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气管切开病人的吸痰护理授课人:连福梅2013-10-23气管切开病人的吸痰护理授课人:连福梅吸痰的定义 用吸痰装置经口腔、鼻腔、人工气道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一种方法。吸痰的定义 用吸痰装置经口腔、鼻腔、人工气道将吸痰的目的12防止分泌物坠积而发生肺不张、肺炎 3呼吸道分泌物性状的观察;留取标本 做细菌培养,以指导用药吸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1 3吸痰的目的12 3呼吸道分泌物性状的观察;留取标本 做细吸痰的方式 经口腔、鼻腔吸痰法 经气管插管吸痰法 经气管切开吸痰法 纤维支气管镜下吸痰吸痰的方式 经口腔、鼻腔吸痰法吸痰的临床指征1
2、.患者频繁咳嗽,听诊有喉鸣音2.出现人机对抗或气道内压力增高3.患者烦躁不安,出现紫绀或呼吸困难4.血氧饱和度下降5.血压及心率的改变吸痰的临床指征1.患者频繁咳嗽,听诊有喉鸣音气道湿化 建立人工气道后,改变了吸入气热量湿度的交换方式,吸入气必须依赖气管、支气管黏膜加温和湿化,但其效率相当低。 每天正常人从呼吸道丢失水300-500ml,人工气道患者失水量显著增加,导致气道干燥、痰液粘稠,甚至引起窒息;痰液积聚于气管内,除影响通气功能,亦可使细菌繁殖生长,还可使肺表面活性物质遭到破坏,导致肺顺应性下降,从而引起或加重缺氧、炎症。 因此为人工气道患者提供满意的气道湿化是一个基础的重要的治疗手法。
3、气道湿化 建立人工气道后,改变了吸入气热量湿度的交换方气道湿化目的:替代上呼吸道的温、湿化功能方法:持续氧气雾化给氧优点:1、有效湿化气道,减小刺激 2、增加氧合 3、湿化液微量、持续、恒定 4、减少吸痰次数,降低气道黏膜 损伤出血的发生气道湿化目的:替代上呼吸道的温、湿化功能气道湿化根据痰液的粘稠度调整气道湿化痰液黏稠分三度:痰液如米汤样或泡沫样,吸痰后玻璃接头内壁上无痰液滞留痰液较度黏稠,吸痰后有少量痰液滞留在玻璃头内壁,易被水冲洗干净 痰液外观明显黏稠,常呈黄色,玻璃接头内壁上滞留大量痰液,且不易被水冲洗气道湿化根据痰液的粘稠度调整气道湿化气道湿化湿化效果评价湿化满意:气道通畅、分泌物稀
4、释顺利通 过吸痰管、导管内壁无结痂现象湿化不足:分泌物粘稠、有黏液块咯出,吸 引困难、可有突然的呼吸困难、 发绀加重,导管内壁有结痂湿化过度:分泌物过分稀薄、咳嗽频繁,需 要不断吸引,痰鸣音多、烦躁不 安、发绀加重气道湿化湿化效果评价吸痰目前存在最大问题1、气管黏膜出血2、胃食管返流导致的误吸吸痰目前存在最大问题气管粘膜出血原因吸痰过频吸引负压调节不当吸痰管选择不当吸痰时间过长气道湿化不足气管粘膜出血原因吸痰过频气管粘膜出血干预措施按需适时吸痰选择合适的吸痰管选择合适的吸引负压正确掌握吸痰深度及时间正确进行翻身拍背加强气道湿化气管粘膜出血干预措施按需适时吸痰吸痰的时机患者出现咳嗽或呼吸窘迫时;
5、听诊闻及肺部有痰鸣音时;雾化吸入、叩背后;容量控制时:呼吸机气道压力过高报警时;压力控制时:呼吸机出现潮气量下降时;血氧饱和度下降时吸痰的时机患者出现咳嗽或呼吸窘迫时;吸痰前的准备一吸:雾化吸入、溶解、稀释干燥的痰液二拍:翻身拍背、使附着与气管壁、肺泡周围的痰液松动脱落,易于吸出。吸痰前的准备一吸:雾化吸入、溶解、稀释干燥的痰液选择合适的吸痰管材质:橡胶、硅塑、硅胶(较柔软,有弹性)太硬易损伤气管壁太软易在插入过程中打折 被负压吸扁而使吸引不畅目前使用选择合适的吸痰管材质:橡胶、硅塑、硅胶(较柔软,有弹性)目前选择合适的吸痰管粗细:吸痰管外径与套管内径比应0.5过粗-呼吸道通气量不够或形成无
6、效腔;气管痉挛、呼吸困难,甚至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过细影响吸痰效果临床上成人气管套管的直径为79mm,我科使用的吸痰管外径为4mm。选择合适的吸痰管粗细:吸痰管外径与套管内径比应0.5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吸痰管有1个正孔,2个侧孔有利于分散压力减小刺激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吸痰管有1个正孔,2个侧孔有利于分散吸痰的深度根据患者咳嗽反射强弱而定:1、咳嗽反射强者,只需在气管口吸引2、无咳嗽反射者,吸痰管插入有效深度后,遇阻力上提0.5-1cm吸痰的深度根据患者咳嗽反射强弱而定:吸痰的方法注意事项:严格无菌操作一套吸痰用具供一位患者使用忌在同一部位反复提插吸引吸痰管一经退出套管外,决不再重新插入吸引吸痰的方
7、法注意事项:鼻饲反流误吸的原因1、胃管的影响2、卧位的影响3、鼻饲方法及鼻饲量4、患者的胃肠动力情况5、胃管的通畅性6、吸痰的影响鼻饲反流误吸的原因1、胃管的影响吸痰的方鼻饲反流误吸的预防1、每次鼻饲前检查胃管是否在位通畅胃 管插入55cm-65cm2、抬高床头30度,鼻饲后保持体位 30-60min3、胃潴留时及时汇报医生,遵医嘱用药4、每次鼻饲前后均用温开水20ml冲洗胃 管5、鼻饲前先吸痰,避免在鼻饲中或鼻饲 后吸痰吸痰的方鼻饲反流误吸的预防1、每次鼻饲前检查胃管是否在位通畅吸痰并发症1.缺氧、肺不张:可手控膨肺、体疗、叹息通气2.误吸:进食前吸痰,进食后30min吸痰,头高位3.气道粘
8、膜损伤:吸痰管多孔、圆头、内径不过大 、负压不过大。4.继发感染:严格无菌操作5.心律失常和低血压:迷走神经兴奋导致,立即停 止吸痰,并给予处理6.支气管痉挛:可滴入2-3ml利多卡因7.湿化并发症:淹溺和窒息、肺水肿吸痰并发症1.缺氧、肺不张:可手控膨肺、体疗、叹息通气气管内吸痰1、操作前评估2、操作前准备3、实施操作4、注意事项气管内吸痰1、操作前评估气管内吸痰操作前评估1、及时了解自己所管病人的病情,阳性体征,及阳性结果;2、查看用物是否准备齐全;3、观察病人现在的病情。气管内吸痰操作前评估气管内吸痰操作前准备1、气管切开病人床旁备一气切病人护理盘(内包含有无菌巾1块,20ML注射器抽吸
9、好的气管内滴药液体,生理盐水一盒,一个小砂轮,生理盐水500ML2瓶:分别标记气管内吸痰、口腔内吸痰,并写好开瓶日期和时间,有效期24小时);(气管切开盘内勿放置杂物:特别是体温表)2、床旁桌抽屉内备吸痰管10至20根,PE手套一包,无菌纱布10至20块;气管内吸痰操作前准备气管内吸痰3、正确连接负压引流装置,并确定有负压,把连接吸痰管一段与床旁一干净吸痰管相连;4、做好自身准备;操作前洗手;气管内吸痰3、正确连接负压引流装置,并确定有负压,把连接吸痰气管内吸痰操作实施1、巡视病房时发现气切病人有痰,予以吸痰。并已了解病人是否是特异性感染(痰培养结果示:铜绿假单孢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行痰培
10、养加药敏的患者需追查痰培养结果(3-7天),及时更正小黑板上特异性感染的病床.气管内吸痰操作实施气管内吸痰2、予以戴一次性手套连接吸痰管,并保持吸痰管远端无菌,调节负压,加大氧流量,保持一只手未被污染将吸痰管盘旋在手中,打开吸痰用生理盐水瓶,将吸痰管置于气管内滴药生理盐水瓶内试吸并润滑,按照吸痰操作程序进行吸痰,吸完后用口腔内吸痰用盐水冲洗连接管,并将废弃物丢于床旁套有黄色塑料袋的垃圾桶内。气管内吸痰气管内吸痰3、同样的方法连接好吸痰管,试吸,将口腔内的痰液吸净。(建议采取间断的给予负压,这样不容易损伤口腔黏膜)并将吸痰管丢弃在黄色垃圾桶内;将吸引器连接管在标注口腔内吸痰的盐水中冲净,然后与床
11、头的一次性吸痰管连接好。气管内吸痰3、同样的方法连接好吸痰管,试吸,将口腔内的痰液吸气管内吸痰4、将氧管放入气管套管内;并根据 情况是否更换气切纱布;5、盖好生理盐水治疗碗,脱手套;6、用无菌纱布覆盖气切套管开口处,整理气切护理盘。气管内吸痰4、将氧管放入气管套管内;并根据 情况是否更换气气管内吸痰7、关吸引器负压表;调节好氧流量(待病人血氧饱和度升至正常后调氧流量与医嘱一致,注意应先将氧气管移出气管套管再调节氧流量,调好后再放入气管套管);8、观察患者血氧饱和度情况和痰液多少情况;考虑是否休息后予以再次吸痰;气管内吸痰7、关吸引器负压表;调节好氧流量(待病人血氧饱和度气管内吸痰9、快速消毒液洗手;时间允许最好在流动水下清洗双手;并向患者家属做好健康宣教和注意事项;(如翻身时多拍背利于痰液咳出)。 拍背手法:握空心拳、由外向内、由下至上、避开脊椎、有节奏10、在护理记录单记录痰液的性状、颜色及量;气管内吸痰9、快速消毒液洗手;时间允许最好在流动水下清洗双手操作程序注意事项1、首先不带负压进入气管套管内,并注意插入气管内的吸痰管长度;2、进入气管内边上提边旋转,避免在气管内上下提插,动作轻柔;3、吸痰的时间不超过15秒;间隔时间3-5分钟;每次吸引不能超过4次。4、吸口腔、鼻腔的吸痰管一定不能再吸气管的痰液操作程序注意事项1、首先不带负压进入气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