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3学年八上物理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作出的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物体距透镜8cm时,成正立的像B当物体距透镜16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当物体从距透镜2
2、0cm处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小D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靠近透镜移动时,要能承接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靠近透镜2关于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望远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投影仪镜头B望远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镜头C望远镜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镜头D望远镜物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3下列做法能够减慢蒸发的是A把积水向周围扫开 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处 C把蔬菜装入保鲜袋 D把粮食晒在阳光下4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一定发生了作用B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C力能脱离物体而存在D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一定产生力的作用5用凸透镜观察地图时,应将地图放在凸透镜
3、的A一倍焦距以内B焦点处C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D两倍焦距处6放在凸透镜主光轴上焦点以内的点光源S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可以对光线起反射作用B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起会聚作用C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是发散的,因此凸透镜的作用是对光线起发散作用D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发散程度比原来小,仍然是会聚7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打鼓时,放在鼓面上的沙粒不停的跳动,说明发声体在不停的振动B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少,说明声音的 传播需要介质C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溅起水花,说明液体能够传声D贝多芬双耳失聪后,
4、用棍子顶在琴盖上聆听自己演奏的琴声,说明固体能够传声8如图所示的是我国首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该飞机装有打印钛合金舱门零件。打印的技术之一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吸收热量变成液态,再定型成为舱门零件。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和凝固B升华和凝华C汽化和液化D液化和凝固9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A在学校周围植树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C教室安装隔音玻璃D在靠近学校的道路旁安装隔声板10小明体验了一场7D电影,随着影片的播放,跟随运动座椅一起感受颠簸、震颤,大大增加了身临其境的融入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以座椅为参照物,小
5、明是静止的B以小明为参照物,座椅是运动的C以座椅为参照物,地面是静止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11如图所示,下面几幅交通标志牌中,能表示用于防止噪声,保护环境的是:( )ABCD12以下有关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矫正近视眼用凹透镜,主要是利用它对光的会聚作用B要使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更大一些,应让投影片离镜头更近一些C照相机成像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D放大镜只能成放大的像,不能成缩小的像二、填空题13如图甲所示是长约2000m的某隧道,在隧道口立有一限速标志牌如图乙,它表示的意思是_,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一辆小汽车通过该隧道至少需要_分钟。14人进入老年后,眼睛睫状体对
6、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减弱,太远、太近的物体都看不清楚近视远视一体眼镜(双光镜)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戴上这种眼镜,透过下半部分可以看清书上文字,透过上半部分镜片可以看清远处景物由此可知,近视远视一体眼镜下半部分是_透镜,上半部分镜片对光具有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15请按照要求补充完整相关的实验内容(1)如图甲所示,物体的长度是_cm;图乙、丙中,符合长度测量要求的是_图;(2)如图甲所示,圆形物体的直径时_cm,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s;(3)常用温度计是利用_的原理制成的,温度计的读数为_。16如图所示是正在使用的弹簧测力计测量手的拉力,测量拉力的原理是_,所测拉力F的大小是_N。三、
7、实验题17(8分)如图所示是小明家挂的金属管风铃,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振动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相同的三根直管,将他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编号长度/cm直径/cm频率/Hz1201.521312302.012843502.5656(1)敲击金属管时,声音是由金属管_产生的,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金属管,则金属管发出声音的_将不同。(2)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_号管。(3)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答:_(选填“能”或
8、“不能”):理由:_。(4)如果想得出管子发出声音振动的频率与直径的关系,则需再增加一根长度为20cm直径为_cm的金属管。18(8分)小武计划做“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I跟电阻R的关系”的实验。他根据实验电路图,在实验桌上连接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实验桌上还有多个阻值已知的不同的定值电阻。小武要利用这些器材进行实验探究。(1)请你画出正确的实验电路图_;(2)小武的探究实验主要步骤如下:闭合开关S,调节滑片位置,使电压表有合适的示数U,把R、U、I记录在数据表格中。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R两端的电压,并把U、I记录在数据表格中。仿照步骤,再做四次实验,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请你根据以上叙
9、述回答下列问题:(3)小武计划探究的问题中的自变量是_;(4)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可知,小武实际探究的是通过导体的电流I与_的关系;(5)针对小武计划探究的问题,在实验步骤中,正确的操作方法应是:断开开关S,改变_,再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使_,并把R、I记录在数据表格中;(6)在某次实验中,两电表的示数如图所示。通过计算,此时电阻为_;(7)小丽重新设置了小武实验中不变量的数值,又进行了多组实验,下表是小丽记录的实验数据,请你根据表中数据将图丙中坐标系补充完整并描点绘制出本次实验中通过导体的电流跟该导体电阻的关系图像;_电阻R/51015202530电流I/A0.60.10.20
10、.150.120.1通过绘制图像可发现在测量中有明显错误的数据是R=_的实验数据;(8)分析实验图像,得到的结论是_。19(8分)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1)实验室提供了厚薄不同的两块玻璃板,你应选择_(选填“厚”或“薄”)玻璃板进行实验(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选填“前侧”或“后侧”)观察,直至蜡烛B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3)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4)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
11、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四、作图题20(8分) (1)如图所示,a处黑点是陈老师所在的位置,b处黑点是小明同学所处的位置,现要使小明沿图中视线方向通过平面镜看见陈老师,请在图中画出光路,并大致画出平面镜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_(2)如图所示,A是发光点,B是发光点A经薄凸透镜所成的像,请画出光线AC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岀射光线,并用“”标出凸透镜右侧焦点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_(3)如图所示,画出物体AB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保留作图痕迹)_21(8分)请在图中画出质量为60kg的撑杆跳高运动员受到重力的示意图(其中O为重心)。(_)五、计算题22(10分
12、)可燃冰是一种新型高效能源,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如图)。可燃冰是由甲烷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似冰状的结晶物质,1m3可燃冰可转化为164m3的天然气和0.8m3的水。已知甲烷的密度为0.717g/L,则可燃冰的密度是多少kg/m3?23(12分)如图所示,电源两端电压U保持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6,电阻R2的阻值为18当开关S闭合时,电压表示数为3V求:(1)电流表的示数I;(2)电源两端的电压U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详解】从图像可知,当物距为20cm时像距也为20cm,此时物距与像距相同,是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的成像规律,即成倒立等大的实像,且焦距为10cm。A物体距透
13、镜8cm,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物体距透镜16cm时,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C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时,由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变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且所成的像逐渐变小,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D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时,像距逐渐变大,应使光屏远离透镜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故D错误,D符合题意。故选D。2、C【详解】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用来观看远处物体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
14、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选C。3、C【解析】减慢蒸发,就是从降低温度、减小液体面积和减弱空气流动这三个方面来考虑。【详解】A、把积水向周围扫开,增大了液体表面积,可以加快蒸发,故A错误;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处,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可以加快蒸发,故B错误;C、把蔬菜装入保鲜袋,既减小了蒸发面积,又减慢了空气流动速度,可以减慢蒸发,故C正确;D、把粮食晒在阳光下,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可以加快蒸发,故D错误。故选C。4、A【详解】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故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之间一定发生了作用,故A正确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产生,至少要有两个物体,故B错误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
15、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故C错误D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有力的作用,比如并排放置,不相互挤压的桌子之间没有力的作用,故D错误【点睛】重点是力的概念及其理解,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且一个力产生,最少有两个物体5、A【详解】放大镜实质是一个凸透镜,用放大镜观察地图时,地图一定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故选A。6、D【分析】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可以对光线起会聚作用【详解】凸透镜的会聚作用是指折射后的光线与原来比较,光线偏转向了主光轴,即为会聚故选D.7、C【详解】A. 打鼓时,放在鼓面上的沙粒不停的跳动说明了发声的鼓面在振动,所以
16、A是正确的;B. 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钟罩内有空气,当空气抽出一部分时铃声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等物质作为传声的介质,所以B是正确的;C. 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所以C是错误的;D. 贝多芬用棍子顶在琴盖上聆听自己演奏的琴声,琴声是通过棍子传播过来的,说明了固体能够传声,所以D是正确的故选C8、A【详解】钛合金粉末在激光下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然后按舱门零件形状重新定型,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即先熔化后凝固。故选A。9、B【解析】控制噪声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在学校周围植树属于在传播
17、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音产生处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教室安装隔音玻璃、在靠近学校的道路旁安装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对减弱噪声具体做法的理解,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难度不大10、A【详解】A在7D电影播放时,小明与座椅一起运动,座椅与小明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座椅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故A正确B在7D电影播放时,小明与座椅一起运动,座椅与小明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小明为参照物,座椅是静止的,故B错误;C在7D电影播放时,座椅是运动的,座椅与地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所以以座
18、椅为参照物,地面是运动的,故C错误;D在7D电影播放时,小明与座椅一起运动,小明与地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故D错误。11、C【详解】A.选项中的标志牌表示禁止自行车通行;故A不符合题意;B.选项中的标志牌是禁止20t以上的车辆通过;故B不符合题意;C.选项中的标志牌是禁止鸣笛,可以有效防止噪声;故C符合题意;D.选项中标志牌表示从该标志牌到江宁距离为20km;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12、B【分析】(1)近视眼用凹透镜进行矫正,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远视眼用凸透镜进行矫正,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u2f,成
19、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2fvf;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v2f;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3)凸透镜成实像时像的大小随物距大小变化的变化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详解】A、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即近视眼可利用凹透镜矫正,故A错误;B、要使投影仪清晰成像在更远的屏幕上,即像距变大,物距必须减小,所以说投影仪的镜头要距投影片更近一些,故B正确;C、照相机是应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所以被照者站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故C错误;D、放大镜是凸透镜
20、,凸透镜在成像时,实像可放大、可缩小、可等大;而虚像只能是放大的,且实像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故D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13、该路段的车速不允许超过40km/h 3 【详解】1在隧道口立有一限速标志牌如图乙所示,40的字样,这表示的意思是该路段的车速不允许超过40km/h;2该隧道长约那么一辆小汽车通过该隧道至少需要的时间是14、凸 发散 【详解】透过下半部分可以看清书上文字,说明不戴眼镜时不能看清近处物体,是远视眼,须凸透镜矫正,所以下半部分是凸透镜;透过上半部分镜片可以看清远处景物,说明不戴眼镜时不能看清远处物体,是近视眼,须凹透镜矫正,所以上半部分是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15、0.85
21、 丙 1.20 140 液体的热胀冷缩 -8 【详解】(1)1刻度尺读数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物体的长度为2应该将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图乙中的刻度尺没有将有刻度线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所以符合长度测量要求的是图丙。(2)3圆形物体的直径为4图中秒表的分针在2min和3min之间,秒针指在20s,所以秒表的读数为2min20s,即140s。(3)56常用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有酒精、煤油、水银等液体,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制作的。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在零下,所以示数是-8。16、在弹簧的弹性限度范围内,弹簧的伸长与拉力成正比 【解析】1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在弹簧弹性限度内,弹簧
22、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的原理制成的,它的工作原理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范围内,弹簧的伸长与拉力成正比;2由图知,测力计的量程为,分度值为,示数为,则拉力为。三、实验题17、振动 响度 3 不能 长度和直径都不相同,没有控制变量 2.0或2.5 【分析】(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音调由声音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3)探究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的关系应用控制变量法;(4)根据控制变量法确定金属管的长度和直径。【详解】(1)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敲击金属管时,声音是由金属
23、管振动产生的;2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用大力时振幅大,响度就大,因此用不同大小的力敲击金属管,则金属管发出声音的响度将不同;(2)3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3号管子的频率最小,3号管子的音调最低;(3)45探究管子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的关系应采用控制变量法,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实验中没有控制管子的长度相同而直径不同、管子的长度不同而直径相同,即没有采用控制变量法,不能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4)6如果想得出管子发出声音振动的频率与直径的关系,则需再增加一根长度为20cm直径为2.0或2.5cm的金属管。18、 电阻 导体两端电压U 定
24、值电阻阻值 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5 10 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详解】(1)1由实物图可知,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并联在定值电阻两端,故作图如下:(3)2小武要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I跟电阻R的关系,即当导体电阻变化时,通过它的电流如何变化,所以他计划探究的问题中的自变量是电阻。(4)3小武没有改变电阻R的阻值,而是改变R两端的电压,所以它实际探究的是通过导体的电流I与导体两端电压U的关系。(5)45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要控制电压一定,改变电阻,所以正确的操作方法应是:断开开关S,改变定值电阻的阻值,再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
25、的滑片位置,使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6)6 如图,电压表示数为2.5V,电流表示数为0.5A,此时电阻(7)7实验中,电阻为自变量,电流为因变量,所以横坐标为R,纵坐标为I,然后根据表中数据选择合适标度,并逐个描点连线,作图如下:8通过绘制图像可发现,当R=10时所描的点,明显偏离曲线,所以在测量中有明显错误的数据是R=10的实验数据。(8)9分析实验图像可知,图象为反比例函数,得到的结论是: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19、薄 前侧 等效替代法 不变 不能 【详解】(1)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A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3)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不会变化(4)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太原科技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经典影视作品鉴赏》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中国民航大学《美术学科名师教育艺术专题》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工程职业学院《高等数学c》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7.2人文环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 《蜀道难》课件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 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3月联合考试数学试题(原卷版)
- 零售药店医保管理全攻略
- 15 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二年级上册统编版
-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2024年中信银行唐山分行招聘管理单位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租车位安装充电桩合同范本
- 七年级上册地理填图训练
- 人教版(2024)英语七年级上册单词表
- 建筑工程cad课程说课
- 独山玉饰品质量等级评价DB41-T 1435-2017
- 【互联网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探析与防范:以阿里巴巴并购饿了么为例12000字(论文)】
- 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测井技能大赛备赛试题库-下(判断题)
- icu手册第一部分-常见病诊疗规范
- 肿瘤专科护士考试题附有答案
- 酒店工程部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