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规 划 文 本(送审稿)2012 年 11 月目录则 . 1第一章 总第二章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规划 . 1第三章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 3第一节 人口规模与城镇化预测 . 3第二节 镇村体系规划 . 3第三节 产业发展规划 . 4第四节 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 4第五节 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 5第六节 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 5第七节 镇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 5第八节 镇域民用燃料结构规划 . 7第九节 镇域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工程规划 . 7第十节 镇域综合防灾规划 . 8第十一节 镇域综合防灾规划 . 8第四章 镇区总体规划 . 9第一节 镇区规模 . 9第二节 镇区发展方向与空间结构 .
2、 9第三节 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 10第四节 镇区道路交通规划 . 11第五节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 11第六节 市政设施规划 . 12第七节 环境保护及环境卫生工程规划 . 14第八节 绿地系统与景观系统规划 . 16第九节 镇区综合防灾规划 . 17第十节 历史文化与民俗文化保护指引 . 18第十一节 发展时序规划 . 18第五章 规划实施与管理 . 18第六章 附则 . 19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了推进团溪的城镇化进程,合理配置各项生产要素与资源要素,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全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划。第二条规划指导思想1、城乡
3、统筹,一体化发展2、优势挖掘,寻求可持续性的经济发展道路3、塑造地域特色,走集约发展的道路4、节约用地,合理布局5、因势利导,分期建设第三条规划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2、可操作性原则3、集约利用原则4、保持特色原则第四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 146 号);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0);4、镇规划标准(GBJ137-90);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年 8 月修订);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村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2000 年 6 月);7、建设部关于加强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讨论稿)
4、8、遵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9、遵义市“十二五”规划10、遵义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007-2020)11、遵义县“十二五”规划12、团溪政府工作报告(2011 年 11 月)13、团溪镇十二五发展纲要14、遵义县团溪镇区建设规划(20032020)15、国家及地方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第五条规划期限近期:20122020 年远期:20212030 年第六条规划层次团溪镇域:行政辖区面积 186.1 平方公里中心镇区:本次规划根据团溪镇发展的实际情况与趋势,将镇区范围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相应拓展,往西至小桥、杨柳井一带,往南至高方、银山顶一带,往北拓展至桥头上一带、往东至
5、龙岩水库一带,中心镇区总面积 5.61 平方公里。第七条本文本作为团溪镇总体规划的法定文件是指导团溪镇域内一切建设活动的纲领性文件。在团溪镇域范围内,下一层次的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村庄规划等均应遵守本规划。第八条文中下划线条文为本次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是对城镇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镇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属严重影响城镇总体规划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第二章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第九条发展定位现代山水宜居城镇,文化教育旅游名镇,团溪镇区经济、文化、行政管理中心和以工矿加工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导产业的中心镇;第十条发展目标1、总体发展目标将团溪打造成为南路片区
6、的“可持续性工业强镇、商贸强镇、历史文化休闲名镇”。2、社会发展目标(1)人口:2020 年,总人口控制在 6.4 万人以内,城镇人口控制在 2.6 万人以内,城镇化率达到 35%;2030 年,总人口控制在 7.0 万人以内,城镇人口控制在 3.8 万人以内,城镇化率达到 50%。(2)社会公共服务:2030 年,教育、医疗卫生、就业与社会保障、社会公平和安全等方面取得同步协调的发展。保障人均受教育年限为 12 年,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 40%;公共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 100%,千人拥有医疗床位数 4.5个;社会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稳定高效,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大力发展社会服务
7、体系,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充分考虑孤寡老人和残疾人的特殊需要。3、经济发展目标(1)经济增长目标:近期到 2020 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保持在 20%左右,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40 亿元;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保持在 25%左右,实现 65 亿;远期到 2030 年,增长速度保持在 10%左右,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85 亿元;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保持在 10%左右,实现 140 亿;(2)经济结构调整目标:经济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逐年上升。2009 年其三次产业结构为 3:4:3,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未来经济结构调整主要将对各产业内部构成进行优化完善。4、生态环境保护发展
8、目标(1)大气:葡萄水库、龙岩水库、雷水堰水库、以及发展休闲农业的区域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其他地区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2)水环境:地表水水质逐步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不低于 95%;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 100%,污水处理率达到 95%。(3)固体废物综合整治: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 100%;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处置率 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100%。(4)声环境:确保各类噪声功能区昼、夜间声级达到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的规定。(5)水土流失防治:预防和治理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 95%,开发建设活动造成的
9、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得到全面控制。5、城镇建设目标到 2030 年,基本实现城镇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在总体目标的指导下,未来城市的发展必须加快城镇转型,在规划期内,力争将团溪镇建设成一个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功能齐备、环境优美、生活便利、经济发达的现代化小城镇。第十一条发展策略1、空间发展策略实现控制土地投放量与土地集约利用、合理安排土地开发时序、增大土地效益四者的相互协调;在社会与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同时,实现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2、交通发展策略(1)重点对接、规划的东南环复线建设,缓解现有主干交通压力。(2)理顺交通干道网络,对各主要道路分级;(3)加快建设各项交通配套设施,包括
10、规划的铁路客货一体站、长途汽车客运站等;(4)省道镇区过境段功能及线位外移,避免过境交通对城镇的干扰。3、经济发展策略(1)努力发展现代化特色农业。(2)优化现有的产业结构,推动产业链发展,壮大主导工业产业;(3)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提升产业结构层次,扩大总量规模。4、社会事业发展策略(1)实施交通带动战略,促进又快又好发展实施城乡一体战略,共享城镇发展成果实施社会和谐战略,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实施教育兴镇战略,提升城镇内涵5、环境保护发展策略(1)实现工业企业向工业区集聚。加强环境监管,通过集聚发展,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环境的有效控制。(2)加快镇域内水系的环境保护欲整治,提升环境质量,为休闲
11、旅游发展提供保障。(3)对现有的山体,应做好保护性规划,严格控制对山体的随意破坏。6、城镇特色塑造策略外在景观上,通过保护、合理开发生态环境资源,并对城镇一般建设地区的建筑体量、形态、高度和色彩进行控制,形成凸显自然资源,兼具活力的小城镇;第三章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第一节 人口规模与城镇化预测镇域人口规模预测:近期至 2020 年,64000 人。远期至 2030 年,70000 人。第十二条第十三条城镇化水平预测 2020 年,城镇化率达到 35%;2030 年,城镇化率达到 50%。第二节 镇村体系规划第十四条镇村等级结构规划团溪镇的村镇等级划分为镇区中心村基层村。团溪镇镇村等级结构镇村等级
12、数量(个)名称镇区1团溪镇区中心村5香山、张王、五龙、两路口、白果基层村6劳动、福禄、农庄、大窝、和平、生产第十五条镇村空间布局规划形成“纵横两轴线、四片区、五中心”空间布局形态。其中纵向轴线沿205 省道,横向轴线沿东南环复线延展。四片区包括由白果、劳动、两路口、福禄村组成西北部现代农业、特色农产品地理认证发展片区;由五龙村、大窝村组成的西南部经济林业,工矿开采发展区;由张王村构成的东南侧经济林业和工矿开采发展区;以及由团溪镇区、香山村、生产村构成的中部农副产品加工、休闲旅游、综合服务发展区。五中心包括团溪镇区中心和五龙、张王、两路口、白果四个副中心。第十六条发展策略1、西北部现代农业、特色
13、农产品地理认证发展片区该区现有大片的基本农田保护用地,是确保团溪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持良好环境的生态基础。规划该区发展节约型、生态型、效益型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水平。重点发展蔬菜、食用菌、畜牧业。积极发展和创建“白果贡米”“黔北黑猪”等全国特色农产品地理认证品牌,提升农业附加值。同时适当发展一定量基于现代农业和自然风光的以农家乐为主题的休闲项目。2、经济林业,工矿开采发展区该类区域内矿产资源储量丰富,未来其发展重点应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有序推进矿产开采,并围绕矿产资源发展一定量的矿产资源加工,并与周边产业互动,发展配套产品。3、综合服务发展区规划团溪镇区是团溪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
14、商业金融、贸易业、房地产及工业为主。发展面向全镇及周边城镇、工业园区的管理功能、服务功能、集散功能和创新功能。同时,充分考虑镇区周边村的发展条件,规划将环境优美的农庄、香山、生产村统一纳入综合发展区,利用镇区带动其休闲旅游的发展。第三节 产业发展规划第十七条产业发展重点1、现代农业种植业在稳定烤烟、辣椒等经济作物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优质水稻“白果贡米”,打造团溪“贡米之乡”品牌;养殖业在搞好常规性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生猪养殖,大力扶持三家生猪养殖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带动效应。2、工业主导发展:利用现代农业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线,大力发展辣椒、绿色食品、罐头食品、风干蔬菜、
15、果蔬饮料等加工业,并带动包装、物流等关联产业的发展。适当发展:依托矿产资源,以现有的贵州成黔矿产有限公司、贵州金鑫铝矿有限公司等大型公司为龙头,推动矿产资源合理采掘及加工业的发展,并对现有发展水平较低的矿产加工企业实施节能技改工程。3、服务业(1)旅游业:依托蔬菜基地积极发展以农业体验、农业教育为主题的休闲农业;利用雷水堰、葡萄水库等滨水资源,充分挖掘历史文化旅游价值,发展具有文化内涵的滨水休闲度假。(2)商贸物流:依托铁路货运站,发展商贸物流,为团溪以及周边区域农副产品的外销提供交易展示、货运中转、集散、仓储、运输、包装、流通、加工、信息等全方位物流服务的物资流通基地。第十八条产业布局1、第
16、一产业种植业主要布局于镇域西部:五龙村、和平村、福禄村、生产村、两路口村一片分别建立优质水稻、蔬菜、辣椒、地瓜、西瓜、草莓等基地;林业主要分布团溪东南部张王村和西南部五龙村一带,是重点退耕还林的地区,主要以经济林营建为主,其中张王建立生漆、油桐基地和杜仲、天麻、黄柏等药材基地。大窝村建立核桃、板栗基地,在香山村以及五龙村建立园艺苗木基地(如火棘、大叶南竹、广玉兰等)和杨梅、梨等水果基地;养殖业布局全镇,其中张王一带主要以家禽为主,镇域北部两路口至白果一带建立鹅、鸭养殖基地,镇域东南部张王与五龙村一片建立大牲畜养殖基地。2、第二产业主要分布在团溪镇区、五龙、张王,其中镇区主要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
17、主,辅以一定量的矿产资源加工业;五龙、张王以矿产业开采以及少量加工为主;其次在白果村和生产村一带可适量建立采掘业。3、第三产业团溪镇未来第三产业的发展将高度集中于团溪镇区,其将承担商贸服务,信息传播、文化教育、金融服务、休闲娱乐等多种现代服务功能。在镇域西部的雷水堰和镇域北部的葡萄水库布局以养生度假、滨水休闲为主题的休闲度假功能。结合铁路货运站集中布局发展商贸物流业。第四节 镇域空间管制规划镇域空间管制分区规划将团溪镇域划分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管制依据及措施(1)禁建区:该区域除进行农村居民点建设和与保护需要直接相关建设外,禁止一切与城镇建设相关活动的开展,并严禁
18、破坏景观与自然资源,保护耕地,禁止耕地转为非耕地,禁止侵占基本农田进行农村居民点建设。重点加强生态环境、自然及人文资源、水环境的管制,严格禁止各类开发建设活动,防治受到建设性破坏。(2)限建区:该区域除进行农村居民点建设、城镇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外,限制其他与城镇建设相关活动的开展。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因建设需求确需占用耕地的,必须经法定程序规定严格审批批准后方可实行。(3)适建区:在该区域内,因城镇建设发展需求,设计将农田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必须经法定程序规定严格审批批准后方可实行;该区域内的农村居民点,原则上不再扩大其规模,应对其进行合理引导,促进其向城镇型住区集中。适宜建设区
19、应采取有序拓展、集约开发的模式,重点加强对区域内各类建设项目容量、密度、功能、开发时序的管理,避免粗放式的开发行为。第五节 镇域综合交通规划第二十一条规划目标(1)强化团溪对外联系通廊的建设;(2)镇区与、中心村与基层村之间建立便捷联系,建设交通纽带为镇区带村的发展模式打下基础;(3)镇区内部交通建设成网络、成体系,并梳理好未来铁路客货运站周边交通组织,便于交通疏散。第二十二条对外交通1、铁路及站场:本次规划落实上层次规划即遵义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引,建设泸遵马铁路团溪客货运站 1 处。2、东南环复线:根据遵义市总体规划,建设遵义市东南环复线团溪段 2 级公路,便捷联系尚嵇与西坪。3、省道:本次
20、规划对原 205 省道镇区段进行改线,将省道调整至镇区外围通过,以减少过境交通对城镇生活的不利影响,同时原省道镇区内路段调整为镇区中央大道。4、尚稽至西坪道路团溪段:保留原有走线,对镇区段道路按照 205 省道方式进行改线移至镇区外围,避免过境交通穿城而过。第二十三条城镇交通规划整个道路网络形成“四横三纵”的骨架路网格局,支撑团溪镇区快速机动车交通要求。其中,“四横”为纬三路、开发大道、纬六路和纬八路;“三纵”为经三路、团中路和纬六路。主要道路均与 205 省道等公路相连,实现外部交通与内部交通的有效衔接。第六节 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第二十四条规划目标在引导村落逐步集中建设的基础上,公共服务设
21、施配置实行“镇带村”的设置方式,使村镇逐步实现设施区域共享。第二十五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团溪镇区作为镇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建设施配套较为集中,镇级党政、团体机构行政办公;街道办事处;高中、初中、小学、幼托、科技站;广播电视站;图书馆、影剧院;文化活动中心;体育中心、运动场;综合医院、防疫站、卫生监督站;商业金融设施;敬老院等。公建设施按照人口规模、服务范围确定建设规模。中心村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不仅包括满足当地农民日常生活必备的各项设施,如小学、幼托、医疗站、活动站、小吃店、副食品市场、计生站等设施,同时也为附近村庄农民服务,成为村庄生活的中心。另外,布置农业生产服务设施,如农机技术推广站等
22、,以推动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基层村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以满足当地农民日常生活必须的设施为主。如小学、小卖部、食杂店、幼托、医疗站、活动室等,高一级的服务设施可与周边中心村共享,小学半数数量小于八班可考虑与中心村合并。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表等级名称服务设施镇区团溪镇区党政、团体机构行政办公;人武部、公、检、法办公机构;街道办事处;高中、初中、小学、幼托、科技站;广播电视站;图书馆;影剧院;文化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运动场;综合医院、防疫站、卫生监督站;商业金融设施;敬老院、福利院等。中心村香山、张王、五龙、两路口、白果村委会;小学、幼托;活动站;医疗所;市场、百货店;计生站基层村劳
23、动、福禄、农庄、大窝、和平、生产村委会、幼托、活动室、医疗所、小卖部、食杂店第七节 镇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第二十六条给水规划1、用水预测镇区根据用地类型采用同等规模城市用水标准。村庄生活用水标准近期70L/capd,远期 100/ L/capd。2、供水规划镇区采用集中供水方式,规划新建一座给水厂;各村应尽可能采取集中供水,就近取用水质较好的地面水或地下水作水源,水处理采用小型分离型净水设备进行处理。水源的选择应考虑水量和水质要求,并与其它市政设施协调建设。3、水源保护龙岩水库作为镇区的自备水源,水库周边地区规划建设应满足水源保护区相关要求。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区域和村庄,地下水取水点及周边地区应满
24、足地下水水源保护区的相关要求。第二十七条排水工程1、排水体制镇区新建地区采用严格的雨污分流制,老城区远期逐步改造为雨污分流制,其余村庄采用合流制排水。2、排水设施规划规划镇区污水采用集中处理方式,建设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污水。其它村庄大力提倡生态污水处理,采用投资小,运行费用低,操作管理容易的稳定塘、人工湿地等污水处理工艺。还可以提高处理后污水农灌的使用率,所有污水处理后排放标准必须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第二十八条电力工程1、负荷预测镇区采用单位用地面积负荷指标法,并考虑到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合理预测电力负荷需求,总同时系数采用 0.8;村庄主要是生活用电和农业用电。2、电力设施
25、规划镇域远期发展所需电源由区内现状 110 千伏团溪变电站提供,但其现状变电容量已趋于饱和,考虑到团溪变电站还兼顾其他地区的供电任务,规划建议现状团溪变电站未来变电容量扩容至 340 兆伏安。为适应团溪镇电力增长的需求,确保全镇的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配合农网改造项目和“两改一同价”工程,新建和改造 10 千伏配电网络,合理规划10 千伏供电半径(15 公里)减少 10 千伏配电网络的损耗。使全镇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供电结构,满足镇域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按照镇村体系与产业空间布局要求,规划近期深化农村电网改造和完善工作,扩大农村供电范围,增设 10 千伏配电变压器,提高农村电网供电的可靠性
26、。3、实施和管理对不符合供电要求以及危害人身财产安全的配电变压器和线路设备等进行更新改造;加 110 千伏以上线路应尽量避免跨越镇村建设用地,进入镇村或在附近通过的 110 千伏架空线路高压走廊宽度为 25 米;10 千伏架空线路边导线与建筑红线应保持的距离3 米(距建筑凸出部分2 米)。第二十九条通信工程1、邮政规划保留现状团溪邮政支局,为全镇提供用邮服务。2、电信规划(1)固定电话需求预测:全镇近期固定电话用户约 1.5 万线、宽带用户 1 万户,全镇交换机容量达 2 万线左右;远期全镇固定电话用户应为 4 万线、宽带用户 3 万户,全镇交换容量在 5 万线左右。(2)电信发展规划加强农村
27、电信网络建设,增强综合通信能力,增大电信设施投入,大力拓展农村电信市场,逐步解决“村通”为代表的农村电信市场普及问题,带动团溪镇农村电信的全面发展。保留现状团溪电信端局,交换机容量扩容至 3 万线,为全镇提供固话及宽带业务。(3)移动通信规划按服务半径 500-1000 米的标准设置移动基站,为全镇提供移动通信业务,移动基站应尽可能设于镇区的高点(比如山体)上。3、有线电视工程规划保留现状广播电视管理站,并规划扩容升级为有线电视中心,为全镇提供有线电视业务。4、实施与管理通信设施是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基础设施,各通信部门必须与村镇建设部门紧密配合,统一合理安排用地,以便通信设施建设顺利实施。在
28、镇村通过的通信线路应在通信管道内敷设,在镇村边缘地带通过的光缆可采用填埋方式敷设,并留出相应的光缆保护区,其范围为直埋光缆两侧各0.75米的平行区域,该区域上方不得堆放重物,不得修建建,构筑物,不得种植根系发达的树木,如若工程用地需要,必须与通信部门商定可靠的工程保护措施,征得主管部门的同意。第八节 镇域民用燃料结构规划第三十条镇域燃料结构规划(1)镇区近期以瓶装液化气和型煤为主要燃料,电能作为补充;远期根据用户需求适时启动天然气管道供应建设,形成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联合供应的能源结构。(2)村庄以型煤、沼气为主要燃气,瓶装液化气为补充,逐步取消薪柴燃料。第九节 镇域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工程规划第
29、三十一条环境保护规划1、规划目标(1)大气环境保护目标:旅游区、水库及农业发展区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其他地区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2)水环境保护目标:地表水水质逐步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不低于 10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 100%,污水处理率达到 95%。(3)固体废物综合整治目标: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 100%;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处置率 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100%。(4)声环境保护目标:确保各类噪声功能区昼、夜间声级达到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规定。2、环境污染治理措施(1)水污染治理措施实施强化龙岩水库水源保护工程和
30、其他水库环境保护工程。实施景观河渠保护工程,改善城区水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实施镇区污水集中处理和村级污水处理工程,解决生活污水对水环境的污染。(2)大气污染治理措施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控制煤烟型污染。防治扬尘污染,治理开放源。严格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借鉴国际经验,推进温室气体 CO2 的减排。(3)固体废弃物治理措施采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实现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加强危险废物管理,建立完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制度。加快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体系和医疗废物污染环境防止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的建设。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防止垃圾处理场造成的
31、二次污染。第三十二条环境卫生工程规划1、城乡生活垃圾推行“村收集,镇清运,卫生填埋处理”方式。逐步采用袋装、分类存放垃圾,由村保洁员到各户收集,并集中到村垃圾收集站;镇环卫所负责将各村收集的垃圾运送到垃圾处理场处理。2、改变农村能源结构,积极推广沼气、生物质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技术,以此带动村容村貌的改观。把沼气与畜牧业打捆发展,利用养殖小区、养殖厂建设大中型沼气池;结合种植业发展秸秆气化技术;大力发展太阳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环境卫生状况。3、规划垃圾转运站 2 座,优先考虑运往遵义县生活垃圾垃圾处置场统一处置,近期可考虑在镇区内选择一处临时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4、硬化街道,搞好绿化、美化;5
32、、加快各村垃圾转运站、公厕、果皮箱等环卫设施的建设。6、加强宣传,提高村民素质。第十节 镇域综合防灾规划第三十三条防洪规划团溪镇的防洪规划应按现行的国标防洪标准有关规定执行,防洪规划应与流域治理、农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绿化造林等工作相结合,统一整治和疏浚河道,修建堤坝和蓄、滞洪区等工程措施,在集水区营造水源涵养林,以改善地表经流状况,在山坡及陡坡地带建水土保护林,减少地表径流冲刷,减轻洪灾损失,团溪镇区按 50 年一遇的洪灾标准设防。第三十四条消防规划火灾是镇村和森林频发的灾害,应引起充分注意。团溪镇的消防工作应本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进行。团溪镇区建立消防站,既承担镇区的消防任务,
33、同时也是全镇村寨消防和支援森林防火的有力保障,完善镇区道路建设,按标准配置消火栓,同时完善中心村的消防通道,建设农村消防水池,增强消防灭火的可靠性。其它村应组织群众消防,林场应建立林业消防队,保证灭火的警惕性和增加消防责任管理。第三十五条抗震规划地震对镇村危害最大,因此应高度重视,规划团溪镇按基本烈度六度设防。利用镇村主要道路,绿地、广阔地、运动场等作为地震发生时的疏散救援通道和疏散场地。第三十六条地质灾害防治镇村建设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工程项目的施工,新建矿山等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率 100%。加强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实行地质灾害部门责任制。加强机制建设,健全地质灾害预警制度,
34、确保有灾制灾,长期防治,综合治理。第三十八条人防规划人防工程建设和城市建设相结合;从人防要求出发,在城市建设中合理控制人口和建筑密度,保证道路通畅,做到顺利疏散和方便救助,对人口密集区附近的易燃易爆的仓库进行搬迁;按照 0.50 平方米/人的标准建设人防工程,安排好隐蔽工程、疏散手段和后方基地。第十一节 镇域综合防灾规划第三十九条景观风貌及旅游规划根据团溪镇旅游资源的分布状况,并结合旅游资源的类型,规划城市构成“点、片”结合的景观体系。“点”指分布在镇域内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片”指围绕香山村的苗圃基地建设,打造生态休闲区;围绕雷水堰、葡萄水库打造滨水生态休闲度假区。加强团溪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35、,打造南路片区的旅游休闲名镇。第四十条规划战略1、建立大旅游的发展格局,将旅游业视为团溪三产经济的重点产业之一,根据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来安排生产布局、设计新建环境、以及设定环境保护标准。形成一个总体布局合理、分区特色鲜明、旅游产品丰富的旅游体系。2、在现有以观光为主的旅游产品结构基础上,加强度假休闲产品的开发,促进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形成产品丰富、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旅游产业总体形象。3、深度挖掘文化旅游资源,提升文化品质,打造文化旅游精品,从整体上突出团溪文化特色,并以多种方式展现增加游客体验团溪土司文化、华家文化、地方民俗活动等内容。构建历史文化体验名镇,红色旅游教育基地。第四章 镇区总体规划
36、第一节 镇区规模第四十一条人口规模人口规模:到 2030 年达到 38000 人,其中近期 2020 年镇区人口 26000 人。第四十二条用地规模用地规模:规划至 2030 年建设用地 337.09 公顷,人均用地 88.71 平方米。第二节 镇区发展方向与空间结构第四十三条发展方向选择近期以东向和南向为主,远期往北、往西拓展。第四十四条规划结构镇区布局结构为“一核、两轴、一廊、五区、多中心”1、“一核”城市综合服务核心,位于团溪核心区域,包括大型商业、酒店、特色专业市场等综合服务功能。2、“两轴”(1)东西向城市发展轴:即依老 205 省道和开发大道形成的东西向城市发展轴线。(2)南北向城
37、市发展轴:沿尚嵇至西坪道路形成的南北向城市发展轴线3、“一廊”即其余南部丘陵地区,由南往北蜿蜒于镇区,止于细龙洞水库,贯穿各功能片区的滨水景观廊道,有机串联镇区各种功能片区与山体公园、广场、公共绿地等公共空间。4、“六区”(1)城市综合服务区:在原镇中心区的基础上,完善提升行政文化、体育、商贸等职能,形成强有力的中心服务功能核心,并配套相应的居住用地;(2)仓储物流片区:位于镇区南侧,沿尚嵇至西坪道路两侧分布,结合泸(州)遵(义)马(场坪)铁路布局,以团溪镇及周边地区特色农副产品为服务对象,发展集运输、配送、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信息为一体的农业综合商贸物流。(3)工业区:在工业集中
38、发展的原则下,规划形成的工业集中发展区。结合泸(州)遵(义)马(场坪)铁路布局于镇区南部,充分利用当地辣椒,水稻等特色农产品和畜产品以及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和矿产资源精深加工,重点发展铝土矿、棕刚玉加工。(4)现代居住区:共有西片、北片和东片三大居住片区,其中西片利用蜿蜒于内部的水系景观资源和丰富的山体公园打造特色山地居住区;东片则利用其临近龙岩水库的优势条件,发展具有团溪地域特色的风情居住区;北片则紧靠城市综合服务区,突出现代都市风貌特色,打造高品质的现代花园小区。(5)郊野公园片区:团溪东北部山体位于龙岩水库和细龙洞水库,自然景观环境极为优越,考虑到细龙洞水源保护区的保护
39、要求,不宜用作城市建设开发,因此,将这些山体进行绿化整治和景观塑造,发展郊野公园,形成镇区的绿心和重要的公共空间。5、“多中心”指位于各个功能片区的社区服务中心。第三节 镇区用地布局规划第四十五条居住用地(R)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元,因地制宜地组织多元化居住区规划结构,配套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和较高标准的公共绿地,创造良好的住区环境和优美的生态空间。规划镇区居住用地面积 98.22 公顷,占城市总建设用地的 29.14%,人均居住用地 25.85 平方米。第四十六条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A)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由行政办公用地、文化设施用地、教育科研用地、医疗卫生用地和社会福利设施用地构成,
40、总面积 21.94 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 6.51%,人均 5.77 平方米。其中:1、行政办公用地保留现状行政办公用地,并予以适当扩展,共规划行政办公用地为 2.32 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0.69%,人均行政管理用地为 0.61 平方米。2、文化设施用地规划文化设施用地 0.39 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0.12%,人均行政管理用地为 0.10 平方米。主要用于高水平的文化活动中心建设。3、教育科研用地规划教育科研用地 14.91 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4.42%,人均教育科研用地为 3.92 平方米。规划保留团溪镇中学,团溪中学、团溪小学、团溪二小。4、医疗卫生用地规划保留团溪中医院
41、,并予以扩展,在镇区西部新规划综合医院一座,共规划医疗卫生用地 3.81 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1.13%,人均医疗卫生用地为1.0 平方米。5、社会福利设施用地规划社会福利设施用地 0.38 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0.11%,人均 0.10 平方米。主要用于敬老院建设。第四十七条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包括商业设施用地、商务设施用地和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总用地面积为 24.09 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7.15%,人均 6.34 平方米。其中:1、商业设施用地规划社会商业设施用地 23.89 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7.09%,人均 6.29 平方米。沿老城区呈网络状
42、布局,包括金融、超市、市场等高品质的综合商业服务。2、商务设施用地规划商务设施用地 0.2 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0.06%,人 0.05 平方米。第四十八条工业用地(M)规划生产设施用地为 24.23 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 7.19%,人均 6.38平方米。集中布置于规划区南部,重点发展铝土矿加工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项目。第四十九条物流仓储用地(W)规划的仓储用地主要集中在镇区南部,临近工业区和泸(州)遵(义)马(场坪)铁路布局,依托对外交通走廊发展现代物流业。规划物流仓储用地为38.07设用地比例为 11.29%,人均 10.02 平方米。第五十条交通设施用地(S)交通设施用地主要
43、为区内的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用地和交通枢纽用地,总面积 74.88 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 22.21%,人均 19.71 平方米。其中城市道路用地 64.29 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 19.07%,人均 16.92 平方米;交通枢纽用地 9.47 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 2.81%,人均 2.49 平方米,为团溪镇长途客运站和公交首末站。第五十一条公用设施用地(U)规划公用设施用地由供应设施用地、环境设施用地和安全设施用地构成,总面积 3.40 公顷,占城市可建设用地的 1.01%,人均公用设施用地面积 0.89平方米。其中,供应设施用地包括供电、通信和供燃气三大类,总用地 2.29公顷,占城市可
44、建设用地的 0.68%,人均 0.60 平方米;环境设施用地主要为垃圾转运站用地,共 1.11 公顷,占城市可建设用地的 0.33%,人均 0.29 平方米;安全设施用地为镇区消防站建设用地,总面积 0.38 公顷,占城市可建设用地的 0.11%,人均 0.10 平方米;。第五十二条绿地(G)绿地包括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和广场,规划绿地总面积为 52.26 公顷。其中,公园绿地约 40.07 公顷,占城市总建设用地的 11.8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约10.54 平方米;防护绿地约 3.64 公顷,广场用地约 8.55 公顷。第四节 镇区道路交通规划第五十三条交通规划目标构建与对外交通合理衔接、与
45、空间布局相适应的骨干路网系统,优化路网结构和级配,合理组织客货运输,建立道路功能齐全并与土地利用相协调的城市道路网络。第五十四条道路规划布局:结合地形、外部交通、各片区建设、规划镇区道路系统为环状与方格网相结合形式。形成主干路、干路、支路层次分明,能够有序转换,路网密度适中,设施配套,交通联系方便的系统。道路等级:团溪镇区道路分为公路、主干道、次干道及支路四个等级,主干网长度 8.3 千米。第五十五条公共交通规划规划按照镇区居住人口规模, 参照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GB 50220-95)确定的每 1500 人一辆公交标准计算。规划期末镇区需要标准公交车 23 辆。公交干线布置在城市主干
46、路上,部分可布置在次干路上,一般线路布置在次干路和支路上,公交站场则主要结合长途客运站进行建设。第五十六条交通设施规划1、公共停车场规划镇区的静态交通主要结合铁路客运站、长途客车站、公共建筑、居住区配套建设的停车场地来解决。大型公建、大型商场及住宅必须配建停车场,配建停车场应严格按照有关配建停车场规划原则及车位指标建设。2、综合交通枢纽泸(州)遵(义)马(场坪)铁路客货运站设置于规划区南部,结合铁路客运站设置长途客运站和公交首末站一个。另外规划在镇区西部设一处长途客车站和公交首末站,两者结合建设,占地 1.86 公顷,提供固定的居民乘车和换乘场所,兼有社会停车场的功能。3、公共加油站公共加油站
47、结合镇区的对外出入口和镇区主要交通干路设置。加油站的选址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第五节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第五十七条行政办公保留镇区原有行政办公用地,并预留一定的扩展空间,占地面积 2.32 公顷。第五十八条文化设施规划在镇区东面中部集中布局文化设施用地,合理地组织文化图书、展览娱乐、科技等活动,为居民提供文化娱乐与科技服务,建设项目有体育馆、科技站、图书展览馆、游乐室、文艺表演馆、精神文明活动中心等。规划文化设施用地 0.39 公顷。第五十九条教育科研设施镇区目前分布有团溪小学、团溪二小两所小学和团溪中学、团溪镇中学两所中学,从服务半径来看,能满足团溪未来城市发展需求,但学校规模将难以适
48、应未来人口增长带来的学位需求,因此规划重点考虑为其预留发展空间,扩大用地规模。第六十条医疗卫生用地规划保留现状团溪中医院,并扩大器规模,预留未来扩展用地空间。另外本次在镇区的西部还规划了一座新的综合医院,占地 1.58 公顷。同时为实现人人享有完善的医疗保健远期规划目标,积极结合医院建设卫生防疫保健及培训基地,本次规划医疗卫生用地共计 3.81 公顷。第六十一条社会福利设施规划敬老院一处,占地 0.38 公顷,通过人性化的设施建设和服务队伍建设,为老人提供温馨的养老服务。第六十二条商业服务业设施规划结合老城区现状良好的商业基础,扩展商业发展规模。集中布局商场、超市、书店、药店等设施,为居民生活
49、提供高水平的服务。同时布局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规划商业金融用地 24.09 公顷。另外,为促进地区现代农业及商贸发展,规划将辣椒市场等专业交易市场集中沿开发大道布局。第六节 市政设施规划第六十三条给水工程1、用水量预测预测规划区最高日用水量为 1.1 万立方米/日,日变化系数采用 1.30,时变化系数采用 1.40。2、水源规划规划区供水供水来自于团溪水厂。团溪水厂远期规划扩建,远期规划规模为1.1 万立方米/日,规划用地面积 1.0 公顷。3、给水管网规划自团溪水厂引出两根 DN400 供水主干管向规划区供水,沿规划区主要道路布置 DN300-DN400 供水干管,规划沿其他道路布置 D
50、N200 供水支管,并相互连接成环状,以提高供水安全。第六十四条污水工程1、污水量预测预测规划区平均日污水量为 0.65 万立方米/日,污水总变化系数为 1.68。2、污水设施规划规划新建一座污水处理厂,选址于规划区北侧,规划规模 7000 立方米/日,占地面积为 1.0 公顷,处理标准应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相关排放标准要求。3、污水管网规划沿规划区主要道路布置 d400-d500 污水干管,沿其他市政道路敷设 d300 的污水支管,经由污水处理厂 d600 进厂主干管收集后排入污水处理厂。第六十五条雨水工程1、规划标准暴雨重现期:设计暴雨重现期采用 1 年;防洪标准:规划区按 50 年一遇的防
51、洪标准设防。2、雨水工程规划沿规划区市政道路敷设 d500-d1650 的雨水干管,收集规划区雨水就近排入区内排洪河道。第六十六条电力工程1、负荷预测预测本片区负荷约 3.3 万千瓦,负荷密度约 1 万千瓦/平方公里2、变电站规划本片区远期发展所需电源由区内现状 110 千伏团溪变电站提供,但其现状变电容量已趋于饱和,考虑到团溪变电站还兼顾其他地区的供电任务,规划建议现状团溪变电站未来变电容量扩容至 340 兆伏安。3、高压走廊规划本片区有多条高压线路穿越。现状 110 千伏架空线路对镇区未来土地开发有一定影响,规划近期保留这些现状高压架空线路和走廊,远期建议镇政府与遵义市供电局协调,按规划迁
52、改这些现状架空线路,避免影响镇区用地开发和经济发展。4、10 千伏系统规划(1)电源:本片区 10 千伏电源引自区内的现状 110 千伏团溪变电站。(2)系统:10 千伏系统采用环网供电方式,平时开环运行,每回可供电力负荷约为 50008000 千瓦,10 千伏线路近期采用架空线、远期应逐步进行电缆化改造沿电缆沟内敷设。5、市政电缆沟电缆沟原则上敷设在道路东、南侧人行道或绿化带下,变电站周围电缆集中的路段设置 1.2 米1.2 米电力电缆沟,其它电缆相对集中的道路设置 1.0米1.0 米或 0.8 米0.8 米规格的电缆沟。第六十七条通信工程1、邮政工程本片区内有一座现状邮政支局,与电信端局合
53、建,规划予以保留,镇区用邮需求由其提供。2、固定电话网固定电话量预测:本片区预测固话主线约为 2.03 万线。3、电信局址规划本片区有一座现状电信端局,与邮政支局合建。规划扩容电信端局容量至 3万线,满足未来片区发展通信需求。4、移动通信网本片区移动通信用户预测:考虑到本片区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普及率取 60,预测本片区的移动用户约 2.1 万户。区内移动通信服务由移动通信基站解决。移动基站按服务半径 500-1000 米设置移动基站,每个基站需配套机房面积约 100 平方米,移动基站应尽可能设于镇区的高点(比如山体)上。5、广电工程有线电视用户预测:居住人口按每户 4 人计算,入户率取 100
54、%并考虑 10%其它用户,则有线电视用户约为 1 万户。本片区内有一处现状广播电视管理站,规划予以保留,并扩容升级为有线电视中心,片区有线电视服务由其通过有线电视光节点提供。有线电视光节点设置原则如下:在各居住小区内设置有线电视光节点,附设于其他建筑物内,预留建筑面积 20 平方米;每个光节点覆盖用户 500 户,服务半径不超过 250米为宜。有线电视光节点的具体位置根据实际需求确定。6、通信管道至规划期末,本片区内将形成完善的通信管道体系,通信管道为 6-12 孔。当过桥或道路路口时,管道容量适当放大 30-50%。管道容量满足各类电信网、各类移动通信网、有线电视网以及信息化网络等多种通信线
55、路需求。远期,本区内所有通信线路一律采用地下通信管道敷设。通信管道采用110塑料管,沿市政道路西、北侧人行道或绿化带下敷设。第六十八条民用能源结构规划(1)把镇区能源建设与生态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等相关的项目和技术结合起来,促进团溪镇面貌的整体改善,实现综合效益,调动居民和有关部门积极性,规模化发展。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2)根据镇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资源类型,生活用能近期以瓶装液化气、型煤为主,电能为辅,远期根据用户需求适时启动天然气管道供应建设,形成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联合供应的能源结构。规划于主镇区西侧布置 1 座瓶装供应站。(3)在节约能源方面,近期因地制宜
56、的推广应用省柴节煤灶和太阳灶,并考虑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利用。第六十九条工程管线综合规划1、管线布置原则当工程管线竖向位置发生矛盾时,按下列规定处理: 压力管线让重力自流管线; 可弯曲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 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 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2、综合管沟敷设当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工程管线宜采用综合管沟集中敷设。(1)交通运输繁忙或工程管线设施较多的机动车道、城市主干道等工程地段。(2)不宜开挖路面的路段。(3)广场或主要道路的交叉处。(4)需同时敷设两种以上工程管线及多回路电缆的道路。(5)道路与铁路或河流的交叉处。(6)道路宽度难以满足直埋敷设多种管线的路段。综合管沟内宜敷设电信电缆
57、管线、低压配电电缆管线、给水管线、热力管线、污雨水排水管线。3、架空铺设(1)沿城市道路架空敷设的工程管线,其位置应根据规划道路的横断面确定,并应保障交通畅通、居民的安全以及工程管线的正常运行。(2)架空线线杆宜设置在人行道上距路缘石不大于 1m 的位置;有分车带的道路,架空线线杆宜布置在分车带内。(3)电力架空杆线与电信架空杆线宜分别架设在道路两侧,且与同类地下电缆位于同侧。(4)同一性质的工程管线宜合杆架设。(5)架空热力管线不应与架空输电线、电气化铁路的馈电线交叉敷设。当必须交叉时,应采取保护措施。(6)工程管线跨越河流时,宜采用管道桥或利用交通桥梁进行架设,并应符合下列规定:(7)可燃
58、、易燃工程管线不宜利用交通桥梁跨越河流。(8)工程管线利用桥梁跨越河流时,其规划设计应与桥梁设计相结合。第七节 环境保护及环境卫生工程规划第七十条环境保护1、规划目标规划近期内由环境质量分区管理转向污染物排入总量控制,抓好重要污染的治理,降低污染物排放量,规划远期使镇区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和局部环境质量较大改善,镇区环境状况全面好转。(1)大气环境:近期能够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级标准,远期好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级标准。(2)水环境质量:镇区河水质近期达到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类标准,远期达到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
59、量标准类标准。(3)声环境:镇区各类区域噪声环境执行 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规划将团溪镇区环境噪声分成三类:第一类:居住用地、文教区、办公区;第二类:商业及其影响区;第三类:镇区外围的工业园区及交通干道。镇区区域环境噪声近期达标区覆盖率为 75%,远期达标区覆盖率为 100%。2、整治措施(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1)重点污染源治理措施:加强对工业企业污染控制;尽量使用含硫率低的燃煤或在使用之前进行脱硫处理。同时加强工业炉灶现有的消烟除尘技术改造,提高除尘装置普及率和除尘效率,使之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此外,建立镇区烟尘控制区,在控制区内严格控制新增污染企业的建设。2)在镇区内加快
60、推行使用清洁能源的步伐;3)加强镇区绿化,针对各种污染类型,有选择的种植抗污染的植物和防护林带,以达到辅助净化环境的目的。规划要求在排放有害气体的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之间设置隔离防护林带,在污染区内尽量栽种抗毒力强的树种,在生活区种植净化能力强的树种,防护林带的绿化布置可将透风式绿化布置在上风向,密闭式绿化布置在下风向,以利于有害气体的顺利扩散。4)加强镇区货运车辆扬尘的监测和防治工作,在镇区道路上限制并逐步淘汰尾气排放不合格的车辆。5)加强对交通道路的卫生管理,定期洒水;6)采用新型的燃料结构。(2)水体污染防治措施1)加强现有的重点水污染单位的控制及治理。处理达到国家规定的行业污水排放标准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