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劝学》同步训练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含答案)_第1页
10.1《劝学》同步训练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含答案)_第2页
10.1《劝学》同步训练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含答案)_第3页
10.1《劝学》同步训练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含答案)_第4页
10.1《劝学》同步训练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劝学同步训练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

2、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节选自荀子劝学文本二: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

3、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舍之可也

4、(节选自礼记学记)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B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C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D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教材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金”,在古代有的指用金属制成的刀剑,有的泛指金属,此处指前者。B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步,属于古今异义。C“庠序

5、”,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D师说中的“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3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中,荀子论述了学习的作用、方法以及态度,认为学习需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B文本二认为,教育的困难在于缺少严格的老师;师说则认为,教育的难处在于恢复传统的师道。C文本二认为学习者每年都要进入学校学习,隔年考核一次,不同学习年限的人考核内容有所不同。D文本二主张既要让学生按时学习正业,也要有空闲的时间学习其他相关的内容,这样才能亲师信道。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

6、也。(2)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5两篇选文谈论的都是有关学习的问题,但面向的群体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

7、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省:省察。B吾尝跂而望矣跂:提起脚后跟。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刻。D用心躁也躁:急躁。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劝学作者是荀子。名况,字卿,春秋时期赵国人,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B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C金

8、:金属制品,文中指金属制的刀剑等。D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8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用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的提取、车轮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为喻,说明了“学不可以已”的道理。B“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几个不同的比喻连用,使读者加深对同一道理的理解。C劝学虽然以论述思想品德的学习修养为主,但作者也着力论述了学习文化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学习方法。D荀子提出的“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观点,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它启发和鼓励人们利用外物来增强人的能力。9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子博学而日

9、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

10、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节选自荀子劝学)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B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D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曰”与“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两句中的“君子”含义相同。B“学不可以已”与“

11、如是而已”(师说)两句中的“已”字含义不同。C“而绝江河”与“河内凶”(寡人之于国也)两句中的“河”字含义相同。D“用心一也”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一”字含义不同。12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运用举例论证说明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B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需要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C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对今天的我们来说

12、,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D随着作者设喻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文章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产生铿锵起伏的节奏,表现出荀子谆谆劝学的激情。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劝学(节选)荀子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

13、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故君子结于一也。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注苇苕:芦苇的嫩条。句意:如果把它浸泡在臭水里,君子就不接近它,老

14、百姓也不佩带它。渐(jin):浸。滫(xi):臭水。服:佩带。冥冥:昏暗不明的样子,这里有精诚专一,埋头苦干的意思。意义略等于下文的“惛惛”。涂巷:道路,街坊。涂巷之人指最普通的人。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B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C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D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

15、一项是() A干越夷貉:干越,泛指当时我国南方各族。夷貉,泛指古代中国境内北方的民族。B衢道:大路,四通八达的道路。C跬步:本指半步,跨一脚,引申至举步、迈步,也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D桀纣:相传都是暴君,桀纣后泛指暴君。16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形象地说明了社会环境对道德观念的形成所起到的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B第二段文字用了“南方蒙鸠之巢”“西方之木”“蓬生麻中”“白沙在涅”“兰槐之根渐之滫”等五个比喻,论证了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说明了学习要有好的环境。C荀子的文章朴实浑厚,详尽严谨,句式比较整齐,而且擅长用多样化的比喻阐明深刻道理。D荀子认为要全面地了解伦理规范与

16、仁义之道,又完全地遵奉它,然后才是个真正的学者。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二、情景默写18默写填空荀子劝学12劝学中“故木受绳则直,_”两句,以木材和金属变化来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改变和提升,而人要改造成为“_”的君子,就要“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13荀子劝学中用踮起脚后跟来比喻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 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14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_”,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_,不复挺者”,是因为“_”。15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_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16借助车子,并非善于奔走,

17、结果是:“_。”17积累很重要,“ _,” 就会获得非凡的智慧。18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_,善假于物也 。”19用骏马和劣马对比说明成功的功效在于不舍弃,不停止的句子是:“_, 不能十步;_,功在不舍。”20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 ,_ 。”21荀子劝学中作者用雕刻比喻论证,只要坚持,就会成功的句子是:“_ ,_ 。”22荀子用“蚓无爪牙之利 ,_ ,”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_,_ ,用心躁也”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三、选择

18、 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当气象学家用不断攀升的数字描摹高温时,生活在高温下的普通人,正用肉身感知着今夏的酷暑。“热射病”这个往年似乎不常见的词语,今年频上热搜。专家指出,热射病其实就是最危险、最严重的中暑,具有很高的致死率。_?从预防劳力型热射病角度来讲,要避免在酷暑下过度地剧烈运动。当然,多大的运动量可以被称作剧烈运动,也要因人而异。所以不要去看所谓的剧烈运动的标准是多少,而是要多关注自己的身体,不要忽视身体感受,一旦有中暑、热射病的症状,就要及时自救。此外很多热射病患者发病前都有基础诱因,比如很多患者在发病前一两天就已经有腹泻呕吐、身体虚弱、睡眠不好等症状,如果已经发生类似症状

19、后依然在高温下工作,_。如果必须长期在高温下工作,应该怎么办呢?专家建议,补水、补盐、多休息。高温作业者要让身体逐步适应高温环境,每天都保持比较一致的工作时长,不要_,一旦出现中暑症状要马上停止工作。19下列句子中的“就是”和文中加点的“就是”,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我一定完成任务,你放心就是了。B大家都来了,就是小李还没有来。C就是下大雨,我们也要按时开工。D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地发展。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四、简答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大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的开始。在古人眼里,_。一则雪代表着圣洁,象征

20、着一尘不染的灵魂。二则雪是庄稼的“护身符”,不仅可杀死一些害虫在表层越冬,而且雪水中氮化物的含量高,融化后能增长土壤的水分,供作物生长。三则雪能吸收灰尘,净化空气,有利于身体健康。_,能消炎、消肿、止痛、止痒。民间有用雪水治疗火烫伤、冻伤的单方。四则_,古代文人雅士常将枝头新雪扫下煮沸沏茶。冬季也是进补的好时节,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冬季进补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冬季进补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生发。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此时,宜温补助阳、补肾壮骨、养阴益精。冬季食补应供给富含

21、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大雪节气前后,柑橘类水果大量上市,适当吃一些可以防治鼻炎,消痰止咳。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指出病句类型,并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这是延续两百年的苏州虎丘的戏曲大会,大会上所唱的曲子多是以昆曲剧目中的段落为主。根据明代文人的记载,每年中秋那天,苏州城 ,人们浩浩荡荡地来到虎丘,外地唱曲家也 。先是万众齐唱,比出优胜者数十人,再唱再比,优胜者渐次减少,最后在一片宁静中一位水平最高的演唱者登场,“

22、声出如丝,穿云裂石,听者心血为枯,不敢击节,惟有点头”。(张岱陶庵梦忆)清代李渔也记述过这种曲会,说赛曲过程中万众极其投入,声声喝彩把演唱者的情绪烘托得万分高涨:“一赞一回好,一字一声血,几令善歌人,唱杀虎丘月。”(李渔虎丘千人石上听曲)在这种曲会中也演戏,但主要是唱曲,可见当时吴地全民对于昆曲剧目的熟悉程度。所谓全民,按张岱的记载包括“土著流寓、士夫眷属、女乐声伎、曲中名伎戏婆、民间少妇好女、崽子娈童,及游冶恶少、清客帮闲、奚僮走空之辈”,他们不仅是昆曲演唱的鉴赏者,而且也是昆曲演唱的投入者。一切没有在虎丘山曲会上亮过相的演员很难在昆曲界取得地位。总之,这种普及到社会每个角落的全民性活动又是

23、当时昆剧艺术的最高评判场所。 般的全民性痴迷形成了昆曲艺术生存的浓烈氛围,中国戏曲史上没有另一种戏曲唱腔范型具有过如此深广的社会渗透力。23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2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通感(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参考答案:1B2D3B4(1)螃蟹有六条腿,两只钳,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它用心浮躁的缘故。(2)这样之后,才能教化民众,改变风俗,使周围的人心悦诚服,远方的人依附归顺。5文本一是站在教育者的角度,面向的群体是学习的人;文本二是站在统治阶层的角度,面向的群体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解析】1本题

24、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单靠死记一些零碎的知识,不能做个好教师,一定要有渊博的知识,随时准备根据学生的提问并给以圆满的回答才行。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就要引导启发他们;告诉了他以后,仍不能理解,可以暂时放在一边不管了。“乎”是句末语气词,因此应在其后断开,“乎”和“力”连用语意不通,排除AD。“语之”是告诉他的意思,两个“语之”连用句意不通,应在第二个“语之”前断开;且“然后”表示承接,因此“然后语之”与“力不能问”之间应为承接关系,“然后”前断开。排除C。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D.“师说中的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说法错误。师说中的“六艺”指诗书礼乐

25、易春秋六种经书。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文本二认为,教育的困难在于缺少严格的老师”说法错误,依据原文“凡学之道,严师为难”意思是“在从师求学方面,尊敬教师是最难的”。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非”,不是,如果没有;“寄托”,容身,居住;“躁”,浮躁。(2)“然后”,这样以后;“化”,教育、教化;“易”,改变;“说”,通“悦”,高兴;“怀”,归附。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文本一中,第一段“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指出了学习的意义,第二段“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

26、不舍,金石可镂”等讲述的是学习的方法、态度问题。因此,文本一主要讲述的是如何学习的问题,是站在教育者的角度,面向的群体是学习的人。文本二中,根据原文“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谓之小成”“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凡学之道,严师为难”“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可知,此文主要讲述的是教学制度和教师选拔等问题,因此,文本二是站在统治阶层的角度,面向的群体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参考译文:文本一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半途而止。靛青是从蓼蓝草里提炼出来的,却比蓼蓝草还要青;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

27、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有多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有多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干国、越国、夷族、貉族的人,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待他们长大以后,其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由于后天所受的教育不同所造成的。诗经上说:“你这个君子啊,不要总是贪图安逸。恭谨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的德行。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赐给你洪福祥瑞。”人的德行的境界,没有比接受道的

28、教化更高的了;人的幸福,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远的了。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

29、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水,是用心专一的缘故。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文本二执政者发布政令,选举贤能的人来辅佐自己,这样可以得到赞誉,但不能够耸动群众的听闻;接近贤能的人,亲近和自己疏远的人,可以耸动群众的听闻,但起不到教化百姓的作用。想要教化百姓形成好的风俗,君子就应该要重视设学施教啊!古代设学施放,每二十五家的“闾”设有学校叫“塾

30、”,每五百家的“党”有自己的学校叫“庠”,每一万二千五百家的一“术”有自己的学校叫“序”,在天子的王城或诸侯的国都设立有大学。每年有新生入学,隔一年有一次考试。入学第一年考查断句的能力,辨别志向所趋;第三年考查是否专心于学业,是否乐于合群切磋;第五年考查是否敬爱师长;第七年考查对学问的见解,和对朋友的选择。如果考查合格,就叫做“小成”。第九年考察知识畅达,触类旁通,能遇事不惑,不违背师训,这就叫做“大成”。像这样,就能够教化民众,改变风俗,使近处的人心悦诚服,使远处的人都来归附,这就是大学教育的道理。大学的教育活动,按时令进行,各有正式课业;休息时也有课余作业。在课余时间不学习杂乐,课内就很难

31、将琴弹好;在课余时间不学习设譬取意,课内就很难将诗文学好;在课余时间不学习服饰弁冕知识,课内就很难将礼仪学习好。可见,不学习各种杂艺,就不可能乐于对待所学的正课。因此,君子对待学习,课内受业要学好正课;休息在家也要将各种杂艺学好。只有这样才能安心学习,亲近师长,团结同学,并深信所学之道。即便离开老师和同学,也不会违背所学的道理。在从师求学方面,尊敬教师是最难的。因为尊师才能重道,重道才能使人重视学习。 所以君主在两种情况下是不以对待臣子的态度对待臣子的:一是当臣子在祭祀中是主祭者的时候,不以对待臣子的态度对待他;一是当臣子担任教师的时候,也不以对待臣子的态度对待他。按照大学的礼节,教师被君主召

32、见,给君主讲书时,不要北面行君臣之礼。这便是尊敬教师的意思。单靠死记一些零碎的知识,不能做个好教师,一定要有渊博的知识,随时准备根据学生的提问并给以圆满的回答才行。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就要引导启发他们;告诉了他以后,仍不能理解,可以暂时放在一边不管了。6D7A8C9(1)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失了。(2)有学问、有修养的人的天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D.躁:浮躁,形容词。句意:这是因为它心浮躁啊。故选D。7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及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33、。A.“春秋时期赵国”错误,荀子是战国末期赵国人。故选A。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但作者也着力论述了学习文化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学习方法”错误,劝学没有谈及“学习文化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学习方法”。故选C。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博学”,广泛地学习;“参省”,检查、省察;“知”通“智”,智慧;“日”,名字作状语,每天。(2)“君子”,有学问、有修养的人;“生”通“性”,天性;“假”,借助。参考译文: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的。靛青这种染料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块是冷水凝结而成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木材笔直,合乎墨线,但是(用火萃

34、取)使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到)如圆规画的一般的标准了,即使又晒干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用火萃取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我曾经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却)比不上片刻学到的知识(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向远处望,(却)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远处的人却能看见;顺着风喊,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听的人却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

35、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里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到达,)它的成绩来源于走个不停。(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土壤里的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

36、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10D11C12A13(1)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2)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里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这句话的意思是: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画出圆圈,即使又晒干了,它也不会再挺直了。“绳”为“中”的宾语,后面断开,排除AC。“不”是否定词,用来修饰动词“挺”,表明木头的状态,“不复挺者”中间不断开,排除C。故选D。11本

37、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的能力。A.前句中“君子”指的是“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句子译为“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后句中“君子”也是“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句子译为“莲花,是花中有学问有修养的人”。所以,两句中的“君子”含义相同。B.前句中“已”意思是“停止”,句子译为“学习不可以停止”;后句中“已”与“而”连用,意思是“罢了”,句子译为“像这样罢了”。所以,两句中的“已”字含义不同。C.前句中的“河”是泛指大江大河,句子译为“却可以渡过大江大河”;后句中的“河”是专指“黄河”,句子译为“黄河以北遭遇荒年”。所以两句中的“河”字含义不相同。D.前句中“一”意思是“专一”,句子译为“这是由于它用心

38、专一啊”;后句中的“一”是数量词,译为“一块”,句子意思是“况且因为一块宝玉的缘故违背了强大秦国的意愿而使大王您不高兴。”所以,两句中的“一”字含义不同。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运用举例论证说明”错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是比喻论证。故选A。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博学”,广泛地学习;“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参省”,检查,省察;“知”,通“智”,智慧。(2)“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从这里;“善”,形容词作名词,善行;“神明”,心智澄明。参考译文: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取得的,然而却比

39、蓝草的颜色更青;冰,是水凝结而成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木材笔直地合乎取直的墨线,但是(用火烤)使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规画的一般的标准了,即使又被晒干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用火烤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我曾经整天整天地冥思苦想,(却)比不上片刻学到的知识(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向远处望,(却)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远处的人却能看见;顺着风的方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听的人却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

40、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里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到达,)它的成绩来源于走个不停。(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

41、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土壤里的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14A15B16A17所以君子居住时必须选择乡里,外出交游时必须接近贤士,这是防止自己误入邪途而接近正道的方法。【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射出一百支箭,只要有一支没有射中,就不能称之为善于射箭;赶一千里路程,即使还有一两步没能走完,就不能称之为善于驾车;伦理规范不能贯通,仁义之道不能一心一意地奉行,就不能称之为善于学习。“不足谓善射”“不足谓善御”“不足谓善学”三句结构一致,断法也应该一致,应各自独立,这就排除BCD

42、。故选A。15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大路,四通八达的道路”错误,文中“衢道”应该是“歧路、岔道”。故选B。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手法的能力。A.“说明了社会环境对”错误,由“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教使之然也”可知,第一段说明的是教育对人的影响。故选A。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故”,所以;“居”,居住;“游”,交游;“就”,靠近,接近;“所以”,用来的方法;“中正”,正道。参考译文:所以不登上高高的山峰,就不知道天空的高远;不俯视深深的山谷,就不知道大地的深厚;没有听到前代圣明帝王的遗言,就不知道学问的渊博。吴国、越国、夷

43、族、貊族的孩子,生下来啼哭的声音都相同,长大了习俗却不同,这是教化使他们这样的啊。南方有一种鸟,名叫蒙鸠,它用羽毛做窝,还用毛发把窝编结起来,把窝系在芦苇的花穗上。风吹来,苇穗折断,鸟蛋打破,小鸟摔死。它的窝不是不完善,是窝所系的地方使它这样的。西方有一种草,名叫射干,茎长四寸,生在高山之上,因而能俯临七百多尺的深渊。它的茎并非能长到这么高,是它所处的位置使它这样的。蓬草长在大麻中,不去扶持它也挺直;雪白的沙子混在黑土中,就会和黑土一样黑。兰槐的根就是芷,如果把它浸在臭水中,君子就不再接近它,百姓也不再佩带它。它的本质不是不美,而是所浸泡的臭水使它这样的。所以君子居住时必须选择乡里,外出交游时

44、必须接近贤士,这是防止自己误入邪途而接近正道的方法。所以没有潜心钻研的精神,就不会有洞察一切的聪明;没有默默无闻的工作,就不会有显赫卓著的功绩。徘徊于歧路的人到不了目的地,同时侍奉两个君主的人不能被双方接受。眼睛不能同时看两个东西而全都看清楚,耳朵不能同时听两种声音而全都听明白。螣蛇没有脚却能飞行,鼫鼠有五种技能却陷于困境。所以君子学习时总是把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射出一百支箭,只要有一支没有射中,就不能称之为善于射箭;赶一千里路程,即使还有一两步没能走完,就不能称之为善于驾车;伦理规范不能贯通,仁义之道不能一心一意地奉行,就不能称之为善于学习。学习,本来就要一心一意地坚持下去。一会儿不学习,一会

45、儿学习,那是市井中的普通人;好的行为少,不好的行为多,那就成了夏桀、商纣、盗跖那样的坏人;全面地了解伦理规范与仁义之道,又完全地遵奉它,然后才是个真正的学者。18 金就砺则利 知明而行无过矣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吾尝跂而望矣 輮以为轮 虽有槁暴 輮使之然也 学不可以已 而致千里 积善成德 君子生非异也 骐骥一跃 驽马十驾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筋骨之强 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有:砺、参省、跂、槁暴、已、致、德、生、骐骥、驽、.跬、至、锲、镂、蟹、螯、鳝。19D20如何避免热射病呢就很容易引发热射病突然增加工作

46、量【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中重点词语的用法和含义的能力。文中加点的“就是”是动词,作谓语。表示肯定,确定。A. 语气词,用在句中或句末,对句子起减缓、冲淡的作用,或表示坚决、肯定的语气,常常跟“了”连用。B. 副词,仅,只是。C. 连词,表示假设,相当于“即使”。D. 动词,作谓语。表示肯定,确定。故选D。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从后文“从预防劳力型热射病角度来讲,要避免在酷暑下过度地剧烈运动”可知,前面内容应是关于如何预防或避免热射病的发生的提问,故可已填入“如何避免热射病呢”。第二空,根据前文“如果已经发生类似症状后依然在高温下工作”可知,这是产生热射病的假设条件,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