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第一、二章课件_第1页
药剂学第一、二章课件_第2页
药剂学第一、二章课件_第3页
药剂学第一、二章课件_第4页
药剂学第一、二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药 剂 学第一章 绪 论第一节 概述一、药剂学的概念药剂学(Pharmaceutics)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研究对象药物制剂研究内容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 控制和合理应用学科性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剂型(Dosage form)一般来说,用于防病、治病及诊断的药物粉末或结晶是不能直接供病人使用的,必须制成适合于病人应用的给药形式,这些为适合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将药物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剂型是集体名词:片剂、注射剂、软膏剂等药物剂型的重要性 1. 剂型可改变药物作用性质利凡诺(雷佛

2、奴尔、乳酸依沙吖啶)0.1-0.2%局部涂敷:杀菌;1%注射剂:中期引产硫酸镁口服:泻下(兽药);5注射液静脉滴注:镇静、镇痉 2. 剂型可改变药物作用速度速效:注射剂、舌下片、气雾剂;长效:植入剂、缓控释制剂 3. 剂型可改变药物毒副作用氨茶碱:治疗哮喘,副作用心跳加快。可制成栓剂、缓控释制剂 4. 有些剂型可产生靶向作用脂质体、微球、微囊被巨噬细胞吞噬,集中于肝、肾、肺等器 5. 剂型影响药效发挥胰岛素、链霉素制成注射剂,睾丸素制成口腔黏膜片,红霉素制成肠溶片。二、药剂学在药学领域中的地位1.转化枢纽的作用现代药-传统药药物成分、作用机制-临床应用2.承上启下的作用药物 有效成分的研究 成

3、品药 临床前 (药剂学)研究 临床应用3.新辅料的研究与开发新辅料是新剂型的基础。4.制剂新机械和新设备的研究与开发5.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6.生物技术药物制剂的研究与开发特点:疗效显著、活性强、但分子量大、稳定性差。7.药品的调剂和合理使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实践四、药剂学常用术语(重点)1、药品: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2、药物:含义较药品更广泛,药品一点是药物,药物不一定是药品3、辅料:生产药品和调制方剂时所用

4、的赋型剂和附加剂。8、传统药:指各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药物,又称民族药。我国的传统药即为中药。9、现代药:指19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等。如阿司匹林、青霉素、干扰素等。10、新药: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适应证或制成新复方制剂,亦按新药管理。11、处方:指医疗和生产部门用于药剂调制的一种重要书面文件,既有法定处方也有医师处方。12、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药品。13、非处方药:是由专家遴选的、不需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并经过长期临床实践被认为

5、患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并能保证安全的药品。(Over The Counter,简称OTC)14、特殊药品:国家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实行特殊管理。 五、药物剂型的分类(一)按形态分类1.液体剂型(如芳香水剂、溶液剂、注射剂、合剂、洗剂、搽剂等)2.气体剂型(如气雾剂、喷雾剂等)3.固体剂型(如散剂、丸剂、片剂、膜剂等)4.半固体剂型(如软膏剂、糊剂等)形态相同的剂型,制备工艺也比较相近。(三)按分散系统分类1、溶液型(低分子溶液)如溶液剂、糖浆剂、注射剂等2、胶体溶液型(高分子溶液)如胶浆剂、涂膜剂等3、乳剂型如口服乳剂、静脉乳剂等4、混悬型如混悬剂、合剂、洗

6、剂等5、气体分散型如气雾剂6、微粒分散型如微球、微囊、纳米囊、脂质体等7、固体分散型如片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丸剂等15 分散系统: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相)分散于另一物质(分散介质)所形成的系统。分散相:被分散的物质。分散介质:容纳分散相的物质。分散溶解混悬乳化分散172、胶体溶液型药剂分散相质点1100nm。 高分子溶液/亲水胶体溶液:高分子药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 溶胶剂/疏水胶体溶液:固体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不均匀分散系统的液体制剂。高分子胶体溶液是均相的热力学稳定系统, 溶胶则是非均相的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如:高分子溶液剂、溶胶剂、胶浆剂、涂膜剂等。 18

7、3、乳剂型药剂 分散相质点0.110m。液体分散相以液滴状态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组成的非均匀分散系统的液体制剂。液体分散相和液体分散介质组成的非均匀分散体系。如:乳剂、静脉乳剂、部分滴剂、微乳等。 4、混悬型药剂分散相质点0.110m。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分散介质中组成的非均匀分散系统的液体制剂。固体分散相和液体分散介质组成的非均匀分散体系。如:洗剂、混悬剂等。5、气体分散型药剂 分散相在气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分散体系。如:气雾剂、粉雾剂等。 20分散系统类型粒子大小特 征溶液型低分子溶液/真溶液1nm 小分子或离子分散,均匀,热力学稳定胶体溶液高分子溶液剂/亲水胶体溶液1-100nm高分子

8、分散,均匀,稳定溶胶剂/疏水胶体溶液1-100nm胶体微粒/分子团分散,非均匀,不稳定乳剂100nm0.1-10m液滴分散,非均匀,不稳定混悬剂100nm0.1-10m固体微粒分散,非均匀,不稳定第二节 药品标准 一、国家药品标准的概念 药品标准是国家对药品的质量、规格和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国家药品标准,是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品注册标准和其它药品标准,其内容包括质量指标、检验方法以及生产工艺等技术要求。 国家注册标准,是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给申请人特定药品的标准、生产该药品的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执行该注册标准。但也是属于国家药品标准范畴。 二、中华人民共

9、和国药典 药典(Pharmacopoeia)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和规格的法典。 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写、出版,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药典收载品种: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和质量稳定的药品及制剂。包括质量标准(含量、熔点、鉴别、杂质含量限以及实验方法, 所用试剂等)、制剂通则等。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四、外国药典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已有近40个国家编制了国家药典;区域性药典和国际药典。美国药典 简称USP USP34-NF28英国药典 简称BP BP2011日本药局方 简称JP第十六版改正日本药局方欧洲药典 简称EP EP7.0国际药典 简称IP 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综

10、合世界各国药品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方法而编纂的,但它对各国无法律约束力,仅作为各国编纂药典时的参考标准。第三节 药品生产、经营质量管理一、实施GMP、GSP的目的和意义 GMP是英文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的缩写,其中文译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是药品生产过程中,用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条件和方法来保证生产优良药品的一整套系统的、科学的管理规范,是药品生产和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药品制剂生产的全过程、原料药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工序。也是新建和改建医药企业的依据。推行和实施GMP认证制度是我国医药企业的必由之路。意义:1、实施GMP GSP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

11、法律法规的需要2、实施GMP GSP是药品经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3、实施GMP GSP是提高药品经营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需要4、实施GMP GSP是整顿和规范我国医药市场混乱局面的需要5、实施GMP GSP是应对入世挑战的需要,与国际接轨二、我国GMP、GSP的认证制度(有效期5年)基本程序: 1.申请与审查 2.现场检查 3.审批与发证 4.跟踪检查第二章 液体制剂第一节 概述一、液体制剂:将药物以不同的分散方法和分散程度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态制剂。 药物:固体液体气体分散方法:溶解胶溶乳化混悬分散程度:离子分子胶粒液滴微粒二、液体制剂的特点优点:分散度大,吸收快

12、,迅速发挥疗效;给药途径多:内服、注射、外用;易于分剂量,服用方便;能减少药物的刺激性;能提高生物利用度。缺点:化学稳定性不好,使药效降低甚至失效;体积较大,携带、运输、储存不便;水介质液体制剂易霉变,需加防腐剂;非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物理稳定性不好。三、液体制剂的分类(一)按分散系统分类1. 均相(单相)液体制剂(真溶液):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均匀分散的澄明溶液,属热力学稳定体系。 包括低分子溶液剂、高分子溶液剂(亲液胶体)。2. 非均相(多相)液体制剂:药物以微粒或液滴的形式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药物与分散介质之间有界面存在,属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1)溶胶剂(疏液胶体):难溶性药物以胶体

13、状态分散 (2)乳剂:难溶性药物以液滴状态分散 (3)混悬剂:难溶性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二)按给药途径与应用方法分类1. 内服液体制剂:合剂、糖浆剂、溶液剂、乳剂、混悬剂、滴剂等。2. 外用液体制剂: (1)皮肤:如洗剂、搽剂等。 (2)五官科:如洗耳剂、滴鼻剂、含漱剂等。 (3)直肠、阴道、尿道:如灌肠剂、灌洗剂等。3. 注射液体制剂:溶液剂、乳剂、混悬剂等。四、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均相液体制剂应澄明,非均相液体制剂的粒子小而分散均匀;浓度准确、稳定、久贮不变;内服液体制剂应外观好、适口,外用的应无刺激性;应具有一定的防腐能力;包装容器适宜,便于患者携带和使用。第二节 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一

14、、液体制剂常用溶剂有良好的溶解性或分散性;稳定,不与药物或附加剂发生反应;不影响药效和含量测定;毒性小,无刺激性,无不适的味道。药物在溶剂中溶解度的大小取决于药物的性质和溶剂的极性大小相似相溶原理。按介电常数()大小分为极性溶剂、半极性溶剂和非极性溶剂。(一)极性溶剂纯水饮用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等制得的供药用的水。能溶解大多数无机盐、生物碱、苷类、糖类、树胶、鞣质、蛋白质等。水中的药物不稳定,易霉变,不能久置。甘油粘稠无色透明,有甜味,毒性小,能与水、醇混溶。对皮肤有润湿、滋润、延长药效等作用、30%以上可防腐。可供内服,但常用于外用。二甲基亚砜(DMSO)溶解范围广,有“万能溶剂

15、”之称。促进药物在皮肤和粘膜上的渗透,主要用于皮肤科药剂,但对皮肤有轻度刺激性,不能口服。(二)半极性溶剂乙醇能溶解大部分有机药物和药材中的有效成分,20%以上有防腐作用,有一定的生理作用,易挥发,易燃。丙二醇药用为1,2-丙二醇,与甘油性质相似,水中加入一定比例的丙二醇能延缓药物的水解,有促渗透作用。可作内服和肌内注射的溶剂,但因辛辣味和价格较贵,应用受到限制。(齐二药假药案,用二甘醇假冒丙二醇)。聚乙二醇(PEG)分子量700以下为液体,性质稳定,能溶解许多水溶性和水不溶性药物,对易水解药物有稳定作用,兼具保湿作用。常用于外用,如搽剂。(三)非极性溶剂脂肪油常用有花生油、大豆油、橄榄油、麻

16、油、棉籽油等植物油,溶解脂溶性药物如激素、挥发油、芳香族药物等,易酸败和发生皂化反应,多外用。液体石蜡易氧化产生臭味,有润肠通便作用,可作口服制剂和搽剂的溶剂。乙酸乙酯有挥发性和可燃性,易氧化、变色。作搽剂的溶剂。(四)复合溶剂两种或两种以上溶剂混溶后的溶剂。复合溶剂可提高药物的溶解度。药剂中最常用的是水与一些极性溶剂如乙醇、丙二醇、甘油、PEG等的混合体系;也有其它溶剂混合使用,如苯甲酸苄酯与植物油,油酸乙酯与乙醇,二甲基乙酰胺与水等。二、液体制剂的防腐(一)防腐的重要性液体制剂特别是含糖类、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水溶液,易引起微生物的滋长繁殖。污染微生物会严重影响制剂质量,产生的毒素有害于人体

17、。药典规定:口服药品1g或1ml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液体制剂1ml含细菌数不得超过100个,霉菌、酵母菌不超过100个;外用药品1g或1ml不得检出铜绿假单胞菌和金葡球菌。(二)防腐措施防止污染;添加防腐剂;优良防腐剂的要求:在抑菌浓度对人体无害;溶解度较大;不影响制剂的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不受制剂中药物影响;对大多数微生物有强的抑制作用;稳定性好。(三)常用防腐剂1. 羟苯烷基酯类(尼泊金类)适于酸性、中性溶液;2. 苯甲酸及其盐最适pH是4;3. 山梨酸及其盐最适pH是4;4. 苯扎溴铵(新洁尔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酸、碱中都稳定,作防腐剂浓度0.02%0.2%;5. 醋酸氯己定(醋酸洗必

18、泰)广谱杀菌剂;6. 其它:桉叶油、薄荷油等。三、液体制剂的矫味与着色(一)矫味剂:1. 甜味剂天然:蔗糖、木糖醇、甜菊苷; 合成:糖精钠、阿斯巴甜;2. 芳香剂天然:薄荷油;人造:香精;3. 胶浆剂天然:琼脂、明胶、阿拉伯胶; 半合成:羧甲基纤维素钠、甲基纤维素;4. 泡腾剂弱酸:枸橼酸、酒石酸; 弱碱:碳酸氢钠、碳酸钠。5.化学调味剂谷氨酸钠(二)着色剂 着色剂又称色素,分为天然色素和人工色素两类。 口服制剂的着色剂必须为食用色素。1.天然色素可做食品和口服药的着色剂。红:苏木、甜菜红、胭脂红等;黄:姜黄、胡萝卜素等;蓝:松叶兰、乌饭树叶;绿:叶绿酸铜钠盐;棕:焦糖等;矿物性色素有氧化铁(

19、棕红色)等。2.合成色素大多毒性较大,用量不宜过多。我国批准的内服合成色素有苋菜红、柠檬黄、胭脂红、胭脂蓝和日落黄。四、表面活性剂一、概 述(一)几个概念界面:是指物质的相与相之间的交界面。相是指物理和化学性质均匀的连续体系,有固、液、气三相。有:液/液(如乳剂)、液/气(如气雾剂)、固/气(如散剂)、固/液(如混悬剂)、固/固界面等。表面:两相中有一项是气体的界面。气/固表面、气/液表面。表面张力(气/液):液体表面的分子四周受力不对称,受垂直于表面向内的吸引力较大,因此产生了一种使表面分子向内运动的趋势,使表面自动收缩至最小面积,这种力就称为表面张力,。当一滴单一成分的液体在恒温、恒压条件

20、下达平衡时,总是呈球状,即具有最小的表面积。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因溶质不同而改变,如无机盐可使水的表面张力增加,低级醇则使水的表面张力下降,肥皂可使水的表面张力显著下降。表面活性:溶质使溶剂表面张力降低的性质。 由于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故通常称有表面活性均是指对水而言的。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物质,表面活性剂都是表面活性物质,反之不成立。(二)表面活性剂定义:分子中同时具有亲水和亲油基团(两亲性),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能使液体的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结构特征:一般由非极性烃链和极性基团组成。 烃链长度一般在8C以上; 极性基团可以是解离的基团(如羧基、磺酸基、硫酸基、磷酸基、氨基及它们的盐

21、),也可以是不解离的亲水基团(如羟基、酰胺基、醚键等)。表面活性剂具有增溶、乳化、润湿、去污、杀菌、消泡或起泡等应用性质。按解离性质分: 阴离子型表活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阳离子型表活 两性离子型表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二、表面活性剂的分类(一)阴离子型表活 阴离子型表活的亲水部分是能够解离成阴离子的基团。1. 高级脂肪酸盐(皂类):通式为(RCOO-)nMn+。脂肪酸烃链R一般在C11C17之间,以硬脂酸、油酸、月桂酸较常见。根据M的不同可分为一价皂(如钠、钾、铵)、多价皂(如钙、镁、锌、铝)。 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但易被酸、钙、镁盐或电解质破坏,一般只用于外用制剂。2. 硫酸化物:主要包括硫酸化

22、油和高级脂肪醇硫酸酯类,通式为ROSO3-M+,其中脂肪烃链R在C12C18。(1)硫酸化油:代表是硫酸化蓖麻油,俗称土耳其红油,去污剂和润湿剂。(2)高级脂肪醇硫酸酯类: 最常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又称月桂基硫酸钠 sodium lauryl sulfate,(SLS)等。 乳化性能很强,较皂类稳定,但与高分子阳离子药物发生作用沉淀,对粘膜有刺激性,主要用于外用软膏。3. 磺酸化物:主要包括脂肪族磺酸化物和芳香族磺酸化物,通式分别是RSO3-M+和RC6H5SO3-M+。 常用: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阿洛索-OT)用作润湿剂及 软膏用的乳化剂

23、。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渗透力强,去污力强,为优良洗涤剂。 十二烷基磺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onate,简写亦为SDS),与十二烷基硫酸钠缩写相同,但前者很少用。常见的错误是将十二烷基硫酸钠说成是十二烷基磺酸钠。(二)阳离子型表活 阳离子型表活的亲水部分是能够解离成阳离子的基团。 多为R4N+X-,季铵化物。水溶性大,在酸、碱中较稳定,有良好的表面活性作用和杀菌作用。主要有苯扎氯铵(洁尔灭)和苯扎溴铵(新洁尔灭)等。 新洁尔灭:淡黄澄明,有特臭,无刺激性,对金属、橡胶、塑料无腐蚀作用,耐热压。水溶液杀菌力强。常用浓度: 新洁尔灭 外科手术消毒 0.050.1 浸泡5分钟; 皮

24、肤消毒 0.1; 粘膜消毒 0.010.05; 器械橡胶品消毒 0.1 煮15分钟浸30分钟 滴眼杀菌 0.010.02(三)两性离子型表活 同时具有可解离成带正、负电荷的基团,在不同pH介质中可表现出阳离子或阴离子表活的性质。1.天然的:卵磷脂,主要来源是大豆和蛋黄,所以分为豆磷脂和蛋磷脂。毒性极小,是制备注射用乳剂和脂质体的主要辅料。磷酸基季铵2. 合成的 氨基酸型:RN+H2CH2CH2COO- 在等电点时亲水性减弱并可能沉淀。 甜菜碱型: 在各个pH范围均易溶,等电点也无沉淀。 共同特点:阴离子羧基 阳离子胺基或季胺基(四) 非离子型表活构成亲水基团是在水中不解离的羟基(-OH)或醚键

25、(-O-),构成亲油基团的是长链脂肪酸或脂肪醇以及烷基或芳香基等,它们以酯键或醚键与亲水基结合。根据亲水基不同分为:甘油酯类、多元醇类和聚氧乙烯类。特点:毒性低,不解离,不受pH值影响,能与大多数药物配伍,广泛应用于外用、口服制剂和注射剂,个别品种可用于静脉注射剂。脂肪酸甘油酯:主要用作W/O型辅助乳化剂脂肪酸山梨坦(司盘、Span ):HLB值:1.88.6 W/O型乳化剂聚山梨酯(吐温、Tween): HLB值:8增溶剂、润湿剂、 O/W型乳化剂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卖泽、Myrij)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苄泽、Brij) :HLB值较高,作增溶剂、O/W型乳化剂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泊洛沙姆

26、、Poloxamer) 商品 名为普流罗尼克(Pluronic)Poloxamer188系O/W型乳化剂,可用于静脉乳剂 特点:无毒、无抗原性、无致敏性、无刺激性、不溶血,化学性质稳定。 用途:乳化剂、润湿剂、分散剂、食品添加剂、化妆品辅助剂等。 是目前能用于静脉注射乳剂的极少数合成乳化剂之一,用其制备的乳剂能耐受热压灭菌和低温冰冻而不改变其物理稳定性。三、表面活性剂的性质表面活性剂的胶束亲水亲油平衡值克氏点昙点表面活性剂的复配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1. 表面活性剂的胶束 当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的正吸附达到饱和后继续加入表活,则转入溶液中,由于水分子对表活疏水基团的排斥作用,导致疏水基团相互聚集

27、,形成疏水基团向内、亲水基团向外,大小在胶体粒子范围(1100nm)稳定分散的胶束(micell)。胶束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规律:具有相同亲水基的表活,疏水基团越大,越易形成胶束,CMC越小。(如表3-6中从辛烷基到十八烷基硫酸钠的CMC值变化)CMC与结构、组成、温度、溶液pH值、电解质有关。CMC浓度测定 当表活的浓度达到CMC时,溶液的物理性质发生急剧变化,利用这种突变来推测CMC。胶束的结构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胶束成球形结构;随着溶液中表活浓度增加(20%以上),转变为棒状或束状结构;浓度更大时,胶束合并为层状或板状结构。 如有大量非极性溶剂存

28、在,疏水基团也比较强,则可形成反向胶束,即亲水基团向内,疏水基团向外。2. 亲水亲油平衡值表活中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对油和水的综合亲和力称为亲水亲油平衡值(HLB)。格里芬(Griffin)于1949年提出。HLB值范围限定在040,将完全非极性的石蜡的HLB值定为0,将亲水性极强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HLB值定为40。其中非离子表活的HLB范围为020,将完全亲水的聚氧乙烯的HLB值定为20。不同HLB值的表活有不同的应用: HLB在1518,用作增溶剂; HLB在1316,用作去污剂; HLB在816,用作O/W型乳化剂; HLB在79,用作润湿剂; HLB在38,用作W/O型乳化剂;

29、 HLB在13,用作消泡剂。HLB值的理论计算方法 把HLB值看成是分子中各种结构基团贡献的总和,每个基团对HLB的贡献可用数值表示,称为HLB基团数。用下列的经验公式来计算总的HLB值: 该公式计算值与实测值有很好的一致性。经验方法判断HLB=(亲水基团HLB数)-(疏水基团HLB数)+7水溶液外观不分散不良分散搅拌后乳液状分散稳定乳液状分散半透明至透明透明液HLB值14366881010131320不同表活混合后HLB值的计算方法 求未知表活的HLB值。例如用45某种未知表活和55吐温60(HLB14.9)组成的复合乳化剂乳化硅油取得最佳效果,查得硅油乳化所需HLB10.5,根据上式有:

30、用司盘80(HLB=4.3)和聚山梨酯20(HLB=16.7)制备HLB值为9.5的混合乳化剂100g,问两者应各用多少克?10.5=(HLB新0.45)+(14.9 0.55)3. 克氏点 离子型表活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当温度升高至某一点时,其溶解度急剧升高,该温度称为克氏点(Krafft Point),相对应的溶解度即为该离子型表活的CMC。 克氏点是离子型表活的特征值,只有在温度高于克氏点时表活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十二烷基磺酸钠的克氏点分别为28和70,后者在RT时的表面活性不够理想。4. 昙点 对于含有聚氧乙烯基的非离子型表活,当温度上升到某一点时,其溶解度

31、急剧下降而析出,溶液出现混浊,冷后又可恢复澄明,这一现象称为起昙或起浊,此时的温度称为昙点或浊点(Cloud Point)。起昙(浊)原因: 非离子型表活结构中的聚氧乙烯基与水之间发生氢键络合而呈溶解状态,这种氢键络合很不稳定,当温度升高至某一点时,氢键断裂,增溶能力下降,表活溶解度急剧下降并析出,就出现了起昙现象。表面活性剂不同,昙点不同;在聚氧乙烯链相同时,碳氢链越长,昙点越低;在碳氢链长度相同时,聚氧乙烯链越长则昙点越高。大多数表活的昙点在70100。有些含聚氧乙烯基的非离子型表活在常压下观察不到起昙现象:如Pluronic F68,因极易溶于水,即使达到沸点时也无起昙现象。如果制剂中含

32、有能起昙的表活,在加热或灭菌时应特别注意。5. 表面活性剂的复配 表活相互间或与其他化合物的配合使用称为复配。(1)中性无机盐在离子型表活中加入中性无机盐,其浓度越高,反离子结合率越高,表活的CMC降低越显著,从而增加了胶束数量,烃核总体积增加,增加了非极性物质的增溶量;相反,由于胶束栅状层分子间的电斥力减小,分子排列更紧密,减少了极性物质的有效增溶空间,故对极性物质的增溶量降低。对非离子型表活影响较小。(2)有机添加剂中链脂肪醇(C6C12)和一些多元醇可与表活形成混合胶束,烃核体积增大,对非极性物质的增溶量增加;相反,一些短链醇(C1C6)不仅不能形成混合胶束,还破坏胶束的形成。极性物质如

33、尿素、N-甲基乙酰胺等会提高表活的CMC,因其与水分子竞争性结合,且增加了表活的溶解度,影响胶束形成。(3)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明胶、聚乙烯醇(PVA)、PEG等水溶性高分子能吸附表活分子,减少溶液中游离的表活分子数量,提高CMC;阳离子表活与含羧基的CMC-Na、海藻酸钠等生成不溶性复凝聚物;阴离子表活与含氨基的壳聚糖等同样会生成不溶性沉淀。在含有高分子的溶液中,一旦表活形成胶束,其增溶效果却显著增强,这可能是两者疏水部分的相互结合是胶束烃核增大,也可能是表活与高分子形成复合物。(4)表活混合体系同系物混合表面活性介于两者之间且更趋于活性较高的组分,混合后的CMC与摩尔比不成线性关系。非离子型

34、表活与离子型表活混合易形成混合胶束(协同作用),CMC介于两者之间或比两者都低。阳离子表活与阴离子表活混合适当的比例、适当的方法配伍的阴离子表活与阳离子表活可形成具有很高表活的复合物;但随意混合会由于静电中和而沉淀出来。6. 表活的生物学性质(1)表活对药物吸收的影响表活的存在可能增进也可能降低药物的吸收,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药物在胶束中的扩散、生物膜的通透性、对胃排空速率的影响等,很难预测。若药物被增溶在胶束内核中,并可顺利从胶束中扩散或胶束能迅速与胃肠粘膜融合,就能增加吸收。若表活能溶解胃肠粘膜脂质,增加上皮细胞通透性,可改善吸收。SDS有此效果,但长期的脂质损失会造成粘膜损害。(2)表活与

35、蛋白质相互作用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羧基在碱性pH下发生解离而带负电荷,氨基在酸性pH下发生解离而带正电荷,因此阳离子或阴离子表活可与蛋白质的羧基或氨基发生静电结合。表活还可能破坏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使蛋白质变性。(3)表活的毒性阳离子阴离子非离子;表活口服毒性不大,静注毒性远大于口服,而且有强烈的溶血作用。溶血性:非离子阳离子、阴离子吐温类溶血性最小,吐温80吐温40吐温60吐温20,但吐温80仍只能用于肌注。泊洛沙姆188是唯一可静注的合成表活,小鼠可耐受静注10ml 10%的泊洛沙姆188。(4)表活的刺激性 长期或高浓度使用可能出现皮肤或粘膜损害。四、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增溶剂乳化剂润湿剂起泡剂和消泡剂去污剂消毒剂或抑菌剂四、表面活性剂的应用1. 增溶剂(HLB: 1518)表活在水溶液中达到CMC形成胶束后,某些水不溶性或微溶的药物在胶束溶液中的溶解度显著增加,形成透明胶体溶液,这种作用称增溶。起增溶作用的表面活性剂称为增溶剂,被增溶的物质称为增溶质。胶束增溶体系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