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测定空气的存在反思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5ffcf0716660529e210a327ddf0c657/25ffcf0716660529e210a327ddf0c6571.gif)
![大班科学教案测定空气的存在反思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5ffcf0716660529e210a327ddf0c657/25ffcf0716660529e210a327ddf0c6572.gif)
![大班科学教案测定空气的存在反思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5ffcf0716660529e210a327ddf0c657/25ffcf0716660529e210a327ddf0c6573.gif)
![大班科学教案测定空气的存在反思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5ffcf0716660529e210a327ddf0c657/25ffcf0716660529e210a327ddf0c6574.gif)
![大班科学教案测定空气的存在反思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5ffcf0716660529e210a327ddf0c657/25ffcf0716660529e210a327ddf0c657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大班科学教案测定空气的存在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测定空气的存在反思可能是您在寻觅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大班科学教案测定空气的存在反思 一、活动目标: 1、感受到空气的存在。 2、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发展摸索的能力。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开心。 二、活动准备: 气球、打气筒、纸、笔。 三、教学活动: 1、引导、观测。 (1)老师准备1个打气筒 (2)对着幼儿的脸挤出一些空气。让幼儿感觉到空气 2、摸索:气球里的空气 (1)猜想:没有吹气的气球里面有空气吗? (2)试验验证
2、:用气球对着自己的脸吹气,感觉空气是否存在。 (3)给气球吹气,“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说说现在的气球是否存在空气。 (4)试验验证:用气球对着自己的脸吹气,感觉空气是否存在。 (5)请幼儿记录 3、请幼儿在自己身边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里面有空气?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的内容实际是很抽象的,如何能让幼儿理解是个难点。根据幼儿年龄的特点,我设计了一个以幼儿动手操作为核心的活动过程。让幼儿在玩中学,在一个轻松开心的气氛中,感知了空气的特点及作用。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十分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幼儿既体验了试验成功时的开心,也加强了自信心。同时也培养了
3、幼儿的观测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2、大班科学测定空气的存在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感受到空气的存在。 2、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发展摸索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气球、打气筒、纸、笔。 三、教学活动: 1、引导、观测。 (1)老师准备1个打气筒 (2)对着幼儿的脸挤出一些空气。让幼儿感觉到空气 2、摸索:气球里的空气 (1)猜想:没有吹气的气球里面有空气吗? (2)试验验证:用气球对着自己的脸吹气,感觉空气是否存在。 (3)给气球吹气,说说现在的气球是否存在空气。 (4)试验验证:用气球对着自己的脸吹气,感觉空气是否存在。 (5)请幼儿记录 3、请幼儿在自己身边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里面有空气?
4、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的内容实际是很抽象的,如何能让幼儿理解是个难点。根据幼儿年龄的特点,我设计了一个以幼儿动手操作为核心的活动过程。让幼儿在玩中学,在一个轻松开心的气氛中,感知了空气的特点及作用。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十分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幼儿既体验了试验成功时的开心,也加强了自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测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空气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我一直认为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应当再重视静态知识的传递,而应当重视将知识和儿童的生活有机牵挂起来,变静态的传递为动态的索取。重视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
5、的能力。因此,我在科学活动内容的选择上“源于生活,缘于兴趣。空气是人和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无处不在,无色、无味、无固定外形。但是在与中班幼儿平日的交流中,我发现幼儿对空气的了解知之甚少,于是我设计了本次科学活动。活动主要通过五个阶段的试验让幼儿多种感官积极参与进行摸索,从而了解空气的存在与奇妙,感知空气滚动形成风,帮助幼儿初步了解空气与人以及其它物质的关系。在试验过程中,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注意让每个幼儿都参与进来。通过观测,发现真知;通过尝试验证真知,培养幼儿探究科学的能力以及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活动目标: 1.了解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固定外形的物质。 2.初步了解空气滚动产生了风,以及
6、空气与人的关系。 3.培养幼儿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试验。 5.使幼儿对摸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条形的气球11个、圆形气球1个、充气动物玩具2个、一个打火机、一根香条、5支小蜡烛、5个烧杯、一把扇子。 2.风车图片ppt。 3.关闭活动室的窗户。 活动过程: 一、师幼通过深呼吸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及特点 教师做深呼吸,幼儿也模仿着做深呼吸。 提问:我们用鼻子吸到了什么?(空气) 师引导幼儿用眼睛看、用小手摸、用鼻子闻,感知空气无色、无形、无味的基本特征。 设计意图: 通过深呼吸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直奔主题,同时又很奇妙地渗透了空气的基本
7、特点,激发幼儿对空气的关注兴趣。 二、师幼通过“改造气球感知空气的变形 1.老师出示不同外形的气球,以及不同外形的充气玩具。 2.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外形。 3.引导幼儿思考这些玩具为什么能鼓起来? (幼儿探讨) 4.师小结过渡:这些玩具能鼓起来是由于里面填充了空气。空气没有固定的外形,把它装在圆形的容器里,它是圆的;把它装在长方形的容器里,它是长方形的;装在兔子的气球里,它就成兔子外形了。空气是会变的魔术师,老师请你们来看看空气是怎么变形的。 5.老师取出一个条外形的气球,通过挤压把它设计成一小狗模样。 6.把10个条外形的气球分发给幼儿进行造型设计。其余幼儿注意观测这些条外形气球的变化。 幼
8、儿进行操作老师表扬心灵手巧的幼儿。 7.拓展过渡:空气是个魔术师可以任意改变外形,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些东西和他一样没有固定的外形,你能想出来吗? 幼儿思考,交流。 师小结:像空气一样的气体,像水一样的液体都没有固定的外形。比方说天上的云、雾、风,我们吃的油等等。 设计意图: 此环节重点让幼儿通过观测、操作去主动发现空气是没有固定外形的。结尾的拓展是对幼儿好奇心的培养,让幼儿学会联系生活中的所见进行比对从而拥有更多的发现。 三、通过造风试验感知空气滚动产生风 1.师开启活动室的窗户,引导幼儿感受有什么东西吹进来了。 2.师用打火机点燃一根香条,让幼儿观测烟的方向,然后用扇子轻轻扇动,让幼儿观测烟的
9、方向,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烟的方向发生了改变?(扇子的扇动使空气滚动了) 3.师让全班幼儿用手对着脸扇一扇,看看会产生什么?(有一股风) 4.请一名幼儿拿着一个圆气球,然后对着另一名幼儿的脸,放掉气球里的气,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觉。 5.启发幼儿思考风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幼儿交流) 6.师小结补充:通过方才的几个小试验我们知道空气滚动产生了风。风有时大有时小。空气跑得快,风就跟着快,空气跑得慢,风就跑得慢。 7.师引导幼儿思考交流:假如我们在一个小房间里感觉闷时要怎样呢?夏天,小朋友感觉热怎么办?冬天,在外面感觉风很大很冷的时候,该怎么办呢?早晨起床,房间里气味很不好,应当怎样呢? 8.知识拓展:
10、ppt出示风车图片,告诉幼儿人们利用风的力量可以发电。 设计意图: 在感知风的形成这个环节,我主要设计了四个体验步骤来感知空气滚动形成了风这一科学知识:感知自然风扇子扇动的风手扇动的风气球放出的风。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会在生活中奇妙利用风,实现知识和生活的链接。关于风的知识拓展,是为幼儿开启又一扇科学探究之门。 四、通过捂鼻试验,感知空气与人的关系 1、无色、无味、无固定外形的空气和我们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呢?我们来做个试验:用小手把鼻子捏紧,紧闭嘴巴,直到自己不安逸为止。 2、师引导幼儿思考交流方才为什么会感觉难受。 3、师小结:我们的生命离不开空气,长时间吸不到空气,我们就呼吸困难了,所以睡觉
11、的时候,一定要把脑袋放在被子外面,这样我们就能吸到空气了。 设计意图: 此环节除了让幼儿亲身感受空气是人赖以生存的重要生命元素外,还将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意识渗透其中,让幼儿学科学,用科学。 五、通过蜡烛熄灭试验,了解空气的助燃性 1、我们的生命离不开空气,火其实也离不开空气,老师给你们做个试验:先点燃一根蜡烛,然后用一个烧杯罩住,过一会儿,把烧杯拿掉,看看蜡烛怎样了。 2、师请5名幼儿到操作台前做同样的试验。 3、小朋友们现在知道了火离不开空气,要是家里炒菜的油锅着火了,最好的灭火方法是什么呢? 幼儿探讨交流。师小结:对于着火的油锅,让火苗碰不到空气最好的方法是快速盖上锅盖。 设计意图: 这个
12、环节紧扣课题,突出空气的“奇妙,让幼儿逐步加深对空气的好奇心。同时也是渗透学科学用科学的理念,引导幼儿学会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师总结延伸 空气就是这么奇妙,风离不开它,我们离不开它,连火也离不开它呢,还有哪些东西离不开它呢?它到底还有哪些奇妙的作用呢?小朋友们平日可要多听、多看、多问、多想,就会有大量发现哦! 设计意图: 幼儿科学素养的形成仅仅靠几节科学活动课是远远不够的,老师必需让每节科学活动课都长满向外不断延伸的触角,这样的科学活动才是有生命力的。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先从教育目标方面来看:活动目标对比明确,恰当表达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也在目标中表达。
13、所选内容以及整个设计过程,符合新纲要精神,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活动过程紧紧围围着目标,环环相扣,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从活动过程来看,第一环节:以猜谜的形式导入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说说是谁的尾巴、外形等。在这过程中激励幼儿说出不同答案和看法,给予每个幼儿充分展示的机遇;其次个环节:用课件的形式调动幼儿观测的兴趣,生动形象地让幼儿了解动物尾巴的功能,使幼儿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第三个环节:操作活动,完成拼图游戏,引导幼儿动手又动脑。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幼儿在用手用脑的过程中积极的摸索认识了更多的动物以及它们尾巴的功能。科学活动不仅仅是传授科学知识,更要紧
14、的是在活动中培养幼儿拥有科学的素养,一双擅长发现的眼睛,一颗充满好奇的心,一双敢于尝试的双手,一个擅长思考的大脑。这些科学素养的形成需要丰富的、好玩儿的形式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4、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新鲜的空气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通过观测试验和图片,了解认识空气,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查阅书籍,上网,观看VCD等途径获得有关空气的经验。 3、萌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知道环保的重要性。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摸索和交流的兴趣。 5、使幼儿对摸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提前一个星期请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查阅书籍,上
15、网,观看VCD等途径收集有关空气的资料,积累相关知识经验。 2、空气清爽剂一瓶。 3、教学挂图一张(马路上汽车尾气,工厂里排放黑烟等) 4、蜡烛一支,打火机,透明的玻璃杯一只。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我给你们猜一个谜语:看不见,没颜色,没味道,我们谁也离不了。它是什么呢? 2、感知空气的重要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组织幼儿探讨:没有空气我们能生活吗? 请幼儿把鼻子捏住,把嘴巴闭紧一小会,让幼儿谈谈当时的感受。 教师:空气对于我们很重要,离开了空气,我们就会喘不过气来,离开了空气我们就不能呼吸。 教师点燃蜡烛,然后用玻璃瓶罩住蜡烛,观测蜡烛的变化。 3、认识新鲜的空气和污
16、染的空气。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测画面说说:画面上有什么?哪里有新鲜的空气?哪里的空气难闻,不新鲜?你是怎么知道的? 探讨:我们吸入了被污染的空气会怎么样? 4、幼儿根据自己收集到的有关空气的知识经验进行交流活动。 教师出示空气清爽剂,提问:这是什么? 教师小结:新鲜的空气真好,希望小朋友们认真学习才干,将来长大后能想出更多的方法使我们环境更美好,使我们在任何地方都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活动中有一个谜面,其实就是空气的特性,而接下来的几个环节都是围绕这个谜面开展得。而作为开始让幼儿来猜得话,他们都猜不出来,没有多大的价值。于是我将猜谜这部分去掉,直接和幼儿一起玩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到空气的
17、特性,最终猜谜,稳定对空气特性的理解。 活动反思: 空气是很抽象的,就像它的特性一样看不见、摸不着,开展本活动对于幼儿来说很难理解,为了能让幼儿正确亲身体验空气,开展了一系列的试验,其中把鼻子、嘴巴捂起来,孩子们马上说出自己的感受:很闷,不能闻东西、憋得很等等。这些词正说明人离不开空气,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便很快感知空气“看不到,摸不着,闻不出,抓不出,你需要,我需要,离开它,活不了的特性。在活动中,孩子们对试验很感兴趣,这正说明只有孩子亲身体验、感受到,才能真正了解,发现问题,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5、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空气的机要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亲自试验和游戏来感知空
18、气的存在以及压力等,知道空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2.激发幼儿对空气进行观测和试验的兴趣。 3.了解雾霾天气,从小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摸索和交流的兴趣。 5.使幼儿对摸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瓶子、纸团、玻璃杯、蜡烛;课件 活动过程: 一、科学小试验:放在瓶口的纸团能用嘴把它吹进瓶子里吗? 1.猜想:能不能把放在瓶口的纸团吹进瓶子里? 2.介绍操作要求:平放瓶子,把小于瓶口的纸团放在瓶口,用力往瓶子里吹,能否吹进。 3.幼儿操作,师观测指导。 4.观看视频总结为什么吹不进。(空气的压力) 二、试验二:不吹自灭 1.师介绍操作要求 2.幼
19、儿操作,师指导。 3.小结:空气里有燃烧需要的氧气,氧气没了蜡烛自然熄灭 三、总结探讨 1.空气的特点: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 2.空气的重要性:动物植物以及人类都离不开空气。 四、了解雾霾天气 1.什么是雾霾? 2.雾霾天气哪里来? 3.雾霾对人类的影响。 4.对雾霾我们(小朋友)能做什么? 活动反思: 指南中提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擅长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遇,引导幼儿通过观测、对比、操作、试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
20、能力。 无处不在的空气,在幼儿眼中蕴含着大量“小机要,空气本身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空气的机要这一活动的内容实际是很抽象的,雾霾天气更是难以理解,但对幼儿进行这方面的环保教育又是十分必要的,如何能让幼儿理解这个知识点是个难点。对照指南的要求以及根据幼儿年龄的特点,我设计了一个以幼儿动手操作为核心的活动过程,过程中以“放在瓶口的纸团能用嘴把它吹进瓶子里吗?和“不吹自灭两个小试验进行摸索,试验一是“放在瓶口的纸团能用嘴把它吹进瓶子里吗?,这个环节根据幼儿的经验觉得十分简单吹进瓶子里,而结果却让幼儿很惊诧,不管是用力还是轻轻吹都无法把纸团吹进瓶子里,从而在亲身体验中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压力;试验二是
21、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观测了解空气中有燃烧需要的氧气。这两个环节让幼儿在玩中学,在一个轻松开心的气氛中,感知了空气的特点及作用。 最终环节,抓住了今年的社会关注点“雾霾,虽然“雾霾对我们南方城市来说是少见的,可以说对我们而言是较遥远的,但在现代社会里对治理雾霾又是势在必行的。因此,本次活动后半部分从了解什么是雾霾?雾霾天气哪里来?到雾霾对人类的影响。最终探讨对雾霾我们(小朋友)能做什么?这几个环节中让幼儿多方位了解关注“雾霾,让幼儿知道从小这样做的重要性,达到对幼儿从小进行环保教育的效果。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十分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
22、动既让幼儿体验了试验成功时的开心、加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测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大班开展是十分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6、大班科学活动寻觅空气 空气的自我介绍教案反思 常识教案-寻觅空气 教学名称:科学寻觅空气 教学目标: 1 对空气的存在感兴趣,产生探究的欲望。 2 在玩的过程中观测现象,知道现象和空气的关系。 3 了解空气的特点、作用,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4.通过试验培养相互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试验结果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用好方法寻觅空气。 教学难点:理解科学现象与空气的联系。 教学准备:1、活动区布置
23、:气球、水杯、注射器、海绵、塑料袋 2、环境污染光盘或图片 3、课件:空气的自我介绍 教学过程: 1、导入: (1) 教师请出今天的小客人聪慧娃娃(木偶) (2) 聪慧娃娃和小朋友们打招呼。 (3) 聪慧娃娃出谜语:“摸不着,看不到,没有颜色没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大家谁也离不了。(空气) (4) 利用幼儿各种感官,亲身体验空气的特点。 2、聪慧娃娃:空气可是我们大家的好朋友,今天我把空气娃娃请来了,你们想不想认识它呀?瞧,它来了! 3、放映课件:空气的自我介绍(配音材料附后) 4、聪慧娃娃:空气娃娃已经藏好了,它就藏在我们后面的五个活动区中,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能想好方法找到它。但是,我们这
24、么多小朋友只有五个活动区,该注意些什么呢?(引导幼儿自己提要求) 1) 不能拥挤,应当先选择到人少的活动区去。 2) 活动时声音要轻。 3) 尽量不弄撒水,要及时用抹布把桌面清理洁净。 要求:串铃响时小朋友要围到聪慧娃娃身边来。 5、幼儿自由摸索 幼儿分散到活动区去寻觅空气娃娃。教师巡查指导,了解幼儿寻觅的方法,有哪些发现。 6、小结问题:你们找到空气娃娃了吗? (1) 假如找到了,就请小朋友说说怎么找到的,可示范讲解。 (估计部分幼儿意识不到玩的过程中的种种现象就是空气的存在) (2)提问:你在活动区玩了什么?有什么发现? 幼儿:边示范边讲解,其余幼儿观测现象。 (3)聪慧娃娃小结:(其实,
25、方才你们已经找到它了,)它一直都在和你们做游戏呢!水杯、注射器、塑料瓶放入水中冒的气泡就是空气,气球、塑料袋鼓起来就是空气钻进去了。 7、组织全班幼儿玩“火箭上天游戏。 方法:一起用鼻子或嘴巴把空气吸进嘴里,再把空气吹进气球,连续几次,气球鼓了空气就被捉住了。再一起把空气放掉,气球就象火箭一样飞上天空了。(向空中抛气球) 8、了解空气的作用: (1) 提问:你们知道空气和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吗? (2) 试验:用手捏住鼻子,闭住嘴巴,暂不呼吸,坚持一会。请幼儿谈谈感受,假如不呼吸会怎样? (3) 小结:人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人和动物都不能生 存。 9、延伸:假如没有空气植物会怎样? (1)幼儿自
26、由发言。 (2) 提问:怎样证明植物也离不开空气呢? (3)设计试验,教师操作。激励幼儿坚持观测。 10、小结:人、动物、植物都离不开空气,我们应当怎么做呢?(环保教育) 11、聪慧娃娃:校园中还有好多空气娃娃等着我们和它们一起去游戏呢,快来吧!(活动自然终止) 反思: 本节课个别地方适当作了调整,开头没有出示木偶而是教师自己扮演成聪慧娃娃,能够吸引幼儿注意力。但教师形象的变化太大,过于吸引幼儿注意,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在幼儿自由摸索完的汇报时,由于忽略了孩子的表现欲,教师要求不到位,致使座次混乱,影响了汇报的正常秩序的进行。教师缺乏组织经验,对于幼儿的混乱现象没有使用好多方法改变现状,奖品聪
27、慧星没有发挥真正的激励作用。后面的教学内容显得仓促和被动,部分幼儿转移了注意力。 配音材料 嗨!小朋友们你们好! 我是你们的好朋友空气娃娃,大自然中四处都是我的家,我能看到你们,但你们可看不到我呦!走,带你们到我的家园去看一看吧! 我喜欢在池塘上空和好多好多兄弟姐妹一起玩耍,也喜欢在花丛中和小花小蝴蝶一起游戏。天空中陆地上四处都是我空气娃娃的家,就连小朋友和小动物的身体里都有我的身影。我呀!无处不在,不管多小的洞我都能钻进去。怎么样,我的家是不是很大呀! 其实,我一直都在小朋友们身边,但由于我穿了一件无色透明的隐身衣,所以你们看不到我。 现在,我要和小朋友们玩捉迷藏的游戏了,看看咱们大三班哪个
28、小朋友能想出好方法找到我。准备好了吗?我要藏到你们身边喽!你们能看到我吗?还能看到我吗?我这就藏到你们身边去了,来找我吧!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个别地方适当作了调整,开头没有出示木偶而是教师自己扮演成聪慧娃娃,能够吸引幼儿注意力。但教师形象的变化太大,过于吸引幼儿注意,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在幼儿自由摸索完的汇报时,由于忽略了孩子的表现欲,教师要求不到位,致使座次混乱,影响了汇报的正常秩序的进行。教师缺乏组织经验,对于幼儿的混乱现象没有使用好多方法改变现状,奖品聪慧星没有发挥真正的激励作用。后面的教学内容显得仓促和被动,部分幼儿转移了注意力。 配音材料 嗨!小朋友们你们好! 我是你们的好朋友空气娃
29、娃,大自然中四处都是我的家,我能看到你们,但你们可看不到我呦!走,带你们到我的家园去看一看吧! 我喜欢在池塘上空和好多好多兄弟姐妹一起玩耍,也喜欢在花丛中和小花小蝴蝶一起游戏。天空中陆地上四处都是我空气娃娃的家,就连小朋友和小动物的身体里都有我的身影。我呀!无处不在,不管多小的洞我都能钻进去。怎么样,我的家是不是很大呀! 其实,我一直都在小朋友们身边,但由于我穿了一件无色透明的隐身衣,所以你们看不到我。 现在,我要和小朋友们玩捉迷藏的游戏了,看看咱们大三班哪个小朋友能想出好方法找到我。准备好了吗?我要藏到你们身边喽!你们能看到我吗?还能看到我吗?我这就藏到你们身边去了,来找我吧! 7、大班科学
30、活动教案:空气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由于我们身边的环境日益的被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受到了严重污染,面临这一严峻的问题,保护环境,净化空气以迫在眉睫,为了子孙后代能有个洁净、清爽的环境,我们应从孩子抓起,让他们从小就知道好的空气的重要性。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更希望大人们能给孩子做个模范。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感知空气的特点。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及学习兴趣。 3.尝试自己动手感知空气的特点及它的存在。 4.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学习摸索空气的简单方法。 5.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感知空气无色、无味、没有外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幼儿自己
31、动手操作感知空气的特点 活动准备 塑料袋、气球、蜡烛、打火机、透明玻璃杯、盆和水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谜语导入:我们身边有一种东西,我们看不见,摸不到,闻不着,没有颜色。但是,谁也离不开它。(空气) 二、基本环节 1.感知空气的特点: (1) 请小朋友摸摸空气;闻一闻;抓一抓。你能看见吗?能闻到吗? (2)老师演示用塑料袋抓到了空气。幼儿动手操作游戏:抓空气。 (3)小结:空气是无色、无味、看不抓不到的。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而且,无处不在。 2.感知空气的存在: (1)拿起一个气球,然后吹起来。问:为什么气球变大了?然后对着幼儿轻轻松开,问幼儿:感觉到了吗? (2)幼儿自己结伴做游戏,感知
32、空气的存在。 (3)请两个幼儿把吹起的气球的口捏住,然后放到水盆里轻轻地松手,说说发现了什么?(有小泡泡)为什么有泡泡呢?其他幼儿轮番操作。 三.终止环节: 1.初步了解空气的作用: 点燃蜡烛,请幼儿用玻璃杯扣上,然后观测发现:过一会儿蜡烛熄灭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没有空气了)人和动植物都离不开空气。 2.小结:(延伸环节) 生活中,我们还有哪些地方能用到空气呢?(幼儿探讨)空气对我们来说十分重要,它能让我们生存,所以我们也要保护好它,不然我们的就生存不了了。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的内容实际是很抽象的,如何能让幼儿理解是个难点。根据幼儿年龄的特点,我设计了一个以幼儿动手操作为核心的活动过程。让幼
33、儿在玩中学,在一个轻松开心的气氛中,感知了空气的特点及作用。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十分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幼儿既体验了试验成功时的开心,也加强了自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测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8、大班科学空气的机要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本活动选取幼儿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空气作为载体,让他们运用多种感官感觉空气的存在。通过实际感受,知道空气是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条件,以激发幼儿对周边事物的摸索兴趣。大班阶段重在培养幼儿对周边环境的摸索兴趣,运用观测、试验等多种方法进行摸索的能力。本活动的教学重点是激发幼儿对科学试验的探究兴趣,培养幼儿细致的观测能力。
34、教学中,教师为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操作材料和摸索、尝试的机遇,每一环节都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试验材料,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地参与活动,无拘无束地参与探讨,大胆尝试,获得经验。 活动目标: 1.知道空气的特征: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了解空气的重要性。 2.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摸索精神。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能积极主动与同伴合作、探讨、试验,共同布置科探区域环境。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摸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好多种。 5.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透明塑料袋。 2.每组提供:装水的盆、空杯子、硬/薄纸片、毛巾、记号笔、弹珠、装水的盘子、蜡
35、烛、打火机、硬币。 3.教师示范图示、画板四块、记录表格共八张(二张/四组)。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幼儿摸索兴趣1.教师空手抓空气。 你们猜,我在干什么呀?你也来试试吧,看看能不能把空气抓住?(激趣的方式一下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2.幼儿自由尝试抓空气。 3.教师示范装空气。 出示塑料袋:我有一个宝物(塑料袋),我用这个宝物试试能不能抓住空气。 谁也想试试?(启发幼儿尝试用工具来抓空气。)4.幼儿自由尝试抓空气。 现在你们每个人来拿一个塑料袋,可以到教室的任何地方去抓空气,待会告诉我:你的空气是在哪里抓到的?(示意幼儿:空气无处不在。)5.围绕空气,展开探讨。 你的空气在哪抓到的
36、啊? 你的空气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味道的? 请所有幼儿一起闻一闻、摸一摸、看一看,感受空气特征(无色、无味、无外形、摸不着、看不见)。 (提问步步展开,让幼儿了解空气特征。)二、游戏身体需要空气1.教师以空气的身份说:虽然我无色、无味、摸不着、也看不见,但是我的作用可大啦!好多东西都离不开我!你们相信吗?现在请小朋友跟我一起玩个游戏:闭上嘴巴、用手把鼻子捏住。 你有什么感受?(呼吸困难、很不好受)张开嘴巴,放开手后有什么感受呢?(安逸一点)(教师以激趣的方法开启幼儿,幼儿通过共同游戏,发表自己的见解。)小结:看来我们的身体需要空气,没有空气我们就无法呼吸了。 2.还有什么东西需要空气呢?(请1-
37、2名幼儿回复。)3.幼儿自由分成四组,探讨并记录。 我们来个比赛,四人一组来找一找谁需要空气,你可以自己动脑筋想,也可以到我们班的材料收集架去找找什么东西需要空气。找到后就把它们画在记录表上,比比哪组找到的东西最多,好吗?(与原有主题环境互动。)4.探讨:请每组幼儿介绍画好的记录表。(幼儿协商探讨、参与积极。)三、魔法空气我们周边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空气在发挥作用。而且空气还有魔法哦!它能让好多东西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你们相信吗?(教师积极主动地发起与幼儿积极主动地发起并重。)(一)教师出示试验示范图介绍试验材料,讲解试验要求,并将图示张贴在表上,供幼儿在表格上作记录。 1.空气能让水不从杯子里流
38、出来。谁想尝试一下它的才干? 2.幼儿分组操作试验。(试验材料:空杯子、硬/薄纸片、水、盆。)3.集中探讨、分析试验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活动反思: 指南中提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擅长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遇,引导幼儿通过观测、对比、操作、试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无处不在的空气,在幼儿眼中蕴含着大量“小机要,空气本身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空气的机要这一活动的内容实际是很抽象的,雾霾天气更是难以理解,但对幼儿进行这方
39、面的环保教育又是十分必要的,如何能让幼儿理解这个知识点是个难点。对照指南的要求以及根据幼儿年龄的特点,我设计了一个以幼儿动手操作为核心的活动过程,过程中以“放在瓶口的纸团能用嘴把它吹进瓶子里吗?和“不吹自灭两个小试验进行摸索,试验一是“放在瓶口的纸团能用嘴把它吹进瓶子里吗?,这个环节根据幼儿的经验觉得十分简单吹进瓶子里,而结果却让幼儿很惊诧,不管是用力还是轻轻吹都无法把纸团吹进瓶子里,从而在亲身体验中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压力;试验二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观测了解空气中有燃烧需要的氧气。!出自:屈老.师!这两个环节让幼儿在玩中学,在一个轻松开心的气氛中,感知了空气的特点及作用。 最终环节,抓住了今年
40、的社会关注点“雾霾,虽然“雾霾对我们南方城市来说是少见的,可以说对我们而言是较遥远的,但在现代社会里对治理雾霾又是势在必行的。因此,本次活动后半部分从了解什么是雾霾?雾霾天气哪里来?到雾霾对人类的影响。最终探讨对雾霾我们(小朋友)能做什么?这几个环节中让幼儿多方位了解关注“雾霾,让幼儿知道从小这样做的重要性,达到对幼儿从小进行环保教育的效果。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十分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试验成功时的开心、加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测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大班开展是十分有意义和
41、有必要的。 9、大班科学空气的力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亲自动手进行试验,观测试验中的科学现象,初步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2、培养幼儿的观测力、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摸索欲望。 活动准备:塑料小吸盘、饮料包装盒、吸管、玻璃杯、硬纸板、小盘子、蜡烛、水盆 活动过程: 一、 玩玩小吸盘 1、教师出示吸力球,提问引发幼儿的思考:没有胶水,吸力球怎么粘在塑料盘上的? 2、 用吸盘试着吸一吸,吸盘可以吸在哪些地方,不可以吸在哪些地方? 3、 怎样让吸盘吸在桌面上的?用手提起吸盘,有什么感觉?怎样轻松地拿起吸盘? 4、 两人一组,将吸盘吸在一起,拉一拉,能拉开吗?
42、 5、 想一想,是谁把吸盘粘住了? 二、 玩玩饮料盒 让幼儿向空饮料盒内吹气,再吸气,观测包装盒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在吹气时纸盒会鼓起来,吸气时纸盒会瘪下去? 三、 小试验:流不出来的水让幼儿在玻璃杯中装满水,用一块硬纸板盖住杯口,用手按在纸板上把杯子倒过来,再逐渐地松开手,观测有什么现象。水流出来了吗?想一想为什么? 四、 小试验:谁让水面升高了 在碗中立一根蜡烛,倒入少量的水,点燃蜡烛,然后将玻璃杯罩在蜡烛上,观测有什么现象。引导幼儿说一说谁让玻璃杯中的水升高了? 五、出示钢笔、针管、吸盘玩具等实物,小结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反思: 通过这一活动,幼儿都能很好地认识空气并知道空气的重
43、要性,活动中主要通过屡屡试验,摸索利用小纸片使杯子里的水倒过来而不流出来的方法,来感知空气的压力。环节中粘钩的运用合理、形象,也增加了趣味性,活动效果很好。本次活动围绕目标进行,每个环节紧紧相扣,层层递进,从而激发幼儿保护空气,保护大自然的意识。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10、大班科学奇妙的空气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我一直认为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应当再重视静态知识的传递,而应当重视将知识和儿童的生活有机牵挂起来,变静态的传递为动态的索取。重视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在科学活动内容的选择上“源于生活,缘于兴趣。空气是人和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无处不在,无色、无味、无固定外
44、形。但是在与中班幼儿平日的交流中,我发现幼儿对空气的了解知之甚少,于是我设计了本次科学活动。活动主要通过五个阶段的试验让幼儿多种感官积极参与进行摸索,从而了解空气的存在与奇妙,感知空气滚动形成风,帮助幼儿初步了解空气与人以及其它物质的关系。在试验过程中,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注意让每个幼儿都参与进来。通过观测,发现真知;通过尝试验证真知,培养幼儿探究科学的能力以及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活动目标: 1.了解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固定外形的物质。 2.初步了解空气滚动产生了风,以及空气与人的关系。 3.培养幼儿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4.使幼儿对摸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摸索的兴
45、趣。 活动准备: 1.条形的气球11个、圆形气球1个、充气动物玩具2个、一个打火机、一根香条、5支小蜡烛、5个烧杯、一把扇子。 2.风车图片ppt。 3.关闭活动室的窗户。 活动过程: 一、师幼通过深呼吸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及特点 教师做深呼吸,幼儿也模仿着做深呼吸。 提问:我们用鼻子吸到了什么?(空气) 师引导幼儿用眼睛看、用小手摸、用鼻子闻,感知空气无色、无形、无味的基本特征。 设计意图: 通过深呼吸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直奔主题,同时又很奇妙地渗透了空气的基本特点,激发幼儿对空气的关注兴趣。 二、师幼通过“改造气球感知空气的变形 1.老师出示不同外形的气球,以及不同外形的充气玩具。 2.引
46、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外形。 3.引导幼儿思考这些玩具为什么能鼓起来? (幼儿探讨) 4.师小结过渡:这些玩具能鼓起来是由于里面填充了空气。空气没有固定的外形,把它装在圆形的容器里,它是圆的;把它装在长方形的容器里,它是长方形的;装在兔子的气球里,它就成兔子外形了。空气是会变的魔术师,老师请你们来看看空气是怎么变形的。 5.老师取出一个条外形的气球,通过挤压把它设计成一小狗模样。 6.把10个条外形的气球分发给幼儿进行造型设计。其余幼儿注意观测这些条外形气球的变化。 幼儿进行操作老师表扬心灵手巧的幼儿。 7.拓展过渡:空气是个魔术师可以任意改变外形,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些东西和他一样没有固定的外形,你能
47、想出来吗? 幼儿思考,交流。 师小结:像空气一样的气体,像水一样的液体都没有固定的外形。比方说天上的云、雾、风,我们吃的油等等。 设计意图: 此环节重点让幼儿通过观测、操作去主动发现空气是没有固定外形的。结尾的拓展是对幼儿好奇心的培养,让幼儿学会联系生活中的所见进行比对从而拥有更多的发现。 三、通过造风试验感知空气滚动产生风 1.师开启活动室的窗户,引导幼儿感受有什么东西吹进来了。 2.师用打火机点燃一根香条,让幼儿观测烟的方向,然后用扇子轻轻扇动,让幼儿观测烟的方向,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烟的方向发生了改变?(扇子的扇动使空气滚动了) 3.师让全班幼儿用手对着脸扇一扇,看看会产生什么?(有一股风
48、) 4.请一名幼儿拿着一个圆气球,然后对着另一名幼儿的脸,放掉气球里的气,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觉。 5.启发幼儿思考风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幼儿交流) 6.师小结补充:通过方才的几个小试验我们知道空气滚动产生了风。风有时大有时小。空气跑得快,风就跟着快,空气跑得慢,风就跑得慢。 7.师引导幼儿思考交流:假如我们在一个小房间里感觉闷时要怎样呢?夏天,小朋友感觉热怎么办?冬天,在外面感觉风很大很冷的时候,该怎么办呢?早晨起床,房间里气味很不好,应当怎样呢? 8.知识拓展:ppt出示风车图片,告诉幼儿人们利用风的力量可以发电。 设计意图: 在感知风的形成这个环节,我主要设计了四个体验步骤来感知空气滚动形
49、成了风这一科学知识:感知自然风扇子扇动的风手扇动的风气球放出的风。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会在生活中奇妙利用风,实现知识和生活的链接。关于风的知识拓展,是为幼儿开启又一扇科学探究之门。 四、通过捂鼻试验,感知空气与人的关系 1、无色、无味、无固定外形的空气和我们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呢?我们来做个试验:用小手把鼻子捏紧,紧闭嘴巴,直到自己不安逸为止。 2、师引导幼儿思考交流方才为什么会感觉难受。 3、师小结:我们的生命离不开空气,长时间吸不到空气,我们就呼吸困难了,所以睡觉的时候,一定要把脑袋放在被子外面,这样我们就能吸到空气了。 设计意图: 此环节除了让幼儿亲身感受空气是人赖以生存的重要生命元素外,还
50、将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意识渗透其中,让幼儿学科学,用科学。 五、通过蜡烛熄灭试验,了解空气的助燃性 1、我们的生命离不开空气,火其实也离不开空气,老师给你们做个试验:先点燃一根蜡烛,然后用一个烧杯罩住,过一会儿,把烧杯拿掉,看看蜡烛怎样了。 2、师请5名幼儿到操作台前做同样的试验。 3、小朋友们现在知道了火离不开空气,要是家里炒菜的油锅着火了,最好的灭火方法是什么呢? 幼儿探讨交流。师小结:对于着火的油锅,让火苗碰不到空气最好的方法是快速盖上锅盖。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紧扣课题,突出空气的“奇妙,让幼儿逐步加深对空气的好奇心。同时也是渗透学科学用科学的理念,引导幼儿学会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51、六、师总结延伸 空气就是这么奇妙,风离不开它,我们离不开它,连火也离不开它呢,还有哪些东西离不开它呢?它到底还有哪些奇妙的作用呢?小朋友们平日可要多听、多看、多问、多想,就会有大量发现哦! 设计意图: 幼儿科学素养的形成仅仅靠几节科学活动课是远远不够的,老师必需让每节科学活动课都长满向外不断延伸的触角,这样的科学活动才是有生命力的。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先从教育目标方面来看:活动目标对比明确,恰当表达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也在目标中表达。所选内容以及整个设计过程,符合新纲要精神,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活动过程紧紧围围着目标,环环相扣,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从活动过
52、程来看,第一环节:以猜谜的形式导入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说说是谁的尾巴、外形等。在这过程中激励幼儿说出不同答案和看法,给予每个幼儿充分展示的机遇;其次个环节:用课件的形式调动幼儿观测的兴趣,生动形象地让幼儿了解动物尾巴的功能,使幼儿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第三个环节:操作活动,完成拼图游戏,引导幼儿动手又动脑。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幼儿在用手用脑的过程中积极的摸索认识了更多的动物以及它们尾巴的功能。科学活动不仅仅是传授科学知识,更要紧的是在活动中培养幼儿拥有科学的素养,一双擅长发现的眼睛,一颗充满好奇的心,一双敢于尝试的双手,一个擅长思考的大脑。这些科学素养的形成
53、需要丰富的、好玩儿的形式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11、大班科学空气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知道我们周边四处都有空气。 2、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学习摸索空气的简单方法。激发幼儿摸索欲望,培养幼儿对科学试验的兴趣。 3、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试验。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摸索,寻觅答案,感受摸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玻璃杯、玻璃缸、毛巾、背景音乐、袋子、气球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 1、教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要变个魔术,你们想不想看啊?那小眼睛可要看细心了! 2、教师:这是什么
54、?(毛巾)是干的还是湿的呢?来,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是什么样的毛巾啊?是块干毛巾。 3、教师:这是什么呀?(杯子)老师现在要把毛巾放到杯子里面,然后把杯子直直地倒放在水里,你们猜一猜毛巾会不会湿?(请你说一说) 4、教师:那我们取出来看一看,湿了没有呢?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湿了没呀?(没有)咦,真古怪,毛巾明明是放在水里的,却没有湿,是不是很奇妙呢? (二)引出空气原理。 1、教师:老师再来变一个魔术,这是什么?(毛巾)这是什么?(杯子)我们也要把毛巾放进杯子里面,这次老师是斜斜地放进水里,小朋友细心观测哦。看一看会发生什么现象。(气泡产生)小朋友,猜一猜毛巾有没有湿呢?(请你说说看) 2、教师:
55、毕竟毛巾湿了没有?让我们取出来看一看,我用手扭一扭,湿了没有?(湿了)为什么会湿了呢? 3、教师:这一次啊,老师的杯子是斜斜地放进去的,斜斜地放杯子里面有空气,空气跑出来了,小朋友说一说什么跑进去了?(水)空气跑出来了,水就跑进去了,所以我们的毛巾就会湿了。而第一次没有湿,是由于空气跑出来了没有?(没有)所以毛巾是干的。方才老师给小朋友变了两个关于空气的小魔术,好看吗? (三)身边捕获空气,初步感知空气。 1、教师:那么空气它在哪里呢?它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呢?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试验。小朋友看,这是什么?(袋子),我要用袋子去捉空气,看看老师是从哪里捉到空气的(用袋子从桌子底下捉了一袋)我捉了
56、一袋空气,你们说一说我是从哪里捉到的呀? 2、教师:老师捉了一袋子的空气,你们也想来捉捉空气吗?老师帮你们每人准备好了一个袋子,都有了吗?现在我们把袋口张开,来捉捉空气,捉好后要捏紧袋口,举起来,我看看,谁捉空气又多又快?(表扬幼儿) 3、教师:现在我们把袋口逐渐张开,用眼睛看一看空气,你能看得见里面的空气吗?(看不见)对,空气是看不见的。那么袋子里的空气有颜色吗?(空气是没有颜色的) 4、教师:(用同样的方法来捕获)袋口张开,用你的小鼻子闻一闻空气是有没有味道的呢?(对,空气是没有气味的)用你的小手伸进袋子里去摸一摸,能摸到空气吗?(空气是摸不到的) (四)周边捕获空气,加强对空气的认知。
57、1、教师:我们到别的地方去捉空气好不好?试试能不能捉到空气?(带领幼儿到各个地方捉空气,播放背景音乐) 2、教师:好,请小朋友把袋子收回来,我请小朋友相互说一说你是从哪里捉到空气的?(你告诉旁边的小朋友在哪里捉到空气的,自由发言) 3、教师:好了,你们方才是不是在各个地方都捕获到了空气啊?那么你们说空气能看得见吗?有颜色吗?有味道吗?摸得着吗? 教师总结:原来我们周边四处都有空气,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也摸不着,因此小朋友寻常认为我们周边没有的东西,实际上空气是的确存在的。我们用小手扇一扇空气,有什么感觉?说明空气是存在的,滚动的。 (五)与空气宝宝做游戏。 1、教师:小朋友们玩过气
58、球吗?(玩过)今天老师也请你们来玩气球,愉快吗?不过,你们先想一想,怎样让气球变大呢? 2、教师:假如气球小说明我们吹进去的空气是多还是少呢?老师给小朋友每人准备了一个气球。(幼儿操作,个别指导)吹好了以后捏紧你的气球。 3、教师:我们来比一比谁的气球最大,说明他吹进去的空气最多。谁的气球最小,说明他吹进去的空气最少。好了,气球宝宝累了,我们让它在边上休息一下。 (六)保护空气,争做环保小卫士。 1、教师:现在老师和小朋友来做一个试验,把你的嘴巴闭上,再把你的鼻子捂起来,我请小朋友来说说是什么感觉?是不是不安逸的感觉呢?为什么会有不安逸的感觉? 教师小结:由于我们把嘴巴闭上,把鼻子捂起来,空气
59、就不能进入我们的嘴巴和鼻子里,我们就不能进行呼吸了。所以我们就会感觉喘不过气来,十分难受,你们说我们人需不需要空气呀? 2、教师:我们人需要空气,动物呢?花草树木呢?它们也需要空气,凡是有生命的地方都需要空气。假如没有空气会怎么样呢?会无法生存。 3、教师:我们虽然离不开空气,我们需要怎样的空气呢?是洁净的空气还是受到污染的空气呢?假如我们吸进了不洁净被污染的空气就会生病,对我们的身体就不好,所以小朋友们要保护好我们的空气,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垃圾能不能乱扔,能不能随地吐痰,爸爸抽烟了,我们应当怎么对他说?我们还可以怎么做呢?我们来看一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好不好?小朋友说说他们在做什么?(幼儿说一说
60、)他们在做环保小卫士,来保护我们的环境,让我们的空气更加清爽洁净,我们吸入洁净的空气,我们的身体才会棒棒的,身体才会健康。 活动反思: 一、在游戏中激励幼儿积极主动摸索。 在本次活动中,我首先让幼儿摸索与空气袋做朋友的方法,激励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摸索与空气袋接触的方法,用身体部位与空气袋接触。在游戏中,幼儿通过交流、尝试,想出了大量与空气袋做朋友的方法。有的小朋友向上跳,用手触碰空气袋,这是大部分小朋友想到的方法;有的幼儿想到了用头顶、用脸颊去触碰空气袋,也得到了成功尝试,还有的小朋友说可以用脚,但失败了。尝试有成功,有失败,但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主动思考、积极摸索的精神,是他们良好学习品质的表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如何获取期刊论文格式
- 入团申请书高中1000字
- 大学生创业项目训练计划
- 上海大学生餐饮创业项目
- ktv双十一活动策划书(第二稿)
- 第5章 一元一次方程单元测试(含解析)-七年级数学下册(华师大版)
- 音乐的本质探索
- 艺术与生活模板
- 聘任申请书养护工
- 初级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初级银行从业资格考试《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押题密卷4
- 2025年酒店总经理岗位职责与薪酬协议
- 绿色能源项目融资计划书范文
- 大树扶正施工方案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母婴照护赛项)考试题库(含答案)
- 课题申报参考:全龄友好视角下的社区语言景观评估及空间优化研究
- 五年级下册语文四大名著常考知识点
- 2024年上海普陀区司法局招聘人民调解员考试真题
- 光伏发电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及技术措施
- 驾照考试题库及答案(完整版)
- 2025年1月日历表(含农历-周数-方便记事备忘)
- 2025中国铁塔公司社会招聘85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