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120急救工作系统的研究与改进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78879280bba9dfc3deaf62ab3108510/078879280bba9dfc3deaf62ab31085101.gif)
![毕业论文- 120急救工作系统的研究与改进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78879280bba9dfc3deaf62ab3108510/078879280bba9dfc3deaf62ab31085102.gif)
![毕业论文- 120急救工作系统的研究与改进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78879280bba9dfc3deaf62ab3108510/078879280bba9dfc3deaf62ab31085103.gif)
![毕业论文- 120急救工作系统的研究与改进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78879280bba9dfc3deaf62ab3108510/078879280bba9dfc3deaf62ab31085104.gif)
![毕业论文- 120急救工作系统的研究与改进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78879280bba9dfc3deaf62ab3108510/078879280bba9dfc3deaf62ab3108510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毕业设计(论文)题 目: 120急救工作系统的研究与改进 学 院: 机电工程学院 专 业: 工业工程 学生姓名: 班级/学号 工业 指导老师/督导老师: 起止时间:2016 年 2 月 22 日 至 2016 年 6 月 11 日 摘 要国际化大都市有各种类型、各种作用的安全保障体系,但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就是120急救工作系统,它的作用是保障社会安定、经济高速发展以及市民生活的水平。在应急医疗工作中120急救系统发挥了非常明显且重要的作用,对于处理一些突发的公共安全事件的作用相当明显。本文依据120急救工作系统作出研究与改进,运用基础工业工程的5W1H、ECRS、流程图等工作分析方法对院前急
2、救流程进行优化设计,使院前急救工作更加规范有效,提高院前急救工作的工作质量;运用人因工程学照明及色彩环境、热环境、噪声环境对人的影响对救护舱内部环境进行优化分析;运用人机系统分析评价的方法对救护舱内部空间进行人因学优化设计,对救护舱内部空间进行调整,改善薄弱环节,达成以人为本的目标。120急救工作系统的进步与发展与市民的健康利益紧密相关,从紧急突发事件和医疗救援的实际需求出发,提高救援的效率与速度,为呼救者入院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提供更方便快捷的紧急救援服务。推动急救事业的发展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逐步完善“120”急救工作系统,使之成为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系统。关键词: 院前急救;
3、工作流程优化;救护车;人因工程 Abstract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has various types, all kinds of action of the safety guarantee system, but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tem is 120 emergency work system, its role is to ensure social stability,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eople life level. In emergency medical work
4、, 120 emergency system played a very obvious and important role, for dealing with some sudden public security event effect is quite obvious.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120 emergency work system research and improvement, to make use of basic industrial engineering flow chart of the 5 w1h, ECRS, job a
5、nalysis methods, such as optimizing design of pre-hospital first aid procedures, norm for pre-hospital emergency work more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work quality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work; Use the lighting and colour environment of 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thermal environment, noise environmen
6、t affect people optimize the ambulance tank internal environment analysis; Using the man-machine system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method of the internal space of the rescue capsule on people learned from optimization design, adjust the internal space of the rescue capsule, improve the weak link, to ac
7、hieve the target of people-oriented.120 emergency work system of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closely related to public health benefits, from an emergency incident and the actual demand of medical rescue,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rescue and speed, for HuJiuZhe hospitalized for precious time, provide mo
8、re convenient and quick emergency servic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mergency want to rely on the concerted efforts of the whole society, gradually improve the 120 emergency work system, make it become the effective response to emergent public health event emergency system.Key words: pre-hospi
9、tal first aid; Working process optimization; The ambulance; By engineering目录目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452723756 摘 要 PAGEREF _Toc452723756 h 2 HYPERLINK l _Toc452723757 Abstract PAGEREF _Toc452723757 h 3 HYPERLINK l _Toc452723758 第一章 概述 PAGEREF _Toc452723758 h 5 HYPERLINK l _Toc452723759 1.1
10、研究背景 PAGEREF _Toc452723759 h 5 HYPERLINK l _Toc452723760 1.1.1 院前急救 PAGEREF _Toc452723760 h 5 HYPERLINK l _Toc452723761 1.1.2 救护车 PAGEREF _Toc452723761 h 5 HYPERLINK l _Toc452723762 1.2研究意义 PAGEREF _Toc452723762 h 5 HYPERLINK l _Toc452723763 1.2.1 院前急救研究意义 PAGEREF _Toc452723763 h 5 HYPERLINK l _Toc4
11、52723764 1.2.2 救护车研究意义 PAGEREF _Toc452723764 h 6 HYPERLINK l _Toc452723765 1.3院前急救的国内、国外研究现状 PAGEREF _Toc452723765 h 6 HYPERLINK l _Toc452723766 1.3.1院前急救国内研究现状 PAGEREF _Toc452723766 h 6 HYPERLINK l _Toc452723767 1.3.2院前急救国外研究现状 PAGEREF _Toc452723767 h 6 HYPERLINK l _Toc452723768 1.4救护车的国内、国外研究现状 PA
12、GEREF _Toc452723768 h 7 HYPERLINK l _Toc452723769 1.4.1国内救护车研究现状 PAGEREF _Toc452723769 h 7 HYPERLINK l _Toc452723770 1.4.2国外救护车研究现状 PAGEREF _Toc452723770 h 7 HYPERLINK l _Toc452723771 1.5研究内容及方法 PAGEREF _Toc452723771 h 7 HYPERLINK l _Toc452723772 1.5.1研究内容 PAGEREF _Toc452723772 h 7 HYPERLINK l _Toc4
13、52723773 1.5.2研究方法 PAGEREF _Toc452723773 h 7 HYPERLINK l _Toc452723774 第二章 院前急救流程分析改进 PAGEREF _Toc452723774 h 8 HYPERLINK l _Toc452723775 2.1院前急救流程介绍 PAGEREF _Toc452723775 h 8 HYPERLINK l _Toc452723776 2.2 院前急救工作流程分析 PAGEREF _Toc452723776 h 8 HYPERLINK l _Toc452723777 2.2.1 5W1H院前急救流程问题分析 PAGEREF _T
14、oc452723777 h 8 HYPERLINK l _Toc452723778 2.2.2 ECRS院前急救流程分析 PAGEREF _Toc452723778 h 10 HYPERLINK l _Toc452723779 2.3 本章小结 PAGEREF _Toc452723779 h 13 HYPERLINK l _Toc452723780 第三章 救护车的内部环境改善、空间布局优化 PAGEREF _Toc452723780 h 13 HYPERLINK l _Toc452723781 3.1现有救护车调查分析 PAGEREF _Toc452723781 h 13 HYPERLINK
15、 l _Toc452723782 3.2救护车内部环境存在的问题 PAGEREF _Toc452723782 h 13 HYPERLINK l _Toc452723783 3.3救护车内部环境问题优化改善 PAGEREF _Toc452723783 h 14 HYPERLINK l _Toc452723784 3.3.1救护车热环境改善 PAGEREF _Toc452723784 h 14 HYPERLINK l _Toc452723785 3.3.2救护车噪音环境改善 PAGEREF _Toc452723785 h 14 HYPERLINK l _Toc452723786 3.3.3光照环境
16、的改善 PAGEREF _Toc452723786 h 15 HYPERLINK l _Toc452723787 3.4 救护车内部空间布局优化设计 PAGEREF _Toc452723787 h 16 HYPERLINK l _Toc452723788 3.4.1 现有救护舱内部空间存在的问题 PAGEREF _Toc452723788 h 18 HYPERLINK l _Toc452723789 3.4.2 救护舱内部布局形式 PAGEREF _Toc452723789 h 18 HYPERLINK l _Toc452723790 3.5本章小结 PAGEREF _Toc452723790
17、 h 23 HYPERLINK l _Toc452723791 第四章 救护车氧气瓶柜及警示线条优化设计 PAGEREF _Toc452723791 h 23 HYPERLINK l _Toc452723792 4.1 现有车载氧气瓶的优化安装设计 PAGEREF _Toc452723792 h 23 HYPERLINK l _Toc452723793 4.1.1 车载氧气瓶的使用现状 PAGEREF _Toc452723793 h 24 HYPERLINK l _Toc452723794 4.1.2 车载氧气瓶设计背景 PAGEREF _Toc452723794 h 24 HYPERLINK
18、 l _Toc452723795 4.1.3 优化方法 PAGEREF _Toc452723795 h 24 HYPERLINK l _Toc452723796 4.2救护舱隔板改进 PAGEREF _Toc452723796 h 25 HYPERLINK l _Toc452723797 4.3 救护车警示线条优化设计 PAGEREF _Toc452723797 h 26 HYPERLINK l _Toc452723798 4.4 本章小结 PAGEREF _Toc452723798 h 26 HYPERLINK l _Toc452723799 结束语 PAGEREF _Toc45272379
19、9 h 27 HYPERLINK l _Toc452723800 参考文献 PAGEREF _Toc452723800 h 27第一章 概述 1.1研究背景1.1.1 院前急救院前急救多数是由公共安全问题引起的意外或突然发生,特点是没有确切的地点位置,无法预料的时间节点、以及人数和危重程度。所以,科学、严谨、规范的急救工作流程在院前急救工作中就显得尤其重要。为了针对急救工作流程中可能出现的影响院前急救的意外情况,对现有的急救工作流程提出优化,使院前急救工作流程更加高效便捷。为了提高院前急救能力,可以从接警出警,现场急救,转运伤病员和回院治疗4个步骤入手,针对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提
20、出优化改进方案。最后达成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细节完善的目标,从而全面提高院前急救能力。1.1.2 救护车 救护车作为转运患者、呼救者的重要交通工具,它的整体性能状况的优良与否,对患者生命的抢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根据现有的急救车进行分析,从人因工程学的角度,针对其救护舱的整体布局、内部环境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其人性化的程度。1.2研究意义1.2.1 院前急救研究意义院前急救是急救工作中重要的一环。院前急救接警出警的速度、医护诊断的快速正确和现场急救的技能熟练度,这些环节的顺利实施对于挽救伤病员的生命,阻止疾病和伤情的恶化、减少伤残和病痛,及时得到有效的处理以及回院后的抢救治
21、疗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院前急救工作流程的优化,将患者的伤残率、死亡率降低到到最小程度对患者,为医院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工作能力奠定了基础。1.2.2 救护车研究意义救护车的使用与人接触地最为紧密,由于救护车的工作时间不确定,工作时间的长短也无法预知,并且工作环境的心情紧张、情绪低落等,都使得救护车的设计应尽可能地符合以人为本的思想。这样既可以使司机、医生护士减轻工作疲劳,放松心情;也能使患者感到舒适与惬意。所以针对救护车的人因学改进,应使其救护舱内部布局更加完善、内部环境更加人性化,才能满足医疗救护的需要,可以更好的服务于医疗机构。1.3院前急救的国内、国外研究现状1.3.1院前急救国内
22、研究现状 由于我国院前急救起步较晚,从事院前急救的人员大多来自医院、医学院校分配、或从其他部门调入。因此,院前急救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都很低,大多数人都未接受过全面、系统、正规的院前急救培训。他们大多有原来的专业,且水平参差不齐,即使具备中级职称以上的医务人员,对急诊患者也往往出现“高职称低效能”现象,甚至面对急危重患者束手无策。 另外,全国院前急救工作发展不平衡,国内从事院前急救的专业机构只有急救中心站,它是院前急救的重要力量。而目前急救中心站大体可分为3个等级。良好: 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建立的急救中心,在其规模、设备、队伍建设方面都发展很快,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等:这是大
23、部分城市的急救中心站的状况。初步具备了展正常工作的条件,设备比较落后;较差:只有急救中心站的名称,但仍不能开展院前急救业务。有的地区、县尚未建立急救中心站,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还是一项空白。1.3.2院前急救国外研究现状 在现代急救模式上,目前国际上存在着以美国为代表的英美模式和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模式。英美模式主要强调的是快速转运,院外急救人员以医助人员为基础,现场的工作非常简单,优先考虑的是迅速向医院急诊转运患者。以法国急救体系为代表的欧洲模式强调现场急救,一般急症转给一旁的由私人开业的普内科医生,由他根据病情,给予电话指导或联系附近的私营急救车站一般急救车接送病人去医院。如病情危重,则转接给S
24、AMU中心的专业调度医生,由他迅速诊断并立即指挥出动SMUR。SMUR在现场急救可行插管、人工呼吸器支持呼吸、除颤、起搏、自动监护、药物溶栓等。在整个现场急救过程中SAMU中心始终和现场保持联系,进行协调和调遣支援,同时视病情需要 安排联系医院做好接受病人和救治的准备。为了规范院前急救工作流程,法国编写了一套针对各级各类院前急救工作人员的培训教材。所有从事院前急救服务的工作人员包括急救车司机都必须经过院前急救的正规化培训,取得相应的资格。1.4救护车的国内、国外研究现状1.4.1国内救护车研究现状国内对救护车使用的基本要求是反应快速、安全可靠、救护及时,并能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需要。因此,救护车
25、以快速、安全、可靠地将伤病员运达医院为目的,它的前沿技术、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都是为这一目而服务。 1.4.2国外救护车研究现状国外民用救护车发展历程需要追溯到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美国及欧洲国家在人权越来越重视,在民用救护车的研究逐渐被一些生产企业重视,从原来的简单转运演变为现场的专业救护,他们在这个领域的技术已经积淀了近百年,但是从专业的救护功能方式来说,欧洲和美国在这个方面出现了分支,美国的救护车主要功能是将病人转运到医院,而欧洲则是将病人进行急救处理后转送到医院。因急救的方式不同,最终确定了救护车内布置的主要因素。1.5研究内容及方法 1.5.1研究内容 (1)院前急救工作流程从高效、规
26、范的角度出发,对院前急救接诊出诊、现场急救、转运患者、回院治疗的4个工作步骤进行院前急救流程优化。 (2)救护舱内部空间的布局针对救护车内部空间布局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对救护舱布局进行优化设计,使之更加合理、便捷地为院前急救医疗系统服务。(3)救护舱内部环境的分析从的噪声环境、振动环境、光照环境等方面入手,对救护舱内部环境进行分析,探讨其对救护人员身心的影响,从而进行改善设计。 1.5.2研究方法(1)通过调查相关文献资料,来获得研究相关的资料信息。借鉴他人好的研究方法、思路等作为我们研究工作的有益参考。 (2)采用照片、记录、绘图等视觉辅助手段来进行实地调研、了解真实情况的调研方法。(3)运用
27、基础工业工程的5W1H、ECRS、流程图等工作分析方法对院前急救流程进行优化设计,使院前急救工作更加规范有效,提高院前急救工作的工作质量,使工作可以更加有效的进行。(4)运用人因工程学的人机系统分析评价方法对救护舱内部空间进行人因学优化设计,对救护舱内部空间进行调整,改善薄弱环节,达到安全、舒适、高效、以人为本的目标。第二章 院前急救流程分析改进2.1院前急救流程介绍在实习期间,通过与医疗救护人员的了解得知院前急救流程大概分为急诊出诊、现场急救、转运患者、回院治疗四个流程:(1)接诊出诊。接到出诊电话,记录接电话的日期、时间、患者的详细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有时,接警医生参与到救护工作,不能在
28、第一时间接到报警电话。(2)现场急救。到达急救现场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及一般情况,医生迅速进行抢救治疗,并详细记录病情及抢救措施,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并作为原始病例资料保留。 (3)转运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迅速将患者转送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抢救治疗。医护人员必须在患者身边,一旦病情发生变化,应立即采取有效抢救措施。如果需要继续抢救,电话通知院内急救人员做好一切抢救准备。(4)回院。将患者接回医院后立即送入抢救室,进一步抢救治疗,应并与院内急救医护人员交接患者病情、抢救治疗情况等。如无再次出诊任务,由出诊护士清点药品、物品,及时补充还原,使其随时处于应急状态, 以备下次出诊。 2.2 院前急救工作
29、流程分析2.2.1 5W1H院前急救流程问题分析采用5W1H方法对院前急救工作进行分析。“5W1H”提问技术是指对研究工作以及每项活动从目的、原因、时间、地点、人员、方法上进行提问,为了清楚地发现问题可以连续几次提问,根据提问的答案,弄清问题所在,并进一步探讨改进的可能性。由于前5个提问英语单词的首字母都含有“W”,而最后一个提问的字首字母为“H”,因此,常称之“5W1H”提问技术。 考察点第一次提问第二次提问第三次提问目的做什么(What)是否必要有无其他更合适的对象原因为何做(Why)为什么要这样做是否不需要做时间何时做(When)为何需要此时做有无其他更合适的时间地点何处做(Where)
30、为何需要此处做有无其他更合适的地点人员何人做(Who)为何需要此人做有无其他更合适的人方法如何做(How)为何需要这样做有无其他更合适的方法与工具 表 2-1 “5W1H”表问:是什么问题?答:接警任务主要由急救中心的医嘱护士来承担,医嘱护士能否在第一时间接到接警电话,尽可能缩短接警时间,为病人获救争取到宝贵的时间。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答: 急救中心院内急救任务大,去参加重危病人的抢救工作,不能在第一时间听见并跑到护士站接警,所以有时就存在接警速度的问题。 问:发生在身地方?答:医院接警室、病房等地方。 问:发生在什么时间?答:全天24小时问:解决方法?答:在通常情况下急救中心要求医嘱护士不
31、离开护士站,急救电话振铃3声内必须接通。若其参与危重病人的抢救,必须将基地无线电台的音量调至适中,以便在抢救危重病人的过程中能及时听到报警电话生因,尽可能缩短接警时间。问:是什么问题?答:提高出警速度。问:如何解决问题?答:在接警电话结束后第一时间通知当班的出诊医生、护士及救护车司机,带齐急救药品、物品、仪器出车。医护人员上车后及时用车载无线电话立即与患者或其亲属取得联系,告知患者或其亲属,急救车辆和医护人员已出发,大约多长时间到达现场,安慰患者,消除焦虑情绪;并简要了解病情,及时指导患者或其亲属自救。如果遇到道路车辆拥挤、车辆故障、修路或其他原因不能及时到达急救现场,应立即电话通知“120”
32、急救指挥重新派车进行救援,以免延误最佳抢救时机。2.2.2 ECRS院前急救流程分析采用“ECRS”四原则对院前急救流程问题优化分析E(Eliminate),即消除。在经过“做什么”、“是否必要”等问题的提问后,若答复为不必要则予以取消。取消为改善的最佳效果,如取消目的、取消不必要的工序、作业和动作等以及取消不需要投资等。取消是改善的最高原则。C(Combine),即合并。对于无法取消而必要者,看能否合并,已到达省时简化的目的。如合并一些工序或动作,或将原来由多人进行的操作,改进为由一人或一台设备完成。R(Rearrange),即重排。不能取消或合并的工序,可在根据“何人、何事、何时”三提问进
33、行重排,使其作业顺序达到最佳状况。S(Simple),即简化。经过取消、合并和重拍后的工作,可考虑采用最简单、最快捷的方法来完成。如增加工装夹具、增加附件、采用机械化或自动化等措施,简化工作方法,使新的工作方法更加有效。原则目标实例取消(Eliminate)是否可以不做如果不做将会怎样省略检查通过变幻布局省略搬运合并(Combine)2个及以上的工序内容是否可以合并起来同时进行2个及以上的加工作业同时进行加工和检查作业重排(Rearrange)是否可以调换顺序更换加工顺序提高作业效率简化(Simple)是否可以更简单进行流程优化实现机械化或自动化表2-2 “ECRS四原则”的运用实例根据“EC
34、RS”原则的重排(Rearrange)原则,将与病人家属联系了解病情指导自救的工序更换顺序,放在通知急诊医生的工序下面,节省原流程图工序步骤所浪费的不必要时间,目的使由急诊医生在接到通知出诊电话的同时,在第一时间与病人家属取得联系了解病人病情指导自救。(2)根据“ECRS”原则的取消(Eliminate)原则,将向急救中心汇报记录救护车出车时间与到达时间以及转运病人到达医院的的步骤取消,减少不必要的电话通讯时间,保持电话的通畅,随时接到来自于患者的求救电话。(3)根据“ECRS”原则的简化(Simple)与合并(Combine)原则,将掌握生命体征与采取急救护理措施,合并简化在一起同时进行,减
35、少因工序单独进行所浪费的时间,实现急诊医生快速高效的对病人病情进行了解评估,实施治疗手段。(4)根据“ECRS”原则的合并(Combine)原则,将转运病人与通知院内准备抢救工作合并在一起进行,在转运病人的同时,与医院取得联系,在病人到达医院的同时,可以快速迅捷的展开抢救工作,提高病人的存活率。院前急救准备工作院前急救准备工作3次响铃内3次响铃内接通接警电话,详细记录通知出诊医生通知救护车通知出诊医生通知救护车司机通知出诊护士,准备药物3min内3min内出诊与与病人家属联系,了解病情,指导自救通知通知急救中心记录出车时间通知急救中心记录到达时间 通知急救中心记录到达时间采取急救护理措施常握病
36、人采取急救护理措施常握病人生命特征转运病人转运病人记录到医院时间记录到医院时间通知通知准备院内抢救工作补充急救物品,补充急救物品,做好下次出诊准备 图 2-1改善前的院前急救流程图院前急救准备工作 院前急救准备工作3次响铃内3次响铃内接通接警电话,详细记录通知出诊医生通知出诊医生通知通知救护车司机与病人家属与病人家属联系,了解病情,指导自救通知出诊护士,通知出诊护士,准备药物3min3min内出诊掌握病人体征,采取急救护理措施掌握病人体征,采取急救护理措施转运病人通知准备院内抢救工作转运病人通知准备院内抢救工作补充急救物品,补充急救物品,做好下次出诊准备 图2-2 改善后的院前急救流程图优化后
37、的院前急救流程步骤,接警护士在报警电话通话完成后马上与医生取得联系,在出发前由医生与患者联系,第一时间了解病情指导患者自救;减少不必要的电话通讯时间,保持电话的通畅,随时接到求救电话;在到达急救现场,对病人病情进行评估后,对病人转运做出判断,如果需要回院抢救,第一时间与医院取得联系,准备抢救措施。2.3 本章小结针对院前急救工作流程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运用“5W1H”、“ECRS”方法对院前急救的接诊出诊,现场急救、转送患者、院内急救四步骤进行优化分析,最后以流程图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以更加直观的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真正的使院前急救工作流程规范化、高效化;提高院前急救救护质量。从而真正起到作
38、为危重患者绿色通道的作用,提高危急重患者抢救的成功率。第三章 救护车的内部环境改善、空间布局优化3.1现有救护车调查分析 救护车在抢险救灾、反恐、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作用非常明显。随着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国家及各省市政府各级卫生医疗机构对医疗设备的投资力度推动了救护车市场的发展。我国在自主研发救护车的同时,也注意引进了发达国家的新产品和新技术。3.2救护车内部环境存在的问题救护舱作为转运病人的载体,肩负着将病人安全转运到医院抢救的职责。由于转运患者的病情复杂,即使有治疗措施的存在,也无法完全抵消掉环境条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针对目前救护舱内部空间环境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应针
39、对以下方面对救护车内部环境进行优化分析。热环境。空气温度、 空气湿度、 空气流速是影响环境热度的主要因素。救护车内部空间相对狭小,在转运患者治疗的过程中,救护车自身运转、车内救护设施的工作运行以,难免会造成内部空间温度过高,致使病人产生不适的症状。噪声环境。救护舱内噪音的来源主要来自空调行运转所产生的声音、驾驶系统产生的噪音、救护舱外部环境噪音、救护车鸣笛声。震动、噪声会对患者的身体产生影响,导致患者产生烦恼、焦急、生气等不愉快的情绪,造成患者病情不稳定,趋向恶化;亦对救护人员产生影响,导致他们无法集中精神为患者专心治疗。(3)光照环境。在光照条件不充分或救护车配置低、设备简单,不能满足救护工
40、作的照明需要的情况下,会导致救护人员工作效率下降,从而影响到病人的救治。另外患者躺在担架上接受治疗,面部朝向舱顶,会受到人造照明光源以及其他医疗设备所产生光照的影响。3.3救护车内部环境问题优化改善 3.3.1救护车热环境改善救护舱内部热环境主要取决于自然热环境以及车内环境调节系统(如空调)。对于那些身体较虚弱的患者,新陈代谢的所消耗的热量很少,又必须保证患者身体正常运转,则必须相应地依靠外界环境中消耗多余的热量,从而达到人体的热平衡状态。本文实际考察北京急救中心救护车内部空间。由于救护车内空间比较狭小,在进入救护舱内部进行实地测量的时候,救护舱处于完全封闭且没有开启空调的状态下,车内温度已经
41、达到30左右。由于救护舱内温度较高,身体虚弱的患者不能处于身体的热平衡状态,导致患者出现头晕、头痛、恶心的状况,引起病情的恶化。为了有效的降低救护舱在夏天出现的高温现象,应进行以下改善:针对那些配置好、设备优良的救护车。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患者身体状况,有效地调节空调温度,让病人处于相对平稳的热平衡状态下;另外,保持车内空气流通,保证车内处于一个舒适温度、舒适湿度的热环境下,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治疗转运环境。而针对那些配置低、设备简单的救护车。医护人员应该保证车内空气流通顺畅,对热源采取一些屏蔽措施(比如窗帘),对患者采取一些降温的保健措施,避免出现病情恶化的现象,让患者处在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下。
42、3.3.2救护车噪音环境改善 噪音会干扰人们对听觉信息的感知,严重的还会对听力(噪声性耳聋)、生理机能(头痛、耳鸣、失眠)、心理(情绪焦躁不安)产生影响。 救护舱内噪音的来源主要来自空调行运转所产生的声音、驾驶系统产生的噪音、救护舱外部环境噪音、救护车鸣笛声。本文在实际考察救护车内部环境时,使用数字式声级计对救护车内部噪声环境进行了测量。 图3-1 测量条件 测量次数(5次)仅救护车启动情况下70.1dB、62.5dB、64.6dB、68.4dB、68.7 dB 救护车、空调同时启动情况下82.7dB、81.5dB、81.4dB、79.6dB、81.6dB 表3-1 噪音实际测量数据城市机动车
43、辆噪声大多集中在70-75dB的范围内,当环境噪音达70dB时,即会对人们的工作效率、听觉器官、舒适性产生显著的不良影响。所以,根据表 所测数值,应对救护车内部噪声环境进行改善:对救护舱的隔音、吸音系统适当进行升级改造,选用发生小的材料减少噪音传入的途径并加大舱壁对噪音的吸收。(2)改变救护车的传动方式,可降低噪声3-10dB。(3)改进救护车的机械结构.(4)对救护车定期检查维护,减少因零部件松动、磨损造成的震动噪音,使其保持最佳工作状态。(5)轮胎可以考虑选择较软的轮胎降低胎噪。营造救护舱内良好声音环境尤为重要,良好的声音环境有利于患者的身心放松,疾病的紧急治疗;也有利于医护人员工作时集中
44、注意力。3.3.3光照环境的改善 本文对救护车内部进行考察,使用照度计测量内部照度,测量数值为:434LX、346LX、364LX、374LX、387LX、334LX、383LX、385LX、340LX、370LX(此数值为白天测量)。 图 3-2 图3-3根据图3-1图3-2照明与视觉疲劳的分析。救护车因为工作时间的不固定性,在白天光照环境好的情况下,救护人员可以减少视觉疲劳,提高救护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而在光照条件恶劣、救护车照明条件达不到工作要求的情况下,救护人员很快就会进入视觉疲劳,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低、效果差。因此,在遇到阴天或黑夜的情况时,提高配置低的救护车的光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例
45、如可以对灯具进行更换。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患者的感受,病人躺在担架上接受治疗时,面部朝向舱顶,可能会受到来自灯具和色彩所造成的眩光影响。因此,在颜色的选择上应避免对比度过于强或弱,避免大面积高纯度的颜色、灯具需考虑带灯罩。 图3-4 灯罩设计3.4 救护车内部空间布局优化设计名称尺寸(单位:m)长(m)宽(m)高(m)救护舱2.8m1.4m1.8m担架1.7m0.5m-座椅0.5m0.4m0.4m储藏柜1m0.4m0.9m氧气瓶0.35m0.3m0.9m救护舱门0.65m1.7m- 表3-2 救护舱内尺寸数据名称面积(单位:) 救护舱 3.92担架 0.85普通座椅(数量3个)0.6储物柜 0.
46、6 氧气柜 0.105剩余空间 1.765 表3-3 救护舱内面积 图3-5 救护舱面积百分比 本文为进行救护舱内部空间优化设计,首先对救护车进行实地考察,救护舱内部主要有:储物柜1个、氧气柜1个、活动担架1个、3个普通座椅,分别对这些物品进行长度、宽度、高度的测量,实际测量数值见表3-2;根据表3-2数值计算出他们的面积(实际数值见表3-3)以及占救护舱面积的百分比(数值见图3-3)。根据图3-3得知,救护舱内部为被利用的空间占到救护舱总面积的45%,这对于本就空间狭小的救护舱来说,是空间、资源上的浪费。因此,为了空间、资源上的最大化利用,本文在原有基本数值不变的情况下,对救护舱空间布局进行
47、重新的优化设计,目的是在空间最大化利用的同时,还能做到以“人”为中心保证操作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3.4.1 现有救护舱内部空间存在的问题(1)救护舱内部布局形式的选择。(2)救护舱内医生座椅的设计。 图3-6 储物柜 图3-7 担架3.4.2 救护舱内部布局形式在救护舱内部空间布局形式的采用上,选择中侧位担架式形式。中侧位担架式布局,即将救护担架放置于救护舱的左侧中间位置,左侧为储物柜系统,右侧为长条座柜,在救护担架前部设置有医生座椅。为最大化利用救护舱内部空间,将现有救护车内部空间布局形式改为中策为担架形式。因此,对救护车内部进行如下改造:(1)将右侧的3个普通座椅改为长条座柜。首先,原来的
48、座椅固定性较强,3个座椅之间的宽度较小不能保证作业者能自由的伸展手臂,活动余隙较小,限制了乘员的活动性;其次,还限制了可乘人数。为了保证空间的最大化利用,尽量减少空间的浪费,将3个普通的座椅改为长条座柜,座椅长度增加到2.8m;考虑到救护人员多为女性的条件下,在座椅深度的选择上,为满足大部分人群的需要,以我国成人女性的人体依据,取第五百分位的臀膝距尺寸为依据进行计算,一般座椅深度取35-40cm左右;在高度的选择上,同样为满足大部分人的需要,以我国成人女性的人体依据,取第五百分位的小腿加足高尺寸为依据进行计算,一般情况下高度不超过40cm。另外,在遇到身材高大的病人的时候,需要调节担架长度的时
49、候,医生可以坐在长条座柜上对病人进行治疗。这样的设计既增加了可乘人数,又增加了储物空间。图3-8 坐姿人体尺寸 图3-9 身高、胸围、体重的平均值及标准差 图 3-10 正常人着装和穿鞋修正量 根据表3-4提供的华北女性身高平均值计算,平均身高X=158.6cm,标准差sd=51.8。取第5百分位数为下限,第95百分位数为上限,变换系数为k=1.645。第5百分位数为:X5=x-sdk=1586-51.81.645=1500.789 mm。第95百分位数为X95=x+sdk=1586+51.81.645=1671.211mm。由此计算得出,按身高150.08-167.12cm设计座椅尺寸适用于
50、90%的医护人员。(1)在座椅深度的计算上,以我国成人女性身体的臀膝距尺寸为参考,取第五百分位的3/4为设计依据,尺寸为4953/4=371.25mm,实际测量值为400mm,根据正常人着装和穿鞋修正量值,臀膝距存在5mm的尺寸修正量,因此,座椅深度的选择应在37-40cm之间。(2)在座椅高度的计算上,以我国成人女性身体的小腿加足高尺寸为参考,取第五百分位数值做参照,尺寸为342mm,实际测量值为400mm,根据正常人着装和穿鞋修正量值,坐姿高存在3mm修正量,因此,座椅高度的选择应在34-40之间,不宜超过40cm。 图3-11 现有救护车座椅 图3-12 优化后的长条座柜(2)为保证空间
51、的最大化利用,将现有救护车的储物柜与医生座椅分开,将储物柜从原来的担架正前方移到救护舱左侧,利用原来救护舱担架左侧所空出的空间;另外,还将氧气柜融入到了储物柜内。改善后的储物柜长度由原来的1.5m增加到了2.8m,高度由原来的0.9m增加到1.8m,宽度不变,这样的改善既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又增加了储物柜的储物空间,改善后的储物柜,其储存能力相比较改善之前提高了大约73%,同时内部可安放呼吸机,吸引器,除颤监护仪,注射泵,机械式血压表等众多仪器,提高了救护质量。 (3)现有救护车的储物柜与医生座椅时连在一起的,在增大储物柜储物空间的同时,将伸缩式医生座椅分离出来,放在担架正前方,方便医生对患者
52、的观察治疗。担架宽度、位置不变,长度可根据病人需要进行调节。根据以上数据,对优化改善后的面积及百分比进行计算,并以图形表示出来名称面积(单位:) 救护舱 3.92担架 0.85长条座柜1.12医生座椅0.2储物柜、氧气柜合并在一起 1.12 剩余空间 0.63 表3-4 优化后的救护舱内面积 图3-13 优化后的救护舱面积百分比由图3-4与图3-10对比得知,救护车内空间利用率由原来的55%提高到额84%;中侧位担架式形式空间布局有效的提高了救护舱内部空间的利用率。 图3-14 优化后内部空间图片 3.5本章小结本章从内部环境、布局两方面综合提高救护舱救护质量。首先,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对救护车内部环境进行分析,针对热环境、照明环境、噪音环境所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对内部空间布局进行优化调整,最大化的取利用救护车内空间。其次,从医护人员的角度出发,对医护人员的座椅进行重新设计,减少他们因工作疲劳而引起的工作效率下降。第四章 救护车氧气瓶柜及警示线条优化设计4.1 现有车载氧气瓶的优化安装设计目前,绝大多数的救护车依然备有车载氧气瓶,考虑到自动上车担架一般是先头后脚的顺序上车,氧气柜的位置大多安放在靠近中隔墙的地方。 图4-1 现有氧气柜安装位置4.1.1 车载氧气瓶的使用现状在转运过程中,救护车承载着全部的院前急救任务,氧气的使用率在急救设备中的应用是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九年级数学组第一次月测质量检测总结(四篇)
- 2025年二方宾馆转让合同(三篇)
- 2025年个人车辆租赁合同格式范文(2篇)
- 水泥厂内部装修合同
- 亲子游泳馆装修合同终止
- 水利工程淤泥清理运输合同
- 工业厂房装修施工协议模板
- 别墅改造装修合同协议
- 教堂装修包清工合同模板
- 化妆品物流合同样本
-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 Bankart损伤的诊疗进展培训课件
- 护理部用药安全质量评价标准
- 校园信息化设备管理检查表
- 新版抗拔桩裂缝及强度验算计算表格(自动版)
- API SPEC 5DP-2020钻杆规范
- 创新思维课件(完整版)
- DB34∕T 4161-2022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管理规程
- 部编版小学生语文教师:统编版语文1-6年级语文要素梳理
- 注塑成型工艺参数知识讲解
- 安全生产专业化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