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反叛与皈依之间从《西游记》看吴承恩的矛盾心态_第1页
读书笔记 反叛与皈依之间从《西游记》看吴承恩的矛盾心态_第2页
读书笔记 反叛与皈依之间从《西游记》看吴承恩的矛盾心态_第3页
读书笔记 反叛与皈依之间从《西游记》看吴承恩的矛盾心态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反叛与皈依之间从西游记看吴承恩的矛盾心态生活在明代的知识分子似乎是不幸的,许多自负而有个性的知识分子被抛入 一个巨大的矛盾之中。社会现实的严酷一直压抑着他们向上的心。而儒家的功业 意识甚至于个人的私欲,都催促着他们向统治阶级靠拢。这毕竟是体面的一条求 名得利之路。但欲仕而不得且常常又遭到非理性的暴力驱驰。因而,我觉得明代 知识分子有着人格分裂现象。这里以西游记之吴承恩为个案分析或许可以为 上述论断增加一些理由。任何成功的文学形象在一定程度上都投射有作家的影子,这是一个不争的事 实。况且我以为作家的心态似乎并不能从书信、题跋或一些小诗文中得到全面展 示。这类东西太容易矫饰或者说容易受写作那一段时

2、间的情绪影响,往往并不能 代表作者全面深层次的意识。正如有诗句所说的:“思想一经说出就是谎。”而长 篇小说就不同了。作者是以全部的心智,调动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思想上的, 生活上的去塑造人物形象。且构思写作时间又长,应该可以从中看出在别处隐藏 或不自觉的一些意识心态。因而在读西游记时,可以从种种看似不合理处窥 见吴承恩自己在那里呼喊、跳跃。下面所摘录的一些句子是我粗粗阅读了西游记认为有些不合适的地方, 记下来分析之。在第十二回,当唐王问谁愿意去西天取经时,法师帝前施礼道: “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在唐王 与他结拜为兄弟之后,玄奘感激不尽道:“陛下,贫僧有

3、何德何能,敢蒙天恩眷 顾如此?我这一去,定要捐躯努力,直至西天”在洪福寺,玄奘对弟子说: “我已发了弘誓大愿,不取真经。永坠沉沦地狱。大抵是受王恩宠,不得不尽忠 以报国耳”在太宗送别时,太宗拾一撮尘土弹入酒中,道:“宁恋本乡一 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三藏方悟捻土之意,复谢恩饮之。以上的表达中,如不计玄奘的得道高僧的身份,看作是一般的官员,那么是 毫无有悖谬之处的。然而,作家给唐僧设计的身份是大唐国最好的高僧。而我们 也知道真正的玄奘取经去时,是偷偷溜出去的,绝无太宗送行一事。所谓的太宗 送行以及上面的一系列言语,大抵出自作家的杜撰。当然由于成书的繁杂,我并 未去求证这些话语是出自以前的说话艺

4、人还是吴承恩本人编写。但这似乎并不重 要,无论如何,这些话语出现在书中,应是符合吴承恩的心态的。就在这里,很 明显的,陈玄奘一个资深的佛家弟子变成了一个纯粹的儒教徒。从话语中我们可 以很清晰地看到儒家的功业意识,忠君报国意识。取经事业由于帝王的参与而染 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与宗教无关了。对玄奘而言,取经的最大动力也脱离了宗 教的源动力,变成了为国尽忠,愿唐王江山永固,报明君的知遇之恩。除此之外,在别处我们还可以找到一些儒的影子。在第十三回,三藏蒙伯钦 相救,逃离虎口。伯钦全家对三藏照顾有加,而三藏也发挥专业优势,念经超度 伯钦亡父的亡灵。伯钦亡父是夜托梦给全家,因而伯钦全家对三藏愈加感激。我觉

5、得这那么故事的思维方式纯粹是世俗观念之下进行的。当然,吴承恩是一 个世俗人,本也无可厚非,但也使唐僧的形象愈加脱离僧人了。施恩受报,佛业 在这里只是一个报恩的手段,同时也成为受报答的一个理由。在第十四回中。孙悟空打杀了六个强盗后,我们来听听三藏的一番责备之言: “早还是山野中无人查考,假设到城市,倘有人一时冲撞了你,你也行凶,执 着棍子,乱打伤人,我可做的白客,怎能脱身? ”“此事假设告到官,就是你老子 做官,也说不过去。”在这里,三藏对悟空的斥责固然有佛家的慈悲与不忍,但 更多的似乎是害怕,是对世俗法律的畏惧。从以上几处我们完全有理由断定唐僧这个人物深深浸染的是儒家思想。这与 唐朝时那个真去

6、取经的玄奘是有区别的。显然,吴承恩以己之心度他人之意,以 儒家之心度佛家之意。吴承恩作为一个在儒家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 在佛教徒人物身上投射下儒家意识也理所当然。仅仅执着与论证唐僧是一个儒教 徒而非佛教徒也没有太大的意义。但如果问一问为什么呢?为什么吴承恩会在唐僧身上投下如此多的儒家思 维。我们知道作为一个小说家,是不会故意把人物角色与思想颠倒的,穿着袈裟 做着儒家之事。或许唯一可以解释的便是无意识之中的投射。很明显,在一些大 处,如佛经的引用都是契合故事情境的,对一些佛理,佛教人物的表达也是合理 的。因而可以肯定的是吴承恩对佛教,佛理是有很深的造诣的。或许佛家思维也 影响了他。但作

7、为无意识施与的主体,儒家意识在吴承恩头脑中的不二地位是显 然易见的。但更有意味的是孙悟空这个人物的光彩照人。我也相信,孙悟空这个人物也 如许多人论述的那样是吴承恩的理想人格。但显然,孙悟空并不是儒家的。那么, 所有的焦点都关注在了唐僧与孙悟空这两个对立的人物形象上。借林语堂的一句 话便是,唐僧与孙悟空是吴承恩思想中的两个“鬼”:绅士鬼和流氓鬼。他们构 成了吴承恩的现实与理想,信念与行为,执着与对抗,因而也开始关涉到前面讲 的人格矛盾这一论断。作为失意而又倔强的知识分子,吴承恩对现实自有他的不满与愤怒。但吴承 恩不是孔乙己,他的不满,他的愤怒到了一定的时候总要有一个喷发的途径。孙 悟空就是。从佛

8、洛伊德的心理学来讲,我以为孙悟空就是吴承恩心中的“本我”, 也就是潜意识。他的活动规律完全不遵守理性的逻辑法那么,实行为乐原那么,想怎 么干就怎么干,且能量惊人。而唐僧那么是吴承恩心中的“超我”。他代表社会道 德标准,压抑本能冲动,按照社会道德行事。有意识的通过理性与道德抑制“本 我”一一本能的欲望冲动。因而也注定了取经集团是以唐三藏为首领,以孙悟空为主角的格局。从心理 学层面讲就是以理性控制非理性。从现实层面讲就是吴承恩心中的现实与心中的 渴望的斗争。孙悟空与唐僧的斗争,其实也是吴承恩一个人的战争,是处于反叛 与皈依之间的吴承恩痛苦心态的表达。一方面想像孙悟空那样,什么都不管,什 么都不顾,

9、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该怎么干就怎么干,抛弃一切,蔑视一切。淋漓 尽致按照自己的本我意识生存。但儒家的思想却牢牢地控制着他那一颗躁动不 安,狂傲不羁的心。犹如如来的手掌,无处不在,不管怎么逃都不得挣脱。注定 了吴承恩一辈子是不得解脱的,只能在沸腾的欲望中痛苦的生存下去。而所谓的 取经成佛,也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罢了。在吴承恩一个人的战斗中,孙悟空头上所戴的紧箍儿,便有了十分有意味的 象征意义。这可以与古希腊神话中阿喀琉斯之踵相比拟而理解。阿喀琉斯英勇无 比,脚后跟是他唯一的弱点,可以致他与死地。因而这一弱点也被认为是人类个 人意识的无限膨胀必然会给整个民族带来灾难。甚至如阿喀琉斯一般,是死亡。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表达的似乎就是个人意识的无限膨胀这一个现实,这是 否也意味着吴承恩的个人意识无限膨胀需要什么东西来抑制呢?这是否也意味 着吴承恩自省意识的滋生呢?在中国,很显然的,早熟的中国文化儒释联合给这 种极端膨胀的个人意识戴上了一个紧箍儿。于是,个人意识便被控制在中国正统 文化即儒家意识伦理的底线之上不得逾越半步。这似乎也是吴承恩对自己无奈的 嘲讽,“你再怎么放浪,再怎么狂傲,也摆脱不了儒家思想的束缚。”这确实是资 本主义萌芽初步产生并伴随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