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类灾害事故处置规程_第1页
交通事故类灾害事故处置规程_第2页
交通事故类灾害事故处置规程_第3页
交通事故类灾害事故处置规程_第4页
交通事故类灾害事故处置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交通事故类灾害事故处置规程第一章 公路交通事故处置公路交通事故是指在公路上发生的车辆相撞、倾翻或车辆坠入公路旁的河谷、沟渠、悬崖等处,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灾害。重大公路交通事故造成群死、群伤和严重交通堵塞;装载危险化学品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易导致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泄漏,造成爆炸燃烧、人员中毒、环境污染等。一、事故特点1、事故发生频率高,成因多样,连锁性强。2、社会影响大,人员伤亡重,易造成次生灾害。3、车辆损毁严重,救援技术性强、难度大。二、接警调度(一)接警1、119调度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要问清事故发生的准确地址、事故车辆数,是否有人员伤亡,是否运载有危险化学品,是否发生泄漏、爆炸

2、燃烧、人员中毒及现场周边单位、居民等情况。2、保持与报警人和现场的联系,掌握事态发展变化状况。3、指挥中心要立即将警情报告值班领导,并根据指示要求报告当地政府、公安机关和上级消防部门。4、高速公路发生交通事故,要问清车辆行驶方向、具体位置及最近出口地址(位置)、距离等情况。(二)力量调集1、一般车辆相撞事故,应按出动计划迅速调派辖区中队抢险救援、水罐、泡沫等消防车辆,以及破拆、起重、牵引、警戒、救生等器材、设备。夜间交通事故处置,应调派照明车或照明设备到场。2、重大交通事故或伴随化学灾害事故的,应按预案要求除调派辖区中队力量外,还应迅速调派邻近中队、特勤中队到场增援,并根据现场情况增调水罐、泡

3、沫、干粉、防化救援、防化洗消等车辆及抢险救援器材、设备。3、视情报请政府启动应急预案,调派公安、交通、安监、卫生、环保等力量协同处置,并调集吊车、牵引车、清障车到场参与处置。三、处置程序与措施(一)侦察检测1、掌握事故车辆、现场及周边区域,伤亡人员位置、数量及伤势等情况。2、掌握事故车辆是否有燃烧或引发爆炸燃烧的可能性。3、遇有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应查明载有的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性质、数量,安全阀、紧急切断阀、液位计、液相管、气相管、罐体等情况。如有泄漏,应通过检测、监测等方法,以及测定风力和风向,掌握泄漏区域气体浓度、扩散方向等情况。4、查明实施破拆、救生、堵漏、输转等途径。5、掌握现场及

4、周边的消防水源位置、储量和给水方式。(二)警戒疏散1、实行交通管制,划定警戒区,设置警戒和事故标志。2、疏散围观群众,禁止无关车辆、人员进入现场。3、若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警戒范围应根据侦察检测情况确定。4、高速公路发生事故,应立即实行交通管制,并视情关闭入口。(三)安全防护救援人员应根据事故灾害情况做好个人防护。在警戒区合理设置出入口,安全员对进入警戒区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进行认真检查,做好记录。(四)处置措施1、一般单车倾翻、两车或多车相撞有人员被困时,如果条件允许,应先利用无齿锯、扩张器、牵引器、气动切割器、双向异动切割刀、液压剪切器、液压顶杆等工具,破拆牵引变形的车厢外壳,将遇险人员救出

5、,再视情使用牵引器将车体扶正或使两车分离。2、对车辆坠入江河等事故,救援人员应根据事故现场的地理环境,利用冲锋舟、潜水装具等器材装备实施救生;对车辆坠入悬崖的事故,采用山岳救助的方式实施救生。3、对事故造成车辆燃油泄漏的,在破拆车体时应采用喷雾水枪实施掩护或喷射泡沫覆盖泄漏区域,防止因金属碰撞或使用切割器切割时产生的火花引起油蒸气爆炸燃烧。4、对有危险化学品泄漏的交通事故,应根据危化品性质进行处置,采取稀释降毒、关阀断源、筑堤导流、器具堵漏、输转倒罐、洗消等措施,有效控制有毒有害物质扩散,防止易燃易爆物品爆炸燃烧。(五)现场清理1、在环保部门的指导下,对事故现场进行清洗,防止次生灾害发生。2、

6、做好登记统计,核实救援人数。3、清点人数,收集、整理器材装备,移交现场,安全撤离。四、行动要求(一)救援人员在处置过程中必须做好个人安全防护。现场车辆发生火灾,应及时灭火。(二)贯彻“救人第一、科学施救”的指导思想,迅速抢救人员生命,并及时移交医疗急救部门进行救治。(三)处置高架路(桥)交通事故时,为防止途中交通堵塞,同一消防站出动的车辆不能同一方向驶向事故现场,应从不同的入口进入,相向驶向现场。(四)高速公路发生事故,同向车道易于堵塞。救援车辆可在交警或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的引导下,反向占用车道,快速抵达事故现场。(五)救援车辆一时无法接近事故现场时,救援人员应先携带轻便的破拆、救生、起重等器材

7、装备,迅速赶赴现场进行救援。(六)对伴随有危险化学品泄漏、燃烧或爆炸的交通事故,应按照化学灾害事故处置程序展开抢险救援行动。(七)处置高速公路事故时,应在事故区域前、后方500米处设置明显的警戒和事故标志;在雨、雪、雾等气象条件下,应在事故区域前、后方1000米处开始连续设置警示标志,防止后续过往车辆再次发生交通事故。第二章 铁路交通事故处置铁路交通事故是指由于异常突发状况导致列车脱轨翻车,调度误差造成列车间相撞、机动车穿越铁道口与列车发生相撞,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灾害。铁路交通事故极易造成人员群死群伤,特别是列车之间、列车与客车之间的相撞事故,人员的伤亡率更高。若是载有危险化学品的货车发

8、生事故,容易造成爆炸、燃烧。一、事故特点(一)人员伤亡多,财产损失大。(二)极易造成次生灾害。(三)影响铁路、公路正常交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四)救援难度大。二、接警调度(一)接警1、119调度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要问清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路段、事故性质和列车类型,是否有人员伤亡,是否运载有危险化学品,是否发生泄漏、爆炸燃烧、人员中毒及现场周边单位、居民等情况。2、保持与报警人和现场的联系,掌握事态发展变化状况。3、指挥中心要立即将警情报告值班领导,并根据指示要求报告当地政府、公安机关和上级消防部门。(二)力量调集1、一般列车相撞事故,应按出动计划迅速调派辖区中队和特勤中队的抢险救援、水罐

9、、泡沫等消防车辆,以及破拆、起重、警戒、救生、救护、防护、通信等器材、设备到场。夜间交通事故处置,应调集照明车或照明设备到场。灾情较重的铁路交通事故,应迅速调集特勤中队到场,并根据现场情况增加泡沫、干粉、水罐车的调集数量。2、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应按预案要求迅速调集城市特勤大队、增援消防部队和跨区域特勤力量,并及时报请政府启动应急预案,调集公安、铁路、交通、安监、卫生、环保等单位的力量到现场协同处置。三、处置程序与措施(一)侦察检测1、掌握事故车辆受损、人员伤亡和被困、周边区域等情况。2、掌握装载的危险化学品性质、数量以及发生泄漏、爆炸、燃烧的可能性。3、利用可燃、有毒气体检测仪,检测有无气体泄

10、漏,是否达到爆炸浓度极限。4、查明实施破拆、救生、堵漏、输转等途径。5、掌握现场及周边的消防水源位置、储量和给水方式。(二)救援准备1、公安消防力量参与铁路交通事故的抢险救援,应在现场总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参与抢险救援总体方案制订,开展救援工作。2、成立消防抢险救援指挥部,根据任务分工,制订消防部队抢险救援方案。3、列车相撞倾覆后发生火灾时,要及时组织好供水,快速控制火势。如有燃油泄漏,应用泡沫进行覆盖,消除潜在危险,为营救被困人员创造条件。4、对参战消防力量进行分工部署,加强安全防护,提出行动要求。(三)现场警戒根据现场情况,划定警戒范围,设置警戒标志和出入口。协调公安、铁路部门封锁事故路段

11、的交通,疏散围观群众,严禁无关车辆、人员进入现场。若事故造成危险化学品泄漏,警戒范围应根据侦察检测情况确定。(四)安全防护抢险救援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若有危险化学品泄漏,应根据危险化学品性质,确定防护等级。设置现场安全员,对进入警戒区的救援人员进行安全检查,并做好记录。(五)处置措施1、列车脱轨有人员被困时,可利用无齿锯、扩张器、牵引器、气动切割器、双向异动切割器、液压剪断器、液压顶杆等器材装备破拆车厢结构,救助被困人员。2、旅客列车与汽车之间相撞,可利用牵引设备将其分离,采用无齿锯、液压剪断器等器材装备破拆车厢结构,实施救人。3、货车之间或列车与汽车之间发生事故,造成危险化学品泄漏、爆炸、燃

12、烧的,按照化学灾害事故处置程序实施救援。4、事故现场有易(可)燃气体或液体泄漏,在使用起重、扩张、牵引等器材时,应采用喷雾水枪进行掩护。5、因事故而造成的次生化学灾害,救援人员应在现场技术人员、石油化工和环保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处置。(六)现场清理1、对事故现场进行仪器检测,防止次生灾害事故发生。特别是有毒有害物质泄漏现场,救援人员应在环保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清理现场。2、清点人员,收集、整理器材装备。3、移交现场,安全撤离。4、解除警戒,恢复交通。第三章 船舶事故处置船舶事故是指船舶(客船、货船、油气船等)在内河或海域由于相撞、触礁、操作不当、系统失控、气象影响等原因发生爆炸燃烧、搁浅翻沉等,造成人

13、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灾害。一、事故特点(一)事故危害严重。船舶事故因为发生在水域,人员难以及时逃离。尤其是海上事故,救援力量很难及时赶到,对遇险人员生存威胁很大,容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二)类型、结构复杂。船舶分为客船、货船、油船、气船、驳船、滚装船等多种类型,功能各异、结构复杂,一旦发生事故,险情极为复杂。(三)救援难度大。受事发地点、气候条件等影响,救援力量很难及时赶到现场,且难以靠近事故船舶。即使靠近事故船舶,因灾情复杂也难以展开救援行动。(四)次生灾害危害大。一旦载有危险化学品的船舶发生事故,容易引发爆炸燃烧和水域污染,造成航道堵塞,危及周边群众的饮水安全。二、接警调度(一)接警1、11

14、9调度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要问清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船舶类型、名称、国籍、吨位,载有物品性质、数量,是否发生泄漏、爆炸燃烧等情况。2、保持与事故现场和报警人的联系,掌握事态发展变化状况。3、与水上公安、航道、海事、港务、打捞、气象等部门取得联系,了解事故地点环境、气象等情况。4、要及时将警情报告值班领导,并根据指示要求报告政府、公安机关和上级消防部门。(二)力量调集1、应按出动计划和预案调派水上中队和企事业单位的消防船(艇),视情调动其他消防增援力量,以及侦检、灭火、破拆、照明、救生、防护等器材装备。2、视情报请政府启动应急预案,调集公安、海事、航运、卫生等单位前往协同处置。3、视情报请上级

15、消防部门,实施跨区域水上消防力量调动。4、视情协调海事、航运等部门调集渡船承载消防车,抵达事事现场实施灭火。三、处置程序与措施(一)侦察检测1、掌握事故性质和船舶使用性质。2、掌握事故水域深度、水流方向、流速、航行船只,以及事故船只离岸距离、岸边地形地貌等情况。3、根据不同的船舶类型,掌握结构情况、危害趋势及可能发生的问题。4、掌握载有的危险化学品数量、泄漏浓度、扩散范围等情况。5、掌握遇险和被困人员数量、位置和营救路线。(二)警戒疏散1、通知有关单位或个人停止在事故水域内的航行和作业。2、通知有关部门封锁事故水域的交通,严禁无关人员和船只进入警戒区。3、若事故造成危险化学品泄漏,现场的警戒范

16、围应根据侦察检测情况确定。4、组织调用救生艇、渡轮、拖船等船舶靠近事故船,疏散抢救遇险人员。(三)救援准备1、公安消防力量参与船舶事故的抢险救援,应在现场总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参与抢险救援总体方案制订,开展救援工作。2、成立消防救援指挥部,制订救援行动方案。2、了解事故发展情况及危害,判断登船救援的安全性。3、采取措施稳固事故船舶,防止发生倾覆或移位。4、调集可以靠近事故船舶的救援船艇。5、准备所需的灭火救援器材装备。6、对参战消防力量进行分工部署,强调安全防护,提出行动要求。(四)安全防护1、救援人员应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2、安全员对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进行检查,做好记录。3、针对事故船舶类型

17、和灾害特点,研究采用相应的防护措施。(五)处置措施1、对未沉没的事故船舶,有条件的应尽可能牵引至码头再行处置。2、对靠岸的事故船舶,可利用船只本身的扶梯或架设消防梯、使用云梯车等搭设、开辟救援通道,疏散抢救遇险人员。3、难以拖靠码头的事故船舶,救援人员应组织遇险人员向消防艇或其他船只疏散。必要时可使用救生艇,向落水人员抛投救生圈、绳索、救生衣等方法实施救人。施救中应按照就近的先救、伤病员先救、老弱妇幼先救的原则进行。4、若船舶在水域中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设法组织堵漏或转移剩余物质。5、发生原油泄漏事故,应使用围油栏围堵,控制漂浮范围。采取回收措施,少量的可使用吸附材料吸附,转移处置。6、

18、对事故受伤人员要及时进行救治,伤情严重的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七)现场清理1、在交通、卫生、环保等部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对事故水域进行清理。2、清点人数,收集、整理器材装备。3、移交现场,安全撤离,做好记录。4、解除警戒,恢复交通。五、行动要求(一)加强同公安、海事、航运、打捞、港务、卫生、海军等部门的合作,共同开展救援行动。(二)处置外籍船舶事故,必须在该船舶提出救援请求并得到当地政府和外事部门的批准后,方可登船救援。(三)救援人员要作好个人防护,确保行动安全。登船时要防滑、防跌落;深入船舱实施灭火救援要慎重,必要时以编组行动,随时保持与外部的联络,烟雾浓时可施放安全绳进行引导和保护,一旦发

19、现危险征兆,要迅速安全撤离。潜水队员下水施救时,应两人以上编组下潜,由上游向下游搜索,必要时应有保险绳进行引导和保护,下水前要作好身体活动准备,防止肌肉痉挛。(四)救援的消防船(艇)和其他船舶必须在上风方向停泊,与事故船舶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如有火灾危险,要科学把握登船灭火和弃船撤退的时机,切忌盲目登船。发现爆炸征兆,应迅速撤离事故船舶或事故水域。(五)利用船(艇)救助落水人员时,应与落水人员保持适当距离,防止船桨、螺旋浆伤人。(六)合理选择射流,防止因射水过量,导致事故船舶倾斜翻沉。(七)要认真组织清场和打捞,妥善保管打捞的各种物品,并及时向有关部门移交。(八)对于涉外船舶的救援要严守国际公

20、约,避免引发争端。信息发布必须由政府外事部门归口处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接受新闻媒体的采访。第四章 飞行器事故处置飞行器事故泛指飞机、飞艇、热气球、动力伞、航天飞机、火箭等航空、航天器在开始起飞至着陆期间所发生在空中或地面不能安全着落而迫降、撞机、爆炸、解体、坠落等事故。一、事故特点(一)成灾率高,人员伤亡严重。飞行器只要出现故障或失控,一般都会坠落、解体、起火、爆炸,造成机毁人亡。(二)失事地点不确定,救援困难。飞行器在空中出事,落地的地点难以确定。根据以往案例,飞机出事在机场跑道两端及以外一定距离的为多,而其它飞行器落地没有规律。(三)易引发次生灾害。主要是飞行器落地时对人员伤害、撞击建筑

21、造成建筑倒塌等。二、接警调度(一)接警1、119调度指挥中心要详细询问事故发生的具体位置、飞行器种类、事故的大致原因等。2、了解事故现场、人员伤亡及周边区域情况。3、保持与事故现场和报警人的联系,掌握事故发展变化状况。4、指挥中心要及时将警情报告值班领导,并根据指示要求报告政府、公安机关和上级消防部门。(二)力量调集1、若在机场及其附近区域,首先通知机场消防队出动。2、视情调集公安消防特勤力量和增援消防中队赶赴现场。3、视情调集泡沫、水罐、干粉、高喷、抢险救援等消防车辆,以及检测、起重、破拆、起吊、牵引、救生、搜救犬等器材、设备。夜间要调派照明车或照明设备到场。4、视情报请政府启动应急预案,调

22、集公安、安监、交通、卫生、环保、气象、通信等部门前往现场处置。三、处置程序与措施(一)侦察检测1、掌握事故现场、周边环境及交通道路情况。2、与民航部门取得联系,掌握事故飞行器情况,事故规模、危害、性质和可能出现的问题。3、掌握现场伤亡人数,有无幸存者及数量。4、掌握燃油数量和泄漏情况。(二)警戒疏散1、通知有关部门封锁事故现场,划定警戒区域,设置警戒线。2、对现场人员进行疏散,禁止无关人员进入警戒区。3、重大的飞行器事故现场,应设置两道警戒线,由公安、武警部队等部门负责。(三)救援准备1、公安消防力量参与飞行器事故的抢险救援,应在现场总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参与抢险救援总体方案制订,开展救援工作

23、。2、成立消防抢险救援指挥部,制订抢险救援行动方案。3、调动所需的车辆装备到达现场,确认使用的消防水源。4、确定破拆的具体位置、方法、途径,确定所用装备。5、进行任务分工,强调安全防护,提出行动要求。(四)生命救助1、成立搜救组,使用搜救器材和搜救犬进行搜救。2、若飞行器已变形、人员被困时,应在水枪掩护下,组织人员对机体进行破拆,疏散和救助被困人员。3、若飞行器已解体,应扩大搜寻范围,搜救遇险人员。4、组织力量对飞行器残骸内及附近的树木、河流、海域、屋顶等区域进行搜救,搜寻幸存者或遇难者尸体。5、全面搜寻散落物体。根据可能的散落区,以坠落点为中心,组织内外两个搜索圈。内圈以散发或由内向外搜索,

24、外圈采取拉网式密集搜索,由外向内搜索。(五)排除险情1、飞行器发生燃烧时,要及时控制火势,防止发生爆炸。2、飞行器有燃油外泄时,应禁绝现场火源。视情向飞机和地面喷射泡沫进行覆盖、冷却。同时采取输转、堵漏措施,控制泄漏。3、要注意观察机体所处的位置及状态,发现机体不稳定或飞机部件即将掉落等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的稳固和防护措施,防止砸伤救援人员。4、飞机紧急迫降时,要根据迫降时间,估算跑道喷洒泡沫量及战斗车辆数量,在飞机可能迫降区域预先喷洒泡沫。飞机接触地面后,消防车辆应立即接应,靠近飞机并向飞机喷射泡沫,救援人员、车辆向迫降点有序接近。飞机停稳后,应立即登机实施疏散救援行动。(六)现场清理1、寻

25、找飞行器的黑匣子、飞行记录本及飞行数据带。2、搬运飞行器内尚存的各类物资。3、搜寻散落在现场及其周边的飞行部件及各类物品。4、搜寻遇难者的尸体或尸块。5、协同有关部门组织对现场进行洗消或消毒。6、清点人员,收集、整理器材装备,作好记录。7、移交现场,安全返回。四、行动要求(一)公安消防部门作为参与救援力量,要加强同民航消防部门协同配合。(二)若飞机失事发生在河流、海域时,还应携带救生衣、救生圈及橡皮艇、冲锋舟等水上救援装备。(三)要注意检查飞行器是否存有未爆炸的油箱。一旦发现,应利用水(泡沫)炮、水(泡沫)枪进行冷却、保护,防止发生爆炸,避免造成更大的伤亡。(四)进入内部救助被困人员时,不得随

26、意破拆飞行器结构,要选择正确的破拆位置和营救手段。(五)对于涉外飞行器的救援要严守国际公约,避免引发争端。信息发布必须由政府外事部门归口处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接受新闻媒体的采访。第五章 公路、铁路隧道事故处置公路、铁路隧道事故是指汽车或列车在山岭、河道、城市、地下的隧道中发生的车辆相撞、列车出轨、隧道垮塌等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灾害。一、事故特点(一)交通设施容易受损,交通工具在隧道内撞击倾翻,造成交通中断。(二)交通工具因堵塞而疏散困难,容易造成连锁反应,致使人员伤亡。(三)汽车隧道发生火灾,高温或燃烧会引爆油箱,并发生连锁爆炸,扩大灾情。(四)发生爆炸燃烧,引起隧道结构损坏或垮塌。(

27、五)救援难度大,参战力量多,处置时间长,运送救援器材困难。二、接警调度(一)接警1、119调度指挥中心要问清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距出口距离、隧道情况。2、了解隧道内车辆损毁情况,有无人员伤亡,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3、保持与事故现场报警人的联系,掌握事故发展变化状况。4、高速公路隧道发生事故,应立即与高速路政部门或高速交警部门取得联系,确定事故的准确地点及消防车辆行车路线。由其在来车方向三公里处实施布控,封闭道路并派车引导救援车辆抵达事故地点。(二)力量调集1、一般隧道交通事故,按出动计划调派辖区中队水罐车、泡沫车和特勤中队抢险救援车,以及破拆、照明、警戒、起重、牵引、救生等器材、设备到场。2

28、、重特大隧道交通事故及引发化学灾害事故的,按预案要求除调派辖区中队力量外,应迅速调派特勤中队、邻近中队及社会相关应急力量到场增援,视情增加泡沫、干粉、水罐车数量,调派照明车或照明设备到场,视情调派清障车、充气车和泡沫供给车。3、视情报请政府启动应急预案,及时调集公安、卫生、交通、铁路、公路、通信等部门到场协助处置,通知隧道设计和施工单位赶赴现场,提供相关资料和数据。三、处置程序与措施(一)侦察检测1、掌握事故类别(火灾、出轨、相撞、隧道垮塌等)、事故位置,被困人员的位置、数量和伤亡情况。2、查明进入隧道车辆内是否有爆炸品或其他危险化学品,与事故点的距离和数量。3、掌握危险化学品的性质以及爆炸、

29、燃烧、泄漏情况。4、掌握泄漏浓度及扩散范围。5、掌握进攻和救人的途径、方法。(二)警戒疏散1、协调公安、交通等部门封锁事故隧道,封闭两端入口,设置警戒线。2、疏通两端入口的交通,开启救援通道,保证救援车辆人员通行,疏散周边群众。3、严禁无关车辆、人员进入现场。若事故造成危险化学品泄漏,警戒范围应根据侦察检测结果适时调整。(三)安全防护1、进入隧道的救援人员应佩戴呼吸器具,携带照明工具、泄漏救生通信绳。如有危险化学品泄漏,应根据危险化学品性质,确定防护等级,佩戴防护装具, 2、设置现场安全员,对进出隧道的人员进行安全检查,做好记录;随时观察事故发展和隧道结构情况,一旦发现爆炸、垮塌等险情征兆,及

30、时发出警示信号。(四)救援准备1、重特大隧道交通事故参战单位多,公安消防力量应在现场总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参与抢险救援方案制订,开展救援行动。2、成立消防抢险救援指挥部,制订抢险救援行动方案。3、进行任务分工,做好安全防护,提出行动要求。(五)处置措施1、设法在第一时间进入隧道,接近事故点。如因起火有烟雾和高温阻碍行动时,应用喷雾水枪进行掩护,并视情在出入口处利用大功率排烟车或移动排烟机实施排烟。2、使用扩张器、牵引器、无齿锯、气动切割器、双向异动切割刀、液压剪切器、液压顶杆等器材装备,迅速救助被困人员。3、视情可利用清障车将事故车辆牵引出隧道进行处置。有人员被困而无法牵引时,一般选择上风方向

31、或靠近事故点一端的隧道出入口为主攻方向,利用破拆工具救助被困人员。4、对于发生垮塌的事故现场应采取撑顶、支撑等措施,防止发生二次垮塌。5、对伴有危险化学品灾害发生的事故,应视情向隧道内注水降温防爆,并按照化学灾害事故处置程序进行处置。(六)现场清理1、清除事故现场的毁坏车辆、设备及物品。2、协助有关部门检查隧道结构安全状况,对受损部位作简单的稳固撑顶。3、清理中如遇有毒有害物质,应在专家和环保部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回收处理。4、清点人员,收集、整理器材装备,作好记录。5、移交现场,恢复交通,安全撤离。四、行动要求(一)进入隧道内的救援人员一定要精干,加强个人安全防护,并使用开花或喷雾水枪掩护

32、进攻。(二)救援中,应以抢救人命为主要任务,以内部处置为主要措施,及时消除险情,恢复交通。(三)救援车辆一时无法接近事故现场时,救援人员应先携带轻便的破拆、救生、起重等器材装备,迅速赶赴事故点进行救援。(四)处置隧道交通事故,一般作战时间都比较长,应有备有替换力量,并适时组织作业人员进行轮换。(五)进入隧道内部作业人员,要随时观察隧道构件变化,防止突然垮塌威胁救援人员安全。第六章 地铁事故处置地铁主要由地下铁路线、车站、运行列车以及为其服务配套的控制中心、主变电站、车辆段等组成。地铁事故是指由操作失误、设备故障、建筑质量、人为破坏而导致的列车脱轨、倾覆、碰撞和爆炸、施毒、塌陷等,造成人员伤亡和

33、财产损失的灾害。一、事故特点(一)地铁构筑在地下,与地下建筑有相同的特点,结构复杂。发生事故后,救援行动难以展开。(二)地铁人员集中,疏散出入口少,通道曲折难行,发生事故后容易引发大量人员伤亡。(三)地铁事故往往投入的救援力量多、协调配合困难、装备利用受限。二、接警调度(一)接警1、119调度指挥中心要问清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和事故点及周边情况,被困人员数量和伤亡情况,邻近设施、车站情况等。2、要与报警人、地铁调度中心保持联络,掌握事故发展变化状况。3、及时将警情报告值班领导,并根据指示要求报告政府、公安机关和上级消防部门。(二)力量调集1、应迅速启动灭火救援预案,调集辖区中队、特勤中队、邻近

34、中队参与处置,同时调集地铁事故专用车、泡沫车、水罐车、抢险救援车和救生、破拆、起重、牵引、照明、通信、防护、搜救犬等器材、设备。2、视清报请政府启动应急预案,调集公安、卫生、防疫、交通、供电、供水、地铁、环保等部门到场协同处置。三、处置程序与措施(一)侦察检测1、掌握事故类别、事故地段、距邻近车站距离。2、掌握被困人员的位置、数量和伤亡情况。3、了解隧道受损情况、列车状态和受损程度。4、掌握发生爆炸和施毒的危险源、危及范围和程度。5、掌握事故车辆断电漏电情况。6、掌握进攻、堵漏、破拆、救人的方法、途径。(二)警戒疏散1、协调公安、地铁等部门封锁事故隧道,封闭两端入口,设置警戒线。2、及时组织内

35、部人员疏散,开启救援通道,保证救援车辆人员通行。3、发生火灾时,应及时组织力量进入事故区域扑救,疏散、抢救被困人员。4、发生施毒事件时,应将警戒区划分为重危区、轻危区和安全区,及时疏散事故车辆和车站内所有人员,并对疏散出的人员进行检查、登记、洗消。(三)安全防护1、进出隧道的救援人员,应佩戴呼吸器具,携带照明工具、泄漏救生通信绳。如发生危险化学品爆炸泄漏,应根据危险化学品性质,确定防护等级,佩戴防护装具。2、发生施毒事件时,进入重危区作业采取一级防护,轻危区采取二级以上防护,安全区采取三级防护。3、现场安全员对救援人员进行安全防护检查,做好记录。(四)救援准备1、地铁事故参战单位多,公安消防力量应在现场总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参与抢险救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