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效应研究_第1页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效应研究_第2页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效应研究_第3页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效应研究_第4页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效应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温州大学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效应研究摘要: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开始积极接受地区的概念,并将重点放在东亚地区。参加多边贸易体制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战略选择。中国与东盟双方领导人在2002年11月签订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正式启动,且在2010年正式成立。然而,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正式启动以来,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贸易与投资往来已逐渐深入。本文在梳理和归纳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静态效应,并提出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促进中国贸易增长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静态效应;

2、 Abstract:Nineteen ninties, China began to actively accept the idea of area, and will focus on East Asia region.。Participate in the multilateral trade system is the strategic choice of Chinas integration into the world economy。China and asean leaders in both parties signed in November 2002 Framework

3、 Agreement on 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operation,The construction of cafta official start, and opened in 2010。However, since the construction of cafta formally since the launch,Trade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countries and strengthen investment has gradually in-depth。This paper combs out and sums up t

4、he related literature, and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trade effect, and put forward the application of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to promote the growth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policy suggestions. Key words: China ASEAN Free Trade Area;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Trade

5、 effect;目 录TOC o 1-4 h u HYPERLINK l _Toc19336 引言 PAGEREF _Toc19336 3 HYPERLINK l _Toc15256 一、相关文献 PAGEREF _Toc15256 3 HYPERLINK l _Toc15456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 PAGEREF _Toc15456 4 HYPERLINK l _Toc18061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形成背景 PAGEREF _Toc18061 4 HYPERLINK l _Toc17450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内容 PAGEREF _Toc17450 6 HY

6、PERLINK l _Toc29148 三、中国一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 PAGEREF _Toc29148 8 HYPERLINK l _Toc17494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创造效果 PAGEREF _Toc17494 8 HYPERLINK l _Toc3235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转移效果 PAGEREF _Toc3235 8 HYPERLINK l _Toc15678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PAGEREF _Toc15678 9 HYPERLINK l _Toc29915 (一)结论 PAGEREF _Toc29915 9 HYPERLINK l _Toc32

7、747 (二)政策建议 PAGEREF _Toc32747 10 HYPERLINK l _Toc24182 参考文献 PAGEREF _Toc24182 12引言近年来,在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迅猛发展的趋势下,通过建立各种优惠的区域经贸安排。寻求更强大的经济发展空间,已经成为世界时多数国家的一项重要的对外经济政策选择。截至2009年5月,向WTO通报并仍然生效的各种区域贸易安排已达186个(按新的分类),其中2/3是近10多年出现的。大多数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国家都以建立自由贸易区为目标,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更是成为许多国家进行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的首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拥有人口最多的自由

8、贸易区,也是中国第一次与外国合作建立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有助于中国和东盟发展团结合作和友好关系,提高双方在国际贸易当中的地位。区域范围内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已经改变了传统国际贸易的竞争博弈格局,国际贸易的竞争已从国家间的个体博弈迈向集团间的群体博弈。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均参与了不同形式的区域贸易安排,签订了为数众多的区域贸易协定。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已成为大国开展战略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手段,正在加速改变着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因为现行的区域贸易协定已经超越了经济范畴,兼有外交、政治方面的战略意义。它通过更加优惠的贸易、投资及要素流动等诸多条件,将成员的经济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而经济利益的融合又使成

9、员之间形成各种利益共同体。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这一趋势使国家之间的竞争逐渐演变为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一、相关文献国外研究方面,美国经济学家维纳(1950年)首次提出了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的重要概念,他认为,建立关税同盟的效应取决于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的差额。若高效率成员国的低成本产品替代了低效率成员国的高成本产品,就会产生贸易创造效应,而当产品的进口从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转移到同盟内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如果同盟国的生产效率不是世界上最高的,就产生了贸易转移效应,维纳的分析为一体化贸易效应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框架。约翰逊(1965年)认为,仅从生产的角度来分析贸易创造效应不够全面,

10、应考虑一体化产生的消费效应。科登:(1972年)认为,一体化形成市场的大小与贸易创造效应大于贸易转移效应的量成正比关系,成员国之间贸易比例的大小与产生贸易转移的可能性亦成正比,成立一体化之前的关税水平越高,则取消关税的效应越明显,贸易创造空间就越大。瓦尔兹(1996年)认为,经济一体化会促进产业部门在地理上的集中,获得规模收益递增的利益和生产率的持续提高,从而促进区域内贸易的持续增长。和彦小山田5(2003年)通过建立动态效应模型对区域经济一体化进行了分析,模型得出的结论是随着贸易及投资壁垒和限制的逐渐减少,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会促进区外国家对区内国家的直接投资增长,并促进区内成员国之间互相直接投

11、资的增长。国内方面,华中师范大学吴艳(2008)认为从产业结构层次来看,中国总体产业结构在东盟国家中偏低,虽高于新东盟国家,但是低于老东盟5国。表现在虽然贸易额绝对值大,但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大多是纺织品、服装和一些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造成与东盟国家间该类产品较为激烈的竞争。从贸易结构来看,中国与东盟国家总体上呈现出竞争关系,但是也存在着很多互补的领域,如东盟国家的矿产品、矿物燃料、塑料和橡胶制品、木制品、纸浆和纸制品、油脂等,以及中国的金属及制品、纺织服装与鞋类、蔬菜及加工食品、车辆、水泥与石料等,这类贸易约占双方贸易额的一半。即使在双方存在竞争的产品上,也可以找到互补的部分。例如印度尼西

12、亚的资源密集型产品,新加坡的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品都和中国的产业形成互补。浙江大学陈建军(2004)认为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并且双方的贸易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依存度不断上升。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双边贸易的增长中既有市场扩大效应,又有竞争力提升效应,因而具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可持续性。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双边贸易的产品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双方的相互贸易从以产品差异显著的垂直型贸易(产业间贸易)为主转变为以同类产品的水平型贸易(产业内贸易)为主。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双边贸易中的主要产品高度吻合,因而具有紧密的互补关系。在中

13、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双边贸易的互补关系中既包含了基于生产要素比例差异的产业间互补,又包含了基于产业内分工和相似需求的产业内互补。而且产业内互补占有重要的份额,构成了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双边贸易互补的基础。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形成背景区域经济合作成为全球的发展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地区主义的显然是因为各国、各地区都希望抓住发展机遇,应对全球化发展引起的一系列挑战。欧盟和北美早已建立了各自的经济区域集团。而欧盟的成功案例也证明了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性和强大的力量,使欧盟提高了在世界贸易经济、政治中的地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表明,它与全球化发展密切相关。全球化打

14、破了传统的地区性国际关系,形成了全球国际关系体系,而区域经济一体化再度加强了地区关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就是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的趋势下而生的。2、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东盟的直接影响1997年7月东盟国家爆发的以货币、银行、债务以及信用等危机交织并发为特征的金融危机,对该地区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对各国市场开放的进程产生了影响。再加上2001年的“9.11”事件的影响、美日经济的不景气,构成了东盟国家对华政策变化的动因。中国在此期间树立了如责任的大国形象,以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为承诺来给予东盟各国极大的支持,帮助他们走出金融危机。中国作为亚洲中心国家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也与东盟

15、各国的关系得到了迅速的改善和发展。在经历了金融危机之后,东盟为了防止危机的再次发生和冲击明确了地区的发展需要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因而选择与中国建立区域经济的合作机制。3、中国和东盟的关系从1991年开始,中国和东盟的关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双方之间的信任正在不断的增加,猜疑正在减少,各种对话机制都已经建立起来,领导人之间的互访活动十分频繁,强有力地促进了相互之间的合作和理解。签订了双边友好合作联合声明,政治关系在不断的增强,双方的贸易额也有了一定的增长。再之后中国也成功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使得市场加快了改革,而吸引了很多的外资。这使得中国和东盟国家发展进一步合作提供了前提,扩大了彼此之间经济发展的

16、空间。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能带给双方更多的商机,机制提供稳定的经济支持,减少对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依赖性和其经济脆弱性。以上,中国与东盟各国做出了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战略措施。 4、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形成和发展2001年11月6号,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召开的中国与东盟领导人第五次会议上,双方领导人达成重要共识,一致同意在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02年11月4号,第六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在会议中,中方和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于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此协议明确了自由贸易区的措施、时间表、目标、范围、经济、技术等合作领域的具

17、体安排等。该协议在2003年7月1号开始实施。框架协议的签署表明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2003年10月8号,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了第七次中国约东盟领导人会议,中国政府宣布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并且同签署了中国与东盟面向和平繁荣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2004年1月1号,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实施早期收获计划,下调了农产品的关税,到2006年,约600项农产品的关税降为零。在2004年11月29号,双方领导人在老挝万象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标志着自由贸易区建设进入了实质性的执行阶段。2005年7月20号,根据货物贸易协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开始实施降税计划,中方削

18、减了3408种产品的关税,大幅度降低了对东盟的进口关税,免配额以及其他市场准入的条件,在这些改善的措施下,顺利地进入到对方市场。2005年底,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会议中心举行了第九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2007年1月,中国根据货物贸易协议的规定,实施了第2次的关税下调,削减了5375种产品的关税。与此同时,东盟各国也降低了对中国的平均关税。同年的1月14号,第十次中国一东盟领导人在菲律宾宿雾召开会议,中国和东盟双方在会议上签署了中国一东盟自贸区的服务贸易协议,此协议于2007年7月l号正式生效。2009年8月15号,在泰国曼谷召开了中国和东盟经贸部长会议,并签署了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该协

19、议说明了中国和东盟完成自由贸易区的主要谈判。投资协议与2004年签署的货物贸易协议、2007年签署的(服务贸易协议一起构成了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主要内容,从而确保了将在2010年1月1号建成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到了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东盟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了48%,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增长了55%,对东盟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贡献分别达到0.9%(约合54亿美元)和0.3%(约合22亿美元),这为中国与东盟商界创造了无限商机和广阔的前景。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启动并大幅下调关税阶段,时间是从2002年11月,双方签订了以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主要的

20、内容中国一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到2010年1月1日号中国将会实现从东盟进口93%的产品贸易关税降为0;第二个阶段是全面建成自贸区阶段,时间是从2011年到2015年,即东盟的老挝、越南、缅甸和柬埔寨四国和中国贸易的绝大多数产品亦实现关税为0,与此同时,双方在投资市场和服务贸易市场实现更深入的开放;第三个阶段是自由贸易区在2016年之后将会更进一步的巩固和完善此阶段。(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内容从2002年11月4号,中国与东盟签署了自贸区框架协议,双方也已逐渐减免关税,开放各自的市场.决定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东盟的新成员(越南、柬埔寨、缅甸、老挝)计划在2015年建

21、成自由贸易区。1、货物贸易货物贸易自由化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自由贸易区的首要领域,多边贸易体制、区域和双方自由贸易区的建立都是将贸易自由化放在首位。中国和东盟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情况水平有着不一样的差距,自由贸易区的减税就采取了逐年降税的方式,将产品分为3类;早期收获产品、正常产品和敏感产品。同时, 为了加速实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自由化,特别提出了“早期收获”条款,以加速协议的实施。“早期收获”计划是为了让区内的一些国家尽快享受到贸易区带来的好处。在关税削减与取消的时间安排上,依据2003年7月1号实施的最惠国关税税率的高低将产品分为3类,早期收获计划的产品具体分类见表一: 表一 早期收获计划

22、的产品目录产品类别中国与东盟6国东盟的新成员国1实施的最惠国税率高于15%实施的最惠国税率高于30%2实施的最惠国税率5%-15%实施的最惠国税率15%-30%3实施的最惠国税率低于5%实施的最惠国税率低于15%资料来源: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附件5中国和东盟的6个老成员国,4个新成员国实施早期的收获计划,分别按不同时间的框架进行。中国和东盟6国实施“早期收获”计划的时间表架见表二:表二 中国和东盟6国实施“早期收获“计划时间框架(%)产品类别不迟于2004年1月1号不迟于2005年1月1号不迟于2006年1月1号1105025003000资料来源: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附件5

23、对东盟的新成员规定了完全取消关税的期限,即越南在2008年1月1日、老挝与缅甸在2009年1月1日、柬埔寨在2010年1月1日之前将他们的产品关税税率降到零。在此三类产品上分别使用不同的关税削减幅度和进程。起始时间关税税率覆盖关税条目参与国家2003年7月1日wto最惠国关税税率全部中国与东盟十国2003年10月1日中泰果蔬关税降至0中泰水果蔬菜中国与泰国2004年1月1日农产品关税开始下调农产品中国与东盟十国2005年1月对所有成员开始削减关税全部中国与东盟十国2006年农产品关税降至0农产品中国与东盟十国2010年关税降至0全部产品(部分敏感产品除外)中国与东盟老六国2015年关税降至1全

24、部产品(部分敏感产品除外)中国与东盟新四国关于正常类产品的最惠国关税税率应按照特定的关税减少让表和税率逐步削减和取消,具体实施的时间框架为:中国和东盟6国,实施期应从2005年1月1号到2010年,东盟新成员国实施期从2005年1月1日号到2015年。敏感类产品实施的最惠国关税税率应当依照相互同意的最终税率和最终时间削减。敏感类产品的数量应在各缔约方相互同意的基础上设定一个上线。表三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关税削减时间表资料来源于张萌(2010)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分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2.投资协议投资协议包含27个条款 ,对投资公平,最惠国待遇、和通过双方相互给予投资者国民待遇、公

25、平待遇、投资透明度和投资促进等方面做了规定。该协议是为了给双方投资者创造一个自由、便利、透明以及公平的投资环境,同时为双方的投资者提供充分的法律保护,从而进一步促进双方投资便利化和逐步自由化。中国东盟地区的投资开放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各方可以先开放某些产业部门,再逐步开放其他部门,直到实现完全开放。其次,在推动投资机制自由化时,应与世界贸易组织的一般原则如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保持一致。投资法规的透明化是投资自由化的重要标准之一,应以适当、快捷的方式将影响投资的所有相关措施、规章、法律、方针政策等予以公布,并定期报告这些方面的调整和变化。中国与大部分东盟国家签订了鼓励、促进和保护投资的双

26、边协定,可以有效的保护投资被征用、国有化等行为。三、中国一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 从理论上来说多边自由贸易安排之所以是最好的是因为它可以尽可能小地减少由于关税和非关税措施的变化而带来的投资转移和贸易。虽然区域和双边的优惠贸易安排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推进贸易的自由化,从而产生了竞争效应和贸易创造。中国与东盟之间已有的经贸联系是为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同时双边在贸易和投资领域存在着竞争性和互补性。(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创造效果所谓贸易创造效应是指在自由贸易区成立后,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实行专业化的分工,产品从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往成本较低的成员国生产,从成员国的进口增加,新的贸易得

27、以“创造”。贸易创造的效应主要体现在:由于关税的取消,成员国由原先生产并消费本国高成本、高价格的产品转向从生产成本低、价格低的成员国进口产品,这样使得消费者大大节省了开支,提升了本国的福利效应。从一国来看,以与伙伴国扩大的贸易取代了本国的低效率生产,节约了本国的生产资源,对伙伴国扩大了出口市场;从全部成员国来看,产品的生产从成本高的地方转向成本低的地方,自由贸易区内部的生产资源得以重新配置,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中国与东盟均属于发展中的新兴工业化国家,他们相互之间的产业结构十分相似,而东盟也一直视“中国制造”为其潜在的威胁和挑战,再从中国与东盟双边的进出口商品结构来看, 居于主导地位的产业分工是

28、水平型分工,在产业结构和进出口商品结构相近的情况下,双方为了保护本国的市场,对相关产业的贸易设置了较高的贸易壁垒。所以在自由贸易区建立后,相互之间取消了相关的贸易壁垒和非贸易壁垒,水平型分工和贸易格局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贸易扩张效应十分显著,且十分有利于成员国获得贸易创造效应。(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转移效果所谓“贸易转移”,是指由于一体化内部的成员国之间取消了贸易壁垒导致原先从非成员国的低成本进口转为从成员国的高成本进口,发生了“贸易转移”。其带来的后果是:第一,由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阻止进口区外低成本的产品,而用区内高成本的产品来替代原来的供给来源,使得消费者也由原来购买区外低价格的产品

29、转向购买成员国较高价格的产品,增加了开支,并减少了福利。第二,从全球范围来看,这种生产资源的重新配置直接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生产效率的降低和生产成本的提高,从而使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降低。对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而言,即使从传统的贸易转移效应理沦来看,中国与东盟双方之间的贸易转移效应也不会很大。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与东盟各国同属于发展中国家,在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上属于同一个层次,双方在贸易国别分布上和进出口商品结构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如在贸易国别的分布上,中国的贸易伙伴主要是美国、日本、欧盟、韩国、以及我国的港澳台地区,和他们每年的贸易总额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 70%以上。而这些发达国家同样也是东

30、盟许多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和这些发达国家的贸易额同样也在东盟许多国家贸易总额中占很大的比重。在进出口商品结构上,中国和东盟则以均向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出口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制成品为主,特别是集中在如服装、纺织品、鞋类、日用品,组装类电子产品以及机械设备等产品上,均从欧美日这些发达国家进口高附加值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成品为主。因此,无论是从贸易的国别的分布上还是进出口商品结构上看,建立自由贸易区后,中国与东盟双方之间的区内相互贸易都将很难替代各自与区外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往来,这就使得双方在建立自由贸易区后仍然可以保持对发达国家产品进出口的刚性。特别是在一些资金和

31、技术密集型产品上,如化工产品、运输设备、非电子类机械设备等中国与东盟均不具有显著比较优势的产品上,自由贸易区建立后,双方仍然会选择从在这些产品上具有显著性比较优势的发达国家进口这类产品。所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后固然会扩大区内的贸易往来,但不可能造成很大的贸易转移效应。综合以上分析可知,贸易创造所带来效应是正效应,贸易转移所带来的贸易效应则属于负效应,建立自由贸易区能否获得正效应,则取决于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影响的大小。基于中国与东盟双方在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接近,以及出于保护国内市场的目的,各自对于相关产业的贸易的壁垒设置得都比较高,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后,因双方之间贸易壁垒的取消

32、,带来的贸易扩张效应比较明显,因而获得的贸易创造效应也很大。此外,由于东盟的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对于一些东盟较落后的成员国如缅甸、老挝、越南及柬埔寨等,我国工业制成品如电子、机械、服装及纺织品等在这些目标市场上的出口具有很大的潜力,而东盟一些成员国拥有极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产品和木材制品在我国也有极大的需求潜力。基于中国与东盟在贸易国别上的分布和进出口商品结构上的相似性,自贸区成立后,中国与东盟间的区内贸易很难替代各自与区外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往来,使得双方在建立自由贸易区后出现的贸易转移效应不大。总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后,由于关税的减让和非关税壁垒的逐步取消,将会大大地刺激双

33、边贸易量的增加,促进双方贸易结构改善和区内贸易的发展。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结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于 2010 年 1 月 1 日正式建成,标志着以中国为坐标的自贸区时代元年开始,这是我国参与的第一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也是我国与他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它的建立必将对亚洲乃至世界贸易格局将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从有关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效应的理论出发,通过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进程回顾以及中国和东盟双边经贸关系的整体分析,说明: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关系既存在竞争性也存在互补性,基于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基础上,双边贸易关系的互补性使得双方在

34、一些优势互补的产品上产生贸易效应,双边贸易关系的竞争性则增大了自贸区的正的生产效应,带动了整个自贸区区内贸易的增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给我国既带来了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等静态贸易效应,还带来了一系列动态的贸易效应。(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尽管已初步建成,但是距全面启动尚有一段时期,如何更好地促进自贸区的建设,清除协议落实过程中遇到的阻碍,需要我国政府做出一定的政策选择来达到这一目的。(二)政策建议1、以加工贸易促进产业升级我国的国际贸易方式主要采用“三来一补”的加工贸易,该贸易方式一直占出口的很大比重,根据海关总署提供的数据,2010年我国加工贸易出口额为7976.6亿美元,占

35、我国出口总额的51%。加工贸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技术进步,促进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加工贸易引进的技术质量不高,产品附加值较低,加工贸易波及效应差,很难带动国内产业升级。因此,我国应将加工贸易纳入国家产业政策范畴,以加工贸易方式带动国内产业进入国际市场。2、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贸易结构优化我国的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重要原因是产业结构滞后,升级速度缓慢。我国的产业结构现状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产业结构层次低,缺乏竞争力。我国目前依旧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占主体,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比例很低。产业结构的高层次化和合理化是促进产业内贸易发展的根本保证,要提高我国产业和产品的竞争力

36、,就必须调整产业结构,使其符合中国与东盟之间产业内贸易的特点。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工业制品方面存在的竞争程度较大,并且工业制品在中国与东盟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非常大,我们应该仔细分析我国在这方面产品的竞争优势,尽量避免与东盟国家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积极形成与东盟各国在工业制品中不同种类产品的互补。3、发挥规模经济,增强产品竞争力规模经济与产业内贸易是相互联系的,由于目前我国生产制造品的绝大部分企业没有达到最小有效规模,所以其产品成本居高不下,大大削弱了这些企业在积极参与到其水平分工和生产链中。产业结构的高层次化和合理化是促进产业内贸易发展的根本保证,要提高我国产业和产品的竞争力,就必须调整产业结构,

37、使其符合中国与东盟之间产业内贸易的特点。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工业制品方面存在的竞争程度较大,并且工业制品在中国与东盟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非常大,我国外贸企业应该仔细分析我国在这方面产品的竞争优势,尽量避免与东盟国家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积极形成与东盟各国在工业制品中不同种类产品的互补。4、扩大双方之间投资,促进贸易发展外商直接投资的效应将给中国和东盟带来经济发展的契机,我们应该重视通过外资的促进来带动贸易的发展。因此首先应该积极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投资自由化,建立有效的争端解决机制。(1)可组织经济学者研究东盟国家现行的外资状况,为今后“10+1”地区投资制度的安排创造有利条件。大力推动中国与东盟

38、国家之间的投资自由化,促进东盟成员国加快削减其投资限制,开放投资领域。(2)应该重视和鼓励中国企业投资东盟国家。中国正在实行“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竞争力的中国企业到东盟投资设厂,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一个重点。政府要鼓励企业利用东盟国家的引资政策和要素比较优势,积极“走出去”,投资东南亚地区。同时政府应该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在政策上要给各类企业以平等的海外经营权利,切实保证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建立和完善海外经营管理制度,重点扶持一批具有规模经济效应、获取利润能力强的企业多出口,发展相对优势产业和企业。政府应该在信贷、税收、外汇管理政策上制定优惠政策,比如在外汇管理方面适当放宽企业应有的资金调度空间,在税收方面适当减免一些出口税和进口税,并给予一定的优惠安排。我们还可以创建一批吸引外资的工业园区和集高精尖技术研发及高科技产品生产为一体的高技术园区,为充分合理地利用外资创造良好的环境,在园区内合理地配置资源,促进企业产业规模的形成,为企业跨国经营作好准备。参考文献1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第15卷总目次(总第94117期)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24) 2 王士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