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下册三年级教案_第1页
部编语文下册三年级教案_第2页
部编语文下册三年级教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部编语文下册三年级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墨、染、竿、碎、爽、浪”等10个生字,会读本课的“墨、爽、溅”等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欢乐的生活和美妙的愿望。 3.背诵诗歌。假如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学习重点: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预备:课件、学生预备摘录本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播放童年歌曲。学生边听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描述) 2、导:对呀!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快;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向往。今日,我们

2、就来学习一首美丽的儿童诗童年的水墨画。板书课题:童年的水墨画 二、自读自悟,理解大意 幻灯片出示自学要求: 1、自读全诗,要求根本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写会“墨、染、竿、碎、爽、浪”等10个生字,读准“墨、爽、溅”等5个生字字音。 2、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概括主要内容。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等。 3、指名读诗,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幻灯片出示) 街头阅读 溪边钓鱼 江上戏水 3、细细朗读有关的诗句,体会其中的欢乐。 4、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妙。 5、学生质疑,释疑。尤其是一些含义比拟深刻的语句教师

3、有必要加以解释。如:“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让学生体会“笑声”怎么会蹦跳?这说明什么? 三、感受诗意,学习借鉴 1、读了童年的水墨画,你有什么感觉? (引导学生感觉写的真是一幅幅画,是童年生活的一个个镜头。) 2、师:假如溪边是一幅画的话,不知你在画上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畅谈) 3、播放音乐,朗读诗歌,留意体会描写的场景 四、诵读诗歌,感悟语言 1、自由诵读诗歌,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特殊的句子。(幻灯片出示)教师重点指导的句子。 (1)“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安静。” (2)“突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3)“阳光从脚尖静静爬上膝盖,/也想着黑

4、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2、说说这些诗句特殊在什么地方? (1)很有韵味。 (2)语言中有图画。 3、再次跟随音乐朗读或背诵这些诗句。 4、美丽的诗句仿佛把我们也带进了一幅幅童年的画里,教师收集了一些童年生活的图片,请同学观赏一下,同时也请你回忆一下你童年生活的片段。(多媒体出示图片)现在和同学沟通你童年时的一个片段,然后请用你灵活的小手把它画出来。 5、生动笔画画,教师巡察。 6、沟通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五、总结谈话,完毕教学 童年的生活是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里面有很多值得我们记忆、保藏的场景,我们以往阅读了很多描写童年生活的文学作品,今日又学习了这首儿童诗,再一次翻开了通往儿童世界的大门

5、,请大家课外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 六、作业 1、背诵诗歌。 2、有兴趣的,可以试着写一首儿童诗。 板书设计 童年的水墨画 街头阅读 童年欢乐溪边钓鱼 江上游泳 部编语文下册三年级教案2 教学目标: 1.熟悉染、笠等13个生字,学写染、碎等10个生字。指导写好碎的“十”字局部、爽的笔顺。 2.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快;比拟小蘑菇和儿童的相像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得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4.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表达儿童生活的欢快。 教学重点: 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

6、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快;比拟小蘑菇和儿童的相像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得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 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表达儿童的欢快。 教学预备: 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诗歌。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共享欢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向往。今日我们就来学习童年的水墨画,共享童年的欢乐。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阅历动身,通过回忆童年趣事激发学生对童年诗歌的

7、兴趣,调动课堂乐观性。】 (1)生书空和教师一起板书课题。师随机指导“墨”的写法。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请你翻开课本,结合注音,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请3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节。师随机正音。 预设点: (1)染,出示演化过程,字本义:用取自草木的色汁浸泡丝帛绢布,使之着色。读句子,于文中识字,组词:染绿、耳濡目染。 (2)碎:造字本义:岩石经过屡次爆破最终形成的小石块。形近字:翠、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知晓汉字的意义来识记生字。加深学生的印象,拓宽学生学问宽度。】 三、复习生字,

8、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自由练读。 2.生字组词,稳固识字。 3.指导书写“碎”。提示最终一笔出头,但不要写到从字上。 指导书写“爽”。留意笔顺,长横要像房顶一样盖住下面局部。 其次课时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歌曲童年。 师导入:同学们,美妙的童年就如一幅幅水墨画,或浓或淡,意境美丽,今日我们就来一起读一读儿童文学家张继楼的诗歌童年的水墨画。 二、整体感知: 本课包括三首小诗,分别是:溪边、江上、林中(板书) 看到这三个题目,你能发觉什么?学生任凭发言 师:是的,都写出了童年生活发生的场景,在这些场景里毕竟发生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学习溪边 1.自由读,做到读正确

9、、读流利 2.个别读。 3.默读,边读边思索:你读懂了什么?那些不懂的? 4.沟通: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不懂得? 预设1:为什么说“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呢? 【设计意图:体会诗歌用词的精妙。】 是啊,这是为什么呢?大多数学生同样不明白。 教师点拨:我们假如联系上文读一读,或许某个词语或者某个句子会给你灵感呢!自己试着联系上文读一读,思索一下。 生:教师:我从这句话“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知道一个小孩在这里钓鱼。从“突然扑通一声人影碎了”知道小孩钓上鱼来了,特殊快乐。所以“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师:谁给大家读一读,读出儿童的欢快。指导学生有感情读好最终一句话。 预设2:生:教师,我不

10、明白“溪水给人影染绿了”这句话。平常我们的人影都是黑色的,为什么这里溪水给人影染绿了呢? 师:这位同学能够联系生活阅历来思索,很值得大家学习。刚刚我们采纳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读懂了最终一句话,现在大家也可以采纳这种方法,联系上文读一读,思索一下。 生:默读、思索 生:教师,我从“溪水像绿玉带一样安静,知道了溪水很绿,所以人影倒映在溪水里也变成绿色的了。 师:为什么说溪水染绿了人影呢?你觉得这里哪个字用的?好在哪里?同桌沟通。 【设计意图:体会诗歌用词的精妙。】 生:“染”字。这样把溪水当成人来写,就把溪水写活了。 生:这样写就让人感觉溪水似乎魔法师一样,特殊奇妙!谁给大家读出这漂亮深的风光?个别生

11、读。 师:多美的想像啊!大家体会得真不错。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教师,我从“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知道了前面写溪水和人影是绿色的,这里写蜻蜓是红色的,颜色特殊美丽! 5.多么富有生气的画面啊!谁给大家读一读,读出风光的漂亮,儿童的欢乐?自由读、个别读。 6.师范读:生闭眼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自由沟通。 思索一下,写孩子们欢乐钓鱼的场面,为什么还要写景呢? 师总结:写风光突出了“安静”,为什么要突出安静呢?联系小儿垂钓体会儿童钓鱼的专注。也更能表达钓上鱼后的欢快。 四、学习江上 1.假如说溪边是写儿童溪边钓鱼,那么江上是写什么呢?请同学们运用刚刚学到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阅历、联

12、系学过的学问自学江上。 2.出示自学提示,自学。 思索江上是写什么?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江上与溪边有什么一样点,有什么不同点。 【设计意图:稳固诗歌的学习方法,发觉写法上的一样之处和不同之处。】 3.沟通: 师:江上是写什么? 生:游泳 生:戏水 师:你们觉得哪个词更好? 生(异口同声):戏水! 师:江上与溪边有什么一样点? 生:都是写儿童的。 生:都写童年的欢乐的。 生:都运用了比方的方法。 师:江上与溪边有什么不同点呢? 生:江上没有写风光的漂亮,只是写了儿童的戏水的情景。 师:假如说溪边是一幅动静结合的画作,那么江上就是一幅活脱脱的动态图画了,读过之后,你仿佛能看到怎样的画面呢?想象一

13、下,孩子们会怎样戏水?你仿佛还听见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儿童的游泳水平高、戏水的欢乐。 4.感情朗读。读出儿童的游泳水平高、戏水的欢乐。 五、学习林中 5.总结学法:刚刚大家运用什么方法学习了前两小节?读诗,找到不理解的地方,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阅历、联系学过的学问等方法读懂。 6.请大家利用刚刚学过的方法连续学习林中 7.沟通:文中有两个斗笠“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和“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意思一样吗? 生畅所欲言:第一个斗笠指“蘑菇”,其次个斗笠指“儿童” 8.小蘑菇和儿童有什么相像之处呢?都戴着斗笠,很卡爱。除了得意,还能读出什么呢?儿童的欢快。在哪里能读出来? 9

14、.谁给大家读一读,读出儿童的得意和欢快。齐读并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五、动笔仿诗,抒发情感 1.诗里用美丽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童年生活的欢快片断,你的童年生活肯定更好玩味。说说童年生活的还可能发生在哪些地方? 2.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表达儿童的欢快。 【设计意图:争当小诗人的环节,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让学生学习写诗。】 3.共同沟通,师当堂点播。 六、总结谈话,完毕教学 师:童年的生活是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里面有很多值得我们记忆、保藏的场景,我们以往阅读了很多描写童年生活的文学作品,今日又学习了这首儿童诗, 的大门,请大家课外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 板书设计:

15、 溪边 18.童年的水墨画江上 林中 部编语文下册三年级教案3 教学目标 1.会认“屠、苏”等2个字,会写“旧符”等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屠苏”“曈曈日”等一些生僻字词的意思,明白本首诗的大意。 4.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喧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庆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妙愿望。 【教学过程】 一、走近生活,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一组春联和春节过年的画面)。 2.同学们,你知道春节指的是农历的哪一天吗?(指名并板书:正月初一)这一天在古时候又叫做“元日”(板书:元日)“元”是开头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3.今日我们要学

16、的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作“元日”,请大家一起来读题。 4.简介。 王安石,生于天禧五年(西元1021年),卒于元佑元年(西元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宋临川人,汉族。北宋出色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在北宋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长于说理与修辞,善用典,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亦有情韵深婉之作。著有临川先生文集,谥号“文”。其政治变法对宋初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最宏大的改革家”。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同学们,

17、首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你们平常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沟通,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边登记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 2.生自由朗读,小组沟通。 3.检查沟通状况。 屠苏 (1)指名朗读,师生评价,订正不正确的读音。 留意读准平舌音“苏”。 (2)沟通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的解释。 元日:农历的大年初一。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化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屠苏:药酒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仪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曈曈:日出时间亮的样子,诗中指“天刚亮时”。 桃:桃符,古代

18、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演化到现在,人们大多会用对联贴于大门上。 (二)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旧符 1.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形声字构造:符 “日+丨=旧” 2.观看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沟通争论 “旧”左窄右宽,“符”上窄下宽。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察,个别指导。 (三)学生熟读课文:开火车读、赛读、小组读、同桌读。 三、品读观赏,深入探究。 (一)回忆生活,说说“春节” 1.春节是个喜庆的节日,能说说你们是怎么过的吗? 指名沟通,教师适当引导:说说自家或见过别人家怎么过节。 A:放鞭炮(引导学

19、生知道人们大多喜爱在大年三十晚上12点放鞭炮,目的是告辞旧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B:吃年夜饭,喝洒庆祝(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新起点的开头,预祝有一个新的、美妙的将来。) C:贴对联(表达自己美妙的心愿) 2.教师归纳:依据同学们刚刚供应的信息,教师大致可以归纳出这几点: 炮竹声声,告辞旧年 举杯同庆,迎接新年 大红对联,美妙心愿 (二)理解古诗 1.课件出示整首诗,背景是课文插图,感知元日喧闹的景象。 2.同桌互读古诗,读后借助字典、结合插图也可以联系我们现在过年的情景沟通“我读懂了哪句诗。” 3.指名集体沟通,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应收集到的资料,了解有

20、关春节的学问。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4.理解全诗的意思:同桌互说,指名说说,师生评议。 5.诵读古诗 (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2)的心情出是一样的,从他写的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也可以从这幅插图中看出来。请你试着把诗中欢快、喜庆的场面读出来。 (3)自由读、指名读、评议、男女生读、齐读 (4)谁已经能背了?(指名背诵) 四、联系“元日”,迁移学习 1.描写元日中的喜庆场面,主要抓住了哪些事物? (依据学生的答复相机在一开头贴的句子旁板书:“爆竹”“屠苏酒”“桃符”)(板书:爆竹屠苏酒桃符) 2.小结、介绍:同学们肯定发觉了,从古至今,过新年的方式没有太大的不

21、同,只不过一些叫法不同而已,比方,现在我们叫“春节”,面古时候叫“元日”,也有一些物品经过时间的推移而简化了,比方“爆竹”简化成现在的“鞭炮”、“桃符”简化成现在的“对联”。像这种从古时就有,并世代流传下来的节日,我们称为“传统节日”。 3.你还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简洁说说节日的主要活动。(课件出示:中秋、端午等节日简介) 4.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楚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局部。 五、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1.(课件出示):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板书带

22、节奏标志的古诗元日) 2.指名朗读。学生自由评议。 3.教师小结:读古诗应当抑扬顿挫,还应有感情。 4.教师范读,指名读,指名领读,学生齐读。 5.自由读,练习背诵。 六、检查背诵,体会感情。 1.我们今日学的这首元日,描写新年元日喧闹、欢快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我真想读读这首诗啊!(范读练读指名读师生读) 2.抽取学生检查背诵,学生一起背诵。 【设计意图:“元日”这个名词对学生来说比拟生疏,而“春节”是人所共知的,以“春节”引入,不但学生感兴趣,而且帮忙了学生理解诗题。】 【设计意图:鼓舞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表达部编版教材多元识字的理念。对重难点生字的书写指导,培

23、育学生爱写字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为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根底。】 【设计意图:本处设计这个让学生说说现在人们怎么过春节,帮他们理解诗中的“爆竹”、“屠苏”和“桃符”这几处词。其实是为了理解诗意作铺垫的,主要是为了古今时候,人们过春节的方式没有太大的区分,说出了这些,这首的字面意思也就明白了一大半了。】 【设计意图:鼓舞学生小组合作,进一步培育学生相互合作、探究的意识。】 【设计意图:语文应当是在生活中学习,又效劳于生活的,联系“元日”,迁移学习,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一个进一步的了解。】 【板书设计】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

24、/换旧符。 放爆竹 饮屠苏酒 贴桃符 部编语文下册三年级教案4 【教学目标】 1.会认“魂、酒”3个生字,会写“魂、欲”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简单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很多关于春天的诗句,谁能说说有哪些诗句? 学生背诵。 2.今日,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清明。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板书:清明) 3.简介诗人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

25、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二、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要求把字读精确。遇到不熟悉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 hn ji m 魂 酒 牧 自由读,指名读。 师生共同正音:“魂”前鼻音。 开火车读,齐读。 三、细读品尝,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二行)。 (1)指名读。 (2)点击重点词语:雨纷纷、欲断魂。 雨纷纷:细雨绵绵不绝。 断魂:形容凄迷哀伤的心情。 (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终全班沟通) 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

26、已经不是味道;况且,天也不作美,阴镇静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漫蒙的,春衫湿漉漉的。诗人心里很是哀伤。 (4)师归纳,生质疑: 师:学了这两行诗,你有什么要问的?路上行人为什么“欲断魂”?(天气不好;恰是清明节在外奔波)这时他的心情如何?(凄迷哀伤) (5)师生沟通。 (6)指导朗读:想象诗句的意境,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7)总结学法: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刚学习的方法。(生试讲,师概括:抓住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观看插图,理解诗意。)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来自学第三四行诗句。 2.学习其次句(课件出示第三四行): (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

27、指杏花村。” (2)点击重点词语:雨纷纷、欲断魂。 借问:请问。 遥指:远远地指着。 (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终全班沟通) 找个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便问牧童哪儿有酒店,牧童指着远处的杏花村里有酒店。 (4)学生自学,再集体沟通。 师:想象当时的情景,你认为儿童会说些什么呢?(远处的杏花村里有酒店)“牧童遥指杏花村”的“遥”妙在何处?(还要很远的路才能到达酒店,心里更加郁闷。) 体会的心情,指导诵读古诗。在这一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当时那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无限惆怅的心情。 3.描述全诗的画面,背诵古诗。 4.出

28、示填空,反应所学学问。 “清明季节雨纷纷”这句诗出自( )朝的( )所写的 。全诗通过描写的风光和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心情。 5.学生小结学法:解题目-知-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板书:解题目-知-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 四、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1.同学们,下面我们现在就来写一写诗中的几个生字。 (写字之前要留意写字的姿态,做到:头正身直脚放平,五指执笔笔杆正,一寸一尺和一拳。每个生字写2次,争取第2个比第1个写得好。)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欲魂酒借何牧 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熟字加偏旁:“云+鬼”是“魂”,“酉+氵”是“酒”,“谷+欠”是“欲”,“昔+亻”是“借”,“牛+攵

29、”是“牧”。 形近字比拟:魂一魄洒一酒猎一借牧一牡 3.观看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 (1)“酒”左窄右宽,与“洒”区分开来。 (2)“欲”左宽右窄,右边是“欠”。 (3)“魂酒借何”都是左窄右宽,“牧”左右等宽,“欲”左宽右窄。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察,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出示简介图片,引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景。】 【设计意图:学习古诗,抓住重点词语,结合课文插图,在理解的根底上,再来想象画面,体会诗情,读出诗味。层层推动,很好地完成了古诗教学。】 【设计意图: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就是遵循“受人一鱼,不如受之一渔”的教学理念。】 【设

30、计意图:教师在教学生写字时,严格落实新课标关于学生课堂要写字10分钟的要求,避开啰嗦无重点的“说”,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识字、写字,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质量。】 【板书设计】 清明 解题目-知-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 部编语文下册三年级教案5 【教学目标】 1.熟悉“兄、倍”2个生字,会写“兄、独、异、佳”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解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1.在遥远的古时候,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很多诗人就用手中的笔来表达心中的无尽思念,诗人王维就写下一篇流传千古的思乡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读题、释题

31、(板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题目很重要。是我们走进课文、走进古诗中的一扇门,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沟通课前搜集的有关重阳节的资料。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4。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 除此之外,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期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只是近年来,人们对老人的推重,故此节日又被称为老人节。 借助解释理解“山东”不是指现在的我国山东省,而是指华山以东,诗中

32、指的家乡山西省。 2.简介诗人王维: 王维(701761),唐代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日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 二、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要求把字读精确。遇到不熟悉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 d y ji xin bi 独 异 佳 兄 倍 自由读,指名读。 师生共同正音:“兄”是后鼻音,“异”整体认读音节。 开火车读,齐读。

33、 2.教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男女生分组读。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板书带节奏标志的古诗元日) 三、吟诵感悟,想象画面 1.独在异乡为客 独:孤身一人;单独一人。 异乡:他乡、外乡。就是家乡以外的地方。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诗意:我单独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 2.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每当。 逢:遇到。倍:非常;加倍、更加。 “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为什么这一天王维倍思亲?(由于他单独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 举目无亲,感到孤独。) 诗意: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在遥远的地方猜测。 为什么要登高?(古时候有这样一种习俗,就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人们都要登高避灾。) 茱萸(zh y):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一种香草)古时候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人们都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