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监测和疫情处置工作方案_第1页
布鲁氏菌病监测和疫情处置工作方案_第2页
布鲁氏菌病监测和疫情处置工作方案_第3页
布鲁氏菌病监测和疫情处置工作方案_第4页
布鲁氏菌病监测和疫情处置工作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XX市布鲁氏菌病监测和疫情处置工作方案(2018年版)一、背景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兽共患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近年来,XX市布病发病人数呈现上升趋势。为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全国布病监测方案(2018年版)等国家工作要求及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工作方案。二、监测目的(一)及时发现和报告人间布病病例,保证病例的规范化管理和治疗;(二)掌握我市人间布病病例的感染来源和暴露危险因素;(三)掌握我市人间布病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其流行规律;(四)了解重点行业人员布病感染状况,为制订有效的防控措施,评价防控措施效果提

2、供依据。三、病例定义(一)诊断原则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二)诊断依据1.流行病学史发病前病人与疑似布鲁氏菌感染的家畜或畜产品有密切接触史,或生食过牛、羊乳制品,或生活在布病疫区内;或从事布鲁氏菌培养、检测或布鲁氏菌疫苗生产、使用等工作。2.临床表现(1)发热:典型表现为波状热,常伴有寒战、头痛等症状,可见于各期患者;部分病例可表现为低热和不规则热型,且多发生在午后或夜间。(2)多汗:急性期病例出汗尤重,可湿透衣裤、被褥等。(3)肌肉和关节疼痛:为全身肌肉和多发性、游走性XX节疼痛。部分慢性期病例骨关节系统损害,表现为疼痛、功能障碍和畸形等。(4)乏力:几乎全部

3、病例都有此表现。(5)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多见于急性期病例。(6)其他:男性病例可伴有睾丸炎,女性病例可见卵巢炎。少数病例可有心、肾及神经系统受累表现。3.实验室检查(1)初筛试验1)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结果为阳性。2)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GICA)结果为阳性。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为阳性。4)布鲁氏菌培养物涂片革兰染色检出疑似布鲁氏菌。(2)确证实验1)标准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为1:100(+)及以上;病程一年以上,滴度1:50(+)及以上。2)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滴度1:400(+)及以上。3)补体结合试验(CFT):滴度1:10(+)及以上。4)

4、从病人血液、骨髓、关节液、尿液、淋巴组织等标本分离培养到布鲁氏菌。(三)病例分类1.疑似病例:同时具备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者。2.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同时具备任一初筛检查结果阳性者。3.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同时具备任一项确证实验证据者。4.隐性感染:具备流行病学史,同时具备任一项确证实验证据,但无临床表现者。(四)病程分期1.急性期:发病3个月以内,凡有高热和有明显其他症状、体征(包括慢性期患者急性发作),并出现较高滴度的血清学反应者。2.亚急性期:发病在3-6个月,凡有低热和其他症状、体征(即有慢性炎症),并出现血清学阳性反应者。3.慢性期:发病6个月以上,体温正常,有布病

5、症状、体征,并出现血清学阳性反应者。四、监测方式和内容(一)病例报告1.责任报告单位及责任报告人各级各类医疗结构、各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供血机构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为责任报告人,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病例报告,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2.报告方式、时限和程序发现病例后,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应当于24小时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报告;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及时向属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至代报单位

6、。3.个案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单位所属辖区的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接到病例报告后,要在24小时内完成报告卡审核,对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于3天内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填写布病病例个案调查表(附件1)。确诊病例需撰写调查报告。(二)可能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信息报告1.报告范围。可能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报告范围,包含如下三类情况:(1)暴发。在布病持续流行的区,3周内,同一自然村屯、社区、饲养场、牲畜集散地、屠宰加工厂等场所发生3例及以上急性期布病病例。(2)新发。既往5年内无本地布病病例报告的区,出现1例及以上本地急性期布病病例。(3)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认为其他可能造成公共卫生

7、威胁,或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判定标准、达到一般及以上级别的布病疫情相关事件。2.报告方式、时限和程序。收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收到报告后2小时以内以电话或传真电话的方式向属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应当同时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应当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报送属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的专业机构,应当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2小时内进行网络

8、直报,同时以电话或传真电话等方式报告同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尽快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现场调查,如确认实际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根据不同级别,及时组织采取相应措施,并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如尚未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由专业防治机构密切跟踪事态发展,随时报告事态变化情况。(三)监测点工作1.监测点划分。在除XX区、XX区、XX区以外的13个辖区开展监测。国家级监测点包括:XX区、XX区、XX区、XX区。XX市级监测点包括:XX区、XX区、XX区、XX区、XX区、XX区、XX区、XX区、XX区。2.监测

9、内容和方法。各监测点除按上述工作要求开展疫情监测工作外,应当每年开展针对重点职业人群的血清学监测和布病筛查,同时收集畜间疫情资料,开展病原学监测。(1)重点职业人群监测。1)监测对象。重点监测对象为与牲畜及畜产品有接触的职业人群,年龄范围为1570岁。监测数量要求国家级监测点每个监测点每年不少于400人,市级监测点XX区、XX区、XX区、XX区、XX区、XX区每个监测点每年不少于50人,XX区、XX区、XX区每个监测点每年不少于30人。2)监测场所。监测点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职业人群集中的乡(镇)及屠宰场、牲畜交易市场和畜产品加工厂等工作场所,作为固定监测乡(镇)和固定监测场所,开展连续监测

10、。选择固定监测乡(镇)养殖户集中的若干个村和若干个固定监测场所,对所有符合条件的兽医、饲养员、放牧员、接羔员、育羔员和牲畜交易、屠宰、皮毛、乳肉加工人员等职业人群开展监测。固定监测乡(镇)或者固定监测场所的数量根据调查样本量确定。3)监测时间。全年开展监测工作,重点在流行季节(3-8月)。4)监测内容。对所有监测对象开展布鲁氏菌血清学检查。血检样品做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血清学检查结果阳性者应当由临床医生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对所有开展血清学检查的人员登记于重点职业人群调查一览表(附件2),并记录血清学检查和布病诊断情况。各监测点将实验室检测结果填写于布病血清学检测登记表(附件3

11、)。在每年监测工作结束后,每个监测点应当填写重点职业人群监测结果统计表(附件4)。(2)畜间疫情收集。监测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主动与畜牧部门联系,了解畜间布病疫情动态和防制情况,如牛、羊存栏数和出栏数,牛、羊布病血检个体阳性率和群阳性率,以及畜间检疫和免疫情况等。(四)病原学监测1.监测点病原学监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急性期病人采全血做细菌分离培养;医疗机构对急性期病人采全血或其它体液标本做细菌分离培养。标本采集、保存及运送按照中国疾控中心指定的布病实验室检测工作方案执行,并填写布病病例病原检测标本送检表(附件5)。根据我市情况,XX地坛医院、XXXX医院、XX大学人民医院、XXXX医院、XX

12、佑安医院、XX大学第三医院、XX区潞河医院、XX区医院、XX区医院、XX区第一医院、XX区仁和医院应对现住址为本市的每例布病病例标本进行布氏菌培养。将培养结果于2天内记录于布病病例实验室检查登记表。医疗卫生机构在获得培养结果后留存培养瓶,由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一周之内取样,上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原学监测。对暴发疫情、新发疫情及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涉及的病例及对可疑的传播因子均开展病原学检测。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现场调查时,采集急性期病例全血开展细菌分离培养,并填写布病病例病原检测标本送检表。在市疾控中心完成细菌分离及鉴定后,将分离菌株送至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进

13、行复核,并填写布鲁氏菌菌株登记表。3.标本(菌株)运送。收集单位向上级单位运送标本(菌株),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办法、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和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机构管理办法相关要求进行。五、数据收集、分析与反馈(一)数据收集布病病例报告信息,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次年1月10日前,各监测点完成上年度布病监测总结,并填写重点职业人群调查一览表、重点职业人群监测结果统计表(数据采集截止日期为当年12月31日),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全

14、市监测点上述报表相关监测数据,以及本年度完成的布病病例个案调查表和布鲁氏菌菌株登记表,并撰写XX布病监测总结,于次年1月底前上报中国疾控中心。(二)数据分析各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以周、月或年为周期定期对辖区布病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分析内容包括发病情况,病例分布情况、重点人群感染状况和病原学监测结果。可结合畜间监测结果及流行因素作出风险评估,提出对策建议。(三)疫情反馈与通报1.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将定期分析结果报告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并反馈给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通报同级动物疫病控制中心。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向同级畜牧兽医、食品药品监管等相关部门通报。2.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完成病例个案调查后

15、,发现输入、扩散、暴发等情况,需要协调有关部门共同调查处理时,应当及时将调查结果通过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向畜牧兽医、食品药品监管、工商等相关部门通报,协调相关部门按照工作职责开展动物疫情或可能受污染的动物产品的调查处置。六、质量控制(一)培训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组织对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布病监测工作培训。(二)实验室质量控制按照中国疾控中心要求,XX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每年负责对区级实验室开展血清学检测质量考核,并定期通报质量控制结果。(三)督导按照中国疾控中心要求,XX市疾控中心组织对辖区内的布病监测工作开展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将督导情况报告XX市卫生健康委及中国

16、疾控中心。(四)考核评价按照中国疾控中心要求,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照国家考评方案,每年组织对所辖监测点监测工作进行质量评估,并将评估结果通报给区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七、职责与分工(一)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市、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分别负责组织领导全市和本辖区的布病监测工作,保障监测工作所需人员和经费。(二)XX市疾控中心1.负责本市布病监测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和管理。2.负责本市监测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开展布病监测督导、考核、评估。3.负责本市监测数据的收集、整理,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反馈和上报。4.负责本市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工作。5.负责将本市布病菌株送中国疾控中心进行复核。(三)区级疾控中心

17、1.负责本辖区内布病监测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和管理。2.负责本辖区监测工作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开展布病监测督导、考核、评估。3.负责本辖区布病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的个案调查。4.完成高危人群血清学检测。收集病人病原学标本和辖区医疗卫生机构分离的布病菌株,送市级疾控中心保存、复核和分型。5.负责本辖区监测数据的收集、整理,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反馈和上报。6.掌握当地的畜间布病疫情,了解当地的家畜的检疫、免疫和阳性畜情况。7.负责收集本辖区的布病菌株,送市疾控中心保存、复核。(四)医疗机构1.按照监测方案要求及时发现、诊断和报告病例。2.协助疾控中心做好布病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和标本采集。3.培

18、养出布鲁氏菌要及时通知本辖区疾控中心。附件:1.布病病例个案调查表2.重点职业人群调查一览表3.布病血清学检测登记表4.重点职业人群监测结果统计表5.布病病例病原检测标本送检表6.布鲁氏菌菌株登记表7.布病病例实验室检查登记表8.布鲁氏菌病病例样本采集及检测方案附件1布病病例个案调查表国标码病例编码第一部分患者基本信息(1-9项可从大疫情个案报告卡获取)1患者姓名:(患儿家长姓名:)2性别:男女3出生日期:年月日(如出生日期不详,实足年龄:年龄单位:岁月天)4职业: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学生教师保育保姆饮食从业人员商业服务医务人员工人民工农民牧民渔(船)民干部职员离退人员家务待业其他,请注明:不详5

19、.从事感染布病的高风险职业:饲养放牧屠宰工皮毛加工工人乳肉加工销售人员畜产品收购、贩运人员兽医实验室人员其他,请注明:(10)不从事6现地址: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区)县(市、区)镇(乡)村(街道)(门牌号)7发病日期:年月日8诊断日期:年月日9.报告日期:年月日10.病程分期:(1)急性期(2)亚急性期(3)慢性期11.本次患布病是否住院治疗:是,住院时间为天;否第二部分暴露史调查1.你是否有牲畜及其制品接触史:是否不清楚(如选“否”或“不清楚”跳至题目2)(1)接触牲畜种类(可多选):牛羊猪狗鹿其他,请注明:主要接触方式(2)有(可多选):饲养放牧屠宰产品(肉、奶、皮毛等)加工贩运交易

20、兽医实验室接种疫苗,型号为:其他,请概要描述:(3)可能感染地点:在家里工作场所(如屠宰厂、养殖厂、皮毛加工厂等),请注明工作场所具体名称和地址:其他,请注明:(4)可能传染源去向:(5)是否有共同接触人员:是否不清楚(如选“否”或“不清楚”跳至题目2)(6)共同接触人员姓名住址2.您是否食用过未煮熟的牛羊肉、奶,或食用过生奶及奶制品?是,深入追问食物来源:(1)具体食用了什么:(2)牌子、生产厂家、生产批次等:否不清楚(3)食用时间及购买时间等:(4)剩余食物去向:(5)是否有同食人员:是否不清楚(如选“否”或“不清楚”跳至题目3)(6)同食人员姓名住址3你是否到过布病流行区?是否不清楚第三

21、部分临床表现1症状体征11发热有无12发热持续(天)13多汗有无14肌肉、关节酸痛有无15乏力有无16肝肿大有无17脾肿大有无18淋巴结肿有无19睾丸肿大有无1.10并发症:有,请注明:_无2.实验室检查结果2.1初筛试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阴性未做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阳性阴性未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阳性阴性未做布鲁氏菌培养物涂片革兰染色检出疑似布鲁氏菌:是否未做2.2确诊试验:试管凝集试验:阳性,滴度1:+阴性未做Coombs试验:阳性,滴度1:+阴性未做补体结合试验:阳性,滴度1:+阴性未做分离出布鲁氏菌:是否未做附件2重点职业人群调查一览表区镇(乡)填表时间:年月日姓名性别现住址电话职

22、业/年限布病既往史临床症状虎红平板试管凝集细菌培养诊断有无如有,是否治愈有无如有,发病日期阳性阴性阳性阴性阳性阴性新患老患隐性备注*临床症状:如具备布病主要临床表现(如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关节痛等症状)任何一项则填写“有”,否则填写“无”。*新发患者:指本次职业人群布病筛查发现的新病例,包括既往感染已经痊愈但是重复感染发病者。*老患者:指本次筛查中发现的既往诊断为布病但尚未治愈、长期迁延不愈的患者。单位负责人:填表人: 填表时间:年月日附件3布病血清学检测登记表区镇(乡)填表时间:年月日样品编号姓名性别年龄联系电话接触史发病日期确诊日期采样单位血清学检查结果备注虎红平板胶体金ELISA试管凝

23、集IgMIgG备注:接触史一栏直接填写序号:1家畜2畜产品3布氏菌培养物4生活在疫区6布氏菌疫苗。单位负责人:填表人:填表时间:年月日附件4重点职业人群监测结果统计表(区)乡(镇、场)血检人数性别职业试管凝集检查细菌分离培养发现病例数备注男女放牧饲养兽医皮毛乳肉加工屠宰交易其他阳性阳性率%阳性阳性率%新患老患隐性备注:*新发患者:指本次职业人群布病筛查发现的新病例,包括既往感染已经痊愈但是重复感染发病者。*老患者:指本次筛查中发现的既往诊断为布病但尚未治愈、长期迁延不愈的患者。单位负责人:填表人:填表时间:年月日附件5XX市疾控系统布鲁氏菌病标本送检单送检单位:送检日期:年月日标本来源:疫情/

24、监测/鉴定/其他(请注明)样本编号姓名性别年龄联系电话接触史发病日期采集日期送检日期样本名称(血、关节液、脑脊液等)采样单位备注备注:接触史一栏直接填写序号:1家畜2畜产品3布氏菌培养物4生活在疫区6布氏菌疫苗。单位负责人:填表人:填表时间:年月日附件6布鲁氏菌菌株登记表(区)疾控中心序号菌株种型姓名性别年龄家庭地址发病日期采样日期分离日期备注单位负责人:填表人:填表时间:年月日附件7布病病例实验室检查登记表区检验编号送检编号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虎红平板凝集实验试管凝集试验分离病原材料及结果结论检验时间1:251:501:1001:2001:400填表时间:年月日单位(盖章):;填表人:附件8布鲁

25、氏菌病病例样本采集及检测方案为及时、科学地采集、保存、运送和检测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病原和血清标本,规范实验室检测程序和方法,提高检测质量,明确诊断或开展相关科学研究,特制定本方案。一、样本的采集(一)采集种类1.血清学检测:静脉血。2.病原分离培养:全血、关节液/滑囊液、脑脊液等。(二)采集方法1.血清学检测用真空负压采血管采集血液标本2-3ml,室温静置30分钟以上,15002000rpm离心10分钟,无菌收集血清于2ml螺口塑料管中。2.病原分离培养病原分离培养最佳时机是在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前。急性期发热病例培养出菌率相对较高。(1)血液标本:成人推荐每个血培养瓶应加的血量为5

26、10ml,血液和肉汤比为1:510;儿童一般静脉采血15ml用于血培养。(2)关节液/滑囊液:用针穿刺法或外科手术引流法采集样本,无菌条件下注入布鲁氏菌培养瓶中,尽可能采取更多的液体(至少1ml)。(3)脑脊液:用腰椎穿刺的方法采集脑脊液,无菌条件二、样本的保存与运送(一)样本的保存1.血清学检测:采集血清样本后要即刻进行检测,如果条件不允许,可在4-8存放3天、-20以下长期保存。标2.病原分离培养:含样本的培养瓶应立即送往实验室,放置37温箱进行培养,如不能及时送检,在48环境下可保存24小时。(二)样本的运送收集单位向上级单位运送样本进行检测需使用生物安全运输箱,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

27、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办法和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三、样本的检测(一)筛查试验筛查试验一般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1.虎红平板的凝集方法(1)操作方法:在玻片上加0.03ml被检血清,然后加入虎红平板抗原0.03ml,充分混匀,在5分钟内观察结果。(2)结果判定:出现可见的凝集反应就判为阳性。(3)评价:此法简便、快速、容易操作,适于基层大面积检疫;该法主要是检查IgG类凝集抗体,所以特异性较好,与试管凝集试验(SAT)、补体结合反应、2-ME反应和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反应有较高的吻合率。(二)确诊试验确诊试验包括试管凝集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和病原分离

28、。1.试管凝集试验方法(1)操作步骤每份血清取9支小试管,放于试管架上。血清稀释:第一只管加生理盐水2.3ml,第二只不加,第三只到第九只管各加0.5ml生理盐水。然后用1ml吸管取被检血清0.2ml加入第一管中,混匀后吸1ml加入第二、三管各0.5ml,第三管混匀后再吸0.5ml加入第四管,以此类推到第八管吸0.5ml弃掉。此时血清的稀释倍数从第二管开始到第八管分别为1:12.5、1:25、1:501:800。加入抗原:将试管凝集抗原做10倍稀释充分混匀后,然后从第二管开始每管加入0.5ml,加入抗原之后,血清的最终稀释倍数为从第二管开始1:25、1:501:1600,第一管为血清对照,最后

29、一管为抗原对照。然后充分混匀,放于37温箱中20小时22小时后取出,在室温下放置1小时后观察结果。(2)结果判定:血清对照为清亮透明无沉淀,抗原对照为均匀混浊。“+”液体完全透明,菌体呈伞状沉淀或块状颗粒状沉淀,呈100%凝集;“+”液体近于完全透明,菌体呈伞状沉淀,呈75%凝集;“+”液体略微透明,菌体呈较薄伞状沉淀,呈50%凝集;“+”液体不透明,管底有不很明显的伞状沉淀,呈25%凝集;“-”液体不透明,无伞状沉淀。(3)诊断标准:人血清为1:100(+)及以上者为阳性,1:50(+)为可疑。(4)评价:该方法特异性好,敏感性也高,适用于检疫和临床诊断。该试验有时出现前带现象和封闭现象,出

30、现假阴性结果。2.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方法(1)操作步骤试管凝集反应阶段:按常规进行试管凝集试验,在37温箱中放20小时22小时,取出放室温2小时后判XX果。抗球蛋白反应阶段:选取上项试验的可疑管和全部阴性管,4000转/分离心15分钟,反复洗涤3次。向各管中加入生理盐水0.5ml,混匀,然后再向各管中加0.5ml一定稀释度的(一般是1:20-1:50稀释)抗球蛋白血清。将反应管置(2)判定标准:同试管凝集反应。此反应包括以下对照:被检血清对照(被检血清+盐水)试管凝集抗原对照(试管抗原+盐水)抗球蛋白血清加生理盐水对照(抗球蛋白血清+盐水)抗球蛋白血清加试管凝集抗原对照(抗球

31、蛋白血清+试管抗原)抗球蛋白血清加被检血清对照(抗球蛋白血清+被检血清)(3)诊断标准:上述对照全部为阴性时,试验才有意义。用于诊断人布病标准1:400(+)及以上滴度。3.补体结合试验(1)操作步骤先取6支凝集管放于试管架上,将灭活的待检血清从1:5开始作对倍稀释直至1:160倍;另取10支凝集管放于试管架上,其中6支作为反应管,4支作为对照管。取已稀释好的各稀释倍数血清0.2ml分加于反应管中;每个反应管加2个单位抗原0.2ml,2个单位补体0.2ml;血清对照:血清(1:5)0.2ml+2个单位补体0.2ml+盐水0.2ml补体及抗原对照:a.2个单位抗原0.2ml+2个单位补体0.05

32、ml+盐水0.35mlb.2个单位抗原0.2ml+2个单位补体0.1ml+盐水0.30mlc.2个单位抗原0.2ml+2个单位补体0.2ml+盐水0.2ml混匀,置37水浴30分钟;取出各管加入0.4ml溶血系,再放37水浴30分钟,判XX果。补体结合试验程序(单位:ml)成份血清稀释度血清对照补体及抗原对照1:51:101:201:401:801:1601:50.5单位1.0单位2单位被检血清0.20.20.20.20.20.20.22个单位抗原0.20.20.20.20.20.20.20.20.22个单位补体0.20.20.20.20.20.20.20.050.10.2生理盐水0.20.3

33、50.30.237水浴30分钟溶血系(溶血素+2%SRBC)0.40.40.40.40.40.40.40.40.40.437水浴30分钟结果举例(+)(+)(+)(+)(+)(-)(-)(+)(+)(-)(2)判XX果(+)无溶血,红细胞沉于管底或为悬液;(+)25%溶血(+)50%溶血上清随不同程度溶血,呈不同颜色,透明度亦不同(+)75%溶血(-)100%溶血,上清透明,呈深红色。本试验中对照反应合乎要求,被检血清在1:40滴度处出现50%溶血,则其滴度为1:40。人及所有动物血清温热补体结合试验以1:10出现抑制溶血为(+)、(+)、(+)者为阳性;(3)评价该方法是人兽医广泛应用的诊断

34、布病的手段。它的明显特点是特异性较强。该反应的结果不仅与布病临床表现及病期有较好的一致性,而且与牲畜的排菌、带菌均有较高的一致性。4.布鲁氏菌培养一般的布鲁氏菌(以下简称“布氏菌”)培养需要采集患者血液5毫升血液,立即注入血培养瓶,混匀后放入37培养箱或血培养仪器。培养2天以上观察是否有细菌生长,对长出的细菌需要转种到布氏琼脂或适宜的培养基上,进一步进行涂片染色观察、血清凝集、噬菌体裂解、生化鉴定和提取核酸,进行PCR鉴定等试验。布氏菌涂片观察:布氏菌常用革兰染色方法染色,为革兰染色阴性,涂片后需要玻片过火,以杀灭玻片上的活菌。布氏菌属的种、型鉴定:目前采用的布氏菌种型鉴定方法包括:阳性血清和特异性单相血清A、M凝集试验,粗糙型(R)血清凝集试验,噬菌体裂解试验,硫化氢产生量的测定,初代分离培养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