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的疲劳破坏7_第1页
零件的疲劳破坏7_第2页
零件的疲劳破坏7_第3页
零件的疲劳破坏7_第4页
零件的疲劳破坏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章零件的疲劳破坏.低周疲劳是 B_应力,寿命的疲劳破坏。A.低/高 B ,高/低C .低/低 D .高/高.高周疲劳是应力小于B,应力循环周数大于 的疲劳破坏。A. ”106107B.西/106 107C.位104 105D.营104 105.低周疲劳是在应力小于或等于 D_应力,应力循环周数小于 的疲劳破坏。A.缶/106 107B.g106107C. ob/104 105D.g104105.高周疲劳是一种常见的低应力、高寿命的疲劳破坏,如C的裂纹和断裂。A,气缸盖 B ,气缸套 C .曲轴 D .船体.低周疲劳是高应力、低寿命的疲劳破坏,如 A的裂纹和断裂。A.压力容器 B .气缸盖

2、C .气缸套 D .曲轴 TOC o 1-5 h z .因交变的机械应力引起的低周疲劳破坏的零件有A 。A.气缸盖 B ,气缸套 C .弹簧D .压力容器.曲轴的疲劳破坏是属于 B。A.高周疲劳 B .低周疲劳C .高温疲劳 D .腐蚀疲劳.压力容器的疲劳破坏是属于A 。A.高周疲劳 B .低周疲劳C .高温疲劳 D .腐蚀疲劳.因交变的机械应力引起的高周疲劳破坏的零件有_B。A.曲轴 B .压力容器 C .气缸套 D .活塞环.由交变应力作用引起的疲劳破坏,如果 o (s,而其寿命较高时,称为 A 。A.低周疲劳 B .高周疲劳 C .机械疲劳D .热疲劳.由交变应力作用引起的疲劳破坏,如果

3、 0 (s,而其寿命较低时,称为 AA.低周疲劳 B .高周疲劳 C .机械疲劳 D .热疲劳.低应力高寿命疲劳称为 B。A.低周疲劳B .高周疲劳 C .机械疲劳 D .热疲劳.防止螺旋桨桨叶穴蚀可采用在桨叶上A qA.涂环氧树脂B .涂油漆 C .镀铭 D .喷陶瓷 TOC o 1-5 h z .防止螺旋桨桨叶穴蚀除在桨叶上涂环氧树脂和降低转速外,还可采用C。A.选用耐蚀材料 B .减小尺寸 C .改进桨叶叶形 D .增加桨叶数目.防止轴瓦穴蚀的措施可采用 A OA.选用耐蚀材料 B .提高转速 C .加强冷却 D .加强润滑.防止轴瓦穴蚀除采用耐蚀材料外,还应注意B。A.冷却 B .油槽

4、和油孔位置C .润滑方式 D .配合间隙.螺旋桨容易发生空泡腐蚀的部位是D。A.桨叶梢端B .桨叶中部C .桨叶根部D .桨叶最外缘处附近.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发生周期性变化的应力称为_B。A.变化应力B .交变应力C .循环应力D .破坏应力.零件或材料在交变载荷的长时间作用下产生裂纹和断裂的现象称为C。A.破坏 B .疲劳 C .疲劳破坏 D .疲劳断裂.据统计,疲劳断裂的零件约占断裂零件总数的C以上。A. 60% B . 70% C. 80% D . 90%.零件疲劳断裂的特性之一是断裂应力小于材料的A 。A. ob B. o C. c-i D.卬.零件疲劳断裂是突然的,没有任何先兆,但其断

5、裂过程是经过较长时间,即在交变应力的最大值近于或等于材料的 A,长时间反复作用后,在零件表面的缺陷(应力集 中)处产生裂纹,逐渐扩展而最后断裂。A. cs B. cb C.叫 D. obb.零件发生疲劳断裂具有 A 的特点。A.突发性 B .渐进性 C .断续性 D .波及性. 一般船机零件断裂是属于 C。A.韧性断裂B.脆性断裂C.疲劳断裂D.变形.韧性断裂之前,材料 A qA.有明显的塑性变形B .无明显的塑性变形C.有较小的塑性变形D .无变形.脆性断裂之前,材料D。A.有明显的塑性变形B .无明显的塑性变形C.有较小的塑性变形D .无变形.静载荷条件下零件的应力达于零件材料的_B 时零

6、件产生断裂。A. csB. obC. ai D. (7t.在高温条件下零件的应力大于零件材料的D时发生断裂。A. cs B. cb C. diD. oTt.在静载荷条件下,零件所受应力氏时,零件将产生_B。A.断裂 B .塑性变形 C .弹性变形 D .蠕变.高温下零件长时间承受应力(r片时将产生AA.断裂 B .蠕变 C .弹性变形 D .塑性变形.零件长期在交变的机械应力作用下,将使零件产生A 破坏。A.机械疲劳 B .热疲劳 C .复合疲劳 D .疲劳.机械疲劳破坏是交变的A 的结果。A.机械应力长期作用B .热应力长期作用C.机械负荷作用 D .热负荷作用.关于断裂的判据,下列叙述不正

7、确的是D。A.静力条件下 6行时断裂 B .交变应力条件下四时断裂C.高温条件下 Q oTt时断裂D .有缺陷时材料的断裂韧性零件的应力强度因子.下列关于金属疲劳破坏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C_oA.交变应力作用频率增加,金属疲劳极限则会降低B.同种材料零件的尺寸越大,其疲劳强度越大C.金属零件在腐蚀介质中具有条件疲劳极限”D.零件表面粗糙度越高,疲劳极限越高.零件疲劳破坏的特征主要是 D。I .断裂应力大于m; n .断裂应力小于 生;出.突然断裂;W .断裂前有前兆;v .长时 间在交变载荷作用下。a. i+m + v B.i+m + iv C.n + m + iv D.n + m + v.高

8、周疲劳是A 应力,应力 寿命的疲劳破坏。A.低/高B ,高/低C .低/低D .高/高.高应力高寿命疲劳称为A 。A.低周疲劳B .高周疲劳 C .机械疲劳D .热疲劳.在腐蚀性介质中首先产生裂纹源,进一步扩展,最后脆断的破坏为B。A.接触疲劳 B .腐蚀疲劳 C .弯曲疲劳 D .扭转疲劳.按零件工作环境疲劳破坏的种类有 C_oI .热疲劳;n .高周疲劳;m .低周疲劳;W .腐蚀疲劳;v .高温疲劳。A. n + m B.i + n + m c.i+iv + v d.iv + v.零件或构件断裂后,其 A 反映了裂纹的产生、扩展和断裂的全过程。A.断口形貌 B .外部形貌 C .变形情况

9、 D .应力变化.疲劳源发生在零件的AA.表面或近表面B .表面 C .内部 D .近表面.疲劳断裂的基本过程可以从断裂零件或构件的断口C看出。A.形状 B .形式 C .形貌 D .形成.脆性材料的零件疲劳断裂后,其断口上的最后断裂区C较大,与发暗的裂纹扩展区显著不同。A.面积 B .尺寸C .晶粒D .纤维.疲劳断裂的最后断裂区呈A qA.粗晶状 B .细晶状 C .贝纹状D .杯锥状.船机零件疲劳断裂的断口最后断裂区呈 C_oA.贝纹状 B .杯锥状 C .粗糙晶粒状 D .细晶粒状.疲劳断口上的贝纹自疲劳源开始后向四周扩展,并与B。A.裂纹扩展方向平行B .裂纹扩展方向垂直C.正应力方

10、向垂直D .正应力方向平行.韧性材料在拉应力作用下断裂的断口呈A qA.杯锥状 B .贝纹状 C .粗糙晶粒状 D .细晶粒状.在零件疲劳断裂过程中,首先出现 A OA.疲劳源 B .裂纹 C .变形 D .脆断.塑性材料在简单应力作用下发生的断裂为 A OA.韧性断裂 B .脆性断裂 C .机械疲劳断裂D .热疲劳断裂.脆性材料在简单应力作用下发生的断裂为B。A.韧性断裂 B .脆性断裂 C .机械疲劳断裂D .热疲劳断裂.零件疲劳断裂后,其断口分为 B区。I .疲劳源;n .贝纹;m .裂纹扩展;W .断裂;v .材料。a. i + n+w B.i+m + iv c.i + n + m +

11、 iv D.i + n + w + v.疲劳裂纹的裂纹源位于零件表面 D _处。A.缺陷较多 B .形状变化 C .结构复杂 D .应力最大.零件表面的裂纹源多是 D的缺口、如油孔、过渡圆角、台阶、粗大刀痕等或材料 的组织缺陷。A.变形B .敏感C .应力 D .应力集中.零件表面或近表面出现疲劳微裂纹后就会在D 应力的作用下扩展。A.拉B .压C .剪切D .交变.由于设计不合理或安装不当使零件受到附加应力的作用,容易使零件产生C。A.变形B .裂纹 C .裂纹或断裂 D .断裂.零件内部缺陷主要是由于 D_造成的。A.铸、锻加工 B .冶炼、铸、锻 C .毛坯加工 D .冶炼、毛坯加工.疲

12、劳应力集中系数Kf=D。A.所ax/呼均B.Omin/评均C.所in/所axD.Omax/b.形成裂纹源的基本途径 D。A.各种缺陷 B .塑性变形 C .腐蚀 D .以上均是.疲劳裂纹的扩展包括 B_阶段。A. 一个 B ,两个 C .三个 D .四个.疲劳裂纹扩展的第一阶段的扩展方向为 B_oA.最大正应力方向B .最大切应力方向C.垂直正应力方向D . A与B的合力方向.疲劳裂纹第一阶段扩展时的特点是 A OA.深度小,方向与正应力成 45角B.深度大,方向与正应力成 45角C.深度小,方向与剪应力成 45角D.深度大,方向与剪应力成 45角.疲劳裂纹在第二阶段的扩展过程中是受 B_而扩

13、展。A.剪 B.拉 C.扭 D.弯.疲劳裂纹第二阶段的扩展方向为B。A.与正应力成45角 B .与正应力成90角C.与正应力成0角 D .切应力方向.正应力在疲劳裂纹_B 过程中起重要作用。A.第一阶段扩展 B .第二阶段的扩展C.裂纹源的形成 D .扩展的全.零件的疲劳裂纹扩展的第一阶段是裂纹沿最大C 应力方向向零件内部扩展,但扩展的深度较浅。A.正 B .法向 C .切 D .拉.零件上的疲劳裂纹扩展的第二阶段是裂纹沿着与 A 应力垂直方向扩展,其扩展的 深度和速度均远远超过第一阶段。A.正 B .切 C .水平 D .交变.零件上的疲劳微裂纹扩展时,在交变的 B应力作用下,裂纹时而扩展,

14、时而停滞,即零件裂开处的两个面时而分开,时而闭合,相互研磨以致形成光滑的贝纹状。A.切 B .正 C .弯曲 D .压.疲劳裂纹扩展时,在交变的正应力作用下零件断面上会形成B。A.裂纹源区 B .贝纹区 C .脆断区 D .粗晶区.疲劳裂纹在第一阶段的扩展过程中是 A OA.剪断 B ,正断 C .扭断 D .弯断.剪切应力在疲劳裂纹A 起重要作用。A.第一阶段扩展 B .第二阶段的扩展 C .裂纹源的形成 D .脆断.零件的疲劳断口上的贝纹细密,即贝纹间距小,表明零件材料的C高。A. cs B. fb C. (i1 D. op.零件疲劳断口上最后断裂区的面积较大,甚至超过断口面积之半时,表明

15、零件是因 A 而断裂。A.过载 B ,不过载 C .材料强度低D .材料的疲劳强度低.零件疲劳断口的最后断裂面积较小,小于断口面积之半时,表明零件_B。A.过载 B .不过载 C .材料强度低D .材料强度高.零件断裂后,其断口上的裂纹扩展区的贝纹线间距小,即贝纹细密,表明零件材料的A 高。A.疲劳强度 B .抗拉强度 C .持久强度 D .抗弯强度.零件断裂后,其断口上的裂纹扩展区的贝纹线间距大,即贝纹稀疏,表明零件材料的D 性能差。A.抗拉 B .抗弯 C .抗剪 D .抗疲劳.零件疲劳断裂的断口上贝纹稀疏,间距大,说明零件D。A.过载严重 B ,过载不严 重C .疲劳强度高D .疲劳强度

16、低.在相同条件下,高应力状态零件最后断裂区面积 A 低应力状态零件的最后断裂区 面积。A.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大于等于.零件疲劳断口上的三个区域的状况与零件工作时的_D有关。.载荷;n .应力状态;m .变形情况;W .材料;v .制造。a. i + n+w B.i+m + iv c.i + n + m + iv D.i + n+w + v.根据零件疲劳破坏的断口形貌可以定性分析零件的C等。I .工作性质;n .工作条件;m .承载情况;W .材料性能;v .表面质量。 a. I +m B.n + m + iv C . m + w D.n + v80.常温下有色金属材料是将在应

17、力循环周数80.常温下有色金属材料是将在应力循环周数N为 D时不断裂的最大应力作为疲劳极限。A. 105 B. 106 C. 107D. 108.材料经受无限次应力循环的作用而不破坏的最大应力称为CA.强度极限B.蠕变极限C .疲劳极限D.持久强度.表征零件材料抗疲劳性能的力学参数是B。A.持久极限B.疲劳极限C .蠕变极限D.强度极限.常温下碳钢、合金钢和铸铁等材料是将在应力循环周数N为_C时不断裂的最大应力作为疲劳极限。A. 105 B, 106 C. 107 D. 108.零件表面上的C引起应力集中使其疲劳强度下降。A.裂纹A.裂纹B ,气孔C .缺口.过载抗力一般可用通过试验建立的A.

18、过载损害界B .疲劳曲线.过载抗力一般可用通过试验建立的A.疲劳曲线B .过载损害区.过载损害区域越窄,过载抗力 A.越大 B .越小 C .不变.过载损害区域越大,过载抗力 A.越大 B .越小 C .不变.零件的缺口敏感度越大,疲劳强度A.越低B ,越高C .不变D .粗糙度A 来表示C .缺口敏感度 D .应力集中系数B 来表示oC .缺口敏感度 D .应力集中系数A_OD .不一定B oD .不一定A 。D .不一定.关于疲劳缺口敏感度g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_oA. 0g 1B , g=0时缺口最不敏感C. g=1时缺口最敏感D .铸铁的g值大于碳钢.零件截面变化和零件表面或近表面的

19、材料缺陷均会引起应力集中,但必须B 超过材料的许用应力时才会形成疲劳源。A.应力 B .应力最大值C .应力最小值 D .循环应力.引起零件疲劳破坏的首要因素是 D_oA.缺陷B .截面变化 C .应力 D .应力集中.零件表面上的缺口引起应力集中使零件材料的 C_降低。A.抗拉强度 B .韧性 C .疲劳强度D .屈服强度.导致应力集中的原因是 A OA.截面的变化 B .表面强化 C .均布载荷作用D .交变应力.导致应力集中的原因是 B_oA.表面强化B .存在缺陷 C .均布载荷作用D .交变应力.因截面变化引起应力集中的情况可以是D。A.台阶 B .键槽C .螺纹 D .以上都是.因

20、截面变化引起应力集中的可以是D。A.退刀槽 B .油孔 C .阶梯轴 D .以上都是.应力集中大小可用 C表示。A.最大正应力B .最大剪应力 C .应力集中系数 D .应力循环特征值.最大应力集中系数k= A 。A.最大正应力/平均正应力 B .最小正应力/平均正应力C.最小正应力/最大正应力 D .最大正应力/最小正应力.零件材料的疲劳强度的大小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指零件的 D_和其使用条件。.形状;n .尺寸;m .表面粗糙度;W .表面应力状态;v .加工精度。 a. i + n+w B.i+m + iv C . i +m+ D.i + n + m.零件材料的疲劳强度的大小受到内

21、部因素的影响,主要指零件的 A 等。I .材料成分;n .毛坯缺陷;m .表面应力状态;N .应力集中;v .表面加工。A. i + n + m B.i+m + iv C.i + n + m + iv d . i + n + w.零件表面粗糙度越低,表面越粗糙,则零件材料的疲劳强度B。A.越高B ,越低 C .不受影响 D .不变.零件表面变形强化处理使表面塑性变形抗力增加,在表面层内形成残余 B 应力,可有效地提高零件材料的疲劳强度。A.拉 B .压 C .剪切D .交变.零件的疲劳强度还会随零件的C而降低。A.表面粗糙度高 B .尺寸减小 C .尺寸增加 D .表面残余压应力增大.材料的B

22、随零件尺寸增大而降低的现象称为尺寸效应。A.强度 B .疲劳强度 C .硬度 D .刚性.尺寸效应是材料的疲劳强度随零件尺寸 A 而 的现象。A.增大/降低 B .增大/提高 C .减小/降低 D .减小/提高.零件表面_B越低,疲劳强度也越低。A.光洁度 B ,粗糙度 C .应力状态 D .硬度.零件表面层处于_B状态,可有效地提高零件材料的疲劳强度。A.应力 B .压应力 C .拉应力 D .剪应力.零件的表面状态是指零件表面的 B等。I .粗糙度;n .加工质量;m .形貌;W .应力状态;v .成分和性能的变化。 a. i + n+w b.i+iv + v C.i+m + iv D.n + m + v.零件材料的疲劳强度与材料的 A 等有关。.成分;n .组织;m .应力状态;W .尺寸;v .性能。a. i + n + m B.n + m + iv C.i + n + m + iv D.n + 出.零件材料的疲劳强度与零件的C等有关。.成分;n .形状;m .应力状态;W .尺寸;v .表面粗糙度。A. i + n + m B.n + m + iv C.n+w + v D.n + m + iv + v.影响零件疲劳强度的因素是 C_oI .应力集中;n .表面状态和尺寸;m .表面粗糙度;W .环境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