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最后常用生化课件_第1页
医学最后常用生化课件_第2页
医学最后常用生化课件_第3页
医学最后常用生化课件_第4页
医学最后常用生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血糖及其代谢产物检测 1血清脂质和脂蛋白检测2血清电解质检测3心肌酶和心肌蛋白检测 4其他血清酶学检测5内分泌激素检测 6治疗性药物监测7教学内容血糖及其代谢产物检测 1血清脂质和脂蛋白检测2血清电解质检测2Part 1 Blood Glucose and its Metabolic Products2Part 1 Blood Glucose and 3激素调节血糖浓度升高肝糖原分解加强;糖异生加强血糖浓度降低肝糖原合成增加;糖异生减弱血糖胰岛素IGF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皮质醇肝脏的调节空腹血糖(FBG)指空腹血浆葡萄糖(FPG)。影响因素:肝脏、内分泌激素、神经、标本 因素、方法临床意

2、义:诊断糖尿病的依据、判断糖尿病 病情及控制程度的指标空腹血糖测定3激素调节血糖浓度升高肝糖原分解加强;糖异生加强血糖胰岛素43.96.1 mmol/L参考值范围FBG大于7.0mmol/L称高糖血症摄入过多、紧张、剧烈运动等,糖尿病,内分泌疾病,肝脏和胰腺疾病,应急性、药物性等。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小于2.8mmol/L称低糖血症饥饿、妊娠;胰岛素增多或升糖激素不足;急性肝损坏、先天性糖原代谢酶缺乏;营养不良、消耗性疾病、药物等。临床意义43.96.1 mmol/L参考值范围Fasting Bl5Glucose Tolerance Test糖耐量试验( gluco

3、se tolerance test,GTT)是指口服或注射一定量葡萄糖后,每间隔一定时间测定血糖水平。分类1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GTT)5Glucose Tolerance Test糖耐量试验( 61无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或FBG异常,以及有一过性或持续性糖尿者2无糖尿病症状,但有糖尿病家族史3有糖尿病症状,但FBG未达到诊断标准者4妊娠期、甲亢、肝病时出现糖尿者5分娩巨大胎儿或有巨大胎儿史的妇女6原因不明的肾脏疾病或视网膜病变OGTT适应症61无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或FBG异常,以及有一过性或持续性7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方法

4、实验前3天正常饮食,前一天晚餐后停止进食,次日抽取空腹血2ml后,口服75g葡萄糖,采集30min、1h、2h、3h患者静脉血1ml,测定血糖和尿糖。参考范围30min1h 血糖达峰值(7.89.0mmol/L);2h血糖7.8mmol/L;空腹6.1mmol/L3h恢复正常; 尿糖(-)7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方法889诊断糖尿病临床意义平坦型糖耐量曲线判断IFG延迟型糖耐量曲线判断IGT判断低血糖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9诊断糖尿病临床意义平坦型糖耐量曲线判断IFG延迟型糖耐量曲1有糖尿病的典型症状,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FPG)

5、7.0mmol/L23口腹葡萄糖耐量(OGTT)试验2h血浆葡萄糖浓度11.1mmol/L,峰值11.1mmol/L(一)糖尿病诊断标准 糖尿病诊断标准有糖尿病的典型症状,随机血糖浓度 11.1mmol/L,尿糖(+)1有糖尿病的典型症状,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FPG)7.0m空腹血糖损伤和糖耐量减退的诊断标准1.空腹血糖损伤(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在6.17.0mmol/L2h血浆葡萄糖 10%,预后差鉴别:糖尿病性高血糖及应激性高血糖Glycosylated Hemoglobin17糖化血红蛋白糖化HbA1与血液中的己糖(主要是葡萄糖)缓

6、18 Part 2 Serum Lipids and Lipoproteins18 Part 2 Serum Lipids 19类脂lipoid脂类lipids脂肪(三酰甘油TG) 是体内储存能量的 fat (triglyceride) 主要形式(可变脂)胆固醇(cholesterol, Ch)胆固醇酯(cholesterol ester, ChE)磷脂(phospholipid, PL)糖脂(glycolipid, GL) 细胞膜等结构的重要组分(基本脂)脂类的分类:Serum Lipids血脂不溶于水,以脂蛋白的形式运输。血浆、血浆所含脂类统称血脂(lipids)。19类脂脂肪(三酰甘油T

7、G) 是体内储存能量的胆固醇(cho20种类项目血浆(清)脂质TC、TG、总脂质、 磷脂、游离脂肪酸血浆(清)脂蛋白HDL-C、LDL-C、VLDL-C、CM、LP(a)、HDL亚组分 、ox-LDL、RLP血浆(清)载脂蛋白apoA1、apoB、apoA2、C2、C3、E血浆(清)脂代谢相关蛋白与酶CEPT、PL基因突变分析载脂蛋白E基因型/表型载脂蛋白B基因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型临床血脂分析项目20种类项目血浆(清)脂质TC、TG、总脂质、 磷脂、游离脂21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游离胆固醇(30%)胆固醇酯(70%)空腹时60%存在于LDL中性 质反映胆固醇摄取和合成情况。影响因素多。Ser

8、um Lipids TC增高:饮食;冠心病、动脉硬化;胆道梗阻 TC降低:严重肝病;慢性消耗性疾病;药物参考范围临床意义合适水平:5.20mmol/L升高:5.72mmol/L边缘水平:5.235.69mmol/L21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游离胆固醇(30%)胆固醇酯(70%22Serum Lipids三酰甘油含2-3种脂肪酸,组成复杂、种类多主要存在于CM、VLDL中性 质能量来源,参与CHO和CE合成。影响因素多,波动大。临床意义TG增高:饮食;冠心病、动脉硬化、肥胖症; 糖尿病、甲减、肾病综合症;阻塞性黄疸TG降低:低-脂蛋白血症;严重肝病;慢性消 耗性疾病;甲亢0.561.70mmol/L

9、性 质参考范围22Serum Lipids三酰甘油含2-3种脂肪酸,组成23 血浆脂蛋白( lipoprotein, LP):脂质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脂蛋白。是血浆脂类的主要存在、代谢与运输形式。 分类 超速离心法:CM、VLDL、LDL、HDL 电泳法: CM、-LP 、pre-LP、-LPSerum Lipoprotein23 血浆脂蛋白( lipop24血 清 脂 蛋 白 的 组 成 特 点电泳分类颗粒大小主要脂质生理功能临床意义CMCM80-500外源TG外源TG到组织I型、V型高脂血症VLDL前脂蛋白25-80内源TG转运内源性TG冠心病 危险因子LDL脂蛋白20-25CE转运内源性TC

10、首要致AS性脂蛋白、肾病综合症、甲减HDL脂蛋白7.5-10PL转运组织胆固醇至肝清除冠心病保护因子Lp(a)较LDL慢较LDL大CE转运TC至血管壁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的危险因子24血 清 脂 蛋 白 的 组 成 特 点电泳分类颗粒大小主 临床实验室先将血浆脂蛋白分离,酶法分别测定各 脂蛋白中脂类的量(胆固醇、三酰甘油等)。 HDL-C、LDL-C、VLDL-C HDL-TG、LDL-TG、VLDL-TG临床意义: 发现和诊断高脂蛋白血症(高脂血症) 协助诊断和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症 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疾患(如冠心病) 监测与评价高脂蛋白血症、AS或CHD等疗效Serum Lipoprotein

11、 临床实验室先将血浆脂蛋白分离26TGmmol/LTCmmol/LHDL-Cmmol/LLDL-Cmmol/LLP(a)mg/L最适值 1.705.201.032.074.9低值1.04血脂危险水平划分标准26TGTCHDL-CLDL-CLP(a)最适值5.5mmol/L。 摄入过多:饮食、输钾过快或量过大、输入库存血。 排泄障碍 肾小球排钾降低:各肾功衰少尿期、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远端肾小管泌钾障碍:SLE或无尿;代谢性酸中毒。细胞内钾外移 组织细胞和血细胞破坏:大面积烧伤、严重溶血; 缺氧及代谢性酸中毒、药物、家族性假性高钾:采血压迫过久、血管外溶血、细胞增多症37血钾测定临床意义38血

12、钾测定2低钾血症(hypokalemia):血清K+145mmol/L临床较少见病因水丢失过多:出汗过多、烧伤、长期腹泻、呕吐、糖尿病内分泌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醛固酮增多症、肾小管排钾保钠钠摄入过多高钠血症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细胞内水向细胞外转移,病人出现细胞内脱水症状。40血钠测定临床意义41血钠测定 临床意义 2低钠血症(Hyponatremia) :血清Na+80kD 三种同工酶:CK-MM(3)、CK-MB(2)、CK-BBCK-BB存在于脑组织心肌内80%左右为CK-MM,CK-MB占1525%骨骼肌中9899%是CK-MM,CK-MB占12% 55肌酸激酶及同工酶 (cr

13、eatine kinase,C56参考范围酶活性测定(酶偶联法,37) 38174U/L(男),26140 U/L(女) CK-MB活性25U/L酶质量法: CK-MB为 1.5可早期诊断AMICK-MM: CK-MM3/ CK-MM10.5可诊断AMICK-BB:诊断神经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57肌酸激酶同工酶临床意义58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一般特性分布:心肌、骨骼肌、肾脏、肝脏等作用:无氧酵解中调节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组成:由两个亚基(H和M)组成的四聚体,分子量135kD。同工酶及存在部位:心肌:LDH1(H4)、LDH2(MH3)肺、脾:LDH3(M

14、2H2)肝、骨骼肌:LDH4(M3H)、LDH5(M4)58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59命 名 亚单位组成 主要分布组织及细胞 LD1 H4 心肌、红细胞、肾皮质、白细胞、肝 LD2 H3, M1白细胞、肾、红细胞、心肌、肝 LD3H2, M2白细胞、脾、肺、血小板、肝、淋巴组织等 LD4H1, M3肝、骨骼肌、白细胞、血小板 LD5M4骨骼肌、肝、血小板 59命 名 亚单位组成 主要分布组织及细胞 LD1 H4 60乳酸脱氢酶临床意义心脏疾病(如AMI) LDH活性增高、LDH1和LDH2明显增高, LDH1/LDH21肝脏疾病:急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L

15、DH5 LDH4增高,胆道疾病未累及肝LDH4 LDH5肿瘤:大多数癌LDH5LDH4LDH3;生殖、肾肿瘤LDH1、LDH2升高其他:骨骼肌疾病LDH5LDH4、肺病LDH3增高肾梗死、急性白血病及广泛转移的恶性肿瘤均可增高60乳酸脱氢酶临床意义61心肌损伤酶谱的缺点不能满足早期诊断要求:血中升高出现时间较迟特异性不高:分布广泛不能满意的反映微小心肌损伤(MMI):诊断心肌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高。多数与梗死面积不成比例 61心肌损伤酶谱的缺点62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Tn) 一般特性功能:横纹肌收缩的调节蛋白,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中,参与由钙离子介导的肌肉收缩

16、活动的调节。Tn组成:肌钙蛋白T(TnT):结合原肌球蛋白的亚单位,有快、慢骨骼肌型、心肌型3种亚型肌钙蛋白I(TnI):抑制亚单位,有快、慢骨骼肌型、心肌型3种亚型肌钙蛋白C(TnC):钙结合亚单位,骨骼肌型和心肌型相同62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Tn63心肌肌钙蛋白临床意义诊断AMI cTnT和cTnI是目前心肌损伤最具特异性的标志物。在心肌梗死发生后36h血中出现升高,并能维持较长的时间(cTnI为57d,cTnT为1015d)。 判断微小心肌损伤(MMD)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 当cTn出现阳性时,提示已经发生了微小心肌损伤,预后较差。因此,cTnT和cT

17、nI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一个危险分级指标。预测血液透析病人心血管事件 63心肌肌钙蛋白临床意义64心梗后灌注成功与未再灌注病例cTnT的变化 未再灌注灌注成功cTnT还可用于评估溶栓疗法的成功与否,观察冠状动脉是否复通; (双峰的出现)64心梗后灌注成功与未再灌注病例cTnT的变化 未再灌注灌注65心肌肌钙蛋白的评价(优点)cTn的敏感度及检测特异性均高于CK,而且能检测微小损伤(如UA、心肌炎); 有较长的窗口期,有利于诊断迟到的AMI、UA和心肌炎的一过性损伤双峰的出现,易于判断再灌注成功与否; 与心肌损伤范围大小相关,可用于判断病情轻重,指导正确治疗;胸痛发作6h后,血cTn浓度正常可排除

18、AMI。 符合理想的心肌损伤的标志物条件65心肌肌钙蛋白的评价(优点)cTn的敏感度及检测特异性均高66肌红蛋白(myoglobin,Mb) 一般特性分布:心肌和骨骼肌组织特有的氧结合蛋白,分子量为17.8kD。分子结构:由一条多肽链和1个血红素分子构成。功能:Mb能可逆地与氧结合,在肌细胞内有贮存和运输氧的能力。病理:血液中极少,当心肌细胞损伤后,Mb的分子量小,可以很快从破损的细胞中释放出来。 66肌红蛋白(myoglobin,Mb) 一般特性肌红蛋白临床意义心肌损伤早期标志物最早出现的生化标志物:AMI发生后0.52h升高升高幅度和持续时间与梗死面积和心肌坏死程度正相关。排除AMI的诊断

19、 Mb特异性不高,但有高度的敏感性。因此,胸痛发作后612h血清Mb正常有助排除AMI。观察心肌有无再梗死 Mb清除迅速,发病1830h可恢复正常,否则说明梗死继续扩大,心肌坏死加重或新梗死发生。肌红蛋白临床意义68临床常用的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常用标志物一览表心肌标志物分子量(kD) 判断值出现时间(h)达峰时间(h)恢复时间(h)升高倍数Mb17.8100g/L0.525121830520CK86200U/L3810367296525CK-MB8625U/L,3g/L389304872520MB亚型86MB22.6U/L1448122435MB2/MB11.5LD135200U/L818247

20、2610d35LD113540%总LD8182472610d510LD1/LD21cTnT39.70.1g/L361024510d30200cTnI22.51.53.1g/L361420714d205068临床常用的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常用标志物一览表心肌标志物分子69急性心肌梗死常用标志物动态变化 MOcTnTcTnIMbLD1CK-MBMLCmyosin light chains,MLC69急性心肌梗死常用标志物动态变化 MOcTnTcTnIMb70心肌损伤灵敏指标报告70心肌损伤灵敏指标报告71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FABP) 一般特性 FAB

21、P所结合的蛋白是清蛋白,以心肌和骨骼肌中的含量最丰富,其他脏器中含量很低。FABP是细胞内脂肪酸载体蛋白,在细胞利用脂肪酸中起重要作用。临床意义早期诊断AMI:AMI发病后0.53h,血浆FABP开始增高,1224h内恢复正常。FABP对早期诊断AMI比Mb、CK-MB更有价值。其他骨骼肌损伤、肾功衰病人血浆FABP也可增高。71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 binding 72Part 5 Immportent Serum EnzymesACP、AMS、LPS、CHE72Part 5 Immportent Serum 73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主要存在于细胞溶

22、酶体中血清ACP:男性主要来自前列腺,女性来自肝脏、红细胞和血小板临床意义前列腺疾病:癌、肥大及炎症骨骼疾病肝脏疾病血液病73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主要存在于74淀粉酶及其同工酶淀粉酶(amylase,AMS):一种水解淀粉、糊精和糖原的水解酶,主要来自胰腺(P-AMS)和腮腺(S- AMS),心、肝、肺、甲状腺、卵巢等也含少量的AMY。AMS分子量小,易由肾脏排出,半衰期2h,所以病变时升高的持续时间短。胰腺疾病时P-AMS增高,腮腺疾病时S-AMS增高AMS变化血早于尿,尿持续时间长。在胰腺疾病的诊断中灵敏度为70%95%,特异性为33%34%。 74淀粉酶及其同工

23、酶淀粉酶(amylase,AMS):一种水75淀粉酶及其同工酶临床意义1AMS活性增高 (1)常见于急性胰腺炎,一般于发病612h开始增高,1272h达到高峰,35d恢复正常。(2)还见于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胰腺癌早期和胰腺导管阻塞等。(3)非胰腺疾病如腮腺炎、酒精中毒、肾功能不全等。2AMS活性减低 (1)慢性胰腺炎,由于胰腺组织严重破坏,导致分泌功能障碍所致。(2)胰腺癌,肿瘤压迫时间过久,胰体组织纤维化,导致分泌功能减低所致。75淀粉酶及其同工酶临床意义76淀粉酶及其同工酶临床意义淀粉酶同工酶的临床意义有: 协助急性胰腺炎的诊断; 判断高血清淀粉酶的来源; 估计胰腺外分泌功能; 有助于巨

24、淀粉酶的诊断。76淀粉酶及其同工酶临床意义77脂肪酶(lipase,LPS) LPS:催化天然底物油脂水解,生成脂肪酸、甘油和甘油单酯或二酯。主要来源于胰腺,胃和小肠也少量产生。胰腺病变时脂肪酶和淀粉酶均可增高,但血清淀粉酶增高的时间较短,而脂肪酶增高可持续1015d,其增高的程度高于淀粉酶,而且特异性高。 77脂肪酶(lipase,LPS) LPS:催化天然底物油脂78脂肪酶临床意义1LPS活性升高:胰腺炎、胰腺癌早期或胰管阻塞时血清脂肪酶均可增加。急性胰腺炎时LPS明显升高,其升高可与AMS平行或更早,持续时间长(1015d),特异性比AMS好,与AMS同时测定可提高急性胰腺炎诊断灵敏度。

25、慢性胰腺炎的增高幅度较低。2活性减低:胰腺癌晚期、胰腺结石、胰腺囊性纤维化导致胰腺导管阻塞时。78脂肪酶临床意义797980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分类: 乙酰胆碱酯酶红细胞、肺、脑和交感神经节 假性胆碱酯酶血清临床意义活性升高:肾脏疾病、肥胖、脂肪肝、甲亢; 精神分裂症、溶贫、巨幼细胞性贫血活性降低:有机磷中毒(中毒程度)、肝病及恶性肿瘤、营养不良恶性贫血 80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分类:81Part 6 Endocrine Hormone 甲状腺激素、甲状旁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 肾上腺髓质激素、性腺激素 垂体激素 81Part 6 Endocrine H

26、ormone82一、甲状腺功能检测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主要对组织代谢(蛋白质、糖、脂肪等)、生长发育、神经、心血管系统等调节作用。甲状腺激素的分类甲状腺素(thyroxine,T4) 三碘甲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 T3)反三碘甲腺原氨酸(reverse triiodothyronine, rT3)甲状腺激素的存在形式结合型:与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TBG)结合游离型:FT3 (FreeT3)、FT4,发挥生理效应82一、甲状腺功能检测83甲状腺功能紊乱的生物化学诊断指标: 血清总T3(TotalT3, TT3)、总T4(TT4) 血清游离T3(FT)、游离T4(FT4) 血

27、清rT3 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TBG) 促甲状腺激素(TSH)一、甲状腺功能检测83甲状腺功能紊乱的生物化学诊断指标:一、甲状腺功能检测841. 血清TT4、TT3测定 TT4、TT3浓度受血中TBG水平影响,可用TT4/TBG比值进行判断。 临床意义: (1)TT4、TT3增加:甲亢(TT3增加早于TT4),伴TBG增加,区别T3型甲亢(2)TT4、TT3降低:甲减(TT3降低不明显)、甲状腺炎、药物841. 血清TT4、TT3测定 852. 血清fT4、fT3测定 临床意义: fT4和fT3不受血清TBG影响,比TT4、TT3具有更重要的临床价值。 增高:fT3和fT4是诊断甲亢的灵敏指标

28、、甲亢 危象、甲状腺激素不敏感症 降低:fT4是诊断甲减的灵敏指标、药物、糖皮质激素 fT3降低见于T3综合症、糖皮质激素852. 血清fT4、fT3测定863. 血清rT3测定 含量极少、活性低临床意义增高:甲亢(100%)、非甲状腺疾病(AMI、肝硬化、糖尿病)、药物(普萘洛尔、地塞米松)降低:对轻型或亚临床甲减的诊断优于T3、T4;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药物863. 血清rT3测定874. 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 (thyroxine binding globulin) TBG:肝脏合成,其浓度改变对tT3、tT4影响显著。 临床意义:(1)增高:甲减、肝脏疾病、甲状腺癌、风湿病、妊娠、服

29、用避孕药、大剂量E治疗时TBG增加(2)降低:甲亢、遗传性TBG减少症、肢端肥大症、肾病综合症、恶性肿瘤、严重感染(3)tT4/TBG更准确地判断甲状腺功能紊乱: 3.14.5 甲状腺功能正常 0.22.0 甲减 7.614.8 甲亢874. 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 (thyroxine bind88二、钙、磷代谢激素检测 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降钙素(calcitonin, CT ) 活性维生素D (l,25-(OH)2-VitD3 )88二、钙、磷代谢激素检测 甲状旁腺素89小肠骨肾脏促进排磷、吸收钙和VitD3活化促进溶骨,升高血钙促进小肠对钙和磷的吸收

30、functions升高血钙降低血磷Parathyroid Hormone合成:甲状旁腺主细胞89小肠骨肾脏促进排磷、吸收钙和VitD3活化促进溶骨,升高90增高: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原发病同时出现高血钙和低血磷(维D缺乏、肾衰竭、吸收不良) 异源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肺癌、肾癌)降低: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或甲状旁腺术后Parathyroid Hormone90增高: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原发病同时出现高血钙和低血磷(91Calcitonin肾脏骨抑制破骨细胞生成和活性,降低血钙抑制钙磷的重吸收,降低血钙和血磷functions降低血钙合成:甲状腺C细胞分泌的多肽激素91Calciton

31、in肾脏骨抑制破骨细胞生成和活性,降低血92增高:甲状腺髓样癌、燕麦细胞性肺癌、结肠癌、乳腺癌、胰腺癌等降低:重度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术后Calcitonin92增高:甲状腺髓样癌、燕麦细胞性肺癌、结肠癌、乳腺癌、胰腺93 三、肾上腺皮质激素检测 (自学) 四、肾上腺髓质激素(自学) 五、性腺激素的检测(自学) 1血浆睾酮 2血浆雌二醇 3血浆孕酮93 三、肾上腺皮质激素检测 (自学) 四94六、下丘脑-垂体激素检测1.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测定来源:腺垂体,糖蛋白,由和两亚基组成。受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兴奋、甲状腺素负反馈及生长激素抑制影响临床意义: 对甲状腺功能紊乱的诊断及病变部位的

32、判断有价值 (1)原发性甲亢时,T3、T4增高,TSH降低,病变在甲状腺; 继发性甲亢时,T3、T4增高,TSH也增高,病变在下丘脑及垂体。94六、下丘脑-垂体激素检测95(2)原发性甲低时,T3、T4降低而TSH增高,病变在甲状腺; 继发性甲低时,T3、T4降低而TSH也降低,病变在下丘脑及垂体。 (3)其他引起TSH分泌下降:活动性甲状腺炎、急性创伤、皮质醇增多症等。 增多的因素:服用含碘药物、Addison病。 与甲状腺激素的比较: 其他干扰因素少,可靠(不受TBG的影响); 甲状腺功能紊乱的首选筛查项目95(2)原发性甲低时,T3、T4降低而TSH增高,病变在甲96内分泌疾病常用生物化

33、学检测策略1.内分泌腺激素调节的特异性生理过程、生物化学标志物检测 :提供间接证据,可有辅助诊断价值。 2. 直接测定体液中某激素或其代谢物水平 :可对判断有无某种内分泌病直接提供客观指标,最常应用。 3. 动态功能试验 :对确定内分泌病的病变部位及性质很有价值。 96内分泌疾病常用生物化学检测策略1.内分泌腺激素调节的特异97影响内分泌疾病检测的因素 1生物节律性变化 2年龄影响 3药物影响 4妊娠影响 5体位的影响 97影响内分泌疾病检测的因素 1生物节律性变化 2年龄影98Part 7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98Part 7 Therapeutic Dru

34、g 99 利用灵敏、可靠的方法,检测病人血液或体液中药物及其代谢物的浓度,获取有关药代动力学参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建立科学的个体用药方案,以保证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 药物不良反应:5%药源性疾病:15%因药物死亡:30%99 利用灵敏、可靠的方法,检测病人血液或体液中药100治疗性药物监测目的1验证药物是否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2寻找应用标准药物剂量而未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的原因;3调整因生理、病理因素影响的药物剂量及给药方案,以增强疗效和避免中毒;4诊断药物过量中毒和观察处理效果。100治疗性药物监测目的101何种情况下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治疗指数低、安全范围窄,毒性反应强的药物药代动力学特征呈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药物患有肝、肾、心脏等疾病,影响药物代谢,血药浓度变化大在常用剂量下,病人无治疗反应者,测定血药浓度查找原因需长期服用,而药物又极易发生毒性反应者联合用药,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