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_第1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_第2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_第3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_第4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精选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

2、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父亲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去表达他的爱的,儿子又从这伟大的父爱中得到了怎样的力量。 大声快读、整体感知 要求:以最快的速度通读全文,了解课文故事的梗概。读的过程中画下不认识的字词,自己解决。 接读课文、复述故事 操作:选定几名同学接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记录出问题的地方,然后集体纠正;指定一二名同学复述故事的梗概。 小声细品、提出问题 要求:轻声读课文,可以通篇读,亦可选择重点段落细品,把自己不懂得地方用

3、曲线画出来打上问号,把自读懂的地方,用铅笔在空白处写出感悟。 归纳问题、小组探讨 操作:老师归纳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学生选择一个或几个问题,以小组的形式集体探讨,边探讨、边读文、边记录。老师巡视深入小组与其共同讨论,要求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默读课文、深入思考 要求:针对刚才小组内的讨论,自己找出有关段落反复默读品味,重新写下感受。 整理思路、班机汇报 各组指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整理笔记、反思收获 整理自己在这节课中所提过的问题,参加讨论过的问题,得到的收获。 (第二课时) 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地震中的父与子,知道了故事的梗概,并且也对其中的部分问题进行了讨论,今天我们这节课的重点

4、是深入的体会文章当中描写的是怎样的一位父亲,他的伟大之处在哪里?而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回忆故事、简评父子 操作:回忆上节课我们的学习,简单的说一下你认为这是一对什么样的对父子。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赏析词句、品评父子 操作:1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包含了几层意思? 一是父亲了不起,再是儿子了不起。 2画出文章当中能够表现父子了不起的词句(描写父子语言的句子和描写父亲外貌和动作的句子),细细品读,写下感受,看看他们了不起在什么地方。 3指名读自己画出的句子或段落,说出理由,然后有感情的去朗读它。 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

5、层教学楼,已变成废墟。 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些客观的环境,给这位父亲的救援带来的极大地困难和危险,然而他又是怎样做的呢?当其他的父母哭喊着离开的时候,这位父亲又是怎样做的呢?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再没人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锲而不舍、百折不回的父爱的力量,终于掘开层层废墟,看到了希望。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这句话既是父亲挖掘下去的动力,又是儿子同死神搏斗,最终生还的信念。因为这位了不起的父亲的真诚的承诺,才有了儿子的: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

6、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可以看出儿子是从父亲那里学会了爱!爱父亲!爱别人! 角色转换、感悟真情 闭上眼睛想一想自己如果出在当时的情景当中,你会怎样做?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各种角色(父亲、儿子、警察、),来体会当时他们不同的心情。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编排课本剧,要注意不同人的语气、语速和动作。 深情、齐读课文,体会父子的了不起。 作业: 1 写一篇对文中父亲的人物赏析。提示:可以通过对文章当中,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及动作的描写来进行分析,还可以把这位父亲与其他父母不同的表现加以对比进行赏析。 2 想象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2 教学

7、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父亲对儿子的爱责任与;感悟父爱让儿子对父亲产生出信赖。 2、领悟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情进行描写,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品质。 3、鼓励学生带着欣赏与批判的眼光去阅读,品味文本,思考文本。 教学重点 领悟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情进行描写,感悟父亲对儿子的爱责任与;感悟父爱让儿子对父亲产生出信赖。 教学准备 将重点语段制作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谁来读一读课题? 2、(板书:17、地震中的父与子)“震”字的上面是个“雨”字头,“雨”字头代表自然现象,“地震”就是一种自然现象。 3,齐读课题。 二、领悟方法 1、同学们,这篇

8、课文,大家已经读了好几遍了。每一遍读,你的心底都会产生点点滴滴的感受。这一次,你再读课文的时候,一边放声朗读,一边在头脑中想象着文字所描绘的画面,你心底的感受会更加深刻。 2、读完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吗?可以是一个词语,也可以是一句话。 3、无论是父亲的伟大,还是儿子的了不起,所有的这些都自于父亲对儿子的那份深深的爱。 4、要想读懂父亲心底的那份沉甸甸的爱,就要细细地阅读课文,听其言,观其行,察其色(脸色神色)。 5、请大家静心默读112自然段,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一位父亲心底的爱?把这些词语圈画出来。 6、爱是什么?这沉甸甸的爱就是一句句真挚的话语,就是一个个坚定的举止,就是一个个凝重的

9、眼神。一句话,爱就是一个个细节。仅仅知道这些还不够,我们还要细细地品味这些细节。 三、爱是细节 1、哪些词句让你深深地感受到了一位父亲心底的爱?按照课文记叙的顺序我们来交流你圈画的句子。 2、交流体会。 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 (1)品味动词“冲”字,你能体会出父亲的心情吗?(急切,担忧) (2)带着你的体会朗读这句话。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1)又抓住了一个细节,品味父亲的神色描写,“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父亲的心怎么样了?(伤心,绝望,悲痛)父亲绝望了吗? (2)带着你的体会读。 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10、。 (1)“坚定”,下定了决心,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2)听了你的朗读,我的眼前出现了一位悲痛欲绝但又重新挺立的父亲。 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1)都有谁劝说过父亲离开?他们是怎样劝说的? 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他们怎么劝的? 消防队长怎么劝? 警察怎么劝? (2

11、)面对他们的劝说,父亲是怎样回应的?(指名读) 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劝他离开,他却问 消防队长劝阻他,他还问 警察下了命令,他仍然问 (3)这三句话表达了同一个意思,什么意思?他会带着怎样的语气读?(齐读) 当有些人走上前来劝说父亲,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恳求地问 当消防队长出现在父亲面前,父亲觉得自己的儿子有获救的希望了,于是他急切地问 警察走上前来,要父亲马上回家。这个一心要救儿子的父亲简直要崩溃了,于是他问道 (4)为什么没有用一句话概括地表达父亲的回应,而是把这这句话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表达着? (5)一句话重复地出现,一个执着、坚定的父亲形象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他挖了8小时

12、,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父亲一个人在废墟上挖了多少个小时?课文可不是这样写的?你读一读。 (2)每个同学都读一读,为什么要这样写? (3)36个小时,多么的漫长,慢慢地写时间过去,才会让人感到它的漫长。谁来读一读?(语气缓慢) (4)36小时里,父亲的心情怎样?(急切)谁能通过朗读表达出父亲心中的急切?(也可以范读) (5)如果没有这场地震,在这36小时里,父亲会做些什么?(吃饭睡觉休息)在这36小时里,父亲吃饭了吗?睡觉了吗?休息了吗? (6)读一读这段话,想想在这36小时里,父亲做了什么呢?(一个简简单单

13、的“挖”字,但在同学们心中,它却包含了如此丰富的内容。) (7)读一读这段话,想想在这36小时里,还会发生哪些触目惊心的场面? (8)无论怎样,父亲都没有停止挖掘,想到这,你会带着一种怎样的心情读? (沉重,敬佩) (9)是什么支撑着他一个站在废墟上?是什么支撑他在废墟上坚持了36个小时,是什么支撑支撑他一刻不停地苦苦地挖掘? 你知道,作为一个父亲,最首要的责任是什么?(就是因为“责任”二字深深地刻在了父亲的心底,才使他苦苦地挖了36个小时。父爱是什么?父爱是责任,因为责任,父亲才会常常对儿子说: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10)引读: 当父亲看到儿子的学校变成废墟,悲痛欲绝时,是这

14、句话给了他以希望 当人们都来劝说父亲,让他放弃时,是这句话回响在他的耳畔 当父亲疲惫不堪就要倒下的时候,是这句话给了他无穷的力量 (父爱是什么?父爱是责任,父爱是,这就是深深的父爱。) 四、爱是信赖 1、时间在推移,父亲艰难的挖掘着,37小时,38小时,奇迹出现了!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那令人激动的场面。 2、从12自然段最后一句到课文结束,边读边体会一下当时父亲和儿子的心情。 3、此刻,这对父与子的心情怎样?没有一个词语写的是心情,从哪体会到的?(标点是一种无声的语言,读书不可忽视标点,它无声,但有情。) 4、分角色读一读这部分内容,把人物内心丰富的情感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出来,这是读书的境界。

15、5、你们知道这位阿曼达几岁吗?这个孩子的话语中,哪些词句打动了你的心? 6、引读: 当儿子在瓦砾下饥渴难耐的的时候,是这句话给了他无穷的希望 当生命的通道开辟出来的时候,是这句话让7岁的儿子选择了最后一个离开 7、总结:爱是什么呢?爱就是一份责任,爱就是一句,正是着一份责任与一句让小小的儿子对父亲产生了信赖,爱也是一种信赖,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五、作业 必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汶川地震的照片,阅读照片后,用一、两句话写写爱是什么? 选做: 有的同学质疑:为什么有的父母哭了一会儿就离开了请你带着批判的眼光再次阅读课文,你会提出哪些疑问呢?如果你觉得哪些地方不

16、合理,可以创造性地修改课文。 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2、出示一段赞颁亲情的抒情文字,让学生齐读(亲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烛光,撕开夜幕,指引前进的航向;亲情,是冬日和煦的太阳,驱走严寒,给人们带来温暖)。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读了以后,相信大家对这段文字,对亲情的可贵一定有更加的体

17、会。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检查学生预习生字新词的情况,重点记住“墟砾”等字。 2、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自读情况,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后你有什么想法? 三、再读课文,直指重点 1、再读课文,说说课文写的是怎样的一对父子。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3、质疑: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 4、小组内探讨,交流各自的初步认识。 四、课堂小结 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Shn j hn x x mn 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曼谷 j bo l z chn 疾步爆炸瓦砾砸着颤抖 第二课

18、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 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过程: 一、抓住重点合作研究 1、自读课文,看看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父与子的了不起。 2、品味词句 (1)关于父亲的了不起,以下句子或关键词语是品味的重点 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父亲说的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为什么反复出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

19、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位父亲“直直”的双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 他挖了8小时爸爸,是你吗?不厌其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罗列起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 (2)关于儿子的了不起,以下句子或词语是品味的重点。 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儿子凭什么认为救他的是他爸爸? “不!爸爸。总会跟我在一起。”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亲情使人勇敢,无畏,亲情使人无私,高尚)。 3、再次齐读导入时出示的那段话。 4、小结: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 二、朗读体会,

20、加深体验 1、自由读 2、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3、全班分角色朗读 三、课堂小结 由学生总结学完本课的收获 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子的了不起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力量。(重点) 3 领悟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难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和你平时的了解,你能描述一下地震吗? 2、地震是残酷的,无情的。它毁灭了多少美好的家园,无辜的生命。地震虽无情但人有情。只要多一份信

21、念,多一丝期望,就会多一个奇迹出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 3、有谁愿意帮大家回忆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一对什么样的父子? 4、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又是通过什么来表现父子的了不起。 二、感悟主旨 (一)请同学们打开书,想想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写出你的理解与感受,并和同学交流一下。 (二)汇报 师:父亲的了不起表现在哪? 1、 理解第2、3段: 1)“冲向”:体会出父亲急切地想见到儿子。 2)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中的“漆黑”可以体会出父亲以为已失去了儿子,心情沉痛。师:那么,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该怎样呼唤儿

22、子?谁能喊? 3)猛地想起、坚定的站起”等词句理解。 2、 理解第5段:主要抓住别的父母和父亲的对比、父亲的眼神和话来理解。 3、理解第12段:这段话展现了父亲拯救儿子的过程,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同学们齐读这段,体会父亲的了不起体现在哪? A、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可以体会出父亲挖的时间长。师:我也写了一句话:他挖了36小时,没人现来阻挡他。找生读体会为什么那样写而不象我这样写。(这样写更能让人体会到时间的漫长) B、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是什么描写?从这些外貌描写你体会出什么?从满脸灰尘可以体会到父亲挖了很长时间;从双眼布满血丝可以体会到

23、父亲已经36小时没睡了,很累了;从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可以体会到可能发生大爆炸了,也可能父亲被什么东西划伤了。师:多么了不起的父亲啊。也很了不起,短短的一句外貌描写你们就体会出这么多,多精妙!多传神啊! C、没人再来阻挡他:再来说明有人曾经来过但又走了。都有谁来过?找找。 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们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帮助我?”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24、?” 师:消防队长和警察在这干什么?他们为什么来劝父亲?(更能表现当时很危险) 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 师:人们摇头叹息地走开了,都认为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真的失常了吗?没有?你怎么知道的?(因为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他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理解父亲说的这句话。当儿子伤心时,父亲会劝他;当儿子高兴时,父亲会和儿子分享;当发生大地震时,父亲也要和儿子在一起,所以才要挖。 4、师:在漫长的36小时,不!38小时里,父亲又累又饿,受了伤,没有一人来帮助他,但他却一直挖。老师非常想读这段给大家听。(师范读)谁也想读?生练习后指读。 5、那么

25、,在这38小时里,是什么支撑着父亲挖下去呢? 师:父亲如此的了不起,儿子的了不起又表现在哪呢? 1、理解16段:生谈体会 师:同学们,让我们闭上眼睛想一想:14个孩子,只的6、7岁大,都蜷缩在墙角,什么也看不见。饿了,没有面包;渴了,没有水。8小时过去了,12小时过去了,24小时过去了,36小时过去了,你们听到了吗?听到阿曼达的声音了吗? 2、理解23段:生谈体会。如果你是阿曼达,怎么对父亲说这段话?生读 3、又是什么支撑儿子等了38小时呢? 4、现在阿曼达和他的同学得救了,让我们把这一幕展示出来,一起读这段父子对话。老师读父亲的话,同学们读父亲的话,再找一位同学读旁白。 5、齐读最后一段,让

26、我们一起来分享这幸福的时刻吧!再读一次。 三、总结升华 此时此刻,我心潮澎湃,我被那个为了寻找儿子在废墟上挖了38个小时的父亲而感动,为那个在废墟下等了38小时的儿子而喝彩。你们呢?回忆一下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令你感动的一幕幕,找出来有感情的读出来吧!(生练读后指读) 四:作业: 1、如果你是被救的13个孩子之一,会对这对父子说什么?做什么?回去写在日记本上。 2、最后送给大家一件礼物:一本书感悟父爱在这本书的序中有一句话很感人,也很富有哲理: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心痛,这个人就是父亲,这种爱就是父爱。 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5 【教学目标】 充分体会和感受亲情的可贵,受

27、到熏陶和感染。 领悟课文中一些重点语句语言运用的特色。 【课前准备】 学完秋天的怀念(人教版六年制第九册)一文后,让学生搜集并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如果学生搜集有困难,教师可把诸如背影血泪亲情泣天地无私母爱创造生命奇迹岁女孩拯救母亲的感人故事等文章提供给学生。 【教学流程】 一、承上启下,直奔“亲情”。 同学们,我们刚学了课文秋天的怀念,感受到母爱的无私,亲情的可贵,对下面的一段文字,大家一定有了深切的体会。出示一段赞颂亲情的抒情性文字,可以是收集到的别人的文字,也可以教师自己撰写的: 亲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烛光,撕开夜幕,指引前进的航向;亲情,是冬日里和煦的太阳,驱走严寒,给人们带来温暖

28、让学生齐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一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读了以后,相信大家对这段文字,对亲情的可贵一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按主题组织编排课文是新教材的重要特点。出示类似的文字,既揭示了本组课文的共同主题,又营造了浓郁的情感氛围,有助于学生迅速入情、动情。) 二、阅读课文,感受“亲情”。 (一)读题提问。读了题目,你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 (这是对学生“阅读期待”的利用,凸现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地位。) (二)读文答问。 初读一遍课文,用几句话说说课文写一件什么事,说的话要求尽可能回答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 再读一遍课文,说说课文所写的是怎样的一对父子。答案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学生发言后,齐读最

29、后一个自然段。(板书:了不起) (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人物,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又可以强化对词语的积累。同时,又寻找到阅读本文的突破口。) 深读课文,说说从哪里看出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 ()关于父亲的了不起,以下句子或关键词语是品味的重点: “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位父亲“直直”的双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 答案可以有差异,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用抒情性的语言进行小结。 “他挖了小时、小时、小时、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

30、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不厌其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罗列起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这个问题有较大的思维含量,可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也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在对比中领悟如果把这句话改为以下的句子,你认为好吗? “他不停地挖着,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 (“读懂”既包括读懂这句话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也包括读懂用来表达情感的语言形式,了解课文的语言特色。这个环节意在让学生领悟“父亲”的了不起,受到崇高亲情的感染和熏陶,同时让

31、学生消化、吸纳课文的语言,掌握课文的语言形式。) ()关于儿子的了不起,以下句子或关键词语是品味的重点: “挖到第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儿子凭什么认为来救他们的人是他的爸爸? 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亲情,产生信赖;亲情使父子心连心;亲情使儿子坚信,父亲总会跟他在一起,无论是在宁静温馨的家,还是在张牙舞爪的死神面前!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一起。”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亲情使人勇敢、无畏,亲情使人无私、高尚。 再次齐读导入时出示的那一段文字。 分角色朗读课文,从“他挖了小时”至结尾。 三、迁移导行,抒写“亲情”。 教师小结。让学生课后写亲人关爱自己的一件或者几件事,歌颂亲情;也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