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初一上册数学教案10篇范本 一、内容特点 在学问与方法上类似于数系的第一次扩张。也是后继内容学习的根底。 内容定位:了解无理数、实数概念,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算术)平方根,会求平方根、立方根,用有理数估量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实数简洁的四则运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 二、设计思路 整体设计思路: 无理数的引入-无理数的表示-实数及其相关概念(包括实数运算),实数的应用贯穿于内容的始终。 学习对象-实数概念及其运算;学习过程-通过拼图活动引进无理数,通过详细问题的解决说明如何表示无理数,进而建立实数概念;以类比,归纳探究的方式,寻求实数的运算法则;学习方式-操作、猜想、
2、抽象、验证、类比、推理等。 详细过程: 首先通过拼图活动和计算器探究活动,给出无理数的概念,然后通过详细问题的解决,引入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和开方运算。最终教科书总牢固数的概念及其分类,并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实数的相关概念、运算律和运算性质等。 第一节:数怎么又不够用了: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借助计算器探究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并从中体会无限靠近的思想;会推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 其次、三节:平方根、立方根:如何表示正方形的边长?它的值究竟是多少?并引入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等概念和开方运算。 第四节:公园有多宽:在实际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对于无理数
3、我们经常通过估算来求它的近似值,为此这一节内容介绍估算的方法,包括通过估算比拟大小,检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等,其目的是进展学生的数感。 第五节:用计算器开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经受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进展合情推理的力量。 第六节:实数。总牢固数的概念及其分类,并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实数的相关概念、运算律和运算性质等。 三、一些建议 1.注意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概念的形成的过程中,逐步理解所学的概念;关注学生对无理数和实数概念的意义理解。 2.鼓舞学生进展探究和沟通,重视学生的分析、概括、沟通等力量的考察。 3.留意运用类比的方法,使学生清晰新旧学问的区分和联系。 4.淡化二次
4、根式的概念。 初一数学上册教案篇2 一、 教学目标 1、 学问与技能目标 把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展有理数乘法运算。 2、 力量与过程目标 经受探究、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进展学生观看、归纳、猜想、验证等力量。 3、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学生自己探究出法则,让学生获得胜利的喜悦。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进展计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究过程,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 三、 教学过程 1、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导入新课。 教师:由于长期干旱,水库放水抗旱。每天放水2米,已经放了3天,现在水深20米,问放水抗旱前水库水深多少米? 学
5、生:26米。 教师:能写出算式吗?学生: 教师:这涉及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正是我们今日需要争论的问题 2、 小组探究、归纳法则 (1)教师出示以下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探究。 以原点为起点,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向西的方向为负方向。 2 3 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 运动 米 2 3= -2 3 -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 运动 米 -2 3= 2 (-3) 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 运动 米 2 (-3)= (-2) (-3) -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 运动
6、米 (-2) (-3)= (2)学生归纳法则 符号:在上述4个式子中,我们只看符号,有什么规律? (+)(+)=( ) 同号得 (-)(+)=( ) 异号得 (+)(-)=( ) 异号得 (-)(-)=( ) 同号得 积的肯定值等于 。 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仍为 。 (3)师生共同用文字表达有理数乘法法则。 3、 运用法则计算,稳固法则。 (1)教师按课本P75 例1板书,要求学生述说每一步理由。 (2)引导学生观看、分析例子中两因数的关系,得出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它们的积为 。 (3)学生做练习,教师评析。 (4)教师引导学生做例题,让学生说出每步法则,使之进一步熟识法则,同时让学生总结出多因
7、数相乘的符号法则。 初一数学上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1)通过学生熟识的问题情景,以过探究有理数减法法则得出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合理性。 (2)能娴熟进展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归纳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培育学生的规律思维力量和运算力量,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人归的数学思想。 重点、难点 1、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及其应用。 2、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应用符号的转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有理数加法运算是怎样做的?(-5)+3= 3+(5)= 3+(+5)= 2、-(-2)= -(+23)=,+-(-2)= 3、20
8、22的某天,北京市的最高气温是-20C,最低气温是-100C,这天北京市的温差是多少? 导语:可见,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出示课题) 二、合作沟通,解读探究 1(-2)-(-10)=8=(-2)+8 2: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为8848米,与吐鲁番盆地海拔高度为-155米,珠穆朗玛峰比吐鲁番盆地高多少米? 3、通过以上列式,你能发觉减法运算与加法运算的关系吗? (学生分组争论,大胆发言,总结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教师提问、启发:(1)法则中的“减去一个数”,这个数指的是哪个数?“减去”两字怎样理解?(2)法则中的“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加
9、上”两字怎样理解?“这个数的相反数”又怎样理解?(3)你能用字母表示有理数减法法则吗? 三、应用迁移,稳固提高 1、P.24例1 计算: (1) 0-(-3.18)(2)(-10)-(-6)(3)- 解:(1)0-(-3.18)=0+3.18=3.18 (2)(-10)-(-6)=(-10)+6=-4 (3)-=+=1 2、课内练习:P.241、2、3 3、嬉戏:两人一组,用扑克牌做有理数减法运算嬉戏(每人27张牌,黑牌点数为正数,红牌点数为负数,王牌点数为0。每人每次出一张牌,两人轮番先出(先出者为被减数),先求出这两张牌点数之差者获胜,直至其中一人手中无牌为止)。 四、总结反思 (1) 有
10、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2) 有理数减法的步骤:先变为加法,再转变减数的符号,最终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 五、作业 P.27习题1.4A组1、2、5、6 备选题 填空:比2小-9的数是 。 比+2小 。 若小于0,是非负数,则2-3 0。 初一数学上册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七巧板的制作,拼摆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对平行,垂直及角等有关内容的熟悉,积存数学活动阅历。 2.能用适当的图形和语言表示自己的思索结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堂内容的重点是七巧板的制作和拼摆,难点是拼图所要表现的几何图形,对已学过的平行,垂直及角等有关内容的有机联系和语言表达。 三、教
11、学手段 引导活动争论 引导:意在教师讲解七巧板的历史,七巧板制作的方法。 活动:人人参加制作七巧板,拼摆七巧板的图案。 争论:对自己所拼摆的图形与同伴沟通,与全班同学沟通(利用多媒体工具)与教师进展沟通。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 1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先用多媒体显示各种已拼摆好的动物,交通工具,植物等等然后介绍它是由怎样的一副拼板拼摆而成的(不肯定要七巧板)。紧接着就介绍七巧板的历史,制作方法,让学生制作一副七巧板,并涂上不同的颜色。 2 合作沟通,探究新知 利用所做的七巧板拼出两个不同的图案,并与同伴沟通,与全班同学沟通,与教师沟通。 (1) 你的拼图用了什么外形的板?你想
12、表现什么? (2) 在你的拼出的图案中,指出三组相互平行或垂直的线段,并将它们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3) 在你拼出的图案中,找出一个锐角、一个直角、一个钝角,并将它们表示出来,它们分别是多少度。 通过学生的展现,教师作适时的评价,树立典范,培育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 3 范例教学 介绍教师制作的3副嬉戏板,并用多媒体显示十几种的拼摆图案,通过生动好玩的图案,激发学生的制造欲望,提出你还有材料吗?有信念凭自己的才智制作一副嬉戏板吗?意在充分发挥学生的制造力量、想象力量、合作沟通力量(可由四周的同学四人小组制作完成)。 4 反应练习 由四人小组制作的嬉戏板,拼摆二个不同图案,利用多媒体,展现给全体同
13、学,用语言表示拼图所表现的内容,与所学的学问的联系,呈现平行,垂直及角的有关学问。 5 归纳小结 通过制作七巧板及嬉戏板进一步学会了画平行线段、垂线段、找线段中点的方法,通过拼摆丰富了对平行、垂直及角等有关内容的熟悉,积存数学活动的阅历,提高了空间观念和观看、分析、概括表达的力量。 六、练习设计 利用20cm20cm的硬纸板做一副嬉戏板,利用它拼出5个自己喜爱的图案,并把它画下来,布置教室的环境。 七、板书设计 4.7好玩的七巧板 (一)学问回忆 (三)例题解析 (五)课堂小结 (二)观看发觉 (四)课堂练习 练习设计 初一数学上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经受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体会统
14、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收集统计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整理收集数据的方法。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整理所学习的统计图,和统计量,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过各种统计图的特点,把握整理收集数据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出示预习提纲: 1、我们学习了哪几种统计图? 2、这几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3、概率的学问有哪些? 二、展现与沟通 (一)提出问题 1、(出示问题情境)我们班要和盼望小学的六(1)班建立手拉手班级,怎么样向他们介绍我们班的一些状况呢?(指名答复) 2、师:先独立列出几个你想调查的问题。(写在练习本上) 3、四人小组沟通,整理出你们小组都比拟感兴趣的,又能实施的3个问题。(小
15、组汇报、沟通、整理) 4、接着全班汇报沟通(师排列在黑板上) 师:大家想调查这么多的问题,现在我们班选择其中有价值又能实施的问题进展调查。(师依据生的答复进展归纳、整理) (二)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 1、师:调查这几个问题,你需要收集哪些数据?怎么样收集这些数据?与同伴沟通收集数据的方法。 2、师:开展实际调查的话,如何进展调查比拟有效?在调查的时候,大家需要留意什么? (三)开展调查 1、针对学生提出的某个问题,先组织小组有效的开展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活动,然后把数据记录下来,并进展整理。 2、师: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么样分工,怎么样调查和记录数据的?(指名汇报) 3、全班汇总、整理、归纳各小组
16、数据。(板书) 4、师:分析上面的数据,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5、师:依据整理的数据,想一想绘制什么统计图比拟好呢? 6、师:依据这些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四)回忆统计活动 1、师:在刚刚的统计活动,我们都做了些什么?你能按挨次说一说吗? 师板书: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 2、收集在生活中应用统计的例子,并说说这些例子中的数据告知人们哪些信息。(全班沟通) 指名同学汇报,其他同学留意听,并指出这个同学举的例子中你可以获得什么信息? 3、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说说收集数据有哪些方法? (1)先让学生在小组内沟通,引导学生结合例子(充分利用第2题中收集来 的实例)来说说自己的
17、方法。 (2)师归纳:常用的收集数据的方法有:查阅资料、询问他人、调查试验等。 4、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对统计表和统计图进展了系统的学习,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统计图,对这些统计图,你已经知道了哪些学问? 初一数学上册教案篇6 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意义; 2.使学生把握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二、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难点:将单项式化为平方形式,再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学习方法:归纳、概括、总结。 三、合作学习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在前两学时中我们学习了因式分解的定义,即把一个多项式分解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还学习了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18、,即在一个多项式中,若各项都含有一样的因式,即公因式,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几个因式乘积的形式。 假如一个多项式的各项,不具备一样的因式,是否就不能分解因式了呢?固然不是,只要我们记住因式分解是多项式乘法的相反过程,就能利用这种关系找到新的因式分解的方法,本学时我们就来学习另外的一种因式分解的方法公式法。 1.请看乘法公式 左边是整式乘法,右边是一个多项式,把这个等式反过来就是左边是一个多项式,右边是整式的乘积。大家推断一下,其次个式子从左边到右边是否是因式分解? 利用平方差公式进展的.因式分解,第(2)个等式可以看作是因式分解中的平方差公式。 a2b2=(a+b)(ab)
19、 2.公式讲解 如x216 =(x)242 =(x+4)(x4)。 9m24n2 =(3m)2(2n)2 =(3m+2n)(3m2n)。 四、精讲精练 例1、把以下各式分解因式: (1)2516x2;(2)9a2b2。 例2、把以下各式分解因式: (1)9(m+n)2(mn)2;(2)2x38x。 补充例题:推断以下分解因式是否正确。 (1)(a+b)2c2=a2+2ab+b2c2。 (2)a41=(a2)21=(a2+1)?(a21)。 五、课堂练习 教科书练习。 六、作业 1、教科书习题。 2、分解因式:x416x34x4x2(yz)2。 3、若x2y2=30,xy=5求x+y。 初一数学
20、上册教案篇7 一、学习目标 1.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算理。 二、重点难点 重点: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难点:探究多项式与单项式相除的运算法则的过程。 三、合作学习 (一)回忆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 (二)学生动手,探究新课 1.计算以下各式: (1)(am+bm)m; (2)(a2+ab)a; (3)(4x2y+2xy2)2xy。 2.提问: 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还有什么发觉吗? (三)总结法则 1.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_X,再把所得的商_ 2.本质:把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化成_ 四、精讲精练 例:(1)(12a
21、36a2+3a)3a; (2)(21x4y335x3y2+7x2y2)(7x2y); (3)(x+y)2y(2x+y)8x2x; (4)(6a3b3+8a2b4+10a2b3+2ab2)(2ab2)。 随堂练习:教科书练习。 五、小结 1、单项式的除法法则 2、应用单项式除法法则应留意: A、系数先相除,把所得的结果作为商的系数,运算过程中留意单项式的系数饱含它前面的符号; B、把同底数幂相除,所得结果作为商的因式,由于目前只讨论整除的状况,所以被除式中某一字母的指数不小于除式中同一字母的指数; C、被除式单独有的字母及其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不要遗漏; D、要留意运算挨次,有乘方要先做乘方
22、,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同级运算从左到右的挨次进展; E、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 初一数学上册教案篇8 学习目标: 理解多项式乘法法则,会利用法则进展简洁的多项式乘法运算。 学习重点: 多项式乘法法则及其应用。 学习难点: 理解运算法则及其探究过程。 一、课前训练: (1)-3a2b+2b2+3a2b-14b2 = ,(2)- = ; (3)3a2b2 ab3 = , (4) = ; (5)- = ,(6) = 。 二、探究练习: (1)如图1大长方形,其面积用四个小长方形面积 表示为: ; (2)大长方形的长为 ,宽为 ,要 计算其面积就是 ,其中包含的 运算为 。 由上面的问题可发觉:( )
23、( )=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 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 。 三.运用法则标准解题。 四.稳固练习: 3.计算: , 4.计算: 五.提高拓展练习: 5.若 求m,n的值. 6.已知 的结果中不含 项和 项,求m,n的值. 7.计算(a+b+c)(c+d+e),你有什么发觉? 六.晚间训练: (7) 2a2(-a)4 + 2a45a2 (8) 3、(1)观看:46=24 1416=224 2426=624 3436=1224 你发觉其中的规律吗?你能用代数式表示这一规律吗? (2)利用(1)中的规律计算124126。 4、如图,AB= ,P是线
24、段AB上一点,分别以AP,BP为边作正方形。 (1)设AP= ,求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S; (2)当AP分别 时,比拟S的大小。 初一数学上册教案篇9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初步把握函数概念,能推断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可看作函数。 2、依据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式,给定其中一个量,相应地会求出另一个量的值。 3、会对一个详细实例进展概括抽象成为数学问题。 力量目标: 1、通过函数概念,初步形成学生利用函数的观点熟悉现实世界的意识和力量。 2、经受详细实例的抽象概括过程,进一步进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力量。 情感目标: 1、经受函数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2、让学生主动地从事观看、操
25、作、沟通、归纳等探究活动,形成自己对数学学问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模式。 教学重点: 把握函数概念。 推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可看作函数。 能把实际问题抽象概括为函数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函数的概念。 能把实际问题抽象概括为函数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看下列图上面那个像车轮状的物体是什么? 生:摩天轮。 师:你们坐过吗? 师:当你坐在摩天轮上时,人的高度随时在变化,那么变化是否有规律呢? 生:应当有规律。由于人随轮始终做圆周运动。所以人的高度过一段时间就会重复依次,即转动一圈高度就重复一次。 师:分析有道理。摩天轮上一点的高度h与旋转时间t之间有肯定
26、的关系。请看下列图,反映了旋转时间t(分)与摩天轮上一点的高度h(米)之间的关系。 大家从图上可以看出,每过6分钟摩天轮就转一圈。高度h完整地变化一次。而且从图中大致可以推断给定的时间所对应的高度h。下面依据图5-1进展填表: t/分 0 1 2 3 4 5 h/米 t/分 0 1 2 3 4 5 h/米 3 11 37 45 37 11 师:对于给定的时间t,相应的高度h确定吗? 生:确定。 师:在这个问题中,我们讨论的对象有几个?分别是什么? 生:讨论的对象有两个,是时间t和高度h。 师:生活中布满着许很多多变化的量,你了解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吗?如:弹簧的长度与所挂物体的质量,路程的距离与
27、所用时间了解这些关系,可以帮忙我们更好地熟悉世界。下面我们就去讨论一些有关变量的问题。 二、新课学习 做一做 (1)瓶子或罐子盒等圆柱形的物体,经常如下列图那样堆放,随着层数的增加,物体的总数是如何变化的? 填写下表: 层数n 1 2 3 4 5 物体总数y 1 3 6 10 15 师:在这个问题中的变量有几个?分别师什么? 生:变量有两个,是层数与圆圈总数。 (2)在平坦的路面上,某型号汽车紧急刹车后仍将滑行S米,一般地有阅历公式,其中V表示刹车前汽车的速度(单位:千米/时) 计算当fenbie为50,60,100时,相应的滑行距离S是多少? 给定一个V值,你能求出相应的S值吗? 解:略 议
28、一议 师:在上面我们讨论了三个问题。下面大家探讨一下,在这三个问题中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又是什么? 生:一样点是:这三个问题中都讨论了两个变量。 不同点是:在第一个问题中,是以图象的形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次个问题中是以表格的形式表示两个变量间的关系;第三个问题是以关系式来表示两个变量间的关系的。 师: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讨论,明确“给定其中某一个变量的值,相应地就确定了另一个变量的值”这一共性。 函数的概念 在上面各例中,都有两个变量,给定其中某一各变量(自变量)的值,相应地就确定另一个变量(因变量)的值。 一般地,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假如给定一个x值,相应地就确定了一
29、个y值,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三、随堂练习 书P152页 随堂练习1、2、3 四、本课小结 初步把握函数的概念,能推断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可看作函数。 在一个函数关系式中,能识别自变量与因变量,给定自变量的值,相应地会求出函数的值。 函数的三种表达式: 图象;(2)表格;(3)关系式。 五、探究活动 为了加强公民的节水意识,某市制定了如下用水收费标准:每户每月的用水不超过10吨时,水价为每吨1.2元;超过10吨时,超过的局部按每吨1.8元收费,该市某户居民5月份用水x吨(x10),应交水费y元,请用方程的学问来求有关x和y的关系式,并推断其中一个变量是否为另一个变量的函数? (答案:Y=1.8x-6或) 六、课后作业 习题6.1 初一数学上册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经受不同的拼图方法验证公式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加深对因式分解、整式运算、面积等的熟悉。 2.通过验证过程中数与形的结合,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数学学问之间内在联系,每一局部学问并不是孤立的。 3.通过丰富好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铺租赁协议书
- 工厂承包合同协议书范本
- 防止老公出轨的协议书
- 兼职有偿销售服务协议书
-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pdf版
- 离婚协议书参考模板 3篇
- 物业服务管理方案
- 基于2024年度需求的土地租赁合同:茶园用地租约
- 2024年秋季第19周《快乐学习高效复习》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大附中2024届高三总复习质量检测试题(一)数学试题试卷
- 猜猜我有多爱你绘本 (2)
- 儿童通信知识教学(课堂PPT)
- 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费用计列的指导意见(保监[2005]22号)
- 人机工程评价标准
- 北医三院洁净实验室施工组织设计
- 储气罐日常检查维护保养记录表
- 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9课小书签赣美版(16张)ppt课件
- 递等式计算(四年级上)
- 中级按摩师培训课件
- 钢丝绳、吊索具检查表(共3页)
- 文秘专业教学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