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基础部分慢性病特点课件_第1页
医学基础部分慢性病特点课件_第2页
医学基础部分慢性病特点课件_第3页
医学基础部分慢性病特点课件_第4页
医学基础部分慢性病特点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医学基础部分慢性病特点医学基础部分慢性病特点1第二章 医学基础部分慢性病特点医学基础部分慢性病特点1肥胖的特点医学基础部分慢性病特点2肥胖的特点医学基础部分慢性病特点2 肥胖病(obesity)是能量摄人超过能量消耗而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达到危害程度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 肥胖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在欧洲、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地区中, 肥胖的患病率高,在我国,肥胖人数也日益增多,肥胖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严重威胁国民健康的危险因素。肥胖病(obesity)医学基础部分慢性病特点3 肥胖病(obesity)是能量摄人超过能量消耗而导致体内脂超重人群急剧增加据2002年8月-12月 “中国

2、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我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估计现有超重和肥胖人数分别为2亿和6000多万。大城市成人超重率与肥胖率分别高达30.0和12.3,儿童肥胖率已经达到8.1,应引起高度重视。与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料相比,成人超重率上升39,肥胖率上升97。由于超重人数比例较大,预计今后肥胖率将会有较大幅度增长。 医学基础部分慢性病特点4超重人群急剧增加据2002年8月-12月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 肥胖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疾病。 单纯性肥胖是一种多见于生活条件较好的人群中的营养不良性疾病。这种营养不良性疾病,由于营养过剩所造成。 特点:机体脂肪和脂肪组织过多,超过了

3、正常生理需要,并有害于身体健康。医学基础部分慢性病特点5 肥胖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疾病。医学基础部分慢性病特点5肥胖的判断身体质量指数(BMI)身体质量指数是WHO推荐的国际统一使用的肥胖判断方法,计算公式为: 身体质量指数(BMI)= 体重(Kg) 身高的平方()标准:18.5-24.9为正常,25-29.9为体重超重,大于30 为肥胖。今年我国提出了适合中国居民的判断标准:正常为18.5-23.9;超重为24;肥胖为28。身体质量指数也被称为魁特莱特( Quetelet s ,比利时人类学家)指数。 医学基础部分慢性病特点6肥胖的判断身体质量指数(BMI)身体质量指数是WHO推荐用来测量

4、脂肪分布异常的指标,腹部脂肪过度积聚危害性最强,称作向心性肥胖。腰围不仅反映人体脂肪的总量,而且反映脂肪分布的特征。 WHO推荐的腰围测量方法:被测者站立,双脚分开2530厘米,测量位置在前上嵴的水平位和第12肋骨下缘连线的中点。测量者坐在被测者一旁,将测量尺紧贴软组织,但不能压迫,测量值精确到1.0厘米。判断标准: 男性94cm,女性80cm。 肥胖的判断腰围(WC)医学基础部分慢性病特点7用来测量脂肪分布异常的指标,腹部脂肪过度积聚危害性最强,称作测量方法臀部最隆起的部位测得的身体水平周径为臀围,腰围与臀围之比称腰臀比。 评价标准: 男性0.9,女性0.8,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但其分界值随

5、年龄、性别、人种不同而不同。 肥胖的判断腰臀比(WHR)医学基础部分慢性病特点8测量方法臀部最隆起的部位测得的身体水平周径为臀围,腰围与臀围 皮褶厚度是皮下脂肪的厚度。由于身体脂肪总量的一半储存在皮下,因而皮褶厚度的测量结果可以用来评定身体成分,推算全身脂肪重量和瘦体重。 肥胖的判断皮褶厚度 对均匀性肥胖者来说,以皮下脂肪厚度判断的肥胖程度与用BMI判断的肥胖程度大致相同。 测量皮下脂肪厚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身体内的脂肪含量。 医学基础部分慢性病特点9 皮褶厚度是皮下脂肪的厚度。由于身体脂肪总量的一半储存在皮下 成人理想体重适用Broca改良公式或平田公式: 平田公式:体重(kg)=身高(cm

6、)一100*0.9 Broca改良公式:体重(kg)身高(cm)一105 在理想体重 10范围内为正常, (1020)为超重或瘦弱; 20以上为肥胖或消瘦,其中20%-30为轻度肥胖;超过30-50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超过100为病态肥胖。 肥胖的判断身高标准体质量法 医学基础部分慢性病特点10 成人理想体重适用Broca改良公式或平田公式: 肥二、肥胖的病因和危害医学基础部分慢性病特点11二、肥胖的病因和危害医学基础部分慢性病特点11 单纯性肥胖可呈一定的家族倾向。若父母都肥胖的话,子女肥胖的几率较不肥胖的人多出3倍。 60-80%的严重肥胖者有家族发病史。 不但肥胖有遗传性,而

7、且脂肪分布的部位也有遗传性。 但是,即使是有家族发病史的肥胖者,其发病也并不一定就是遗传因素起决定作用。1 内在因素(1)遗传因素医学基础部分慢性病特点12 单纯性肥胖可呈一定的家族倾向。1 内在因素医学基础部分 一个人的饮食、生活、工作习惯都受其家族传统生活环境的影响。 对肥胖的发生起决定作用的,通常是其能量的摄入超标而不是其遗传潜势。医学基础部分慢性病特点13 一个人的饮食、生活、工作习惯都受其家族传统生(2)瘦素 又称脂肪抑制素,是肥胖基因编码、脂肪细胞所合成和分泌的一种激素。 瘦素一方面作用于下丘脑的摄食中枢,产生饱腹感而抑制摄食行为;另一方面广泛作用于肝脏、肾脏、脑组织、脂肪组织等瘦

8、素受体,使其活跃,增加能量消耗。 肥胖的人95%以上存在内源性瘦素缺乏和瘦素抵抗。医学基础部分慢性病特点14(2)瘦素 又称脂肪抑制素,是肥胖基因编码、脂肪细胞所合成和(3) 胰岛素抵抗 高胰岛素血症,使食欲旺盛,进食量大,促进脂肪的合成和储蓄。医学基础部分慢性病特点15(3) 胰岛素抵抗 高胰岛素血症,使食欲旺盛,进食量大,促进(4) 脂肪组织的变化 表现在脂肪细胞数目的增加和脂肪细胞种类的变化。分为白色细胞和褐色细胞两种;白色细胞为储能器官,褐色细胞为产能器官。医学基础部分慢性病特点16(4) 脂肪组织的变化 表现在脂肪细胞数目的增加和脂肪细胞种脂肪组织是如何形成的?若摄取的热量超出了身体

9、的需要量,过剩的热量则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储存在脂肪组织里。脂肪组织的增加有两种形态:(1)脂肪组织细胞变多(脂肪细胞增殖型):往往发生在婴幼儿时期及青春期吃得太多。结果不适当的饮食习惯难以改变,过多的脂肪细胞并不能从体内移掉。(2)脂肪细胞变大(脂肪细胞肥大型):发生在成年以后,只要减少热量的摄取,不难使脂肪细胞变小,从而减少体脂肪堆积。医学基础部分慢性病特点17脂肪组织是如何形成的?若摄取的热量超出了身体的需要量,过剩的 肥胖的直接起因是吃得过多,摄取的热量远超过本身所需。 而导致能量摄入超标的原因,通常则不外乎:摄食过多;不良的进食习惯;既摄入过多而又消耗过少。2 饮食因素医学基础部分慢性病

10、特点18 肥胖的直接起因是吃得过多,摄取的热量远超过本身所需。2 人们的饮食习惯和膳食组成对体脂的消长也有影响。 晚上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和胰岛素的分泌要高于白天,再加上晚上一般体力活动较少,从而有利于体脂的积聚。 少餐次者又要比多餐次者易于发胖。 结婚后发胖,认为这可能与其饮食习惯和膳食组成的改变有关。医学基础部分慢性病特点19 人们的饮食习惯和膳食组成对体脂的消长也有影响 对每一个人来说,体力活动是决定其能量消耗多少的一种最重要的因素;同时,体力活动也是抑制机体脂肪积聚的一种最强有力的“制动器”。所以肥胖现象也就很少发生在重体力劳动者或经常积极进行体育运动的人群之中。 需要量改变3 体力活动因

11、素医学基础部分慢性病特点20 对每一个人来说,体力活动是决定其能量消耗多少的一种最重要由内分泌失调所造成的肥胖,发生几率很小。例如,因甲状腺机能低下,造成人体基础代谢量减少。此类肥胖仍可应用限制热量的摄取来预防肥胖的发生。4、 代谢异常医学基础部分慢性病特点21由内分泌失调所造成的肥胖,发生几率很小。例如,因甲状腺机能低的医学基础部分慢性病特点22的医学基础部分慢性病特点22人体脂肪变化医学基础部分慢性病特点23人体脂肪变化医学基础部分慢性病特点23医学基础部分慢性病特点24医学基础部分慢性病特点24医学基础部分慢性病特点25医学基础部分慢性病特点25高血压的特点医学基础部分慢性病特点26高血

12、压的特点医学基础部分慢性病特点261.高血压的判断方法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我国的血压标准是:理想血压120/80、正常高值120139/8089,140/90以上为高血压。 医学基础部分慢性病特点271.高血压的判断方法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和(或)舒张临床上高血压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症状而病因未明确的独立疾病,占所有高血压病人的90以上。 第二类是继发性高血压,又称症状性高血压,病因明确,是某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 医学基础部分慢性病特点28临床上高血压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原发性高血压,又

13、称高血压病,是高血压的病因钠摄入过多不少研究资料发现,随膳食盐的增加血压会不断增加。 家族性高血压和老年性高血压对盐敏感性较正常人高。 过多钠可改变血压昼高夜低的规律,是老年高血压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肥胖成年人体重增加是导致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随着体重的增加,出现高血压的趋势也增加,尤以2040岁开始增加体重者危险性最大。 医学基础部分慢性病特点29高血压的病因钠摄入过多医学基础部分慢性病特点29酒精 过量饮酒与血压升高和较高的高血压流行程度相关联。 钾通过直接的扩血管作用,以及尿钠排出作用而降低血压。钙钙摄入量低可以增强高盐膳食对血压的作用。镁 膳食镁与血压呈负相关。镁降低血管弹性

14、和收缩力,这可能是由于降低了细胞内的钙。 高血压的病因医学基础部分慢性病特点30酒精 高血压的病因医学基础部分慢性病特点30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脂肪摄入过多会引起发胖,另一方面可引起血脂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相继引起高血压。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都有一定的降血压作用。 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能减少脂肪吸收,减轻体重,间接辅助降压。 高血压的病因医学基础部分慢性病特点31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高血压的病因医学基础部分慢性病特点31高血压的危害血压持续高水平可有头疼、头晕、头颈疼痛;长期的高血压可引起肾、心、眼睛的病变;精神情绪变化医学基础部分慢性病特点32高血压的危害血压持续高水平可有头疼、头晕、头颈

15、疼痛;医学基础高脂血症的特点医学基础部分慢性病特点33高脂血症的特点医学基础部分慢性病特点33高脂血症的病因高脂血症是人体内构成脂肪的胆固醇、中性脂肪过高所致。医学基础部分慢性病特点34高脂血症的病因高脂血症是人体内构成脂肪的胆固醇、中性脂肪过高血液中脂质增高称为高脂血症,是脂质代谢失调的表现。高脂血症是一个总的名称,主要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及高脂蛋白血症。它本身不是一个“病”。对健康的意义在于它与多种疾病有密切关系,而最受重视的要算与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关系。高脂血症医学基础部分慢性病特点35血液中脂质增高称为高脂血症,是脂质代谢失调的表现。高脂血症是血液中含有的脂质主要是胆固醇和甘

16、油三酯。胆固醇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甘油三酯也有一定作用,都会增高冠心病的发病率。二者皆不能溶于水,而血液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水。血液中的脂质医学基础部分慢性病特点36血液中含有的脂质主要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血液中的脂质医学基础脂蛋白中重要的、目前应用较多并与冠心病有关的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DL-C是主要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对冠心病的发病是不利因素。脂质沉积于动脉管壁继而形成硬化斑块,主要是LDL-C的作用。LDL-C每增加0.026mmol/L(1mg/d1)冠心病危险增加1%-2%。此外,使LDL-C水平降低的治疗方法,也可以使危

17、险性以同等程度减少。HDL-C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则呈负相关,有防止脂质在动脉管壁的沉积作用,因此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当HDL-C水平高时,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低,反之,当HDL-C低时,冠心病的危险性明显增高。因此,保持血液胆固醇(尤其是LDL-C )与甘油三酯的低水平,HDL-C的高水平,对中老年人不发生或少发生冠心病是非常有意义的。血液中的脂蛋白医学基础部分慢性病特点37脂蛋白中重要的、目前应用较多并与冠心病有关的有高密度脂蛋白胆高脂血症的诊断主要根据血浆(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和高密度胆固醇(HDLC)浓度进行诊断。高脂血症的诊断指标判断血浆TC血浆TGmmol/Lmg/Lmmol/Lmg/L合适水平5.220001.71500临界高值5.235.69201021902.32.520004000高脂血症5.2722001.71500低HDL-C血症0.91350医学基础部分慢性病特点38高脂血症的诊断主要根据血浆(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众多的相关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冠心病。严重乳靡粒血症可导致急性胰腺炎。为另一种致命性疾病,它对身体的损害是隐匿、逐渐、进行性和全身性的。它会加速动脉硬化,造成严重后果。动脉硬化还是肾功能衰竭、脑卒中、心肌梗死、心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