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方剂学总论中医方剂学总论总 论第一章方剂学发展简史一、先秦时期 复方的产生和发展 五十二病方 中医方剂学总论2总 论第一章方剂学发展简史一、先秦时期 二、两汉时期 方剂学的形成和奠基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中医方剂学总论3二、两汉时期 方剂学的形成和奠基中医方剂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注重实用,略于理论 肘后备急方 刘涓子鬼遗方 中医方剂学总论4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注重实用,略于理论 中医方剂学四、隋唐时期 大部头方书的出现 千金方 外台秘要 中医方剂学总论5四、隋唐时期 大部头方书的出现中医方剂学五、宋(金)元时期 特点:方剂学的全面发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伤寒明理论 小儿药证直诀 各医家
2、流派,医学大家的贡献。中医方剂学总论6五、宋(金)元时期中医方剂学总论6六、明清时期 特点:方、药的共同发展。由博返约的规范,整理。 普济方 医方考 医方集解 汤头歌诀 中医方剂学总论7六、明清时期中医方剂学总论7七、近、现代时期 特点:继承整理与现代化研究 1、大量古代方书之校刊出版 2、方剂工具书的大量涌现 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杰出代表 3、教材建设的不断更新 4、实验方剂学的雏形出现 5、中药新药的研究和生产中医方剂学总论8七、近、现代时期中医方剂学总论8第二章方剂与治法第一节治法概述 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 中医方剂学总论9第二章方剂与治法第一
3、节治法概述 治法,是黄帝内经 奠定了治法理论的基础。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为一体,总结了一整套临床辨证论治的体系。 中医方剂学总论10黄帝内经 奠定了治法理论的基础。中医方剂学总论10治法具有多层次的特点: 治则 :所有疾病必须遵守的治法共性。治法 :治疗大法:针对某一类病机共性所确立的治法。具体治法:针对具体证候所确定的治疗法则。中医方剂学总论11治法具有多层次的特点: 治则 :所有疾病必须遵守的治法共性。治法具有多体系的特点: 病机的多体系特点决定了治法的多体系特点。 如:六经治法体系 卫气营血治法体系 三焦治法体系 脏腑治法体系中医方剂学总论12治法具有多体系的特点: 病机的多
4、体系特点决定了治法的多体系特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方以药成”与“方从法出,法随证立” 。方剂必须“针对病机 ,体现治法”。 第二节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中医方剂学总论13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第二节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以法统方包括: 以法组方 以法遣方 以法类方 以法释方中医方剂学总论14以法统方包括:中医方剂学总论14第三节 常用治法 医学心悟医门八法:“论病之源,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中医方剂学总论15第三节 常用治法 医学心悟医门八法从八
5、纲中寒热病性推导出八法之思路: 寒 温 热 清 虚 补 单一治法(七法) 汗 + 实 泻 吐 消 和(复合治法) 下八法中医方剂学总论16从八纲中寒热病性推导出八法之思路:八法中医方剂学总论16八法学习要求: 1、定义 2、适应病证 3、常用分类 4、使用注意中医方剂学总论17八法学习要求:中医方剂学总论17汗 法1、定义: 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在表之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类治法。中医方剂学总论18汗 法1、定义:中医方剂学总论182、适应病证:外感六淫之邪所致的表证。 如感冒; 麻疹初起,疹发不畅; 水肿初起,腰以上肿甚; 疮疡、初起而有寒热表证; 疟疾、痢疾初
6、起而有寒热表证。中医方剂学总论192、适应病证:外感六淫之邪所致的表证。中医方剂学总论193、常用分类: 病邪之性质: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分类依据 体质有强弱:扶正解表 中医方剂学总论203、常用分类:中医方剂学总论204、使用注意:(1)辨清病邪的性质。(2)中病即止,慎勿过量。(3)兼顾兼挟病证。(4)不宜久煎。中医方剂学总论214、使用注意:中医方剂学总论21吐法1、定义: 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类治法。中医方剂学总论22吐法1、定义:中医方剂学总论222、适应病证特点: 病位居上,病势急暴,体质壮实,内蓄实邪。3、使用注意:(1)吐后调养
7、脾胃。(2)止吐方法: A:冷稀饭、冷开水。 B:姜汁。 C:麝香一二厘。中医方剂学总论232、适应病证特点:中医方剂学总论23下 法1、定义: 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使停留于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类治法。中医方剂学总论24下 法1、定义:中医方剂学总论242、适应病证: 大便不通、燥屎内结。或热结旁流。或停痰留饮、瘀血积水等形症俱实之证。中医方剂学总论252、适应病证:中医方剂学总论253、分类:依据:病邪之性质、种类、正气之强弱。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中医方剂学总论263、分类:中医方剂学总论264、使用注意:(1)辨清病情之
8、属性。(2)中病即止、顾护正气。中医方剂学总论274、使用注意:中医方剂学总论27和法1、定义: 和法是通过和解和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类治法。中医方剂学总论28和法1、定义:中医方剂学总论28“和”有协调、平衡、双向调节之义。 “和为圣度” (内经) “冲气以为和” (道德经)中医方剂学总论29“和”有协调、平衡、双向调节之义。中医方剂学总论29和法包括“和解”、“调和”两类。“和解”是专治邪在半表半里的一种治法即伤寒论之“和解少阳”之治法。中医方剂学总论30和法包括“和解”、“调和”两类。中医方剂学总论30“调和”:“寒热并用之谓和,补泻合剂之谓
9、和,表里双解之谓和,平其亢厉之谓和。” 戴天章广温疫论中医方剂学总论31“调和”:“寒热并用之谓和,补泻合剂之谓和,表里双解之谓和,和法常用分类: 和解少阳 调和肝脾 调和肠胃中医方剂学总论32和法常用分类:中医方剂学总论32温 法1、定义:通过温里祛寒作用,以治疗里寒证的一类治法。2、适应病症: 里寒证寒从中生外寒直中中医方剂学总论33温 法1、定义:通过温里祛寒作用,以治疗里寒证的一类治法寒邪之来源及治法: 外来之寒,温必兼散; 内生之寒,温必兼补。中医方剂学总论34寒邪之来源及治法:中医方剂学总论343、分类: 温中祛寒 回阳救逆 温经散寒中医方剂学总论353、分类:中医方剂学总论354
10、、使用注意:(1)“壮火食气,少火生气”(内经) “以息相火,微微生火”(柯韵伯)(2)“真热假寒”证,不可误用。中医方剂学总论364、使用注意:中医方剂学总论36清法1、定义: 通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清除里热之邪的一类治法。中医方剂学总论37清法1、定义:中医方剂学总论372、适应病证:里热证 实热 热证 虚热经热:郁热:热毒:热结:散漫之热蓄聚之热搏结气血,腐败血肉- 局部红肿热痛或见脓血热陷心包- 心神病变,甚则神昏热实互结瘀热互结痰热互结 水热互结中医方剂学总论382、适应病证:里热证经热:郁热:散漫之热蓄聚之热搏结气血,腐3、常用分类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虚
11、热中医方剂学总论393、常用分类清气分热中医方剂学总论394、使用注意:(1)不可滥用,注意顾护正气。(2)“真寒假热”证,不可误用。中医方剂学总论404、使用注意:中医方剂学总论40消 法1、定义: 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渐积形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类治法。中医方剂学总论41消 法1、定义:中医方剂学总论412、适应病证: 饮食停滞、气滞血瘀、癥瘕积聚、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疳积虫积、疮疡痈肿。中医方剂学总论422、适应病证:中医方剂学总论42消法与下法在适应病证方面的区别。中医方剂学总论43消法与下法在适应病证方面的区别。中医方剂学总论4
12、33、常用分类:4、使用注意: (1)治宜缓图,难以速效。 (2)常与补法等结合运用。中医方剂学总论443、常用分类:中医方剂学总论44补 法1、定义: 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以主治各种虚弱证候的一类治法。中医方剂学总论45补 法1、定义:中医方剂学总论452、适应病证: (1)虚证。 (2)正虚感邪。中医方剂学总论462、适应病证:中医方剂学总论463、分类: 补气、补血、气血双补、 补阴、补阳、阴阳双补。中医方剂学总论473、分类:中医方剂学总论474、使用注意:(1)辨清虚损证型,不可滥用补法。(2)应善用“通补”,不宜“呆补”。中医方剂学总论484、使用注意:中医方剂学总论48八法运用
13、要求: “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 (医学心悟医门八法)中医方剂学总论49八法运用要求:中医方剂学总论49第三章 方剂的分类一、七方说。二、病证分类法。三、祖方(主方)分类法。四、功用(治法)分类法。五、综合分类法。中医方剂学总论50第三章 方剂的分类一、七方说。中医方剂学总论50第四章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遣药组方阶段必须重视的两个重要环节: 严密的组方基本结构; 熟练的药物配伍技巧。中医方剂学总论51第四章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遣药组方阶段必须重视的两个重要第一节 方剂的配伍目的配:组织、搭配。伍:队伍、序列。中医方剂学总论52第一节 方剂的配伍目的配:组织、搭配。中医方剂学总论
14、5药物的功用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只有通过合理的组织,调其偏性,制其毒性,增强或改变原有功能,消除或缓解其对人体的不良因素,发挥其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综合作用,使各具特性的群药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才能符合辨证论治的要求。这种运用药物的整合过程,中医药学称之为“配伍”。中医方剂学总论53药物的功用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只有通过合理的组织,调其药物功效发挥方向的控制因素:1、配伍环境。2、用量特点。3、炮制方法。4、煎、服方法及剂型选择。中医方剂学总论54药物功效发挥方向的控制因素:中医方剂学总论54这就要求我们中医临床工作者在长期的方药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中,不断熟悉并把握药物功效发挥方向的控制因
15、素、控制方法以及运用技巧。这对于今后正确地遣药组方,灵活运用成方,减少临床运用方药的随意性,提高临床动手能力,保证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医方剂学总论55这就要求我们中医临床工作者在长期的方药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方剂学运用配伍手段的最根本目的总体上不外增效、减毒两个方面,具体来说,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具体作用:一、增强药力,即增强单味药物的药力。二、产生协同作用。三、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功效发挥方向。四、扩大治疗范围。五、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中医方剂学总论56方剂学运用配伍手段的最根本目的总体上不外增效、减毒两个方 中医传统方药运用中控制毒副作用的十种方法:(1)多药相配,增效减毒即:避免同性毒
16、力“共振”,利用异性毒力“相制”。中医方剂学总论57 中医传统方药运用中控制毒副作用的十种方法:(2)药量的控制(3)炮制减毒(4)佐制药的配伍(5)反佐药的配伍中医方剂学总论58(2)药量的控制中医方剂学总论58(6)煎药方法的要求(7)服药时间、方法的要求(8)道地药材的强调(9)剂型的限定(10)辨证论治的总体把握中医方剂学总论59(6)煎药方法的要求中医方剂学总论59第二节方剂的基本结构 方剂组成的基本结构要求可保证方剂主次分明、全面兼顾、扬长避短、提高疗效。中医方剂学总论60第二节方剂的基本结构 方剂组“君、臣、佐、使”组成基本结构的理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主病之为君,佐君之为臣,应
17、臣之为使。”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医方剂学总论61“君、臣、佐、使”组成基本结构的理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中后世医家对此讨论颇多:金张元素:“力大者为君”。金李东垣:“主病之为君,兼见何病,则使佐使药分治之,此制方之要也”。“君药分量最多,臣药次之,佐使药又次之,不可令臣过于君。君臣有序,相与宣摄,则可以御邪除病矣。”中医方剂学总论62后世医家对此讨论颇多:中医方剂学总论62明何伯斋:“大抵药之治病,各有所主,主治者,君也。辅治者,臣也。与君药相反而相助者,佐也。引经及治病之药至病所者,使也。”中医方剂学总论63明何伯斋:“大抵药之治病,各有所主,主治者,君也。辅治者,君、臣、佐、使基本结构涵义:君药
18、: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2、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中医方剂学总论64君、臣、佐、使基本结构涵义: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中医方剂学总论培训课件使药:1、引经药,(引经报使),即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2、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中医方剂学总论66使药:中医方剂学总论66常用引经药举例:太阳经:羌活、藁本 太阴经:苍术阳明经:白芷、葛根 少阴经:细辛少阳经:柴胡、黄芩 厥阴经:川芎、青皮载药上行:桔梗 引药下行:牛膝中医方剂学总论67常用引经药举例:太阳经:羌活、藁本 太阴经:苍术中
19、君、臣、佐、使运用须知:1、君药不可缺,药味少,用量大。(不是方中绝对用量,是指其作为君药时要比作为臣、佐、使药时用量要大。)2、臣佐使药不必具备,且一药可兼多职。3、药味较多的大方,或由多个基础方剂组成的“复方”,分析时只需按其组成方药的功用归类,分清主次即可。中医方剂学总论68君、臣、佐、使运用须知:1、君药不可缺,药味少,用量大。(不以法统方与君臣佐使的关系: “以法统方”,即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是保证方剂针对病机,切合病情需要的基本前提,“君臣佐使”理论是组方的基本结构和形式,是为落实治法,保障疗效的手段。中医方剂学总论69以法统方与君臣佐使的关系:中医方剂学总论69组织好理想有
20、效方剂的重要环节: 1、针对病机,正确的立法。 2、熟练的配伍用药技巧。 3、主次分明,全面兼顾的基本结构。中医方剂学总论70组织好理想有效方剂的重要环节:中医方剂学总论70第三节 方剂的变化形式为什么方剂运用必须变化?中医方剂学总论71第三节 方剂的变化形式为什么方剂运用必须变化?中医方剂 “欲用古方,必先审病者所患之证相合,然后施用,否则必须加减,无可加减,则另择一方。” 徐灵胎:医学源流论执方治病论中医方剂学总论72 “欲用古方,必先审病者所患之证相合,然后施一、药味加减的变化 是指在主病、主证、基本病机以及君药不变的前提下,改变方中的次要药物,以适应变化了的病情需要,即我们常说的“随证加减”。如:麻黄汤变化为三拗汤、华盖散、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民用航管塔台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正负两级干燥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橡胶吸球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模具焊条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植毛盒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梦幻彩色地板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松软蛋糕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机械车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木雕壁挂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木制单杠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数字孪生机场数据融合-全面剖析
- (二模)咸阳市2025年高考模拟检测(二)语文试卷(含答案)
- 第四单元 第2课时 三位数加三位数2(连续进位加法)(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融资部业绩考核及奖励办法
- 2025-2030中国探地雷达行业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与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智慧共享中药房建设与运行规范
-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项讲座
- 2025年交管12123学法减分考试题库及答案
- 定额〔2025〕1号文-关于发布2018版电力建设工程概预算定额2024年度价格水平调整的通知
- KIP3000故障代码
- 边坡排危土石方的施工组织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