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2023学年九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我国在古代就有许多发明和创造领先于世界。下列叙述中不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春秋晚期炼铁 B隋唐时期开始使用火药C战国时期指南针的发明 D商代瓷器的烧制
2、2根据下面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可知样品中碳的质量分数为A44%B46%C54%D64%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氧化钠既是化合物,又是氧化物B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C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的原子都是金属元素的原子D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丰富4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与其它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性质是()A导电性 B溶解性 C氧化性 D导热性5美国普度大学研发出一种制备氢气的新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铝镓合金可以循环使用B太阳能的利用可以部分解决能源危机问题C流程中的氧化铝、水和氧气都属于氧化物D铝镓合金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豆腐是人们喜爱的食物,营养丰富,
3、能为人体提供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化学式为,下列关于亮氨酸的说法错误的是()A亮氨酸属于纯净物B亮氨酸由四种元素组成C一个亮氨酸分子由22个原了构成D亮氨酸中C,H,N,O各元素的质量比为7下列关于 Na、Na+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核电荷数相同核外电子数相等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质量几乎相等化学性质相等Na+比 Na 稳定ABCD8科技发展目新月异。以下研究领域中,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的是()A合成药物B生产化肥C研究地壳运动D将废旧塑料变为燃料9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检验氧气B洗涤试管C给液体加热D稀释浓硫酸10黑木耳中含有丰富的铁,这里的铁应理解为(
4、 )A分子B原子C离子D元素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M元素的离子结构都可用示意图来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x13,y_;M元素的离子符号为_;该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化合物化学式为_。(2)若x9,下列微粒示意图所表示的元素的化学性质与M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该实验中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2)该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填数字序号)。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在集气瓶中加入
5、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成5等份。(3)下列操作可能导致测定结果偏低的是_(填字母序号,下同)。A 红磷的量不足 B 点燃红磷,慢慢伸入瓶中C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了弹簧夹 D 实验过程中未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4)若用其它物质代替红磷进行上述目的的实验,选择物质的依据是_。A 只与氧气反应,不与空气中其他物质反应B 与氧气反应后,不生成新的气态物质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化学实验活动课上,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实验一中,B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A、B两支试管中共同的实验现象是_,其原因是_。(2)实验二中,观察到C中有白色
6、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是_(填化学式)。D试管中无现象,为了探究二氧化碳是否与氢氧化钠反应,甲同学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对比实验:小洪同学认为该实验设计不符合对比实验的基本原则。理由是_。为了探究D中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有碳酸钠,乙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_二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_有碳酸钠生成:_丙同学设计下列实验来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除生成物碳酸钠还有剩余的氢氧化钠。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D中少量溶液于另一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溶液,静置后,取上部清液加入酚酞试液产生白色沉淀,酚酞试液变红溶液中还有氢氧
7、化钠存在小军评价实验操作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_。14有一瓶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同学们想用10%的稀盐酸来测定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以下是两组同学的设想及做法:甲组同学的实验如下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5g氢氧化钠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10%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至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请回答:酚酞溶液的作用是_边滴加稀盐酸,边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当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时,共用去了稀盐酸14.6g,则甲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用百分数表示)。乙组同学的设想是: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10%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通
8、过用pH试纸多次测定溶液pH的办法,达到实验目的。下列使用pH试纸的方法正确的是_(填字母)。A将pH试纸剪成几段节约使用B将pH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液中C将pH试纸放在干净的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D将pH试纸润湿后放在干净的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在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中有少量气泡产生。他们通过进一步实验证明:该组用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已经部分变质。请你根据他们的实验步骤写出实验现象:实验步骤现 象结 论取少量NaOH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然后再滴加酚酞试液。_NaOH溶液部分变质若要除去溶液中变质生成的杂质,请简要写出实验方
9、案_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已知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其化学式为CH4,请回答:(1)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2)甲烷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是_;(3)甲烷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4)甲烷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_;(5)32克甲烷中含有多少克的氢元素?_(写出计算过程)16早在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就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成为现代湿法治金的先驱。已知: 1曾青即天然的硫酸铜(CuSO4);2上文中描述的化学变化的另一产物为硫酸亚铁。现有含1. 6kg硫酸铜的工业废液,加入铁粉回收铜,请计算:(1)硫酸铜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_。(2)理论上与硫酸铜反
10、应消耗铁粉的质量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C【解析】A、炼铁发生了还原反应,涉及化学变化,故错误;B、火药的使用涉及燃烧和爆炸,故涉及化学变化,故错误;C、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故不涉及化学变化,故正确;D、烧制陶瓷涉及燃烧,涉及化学变化,故错误。故选C。【点睛】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2、A【解析】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是硫酸亚铁和氢气,故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的氢气的质量,设碳的质量为x,生成的氢气的质量=10g+50g-55.4g-x=4.6g-x,铁的质量=10g-x;Fe + H2SO4 =FeSO4
11、 + H256 210g-x 4.6g-x56/2 =x/4.6gx=4.4g碳的质量分数=4.4g/10g 100%=44% ;故选A。3、B【解析】A. 氢氧化钠是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因为氧化物只含两种元素,而氢氧化钠含三种元素,故原说法错误;B.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故说法正确;C. 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的原子不一定都是金属元素的原子,如氢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但氢元素是非金属元素,故原说法错误;D. 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少,故原说法错误。故选B。4、C【解析】A、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错误;B、溶解性。物质溶解于水是物理变化
12、,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错误;C、氧化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正确;D、熔点是晶体熔化时温度,晶体熔化是物理变化,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错误。故选C。点睛: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5、C【解析】A、观察流程图发现开始的反应物是铝镓合金,最终的生成物是铝镓合金,所以铝镓合金能循环使用,选项A正确;B、太阳能的利用,减少了化石燃料的使用,因此可以部分解
13、决能源危机问题,选项B正确;C、流程中的氧化铝、水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而氧气属于单质,选项C错误; D、铝镓合金与水的反应中生成物是氧化铝、氢气和镓,相当于镓未参加反应,所以实际上发生的反应是,选项D正确。故选C。6、D【解析】A、由亮氨酸的化学式可知,它属于纯净物,因为只有纯净物才有化学式,故正确;B、亮氨酸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C、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可知一个亮氨酸分子由 6+13+1+2=22个原子构成,故正确;D、亮氨酸中各元素质量比为:(126):(113):14:(162)=72:13:14:
14、32,故错误。故选D。7、C【解析】Na失去一个电子变为Na+,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核外电子数均发生改变,由于核电荷数=质子数,两者均不变;由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失去一个电子对质量影响很小,质量几乎相等;Na+具有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故比Na稳定,故正确。故选C。8、C【解析】化学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生成化肥、合成药物、将废旧塑料变为汽车燃料都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研究地壳运动不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属于地理和物理研究的内容。 故选:C。【点睛】化学是在分子和原子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9、B【解析】A、氧气支
15、持燃烧,所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故正确;B、洗涤试管应该是左右震荡,而不是上下晃动,故错误;C、给液体加热时,用外焰加热,试管内液体不可超过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与桌面成约45角,图中操作正确;D、稀释浓硫酸时,把浓硫酸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故正确。故选B。10、D【解析】黑木耳中含有丰富的铁,这里的“铁”是指元素,而它存在于化合物中,而铁无论是单质还是化学物,都不以分子的形成存在,自然界中不存在单质铁。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8 Al3+ Al2O3 E 【解析】(1)若X13时,则该元素为铝元素,则y8;则M元素的离子符号为Al3+;地壳中含
16、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该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化合物是氧化物,化学式为Al2O3;(2)若x9时,则该元素为氟元素,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化学性质;故与M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是E。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AC AB 【解析】(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2)实验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预先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成5等份,然后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使集气瓶形成密闭环境,再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最后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故正确的顺序为:;(3)选项A
17、红磷量不足,不能把集气瓶中氧气消耗完,测得的结果偏低,符合题意;选项B点燃红磷慢慢伸入瓶中,使瓶内空气受热逸出,使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过多,测量结果偏高,不符合题意;选项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瓶内压强大,使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减少,测量结果偏小,符合题意;选项D实验过程中未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导致空气膨胀从导管口逸出,气体体积减少量过多,测量结果偏高;故选AC。(4)本实验的关键在于通过消耗氧气,压强减小,观察倒吸进入集气瓶中水的量得出消耗氧气的量,因此燃烧物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且生成物是固体,否则都会导致实验出现误差,故选AB。【点睛】本题考查是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重点是理解本实验
18、的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氧气,且不产生气体,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集气瓶内压强减小,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就是减少氧气的体积,从而测定空气中氧气占空气体积。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 产生蓝色沉淀 溶液中都含有共同的 变量不唯一 产生气泡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有氢氧化钠生成,会影响对反应后溶液的检验 【解析】(1)实验一中,B试管中发生反应为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B两支试管中共同的实验现象是产生蓝色沉淀,其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共同的。(2)
19、实验二中,观察到C中发生反应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化学式是。该实验设计不符合对比实验的基本原则,理由是纯净水与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不一致,变量不唯一;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因为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因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有: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溶液中含有碳酸钠;。二取少量
20、反应后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有碳酸钠生成:。实验操作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有氢氧化钠生成,会影响对反应后溶液的检验。【点睛】氢氧根离子能和铜离子结合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是显碱性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注意平时常见物质及各类反应现象是解题的关键。14、判断反应是否恰好完成(或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等) 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完全反应 32% A C 产生白色沉淀,酚酞变红 加入适量Ba(OH)2溶液【或Ca(OH)2溶液】恰好反应(或刚好不再产生沉淀),过滤。 【解析】试题分析:酚酞溶液为酸碱指示剂,所以判断反应是否恰好完成(或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等);边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完全反应;当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时,共用去了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