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年高考作文预测:体验典籍意蕴,传承文化气韵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1年2月12日,典籍里的中国第一期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之后立即得到了广大观众的积极响应与高度评价。节目展现了典籍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是传递文化精神、树立文化自信的典范;节目综合运用环幕投屏、实时跟踪等新科技手段,创新设计出“历史空间”、“现实空间”,并以跨越时空对话的形式营造了“故事讲述场”,生动演绎中华典籍精华的源远流长。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限制性:1.真实情境的限制。材料提供的真实情境是2021年2月12日央视典籍里的中国第一期播出的情况。抓住材料首句“得到了广大观众的积极响应与高度评价”作整体理解,这句话不仅是对栏目的总评,与下文构成总分关系,而且是考生作文的思考点,为什么会引起积极响应?高度评价的又是什么?作文议论的起点正在于此。其次要注意把握下文材料的两层主要意思,其中的分号暗示了获得“高度评价”的两点原因:1.内容很“中国”,确实起到了“传递文化精神、树立文化自信”的作用,这是对“典籍”的当代挖掘,其实就是一种文化传承;2.形式很独特,新颖别致又接地气。作为央视一档高端文化栏目,
3、既有充实内容,又有形式创新,观众自然会欢迎并给予高度评价。考生写作应该在此基础上展开。2.典型任务的限制。作文的出发点是“以上材料”, “联想和思考”的内容是由材料引起的;而“联系现实生活”必不可少;“自选一个角度”要求考生说清一点即可,不可泛泛而谈。文体上明确要求“写一篇议论文”,要凸显文体特征。3.价值判断的限制。本题旨在引导考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正确认识阅读中国古代典籍和如何更好传承传统文化的问题,让考生思考怎样打开古代经典,如何讲述中国典籍,如何在当下更好地继承传统文化,并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思考,从而增强文化传承和创新意识。开放性:1.立意角度开放。应该说,围绕“典籍、中国精神
4、、传承古代文化”几个关键词说事,都合乎题意,而结合材料谈“联想和思考”本身就有很大的开放性。考生可从“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发散思维,也可从“文化传递与继承、演绎中华典籍精神”等角度切入,还可以就阅读经典与当代新科技发展的关系综合论述。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考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从“典籍、中国、文化传承”展开自由联想和思考。比如联系“百家讲坛”,阐释个人思考;比如结合自身体会,分析在当前时代怎样阅读古代典籍;比如借助故事讲述,谈论对数字典籍的认识当然,也可就经典难度、青少年兴趣不高,或“食古不化”现象发表见解。只要选准角度,围绕关键词展开“联想和思考”,都是可行的。【解题】本题属新
5、材料作文,主要考查考生对央视“典籍里的中国”这一栏目所反映出的现象的认知和思考能力。从语料选择看,重在考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文化理解与传承”。题目审题难度并不大,对考生来说,挑战性在于如何从材料出发,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典籍里的中国”探讨的是如何传承经典文化的问题,关键词是典籍、中国,这是作文中不容偏离的写作重心,由此产生的“联想和思考”才是符合题意的,一般说来,写作新材料作文,囿于材料和抛弃材料另起炉灶,都是应该避免的写作倾向。写作要求中的“联系现实生活”不应狭义理解成自己的校园学习生活,中国当下的种种文化现象,互联网时代的影视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成功做法等,都是“
6、现实生活”的一部分,只要不脱离所给材料分析说理,均可作为切入角度,激扬文字,挥洒成篇。【参考立意】切题立意:1.从经典中感悟中国精神。2.让典籍里的中国智慧走向现实生活。3. 传递文化精神、树立文化自信。4. 让科技演绎中华典籍魅力。5.走近典籍,传递文化精神。6.阅读典籍,讲述典籍,传承文化。7. 贯通古今,用心传承。偏题立意:1. 为典籍里的中国点赞。(不合题旨,题目不是要求评价“典籍里的中国”这个栏目。)2. 让中国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偷换概念,扩大范围。)【佳作赏析】体验典籍意蕴,传承文化气韵农历辛丑年初一央视播出典籍里的中国获得高度评价。这一栏目聚焦于中华优秀文化中流传千古的经
7、典名篇,如尚书论语史记等,挖掘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在如何阅读理解古代典籍方面带给我们诸多启迪。打开中国典籍,首先要找到那颗跳动的“中国心”。历史典籍,承载了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其中必有“中国”因素,抓住“中国心”才能找到打开它的总钥匙。比如尚书,开篇讲尧舜禅让之事,隐喻着中国政治的最高理想“王治”,说白了就是以德服人、世界大同;而“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则会让人联想起孟子主张的民贵君轻,荀子所讲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孔子每每回望的那个圣王时代,都不难在尚书中找到源头,“政书之祖,史书之源”的评价名不虚传!以至热衷于翻译尚书的英国汉学家彭马田如此评说:“除非你读尚书,否则我不
8、认为你能理解今天的中国”。央视节目组之所以选择以尚书开篇,原因就在于此。阅读其他典籍何尝不然呢?抓住核心精神,方能提纲挈领。打开中国典籍,最好能够知人论世,知晓来龙去脉。每部经典背后都有故事,只是有的不为人知。比如论语中的弟子们、比如写作史记的司马迁,对于千年之后的读者,“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孟子的反问充分说明了知人论世的重要性。观首期典籍里的中国,最令人动容的是伏生护书的故事: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下令禁止民间私藏经书,儒学博士伏生冒死将尚书从咸阳运回山东老家。途中,他的儿子为护书死于兵劫;妻子为护书病故。这故事令人感动,让人思考:他们为何如此义无反顾?只因书成了他们生命的信仰
9、,典籍中的思想和智慧让每个个体充满了力量。而这样的故事绝不止一人一事,了解了才更能触摸到其生命的温度,从而增强走进典籍的内驱力。打开中国典籍,还应设法打通古今,联系实际生活。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经典都反映人类共同的情感命运,阅读古代典籍自然应与当下生活发生关联。央视典籍里的中国除了内容拓展,还有诸多创新,让历史典故从枯燥的文字变成了生动的影像。比如节目综合运用环幕投屏、实时跟踪等新科技手段,创新设计出“历史空间”、“现实空间”,并以跨越时空对话的形式营造了最真实的典籍“故事讲述场”,借助现代的舞台表演,带领观众最大程度地沉浸体验,不仅了解了历史,还直击心灵,令人震撼。比之过去百家讲坛类节目一人讲述大家听的形式更具现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5年高三2月网上月考(开学)生物试题含解析
- 建筑材料采购合同资料
- 新疆维吾尔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2024-2025学年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企业人力资源服务合同外包协议2025
- 版云存储仓库租赁合同
- 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 二手住宅式房屋买卖合同
- 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7 健康看电视获奖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 初中数学现实中的变量教学课件 2024-2025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北师大版2024)
- 中国古典舞身段训练
- 六年级整本书阅读交流课课件汤姆索亚历险记
- 普外科教学查房案例
- 考勤排查方案
- GH-T 1388-2022 脱水大蒜标准规范
- 金属材料成形工艺及控制课件:轧制理论与工艺 (2)-
- 《我与集体共成长》的主题班会
- 六年级趣味数学活动课堂课件
- imo中的问题定理与方法
- 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氨吹脱塔单元设计示例
- 中国移动-安全-L3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