律,考虑数量规律。每个图形均由黑圆和白圆构成,且有部分黑白圆被分隔开,因此考虑数部分数。发现图白色部分均为两部分,图白色部分均为三部分,故分为一组,分为一组,只有B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B。11.下列与人体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B.尿液中糖分过多可能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 C.分泌生长激素,促进

24、人体生长发育的器官是垂体 D.人能看清远处和近处的物体是因为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A项正确,小肠上端起于胃幽门口,下端止于回盲瓣,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部分,成人全长5-7m,按位置与形态,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是食物消化与吸收的主要场所。B项正确,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若胰岛素分泌不足,会使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导致尿液中糖分过多。C项正确,垂体是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分前叶和后叶两部分。它分泌多种激素,如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素、催产

25、素、催乳素、黑色细胞刺激素等,还能够贮藏并释放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这些激素对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有重要作用。D项错误,人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大小,而瞳孔的大小是控制进入眼球内部光线的多少。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看清远处和近处”的原因也可以理解为“远视”和“近视”的原因。远视和近视的调节方式是佩戴合适的透镜,所以远视和近视的原因在于我们眼睛里的“透镜”,也就是晶状体出了问题。所以人能看清远处和近处也是由于晶状体的作用,D项说法错误,可直接选D。A项说法正确。小肠在消化系统中是最长的,所以食物通过小肠的过程较长,能与小肠充分进行营养

26、物质交换,另外小肠的肠壁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能够在小肠内充分地被这些毛细血管吸收。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B项说法正确。胰岛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调节代谢过程,可以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促进糖原合成,抑制糖异生,使血糖降低。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也是唯一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的激素。所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导致血糖升高,从而导致尿液中糖分升高。 C项说法正确。垂体是一种内分泌腺,分泌多种激素,如生长激素、催乳素等。生长激素直接作用于组织细胞,可以增加细胞的体积和数量,促进人体的生长。 D项说法错误。瞳孔是眼虹膜中心的圆孔,光线通过瞳孔进入眼内。瞳孔

27、是随光线强弱而扩大或缩小。瞳孔根据外界光线强弱调整大小,是对眼睛的自我保护。眼睛是通过睫状体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科技常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眼球分为眼球壁和内容物。眼球壁分为外膜、中膜和内膜。中膜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睫状体内有平滑肌,通过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从而使眼睛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内膜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可以产生神经冲动,属于视觉感受器。对于正常人来说,不论较近或较远的物体,都能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被看清,主要是因为晶状体的曲度可以通过睫状体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并不是因为瞳孔大小的调

28、节。因此,选择D选项。12.在媒体市场竞争中, 是整个市场正常有序运行的根本法则。新媒体凭借超越时空的非线性传播特性、跨边界的国际传播影响力成为新时代的。可以说,谁掌握了新媒体,谁就走在了市场的前面。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与时俱进 骄子 B.推陈出新 潮流 C.优胜劣汰 宠儿 D.弱肉强食 利器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空,根据文段信息“在媒体市场竞争中”可知,横线处应与竞争相对应。A项“与时俱进”指与时代一同前进,B项“推陈出新”指除去老旧的,创造出新的事物或方法,均侧重强调“新”,不能体现竞争之意,排除;C项“优胜劣汰”指生物在生存竞争中适应力强的保存下来,适应力差的被

29、淘汰,体现出竞争关系,符合文意,保留;D项“弱肉强食”比喻弱者被强者欺凌、吞并,后文强调“正常有序运行的根本法则”,并非“欺凌”,排除。 第二空代入验证,C项“宠儿”指受到社会欢迎、青睐的人或事物,与后文“谁掌握了新媒体,谁就走在了市场的前面”对应得当,符合文意,当选。故正确答案为C。【文段出处】新媒体传播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了解文段大意。第二步,先看第一空,此处是对市场竞争法则的描述,根据常识可排除A、B。第三步,再看第二空,由“可以说”可知,后文是对空缺处所填词语的解释说明,表达新媒体受追捧之意,排除D。第一空,此处是对市场竞争法则的描述。根据常识可知,市场竞争是有赢有输的淘

30、汰过程,“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符合文意,排除A、B。 第二空,由“可以说”可知,“谁掌握了新媒体,谁就走在了市场的前面”是对空缺处所填词语的解释说明,表达新媒体竞争力强、在媒体竞争中受追捧之意。“利器”指有效的工具,不能体现新媒体受追捧;且新媒体不是一种工具,不能称其为“利器”,排除D。“宠儿”泛指受到宠爱的人或事物,填入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谁掌握了新媒体,谁就走在了市场的前面”,可知媒体市场竞争十分激烈。A项“与时俱进”指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进;B项“推陈出新”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二者均不

31、符合文意,排除A项和B项。D项“弱肉强食”比喻弱者被强者欺凌、吞并,横线处强调“竞争”而非“欺凌”,排除D项。C项“优胜劣汰”指优的得以胜出,劣的将被淘汰,可以体现出竞争的激烈性,符合文意。答案锁定C选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根据“是整个市场正常有序运行的根本法则”“凭借”“谁掌握了新媒体”可知,新媒体具有重要作用,广受青睐。C项“宠儿”指受到社会欢迎、青睐的人或事物,符合文意。因此,选择C选项。13.传统的银行信贷模式是依赖担保和抵押。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催生了金融的变革和创新。借助大数据的应用,以科技金融的方式传统小微业务,可以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普惠金融。

32、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崛起 打造 B.更新 推动 C.启动 重构 D.迭代 介入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空,横线处描述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C项“启动”指发动、开动,强调“开始”,与文意不符,排除;A项“崛起”强调兴起,强调发展的程度,符合文意,保留;B项“更新”与D项“迭代”都可表示发展变化,可用来强调发展的过程,均符合文意,保留。 第二空,根据“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可知,横线处表示科技金融对传统小微业务的影响,A项“打造”有制造、创造之意,与“传统业务”搭配不当,排除;B项“推动”有促进,使事物向前发展的意思,“推动”与“业务”搭配不当,常见搭配应为“推动

33、业务的发展”“推动业务的进步”等等,排除;D项“介入”强调参与、干预,放在此处可以表示科技金融参与传统小微业务的发展,符合文意,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文段出处】南风窗科技赋能,让金融世界更具想象力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了解文段大意。第二步,先看第一空,A项侧重兴起,C项侧重开始,B、D两项侧重更替,根据文意可排除A、C。第三步,再看第二空,所填词语与“业务”搭配,排除搭配不当的B。第一空,“崛起”侧重刚开始,“启动”侧重兴起。“更新”“迭代”均侧重更替、革新。“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并非刚刚开始或兴起,排除A、C。 第二空,“推动”常与“发展”搭配,不能与“业务”搭配,排除B。“

34、介入”指插进其中进行干预。“介入业务”搭配恰当,符合以科技金融的方式干预传统小微业务的语境。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突破口为第二空。该空填入词语一方面要能和传统小微业务直接搭配,另一方面又要能引发后面“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这一结果,所以要有对传统小微业务产生影响的含义。观察选项,A项“打造”即制造、创造的意思,传统小微业务是本来就有的,不符合语境,排除。B项“推动”常用搭配为推动的发展,不能直接与传统小微业务搭配,排除。C项“重构”指重新构建,语义程度较重,不符合语境,排除。D项“介入”指插入事件之中进行干预,符合文意。答案锁定D项。 第二步,验证第一空。“技术的快速迭代”为常

35、用搭配。因此,选择D选项。14.近年来,我国在信息技术上取得长足进步,但仍然没有完全解决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问题。面对现实,我们既不可夜郎自大,也不能 。路是自己走出来的,突破核心技术这个难题,说到底要靠我们自己奋发有为,加速打造“中国芯”,以自主创新技术格局。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蹶不振 主导 B.妄自菲薄 重塑 C.自怨自艾 刷新 D.安之若素 构建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空,由“既不可也不能”可知,横线处词语与“夜郎自大”相反,“夜郎自大”比喻人无知,妄自尊大,侧重强调人过于自负,故横线处应与其相反,体现出自卑、不自信之意。A项“一蹶不振”比喻受到挫折就再也振作不

36、起来了,可体现出不自信之意,B项“妄自菲薄”指过分地看轻自己,均符合文意,保留。C项“自怨自艾”指悔恨自己的错误,应当做错事情才会有悔恨,与文意无关,排除;D项“安之若素”指(遇到不好的情况或异常情况)跟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体现不出自卑、不自信之意,排除。 第二空,根据“路是自己走出来的”“要靠我们自己奋发有为,加速打造中国芯”可知,面对“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问题”,我国不再奢望寻找国外技术支持,而是自力更生,另辟蹊径。B项“重塑”指重新塑造,符合语境,当选。A项“主导”指主要的并且引导事物向某方面发展的,如主导思想、主导作用等,文中并未提及“自主创新”是主导还是辅助,故与文意不符,排除。故正

37、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辛识平:加速打造“中国芯”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了解文段大意。第二步,先看第一空,由“既不可也不能”可知,所填词语应与“夜郎自大”构成反义关系,表自卑之意,排除A、C、D。第三步,验证第二空。第一空,由“既不可也不能”可知,所填词语应与“夜郎自大”构成反义关系,表自卑之意。“一蹶不振”比喻一遭到挫折就不能再振作起来。“自怨自艾”指悔恨自己的错误。“安之若素”指(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三词均不含自卑之意,排除A、C、D。“妄自菲薄”指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填入符合文意。 验证第二空,“重塑”指重新塑造,符合凭借自主创新来改变技术

38、格局这一语境。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我们既不可夜郎自大,也不能”可知,该空所填词语与“夜郎自大”语义相反。“夜郎自大”比喻人无知而又狂妄自大,那么所填词语应表示“瞧不上自己、缺乏自信”的意思。A项“一蹶不振”指一跌倒就再也爬不起来,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来,符合文意。B项“妄自菲薄”形容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心理,自轻自贱,对自己的能力等没有自信,不相信自己可以完成,符合文意。C项“自怨自艾”表示悔恨自己的错误,语义不符,排除C项。D项“安之若素”指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语义不符,排除D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该空所填词语搭配“技

39、术格局”。A项“主导”指统领全局,推动全局发展,文段要表达的意思仅是以自主创新改变技术格局,而非起到“统领”的作用,“主导”语义不符,排除A项。B项“重塑”指重新塑造,符合文意。因此,选择B选项。15.很多人认为大飞机比小飞机更安全,更愿意选择乘坐大飞机,因为大飞机飞得很平稳,而小飞机常常会有颠簸。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 A.飞机颠簸的原因是气流的扰动,气流扰动不会影响飞机安全 B.某航空公司统计显示,小飞机的准点率低于大飞机的准点率 C.飞机在对流层飞行时颠簸最剧烈,小飞机主要在对流层飞行 D.飞机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设备的可靠性,与飞机的大小无关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

40、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很多人认为大飞机比小飞机更安全。论据:大飞机飞得很平稳,而小飞机常常会有颠簸。本题论点说的是飞机大小与安全性之间的关系,论据说的是飞机大小与是否颠簸之间的关系,二者话题不一致,加强可考虑搭桥,即证明颠簸与安全之间有关系,也可以补充论据。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指出引起颠簸的真正原因,拆断颠簸与安全之间的联系,为拆桥项,排除;B项:说明的是准点率问题,与安全与否无关,无法加强,排除;C项:指出小飞机颠簸剧烈的原因,证明确实小飞机常常会有颠簸,补充论据,当选;D项:指出安全与设备之间有关系,和飞机大小无关,拆断安全与颠簸之间的联系,为拆桥项,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解题

41、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最能支持题干论证的一项,需首先明确题干的论证结构。题干由“大飞机飞得很平稳,而小飞机常常会有颠簸”推出“大飞机比小飞机更安全”,要支持该论证,可以说明大飞机确实比小飞机更安全。题干由“大飞机飞得很平稳,而小飞机常常会有颠簸”推出“大飞机比小飞机更安全”。 A项,指出气流的扰动是飞机颠簸的原因,气流扰动不会影响飞机安全,切断了题干论据和论点的联系,削弱了题干论证。 B项,指出小飞机的准点率低于大飞机的准点率,并未涉及飞机颠簸与安全之间的关系,不能支持题干论证。 C项,指出飞机在对流层飞行时颠簸最剧烈,小飞机主要在对流层飞行,通过补充论据说明大飞机确实比小飞机更安全,支持了题干论

42、证。 D项,指出飞机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设备的可靠性,与飞机的大小无关,切断了题干论据和论点的联系,削弱了题干论证。 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支持”,确定为加强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大飞机比小飞机更安全,更愿意选择乘坐大飞机。论据:因为大飞机飞得很平稳,而小飞机常常会有颠簸。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增加反向论据。该项指出飞机颠簸的原因是气流的扰动,气流扰动不会影响飞机安全,具有削弱作用。B项:无关选项。该项指出飞机的准点率,与论点大飞机是否比小飞机更安全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C项:肯定原有论据。该项具体解释了小飞机更颠簸的原因,肯定了原有论据,

43、具有加强作用。D项:增加反向论据。该项指出飞机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设备的可靠性,与飞机的大小无关,所以不能说明大飞机比小飞机更安全,具有削弱作用。因此,选择C选项。16.2009-2017年,风电与光伏累计装机容量总计同比增加100GW以上的年份有几个? A.2 B.3 C.4 D.5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根据题干“同比增加100GW以上”,可判定本题为增长量计算问题。定位柱状图,可得2008年-2017年风电与光伏累计装机容量。根据增长量,则风电与光伏累计装机容量总计同比增加100GW以上的年份有2015年:GW;2016年:GW;2017年:GW,共3个年份。故正确答案为B。 解题思路:灰

44、色和白色条形图分别给出了20082017年风电、光伏累计装机容量。题目考查增长量的求解,根据“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求解20092017年各年风电与光伏的总增长量,查找满足条件的年份数。“总计同比增加100GW以上”即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增量+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增量100 GW。由条形图数据估算,20092013年,风电、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同比增量均未超过50GW,所以20092013年两者同比增量之和未达到100GW。 2014年为(369.9-318.7)+(179.0-138.8)55+45=100 GW。 2015年为(432.7-369.9)+(229.1-179.0)60+50100 G

45、W。 2016年为(487.3-432.7)+(306.5-229.1)50+70100 GW。 2017年为(539.1-487.3)+(404.5-306.5)50+90100 GW。 符合的年份有2015年、2016年、2017年,共3个。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增长量计算中的已知现期量与基期量。 第二步,定位柱状图。第三步,根据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多个数据加减运算,数据本身不大,取整处理,可得各年份的风电与光伏累计装机容量总计同比增量分别为:2009年为(159+23)(121+16)=45100;2010年为(198+40)(159+23)=56100;2011年

46、为(238+71)(198+40)=71100;2012年为(283+101)(238+71)=75100;2013年为(319+139)(283+101)=74100;2014年为(370+179)(319+139)=91100;2015年为(433+229)(370+179)=113100;2016年为(487+307)(433+229)=132100;2017年为(539+405)(487+307)=150100。同比增加100GW以上的年份有2015年、2016年、2017年,共3个。因此,选择B选项。17.文艺复兴一般被视为一场源自14世纪意大利而后蔓延到整个欧洲的思想与艺术运动,而

47、殖民主义则往往同15世纪末以来欧洲开辟新航路、发现新大陆以至对亚非拉地区的政治奴役、经济剥削、军事占领等历史发展相联系。过去,两者的研究相隔甚远,但最近有学者敏锐地把握到两者实有一种隐蔽的叠合关系。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讲述的是: A.文艺复兴如何为殖民主义铺路 B.殖民主义相关内容的研究现状 C.殖民主义对亚非拉地区的深远影响 D.文艺复兴如何引发欧洲思想艺术运动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根据提问方式可知,本题为接语选择题,重点关注文段尾句。尾句转折之后强调的是“两者实有一种隐蔽的叠合关系”,这里的两者即是前文论述的“文艺复兴”和“殖民主义”,根据话题一致的原则,下文应该继续围绕这一话题具体展开

48、论述,描述“文艺复兴”与“殖民主义”之间的关系,对应A项。 B项和C项主要论述的是“殖民主义”、D项论述的是“文艺复兴”,均只涉及尾句两个话题中的一个,表述片面,与尾句话题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作为硬币两面的“文艺复兴”与“殖民掠夺”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下文内容的推断。解答此类题目,需要重点关注尾句。文段尾句提出一个新现象,即有学者敏锐地把握到文艺复兴和殖民主义之间有一种隐蔽的叠合关系。根据行文逻辑,下文应对此现象展开进一步的论述。文段首先指出文艺复兴是一场思想与艺术运动,然后说明殖民主义同多方面的历史发展相联系,最后指出最近有学者敏锐地把握到两者之间有一种隐蔽的叠合关系

49、。重点关注文段尾句,尾句提出了一个新的现象,即学者最新的发现。根据行文逻辑,下文应围绕该现象展开进一步的论述,即介绍二者之间的叠合关系具体是怎样的。 A项,“文艺复兴如何为殖民主义铺路”体现了两者的叠合关系,与上文衔接恰当,当选。 其余三项均只涉及“文艺复兴”或“殖民主义”一方面内容,未体现两者的叠合关系,排除B、C、D。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浏览文段,重点分析尾句,判别文段话题落脚点。文段先引出“文艺复兴”和“殖民主义”两个话题,尾句转折强调“最近有学者敏锐地把握到两者实有一种隐蔽的叠合关系”。文段话题落在尾句的转折之后,接下来应围绕“二者的叠合关系”这一话题进行论述。 第二

50、步,对比选项。A项“文艺复兴如何为殖民主义铺路”符合语境。因此,选择A选项。18.无知:教育 A.落后:与时俱进 B.保守:解放思想 C.经济:反腐倡廉 D.温饱:改革开放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教育可以改变无知,且无知是不好的事情。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与时俱进可以改变落后,且落后是不好的事情,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B项:解放思想可以改变保守,但保守是中性词,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反腐倡廉和经济没有必然联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改革开放和温饱没有必然联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19.下列与土

51、壤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犁地可以增加土壤中的矿物质 B.红壤的pH值大于7,是碱性土壤 C.土壤的形成与岩石的风化作用有关 D.土壤的有机质可被植物的根部直接吸收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A项错误,犁过的土地,土壤间隙增大,透气性好,水和空气能够很好地进入土壤中,并且能够很好地保留下来,并不能增加土壤中的矿物质。B项错误,酸性土壤是pH值小于7的土壤总称。包括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和燥红土等土类。红壤是酸性土壤。C项正确,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理化性质改变,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壳,故土壤的形成与岩石的风化作用有关。D项错误,土壤的有机质不能被直接吸收,必须经过微生物的发酵

52、,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比如铵态氮、硝态氮、矿物质离子,之后才能被吸收。故正确答案为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土壤的相关知识,可以用联想法和排除法作答。A项中,联想生活中犁地这一行为只会导致土壤变得松散,由块状变成颗粒状,并不能改变土壤中的物质含量,排除。D项中,中学生物学到过植物的根只能吸收无机物,比如水或无机盐,排除。下面只需分析B、C两项即可。A项说法错误。犁地只是对土壤进行耕翻,并不能增加任何矿物质,但可以促进植物根部的有氧呼吸,从而有助于土壤吸收矿质元素。 B项说法错误。pH值即氢离子浓度指数,又称酸碱值,应用范围通常在014,pH值等于7时,溶液呈中性;pH值大于7时,溶液呈碱性;p

53、H值小于7时,溶液呈酸性。土壤酸碱性的强弱,常用pH值来表示。红壤的表土与心土pH值为5.05.5,底土pH值为4.0,属于酸性土壤。 C项说法正确。土壤是在气候、母质、植被(生物)、地形、时间综合作用下的产物。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理化性质改变,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壳,其上部即土壤母质。母质代表土壤的初始状态,土壤母质在气候与生物的作用下,经过上千年的时间,逐渐转变成可生长植物的土壤。 D项说法错误。土壤中的有机质不能直接吸收,必须经过微生物的发酵,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比如铵态氮、硝态氮、矿物质离子之后才能被植物的根部直接吸收。 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地理国情。 第二步,在土

54、壤形成的过程中,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壳,其上部可称为土壤母质。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质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母质代表土壤的初始状态,它在气候与生物的作用下,经过上千年的时间,逐渐转变成可生长植物的土壤。因此,选择C选项。20.联边是一种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连用三个以上的联边字(即偏旁部首相同的字)的修辞方式。运用联边的修辞手法,通过形旁表义,往往具有一定的形象性,看到形旁,人们会对其所表意义产生形象上的联想。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哪项不属于联边? A.腾欢今日新天地,澎湃潮流沸海江 B.但见云暗江心,波涛滚滚,杳无踪影 C.他一个人叽哩咕噜地说些不满意

55、的话 D.烟锁池塘柳,桃燃锦江堤,炮镇海城楼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连用三个以上的联边字(即偏旁部首相同的字)”。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澎湃潮流沸海江”中的偏旁部首都是“氵”,符合“连用三个以上的联边字(即偏旁部首相同的字)”,符合定义,排除;B项:“波涛滚滚”四个字的偏旁部首都是“氵”,符合“连用三个以上的联边字(即偏旁部首相同的字)”,符合定义,排除;C项:“叽哩咕噜”中的偏旁部首都是“口”,符合“连用三个以上的联边字(即偏旁部首相同的字)”,符合定义,排除;D项:句中没有出现“连用三个以上的联边字(即偏旁部首相同的字)”,不符合定义,当选。本题为选非题

56、,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不属于联边的一项。分析题干定义,发现其关键点为“连用三个以上的联边字(即偏旁部首相同的字)的修辞方式”,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关键点分析选项。联边定义的关键信息:连用三个以上的联边字(即偏旁部首相同的字)的修辞方式。 A项,“澎湃潮流沸海江”的偏旁部首都是“氵”,连用了三个以上的联边字,符合定义。 B项,“波涛滚滚”的偏旁部首都是“氵”,连用了三个以上的联边字,符合定义。 C项,“叽哩咕噜”的偏旁部首都是“口”,连用了三个以上的联边字,符合定义。 D项,没有连用三个以上的联边字,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根据提问方式,确定为选非题。 第

57、二步,找关键信息。连用三个以上的联边字(即偏旁部首相同的字)。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澎湃潮流沸海江,偏旁部首均为“氵”,符合“连用三个以上的联边字”,符合定义;B项:波涛滚滚,偏旁部首均为“氵”,符合“连用三个以上的联边字”,符合定义;C项:叽哩咕噜,偏旁部首均为“口”,符合“连用三个以上的联边字”,符合定义;D项:没有出现三个以上偏旁部首相同的字连用,不符合定义。因此,选择D选项。21.国外某大学的团队研究了102种不同的毒蛇,调查了这些蛇的毒液、食物以及栖息地状况,发现生活在树上或水中这样三维环境中的蛇,毒性低于二维环境中(即地面)的蛇。研究人员推测,这是因为生活在三维环境中的蛇能遇到更

58、多东西,所以遇到猎物的频率也更高,不需要毒性很强的毒液来确保每次捕猎都能成功。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研究人员的推测? A.不同的毒蛇分泌的毒液,毒性差别很大 B.三维环境中的动物比二维环境中的更为灵活,更难捕捉 C.同一种毒蛇在不同季节分泌的毒液,毒性成分并不完全相同 D.树上或水中遇到的猎物比地面上的小很多,蛇需要捕食更多才能果腹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生活在树上或水中这样三维环境中的蛇,毒性低于二维环境中(即地面)的蛇,这是因为生活在三维环境中的蛇能遇到更多东西,所以遇到猎物的频率也更高,不需要毒性很强的毒液来确保每次捕猎都能成功。论据:无。本题只有论点

59、,优先考虑削弱论点。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题干讨论的是不同环境的毒蛇分泌的毒液差距大,该项讨论的是不同的毒蛇,讨论的话题不一致,无法削弱,排除;B项:三维环境中的动物比二维环境中的更为灵活,更难捕捉,但是只要遇到的猎物足够多,就不需要更强的毒性,无法削弱,排除;C项:题干讨论的是不同环境的毒蛇,该项讨论的是同一种毒蛇不同季节的情况,讨论的话题不一致,无法削弱,排除;D项:树上或水中遇到的猎物比地面的小很多,蛇需要捕食更多才能果腹,说明即使遇到猎物频率高,但由于需要的量大,树上或水中的蛇还是需要很强的毒性,削弱论点,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最能质疑研究人员推测的一项,

60、需首先明确题干的论证结构,找到论据和论点。题干最后一句话为论点,其余内容为论据,要削弱该推测,可以说明虽然生活在三维环境中的蛇遇到猎物的概率更高,但是仍然需要确保每次捕猎都能成功。题干论据:国外某大学的团队研究了102种不同的毒蛇,调查了这些蛇的毒液、食物以及栖息地状况,发现生活在树上或水中这样三维环境中的蛇,毒性低于二维环境中(即地面)的蛇。研究人员的推测:生活在三维环境中的蛇能遇到更多东西,所以遇到猎物的频率也更高,不需要毒性很强的毒液来确保每次捕猎都能成功。 A项,指出不同的毒蛇的毒液,毒性差别很大,并未涉及毒蛇生活环境和毒液毒性之间的关系,不能质疑研究人员的推测。 B项,指出三维环境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