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姓氏考证_第1页
东野姓氏考证_第2页
东野姓氏考证_第3页
东野姓氏考证_第4页
东野姓氏考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东野姓氏考证东野光圣写于2008年3月,2016年9月修定姓氏的探究姓氏中的姓是“别婚姻”,氏则是“明贵贱”。正如通志氏 族略说的那样,“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是“女”和“生”组成,说明最早的姓,是跟母亲的姓。在夏商周之时,姓氏分而为二。秦汉以来,姓氏合而为一。通 志氏族略载,“秦灭六国,子孙该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 为氏,或以氏为姓,姓氏之失,由此始兹姓与氏浑为一者也。” 自此以后,姓即氏,氏即姓,姓氏或氏姓成了姓或氏的一种书面用语。 而在不同场合,姓和氏的使用是有区别的。例如在社会人际交往中, 不相识的人碰在一起,往往会礼节性地问:“请问贵姓?答曰:“免 贵姓X。”从未听说有

2、:请问“贵氏”的。在家谱、族谱的题名上却 是X氏家谱、X氏族谱,也从未见过X姓家谱、X姓 族谱的。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呢?大概在口语中问“贵氏”犯忌, 因“氏”与“死”同音。“氏”在远古时代是男子的标识符号,家谱、 族谱是纪录某一姓氏男姓家族成员的血缘关系的图册,所以家谱、族 谱的题名用某氏。家族系统的称号。为姓和氏的合称。中国的姓源于原始社会母系 氏族时期,作为一个血缘家族的称号。氏隶属于姓。夏、商、周时期, 贵族间区别不同血缘关系的一种制度。自秦汉以后,姓氏不分,合二1 / 20 而一。姓在母系氏族社会以后,逐渐增多,来源极广。主要来源于封 国名、谥号、爵位名、官名、居地、职业等。最早的姓起

3、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传说黄帝住姬水 之滨,以姬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皇天以大禹治水有功, 赐姓为姒(si)。此外,部落首领之子亦可得姓。黄帝有二十五子, 得姓者十四人,为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依等 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属二姓。又祝融之后,为己、董、彭、秃、曹、 斟、羊等八姓。这些是远古有代表性的一些姓。夏、商时期,贵族有 姓氏。姓的分支为氏,意思相当于家或族。夏王室为姒姓,另有霸主 昆吾为己姓,姒姓中有苏、顾、温、董、豢(huan)中龙等氏。商 王室为子姓,另有霸主大彭、豕(shi )韦为彭姓。商代还有条氏、 徐氏、萧氏等十三个氏。周代是中国姓氏大发展的一个

4、重要时期,姓氏制度见于记载者较 多。周王为姬姓,侯国之君和卿大夫有同姓和异姓的区别。到东周春 秋时,可考的有姬、姒、子、风、嬴、己、任、祁、羊、曹、董、姜、 偃、归、曼、熊、隗、漆、允等二十二姓。虽然周代贵族有姓,但只有女子才称姓,未婚女子如齐姜、宋子, 齐,宋为国名,姜、子为姓。已出嫁女子,如江羊、栾祁,江、栾为 夫家姓、氏名,羊、祁为女子本人的姓。当时有同姓不婚的习俗,故 称贵族女子的姓以示与夫家之姓有所区别。周代实行宗法制,有大、小宗之别。一个氏的建立表示一个小宗 从大宗(氏)分裂出来,另立门户。建立侯国要经周王认可,卿大夫2 / 20 立新家要得到君主允许,称之为“胙()之土而命之氏”

5、。贵族 获得氏的方式有以下几种:.以国名为氏。诸侯国君主以受封的国名为氏。如晋重即晋文公 重耳,以国名晋为氏,重为重耳的简称;鲁中即鲁僖公中,国名鲁为 氏,中为名。.以邑名为氏。卿大夫及其子孙以采邑名为氏。如晋国大夫毕万 采地为魏,后世子孙以魏为氏;曲沃桓叔之子公子万封于韩,以韩为 氏。.以官名为氏。贵族及其子孙以其官名为氏。晋国的林父为步兵 组织三行里中行的军帅,称中行桓子,其子荀偃称中行偃,以中行为 氏;宋国执政卿乐喜(子罕)称司城子罕,其孙乐祁(子梁)称司城 氏,是以司城为氏。.以职业名为氏。如巫氏、卜氏、匠氏、陶氏,巫、卜、匠、陶 皆为职业名称。.以住地之名为氏。鲁庄公子遂住鲁东门,称

6、东门遂(名)、东 门襄仲(字),是以东门为氏;宋国乐大心为右师,居于宋桐门,称 桐门右师,是以桐门为氏。.以同周王或侯君主血缘关系远近之称为氏。周僖王之子虎称王 子虎,其孙称王孙苏;郑穆公之子喜(子罕)称公子喜,其孙舍之(子 展)称公孙舍之。.以贵族的字为氏。按照宗法制度,公族只包括各代国君的近亲 三代,公孙之子不属公族而须另外立氏。这些贵子孙多以其王父(祖3 / 20 父)之字为其氏。郑国公子发字子国,其孙国参(子思)即以“子国” 的末字为氏;另有公子,字子驷,其孙以“驷”为氏。以祖父之字为 氏最为常见,是得氏通例。春秋以前,贵族之姓承袭自远祖,因此百代不变;氏为贵族得自 与自己血缘关系较亲

7、近的先人,则数代即发生变化。战国时,宗法制度瓦解,姓氏制度也发生根本变革。这时氏开始 转变为姓,如本属于姒姓的齐国田氏,至战国时已以田为姓。以往贵 族才有姓,平民仅有名,战国以后,平民有姓,百姓遂成为民众的通 称。姓氏制度的演化,反映了贵族的没落,平民地位的上升。现代人只有姓、名而没有氏,这是现代文明,提倡平等,人权。 在古代人们也是问“您贵姓”而不问:“您贵氏”。看来中国人这种“文明”已久。然而,我们要是把“姓名”只作为人的个体的区分是个符号那就 值得商榷了。首先姓承载着历史、文化和文明的进化。从生物学看他还明刻着 血缘和遗传,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同姓不通婚,这是对生命现象的伟大 认知。我们现在

8、通行继承父姓。为什么继承父姓好呢?这是因为,只有 男性具有Y染色体,因此,Y染色体就同姓氏一起遗传给男性后代, 男性携带有YX染色体而女性有XX染色体,因此女性缺少Y染色体所 携带的基因。由此,具有同样姓氏的人群也就具有了同样类型的Y染 色体以及它所携带的遗传基因。是否可以继承父姓或继承母姓呢?如4 / 20 果不,是否是对妇女的不尊重、不平等呢?如果这样相近血缘通婚的 概率就会增大,不利于繁衍,也不利于遗传基因的识别。如果是继承 父姓加母姓呢?那一代一代你的姓就会很长你自己也记不住了,就像 马来西亚人,写一个全姓要几页纸。至于名也不是仅仅区分个体,它是长辈的愿望,周围人直观对他 的解读,这些

9、潜移默化的影响你的一生。研究“姓氏”的起源是追溯文字和文化的源头。前几天去海南候 岛,岛上有18个猴群,每只猴子都能分辨自己是那个群的,谁是猴 王,哪个是雌猴,哪个是雄猴。这可以看作它们有潜在的姓氏。原始人也是如此,没有文字时他们就有标识一群落标识。记载这 个标识就是姓氏的起源。原始人需要记载他们必须的重要的事,这是文字的起源。什么是他们的必须的重要的事呢?生存。他们首先要记载和生存 息息相关的东西,如部族,首领,男,女,长,幼,耕作等。从最早的文字一甲骨文看,甲骨文的出现是母系农耕时代。这个字被解释成“女”,是经常跪坐的人,母系农耕时代经常跪 坐的人是女人,他们不耕做。她们是跪坐不是跪着,现

10、在的日本、韩 国人还喜欢这种坐姿。这个字被解释成“男”,是经常耕做的人,母系农耕时代经常耕 做的人是男人。东野姓氏考证“东野”姓为当今较为罕见的复姓,出自春秋时期的鲁国,为周 公旦的后代。周公长子伯禽有三子考公酋、炀公熙、公子鱼 公子鱼 食采邑于东野,遂以地名为氏,姓“东野”。另有,鲁国的季平子(姬 姓,周公之后)食采邑于东野,以“东野”为姓。东野的后人都认为 子鱼是他们的先祖。“东野”姓自得姓后,一直在山东一带发展繁衍。现在山东一枝, 河北黄骅一枝,据说河南还有一枝。汉代复姓十三氏中有东宫、东郭、东门、东野、东田、东陵、东 蒙、东莱、东邱、东乡、东里、东关、东闾。东野辈字(前二十辈)梓(枝)

11、典燕(衍)馥(崇)绪青1(隆)茂麽 服(傅)晨光(前生 忠 厚 之(嗣)永 速 元(真正 方(后二十辈)至(智)德滤(宏)逢 孝 毓(育)福情)祥6 / 20橙教培家就I信羲作保障”据说这个字辈由康熙皇帝钦定。字辈大概因为口传原因,因此字有所不同,原版有待查找。从字义上看应该是:(前二十辈)枝典衍馥女者隆茂麽月辰辰廉生忠厚嗣永速元正方(后二十辈)智德逢孝毓福祥橙教培家I信羲作保障姓氏渊源: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周公旦长子伯禽之幼子鱼 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西周初期,周公旦长子伯禽的幼子名叫鱼,被封食采邑于东野(今 山东曲阜),其后代有人遂以地名为姓氏,称东野氏。有姬家屯志记载

12、:“黄帝二十二世(周公三世):讳祖酋,康7 / 20王十七年(公元前1004年)。鲁公五十四年,考公元年,已卯即位, 是为考公,在位四年薨( ),无嗣,弟熙康王二十一年癸未即位, 是为炀公,筑茅阙门,招进贤士,以礼化民,在位六十年薨。炀公因 弟(子鱼)年少,请命周成王被封附庸国东野,以田名为姓东野。生子 二人:长宰,次费。”(炀公弟一子鱼)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平子,属于以 封邑名称为氏。春秋时期,鲁国有大夫叫季平子(季孙间如),因有功于国,被封 赐食采邑于东野(今山东平邑),其后代中有人以地名为姓氏,称东野 氏。.迁徙分布:东野氏自得姓后,一直在山东省平邑县一带发展繁衍

13、。在全国均 有分布。.郡望堂号:郡望:鲁郡:亦称鲁国、鲁国郡。西汉朝初将秦朝原来的薛郡改为鲁国, 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三国时期的曹魏及晋朝改为鲁郡,其时辖 地在今山东省曲阜、泗水、滋阳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又改为 任城郡。另外,隋朝时期有个鲁州鲁郡,唐朝时期有个兖州鲁郡,其 间虽然都辖有曲阜,如隋朝时期曾改鲁县为汶阳县,继而恢复曲阜原 名,而治所均在兖州。.历史名人:8 / 20东野获:(东野十六代),著名战国时期隐士,曾拜鬼谷子为师。东野稷:(生卒年待考),战国时鲁国有名的御马师。东野稷败驾束野稷以御兄耗公,暹退中名眼,左右旋中规。耗公以焉文弗遇也, 使之修句百而反。【考证】柬野稷

14、李云:柬野,姓;稷,名也。司禹云:孑系卿 作柬野。以御兄遍反。下同。耗公李云:,曾耗公也。或 云:内篇日,耨傅南霆公太子,於遽伯玉,即1不舆曾、驻同日寺, 常是南驻公。俞樾曰:荀子哀公篇载此事,耗公作定公,作颜 渊,1卷曾、定公矣。中,晶丁仲反。下同。文弗遗也说文:文 者,曾集聚幺采,以成嚏帛幺索。合集聚字,以成擀羲,如文幺索然也。遇之,入兄日:“稷之焉符败。”公密而不愿。少焉,果败而反。公曰:“子何以知之?”日:“其焉力竭矣,而酒求焉,故日敷。”译文:东野稷凭精练的驾车的技术向鲁庄公自荐。鲁庄公要他表演驾车技术,东野稷便驾驶马车一会儿前进,一会 儿后退,车轮压出的痕迹都是笔直的;一会儿向左,

15、一会儿向右,车 痕都像是圆规划出来的。鲁庄公觉织锦也不过如此,谁也超不过东野稷的驾车技术,就让 他再驾车连续转一百个圈子再返回原地。这时,大夫颜阖(颜子)碰见东野稷正在驾驶着马车正在为庄公完9 / 20 成百圈,就觐见鲁庄公上奏道:“那个东野稷驾驶的马车肯定是要翻 的。鲁庄公假装没听见,没有理会。谁知不久,东野稷果然翻了车。鲁庄公便问颜阖:“您怎么知道他会翻车呢?颜阖说:“他的马力气已经用完了,还强求它拼命奔跑,不翻了 车才怪!这个典故,就叫做“东野稷败驾”。东野质:(东野二十一代孙),鲁国人。东野氏一族先祖。东野质原为鲁国公族,楚考烈王灭鲁时,鲁国公族五百余口皆被 杀,唯有东野质提前带着儿子

16、及族谱逃到吴国,躲过一难。其后又于 秦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2年)回到原籍。东野环:(生卒年待考),山东曲阜人。著名秦汉之交谋士。汉朝时期曾跟从刘邦伐秦,但因所出之计不为所用,遂称病还家。 刘邦后来率军经过鲁国时,还亲自去探望他。东野宜、东野纾:(生卒年待考),山东曲阜人。著名宋朝贤者。 均累世同居,有义行,得到朝廷褒扬。东野子仪:(生卒年待考),明朝著名学者。东野沛然:(周公第七十五代孙,东野七十三代孙)。康熙二十 三年(公元1684年),康熙授予东野沛然为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据东野志记载,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坐祖玄烽幸 ,鼠周公第七十五代孑系束野沛然上言:“颜、曾、孟、仲得坐

17、道之傅, 皆有世爵博士以便其彳灸,臣祖周公以元娶之德裂作幺章,周公舆孔子10 / 20 加列久矣,而今祠宇冻直璨,拜寂寥,祭田不及百亩攵,不惟不能加尊 典孔子,且不得比舆颜、曾、孟、仲,乞念傅道之功稍加侵隆。”名里 朝廷商:“宜授官殿,接给祀田,修葺G )廓宇。”於是常召授元 坐周公七十五世孑系束野沛然焉世五博士,奉曲阜周公廓祀事。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设立始于明景泰二年(1451年),是明、 清朝廷亲立由圣贤先儒后裔世袭,专管本氏元圣祖祀事,拿正八品俸 禄,至清末翰林院五经博士十五员除立十三氏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另两员为:孔氏北宗一员,奉中庸书院祠,孔氏南宗一员,奉祠衢州 孔子庙祠,授孔氏世袭

18、衍圣公是在北宋,后元忽必烈认为只能有一宗, 于是撤销了南宗只留曲阜孔庙一宗,明正德二年(1507年)又授南 宗为翰林院五经博士不世袭随每代衍圣公更授。设立世袭翰林院五经 博士是表示朝廷对圣贤先儒的推崇和旌表。十三氏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十三氏始祖设立年代年号颜氏颜回1451明景泰二年孟氏孟轲1452明景泰三年曾氏曾参1533明嘉靖十二年仲氏仲由1587明万历十五年端木氏端木赐1684清康熙二十三年东野氏周公1684清康熙二十三年闵氏闵损1699清康熙三十八年言氏言偃1712清康熙五十一年11 / 20卜氏卜商1720清康熙五十九年冉伯牛氏冉耕(东平)1724清雍正二年冉仲弓氏冉雍(曹州)1724清

19、雍正二年颛孙氏颛孙师1724清雍正二年有氏有若1788清乾隆五十三年东野枝盛:东野沛然之子(代考)东野氏第二代翰林院五经博士。康熙五十五年,周氏家族修编周氏志,东野枝盛为周氏志写序:周氏序家之有志才酋阈之有史也史以傅信以言丁方匕搴昇旨哉自我周阈 基封周姓之阈四十兄弟之阈十五俾河山帑礴鼠貌貌也嗣是而彳灸人或 以爵或以封土或以裹居姓氏分巽代各殊矣揆厥生初同一本也惟,鲁 自禽父而彳复世焉元子周於阈始伊多宗阈虢於若,普南曹滕以及凡蒋 邢茅于沈鹰薜等羞皆文之昭武之穆周公之胤也但世速年理星分基布 未免视若秦越而貌貌之道久不晅善矣蕨甲子坐常幸赴曲可裹追崇元坐功 德官以世爵晨以幺己事腐在裔亦多思列波及而典有柴

20、施焉守,普祀叨荷 君思追思元坐家助I念貌貌之爱篇同姓之凡在近居载在碟者亦以不忍 路人目之周明篇周公七十五代孑系按志考稽服派分明井然不紊其焉吾 宗何疑且思六十四代祖户自西岐束遭寄籍驻平系系虽隹常鼠蹄之祭 不忘先世遗涕又於城北周家建祠堂三殳祭以垂彳复世真先公之孝孑系一代 之俾人也厥功宣无鲜或他日子孑系蕃盛光大吾族生色羞理所固12 / 20 然辗足累者于忝居宗子得不一言而焉之序世翰林院五博士加一级主鬯束野枝盛题康熙五十五年蕨在丙申仲春之吉从以上史料上看东野沛然为周公第七十五代孙之子东野枝盛应 为周公第七十六代孙字辈“枝”。以此东野光圣应为周公第八十六代 代孙。从公子鱼第一代东野算起东野沛然为东野七十

21、三代孙,东野光圣 为东野八十四代孙。东野氏历朝历代掌管周公庙祀事,以上史料也证明东野氏是官方 认定的周公后裔的主脉。东野志旧本题海盐吕兆祥撰,裔孙东野武订。考兆祥与武皆明末人。而 是编二卷之末附录顺治、康熙中奏议,详载圣祖仁皇帝恩授东野沛然 为五经博士。盖即沛然因兆祥旧志稍为续补也。前有吕化舜、方应祥 原序。而粘本盛跋则作於康熙壬寅,陈良谟序则作於康 熙丙寅,亦续刻所加也。考元和姓纂载,伯禽少子别为东野氏, 则东野氏系出周公,更无疑义。世承厥职,原非滥膺()。惟是所叙世谱,称第三代生二子,长晖次晞;六代生二子,长缙次绅。其 人皆在春秋以前,则兄弟联名已在应场、应球之前。又二代东野宗, 於田中胜

22、处建祠以安先灵,则大夫之庙可不建於家。十六世东野获, 字获德,号白云,则别号已见於战国。二十一代东野质,遭楚灭鲁, 负子携谱,窜於东吴。是别族不必於太史,而战国之末尚延吴祚。盖13 / 20谱牒之学,古来即不一说。司马迁叙五帝世系,往往与载籍4氐牾。而 白居易自叙世系,亦与左传相违。记载异同,固不足怪也。如果公子鱼为东野氏第一代,第二代东野宗,四代东野晖、东野 晞,七代东野缙、东野绅,十六代东野获,二十一代东野质。炎黄子孙炎黄子孙是华人的自称。“炎”指炎帝,以姜水成(今宝鸡市境 内)。“黄”指黄帝,以姬水成(今河南省新郑县漫水河)。黄帝者,少典(伏羲女娲之子)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炎帝、 黄

23、帝生父皆为少典氏,少典娶有乔氏两个女儿为妃,正妃曰女登,姜 姓,生炎帝,古人姓从母,故炎帝姜姓;次妃曰附宝,姬姓,生黄帝, 故黄帝姬姓。炎帝、黄帝生母各异,故炎、黄异姓。另外,炎帝,姜 姓,名神农氏;黄帝,姬姓,名轩辕氏,姓公孙。炎帝、黄帝同为少 典之子,是同父异母同胞兄弟,其父系清楚,母系分明,姓氏准确。14 / 20“姬”甲骨文中可以解释为向下望的女人,或者理解为在河边向 下对着河水梳洗打扮。“姜”甲骨文中可以解释为头上扎着辫子,胳 膊上帮着稻草跳舞地女人。玄嚣,号青阳,黄帝和嫘祖的长子,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 有二子为正妃嫘(|臼甲)祖所生,长子为玄嚣,次子昌意。黄帝之 子玄嚣,为姬姓

24、,名挚。帝喾(kO)(公元前2480前2345)姓姬,名俊,号高辛氏, 河南商丘人,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史记载他是皇帝 的曾孙,玄嚣之孙,蜻极之子(蜻极玄嚣之子)。帝喾生四子挚、尧、 契和后稷,前承炎黄,后迄尧舜,奠定华夏之基根,是华夏民族的共 同人文始祖,被商族人及其后代称为第一位先公。后稷,其母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足迹,踏之,践 之而动如孕。生一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从他旁边过都不踩 它;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 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日弃弃为儿童时,好种树麻、菽。成人后,好耕农,相地之宜,善种 谷物稼穑(

25、se),民皆效法。尧听说,举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 舜日:“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封弃于邰,号日后稷 别姓姬氏。尔后稷播时百谷,别姓姬氏。”其后子孙繁衍,逐渐强大,是为 周15 / 20稷之后传位于其弟台玺,台玺生叔均,叔均代其父及稷播百谷, 说明后稷之后实际为其旁系主持,从叔均以后一直到不窜(中间几代 先王并未被人所记忆,轶载之下只好说不窜(zhU)是后稷之子), 不窜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窜以失其官而饹戎狄之间。不 窜卒,子鞠立。鞠卒,子公刘立。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修后稷之业, 务耕种,行地宜,自漆、沮度渭,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 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

26、归焉。周道之兴自此始,故诗人歌乐 思其德。公刘卒,子庆节立国于豳(bTn)。庆节继承祖业,庆节正式在豳地建立了周国。他死后,其子皇仆 即位。后皇仆生差弗,差弗生毁陶、差弗子,毁陶生公非,公非生高 圉(y口),高圉生亚陶,亚陶子生公叔祖类,公叔祖类子生古公亶父太王(也称古公亶父)作周。丹开雀录,火降乌流。三分既有,八 百不谋。苍兕誓众,白鱼入舟。太师抱乐,箕子拘囚。成康之日,政 简刑措。南巡不还,西服莫附。共和之彳爰,王室多故。糜(y台n)弧 兴谣,龙漦(chi)作蠹(du )o m (tui)带荏祸,实倾周祚(zud)o周太王,姓姬,名亶父,是西伯君主,周朝之先祖。因广施 仁政,令不少部落归附

27、。周灭商朝后,认为“王气”始于姬亶父, 故追尊为太王。根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古公亶父继承了后稷、公刘的 事业,积德行义,得到民众的爱戴。薰育和戎狄进攻周族,想要 夺取财物,亶父就给了他们。后又来攻,要取得周族的土地和人 口。民众非常愤怒,想要抵抗。古公说道:“民众拥立君主,是16 / 20 为了让君主为民众谋利。如今戎狄来攻,是为了我的土地和臣民, 而臣民归我还是归他,又有什么区别呢?你们要为我而战,要杀 死很多人的父子,通过这种办法让我当国君,我不忍心做。”于 是亶父带着家人和亲随离开了豳,渡过漆水和沮水,经过梁山, 到岐山之下安顿了下来。豳地的人全都扶老携弱,复归古公到岐 下。其他国家的人听

28、说古公仁德,也多归附。于是古公改革戎狄 的风俗,营造城郭房舍,让人们分别居住,并设置五官,各司其 责。人民安居乐业,都歌颂周太王的功德。孟子曾经赞扬太王专 爱他的妃子太姜、不娶其它妻妾,故而“内无怨女,外无旷夫”。季历,姬姓,季是排行,尊称公季、王季、周王季,周太王之少 子,周文王之父。商代末年西方诸侯之长。姬姓,名昌。古公亶父之孙,季历 之子。商纣时为西伯,即西部诸侯(方国)之长。亦称西伯昌。 相传西伯在位五十年,已为翦(jid)商大业作好充分准备,但 未及出师便先期死去。周人谥(shD西伯为文王。其次子姬发继 位,是为周武王。季历死后,其子姬昌继位,他就是日后著名的周文王。他在 位50年,

29、主要功绩是为灭商做好了充分准备。他是很有作为的创 业主,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 姜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文王 在位,以商朝的一个“方伯”的面目出现,表面上臣服于商朝, 暗地里却积极进行灭商的准备。他分化瓦解商朝的附庸,争取与17 / 20 国,成功地调解了虞、芮两国争田纠纷,使河东小国纷纷前来归 附,诸侯都把文王看成是以取代商纣的“受命之君”。在虞、芮 归附的第二年,文王向西北、西南用兵,为灭商建立了巩固的后 方。接着向东发展,过黄河进攻耆(qi)、邗(hgn)等国。沿渭 水东进,攻占了商朝在渭水中游的重要据点崇,扫除了周在东进 道路上的一个障碍,并且据有关中的膏腴(yU)之地。在伐崇的 第二年,文王在沣水西岸营建丰邑,把政治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