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反思_第1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反思_第2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反思_第3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反思_第4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反思1.观潮观潮一课,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这一局部是课文的重点。抓住重点词 句品味是难点。学习这一局部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 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教学时,我让学生围绕“哪些句子最让你心动,说说体会,并把体会到的读出来” 这一问题,全班交流。即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 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大家各抒已见。如读到“浪潮越 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 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时,有同学说那情景像发生了海啸

2、,有同学 说像发生了地震,感受到地在震动,有的同学感受到大潮涌动的速度。这一环节 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老师搭设 的学习舞台上发挥、表演。2礼雅鲁藏布大峡谷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本学期的课文安排增加了自读课文的篇数,而且在篇目 安排上也不再是自读课文在每个单元的最后一篇。我想这是加强了对学生自读理 解能力的培养。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上,我一如既往地主要强调学生的自读理解的 能力,与上一课不同的是,我讲资料图片的欣赏放在入题之前,让学生在学习课 文以前就有一个具体的印象,这样,学生在初读置疑时就能结合自己脑海里对大 峡谷的印象来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3.鸟的天堂在课

3、堂一开始,就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这 节课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这一问题调动起学生兴趣,翻开学生相互交流的闸 门,促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切实把学生放在了学习的主体位置。 “这么多问题,你认为先解决哪个问题比拟合适呢? ”这个问题帮助学生理清阅 读的思路,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把学生从被动的“学答”地位提升到了主动“学 问”的地位,为学生走向主体性、走向自主探究作了潜移默化的诱导。这样,既18、颐和园颐和园是一篇说明文,按照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课文的 开头和结尾是总的介绍了颐和园的规模和地位,中间局部分别介绍了颐和园中儿 个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其

4、中较详细地介绍了六处,简略介绍了四处。通过第一课 时的学习,就使学生对课文的表达顺序和大致内容有所了解了,并且对颐和园有 了一个总的印象,那就是颐和园既是一座美丽的大公园,又是一座宏伟的博物馆。第二课时就具体来感受颐和园怎样是一座美丽的大公园,又是一座宏伟的博 物馆了。课前做好了演示文稿,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图文结合,每学习一处 景物都出示相应的图片(幻灯片)。在了解仁寿殿这一处建筑时,先出示了殿内 部精美豪华摆设的图片,然后让学生们默读描写仁寿殿的这一局部内容,看看仁 寿殿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在旁边做出简单批注,为什么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用笔 画下来。对这一处建筑的了解是由老师带着学习和体会,

5、也就是教给学生学习的 方法,另外几处建筑的了解是采取自学的形式,自己喜欢哪处就学习哪处,方法 与学习仁寿殿的一样,给出学生自学的时间,学完后同桌互相交流,最后在全班 汇报,同时把课前查到的有关资料向同学们加以补充介绍。由于学生们已具备批注的能力,又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因此对每一处建筑的 特点能够找出来,并能体会出课文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语文实践 活动2的习作就是选择一处自己印象深的景点进行描写,学生们通过这一课的学 习,掌握了总、分、总的表达顺序;详写和略写;用数字说明及由点到面的写作 方法等,这些对这次习作都是很有帮助的。在教学的过程中,使我深深感受到学生的能力是不容忽视的,原以为

6、学生答 不出来的问题,却出乎意料地答得很好。比方:仁寿殿的特点应是充满皇家气派, 我事先觉得学生说不出来皇家气派这个词,然而却说出来了。在学习长廊这一部 分时,有个学生在没有老师提示的情况下居然说出了由点到面的写作方法。另外,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还存在着一些缺乏,如:每了解一处建筑时,都应 该联系到“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宏伟的博物馆”这个总体印象。又如:为 了使学生感受到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宏伟的博物馆,我找了很多图片来辅 助教学,教法上比拟陈旧,这一课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每组学习一处建筑,由学生们自己查资料、查图片,自己动手做演示文稿,介绍那一处建筑的 特点,老师只是做一些必要的

7、指导或点拨即可。19秦兵马俑这篇课文可真长,内容可真多,这是我对这篇课文的最初印象,事实证明, 这确实是一篇比拟棘手的课文,上下来的感觉不是很好,学生学习气氛很是沉闷, 他们居然对它不感兴趣!第一课时,几乎把所有的时间放在了字词的教学上,全文生词、二类词以及 四字词组多达六十多个,整篇课文几乎由四字词组构成的。这么多的词语,显然 是学习课文的最大障碍!好不容易学完了这些词语,发现学生还是不能够很好地 读通课文内容,因此,对课文中一些难读的句子又进行了梳理,经过训练以后, 基本上读通了课文。发现就要下课了,但学生对整篇课文的脉络层次还是不够清 晰,整体感知还需要训练!这倒并不难,紧紧抓住课文第3

8、节这一句过渡句,以 前也曾经进行过关于过渡句的训练,因此很快的课文层次也就迎刃而解一清二楚 了!第一课时上得比拟吃力,第二课时也并不轻松!主要原因还是课文内容太多, 无法很好地提纲挈领,化繁为简。应该说如何体会感受兵马俑“规模宏大”的特 点还是比拟顺手,仅仅举“坑内有兵马俑近7000个”这一句为例:我问学生, 我们学校有学生多少人?然后,我又问,假如现在我们学校近2000个学生全部 是兵马俑,全部坐到室外去,那么,一个学校这么多学生够吗?再放一个学校的 学生够吗?学生笑了,又一次摇了摇头。我又问,那么放3个学校的学生够吗? 学生都笑了起来,他们说还不够呀,得再放。在说说笑笑中,学生形象地感受到

9、 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这一特点!因此,这一段学得还可以,学生也比拟感兴 趣!但,接下来,如何感悟“个性鲜明”呢?问题就来了!首先,课文介绍了 “类 型众多”的兵马俑,内容这么多,又都是紧密联系无法分割的,因此很难确定教 学重点,无法采用省时省力的“由扶到放”重点讲一节其他段落自学的教学方法! 个性鲜明在哪里?段落之间每种佣需要对照起来讲解,就遇到了矛盾,要么每个 段落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要么所有段落仔仔细细串讲一遍!这个问题我没有处理 好,最后,我只好抓住“一看就知道、“好象”、“随时准备”等词语让学生 感悟兵马俑“鲜活”的个性,从而理解什么是“惟妙惟肖”,最后再回到“绝无 仅有”这一中心上!

10、印象中课文最后第二小节有一个小小的生成性的亮点,课文介绍了兵马俑 “神态各异”的特点时举了四种例子,我请学生以组为单位逐一朗读,但学生朗 读时每组的感觉都是一样的平平淡淡,没有“各异”“鲜明”的感觉。于是,我 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每一小句兵马俑的不同特点,读出不同的感受,如“誓为秦国 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我问学生:“你们准备好了吗? ”学生回答得很轻,我又一次大声问他们: “你们准备好了吗? ”这时显然有大多数学生领悟了,他们大声地回应我:“准 备好了! ”但语气上还不够坚决,于是我紧接着又一次问他们:“你们准备好了 吗? ”这时,他们的情绪开始高昂起来,精神振奋起来了!于是,在这样的情境 创设

11、下,他们这一句读得很精彩,读出了士兵们发誓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课文 在这里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高潮!总算给了我一点点小小的抚慰!可是,总体来说,今天的课,觉得上得太吃力了,真有点力不从心啊!20、古诗二首教学时我主要努力是创设情境,将作者的情感转化成学生的情感,设法使学 生从旁观者的角色转为当事人的角色,让学生进入大诗人李白的内心世界,去体 会诗人的情感。学生仿佛已不是学习者、朗读者,而是那黄鹤楼下江边的李白, 他们的心完全沉浸在古诗描绘的意境中。正是因为学生已感受到诗人与朋友之间 的浓厚情谊,感受到分别时的惆怅,才能深情地吟诵。学生在吟诵中所表达的是 自己的真情,朗读时的声音、气息,和谐地融入他

12、们发自内心的情感中,是内心 情感的自然外化。这节课的教学亮点在第三和第四步。第三步:教师一改以往的逐句讲解和整 体串讲,放手让学生说看到的画面。这样,是让学生整体感知诗的意境。学生你 说一个,他说一个,组成了完整的诗歌画面。即:给了学生打乱顺序理解诗句的 自由。真正做到了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理解诗句。第四步:让学生披文入境,再现故 事情节,感悟人物内心世界,与诗人到达情感共鸣。最后的感情朗读自然会很到 位。学生批文入境,情景交融,读出了离别的伤感和心境.21、搭石搭石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 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 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

13、 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 赏和评价的能力,而学生阅读能力只有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与提 高。”结合本课教材特点,我在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 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倡导个性 阅读,珍视独特体验。以“美”作为这篇课文的主线,贯穿课堂始终。(一)以“寻找美”统领全文这篇课文文字并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 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请细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文中的那些 词句让你感受到美呢?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透过文字直抵 内心的引子。学生潜

14、心全文,完全可以得出各具个性的阅读体验。学生带着任务 读课文,读书目的性自然表达,又增加了语言的积累。以“美”为切入点,带着 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学生每 寻到一处美,教师就用不同颜色的笔在黑板的石头上写上一个“美”字。(二)、以“欣赏美”感知全文学生在体验诉说这些美的画面时,脑际其实已经生成了丰富的人物形象,此 时,老师适时地指导朗读,力求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强化这种细腻的情感体 验。读书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在学生对“搭石”有 了一定的了解感悟后,再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使 其感悟体会“搭石”的美,欣

15、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课本 对话的目的。心灵美、友善美、自然美、团结美、善良美、奉献美美是永恒的主题,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 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三)以“发现美”延伸课文美无处不在,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 事物中发现了美。在我们身边发生的小事中哪里也可以找到美?使学生的情感又 进一步得到升华。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爱是人间永恒的主题,是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今天,我教了颂扬人间真情的 一篇文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文章主要讲述这样一个童话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 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

16、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 桥.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 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此岸的 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 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 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此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 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反思这节课,存在着许多的不 足与遗憾。首先,在课文讲授中,对学生朗读指导还欠缺。引导学生深入课文,体会语 句含义,激发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把感情表达出来。学生有时朗

17、读不到位,例如: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 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重点是要学生体会到当时情况很紧急,很危险,朗读时 要要读出这样的感情来。虽然我叫了好几个学生来读来感受,但是学生读的仍旧 不够到位。感觉完全是为了读而读,朗读时声音也不够收放自如,因此感情没有 到位,没有到达朗读的目的。如当时,老师能够给予恰当的范读,从声音带动学 生,将会对学生进一步感受文本,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起到作用。在课文讲授中,忽视了对关键词语的感悟。比方“辗转”“突如其来”学生 都很难理解,虽然我放在课文中最突如其来进行了简单的解释,但是没有去深入 挖掘,突如其来我还可以设计这样的一个环节

18、,这里为什么要用这个词,用这个 词,你有什么感受?这样对课文的内容和就挖的更深了,学生也学会了怎样来运 用了。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所在。课文的主题是颂扬海峡两岸的骨肉亲情,但是对于这个主题的点拨和深化还 不够。语文课堂跟思想教育应该是合二为一的,语文教学不能脱离了思想教育而 只进行文本,这样的语文课仅仅是工具,忽视了其人文性。通过讲授这一课, 还暴露出自身应变的能力的不强。没有到达预期的教学效果,对课堂上出现的种 种情况没能进行很好的处理,特别是出现了很多口误,把台湾青年说成小钱而把 小钱说成台湾青年,说明自己准备的还不够充分,也反映出自身应变能力不强, 没能很好地处理自己意料之外的情形,还需

19、在教学中多多锻炼。在今后的教学 中,更加踏踏实实地把课文中的最基本的、最优秀的东西,教给学生。23*卡罗纳新大纲指巾: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自读自悟,集 体交流,有感情地朗读语句,学生体会到了卡罗纳失去母爱的悲哀,从而激发起 了要关爱他、帮助他的情感。24*给予是快乐的回顾这堂课,我觉得还是有些收获。首先,课堂开始扎实起来,学生读完课 文后,我着重出示了几个词语让学生学习并要求他们誉写。这一过程我还亲自走 下去监控,果然发现学生的“诞”字写错较多,我马上在堂上集体订正。这样的 环节原来在上独立阅读课文时

20、我是不会设计的。在这堂课中我仍然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重点通过读来让学生理解课文。 本堂课我采取了:自由读、轮流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形式,让学生有感情的 朗读。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我很注意对朗读的指导,包括读得节奏、读得重音、读 的表情等我都指导得比拟到位。我感觉学生的读也还是比拟令人满意。通过读学 生也较好得理解了课文中几位人物的情感。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故事性非常强,我认为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完全掌握和理解课文 所有传达的思想感情,因此开课时我和学生一起学习完生字词后,就让学生标段 后,把课文分成几个大局部方便学习,学生很快就完成了任务。接下来的课堂其 实是很随意的,让学生自己

21、读课文,也可以同桌、四人小组读书,学习任务是通 过读书可以了解文中的三个故事,并且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或明白文章所传达的 感情。学生自主读书的过程中,他们有的自己读、有的和伙伴分角色读,有的还把 对话和一些故事片段表演了出来,在活动结束后,我再组织学生全班一起学习课 文时,已经从孩子们的朗读声中和他们的发言中感受到了他们对课文已经有所感 悟。通过这节课,我感受到了,对于学生读课文,放手也是一种好方法。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在教学过程中,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自寻新知, 我设计了下面各个环节开展教学。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为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条件,为激发学生对新课的

22、兴趣,全身心投入到 课堂教学中。在引入新课时,我以学生置疑为线索,改变了以往谈话导入的做法。 利用“叶圣陶先生是怎样评肖复兴的习作的”这个问题作为引入新课。目的是通 过这个问题来完成这一段的教学内容,进而引出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习作 的。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寻求新知。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轻松、平等而又浓烈的气氛中主动 获取新知。在理解课文这个环节中,我这样安排:先出示自学提纲:叶圣陶先 生对我作文的评语是怎样写的?看了叶圣陶先生的评语,“我”非常激动,从 哪儿可以看出“我”为什么那么激动?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让学生读自学提 纲,接着要求学生读第一局部的内容,采用自学法,

23、让学生独立完成自学提纲。在解决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这个问题时,我以读讲结合的方法来完成这个教学任 务。为了解决“叶老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习作? ”这个问题,我利用过渡语言 设疑导入:作者的感受这么深的原因是叶老先生仔细、认真地为“我”修改习作, 那叶老先生是如何修改“我”修改习作的?我采用自学法让学生通过读读划划来 完成这个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小结、归纳出修改习作的一些方法。这样 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评评议议,教师采用读讲结合的方法,促进学生深入地理 解知识,为如何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扫除障碍。三、在练习中巩固新知,深化新知。课堂的修改练习是对掌握新知的延续和提高,学生的知识必须经过训练,才

24、能转化为技能。因此,我讲读课文之后,根据叶圣陶先生为肖复兴修改习作的方 法,采用师生共议一一比照体会一一小组讨论的方法,来修改肖复兴的获奖稿的 局部内容。修改训练,层层深入形成阶梯性,有目的地促进学生修改自己习作的 能力。27*乌塔课文描写了一位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单独一人游欧洲的事。这对从没出过 远门的中国小朋友来说,是一件想都不敢想的事。因此这篇课文无论是从内容上, 还是思想意义方面都让我班学生感到新奇、兴奋。故对这篇课文的读书积极性相 当高,可以说是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自然收获也相当多。 无论是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还是审美的乐趣。总之,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 扬,真正

25、做了一回主人。学完课文后,我在班级里举行了 “一个14岁的小姑娘单独漫游欧州,究竟是 好,还是不好? ”辩论会。这是我班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学习形式。正反双方进行 了一场激烈的“口水之战”:正方认为只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可以一人外出旅游,这对乌塔今后的成长有 好处;乌塔真勇敢,让人好佩服;这是他们做梦都不敢想的事;乌塔是那么自由, 离开爸爸妈妈的管束,像小鸟那样飞出去了。哪像他们除了学校就是家,活动的 空间那么小,简直是井底蛙,笼中鸟;什么时候他们也像乌塔那样出去走走,闯 闯,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反方认为乌塔还小,不应该一人外出旅游,这样太危险;一个小女孩单独外 出,家长一定非常非常担忧呀!俗

26、话说得好,儿行千里母担忧呀! 一个小孩子独 自到异国他乡,她能安排好个人的出行和生活起居吗?没有大人的指导,她能增 长多少见识呀!漫游世界可是很花钱的哟!虽说乌塔有自己赚点钱,可也要花掉 父母辛辛苦苦挣的很多钱??好一场唇枪舌剑,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赞可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 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词语。今日,我重温此语, 倍感亲切。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上完了这篇课文后之后,我觉得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可以有所改善:1.在教学时,建议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主要提 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7、“从中悟出些什么”展开讨论,让学 生各抒己见。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柯岩在回信劝告国强时是非常真诚、耐心的, 这样才可能令国强信服。然后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推想: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会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何看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畅所欲言,教师 要注意倾听,相机指导,形成互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同时也增强了学习的主人翁意 识,促进了学生探究学习的自主性,学习起来也就自然会兴趣浓厚,到达理想的 学习效果。4* ,火烧云火烧云是四年级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按照“上来了、变化 着、下去了”这样的时间顺序,着重写了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火烧云上来时作者 写霞光主要是抓住

28、静态来写的,火烧云的变化,作者主要是抓住动态来写的。作 者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赞叹。本节课,我是按照跨越式的教学模式进行上课的。上课是,我先为学生提供 优美的图片,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点及形成过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 的兴趣。然后我让学生自由的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作者先写火烧云什么, 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本来我在设计这一问题我是这样来问的“思考作者是 按照什么顺序写火烧云的但是后来仔细一想这一问题对于刚上四年级的学生 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就把问题改了。通过学生的汇报,学生对课文的结构也是掌 握的比拟好的。到最后总结局部,我让学生归纳作者写这篇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29、感情呢? 有一个学生马上举手说,表达了作者对火烧云的赞叹。顺着学生的回答,我引导 学生说,火烧云是一种自然的现象也就是通过赞扬火烧云赞叹什么了,学生马上 回答说赞美大自然。我觉得教学这篇课文的另外一个亮点就是在板书上。学生通过看黑板的板书 很快就对课文的结构非常清晰。在教学火烧云这篇课文中,我觉得做得不 足的地方有几点,值得我以后在教学上要注意的。第一,重点段落读的时间还不 够。本课重点是形状的变化,但是学生对云的形状变化是怎样的还不够。主要是 让学生自由读的时间不够,导致学生掌握不够好。第二,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 思维。整节课,让听课的老师和我也感觉得老师总是牵着学生来走。缺少了让学 生来讨

30、论、质疑的时间。第三,在扩展阅读的局部文章可以让学生提前来读。例 如火烧云的形成云体的各种体态都可以在预习的时候先读,对于学生对 火烧云有进一步的认识。第四,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这篇课文有排 比的句式出现,可以在课堂上点明一下在写作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来 做。5、古诗两首清晰的记得窦桂梅老师执教的那堂古诗文鉴赏课。我今天讲授题西林壁 一诗,决定借鉴窦桂梅老师的教学艺术,从吟咏入手,鉴赏开路,体验为线,和 学生一起在诗的意境中陶醉。可是,题西林壁也是一首理趣诗。前两句,孩 子们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能够点评精妙。“老师,苏轼对庐山观察的真仔细啊,远看、近看、上看、下看,那姿态作 者

31、都很喜欢,但是,他不知道该怎么说好,他每从一个角度看,都觉得好奇。啊, 怎么和刚才看到的又不一样了? ”“作者用词准确,岭和峰表达作者对庐山高大险峻的惊奇,岭是山脉多,峰 是山崖陡。”“作者对庐山的感情很复杂,他不知道该怎么描述,所以把远近高低看到的 庐山用各不同留给我们想象了。”那么,后面两句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呢?顿时,班里鸦雀无声。“作者为什么要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呢?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当苏轼放眼庐山,远近高低从很多角度去看的时候,他 惊叹庐山风景的瑰丽,山崖的陡峭,山谷的幽深,那么庐山的面目,为什么作者 说不识呢?他认为自己完全了解庐山了吗?没有!为什么没有呢? ”

32、孩子们齐 声回答“只因为在庐山中。”“只因为在庐山上,所以一一”“不认识庐山真面 目”“真面目就是指庐山的全貌”那么,从这两句诗中,你领悟到了什么呢?又一次鸦雀无声。“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有没有这样的体验一一当我们置 身在某一件事情中,自己不知道对错,可是一一”“别人知道我们的对错! ”“是啊,那你再读最后两句,你有什么新的感悟呢? ”孩子们这次沉默了。理趣诗对孩子们来说,没有类似的感情体验,他们很难 体会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境界,在这个时候,我恨不得拿出粉笔把我的答案 写在黑板上,但是,那样做,孩子仍然是不理解啊。“作者后两句诗在前文写景的基础上由衷的抒发自己的感受,作者前面的情 感正如同

33、学们刚才所说,是怎么看也看不全庐山的美景,同样的,我们有时候看 问题看不全面,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我们置身其中,很难分辨事情对错吧? ”有的孩子试探着问。”是 啊,那么怎样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 “”孩子的反响也机敏起来。“那就要走出 庐山,看问题只有置身事外,才能把问题看清楚吧”孩子们在反复的朗读和体验中,对诗歌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这篇诗歌,孩 子们默写的时候,别字出的也特别少。我突然感觉到,只有在基本理解的基础上, 孩子们才会对诗歌有兴趣,出错才会少。6、爬山虎的脚在教学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发现问题,学生学习很积极。在后来 的作业课中我问学生:学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学生们有的说他

34、认识了爬山虎; 有的说他开始喜欢爬山虎了;有的说画图、写作必须认真地观察、比拟才能做得 更准确;还有的竟然说爬山虎很可爱,能美化环境,建议学校四周的围墙前都种 上爬山虎,把我们的校园打扮的更漂亮些,真让我没有想到。这些不都是我这一 课教学所期望的吗?甚至超出了我的期望: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知道了运 用知识来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我在叹服学生的同时,认真地总结了本课的教学:如果我没能及时地发现学 生的学习状况;如果我没能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如果我没能让学生在观察、比 较的同时去亲自动手体验;如果我只是按照事先备好的教案进行?那这一节课的 效果会是这样的吗?我深深地感触到:1、让学生动起来,让学

35、生参与教学,让学生有体验的权 利,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求知;2、在课堂教与学的活动中,学生要拥有的不 仅仅是知识,他们更需要兴趣。3、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有语文知识,也要有数学、 美术、音乐等的有机结。4、学生资源是最丰富的宝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7蟋蟀的住宅今天,我又一次认真看了我执教的课文蟋蟀的住宅。看后我认真进行了 反思,思考着如何在原来的基础上再次提升。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说明性的科学小品,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真 实地介绍了它的住宅特点和修建的经过,赞扬蟋蟀在恶劣的环境下吃苦耐劳,不 肯随遇而安的精神。这节课设计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网络环境下进行学习。首先目标引路,利用 课件让学生自学课

36、文,重点让学生理解蟋蟀住宅特点和住宅修建过程,同时领悟 作者在介绍时的运用说明方法;接着让学生提出问题后进行协作学习,比照学习, 学生把生活中人们的住宅和蟋蟀的住宅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感悟 到蟋蟀的住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然后采用变换角色的教法,让学生扮演蟋蟀工 程师来介绍自己如何建筑住宅,住宅有什么的特点等,通过学生当主角,老师充 当一位听者,师生的角色互换,这样反响练习,解决了难点;让学生上网查找有 关蟋蟀的资料r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增长了见识,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 中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通过文本学习与超文本学习相结合,提高了语文素养和 信息素养。安排学生小练笔,以小组为

37、单位,每组写一种小动物,写好后在网上 交流,评议、修改,培养学生合作性学习的精神。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学生在交流读书感受时,我参与其中,以一个读者的身份,围绕“魏格纳的 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这一问题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仔细观察, 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在学生情感升 华、意犹未尽之时,可以鼓励学生继续查阅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以激 发学生继续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愿望。9巨人的花园巨人的花园是一篇朴实的童话故事,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比照的方法 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正是这些比照使故事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 的道理也自然显现出来,但所有的

38、情节变化都以墙为线索,所以我在教学这课时, 就以“墙”为切入点。然后,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索出与墙有关的比照变化。结 果,有的组发现巨人砌墙前与拆墙后花园情景有了很大的变化:之前花园风景如 画,之后却花不开,鸟不来,还有的组发现巨人砌墙与拆墙态度上有了很大的转 变,先前他表现的很自私,之后变得宽容了??然后我让学生们把自己的发现用列 提纲的形式板书到黑板上。最后,再根据学生提出的这两个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具 体的分析、研究,同学们都积极踊跃地说着自己的想法和体会。让我深深的感受 到整堂课上都是以学生的思维开展为取向,我只是充当了引导者,参与者。这样 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10 *幸

39、福是什么俗话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 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 为以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努力做到教学相长,稳步上升。在今天的课堂上就出现了让人难堪的一幕。我教学的是幸福是什么,学 完课文后,学生对童话的主题幸福的含义有了比拟深刻的,透彻的了解(幸福就 是通过劳动,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对别人有益的事)这个主题很显然对学生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很有意义。但事实上幸福确实有很多种含义,爱别人是一种幸 福,被别人爱也是一种幸福,付出了是一种幸福,等待也是一种幸福。学生说不 出这样概括的话,我就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

40、你能说说自己的幸福吗? ”我让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幸福,说出自己的生活。于是,同学们的情绪高涨 起来,一个个说着自己的幸福。当我叫到包同学时,他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为 什么称那美丽的姑娘为智慧的女儿? ”问题提出了总要解决吧,有的学生说:“她 是智慧的女儿所以称为智慧的女儿。”有的说:“她很聪明,所以称她为智慧的 女儿。”应该说说出自己的疑问是值得赞扬的,学生的回答也很精彩,但是却完 全背离了这节课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的内容进行“自定 向”是非常重要的,否那么就特别容易偏离教学的实际轨道。同时教师在应该引导 的时候必须起好引导作用,绝不能因为怕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41、而出现被学生 牵着鼻子走的现象。我们在重视课本、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须酌情引导学生在阅读的想象中适 当超越文本、适当超越课堂,即让学生利用一些课文留下的空白处展开想象,运 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在课外读物中得到的知识进行信息加工和再创造,探索课文 的深层意蕴。例如在本课的学习中,我让学生从三个青年自己的表达中体会幸福 的所在。外表看学生似乎把课文的内容已经读懂了,但实际上,这三个青年的经 历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去太远,孩子们是无法真正体会到幸福的所在。如果在教 学中我能这样设计:想象一下这十年中在他们身上发生怎样的动人故事。那么他 们可能会根据自己原来的经验和课外书上获得的知识,展开再想象,编出了许

42、多 动人的故事,引出了现实生活中的英雄事迹。这样在他们的脑海里,幸福已不再 抽象,而是一些活生生的,可以触摸到的实体。11去年的树教学反思:本课是一个感人的童话故事,在四次的对话中展开了故事的情节,在通俗易 懂的语言中蕴涵着“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开展”等深厚的人 文精神。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住了四次的对话让学生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 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在教学的策略上,我围绕“阅读教学是教师、学 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通过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地读课文,鼓励 学生质疑从而在自主读文的基础上理解句子以及童话中的意思、情节,如在自由 读时,我让学生找出

43、小鸟为了寻找好朋友所到过的地方,于是学生找出了从很远 的地方一一森林一一山谷一一村子的句子及词语,我随即板书,从这些句子、词 语中也抓住了故事的情节,学生就会理解到小鸟千里迢迢、力尽艰辛找朋友的过 程,理解到童话要表达的意思,体会到小鸟对友情珍惜的情感了;通过分角色朗 读对话、演读故事的情节进一步体会思想感情,更是在这语言文字的演绎中,逐 步感悟内化,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在这过程中, 我发现学生有的语调高扬一点,有的稍消沉,有的边读边做动作,还有正象人们 所说的真是“七情上脸了”,这些真情流露正是他们纯洁幼稚的童心对文本的独 特理解和演绎;通过教学媒体创设情景的介入以及学生读悟后拓展想象让学生从 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组织语言进行描述,既提升了学生的言语能力也让 学生感悟童话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 间真诚的对话。我觉得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是收获较大的,但毕竟我教学经验 尚浅,同时真的是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这节课我也觉的存在着不少的遗憾!如 在学生对角色的感悟方面,我是觉得局部学生还不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