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基础理论发病中医基础理论发病三、发病学说的特点:重视内因和外因在发病过程中的相互影响。1、内因是机体自身功能失调,最易导致外在致病因素的侵袭。2、外在致病因素的侵入,加重机体功能紊乱和代谢失调。中医基础理论发病2三、发病学说的特点:重视内因和外因在发病过程中的相互影响。中四、发病学说的源流:(一)内经:提出“外内合邪”即重视内因,即亦不忽视外因在发病中的作用。(二)温疫论:“本气充实,邪不能入”、“本气亏虚,呼吸之间,外邪因而乘之。”说明疫病之所以从呼吸道侵入人体,是由于本气亏虚,强调正气防御作用。中医基础理论发病3四、发病学说的源流:中医基础理论发病3正邪与发病致病因素人体正气正邪斗争阴
2、阳相对平衡破坏不能自行调节恢复发病中医基础理论发病4正邪与发病致病因素人体正气正邪斗争阴阳相对平衡破坏发病中医基第一节 发病原理 发病原理,简单说就是“邪正相搏” ,疾病发生和变化,在于正邪矛盾斗争的过程。 致病因素作用人体后,能否使人发病,受诸多因素影响,不仅与人体正气的强弱,个体体质特点、精神状态有密切联系,而且与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有关。中医基础理论发病5第一节 发病原理 发病原理,简单说就是“邪正相 发病原理,旨在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机制,包括发病的基本原理、影响发病的因素和发病类型等。中医基础理论发病6 发病原理,旨在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机制,包一、发
3、病的基本原理(一)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1、正气的基本概念: 指人体正常结构与功能活动及其抗病、康复能力。包括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等物质及其所产生的维护健康的能力。中医基础理论发病7一、发病的基本原理(一)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中医基2、正气的防御作用:(1)抵抗外邪入侵:“正气存内,邪不可干”(2)驱邪外出:消除邪气对机体的损害。(3)修复调节能力:正气的“自和”能力对机体阴阳平衡进行调节,可不药而愈。(4)维护脏腑经络功能协调:脏腑经络之气,推动调节各脏腑功能正常发挥,防止各种病理产物形成。中医基础理论发病82、正气的防御作用:中医基础理论发病83、正气在发病中的作用:正
4、气强弱在疾病发生、发展及其转归中,发挥主导作用。具体表现:(1)正虚感邪而发病:正气不足,抗邪无力,邪气乘虚而入。(2)正虚生“邪”而发病:脏腑功能失调,精气血津液代谢失常,内生五邪而发病,或形成痰饮、瘀血、结石病理致病因素而发病。中医基础理论发病93、正气在发病中的作用:正气强弱在疾病发生、发展及其转归中,(3)正气强弱决定证候类型: 正盛邪实实证 邪盛正虚虚实错杂(二)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1、邪气的基本概念:泛指各种致病因素。中医基础理论发病10(3)正气强弱决定证候类型:中医基础理论发病102、邪气的侵害作用:(1)导致生理功能失常: 机体失阴阳失调 脏腑经络功能失调 精气血津液代谢及
5、功能障碍 中医基础理论发病112、邪气的侵害作用:中医基础理论发病11(2)造成脏腑组织的形质损害: 机体皮肉筋骨损害 脏腑器官损害 精气血津液亏损(3)改变体质类型:改变体质特征,影响对疾病的易罹倾向。中医基础理论发病12(2)造成脏腑组织的形质损害:中医基础理论发病123、邪气在发病中的作用:(1)邪气是导致疾病的发病原因。(2)影响发病性质:不同邪气,发病特点、证候类型不同。(3)影响发病类型和病情:邪气性质和感邪轻重,与病情轻重有关。(4)在特殊情况下,邪气在发病中起主导作用。如邪气毒力、致病力特别强,不可抗拒的暴力等。中医基础理论发病133、邪气在发病中的作用:中医基础理论发病13(
6、三)邪正斗争胜负与发病的关系:1、决定是否发病。 正胜邪却不发病 邪胜正负发病2、决定证候类型。包括病变性质,病情轻重都与正邪斗争有关。中医基础理论发病14(三)邪正斗争胜负与发病的关系:中医基础理论发病14二 、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一)环境因素与发病:1、气候因素:(1)不同季节,易感病邪和易感病不同。(2)反常季节,促进病邪孳生与传播。(3)气候反常,易诱发和加重宿疾。中医基础理论发病15二 、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一)环境因素与发病:中医基础理论发2、地域因素:(1)引发地方病:现代流行病学与地质学研究发现,地壳表面元素分布的不均一性,导致疾病的地区性和地方性。(2)促使发病或加重病情:骤
7、然异地而居亦可促成疾病的发生与加重,又称“水土不服”。中医基础理论发病162、地域因素:中医基础理论发病16 东南沿海及长江流域:多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 东北、西北:多克山病、大骨节病。 山区及远离海岸地区:多瘿病。 北方地区:多地方性氟中毒。 鼻咽癌以广东高发,食道癌以华北、西北高发,肝癌以江苏省启东县高发。中医基础理论发病17 东南沿海及长江流域:多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中3、生活、工作环境:(1)居处潮湿或从事水上作业之人易患寒湿病证;(2)环境卫生不良,噪音污染,是影响发病的重要因素。中医基础理论发病183、生活、工作环境:中医基础理论发病184、社会环境: “疾病的社会亲缘性”
8、(1)社会境遇:个人社会地位、人际关系、经济状况及个人遭遇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导致疾病的发生。 如素向疏五过论曰:“尝贵后 贱,虽不中邪,病从中生,”;“故贵脱势,虽不中邪,病从内生,”(2)社会治乱:“大兵之后必有大荒,大荒之后必有大疫。” 如儒门事亲:“以时言之,治平之时常疟病少;扰攘之时常疟病多。”中医基础理论发病194、社会环境: “疾病的社会亲缘性”中医基础理论发病19(二)体质因素与发病 不同的人之所以发生不同的疾病,除与其感受病邪的性质和轻重不同有关,还与人体内环境的差异有关。人体内环境是指由一定的组织结构和特定的生命物质及其功能活动构成。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关系到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
9、进行。 影响人体内环境的主要因素是体质与精神状态。中医基础理论发病20(二)体质因素与发病 不同的人之所以发生1、体质决定发病倾向: 体质虚弱,邪气耐受性差,易发病;体质强壮,邪气耐受性强,不易发病。2、决定对某些病邪的易感性: 肥人易患眩晕、中风,瘦人易患痨嗽。“肥人多痰,瘦人多火”。中医基础理论发病211、体质决定发病倾向:中医基础理论发病21中医基础理论发病培训课件3、体质决定某些疾病证候类型:(1)体质强弱不同,表现为不同的证候类型。 体质强壮者-多实证 体质虚弱者-多虚证或虚实夹杂证(2)病邪入侵后,随体质不同,病证性质发生变化,即从化。 相同病因作用于不同体质, 表现不同证型。 不
10、同病因作用于相同体质,可表现相同或相似证型。中医基础理论发病233、体质决定某些疾病证候类型:中医基础理论发病23(三)精神状态与发病 春秋思想家、政治家管仲认为“暴傲生怨,忧郁生疾”。古有“百病怒起”之说。 1、精神状态与发病的关系:(1)精神愉快,心情舒畅,气血和调,脏腑功能协调,则不易发病。(2)精神抑郁,心情不畅,气血不调,气机逆乱,脏腑功能失常,则易发病。中医基础理论发病24(三)精神状态与发病 春秋思想家、政治家管仲认为“暴傲 2、精神状态与发病缓急情志变化激烈人体气机逆乱急性发病慢性、持久的情志变异脏腑气机郁滞起病较缓杂病源流犀烛曰:“或由于有所大恐,大喜,大忧,大惊,以致失神为
11、之患也。”中医基础理论发病25 2、精神状态与发病缓急情志变化激烈人体气机逆乱急性发病慢性第二节 发病类型 因人体正气强弱的不同,邪气的种类、性质、致病特点及致病途径各有不同,感邪的轻重不一及邪中的部位等差异,所以在发病的形式上也各有不同。概括起来有“感邪即发、” “徐发”、“伏而后发” 、“继发”、“合病与并病”、“复发”,共六种。中医基础理论发病26第二节 发病类型 因人体正气强弱的不同,邪气的一、感邪即发:又称“卒发”、“顿发”,指感邪后发病迅速,正气抗邪反应强烈,临床症状明显。一般见于以下几种情况:1、感邪较盛:新感伤寒、温病、疠气。2、情志遽变:急剧的情志波动,使人体气血逆乱,病变顷
12、刻顿发。3、毒物所伤:误食有毒食品,吸入毒秽之气,毒蛇咬伤等中毒即发。4、急性外伤:跌打损伤、金刃所伤、烫伤、烧伤、冻伤、枪弹伤等等。中医基础理论发病27一、感邪即发:又称“卒发”、“顿发”,指感邪后发病迅速,正气二、徐发:又称“缓发”,指发病徐缓,多为慢性、迁延性疾病。 外感病因 湿邪粘滞,病多缓起。 长期不良刺激 心脾受损 内伤病因 劳神、 房劳 精气日耗中医基础理论发病28二、徐发:又称“缓发”,指发病徐缓,多为慢性、迁延性疾病。中三、伏而后发:病邪侵入人体后,当时不发病,有一段潜伏期,经一段时间后, 或在一定诱因作用下才发病。如温病学中的“伏气温病”,“伏暑”等、破伤风、狂犬病。中医基
13、础理论发病29三、伏而后发:病邪侵入人体后,当时不发病,有一段潜伏期,经一四、继发: 指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发生新的病证。如久疟可继发“疟母”,肝胆病继发“癥积”、“鼓胀”,感冒可继发肺炎、心肌炎,小儿营养不良、消化不良可继发“疳积”。二者之间有密切的病理联系。 中医基础理论发病30四、继发:中医基础理论发病30五、合病与并病:(一)合病:感邪较盛,正气相对不足。1、两经或两经以上证候同时出现。2、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的证候同时出现。(二)并病:一经病证来罢,又出现另一经证候,此多见于病位的传变之中。合病、并病的区别: 合病:邪袭多部位,证见多部位, 并病:原病变未愈,又出现病变部位传变。中医基础
14、理论发病31五、合病与并病:(一)合病:感邪较盛,正气相对不足。中医基础六、复发:(一)涵义:指疾病初愈,或疾病的缓解阶,在某些诱因作用下,引起原有疾病重新发作,或反复发的一种发病形式。又称“复病”。 引起复发的机理是,余邪末尽,正气末复,加上各种诱因的作用。类经曰:“复者,病复作。”中医基础理论发病32六、复发:中医基础理论发病32二、复病的特点:1、基本证候类似初病,2、随复发次数增加,静止期恢复更不完全,预后越差,甚至留下后遗症。3、大多有诱因。中医基础理论发病33二、复病的特点:中医基础理论发病33(三)复发的主要类型:1、疾病少愈即复发:多见于较重的外感性疾病的恢复期,若饮食不慎、用药不当或过度操劳则导致复发。 素向热论曰:“热病稍愈,食肉则复。”2、休止与复发交替,如哮喘病,因宿根未除,一旦正气不足或感受新邪引动宿根,即可旧病复发。中医基础理论发病34(三)复发的主要类型:中医基础理论发病343、急性发作与慢性缓解期交替:如胆石症的急性发作期,不但胆绞痛,且可因胆道阻塞感染出现高热、黄疸,经适当治疗,又进入缓解期。 此外,还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民用航管塔台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正负两级干燥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橡胶吸球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模具焊条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植毛盒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梦幻彩色地板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松软蛋糕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机械车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木雕壁挂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木制单杠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中建临建工程施工方案完整版
- 软件系统操作手册模板
- 日间手术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 急诊急救的培训
- 印刷合作合同
- 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数学(理)试卷【含答案】
- 高三文科数学专题 对数平均不等式
- 悬臂式挡墙技术交底
-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试卷B卷含答案
- 旋转机械故障诊断-不平衡
- 论文写作100问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