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城设计标准_第1页
陕西城设计标准_第2页
陕西城设计标准_第3页
陕西城设计标准_第4页
陕西城设计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陕西省城市设计标准standard for Urban design in Shaanxi(征求意见稿)陕西省城市设计标准编写组2016年10月前言本标准根据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对(陕西省城市设计标准)编制 立项的批复(陕建函2016352号)的要求,为落实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 提出,要加强城市设计,提高城市设计水平,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理念转变,陕西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结合陕西省实际情况,指导和促进陕西省城市设计工作,促进城市风貌建设,特编制本标准。本标准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国内外城市设计 规划和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标准,针对主要技术问题开

2、展了科学研究, 并广泛 征求了我省有关单位及相关专家的意见。最后,由住建厅会同相关部门审查定稿。本标准制订的主要技术内容包含:1、总则;2、术语;3、总体城市设计;4、 区段城市设计;5、地块城市设计;6、专项城市设计,并对相关条文进行了解释 说明。本标准由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 陕西省建筑设计标准办公室负 责发行,由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陕西省城市设计标准编制 组(地址:西安市莲湖区高新路2号西部国际大厦,邮政编码:710075,联系电 话:83219122,邮箱: HYPERLINK mailto:

3、 )。本标准主编单位: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本标准参编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延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本标准主要编制人:简红阳、李占祥、周晓敏、刘波、冯凌乐、孟原旭、李 晨、苗羊、相冬本标准主要审查人:(略)目录 TOC o 1-5 h z 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术语2第三章总体城市设计5总体城市设计 5基础研究5主要内容6成果内容8第四章区段城市设计9主要任务9适用范围 9基础研究9主要内容10特定地区城市设计导引 11新旧城区的设计要求 12成果形式13成果内容13第五章地块城市设计 16重点内容16建筑群体16开放空间17道路交通18环境景观19成果要求20第六章专项城市设

4、计21编制目的21主要任务21城市风貌专项设计 21城市色彩专项设计 22城市天际线专项设计 23城市开放空间专项设计 24城市环境设施专项设计 25城市照明专项设计 26成果形式27成果内容27本标准用词说明28引用标准名录29条文说明30Contents TOC o 1-5 h z Chapter I General Principle 1Chapter n Technical Terms 2Chapter m Overall Urban Design 5Master Urban Design 5Basic Research 5Primary Coverage 6Content of th

5、e Achievement 8Section Urban Design 9Main Mission 9Scope of Application 9Basic Research 9Main Contents 错误!未定义书签。Urban Design Guidance in Specific Areas 错误! 未定义书签。Design Requirements of New and Old Urban Area . 错误!未定义书签。Form of The Achievement 13Content of the Achievement 16Block Urban Design 16Key E

6、lements 16 HYPERLINK l bookmark12 o Current Document Building Groups 17Open Space 18Road and Transportation 19Environmental landscape 20Requirement of The Achievement 错误!未定义书签。Special Urban Design 错误!未定义书签。Preparation Objective 错误!未定义书签。Main Mission 错误!未定义书签。Special Design of Urban Styleand Features

7、 错误!未定义书签。Special Design of Urban Hue 2324Special Design of Urban Skyline24 TOC o 1-5 h z SpecialDesignof Urban Open Space 25SpecialDesignof Urban Environmental Installation 26SpecialDesignof Urban Illumination 27Form ofThe Achievement 27Content of The Achievement 27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

8、andard 错误! 未定义书签。List of quoted standard 29Adda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30第一章总则【定义】城市设计是指:对城市空间所做的系统性安排。城市设计因贯穿于 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成为各阶段城市规划不可缺少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和内 容组成,可随各阶段规划一起编制审批,也可单独编制与实施。【层次】城市设计编制的层次分为总体城市设计、区段城市设计、地块城市 设计及专项城市设计。【目的】为塑造和强化陕西省不同地域的城市风貌特色,提升城市空间活力 和空间效益,优化景观环境品质,引导城市健康发展,为实现城市与建筑设计管 理的

9、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特制定本标准。【适用范围】编制陕西省行政区域范围内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工作,应符合 本标准的要求。【相关法律、法规】陕西省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城市规划、城市设计与建筑设 计除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省和市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强制性 标准的规定。【解释权】本标准解释权属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第二章术语城市设计(Urban Design)城市设计是以保护自然山水格局,传承历史文脉,规范城市空间秩序,塑造 风貌特色,提升环境品质为目的,对城市形态、空间环境和景观风貌进行的设计 和安排。区段城市设计(Sectional Urban Design)区段城市设计是针对城市、镇

10、规划区内局部地区与地段编制的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相对应。城市中心区(Urban Central District)城市结构的核心地区,在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功能方面承担中心 角色,在物质与经济形态上常是公共建筑与第三产业的集中地域。城市滨水区(Urban Waterfront District)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一般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部分组成。地块 block规划用地强度赋值的基本单位。建筑群体 building Groups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 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开放空间 open-spa

11、ce供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共绿地及公园等,主要是与专用空间(运动场等)相对。第五立面 the fifth facade鸟瞰角度下城市整体风貌的外在反映,是城市规划结构形态的立体化展示、 城市文化和地域特色的重要载体之一、城市生态和节能技术的重要研究热点,其 处理手法,色彩关系和形式组合规律等具有相对独立的研究价值。空间界面 space interface在视觉上展示给人们观看或感受,并能让人对城市形成印象的一些界面或空 间。城市设计中特指城市街道空间与沿街建筑等实体的交界面,具在视觉上影响着人们对街道空间的主观感受、在功能上决定着人们对于街道

12、空间恩对使用方便 程度与舒适性。建筑后退 the building setback建筑物不得超出的界线。一般分为“多层建筑退让线”和“高层建筑退让线” 两类。慢行系统 slow system即慢行交通,就是把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 主体,有效解决快慢交通冲突、慢行主体行路难等问题,引导居民采用“步行 + 公交”、“自行车 心交”的出行方式。视线通廊 Visual corridor在城市空间的角度,有效视场两侧的点与景点顶端两点形成的四边形与其在 地面上的垂直投影而形成的不规则形体空间。贴线率 near-line Rate由多个建筑的立面构成的街墙立面至少应该跨及所在街

13、区长度的百分比,即临路建筑物的连续及底层建筑物的退让程度,是建筑物的长度和临街红线长度的比值,这个比值越高,沿街面看上去越齐整。专项城市设计 Special urban design指根据实际需要,对区域城市形象定位、山水格局,城市空间特色、城市风 貌、城市色彩、城市天际线、城市开放空间、城市环境设施、城市照明等特定系 统、要素或问题编制的城市设计。城市风貌 urban Style是指城市自然环境和当地历史文化的综合特征。是基于城市自然、人文因素主导下的城市空间的综合反应。城市天际线city skyline广义上城市天际线应该是由自然轮廓与城市建筑群轮廓叠加构成的整体与 天空的交界形态面;狭义

14、上根据人所处的城市位置,通过观察城市天际线可以理 解城市中的建筑和各种构筑物以及自然山水树木等与天空交界的轮廓线。山脊线 ridge line指的是沿山脊走向布设的路线。山脊的最高棱线称为山脊线,山脊线等高线 表现为一凸向低处的曲线。山脊线就是大体上沿分水岭布设的路线。城市环境设施 urban environmental facilities是指公共或街道社区中为人们活动提供条件或一定质量保障的各种公用服务设施系统,以及相应的识别系统。随着现代城市发展变化,这一概念范围也逐 渐扩大。第三章总体城市设计总体城市设计【目的】以城市整体为设计对象,为塑造具有整体性和鲜明个性的城市空间环境,提升生活环

15、境的品质,使其健康有序发展,而对构成城市整体空间环 境的主要要素进行控制和引导。【主要任务】在城市总体层面系统地保护自然山水格局, 传承历史文脉, 改善城市环境品质,加强城市空间秩序,提出城市总体形象定位,确定城市形态 格局,明确城市风貌特色。基础研究总体城市设计重点应通过对相关要素进行研究和系统评估,梳理总结其主要问题,提出发展目标。【自然条件】自然山水景观资源;地形地貌、森林植被等自然环境和生 态要素。【历史人文】城市历史沿革、空间形态演变;古城、历史街区、传统风 貌保护区、名胜古迹;民俗活动及其它非物质文化要素。【城市建设现状】城市片区、城市公共中心、标志性建(构)筑物及其 周边环境;主

16、要广场、公园绿地等开放空间;重要景观道路、廊道、天际线轮廓 及其他特色要素。【相关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绿地系统规划、河道水系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综合交通规划、旅游规划等专项规划;重点地段城市设计;重大工程项目等。【公众意愿】通过网络、报纸、广播、电视等多种渠道和方式,了解公众对城市空间的基本认知和发展意愿。主要内容特色资源保护(1)进行城市自然资源评估与研究,结合城市自然资源现状,提出保护原 则,并明确城市与其周边自然景观资源的协调发展要求。(2)进行城市历史人文资源评估与研究,结合历史文化遗存现状,提出和 落实历史风貌、人文

17、古迹保护、展示与合理利用的系统控制要求。(3)提出保护原则,并明确城市与其周边自然景观资源的协调发展要求。(4)发掘与寻找历史文化中具有传承意义的因素,提出历史文化资源与城 市空间环境相结合的设计策略。风貌与特色定位城市风貌定位是一个城市特征和内涵的集中体现。 在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 市性质、职能和空间发展形态的基础上,结合风貌特色资源,确定城市风貌定位, 应符合特色鲜明、主题突出、概括准确、简明扼要的要求。(1)基于城市特色资源,总结城市文化特色和空间特征,把握城市现状及 发展趋势。(2)研究区域总体自然地理格局,梳理城市空间形态特征及重要特色资源, 结合城市性质、发展定位、功能布局、制约条

18、件、公众意愿等,提取当地有代表 性的风貌特色元素并加以提炼创新,明确城市特色与风貌定位。(3)通过对城市空间形态特征及重要特色资源的分析,对城市基本风貌和 地域特色进行发掘和提炼,制定城市特色风貌延续和发展的目标、策略和措施, 进行城市风貌特色分区,并提出相应的城市设计指引。关中地区应展现关中广袤 秦川、帝都胜景的风貌特色;陕北地区应展现陕北黄土高原、壮美雄浑的风貌特 色;陕南地区应展现陕南秦巴天府、清雅灵秀的风貌特色。城市形态格局统筹考虑城市现状及发展趋势,妥善处理城市与自然、历史与发展的协调关 系,提出合理的城市形态格局。对城市自然形态空间(如山、水、河流、湖泊、 湿地等)提出保护策略,对

19、人工形态空间提出发展原则; 确定城市高层建筑发展 分区、建筑高度分区和城市天际线等。景观风貌体系在综合研究城市文脉、功能、交通、公众意愿的基础上,对景观节点、标志、 路径、边界、片区、廊道等要素分别进行梳理,制定能够体现城市景观风貌特色 的整体结构框架,明确其引导要求。(1)提出对自然景观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措施;(2)划定景观视廊(域)的控制范围,对控制范围内的建(构)筑物、绿化 等提出高度、风貌、色彩等控制和引导要求;(3)明确景观风貌节点的位置和类型,对其周边建(构)筑物的高度、风貌以及环境景观等提出控制和引导要求;(4)对形成城市天际线的建(构)筑物提出控制引导措施;设定建筑高度分 区布局

20、及控制要求:依据城市景观风貌分区及天际线、视廊、视野等控制要求, 划定建筑高度分区,确定建筑高度分区控制要求和高层建筑布局原则。(5)对城市广场、绿地、公园等市民活动场所提出景观建设要求和控制原则, 确定城市重要景观地区(如滨水区、历史街区等),提出相应设计原则及控制指 引。公共空间体系(1)分析城市山体、水体、绿地等自然环境特征,针对人的活动特征和活 动需求、结合街道、公园、绿地、广场、水体等公共空间体系,构件城市公共空 问体系。(2)根据城市公共空间体系,对各级公共空间的布局、规模及其相互联系 提出控制原则,对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的位置、功能和尺度、景观特征、场所氛 围、开敞度等提出控制原则

21、和建设要求。城市特色风貌区划定(1)依据城市风貌定位,结合城市的地域自然山水特色、历史文化特征、 城市发展建设条件、城市功能布局特点,优化城市整体风貌格局,划定城市特色 风貌分区。(2)对各分区提出控制原则和保护要求,保持并强化其特有的特色风貌, 兼顾不同分区间的整体协调。对具有多种风貌特征的分区,应考虑分区内不同风 貌特征间的整体协调。城市土地利用通过城市设计对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提出控制引导措施,包括开发模式与效 率、土地开发潜力、土地开发强度、地下空间利用、用地功能调整等。城市道路空间(1)根据人的活动特点、地形地貌、景观塑造等要求对道路系统、设施布 局进行优化。对规划地区周边和内部的动态交

22、通、 静态交通系统进行分析,制定 交通组织方案,提出交通改进的措施和对策。合理组织地块各类交通流线和停车 设施,营造有序的交通环境。(2)综合人的行为需求、自然环境等要素,组织慢行活动系统,并与城市 公共交通、停车设施相衔接。(3)对景观性道路、城市重要干道等提出设计控制和引导要求。成果内容总体城市设计成果内容由导控条文、图纸、说明书及附件组成。【文本】应对需要保护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风貌与特色定位、城市形态格局、景观风貌体系、公共空间体系、城市设计特色风貌区等内容作出阐述, 明确其控制或引导要求。【图纸】主要包括现状特色资源评估图、城市形态格局规划图、景观风貌体系规划图、公共空间体系规划图

23、、城市设计特色风貌区控导图等,可增加体 现城市地方特色的其它要素系统规划图及其它表达设计意图的图纸,图纸比例参照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说明书是对文本的具体解释。具体内容包括:城市基本情况、 城市风貌现状分析、城市形态与结构分析、现状存在主要问题、城市形象与特色 提炼、设计意图论证、规划目标、规划理念、总体城市设计结构、开敞空间系统、 城市景观系统、高度密度分区和城市重点区域风貌控制等,为下一层次的规划设 计以及城市设计的审查、批准和规划管理提供全面的技术信息。【附件】可包括基础资料汇编、专题研究、评审纪要、部门意见、公众参与记录等内容。可根据需要,另行制作实体模型、数字可视化模型等。第四章区

24、段城市设计区段城市设计是针对城市、镇规划区内局部地区与地段编制的城市设计, 与 控制性详细规划相对应。区段城市设计须落实总体城市设计的相关系统要求,指 导地块城市设计编制。主要任务落实总体城市设计相关系统要求, 基于区段特色和问题,深入研究城市空间 景观要素,对区段特色、功能结构、空间形态、景观风貌、开敞空间等进行整体 设计,塑造具有良好空间秩序与尺度、符合公众审美、反映区段文化特征、体现 城市特色的高品质区段空间环境,满足市民需求,提升城市活力。适用范围区段城市设计适用于城市、镇规划区内局部地区或地段,以城市功能区或风 貌区为主要对象。区段城市设计的设计范围可与控制性详细规划范围一致。基础研

25、究区段城市设计重点应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基础研究和系统评估,并梳理总结其主要问题,提出设计目标。政策背景与发展条件:国家、陕西省及各地方政策背景研究,城市建设发展 的背景环境、现实条件分析。自然条件:涉及区段的自然山水景观资源、地形地貌、植被、气候等自然环 境和生态要素。历史人文:涉及区段的历史沿革、空间形态演变、名胜古迹、民俗活动、重 大节日、固定集会、传说典故等。城市建设现状:土地使用、建筑风貌、交通系统、绿化景观、公共空间、标 志标识、户外广告、开敞空间与地下空间等。相关规划衔接:城市总体规划、总体城市设计等上位规划;相关的控制性详 细规划及城市设计;绿地系统规划、河道水系规划、历史街区或传

26、统风貌保护区 的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城市色彩规划等专项规划;相关工程项目信息等。公众意愿:通过网络、媒体、问卷与调查等多种方式,了解所在区段基层组 织和居民对于区段存在问题、发展目标的评价和意愿。主要内容区段特色定位提炼区段总体风貌特色,明确区段功能和景观特色定位,提出优化区段空间 景观的基本思路、设计原则、指导思想和承上启下的城市设计目标。空间形态与高度控制确定片区空间结构,梳理外围山水环境与片区空间形态关系, 确定片区制高 点和高度分区管控思路,引导片区形成层次丰富、高低有序的城市天际线。景观风貌结构构建区段景观风貌结构,明确节点、轴线、标志、廊道、界面、视廊等景观 要素系统,提出相应的控

27、制目标或优化要求,明确各部分之间的空间关系,构建 完整的空间景观格局。公共空间系统统筹布局区段公共空间系统,明确绿地广场、街区环境、交通空间、滨水空 问、沿山空间、地下空间等重要开敞空间的位置、范围和功能,提出详细的控制 引导要求。建筑群体与建筑风貌针对街道、滨水地带、沿山地带等重要城市界面的建筑风貌、建筑高度、建 筑色彩、建筑退界、界面形式等提出控制引导要求,合理组织建筑群体,强化空 间秩序与特征。环境景观设施对区段重要环境设施(街道小品、市政环卫设施、标识系统、雕塑、广告等)、 城市夜景、绿化景观(街道景观绿化、公园绿地等)进行整体设计构思,制定重 要环境设施的意向性设计方案或选型方案。1

28、0实施措施与建议不同区段可根据其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特色资源票赋,针对特定问题或目标,提出需要编制的专项城市设计。根据公众发展意愿、实施条件和影响程度等,确定循序渐进的实施步骤和实 施内容。针对设计对象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或选择适宜的改造或开 发模式。特定地区城市设计导引历史地段历史地段城市设计编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价值的认知,保护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历史地段文化 内涵;2)保护优先,控制开发。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合理控制历史遗存周边地段 的开发强度与高度,并提出相应指标;3)建筑风格、色彩、体量等因素应与历史遗存本体协调。城市中心区城市中心地区

29、城市设计编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土地性质,提倡多元复合功能;2)打造便捷、宜人的城市交通和慢行体系;3)彰显城市文脉,塑造特色场所空间和宜人尺度,注重景观环境细节,提 升空间品质;4)提倡立体化空间塑造,加强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5)强化标志标识系统设计。突出中心区标志景观,强化交通导向标识的设 计,高效引导人流。城市开放空间开放空间城市设计编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人群活动需求。调查人群行为活动特征和意愿,体现场所精神,优 化功能和空间布局112)塑造宜人空间尺度。以步行空间为主,合理设计开放空间尺度和空间比例。3)提升空间环境品质。提倡精细化环境设计,提升开放空间特色与品质。4

30、)协调周边景观环境。广场公园周围空间应合理设计和引导,并与开放空 间建立呼应关系,塑造良好的景观界面。交通枢纽与门户地段交通枢纽及门户地段城市设计编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合理组织人车流线和交通换乘方式。2)优化土地性质,建立完善的服务功能,提升土地价值。3)挖掘城市特色,体现城市形象。通过建筑风貌、空间环境、城市小品设计 等体现城市内涵。城市滨水区城市滨水区城市设计编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强化滨水区公共功能设置,突出滨水区公共空间的外向性、 游览性特征, 设置游憩设施与导览系统;2)强化内外绿化的渗透与拉结,注重滨水生态修复与驳岸断面设计;3)突出滨水区建筑界面的线性与灵动特征。新旧城

31、区的设计要求城市新区城市设计城市新区在编制区段城市设计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1)保护生态环境。划定生态保护范围,妥善处理新区建设与村庄建设的问题, 打造城景相融的自然生态景观。2)传承文化脉络。保护新区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资源, 挖掘城市传统文化特 色,彰显城市气质,体现地域特色。3)体现时代风貌特色。统筹协调新旧城风貌和空间格局。以现代建筑风格为 主,体现城市时代风貌。4)塑造宜人空间尺度。以人为本,提倡窄路密网的理念,建设开放式住区, 塑造宜人的空间尺度。125)加强智慧城市建设。加强海绵城市、综合管廊、公交城市等基础设施的建 设,体现互联网+时代城市空间变革的影响。旧城更新地区城市设计旧城

32、更新地区在编制区段城市设计过程中应注重用地功能、历史文脉与地域 肌理传承、更新方式、经济测算、景观环境提升等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1)从城市整体空间功能需求角度出发,对旧城区用地功能进行策划与调整;2)对旧城区历史文化特征、生活氛围、肌理特征等予以凝练、创新与传承;3)明确旧城改造中保护、维修、保留、拆迁等区域与内容,并提出具体的 行动措施,做到就地平衡发展;4)注重旧城区公共功能、开敞空间、公用设施等内容的配置与建设。成果形式成果由导则、图纸、说明和附件四部分组成,其中说明中应采用图文并茂方 式进行表述。成果内容导则应对区段特色定位、空间结构、景观风貌系统、公共空间系统、建筑群体与 建筑风貌

33、、环境景观设施等内容作出阐述,明确其控制或引导要求。图纸(1)主要图纸区位关系分析图、现状特色资源分布图、城市设计总平面图、景观风貌框架 图、景观风貌系统图、公共空间系统图、交通组织图、地下公共空间规划图、建 筑形态分区图、重要界面控制图、建筑高度控制图、重要节点区域的效果图,可 根据需要增加分图则。(2)分图则分图则是对区段城市设计的具体落实和表达,具有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制定 的指导性作用,其主要内容是在区段层面对总体要求、界面控制、高度分区、开 敞空间、交通组织、地下空间、建筑引导、环境设施及其他方面提出城市设计的13控制和引导要求。图则内容分类与图则说明要求,如下表所示。编制时,可根据具

34、体情况适当 增减。分类图则说明总体地段定位表述、系统结构性要求等。要求1)明确需要控制的界面,针对不同界面类型,对建筑后退、街墙形式、 界面功能和界面连续性等 内容提出相应的控制和引导要求。2)必要时可绘制断面图,明确界面断面形式、尺度等内容。高 度对高度控制分区提出要求,可按低层、多层、高层进行分类控制,或按 分区高度的限高值、限低值或区间值进行具体控制。开 敞明确需要重点控制的公共开敞空间的范围、类型和特色引导要求。空间1)组织步行与车行交通。对出入口位置、类型以及相邻地块出入口之间的对应关系等提出控制和引导要求。交通2)确定步行通道的位置、空中连廊和地下通道的宽度、标高及建筑预留 组织接

35、口要求。3)组织地块内各类交通流线和停车设施。1)对地下商业空间、停车空间以及与地铁站点的连接方式等进行控制引导。地下2)必要时可对地下空间开发控制强度进行引导,明确高、中、低强度开 空间发区域,并提出控制引导措施。3)必要时可对连接标高和通道宽度等作出规定。4)如需准确定位连接口位置,可用控制图表达。建筑对功能布局、群体形象、间距要求、建筑风貌、建筑肌理、体量高度、引导 屋顶、立面、色彩、材质、装饰、建筑附属物等提出相应要求。环 境 对景观绿化、地面铺装、环境小品、夜景照明、无障碍设施等提出相应 设施要求。14 其它 对实施措施、鼓励政策等其他因素提出相应要求。说明主要包括现状分析、设计意图

36、论证、设计导则解释、行动实施计划的制定等, 为下一层次的规划设计以及城市设计的审查、 批准和规划管理提供全面的技术信 息。附件可包括基础资料汇编、专题研究、评审纪要、部门意见、公众参与记录等内 容。可根据需要,另行制作实体模型、数字可视化模型等。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衔接区段城市设计应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并重点控制以下内容:区段特色定位、现状特色资源评估、空间结构、景观风貌系统、公共空间系 统、建筑形态分区和其它需要特别控制的要素、系统等内容。15第五章地块城市设计重点内容范围和任务:【范围】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确定的重要地区、 特定地段或近期拟准备建设的 较完整的地块。【任务】以建筑群体、开放空间、

37、交通组织、环境景观为设计的重点,以提 升地块综合空间环境品质为主要目的,对环境形态进行合理处理和艺术安排。基础研究:应对地质条件、历史人文、建设现状、土地经济等方面进行充分、系统的研 究与分析,并与上位规划及相关规划相衔接。目标定位:根据上位规划的相关要求,从拟建地块的用地功能、用地布局、空间设计、 景观要素等因素考虑,明确地块城市设计的目标定位。建筑群体群体组合:建筑群体组合中的建筑形态、建筑风貌、建筑高度、建筑体量、立面效果及 建筑群体的空间关系应充分体现区域地形特征与特色风貌。(1)【布局形式】结合区位、交通条件、地块面积及周边环境考虑建筑群体 组合布局形式,应有利于形成开放的公共空间。

38、(2)【建筑风貌】结合陕西地域特色,分析现状建筑风格特征,按照延续地 方建筑优秀文化传统、强化城市特色的基本要求,结合不同使用功能,提出建筑 风格控制和引导要求。(3)【建筑高度】综合分析地块区位特征、功能定位、空间结构、视线通廊、 历史文化保护及与周边区域的关系,提出建筑高度控制要求,划分建筑高度分区, 合理引导高层建筑布局,优化整体天际轮廓。16(4)【建筑体量】依据地块内功能分区,分析各类建筑功能,结合空间尺度 提出建筑体量的控制引导要求。(5)【第五立面】针对地块周边整体风貌及地块内不同建筑类型提出第五立 面的控制引导要求。(6)【空间界面】地块建筑组合应形成富有活力、 宜人尺度且连续

39、性强的的 空间界面,针对不同的空间界面对其建筑贴线率进行差异化控制。5.2.2 建筑后退根据老城改造区、新城建设区、历史文化街区、自然生态保护区及其他等各 类地块所处区位类型,对各类地块的建筑后退进行差异化控制。(1)【老城改造区地块退线】 老城改造区内的地块建筑后退应以尊重现状为 前提,在保证老城区街巷空间完整的基础上进行调整。(2)【历史文化街区地块退线】 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地块建筑后退应以保护历 史文化街区的完整性为主,延续现状肌理,部分改建、仿建区域可以根据实际需 要进行特殊申请调整。(3)【自然生态保护区地块退线】 自然生态保护区的内地块建筑后退宜结合 防护绿地退线,特殊节点根据实际建

40、设情况进行特殊调整。(4)【新城建设区地块退线】1)建筑物退让用地边界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2)建筑物退让道路红线应综合分析地块用地性质、建筑高度、周边道路等 级分为一般控制和特殊控制两种情况进行差异化控制。3)建筑物退让铁路及规划黄线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4)建筑物退让规划绿线应综合分析地块用地性质、建筑高度、周边道路等 级分为一般控制和特殊控制两种情况进行差异化控制。(5)【其他分区】城市中其他分区的地块,应在考虑保持界面完整性的基础上,符合相关规范 要求。开放空间开放空间的类型分为:绿地广场、街区环境、交通空间、滨水空间和沿山空17 问等。【控制指标】根据地块特征,提出人均开放空间用地面积及

41、服务半径等控制指标要求。【绿地广场】明确各级绿地广场的位置、性质、规模、功能、形式,提 出空间营造、植物配置、绿化景观方面的引导要求,满足开放性、易达性、大众 性的要求。【街区环境】明确景观道路、特色街道的位置、长度及功能性质,对沿街建筑物、构筑物、绿化等提出控制要求,结合功能需要配套服务设施及环境设 施。【交通空间】从总体层面分析道路的性质职能、功能特征、现状环境等, 细化道路分级定位,并以此优化空间设计,针对重要道路宜提出道路断面、 植物 配置及设施布局的引导性要求。【滨水空间】针对不同滨水空间类型,对水体沿岸功能、岸线形式、防 洪设施、生态保护等提出控制要求,并对植物配置、绿化景观、滨水

42、设施等提出 引导要求。【沿山空间】根据山体与城市的关系,综合分析山体高度、坡度、植被等自然景观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结合使用者在山体周边和山上的活动方式, 对 安全防护、生态防护、历史文化保护、交通组织、配套功能等提出控制要求并对 建筑景观、绿化景观等提出引导要求。【公共性与开放性】开放空间应与城市道路相邻,或者与公共步行系统直接连接,以保证其公共性与开放性。道路交通对地块周边和内部的动态交通、静态交通系统进行分析,合理组织地块各类 交通流线和停车设施,协调道路交通设施与建筑群体、 公共空间的关系,营造有 序的交通环境。【慢行系统】结合使用者的行为需求、自然环境等要素,组织慢行活动系统,对通道的

43、走向、尺度、断面、绿化环境、服务设施、景观环境、空间转换、 出入口以及两侧界面提出控制和引导要求,并与城市公共交通、停车设施相衔接。18【人行出入口】宜设置在与公共步行路径方便衔接的路段或公交车站、地铁站等主要公共空间周边。【车行及车库出入口】建筑物车行出入口应设置在次干道以下等级的服 务性道路上,不宜设置在主街上。地下车库出入口宜设置在建筑物底层范围内, 垂直进入建筑物,不应占用临主街及公共开放空间的退线范围。【道路空间】根据人的活动特点、地形地貌、景观塑造等要求对景观性道路、城市重要干道的道路空间、 道路两侧景观、道路对景等提出设计控制和引 导要求。【停车场与停车位】停车场不宜设置在地面临

44、主街一侧,宜设于地面临服务性道路一侧或内院。非机动车的停车位应靠近使用者活动频率较高区域。环境景观【景观资源的公共性与开放性】相邻地块间的景观资源,宜建立景观廊道及完善的慢行系统,构建街区内的完善的景观系统,维持公共性与开放性。【公共通道和视线通廊】地块内建筑布局宜开敞、通透,提供适当的公共通道和视线通廊,避免景观资源被连续展开的高层建筑物所遮挡。【植物配置】植物配置宜符合适地适树原则。行道树可选植大叶女贞、 国槐、法国梧桐、栾树等;庭荫树可选植银杏、五角枫等;园景树可选植雪松、 白皮松、圆柏、侧柏、千头柏等。【场地铺装】依据地段周边总体风貌特征,考虑地表径流等生态要求,提出整体铺装风格,结合

45、海绵城市设计要求保障地表透水型铺装比例,对重点区 域、节点、路径的铺装材料、色彩、图案等提出引导要求,以烘托特定的环境氛 围。【环境设施】环境设施包括公共服务设施、市政设施、指示标志、雕塑 小品等,依据地段的总体风貌特征,提出各类环境设施的布局、风格、色彩、材 料等引导要求。对于重点地块应充分考虑无障碍设施,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并 与整体环境相协调。【户外广告】结合周边环境景观,提出地块内户外广告、招牌的设置区域、方式、尺度、风格、色彩、材质等设置控制和引导要求。19【灯光照明】依据地段的总体风貌特征和人的活动特点,以整体和谐、重点突出、以人为本、节能环保为原则,提出点(重要建构筑物、广场等)

46、、线(街道、滨水空间等)、面(功能分区或景观风貌分区)相结合的整体照明构架,并对重要节点、路径的照明效果提出引导要求。成果要求成果形式地块城市设计成果包括说明书、图纸和附件。成果内容(1)说明书对地块及周边相邻地块建筑现状、空间形态组织、建筑布置、界面控制、建 筑退线、开敞空间设计、交通组织、环境景观、单体定位等内容作出阐述,明确 控制要求和控制指标。(2)图纸图纸比例1 : 5001 : 2000。主要图纸包括区位图、现状及周边建筑分析图、城市设计总平面图、建筑后 退控制图、建筑高度控制图、开敞空间规划图、交通组织规划图、环境景观规划 图、重要界面设计图和表达设计意图的效果图等,其他图纸可根

47、据地块特点酌情增加,包括场地竖向设计图、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图和环境设计引导图等。附件可包括基础资料汇编、专题研究、评审纪要、部门意见、公众参与记录等内 容。可根据需要,另行制作实体模型、数字可视化模型等。20第六章专项城市设计编制目的为落实相关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具体要求,以问题或目标为导向,根据实际需要,针对特定要素或系统进行专项研究与设计。主要任务专项城市设计是对一定地域空间内的城市形象定位、空间特色、城市色彩、 城市天际线、城市环境设施、夜景照明等各种物质要素进行基础研究和系统评估, 并梳理总结其主要问题,提出发展目标。城市风貌专项设计设计要求城市风貌专项设计应对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历史人文

48、环境及重要空间环境等 景观风貌特色资源进行梳理、组织,对当地有代表性的风貌特色元素进行提炼创 新,并对承载其风貌特征的空间环境进行整体安排,引导富有个性魅力的城市整 体形象。编制原则城市风貌专项设计应传承历史文脉、保护山水环境、增强城镇特色,结合关 中、陕北、陕南不同的地域特征,从自然环境、文化传承、空间风貌等多方面引 导城市风貌特色的塑造。主要内容(1)依据城市发展、建设现状、特色资源等对城市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城 市风貌特色延续和发展的目标。(2)在城市性质、职能和空间发展形态基础上,结合分析结果,确定城市 风貌总体定位和城市风貌总体结构。(3)从宏观到微观,整体到局部,整体形象到物质空间,

49、系统梳理不同地21 域的城市风貌要素,如交通体系、建筑风貌、城市色彩等。将城市空间进行风貌 分区,针对风貌要素提出管控要求。(4)从建筑群体、建筑色彩、建筑高度、建筑体量,建筑风格等这些方面 提出对建筑要素的控制和引导要求。(5)考虑城市道路、节点、标志物等城市设计要素,通过对风貌分区和景 观廊道的控制引导,构建城市风貌特色空间。城市色彩专项设计6.4.1 设计要求城市色彩规划应促进城市色彩协调统一发展,形成良好的城市形象,提高居民生产、生活环境视觉品质,增强城市的认同感,增进城市凝聚力与竞争力,彰 显城市文化,突出城市特色,打造城市品牌。6.4.2 编制原则城市色彩专项设计应在综合考虑城市不

50、同地域、自然气候、人文历史以及城 市建筑色彩现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城市色彩,传承和体现城市文化和时代精神 的,展现和展示地域风貌和城市形象,构建可识别的城市色彩系统。6.4.3 主要内容(1)城市色彩专项设计应按照城市定位,结合文化延续和发展,形成具有 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和地域特征的城市色彩总体定位。(2)城市色彩要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在突出自然色的基础上,合理确定 城市主色系统和辅色系统。(3)城市色彩分区要与城市的功能分区相一致,结合城市色彩控制的严格 程度和重要程度,对规划区进行色彩分区控制,并制定控制导则和专项管理。(4)城市的主要街道、广场、公园等重要节点要根据具体功能,进行色彩 设计

51、。(5)根据不同建筑性质功能(居住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文化建筑、 工业建筑等)进行分类,按照整体统一、环境有机、功能适应、搭配协调等原则, 合理确定建筑外立面基本色、辅助色、点缀色的设计搭配示意。(6)建筑单体按墙面、屋顶细部装饰等分别进行设计, 规定色彩选择范围、22提供推荐用色和进行色彩引导。(7)历史文件街区及历史建筑周边建筑色彩必须与区域内标志性或代表性 建筑(群)的色调风格相协调,环境氛围相一致。(8)城市建筑色彩在夜晚的体现主要依托于灯光的运用,选择适合本地区 的城市夜景景观灯光色彩和形式。城市天际线专项设计6.5.1 设计要求城市天际轮廓线专项设计应研究城市自然地理、人文历

52、史、现状人工环境、 规划控制等因素,通过对景观点和观景点的规划控制来保护城市山水景观视廊、 塑造城市独特优美的天际线、展现一个城市的人文历史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协 调的城市景观艺术和空中的韵律。6.5.2 编制原则城市天际线专项设计应遵循尊重历史、 科学发展、显山露水、不突破山脊线、 动态静态相结合,把握建筑群体的高度、形体、尺度以及建筑空间组合的多层次、 连续性、通透性,体现天际形态与自然环境格局的协调。6.5.3 主要内容(1)天际线总体塑造城市天际线专项设计应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框架下,按照其所确定的城市性 质、发展定位、土地使用、交通规划、景观规划等,结合城市自然环境、历史文 脉、城市重要

53、节点等要素,塑造城市的三维空间秩序和形象。(2)确定影响要素城市天际线专项设计应确定其影响要素,包括自然景观要素和人文景观要 素,自然景观要素:自然山体、制高点、水体、河谷、湿地等,人文景观要素 高层建(构)筑物、城市地标点、广场、大型城市基础设施(如桥梁、立交桥等)(3)分析规划要素城市天际线专项设计应分析规划要素的景观因素和观景要素,景观要素包 括:重要城市景观界面、重要城市节点区域、重要城市地标区域等;观景因素包括:重要城市观景界面、重要城市观景廊道、重要城市观景点等。23(4)天际线引导性确定通过景观要素和观景要素的分析研究,确定优势与问题后提出城市天际线规 划的总体思路。(5)规划控

54、制点城市天际线专项设计应统筹规划控制点,即横向规划控制和纵向规划控制。 横向规划控制应统筹设计建筑与山形景观的协调控制、视线走廊的控制、城市开 敞空间的设置,针对城市有影响力和具有独特性景观点、面设置开敞空间、确定 景观走廊、设定适当的视域面并提出控制原则。纵向规划控制应对视域协调区内的建筑物进行纵向规划控制;空间层次规划控制应体现和表达出远景、中景、近景之间的相互衬托关系;俯视规划控制应通 过城市重要的制高点(观景点),俯视建筑物屋顶色彩、造型等景观。城市道路 及两侧建筑物天际线景观;城市的整体天际形态等。(6)建筑形态控制城市天际线专项设计应对建筑形态进行控制,包括体量控制和建筑高度,建

55、筑高度应与街道的规划控制宽度相协调;以主要轴线及区域内标志性建筑及山体 作为标准,在一点范围内对建筑物的高度、体量进行限制。(7)确定城市景观多样性城市天际线专项设计应确定城市景观效果的多样性,通过对不同地段、不同气质景观多样性分析及观景点视线覆盖程度分析,提供多样化的城市景观效果和 观赏目标,来决定城市的生活、城市的景观、城市文化的丰富程度。城市开放空间专项设计设计要求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应满足开放性、 易达性、大众性,同时应反映当地城市的 特色和文化。明确整体设计目标和空间结构,处理好开放空间与交通体系的关系。编制原则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文化特色、绿色生态及集约节约的原则。主要内容

56、城市开放空间按空间表现形式可分为广场、步行街道、公园绿地、滨水空间、24沿山空间、地下空间广场:广场设计应明确广场功能(公共活动广场、集散广场、交通广场、纪 念性广场、商业广场)、位置、用地规模;明确广场空间尺度和布局形式;对广 场风格、绿化景观等提出引导要求;对广场及周边建筑提出要求和控制原则。街道:街道设计应明确景观道路、特色街道的位置和长度;明确街道的交通 方式;对街道沿线建筑形式、绿化景观提出控制要求;对配套设施、环境小品提 出引导要求。公园绿地:公园绿地设计应明确公园绿地的位置、 用地规模;明确公园绿地 的出入口;提出绿地率的控制要求;对植物配置、绿化景观等提出引导要求。滨水空间:明

57、确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界线;对水体沿岸功能、岸线形式、 防洪设施、生态保护等提出控制要求;并对植物配置、绿化景观、滨水设施等提 出引导要求。沿山空间:明确沿山空间安全防护距离和措施要求; 对生态建设、文化保护、 交通组织、建筑风貌、建筑退让提出控制和引导要求。地下空间:明确地下空间开发规模、使用功能和交通组织方式。城市环境设施专项设计设计要求城市环境设施专项设计应根据城市的空间环境条件, 综合周边环境、地方文 化和区域的性质来确定环境设施的形式、 内容、尺寸,规模、位置、色彩、材质、 肌理,体现地方性与时代性。编制原则城市环境设施专项设计应遵循环境设施的系统性、功能性、合理性、个性化和可持续

58、性原则。主要内容(1)城市信息设施:包括户外广告、城市交通导向标识系统、公共信息标 识等设施。明确信息设施的色彩、文字、图形、符号,以强调环境空间的立体景观效应 和场所意义,为公众提供高品质的生活环境。25(2)卫生便利类设施:包括按照城市需求在交通客运场地、公共场所、广 场、社会停车场等人流密集的地方设置垃圾收集、垃圾箱、饮水器、邮筒、电话 亭、公厕等设施。应满足造型别致、色彩鲜艳、易于识别的要求,同时注入地方文化特色。(3)交通设施:包括人行天桥、公共汽车站、停车场等,确定人行与车行 的安全设施。(交叉口护栏、过街设施、车行道中央隔离栏、交通岛、视线诱导 设施、分隔设施、交通设施、交通标志

59、、标线、信号灯)。交通设施设计应考虑行人的使用、 并提供安全、方便的配套设施,满足居民 出行的便利性。(4)无障碍设施:包括坡道、缘石坡道、盲道无障碍垂直电梯、升降台等 升降装置、警示信号、指示标识、提示音响、低位装置、专用停车位、专用观众 席、安全扶手、无障碍厕所厕位等。无障碍设施应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儿童及 其他需要利用无障碍设施的群体在居住、出行、工作、休闲娱乐和参加其他社会活动时,能够自主、安全、方便地通过和使用所建设的物质环境。(5)人文艺术设施:包括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城市雕塑、建筑小品等。根据城市空间的历史、文化以及现代社会意识,确定良好的人文环境艺术, 多样化的体现城市空间的魅

60、力、城市地域的特征,符合城市居民的审美要求和生 活要求。城市照明专项设计设计要求城市照明设计要突出城市特色,确定城市片区功能分区的照明主题, 做到灯 光与环境和谐一致,同时注重白天景观的美化和保持,提出有效控制光污染的措 施。编制原则城市照明专项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主次分明、统筹兼顾、经济实用、绿色 节能的原则。主要内容(1)分析城市照明现状,结合城市地域文化特征,确定城市照明的风格和26 形象定位。(2)按照金融区、商业区、行政区、城市休闲地带(滨水地带、广场、公 园)、交通门户(机场、火车站)、文教区、居住区、工业区等确定各区的照明风 格和形象定位。(3)依据道路、桥梁、隧道、步行空间光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