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的隐身与张扬_第1页
译者的隐身与张扬_第2页
译者的隐身与张扬_第3页
译者的隐身与张扬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译者的“隐身与张扬论文导读:这种译文应向原文无限靠近的观点,在德莱顿 (JohnDryden)把译者比作奴隶的喻指中早有反映:译者必须绝对服从原作 的意思。通过对当代西方译论中有关译者理论的梳理,我们不难看出,随 着译学研究的文化转向,翻译研究被置于一个多元、动态的系统之中。译 者主体性研究必将伴随着整个翻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而得以深入。关键词: 译者,译者主体性,西方译论一、译者的隐身韦努蒂(LawrenceVenuti)在他的论著译者的隐身 (TranlatorInviibility)中,将传统翻译观里译者的身份形象的比喻为隐 身,即在译文中看不见译者的痕迹,认为理想的译文应该透明得像一块玻

2、 璃,让读者感觉不到他是在读翻译作品(Venuti,转引自郭建中,2000)这种译文应向原文无限靠近的观点,在德莱顿(JohnDryden )把译者比 作奴隶的喻指中早有反映:译者必须绝对服从原作的意思。直至泰特勒 (A.Tytler)在论翻译的原则(EayonthePrincipleofTranlation) 一书 中提出的翻译三大原则:传达原作思想、复制原作风格、显现原作的流畅 (陈德鸿,张南峰,2000: 9),也无非是这一观点的重复,目的是要令译文 读者如原文读者般理解得清楚透彻,感受得深切热烈。二、面向译语系统的翻译研究:翻译研究经历了一个由以原著为中心(ource-te某torie

3、nted)到以译 语为中心(target-te某toriented)的过程转变。例如法国学者安托瓦纳 贝尔曼(AntoineBerman )在翻译批评论:约翰唐一书中就明确提出了 走向译者的口号,并认为翻译研究必须以译者为主体和基本出发点。自1990年苏珊巴斯内特(SuanBanett)和安德烈勒菲弗尔 (AndreLefevere)在合编的翻译、历史与文化 (Tranlation,HitoryandCulture) 一书中首次正式提出翻译研究的文化转 向问题,翻译研究便首次开始摆脱译作与原作二元对立的封闭、静态的体 系,进入语境、历史和文化等宏观动态的境地,探讨影响整个过程的操控 因素。(孙

4、致礼,2003: 121)如果说我们目前谈及的翻译理论还都承认原文的存在,把原文作为其 阐发论述的基点之一的话,那么现代阐释学,尤其是解构学派将从根本上 颠覆、解构原文,指出翻译是创造性的,是叛逆。译者的主体性在这里充 分地得以彰显。三、译者主体性的张扬:1.巴别塔之后:创造性阐释斯坦纳(GeorgeSteiner)则提出要重新评估译者和读者的角色。读者 在阅读时阐释译文,译者在翻译时阐释原作。他在巴别塔以后 (AfterBabel)一书中阐述了阐释的整个过程:译者从理解原作内容到用另 一种语言来表达,经过了信任、侵入、吸纳、补偿四个步骤。在翻译过程 的每一步骤当中,他都不可避免的将个人生活经

5、验、文化和历史背景渗入 原文,使翻译变成了对原文的再创造。阐释学另一代表人物迦达默尔 (Han-GeorgGadmer)这样描述阐释和翻译的关系:阐释的任务却恰好在于 把一种用陌生的或不可理解的方式表达的东西翻译成可理解的语言。(陈 德鸿,张南峰,2000)迦达默尔强调理解的历史性、局限性,即所谓理解 行为的前结构。因此,它所产生的意义总是会带有主观的成分在里面,理 解的过程也由此不会最终完成,而是始终开放的。理解活动是一个视界融 合的过程,理解者和文本都具有各自的视界,理解绝不是理解者对自我的 完全放弃,而是应从自我出发,与文本的视界交融,从而形成一个全新的 视界。当代阐释学带给翻译研究的启

6、示是:文本和理解所具有的历史性,凸 显了翻译活动中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存在;翻译不是译者向原文的无限趋 近,而是两者的相互交融。译者通过与原文的平等对话,不断扩展、丰富 自己原来的视野,从而使译文在理解和意义的追求上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原文也因其意义不断地被发掘而获得新生。解构主义否定原文与译文模式一复制的关系,主张平等互补关系。德 曼在关于沃尔特本亚明译者的任务一文的结论 (Concluion:WalterBenjaminTheTakoftheTranlator,1986)中说,翻译不 是文学的附庸,翻译是一个文本的来世(afterlife)。文本因为经过翻译 而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并获得了新

7、的生命。福科则认为,原著在翻译处理 过程中不断地被改写,译者每次阅读和翻译都改写了原作(郭建中,1999)。 因此,解构主义者宣称,译者是创造的主体,翻译文本是创造的新生语言。 译文不仅与原文的地位是平等的,而且,原文还得依赖译文才能生存下去, 即德里达所说的共生关系。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译者和译作的作用和地位。解构主义理论的产生,从理论上充分肯定了译者的重要性,阐明了发 挥其主观能动性的必要性。(廖七一,2000: 83)译者的主体性在解构主 义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彰显。解构学派理论的价值在于:它从一个全新的角 度阐发有关语言和翻译的问题,其怀疑精神和挑战勇气促进了翻译研究的 多元化发展。四、结语通过对当代西方译论中有关译者理论的梳理,我们不难看出,随着译 学研究的文化转向,翻译研究被置于一个多元、动态的系统之中。当我们 不再把翻译的理解停留在字词的层面上,不再试图去寻找与原文本对等的 影子,而是把翻译文本看作是经过变形和改造,融入译者主观审美和历史 存在的一种自足的艺术创造产物时,立刻就意味着我们必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