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阴道炎的实验室检查及临床鉴别_第1页
细菌性阴道炎的实验室检查及临床鉴别_第2页
细菌性阴道炎的实验室检查及临床鉴别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细菌性阴道炎的实验室检查及临床鉴别【摘要】细菌性阴道炎,可分为嗜血杆菌性阴道炎,棒 状杆菌阴道炎、厌氧菌性阴道病炎,加特纳菌性阴道炎等; 是在1984年第一届国际阴道炎会议上命名的。本病是由阴道加 特纳菌和一些、厌氧菌的混合感染所致,可通过性接触传染, 在性关系混乱的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临床当中通过阴道分泌 物涂片检查可发现大量的脓球,并可找到致病菌,但分泌物 中不会有滴虫和霉菌。实验室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是十分必要的。 单有白带增多而没有实验室检查是不能诊断本病的。实验室检 查包括涂片、胺试验、生化法、荧光抗体法等涂片法和胺试 验是简单易于操作的实验室方法,对诊断很有帮助。有条件 的可以作培养或荧

2、光抗体法试验【关键词】细菌性阴道炎 实验室检查 临床实验室鉴别 疾病诊断实验室检查:涂片镜检取尿道分泌物作涂片可找到线索细胞。在一 载玻片上加一滴生理盐水,将阴道拭子分泌物与生理盐水混合成 悬液,加上盖玻片后,在高倍镜下检查。线索细胞为阴道鳞状上 皮细胞粘附多数加德纳菌所致,可见该细胞边缘呈现锯齿状。细 胞已有溶解,核模糊不清,其上附着大量的细小颗粒,亦可用吖 啶橙染色法或相差显微镜观察法检查线索细胞。胺试验 取一滴10%氢氧化钾溶液加入阴道分泌物中, 可闻到有氨味或鱼腥样气味,这是因为分泌物中胺含量较高,遇 碱后可放出氨味来。PH值测定使用PH范围在3.8-6.0的精密PH试纸。用棉拭子取出

3、分泌物后,直接与PH试纸接触。正常成人阴道分 泌物呈酸性,PH值为4.0左右。在细菌性阴道病时PH值通 常 4.5。PH值测定的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低。阴道分泌物污染了 月经血、宫颈黏液及患者有滴虫感染时,其PH值亦可增高。培养法应先分离后再作培养,可见到直径为05mm圆 形、不透明、表面光滑的菌落。生化法取阴道分泌物作生化测定,正常妇女乳酸盐含量高,琥珀酸盐含量低,而本病妇女测定值刚好相反。荧光抗体法涂片后用荧光抗体染色镜检。另外,我们还可进行阴道菌群检查,由于细菌性阴道炎时乳 酸杆菌减少,加德纳氏菌的厌氧菌增加,可计算乳酸杆菌和加德 纳菌的数量变化,作为本病诊断参考。一般取阴道分泌物涂片,

4、 革兰氏染色,用油镜观察35个视野,计算各种菌的数量。乳 酸杆菌为革兰氏阳性大杆菌,(15) umxlum,常成双,单根、链状或栅状排列,非细菌性阴道病乳酸杆菌大于5个/油镜视野, 仅见少许加德纳菌。细菌性阴道炎不仅可见到加德纳菌,还有其 它革兰氏阴性或阳性杆菌,无乳酸杆菌或少于5个/油镜视野。近期有人检测阴道分泌物中的脯氨酸氨基肽酶,认为他是细 菌性阴道炎的特异性标志酶,与临床诊断有良好的一致性,敏感 性和特异性均超过90%,是一种特异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且具有 操作简便、快速、低价的特点。临床实验室鉴别:滴虫性阴道炎:外阴瘙痒剧烈,外阴分泌物非糊状而呈 泡沫状,且无鱼腥臭味,镜检时可见白细胞

5、增多,并可见活动滴 虫。念珠菌性阴道炎:也可伴有外阴明显瘙痒,阴道分泌物 为较稠的白色或黄白色凝乳状或豆腐渣样,无胺臭味,镜检可见 白细胞增多,并可查到及培养到念珠菌胞子及菌丝。、淋球菌性宫颈炎:淋球菌性宫颈炎发生时,宫颈 充血明显,宫颈口及阴道可见多量黄色粘稠脓性分泌物,患 者常伴尿路刺激征,镜检见上皮细胞内有革兰氏染色阴性的 双球菌存在。、性心理异常或性病疑病症:患者常为有不洁性生 活史或知配偶有传播疾病史后,自觉外阴不适,如有不同程 度的痒痛及虫咬感,但阴道分泌物无异常、无线索细胞或偶 见,且无其它病原菌检出。、外阴瘙痒症:可有不洁性生活史,自觉外阴瘙痒, 但无分泌物异常及无病原体检出。

6、该病主要与精神因素及个 体素质有关,为一种皮肤病而非性传播疾病。疾病诊断:下列四项中有三项阳性,即可临床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炎。1、阴道分泌物呈灰白色,很粘稠,甚至象面糊状均匀一 致,但不是脓性分泌物,量多少不定。2、分泌物中胺含量特别高,故呈鱼腥味,性交时或活动 后往往因促进胺释放而使气味加重分泌物中加入 10%氢氧化 钾后也可释出胺味。3、阴道分泌物中的PH值增高,PH范围5.0-5.5,而正 常人为4.5-4.7。4、 阴道分泌物的湿涂片中可检出经线索细胞。细菌 性阴道炎的实验室检查特别是线索细胞的发现对病人来说是相 当重要的,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使用,必将促进对细菌性阴 道炎的各类病理细胞的识别及其临床意义的进一步认识。参考文献罗春丽主编临床检验基础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3.242.曹兴午,相世凡,冯艳杰,等:细菌性阴道病.性学1995, (4): 4346.蔡天沛等编:检验与临床.中华医学会安徽省分会、 1996. 87.郑彩兰主编.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