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主要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转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7424495096f91d7c5921aec203dcb25/47424495096f91d7c5921aec203dcb251.gif)
![土壤中主要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转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7424495096f91d7c5921aec203dcb25/47424495096f91d7c5921aec203dcb252.gif)
![土壤中主要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转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7424495096f91d7c5921aec203dcb25/47424495096f91d7c5921aec203dcb253.gif)
![土壤中主要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转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7424495096f91d7c5921aec203dcb25/47424495096f91d7c5921aec203dcb254.gif)
![土壤中主要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转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7424495096f91d7c5921aec203dcb25/47424495096f91d7c5921aec203dcb25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土壤中主要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转化1.1 汞的迁移转化 汞是一种对动植物及人体无生物学作用的有毒元素 土壤中汞的重要特点是能以零价(单质 汞)形式存在,还有无机化合态汞和有机化合态汞 除甲基汞 Hg Cl 、Hg ( NO ) 外,大多2 3 2 数为难溶化合物 甲基汞和乙基汞的毒性在含汞化合物中最强。土壤中汞的迁移转化比较复 杂,主要有如下几种途径土壤中汞的氧化 - 还原土壤胶体对汞的吸附配位体对汞的配合 - 螯合作用汞的甲基化作用1.2 镉的迁移转化 由于土壤的强吸附作用,镉很少发生向下的再 迁移而累积于土壤表层 在降水的影响下,土壤表 层的镉的可溶态部分随水流动就可能发生水平迁 移,进入界
2、面土壤和附近的河流或湖泊而造成次生 污染 土壤中水溶性镉和非水溶镉在一定的条件下 可相互转化,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土壤的酸碱度 氧 化- 还原条件和碳酸盐的含量。与铅 铜 锌 砷及铬等相 比较,土壤中镉的环境容量要小得多,这是土壤镉 污染的一个重要特点。1.3 铅的迁移转化 铅是人体的非必需元素 土壤中铅的污染主要 来自大气污染中的铅沉降和铅应用工业的 三废 排放 土壤中铅的污染主要是通过空气 水等介质 形成的二次污染 铅在土壤中主要以二价态的无机化合物形式存在,极少数为四价态 多以 Pb (OH ) 、PbCO或 Pb (PO ) 等难溶态形2 3 3 4 2 式存在,故铅的移动性和被作物吸收的
3、作用都大大降低 在酸性土壤中 可溶性铅含量一般较高,因为酸性土壤中的 H+ 可 将铅从不溶的铅化合物中溶解出来 植物吸收的铅是土壤溶液中的可溶性铅 绝大 多数积累于植物根部,转移到茎叶 种子中的很少。植物除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铅以外,还可以通过 叶片上的气孔吸收污染空气中的铅。1.4 铬的迁移转化 铬是人类和动物的必需元素,但其浓度较高时 对生物有害 土壤中铬的污染主要来源于铁 铬 电 镀 金属酸洗 皮革鞣制 耐火材料 铬酸盐和三氧 化铬工业的 三废 排放及燃煤 污水灌溉或污泥施用等 土壤中铬通常以四种化合形态存在,两种三价铬离子Cr 3 +和CrO 2-,两种六价铬阴离子Cr O 2-27和
4、 CrO 2- .其中 Cr (OH ) 的溶解性较小,是铬最稳定43 的存在形式,而水溶性六价铬的含量一般较低,但 六价铬的毒性远大于三价铬的毒性 土壤中的有机 质如腐殖质具有很强的还原能力,能很快地把六价 铬还原为三价铬,一般当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 2 时,六价铬就几乎全部被还原为三价铬7-9 由于土壤中的铬多为难溶性化合物,其迁移能 力一般较弱,而含铬废水中的铬进人土壤后,也多 转变为难溶性铬,故通过污染进入土壤中的铬主要 残留积累于土壤表层 铬在土壤中多以难溶性且不能被植物所吸收利用的形式存在,因而铬 的生物 移作用较小,故铬对植物的危害不像 Cd、Hg 等重 属那么严重 有研究结果表明
5、,植物从土壤溶液 吸收的铬,绝大多数保留在根部,而转移到种子 果实中的铬则很少10-12。1.5 砷的迁移转化 砷是类金属元素,不是重金属 但从它的环境 污染效应来看,常把它作为重金属来研究 土壤中 砷的污染主要来自化工 冶金 炼焦 火力发电 造 纸 玻璃 皮革及电子等工业排放的 三废 冶金与 化学工业 含砷农药的使用 砷主要以正三价和正五价存在于土壤环境中 其存在形式可分为水溶性砷,吸附态砷和难溶性砷 三者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当土壤中 含硫量较高且在还原性条件下,可以形成稳定的难 溶性 As S 。在土壤嫌气条件下,砷与汞相似,可经微23生物的甲基化过程转化为二甲基砷 ( CH
6、) AsH 之32类的化合物 由于土壤中砷主要以非水溶性形式存 在,因而土壤中的砷,特别是排污进入土壤的砷,主 要累积于土壤表层,难于向下移动一般认为,砷不是植物 动物和人体的必需元 素 但植物对砷有强烈的吸收积累作用,其吸收作 用与土壤中砷的含量 植物品种等有关 砷在植物 中主要分布在根部 在浸水土壤中生长的作物,砷 含量较高13-15。1 研究现状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的模拟研究主要有具有确 定性解的解析或数值模型和不确定解的随机模型。 一般 来说常用的解析或数值模型即对流2 弥散模型 (Convect ive2 D ispersiveModel, 简称 CD 模型)4 , CD 模 型主要
7、应用于具体的微观尺度的模拟研究, 用于研究土 壤重金属受植物、 天气、 水分和污染源影响的迁移规律 随机模型在求解中常根据经验简化相应边界条件, 因此 也称经验随机模型, 主要用于在大面积区域性重金属在 土壤中传输的研究。1 . 1 对流 - 弥散模型 对流 2 弥散模型描述由对流和弥散引起的土壤溶质 迁移。对于重金属来说, 在对流弥散过程中常伴随有较 为强烈的吸附或分解过程。 此类模型按照土壤溶液流态 可分为稳态流(Steady state)和非稳态流(U n steady state)或瞬态(T ran sien t state濮型;按其控制方程的 解可分为解析(A nalyt ical)
8、模型、近似解模型(App rox i2 mate)和数值解(N umer ical)模型。为计算简便起见,这 类模型多采用一维控制微分方程, 但其模型可拓展到多 维情况。非稳态、 伴有吸附或分解、 且存在作物根系吸收或 排出情况下的一维对流弥散控制微分方程可表述为(4)a( e c) a aa+ P 丁 =eD (e, q) L 一 qC 一屮a a a a(z, t)t t z z(1)式中 C 土壤重金属在液相的浓度,mg/ L ; H土壤含水率,m3/ m3; p 土壤干容重,kg/ L; S 土壤重金属在固相中的浓度,p g/ g; D (0 , q) 弥散系 数川/ s; q 水流流
9、速,m/s; t 时 间,s;z 土壤深度坐标,m;屮(z , t) 由植物根系引起的溶质吸收或排出率,mg/ L s。土壤水分控制方程为西 =K (e )业 + R (z, t)a a a式中 K (式中 K (9 )土壤水力传导率,m/ s; 土壤水势,m; R (z , t) 植物根系吸水函数,m 3 / m 3 s如果弥散系数 D (9 ,q) 假定为常量, 对稳态水流、 土 壤含水率为常数时方程(1) 可变为6 ( TOC o 1-5 h z a cp a sa ca c+= D u 屮(z, t)a9 aa2attzz式中u = q /9 土壤孔隙溶液流速,m/s。以方程(1)或(
10、3)、(2)为控制方程的模型, 可求解具 有离子吸附或交换情况下的土壤重金属运移。 目前以该 模型为基础, 已经对 Cr、 Cu、 Pb、 Cd 等重金属在土壤及 地下水中的迁移进行了模拟研究5- 8 。对于一维方程, 土壤均质, 边界条件简单的情况下, 可采用数值差分的 解法, 对于二维或三维控制方程, 一般采用有限元解。 D. L. Nofziger 等人自1989 年以来, 为美国环境保护局(EPA )开发了不考虑植物吸收情况下的重金属运移的数值模拟程序CHEM FLO 9 , 此后不断改进推出新的版本,最近版本为CHEM FLO 200010 。初始版本以 FOR2TRAN 语言和 C
11、 语言实现, 为字符界面, 土壤为均质, 边界条件简单; CHEM FLO 2000 以 JAVA 编辑图形用 户界面, 使用户使用更加灵活; 土壤可分层, 边界条件及 污染源的位置更加灵活, 但控制方程仍为一维。此外, Zheng Honghai 等人也应用 Java 开发了基于控制方程(2) (3)的差分解法的土壤重金属运移W eb模拟方程系 统11 。1997 年 Gou r2T syh Yeh 等12 采用有限元解为美国环境保护局开发了 2DFA TM IC,模拟二维地表下微 生物及化学物质的传输, 使得可以计算土壤条件及边界 条件更为复杂的土壤溶质运移。K. V N edunu r
12、i等改进了方程(1),把它应用于生 物质和重金属的耦合传输中13 aC9 + + xc k “ a c a a c ap+p m =0 D 一u (z) C +aa a a attzzz0 D 空+ C u (z) C + C a b azzKaab Kapzp式中 C 重金属在土壤液相的浓度,mo 1/ L ;x 土壤中总的生物质的浓度,mol/L; Kp 表面吸附常数,mg/ L ,代表有生物质被动吸附的比例参数;Ca 细胞内重金属浓度,mol/L ; Csm 重金属被土壤吸附的浓度,mo1/kg; D 弥散系数,m 2 /h;D b 生物质弥散系数, m 2 /h; Cb 土壤溶液中的
13、生物质浓度,m ol/L。Si munek14 以及 Seli m 15 等对方程(3) 进行了改进, 如下式a sa ca2a cp+ R 0=0 D L-u一 Qaaa2attzz引进了延迟因子R,并考虑到逆向吸附平衡反应。Q = K sC是吸收项(mg/Ls) , K s为速率系数(kg/Ls)。他们分别建立了基于W eb的一维差分计算程序HY2DRU S2 1D 16, 17 和二维有限元计算程序 HYDRU S22D 18 ,并扩展到三维有限元计算程序HYDRU S23D,采用 AD I(alternat ing2 direct i on i mp licit) 算法减少了计算 量1
14、9 。 M d Sazzad B in2shaf ique 应用 Si munek 的模拟程 序对灰尘中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沉降进行了研究20 , 并与简化方程(3)后得出的解析解进行了比较。1 . 2 随机模型对于区域尺度上的土壤重金属传输和平衡的模拟研究, 一般采用经验模型或随机模型21- 25 。 Keller 等人在 von Steiger and O b r ist25 开发的 PRO TERRA 经验模型基础上, 2000 年建立了经验随 机模型PRO TERRA 2 S22 ,对重金属Cd、Zn及P在农业 土壤中的传输平衡进行了研究, 其重金属含量的变化方程为A MA MijAtI
15、+ I 一 QAm Agr , ij L式中 Mij在区域点i, j重金属浓度,g/hm2; t 时间, a; I 区域回归的大气沉降重金属输入通Am量, g/ (hm 2 /a) ;I由于农业活动引起的重金属Agr , ij输入通量, g/ (hm 2 /a) ; QL 重金属渗流通量,g/ (hm 2/a)。方程(6) 进一步拓展为连续变化的函数dM1=I + I k M m k M n dtAmAgr , ijcL式中 M 总重金属的浓度, g/hm 2;k;kc重金属重金属渗流率系数, 1/ a;作物吸收率系数, 重金属渗流率系数, 1/ a;Lm、 n 常数。 方程(7) 中Yk b
16、qw(pz ) b1kokqw(P ZK 丿式中被土壤吸附的K式中被土壤吸附的K重金属浓度,mg/L ; YkCt 土壤溶液的重金属浓度,mg/ kg; Cs作物产量回归系数; qw 达西水流Kg/(hm 2 回归系数; qw 达西水流ok1 k速率,L/(m 2 a) ; K F reundlich 参数,L/kg。F在应用上述方程进行计算时, 为了估计方程输出的 随机性, Keller 等把输入参数作为随机变量处理, 看作 为正态或对数正态分布, 给出均值和标准差, 例如(6)式I取值为 2 . 1 0 . 9。Atm土壤中主要重金属污染的治理 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 改
17、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使其固定从而降低其在环境中的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 二是从土壤中去除重金属162.1 汞污染的防治对土壤进行灌溉和施肥时,要严格控制使用含 汞量高的污水和污泥 对已受汞污染的土壤,可施 用石灰 - 硫磺合剂 在施入硫以后,汞即被牢固地 固定在土壤中;用石灰以中和土壤的酸性,可降低 作物根系对汞的吸收;施硝酸盐或磷肥,可减少汞 向作物体内的迁移,降低土壤中汞化合物的毒害作 用2.2 镉污染的防治 土壤镉污染的防治对策重点在于防,而不在于 治 因为土壤对镉的强吸附作用,镉常常累积于土 壤表层,而很少发生输出迁移,也不可能像有机污 染那样可能发生降解作用 对于小面积严重污染
18、土壤的治理常用客土法 或换土法;在旱田土壤中加入石灰性物质或使用促进还原的有机物,使镉生成不易被植物吸收的Cd (OH人CdCO或CdS沉淀;水田土壤中可施加磷酸33 盐类物质,使之生成磷酸镉沉淀或种植富集镉的植 物如苋科植物,以吸收污染土壤中的镉,但此法应 注意植物残体的处理铅污染的防治 土壤环境中铅的迁移性较差,因而铅主要累积 于土壤表层 对于已污染的土壤,可用客土法或种 植某些非食用但可富集铅的植物例如苔藓,以消除 或改善铅污染或提高土壤的 pH 值 施用钙 镁及磷 肥等改良剂,以降低土壤中铅的活性,减少作物对 铅的吸收铬污染的防治 实行水旱轮作是轻度铬污染的有效改良措施水旱轮作使土壤
19、值增高, 值下降,有利于铬的吸附固定,从而降低土壤中铬的含量;在被 Cr 污染的土壤中,施用石灰石 硅酸钙或磷肥等调节土壤呈微碱性,使铬形成Cr (OH )状态而加以固定,3 可减少铬对作物的危害;用有机肥,使土壤处于还 原环境,有效减轻或消除六价铬对植物的危害 另 外,有机肥能够通过吸附作用,降低六价铬对植物 的毒害;种植非食用植物,利用植物累积铬的作用 净化污染的土壤。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展望 近 20 年来 , 国外对土壤重金属迁移的模拟研究已 经较多, 尤其是利用对流2 弥散方程对农田土壤中几种 重要的土壤重金属的迁移、 沉降规律进行了研究。大部 分研究集中在饱和土壤、 稳定流的重金属迁移
20、模拟, 目前对于有作物吸收、 非饱和土壤的 研究已经开始。近年来美国、英国都相继开发了基于W eb的计算机程序,其中一维模型和程序较为成熟, 使得模型的重复应用研究 成为可能。但是实际情况下, 一方面污染源及边界条件 较为复杂, 另一方面农田耕作会使土壤非均质, 随空间 而变化, 因此一维模型很难描述其实际情况, 目前已有 应用有限元解的二维模型, 但模型程序的应用灵活性受 到输入条件及参数设定的限制, 需要开发更为灵活的应 用程序。由于田间土壤受气候、 耕作和人工因素的影响, 土 壤水分处于不断变化中, 大多数研究中为了计算简便, 把土壤水分设为常数, 这样无疑与实际情形相差很大, 增加了研
21、究误差。方程(1)中弥散系数D (H , q)是一个 随土壤水分溶液和溶液流速而变化的函数, 目前已有水 平土柱、 垂直土柱试验计算方法26- 28 , 但是针对不同类型、 不同容重、 不同土壤溶液组成的土壤, 对于弥散系数 的测定结果差异很大, 因此对于弥散系数尚待进一步细化研究。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吸附as.vt是对流2弥散模型中影响其迁移的非常重要的因子, 在应用中作了过分的简 化, 仅把其作为重金属浓度的线性函数或简单函数, 实 际情况可能要复杂的多19, 29 , 这方面需要从土壤物理 化学的角度建立模型, 甚至在重金属迁移中, 把化学方 程引入模型。这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研究。随机模型对于研究大范围的、 宏观尺度的土壤重金 属迁移具有非常重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小微企业贷款展期协议范本
- 2024-2025学年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 2025年度合作策划发展协议书模板
- 2025年个人经营抵押贷款合同协议
- 2025年度卫生所液压升降台租赁协议
- 2025年股东联合健身房合作发展协议
- 2025年办公室装潢设计合同范本
- 2025年红外线汽车尾气分析仪项目提案报告模板
- 2025年企业股权交易合同批准标准
- 2025年农作物机械化种植产业链优化合作协议
- 报价单(报价单模板)
- 刑事案件模拟法庭剧本完整版五篇
- 2014教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登记表1
- 乌海周边焦化企业概况
- Flash动画设计与制作(FlashCS6中文版)中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Hadoop大数据开发实例教程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课件
- 企业中层管理人员测评问题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测试题(16份含答案)
- 水泥搅拌桩水灰比及浆液用量计算表(自动计算)
- 教育:创造无限可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