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三章神经系统解剖课件_第1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三章神经系统解剖课件_第2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三章神经系统解剖课件_第3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三章神经系统解剖课件_第4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三章神经系统解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节 神经系统解剖构 成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12对脑神经、31对脊神经、自主神经)功能控制和调节其他系统的活动维持机体与外环境间的统一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以及与其相连并遍布全身的周围神经系统所组成,是人体中占主导地位的调节机构。2020/11/31第四节 神经系统解剖构 成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功能控制神经系统常用术语1.灰质 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胞体和树突聚集在一起,色泽灰暗,称灰质。机能相近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的灰质块称神经核。2.白质 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纤维聚集的部位,颜色苍白,称白质。3.网状结构 脑和脊髓中,神经纤维交织成网,神经核散在其中的部

2、位,称网状结构。4.神经节与神经 周围神经系统内,形态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称神经节;神经纤维集合成束,并由结缔组织包裹,称神经。2020/11/32神经系统常用术语1.灰质 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胞体和树突中枢神经系统脊髓脑: 脑干(延髓、脑桥和中脑) 间脑 小脑 大脑 2020/11/33中枢神经系统脊髓2020/11/33一、脊髓和脊神经(spinal cord/spinal nerve)(一)位置和外形 上端在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变细,平于第一腰椎体下缘(成人),表面有几条纵形的沟裂。脊髓分为31节段(颈膨大、腰膨大、脊髓圆锥、终丝)颈段8节(C.1-8)胸段12节(T.1

3、-12)腰段5节(L.1-5)骶段5节(S.1-5)尾段1节(Co.1-3)2020/11/34一、脊髓和脊神经(spinal cord/spinal ne2020/11/352020/11/352020/11/362020/11/362020/11/372020/11/371.灰质(成“H”形或蝶形,灰质中央有贯穿脊髓全长的中央管) 前角 后角 中间带 侧角 灰质连合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2.白质 前索 后索 外侧索 白质前连合2020/11/381.灰质(成“H”形或蝶形,灰质中央有贯穿脊髓全长的中央管)2020/11/392020/11/392020/11/3102020/11/310

4、颈髓横断面模式图内侧运动核2020/11/311颈髓横断面模式图内侧运动核2020/11/3111.上行纤维束(感觉纤维束)(1)薄束和楔束 功能:传导同侧下半身(薄束)和上半身(楔束)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2)脊髓丘脑束 1 脊髓丘脑侧束 功能:传递痛温觉信息 2 脊髓丘脑前束 功能:传递粗触觉和压觉,痒觉?(3) 脊髓小脑束 1 脊髓小脑后束 2 脊髓小脑前束 功能:传递下肢和躯干下部的本体感觉和外感觉信息至小脑 在白质的三个索内。有纵行的纤维束形成了脊髓与脑或脊髓不同节段间的联系通路2020/11/3121.上行纤维束(感觉纤维束)(1)薄束和楔束 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2020/11/3

5、13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2020/11/313脊髓丘脑束2020/11/314脊髓丘脑束2020/11/314(1)皮质脊髓束 源于大脑皮质中央前回,下行止于脊髓灰质 1 皮质脊髓侧束 为皮质脊髓束在延髓锥体交叉处交叉过的纤维;位于外侧索后部 2 皮质脊髓前束 为皮质脊髓束没有交叉过的纤维;位于前索最内侧 功能 将大脑皮质的冲动直接或间接地传给前角运动神经元,以支配躯干和四肢骨骼肌的随意运动(2) 红核脊髓束 起于中脑红核,交叉至对侧,在外侧索内下行,止于灰质; 兴奋支配屈肌的神经元(3) 前庭脊髓束 起于前庭神经外侧核,在同侧前索外侧部下行,兴奋支配伸肌的神经元(4) 网状脊髓束 (5) 顶

6、盖脊髓束 (6) 内侧纵束2.下行纤维束(运动纤维束) 2020/11/315(1)皮质脊髓束 源于大脑皮质中央前回,下行止于脊髓灰质2(三)脊髓的功能 传导功能 脊髓白质内上行纤维束,将来自躯干、四肢及大部分内脏的信息上传至脑部,同时又经下行纤维束将脑所发放的信息下传到脊髓灰质,因而脊髓白质成为脑与脊髓灰质间联系的通道反射功能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内的低级部位,其灰质内有许多反射中枢,完成一系列反射活动2020/11/316(三)脊髓的功能 传导功能2020/11/316大脑间脑小脑中脑脑桥延髓位置:位于颅腔内。脑组成部分 通常延髓、脑桥和中脑合称为脑干二、脑干2020/11/317大脑间脑小

7、脑中脑脑桥延髓位置:位于颅腔内。脑组成部分 通脑干的外形腹面观背面观2020/11/318脑干的外形腹面观背面观2020/11/318(一)脑干的外形腹侧面观锥体、锥体交叉、橄榄舌咽、迷走、副神经、舌下神经中脑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和三叉神经脑桥延髓脑桥基底部 小脑中脚大脑脚、脚间窝动眼神经2020/11/319(一)脑干的外形腹侧面观锥体、锥体交叉、橄榄舌咽、迷走、副神面神经丘舌下神经三角 迷走神经三角延髓脑桥中脑薄束结节楔束结节上丘、下丘、滑车神经菱形窝正中沟髓纹构成第四脑室底背侧面观2020/11/320面神经丘延髓脑桥中脑薄束结节上丘、下丘、菱形窝正中沟脑干(菱形窝)标 本2020

8、/11/321脑干(菱形窝)标 本2020/11/321第四脑室位于脑桥、延髓、小脑之间的腔室。上经中脑水管至第三脑室,下续于脊髓中央管2020/11/322第四脑室位于脑桥、延髓、小脑之间的腔室。上经中脑水管至第三脑第四脑室的位置标 本2020/11/323第四脑室的位置标 本2020/11/323(二)脑干的内部结构脑干的内部结构复杂,与脊髓相比,灰质和白质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在脑干,灰质移向了背侧,白质移向了腹侧。加之,脑干上下行的神经纤维束集中,而且还有横行的神经纤维束,以及在灰质与白质的交接区,灰白质混杂,我们称之为网状结构。 所以,脑干在延髓出现了敞开的菱形窝(第四脑室底),而且

9、其灰质所集中构成的结构神经核有了重新布局:运动性核团靠近正中,感觉性核团靠近两侧。2020/11/324(二)脑干的内部结构脑干的内部结构复杂,与脊髓相比,灰质脑神经核的性质和分类一般躯体运动核一般内脏运动核特殊内脏运动核1.脑神经核一般躯体感觉核特殊躯体感觉核一般内脏感觉核特殊内脏感觉核2020/11/325脑神经核的性质和分类一般躯体运动核1.脑神经核一般躯体感觉核动眼神经副核 上泌涎核 下泌涎核 迷走神经背核一般躯体运动核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 舌下神经核特殊内脏运动核三叉神经运动核 面神经核 疑核 副神经核一般内脏运动核运动机能柱孤束核三叉神经脊束核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神经中

10、脑核蜗神经核前庭神经核一般和特殊内脏感觉核一般躯体感觉核一般躯体感觉核特殊躯体感觉核感觉机能柱2020/11/326动眼神经副核 上泌涎核 下泌涎核 迷走神经背核一般躯一般躯体运动柱: 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展神经核 舌下神经核 特殊内脏运动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 面神经核 疑核 副神经核 一般内脏运动核: 动眼神经副核 上泌涎核 下泌涎核 迷走神经背核内脏感觉核:孤束核一般躯体感觉柱核:三叉神经脊束核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神经中脑核特殊躯体感觉核:蜗神经核 前庭神经核脑神经核机能柱的组成2020/11/327一般躯体运动柱:脑神经核机能柱的组成2020/11/327动眼神经核动眼神经副核三叉

11、神经运动核展神经核面神经核上泌涎核下泌涎核舌下神经核疑核迷走神经背核滑车神经核三叉神经中脑核三叉神经脑桥核前庭神经核蜗神经核孤束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副神经核脑神经核(背面投影)2020/11/328动眼神经核动眼神经副核三叉神经运动核展神经核面神经核上泌涎核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三叉神经中脑核三叉神经运动核三叉神经脑桥核面神经核前庭神经核蜗神经核上泌涎核下泌涎核迷走神经背核孤束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副神经核舌下神经核脑神经核(前外侧面)2020/11/329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三叉神经中脑核三叉神经运动核脑神经核的分类及支配关系一般躯体运动核 肌节衍化的骨骼肌特殊内脏运动核 腮弓衍

12、化的骨骼肌一般内脏运动核 平滑肌、心肌和腺体一般内脏感觉核 内脏和心血管的感觉特殊内脏感觉核 初级味觉一般躯体感觉核 头面部和口鼻腔粘膜特殊躯体感觉核 听觉和平衡觉脑神经核的分类及支配关系2020/11/330脑神经核的分类及支配关系一般躯体运动核 肌节衍化的骨骼肌2.非脑神经核薄束核、 楔束核 接受薄束和楔束的上行纤维,其纤维组成内侧丘系。 下橄榄核 发出橄榄小脑纤维经小脑下脚至对侧小脑皮质;该核接受脊髓和脑干的感觉性传入纤维,也接受皮质、丘脑、基底、红核和导水管周围灰质的下行纤维,参与修饰小脑对运动的控制。 (1)脊髓非脑神经核指与脑神经无直接联系的核团,它们是脊髓、小脑和大脑之间传导信息

13、的中继核。2020/11/3312.非脑神经核薄束核、 楔束核 接受薄束和楔束的上行纤维,内侧丘系交叉平面薄束核、楔束核2020/11/332内侧丘系交叉平面薄束核、楔束核2020/11/332下橄榄核中部平面下橄榄核下橄榄核2020/11/333下橄榄核中部平面下橄榄核下橄榄核2020/11/333脑桥核脑桥核 分布于脑桥基底部,接受皮质脑桥纤维、发出脑桥小脑纤维至对侧小脑。 (2)脑桥非脑神经核2020/11/334脑桥核脑桥核 分布于脑桥基底部,接受皮质脑桥纤维、发出脑下丘 其内的下丘核接受外侧丘系的纤维,并发出纤维经下丘臂至内侧膝状体,参与听觉神经冲动的传导。上丘 其内的上丘核主要接受

14、视网膜和大脑皮质视区的纤维投射,并向丘脑、脊髓和脑干发出投射纤维 红核 主要接受来自小脑齿状核的纤维及来自大脑皮质的纤维;其投射纤维至脊髓和下橄榄核。 黑质 由网状部和致密部组成,致密部主要有多巴胺能神经元组成、并向新纹状体投射。(3)中脑非脑神经核2020/11/335下丘 其内的下丘核接受外侧丘系的纤维,并发出纤维经下大脑脚黑质红核灰质灰质中脑导水管上丘上丘中脑顶盖2020/11/336大脑脚黑质红核灰质灰质中脑导水管上丘上丘中脑顶盖2020/1脑干的白质主要有上、下行和横行的神经纤维束。3.白质纤维束2020/11/337脑干的白质主要有上、3.白质纤维束2020/11/337上行纤维束

15、1.内侧丘系2.脊髓丘系前外侧系统脊髓丘脑束 丘脑腹后外侧核脊髓网状束 延髓和脑桥的网状结构脊髓中脑束 中脑顶盖和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3.三叉丘系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神经脑桥核左右交叉行于内侧丘系的外侧薄束核 楔束核 中央管腹侧交叉上行 背侧丘脑背侧丘脑4.外侧丘系双侧上橄榄核对侧蜗背、腹侧核上橄榄核、蜗腹侧核斜方体中脑下丘内侧膝状体大部分小部分2020/11/338上行纤维束1.内侧丘系2.脊髓丘系前外侧系统脊髓丘脑束 下行纤维束锥体束 与随意运动的控制有关皮质脊髓束 分布于脊髓灰质前角运动神经元皮质核束 分布于脑干脑神经运动核起自脑干的下行纤维束中脑红核脊髓束顶盖脊髓束脑桥 延髓前庭脊髓束网状

16、脊髓束2020/11/339下行纤维束锥体束 与随意运动的控制有关皮质脊髓束 分(三)脑干各段横切面简介脑干各部的横切对于弄清脑干内部结构是很重要的切入手段。需要认真读图。2020/11/340(三)脑干各段横切面简介脑干各部的横切对于弄清脑干内部结A.锥体交叉平面B.内侧丘系交叉平面2020/11/341A.锥体交叉平面B.内侧丘系交叉平面2020/11/341A.下橄榄核中部平面B.下橄榄核上部平面2020/11/342A.下橄榄核中部平面B.下橄榄核上部平面2020/11/34B.上丘平面A.下丘平面2020/11/343B.上丘平面A.下丘平面2020/11/343A.面神经丘平面B.

17、三叉神经核平面2020/11/344A.面神经丘平面B.三叉神经核平面2020/11/344三、小脑 cerebellum2020/11/345三、小脑 cerebellum2020/11/345小脑的形态分叶前叶 后叶 绒球小结叶小脑体(一)小脑的外形小脑半球 小脑蚓蚓锥体原裂绒球蚓锥体蚓锥体蚓结节小脑蚓小脑前叶小脑蚓小结后 叶后 叶小脑前叶2020/11/346小脑的形态分叶前叶 后叶 顶核 球状核 栓状核 齿状核中间核顶核球状核栓状核球状核齿状核(二)小脑内部构造小脑核2020/11/347顶核 中间核顶核球状核栓状核球状核齿状核(二)小脑内部构背侧丘脑 后丘脑 上丘脑 底丘脑 下丘脑位

18、置:位于脑干与端脑之间,连接大脑半球和中 脑,间脑的两侧和背面被大脑半球所覆盖。间脑分5个部分:间脑四、间脑2020/11/348背侧丘脑 后丘脑 上丘脑 (一)背侧丘脑背侧丘脑2020/11/349(一)背侧丘脑背侧丘脑2020/11/349前核外侧核群腹前核 腹外侧核腹后核板内核群内侧核群中线核群丘脑网状核背外侧核 后外侧核枕背侧组腹侧组背侧丘脑内部灰质核团内髓板丘脑前核腹前核腹中核腹后外侧核腹后内侧核中央中核丘枕内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正中核背内侧核丘脑间粘合丘脑网状核板内核2020/11/350前核外侧核群腹前核 腹外侧核腹后核板内核群内侧核群中线核(二)下丘脑下丘脑2020/11/351

19、(二)下丘脑下丘脑2020/11/351下丘脑的分区及主要核团室旁核视上核 漏斗核腹内侧核腹外侧核乳头体核下丘脑后核视前区视上区结节区乳头体区2020/11/352下丘脑的分区及主要核团室旁核漏斗核乳头体核视前区2020/下丘脑是神经内分泌中心,调节机体的内分泌活动;它也是皮质下自主神经活动高级中枢。下丘脑功能与垂体的联系2020/11/353下丘脑是神经内分泌中心,调节机体的内分泌活动;它也是皮质下自1.大脑的外形和分叶大脑纵裂外侧沟中央沟顶枕沟大脑纵裂顶枕沟中央沟外侧沟五、大脑2020/11/3541.大脑的外形和分叶大脑纵裂大脑纵裂顶枕沟中央沟外侧沟五、大分 叶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岛叶岛叶颞

20、叶枕叶顶叶额叶2020/11/355分 叶额叶岛叶颞叶枕叶顶叶额叶2020/11/355大脑皮质功能定位第一躯体运动区( 4、6区)第一躯体感觉区(3、1、2区)视觉区(17区)听觉区(41,42区)中央前回、中央旁小叶前部颞横回中央后回、中央旁小叶后部距状沟上下的皮质2020/11/356大脑皮质功能定位第一躯体运动区( 4、6区)中央前回、中央旁 2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 表面为皮质(灰质),深部为髓质(白质),且含N,f束和核团,其核团位于大脑深层的基底部,故名基底N核。 1)基底N核:共四对(1)尾状核:呈“C”形,状如松鼠尾(2)豆状核:位岛叶的深部,介于内束与外束之间, 纹状体 旧纹

21、状体:即苍白球(鱼类) 新纹状体:苍白球+壳核+尾核(爬行类、鸟类)纹状体的功能:(1)哺乳动物以下:调节躯体与内脏活动对环境作本能性适应的高级中枢。(2)高等哺乳动物类:受大脑控制下的锥体外系、调节肌、紧张、协调。尾状核豆状核2020/11/357 2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尾状核2020/11/357纹状体内含:DA(Depamina)由黑质分泌释放。S(刺激)尾状核,可以对各种感觉(视、听、躯内感)发生非行异性反应,具镇痛效应。(3)屏状核:位岛叶与豆状核之间的薄层灰质。(4)杏仁核:与尾状核的粒高相连,是边缘系统的皮质下中枢。2)半球内的白质(分为三系):(1)连合f系:连合左、右两半球的

22、f胼胝体:最大,在两半球间形成一个弧形板,其f向四面投射到大脑皮质,人类的胼胝体发达。前连合:为前后两个弓形的f束组成,呈“H”形,中间彼此连接,主要连合两侧颞叶,少部分连合嗅球。穹窿:是嗅脑的连合f,也是嗅脑的投射f,起白海马,f向后呈弓状在胼胝体的下面,终于下血脑的乳头体。(2)联系f系:同侧半球皮质间的联合f,f长短不一。DA:有抑制性N递质Ach:为兴奋性N递质2020/11/358纹状体内含:DA(Depamina)由黑质分泌释放。DA:有(3)投射系:是进出大脑半球的N,f束。 *内囊受损后症状脑溢血。(4)脑室3、大脑皮质及其组织结构1)种系发生短f:大脑与间脑之间的升降f。长f

23、(主要部分):称内囊,呈“ X ”形板。内囊前脚(额部):位尾核与豆核间为额桥束。内囊膝脚:位豆核,尾核与丘脑间:含皮质脑干束。内囊后脚(枕部):位豆核与丘脑之间前:皮脊束 丘脑皮质束后:枕颞桥束 听辐射 视辐射大脑:侧脑室间脑:脑室中脑:中脑导水管桥延:脑室脊髓:中央管异型皮质(分3层)月型皮质(分6层)古皮质(原始)皮质:海马 / 齿状回组成。旧皮质:由梨状区的嗅皮质及部分海马旁回组成。新皮质:大脑皮质的绝大部分属此类。(Allocortex)(Isocortex)(Archicortex)(Paleocortex)(Neocortex)2020/11/359(3)投射系:是进出大脑半球的

24、N,f束。短f:大脑与间脑之间2) 大脑皮质分层(以颞叶为例)含锥体C,各类C及Nf、(1)分子层:含少量水平C和星形C,f与表面平行走向(2)外颗层:含小型锥体C和星形C(3)外锥层:含中、小型锥体C(4)内颗层:C密集,多为星形C,发出f与其它各层联系(5)内锥层:含大锥C,轴突向髓质,位中央前回,房中央小叶的此C最大,称Bets(6)多形层:含梭形与三角形的C3)大脑皮质的比重: 占脑重的40%,重600G 4)皮质N元的联系:皮质N元数140亿,其突触每个N元约有1-10万之多,突触数目和其排列组合方式具极大量,而N元的活动更为复杂、灵活,构成了人类思维与语言的物质基础,使人类大脑更为

25、完善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4皮质的分区与功能定论1)历史:(1861年,法国,Brocas回)1870年,德国人,Gustar Fritsch:首先S皮质与肌肉运动关系1920年(即50年后),瑞士人Walter Rudoff Hess 利用这一技术获1949年若贝尔生理学奖。1909年,正式定名(Brodmann)分为52区,成为定论。 皮质N元(140亿),重180G皮质胶质C和血管(9000万)重420G2020/11/3602) 大脑皮质分层(以颞叶为例)含锥体C,各类C及Nf、皮质2)重要的功能中枢 (1)运动中枢: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叶,前半(厚3-4mm),、层锥C多。 (2)感觉中

26、枢:中央后回和旁中央小叶后半,层内颗粒层厚。 (3)视觉中枢:距状沟旁的楔回与舌回,薄1.5-2.5mm(层厚) (4)听觉中枢:颞横回:厚3mm(、层厚) (5)嗅觉中枢:海马回钩 (6)运动性语言中枢:额下回后1/3处,1861年法人Pierre Paul(Broca)确认是左大脑这一区。X失语症。 (7)听觉性语言 中枢:颞上回后部:X感觉性失语症 (8)视运动性语言中枢(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X失写症高士其 (9)视觉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角回,X视觉失语症(五)嗅脑及边缘系统的概念1边缘系统:由Broca(1878)提出的“边缘叶”衍生而来,表示新皮层下面围绕脑干的那些部分。倒影

27、比例(左利势)人与动物相同人类独有2020/11/361倒影比例(左利势)人与人类2020/11/3612嗅脑:属皮质中最古老的部分包括:嗅球、嗅束、嗅三角、合称嗅叶。低等动物:边缘叶接受嗅系统的f投射=嗅脑灵长点:属钝嗅型、嗅脑不发达3结构:1)嗅脑2)边缘叶:扣带回、海马旁回、海马回钩、窟窿3)边缘系统4边缘系统的功能:1)2)种族的诞续和保存3)人类的近期性记忆(乳头体和海马) 周围部:嗅叶:嗅球、嗅束、嗅三角 终于前穿质。中枢部:颞叶,海马旁回前部,海马,海马,齿状回,杏仁体。边缘叶眶回,隔区,杏仁体,下丘脑,上丘脑(松果体)丘脑前核,中脑内侧被盖区内脏活动:杏仁核(心血管调节中枢,交

28、感中枢)情绪活动:快悦中枢(胼胝体,扣带回,丘脑下部,丘脑前核,海马,杏仁体)激愤中枢(杏仁体,海马钩,海马结构,颞叶前部皮质)蜥蜴类的断尾逃遁、节肢动物断肥,两栖类的拟态。(青蛙肤色)2020/11/362周围部:嗅叶:嗅球、嗅束、嗅三角 终于前穿质。边缘叶内脏活(二)脑N 1脑N名称及口诀:嗅 视 动眼 滑叉外展 面听舌咽 迷走副N舌下完 大脑 间脑 2脑N附着部位 :中脑 :脑桥 :延髓 纯感觉N:1283脑N性质:纯运动N:346.11.12 混合性N:5.7.9.10 躯运f:起自脑干躯运核支配头颈骨骼肌 躯感f:起自头面部深浅感受器脑干的躯感核 内运f:起自脑干内副交感核分布内脏平滑肌心肌腺体 .脑神经及其性质:内感f:起自内脏感受器脑干内的孤束核()2020/11/363(二)脑N2020/11/363脑神经功能感受器或感觉神经节核及其所在部位连接脑的部位进出颅腔部位主要功能:嗅神经感觉嗅觉细胞分多级、最高级在海马回端脑前颅窝筛孔嗅觉传导:视神经感觉视觉细胞外膝状体、枕叶间脑视神经管视觉传导:动眼神经运动中脑动眼神经核中脑大脑脚内侧眶上裂支配:上直、下直、内直、下斜肌、提上睑肌、瞳孔括约肌功能:眼球运动及瞳孔收缩,提上睑:滑车神经运动中脑滑车神经核中脑背面眶上裂支配:上斜肌功能:眼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