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马哲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X页)_第1页
厦门大学马哲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X页)_第2页
厦门大学马哲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X页)_第3页
厦门大学马哲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X页)_第4页
厦门大学马哲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X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第二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唯物 辩证法的总特征普遍联系的观点实质、核心:对立统一规律事物发展动力人类认识特点永恒发展的观点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恩格斯在谈到事物普遍联系的“辩证图景”时指出:“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

2、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59页。)1.联系的特点:客观性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 猫、田鼠、雄蜂和三色堇看似毫不相干,但它们处于相互联系之中。(1)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是指,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承认联系的客观性是批判唯心主义、反对封建迷信的基本要求。康 德承认联系客观性的意义黑格尔联系的特点:普遍性每一事物内部各个要素也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其他要素联系着。边缘学科示意图物理化学化学物理化学天文学经济学地

3、理学物理学数 学横断学科示意图每一事物内部各个要素也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其他要素联系着。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整个世界都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普遍性的三层含义2005年多选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D、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答案:AC联系的特点:多样性(1)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2)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3)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4)必然联系与

4、偶然联系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城门失火啦!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呀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城门-火-水-鱼”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本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一秧几瓜、一荚几豆-非本质联系豌豆豌豆开花豌豆结果豌豆角核燃料铀原子弹爆炸DNA双螺旋结构克隆牛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D、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 苹果熟透了要掉到地上,这是苹果与地球之间的必然联系;但恰好掉在某人的头上,则是苹果与人的偶然联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具有各部分所不具有的新性质新功能;部分依赖整体,脱离整体的部分就失去它原有的性质和功能;整体和部分可以相互渗透、互相转化。 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5、”是( )(单选 )1、唯物辩证法的观点2、唯心主义的观点3、不可知论的观点4、形而上学的观点答案:4在实际工作中提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的要求犯了( )(多选)1、唯条件论的错误2、盲目蛮干的错误3、唯意志论的错误4、相对主义的错误5、宿命论的错误答案:2、3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1.发展发展是上升的运动,是前进性的变化,是由低级向高级的运动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不断更新的变化。如:无声电影黑白有声电影彩色电影立体电影球幕电影有味电影(二)发展的实质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 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必然趋势的,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

6、事物。 (二)发展的实质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 旧事物是指已丧失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违背事物发展方向,日趋灭亡的事物。(二)发展的实质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 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看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原因一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 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原因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

7、旧事物中消极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恩格斯指出:“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尽管有种种表面的偶然性,尽管有种种暂时的倒退,前进的发展终究会实现”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4页。) 事物的永恒发展(二)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的一切现象都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向前发展的。 事物

8、的永恒发展(二) 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再从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有的国家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表现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总趋势。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一)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二)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矛盾及其基本属性矛盾是

9、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资料“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完善吗?假如没有假钞票,钞票的制造会有这样精美吗?”这话出自马克思之口。请你举例: 矛盾1、矛盾及其基本属性矛盾的基本属性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依存、互相吸引、互相贯通、互相作用的联系和趋势。 (二)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案例与启示:赤壁之战 吴蜀两国都不能单独和北方强敌曹操相抗衡,尽管他们久存剿灭对方之心,但面对强敌他们也必须联合起

10、来,共同对付曹操。这就是对立的双方形成的统一,或者说是统一里面存在着的对立。吴蜀之间的矛盾是又同一又斗争的,在同一性中存在着斗争性。 NS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贯通又有两个内容:一是对立双方相互包含相互包含就是对立双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太极图,太极图中的黑 白鱼,黑鱼的眼睛是白的,白鱼的眼睛是黑的。这个反映宇宙本质的图所表达的就是对立双方的相互包含,对立中的同一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二是对立双方有相互转化的趋势例如:遗传和变异是矛盾的对立面,但是一定条件下,生物的变异会转化为遗传的东西,即发生变异的遗传;生物的

11、遗传也会发生变异,不再保持其遗传的特性。 植物和动物之间,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取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动物正好相反,吸取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它们就是这样相互利用、相互促进的。(1)矛盾斗争性的含义: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的属性以及互相分离的性质和趋势。(2)斗争性的多种形式:一切对立面之间的互相否定、排斥、差别、限制、分离等。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最广泛的哲学范畴,在自然界中,吸引和排斥、化合和化分、同化与异化、遗传与变异等等。在社会中,市场上的竞争、战场上的厮杀、学术上的争鸣、批评与自我批评等等。市场竞争战场厮杀学术争鸣批评与自我批评矛盾斗争性有人说,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对立双方“势

12、不两立,你死我活”的对抗,这种观点(1)揭示了矛盾斗争性的深刻含义(2)错误地把矛盾的斗争性归结为矛盾斗争的对抗形式(3)用矛盾斗争的对抗形式抹杀了矛盾斗争性的普遍性(4)否定了矛盾斗争性是一个含义广泛的哲学范畴(5)是对矛盾斗争性简要而明确的表述答案:2、3、4(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区别 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5.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

13、成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 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三)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 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3.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推动事物不断发展 植物和动物之间,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取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动物正好相反,吸取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它们就是这样相互利用、相互促进的。 正反双方相互依存构成了矛盾的统一体,各自发挥自身的优势,利用对方的劣势从而使

14、辩论激烈展开;辩论问题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规定着辩论的性质和方向。大学生辩论赛(2)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3.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推动事物不断发展人类社会是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既斗争又统一才不断发展的方法论意义: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和斗争性对事物发展作用的原理指导实践,要正确理解和处理矛盾与和谐的关系。矛盾与和谐,既有不同的含义,不能等同,又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谐包含着矛盾双方互相联系

15、、互相依存的思想,强调协调、合作,绝对同一。和谐也是在不断解决矛盾中实现的。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多种因素的差异,化解矛盾,为事物的发展创造条件。 3.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推动事物不断发展1.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又叫矛盾的共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并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机械运动包含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矛盾。自然界充满了矛盾人类社会充满了矛盾失业2.矛盾的特殊性 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

16、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同运动形式包含不同性质的矛盾机械运动运动形式矛盾性质作用反作用物理运动排斥与吸引化学运动化合与分解生物运动同化与异化社会运动前进与倒退2.矛盾的特殊性(2)矛盾地位的特殊性就事物发展过程而言,有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之分。就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而言,在诸多矛盾中,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之分。就每一矛盾内部对立的双方而言,又可分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2.矛盾的特殊性矛盾地位的特殊性:根本矛盾与非根本矛盾 根本矛盾是指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事物性质及其发展过程本质的矛盾; 非根本矛盾则是不能规定事物及其过程的基本性质,也不一定贯穿于事物

17、发展过程始终的矛盾。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教学提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矛盾地位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是处于支配地位的、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非主要矛盾则是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教学提示矛盾地位的特殊性: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矛盾双方中起着主导作用、居支配地位的方面; 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就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主要方面次要方面矛 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 生产关系发展生产与改善生活 发展生产 改善生活物质与意识 物

18、质 意识教学案例打蛇要打七寸;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眉毛胡子一把抓;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反对不分主次、颠倒主次“一个篱笆三根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如何在事业和学习中抓基本矛盾?不再迷茫、努力奋斗、苦着幸福着未来的事业在哪里?成功需要的基本素质?我现在需要如何学习?将来是继续深造还是考研?2003年分析题秦穆公见伯乐年事已高,请伯乐推荐继任者,伯乐说九方皋可堪此任,九万皋奉穆公之命外出找马,三月后复命说,马已找到。穆公问:何马也?九方皋答道:是一匹黄色的公马。穆公派人去取马,取马人回报说是一匹黑色的母

19、马。穆公不悦,责备伯乐道:你推荐的那位相马者连马的黄黑公母都分辨不清。怎能鉴别马的好坏呢?伯乐答道:“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千里之马。伯乐之子把伯乐写的相马经读得烂熟。 相马经上说,千里马是额头隆起,双眼突出,蹄如摞起的酒曲块。他找书上绘出的各种图形,与他所见到的一一加以对照。结果,他找到一只癞蛤蟆。接上页请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九万皋相马方法的高明之处何在?(2)伯乐之子“相马”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为什么九万皋相马的思维方法比找到千里马具有更重要

20、的意义?(1)认识事物要区分粗精、真伪、表里、内外,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区分事物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抓住事物的主要方面。(2)这是一种“按图索骥”的方法,把相马经当作教条,脱离实际,从本本出发,生搬硬套。(3)思维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中介;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客观规律在人脑中的内化,它是人们认识世界、特别是理性思维的重要工具,是实践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方法具有普遍意义,它比认识结果更为重要,只有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增强人的认识能力,做好各项工作。 答案要点(1)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 例如:战争(2)矛盾双方同归于尽。 例如:阶级对立(3)矛盾双方融合成一个新事

21、物。 例如:学术讨论(3)矛盾解决形式的特殊性光的本质是粒子性光的本质是波动性光的本质是波粒二象性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普遍性特殊性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人工人、农民、军人少年、青年、老年中国人、外国人男人、女人社会关系总和 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区别。健康的人、患病的人、活人、死人共性的人分类标准个性的人职业工人、农民、军人、医生、护士

22、年龄儿童、少年、青年、壮年、老年肤色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姓别男人、女人生理国籍中国人、日本人、美国人、英国人民族汉族、回族、壮族、苗族、蒙古族时代古代人、近代人、现代人体形胖人、瘦人、高个、矮个性质好人、坏人、凡人、英雄、罪犯人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世界上没有“水果”,只有桃、梨、苹果、桔子等具体水果形态。它们虽然各有特点,但都包含有水果的共同特性,都含有果酸和糖类等有机成份。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我国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的命题( )(1)割裂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2)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3)割裂了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4)割

23、裂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5)揭示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答案:2、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2)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国情相结合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着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在事物的发展中,内因、外因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内外因关系原理内因: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事物的外部矛盾 这说明了事物的发展需要哪两个原因呢?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两者同时存在,缺一不可。小鸡的出生结合内因与外因小鸡出

24、壳事物的变化、发展主要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事物的内部矛盾的双方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斗争,由此使矛盾双方力量和地位发生变化,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所谓变化的条件是对事物发展起影响、 制约作用的各种外部因素,对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起加速和延缓的作用。唐宋年间的莲子,坚实的果皮几乎不透水,而泥炭层中氧的含量又极少,当地气温低、雨量少,以致使这些莲子得不到萌发的条件水分、氧、适宜的温度。 苦莲子沉睡之谜机遇为什么总是擦身而过? 通过漫画的启示,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怎么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内因?积极的人生态度,如同在足球场上奋力奔跑的运动员,尽管迅跑未必一定入球得分,但若慢跑而不出脚,没有进球取胜的信心,

25、就没有进球获胜的辉煌。 人生态度决定人生的成败,积极的人生态度,尽管不能保证一个人事事成功,但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成功的先决条件。 (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相互转化 (1)质、量、度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和是炼钢含碳量的下限和上限,超出这两个关节点,炼出的就是熟铁和生铁,而不再是钢了。钢熟铁生铁钢质脆度含碳量 %0.151.74.5(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相互转化 (2)量变 、质变 量变

26、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相互转化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的渗透的。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才能突破度的界限,才能引起质变。老子:“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善

27、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阶段性部分质变:局部性部分质变:(事物的发展程度)(事物的存在范围)部分质变第三、这一原理是“三步走战略”和“先富和共富政策”的哲学依据。例: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80年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1980200020501990国民生产总值 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必须在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中理解和把握规律的内容,如果人为地割裂二者的辩证关系,就会导致形而上学的错误。“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就是这样的错误观点。 第四、反对割裂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形而上学的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前者只承认质变而否认量变,后者只承认量变而否认质变。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掌握适度原则掌握分寸和火候,物极必反,过犹不及,乐极生悲渐进发展与变革相结合原则法律上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