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园》(苏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于园》(苏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于园》(苏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_第3页
《于园》(苏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_第4页
《于园》(苏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于园 教学设计琼山中学 语文组 陈芳学习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能透过文字去展现画面2、过程方法目标:学会对照书下注释理解语句含义3、情感价值观目标:了解我们园林的基本特点,并对之感兴趣。教学过程(一)走近园林赏美景1、同学们听说过或游览过现在哪些有名的园林呀?2、呀,你去过苏州园林。苏州园林美不美?正在放着的乐曲姑苏行或许会让你重温那种美,因为它主要表现春光明媚之时人们游玩苏州园林美丽风光的情景。在这样的乐曲中,我们也走近园林,欣赏几幅园林的图片,共赏园林的美景。(老师说名称)2、这些园林因为美丽的风光,独特的构思,丰富的文化内涵至今仍闻名遐迩。扬州的古镇瓜州明朝

2、的时候也有一座这样美丽的园林,可惜现在它的原貌我们却看不见了。不过,没关系,张岱的美文于园给我们留下了它美丽奇特的景致。让我们走近张岱神游于园好不好?(二)走近作者读美文1、张岱是哪个朝代人?他号什么?是哪里人?课文出处是哪里?明末清初人,陶庵,现在浙江绍兴人,是鲁迅的老乡,陶庵梦忆。2、张岱可是个多才多艺有着广泛兴趣的人。他喜欢游山玩水,喜欢收藏,懂得音乐,懂得如何布置园林,会作曲弹琴,精通戏曲,精通品茶,甚至自己还发明了一种新茶等等,所以有人说,张岱是天下第一等趣人、妙人、韵人和痴人。3、在这样一个人的眼中,于园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赶紧先来读通他的这篇短小却清新空灵的美文吧。4、请同

3、学们放声朗读课文,朗读时注意字的读音和语句的停顿。5、这些字你能准确读出吗?6、这些句子该如何读好停顿呢?要准确把握句子停顿的节奏,主要的方法一要多读多看文言文,培养文言文的语感,二要把握其中的一些规律,如陈述的对象和陈述的内容之间要稍作停顿,不能把句子读破了。请同学们齐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这些字的读音和这些语句的停顿,把课文读流畅,并初步理解语句的意思。7、下面我们来读懂文意,请同学们对照书下注释,自学理解语句的意思,在看的过程中有难理解的字词或语句可以先划下来,过后带到小组讨论。可读出声音来。8、同学们有不理解或小组有争议的语句了吗?那我们一起来看这几句话。请同学说说你的理解。(如果

4、有学生提出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可补出省略的内容)(附带解决一些重点字词的解释)请女生读课文,进一步理解文意,并注意读出或听出你们的发现。9、通过刚才的朗读,你发现了于园的哪些情况呢? 于园的地理位置、于园主人的名字、这座园林的非同寻常、张岱得以游园的原因等等。10、老师发现了一个画面感特别强的字。仿老师的说法,请你来说“磊”字。 “雨”,仿佛让我看见了满天的小雨淅淅沥沥地洒落人间,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个“磊”仿佛让你看到了什么?一块一块的石头在能工巧匠的手里堆叠成了各具特色的假山。(三)品读美文说体验1、看来同学们已初步读懂了文意。但阅读好的文章美的文章不能仅仅满足于此,我们还应该潜到语句深层

5、去品读涵咏,并能读出自己的体验感受来。2、品读涵咏美文有好几个角度可以切入,一能体会词语的生动优美,二能在读语句时在头脑中展现画面图景,体会其优美的意境。请同学们看课文第二小节,找一找你认为写得优美的字词,并揣摩美在哪里。或者找出你喜欢的一幅图景,并跟大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有自己的发现或感受时可在小组内交流,也可跟我们大家分享。(1)实 假山是石头垒成的,一般都是光秃秃的,可于园的前堂假山偏偏遍植花草,多得连人都上不去。真奇。(2)空写了哪些景物?大池;奇峰,高的山头;绝壑,陡峭的山沟;莲花奇异在何处?人走池底;莲花反在天上。请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创造这幅奇异的图画,会画的也可以在纸上画出示意图

6、来帮助自己理解。(3)幽阴深邃其中一个字用得特别得传神,你觉得是哪一个字?缠绕,盘绕,好像紧紧贴着缠着不放,用拟人的修辞生动表现了小山沟的曲折深远。(4)水阁。请一个同学来读。嘘,轻轻地,静静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满眼的绿色,四周茂密的草木、小河、小鸟。你仿佛听到了什么?鸟叫声,风吹过树叶的声音。你仿佛闻到了什么?草木的清香坐在这样的水阁中,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舒坦,心旷神怡,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你的感受就是园主人在建造园林时尽力想达到的一个目的,也就是要让你虽然身在城市却神游自然的奇妙感觉。这也是我国园林的一个基本特点。请齐读幻灯上的内容。2、从前堂到后厅再到槛外再到水阁,按什么顺序(从前到

7、后的空间顺序)往纵深展开? 难怪古诗词中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慨叹。按老师的提醒请说出课文的原句。你看,前堂花草满坡,后厅莲花映天,槛外山沟回旋深邃,水阁让人如归山林。一段段逐渐展开,一步步景色变换。移步换景,赏玩不已。中国的园林分明就是古代文人画在大地上的山水长轴画卷。3、在绵延不断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以及造园家们运用独特的造园手法,在有限空间里,通过堆叠假山、整理河水,栽植花木等等造就了一座座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园林。山和水在这里相依相偎,花和木在这里相映相衬,人和自然在这里相亲相爱,一切都显得那样和谐美丽。如今社会,我们崇尚返朴归真,希望和自然和谐共处,渴望大自然能永驻心中。从这个

8、意义上说,中国园林就成了所有人类理想的家园。所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高度评价中国园林,并称中国园林是世界造园之母。(七)我们今天所学的于园就是我国园林中的杰出代表。让我们借助朗读再神游于园吧。板书 实 空于 园 磊石 空 间 奇 幽阴深邃 顺 水阁 如归山林 序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 琼山中学 语文组 陈芳学习目标:1激发孩子对家人的爱心。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塑造人物形象的多种方法,感受文学作品的写作特色。学习重点、难点:1传授学生揣摩课文语言的方法,体会文学作品中感人的片段,从而培养学生对家人的热爱,体会亲情的概念。 2文章中重点语句的揣摩,以及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教学过程:1、

9、朋友是一杯酒,越能是困难的时候,越能品味到他的真诚;朋友是一盏灯,在我们最黑暗的时候,是他给我们以无穷的力量,走出困境;朋友是冬日的暖阳,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是他们处处为我们驱散阴霾。真的,真挚的朋友给我们鼓励,给我们力量。在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是朋友帮助我们登上成功的顶峰,到达理想的彼岸。童年的高尔基从小就失去了家庭的温暖,是他的外祖母给他无微不至的关怀。 今天,我们就一齐来学习他的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童年中的童年的朋友。 2、文学常识: (高尔基苏联作家。代表作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剧本小市民) 高尔基生于1868年,于1936年去世。是俄国大文学家。他出身贫苦,幼年

10、丧父,11岁就为生活所迫在社会上奔波,当过装卸工、面包工,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社会”大学的课堂。 高尔基刻苦自学文化知识,探索改造现实的途径,写了许多表现劳动者的文章。他创作了著名的散文诗海燕之歌,塑造了象征革命者搏击风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是一篇革命的战斗的檄文与颂歌。他还完成了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童年、人间、我的大学。高尔基的作品自1907年就开始介绍到中国。他的文学作品和论著成为全世界的共同财富。3、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讲述了高尔基从三岁到十岁的这段生活。父亲去世后,阿列克塞跟随母亲和外祖母来到外祖父家。这是一个典型的市侩家庭,亲人们之间没有一点温

11、情,为了利益争吵不休,直至大打出手,最后他们分了家,母亲也离家出走。在这个家里只有外祖母疼爱他。阿列克塞在外祖父家结识了一些新朋友,但他们也都相继离去了。后来,母亲回到家中,准备结婚。姥爷卖掉了房子做她的嫁妆,从此阿列克塞开始了颠沛的生活。继父输光了财产,整天不务正业,甚至毒打母亲,还到学校造谣说阿列克塞是小偷。在贫病交加中,母亲去世了。从此,阿列克塞告别了童年。4、在人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小说描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1871年到1884年的生活。这段时期为了生活,他与外祖母摘野果出卖糊口,当过绘图师的学徒,在一艘船上当过洗碗工,当过圣像作坊徒工。在人生的道路上,他历尽坎坷,与社

12、会底层形形色色的人们打交道,他有机会阅读大量书籍。生活阅历和大量的阅读扩展了阿廖沙的视野,他决心“要做一个坚强的人,不要为环境所屈服”。他怀着这样的坚定信念,离开家乡奔赴喀山。 在小说,作者不只是再现了形形色色的小市民和他们的生活习俗、道德观念和精神境界,而且塑造了一系列体现劳动人民智慧才能的人物形象,广泛深刻地再现了广大下层劳动者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情结,描绘了俄国社会一个时代的历史画卷。 5、长篇小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一九二三年在国外疗养期间完成的自传体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也是他在十月革命之后写的第一部重要作品。小说叙述十六岁的主人公满怀着上大学的愿望,告别了年迈的外祖母,从下诺夫哥罗德来到

13、了伏尔加河岸的喀山市。到了喀山,主人公就清楚的看到,严酷的现实生活使他上大学的美好愿望顿时化为泡影,因为他必须直面人生,必须首先为生存而受雇去干活。于是喀山的贫民窟、穷街陋巷和轮船码头变成了他踏上人生之路的头一所社会大学。 艰苦的生活逼迫他不的不日夜奔波操劳。在沙俄军队大杂院里,在船上,同下层劳动人民一起,和形形色色的小市民和思想者们一起,与艰苦的生活做作顽强的抗争。他想尽一切办法读书,如饥似渴的汲取知识。在这所没有围墙社会大学里,他经受各种艰难困苦的考验,最终成长为一个坚强的战士。 6、代表作:母亲 它描绘了无产阶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塑造了共产党员工人巴维尔和革命母亲尼洛芙娜的感人形象,被公

14、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崭新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 7、词的音、形、义 二、整体感悟文章的两种方法 (一)“倒吃甘蔗”理思路1、朗读结尾段,找出关键词“最”。 2、阅读前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说外祖母是“我”“最知心”“最了角”“最珍贵”的人?参考: 、“外祖母坐在我身旁抬梳头老是自言自语地咕哝”可见祖孙关系密切,是“我”最了解的人。 、因其密切,“我”对外祖母的一颦一笑都了如指掌,从第1、6两段由粗到细的外貌描写中可见一斑。 因其密切,外祖母总是用“温暖而柔和”的腔调与“我”对话,她也因此而成为我“最知心”的人。 当“我”孤独无助时,外祖母出现了,她仿佛是一盏明灯,给我光明,带我前行。她

15、又成为我一生中“最珍贵”的人。 (二)从开头结尾的句子中理解 浏览开头与结尾句“我醒来时,外祖母坐在我身旁梳头。”“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从开头的“醒来”即能看到外祖母,到结尾,外祖母对我的“叫醒”,可出外祖母非但是“我”生活的伙伴,也是我精神的伴侣,甚至引导人。 朗读1、6段,透过语言文字,说说外祖母是什么样的人? 参考:她是一个最温柔、最善良、最无私的人。 她充满爱心,慈爱和蔼,了解孩子,尊重孩子,坚强、乐观。 (三)小结:文章的思路是“我”从睡梦中“醒来”,来到现实生活中,见证了外祖母与众不同的外貌特征与个性特点,这样一位独特的外祖母非但唤醒梦中的“我”,也唤醒

16、了精神中的“我”。全文正是这样由浅入深式地把外祖母一点一点展现在读者面前的。 三、合作探究课文 1朗读课文,说说“外祖母”和我的关系。 学法指导:要了解一篇文章的主旨,重要的是要抓住文章的“文眼”。即文章的关键句。在记叙文中,就要多观察文题和文章的最后一段。在每读完一段时,要及时概括段落的中心意思,这样就能尽快的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 明确: 外祖母是我终身的朋友,最知心的人,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2读课文,结合人物描写片段,说说你所认识的外祖母。 学法指导:人物描写的方法有:语言描写;外貌描写(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情描写另一种分类: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所有的描写都是为了刻画人物的性格

17、。 明确: 外貌描写: 头发多、密、长、黑、厚 眼睛光芒(气愤、愉快、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小、圆 脸皱纹(但年轻、明朗)嘴唇歪扭 鼻子松软、大、红牙齿坚固、雪白 身材肥肥胖胖 分析:健康慈爱乐观坚毅 语言描写: 温暖而柔和;用心唱歌,像鲜花一样温柔、鲜艳、丰润 分析:对话的内容有关头发;睡觉的事情;打碎牛奶瓶的事情。生活并不令人满意,但只要和“我”说话就显出轻松,平等,和蔼;关爱(朋友);比喻句说明外祖母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对“我”的爱,“我”完全体会出了这里的爱。 动作描写: 梳头、编辫子、嗅烟草 分析:反衬她眼睛的明亮。 神态描写: 快活 总之:“我”的外祖母是一个饱经生活的艰难却永

18、远年轻、乐观、慈爱的老人。 板书设计: 外貌描写:头发多、密、长、黑、厚 眼睛光芒(气愤、愉快、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小、圆 脸皱纹(但年轻、明朗)嘴唇歪扭 鼻子松软、大、红牙齿坚固、雪白 身材肥肥胖胖 语言描写:温暖而柔和;用心唱歌,像鲜花一样温柔、鲜艳、丰润 动作描写:梳头、编辫子、嗅烟草 神态描写:快活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复习整体读课文抓中心的方法和人物描写的方法。 二揣摩外祖母对“我”的影响。 1外貌描写中感受到对“我”的影响。 明确:突出老人的特征,对生活的不如意,与对我的态度的温和做个对比;在对比中表现对我的深爱;开朗的性格,年轻开朗的心态,是外祖母成为“我”的朋友的一个主

19、要原因。在如此困难的并不顺心的生活中,外祖母如此乐观,必然对“我”的性格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也赋予“我”在人生中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力量。 从一个孩子的视角来观察和描写人物。外祖母的微笑、牙齿、衣服、眼神等,都寄寓着“我”对外祖母的爱。特别是比喻句,表现“我”和外祖母“朋友”的关系。 2从议论的语句汇总体会“我”对外祖母深厚的感情。 明确:最后一段的抒情议论,表达“我”对外祖母的感激,写出了外祖母对“我”一生的重大影响。 “她从来花边”,运用形象的比喻告诉我们,没有外祖母,“我”的生活是黑暗的,没有温暖,没有阳光,外祖母的“爱”把“我”从黑暗中带到光明的世界里,是外祖母的爱使“我”的世界丰富多

20、彩。 “她马上朋友”,三个修饰语,表现了外祖母在“我”生活中的极为重要,也极为特殊的位置。 “是她生活的”。外祖母对我无私的爱,对生活的爱,和她那乐观的精神和坚毅的性格,使我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使我有了战胜生活中一切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三、拓展与运用 (一)巧选角度出佳篇 1、描写一人一物,可以从多种角度来进行,但唯有某一个角度对于此人是最为贴切与合适的。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作者选取林黛玉这个独特的人物视角,来全方位地介绍贾府上下,别具一格。一是林黛玉初来乍到,对贾府一切充满好奇,当然也就是“处处留心、时时在意”,把贾府看了一个遍。二是黛玉出自名门望府,对贵府中的一应器具,均能叫出名来,换用其

21、他角度的人万万不能的。三是从黛玉的视角来观照贾府一应人等,真实、自然、全面。所以,以林黛玉为视角来写整个贾府是再巧妙不过了! 2、看看文章是以什么角度来写的,有什么好处? 参考:文章以“我”,即一个孩子的角度,来静观外祖母的一言一行,自然,真实,从这个角度,更能体现出外祖母虽然经济不富裕,生活不顺心,但是依然对世界充满无私的爱,这种乐观积极的心态也直接影响到了“我”!而“我”作为一个孩子,在没有其他亲人关顾的情况下,内心的空白特别需要有人来填补,孩子的心灵又是细腻的,他最善于捕捉到对方的微妙而复杂的变化。“我”,对于一个善良,纯正而无私的外祖母来说,是一个最好的角度。 3、朗读2-5段,体会这

22、种好处。 4、小结:角度选得巧,利于故事展开,便于塑造人物。 (二)改换角度创新篇 1、让我们尝试从外祖父、母亲或舅舅的角度来写外祖母,要求着重写是外貌、动作,突出不同人眼中的祖母形象。 2、尝试的外祖母的角度来描写外孙的一个故事,穿插写其外貌,动作或语言,突出外孙的无忧、单纯、调皮。 3、朗读改写的文章,与原文比较,明确恰当的角度对于表现人物的好处。 (三)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写人最好是写眼睛。课文中三次写了外祖母的眼神,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体会这些描写表现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 明确:黑眼珠儿闪耀着气愤的光芒;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但通过她的眼睛

23、,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 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充满活力、愉快、温暖。 (四)外婆在孩子的眼里是长辈,可作者在文章中说外婆是他的“朋友”,而且是“最知心”“最珍贵”的“终身朋友”。为什么? 因为她不仅善良,有爱心。还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给了我关怀,给了我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五)你学过本文后,你学到了什么? (主要从人物描写手法,侧面烘托,语音、修辞等方面谈谈自己的收获。) 四、小结:这篇自传体小说,通过“我”的体验与感受,表现外祖母这个人物形象,他富有活力,充满幽默感,对年幼的“我”关心备至,用平等、关爱的心态关注着我的成长,给了“我”最大的支持与安慰,是“我”“

24、最珍贵”的“终身朋友”。文章通过具体、细腻的描写,把人物表现的淋漓尽致,独具魅力。柳叶儿教学导案 琼山中学 语文组 陈芳教学目标:1、熟悉课文内容,深入探讨文章主旨,感受作者的情感。2、了解课文“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的内涵,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3、学会学习在生动的描写中寄寓丰富的感情的写法。教学重、难点:感受作者的情感;了解课文“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的内一、导入二、课前大家已经预习课文,我们一起来读一下文章中出现的生字词。涩( )、攥( )干、捋( )、嚼( )着、逞( )能、蒙蒙亮( )、飕飕( )、 一茬( )、兀( )地、喀嚓( )、噌噌( )、剁碎( ) 三、赏

25、析课文,感知柳叶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的内容 2、作者围绕柳叶写了哪几件往事?试在“柳叶儿”前面加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来概括( )柳叶儿( )柳叶儿( )柳叶儿( )柳叶儿 3、谈谈你们的童年生活过得还好吗?作者的童年生活给你们怎样的感受呢?请你用两个字来概括这段生活。 ( ) ( )4、文章直接写我童年生活的“乐”在何处?请用原文内容回答。 5、文中除了这三处直接写出了我童年的“乐”,还有什么地方是间接写“乐”呢?6、文章中又有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我曾经的“乐”中带着许多的“苦”呢?7、由此,作者对柳叶始终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请你找一找,这种感情集中在哪些段落? 四、扩读延伸请将下

26、面这首咏柳的诗与宋学孟的柳叶儿进行比较,看有哪些不同?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与宋学孟的柳叶儿不同的是: 五、总结六、作业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 琼山中学 语文组 陈芳 学习目标: 1能揣摩有关诗句的含义。 2反复诵读,能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3能背诵这首古诗。课时: 1课时 【知识预习】 1题解: 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朝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27、。2、作者简介:常建(708-765?),唐代诗人,诗以写山水田园为主,选语精妙,境界超远。其诗意境清迥,语言洗炼自然,艺术上有独特造诣。现存诗57首,题材较窄,绝大部分是描写田园风光、山林逸趣的。名作如题破山寺后禅院、吊王将军墓,尤其前首“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联,广为古今传诵。他还有一些优秀的边塞诗。 3、说出这首古诗的大意。清晨,我步入古寺瞻仰。高高的林梢头,沐浴着朝阳的辉光,蜿蜒的小路渐渐通向幽僻处,忽见花木繁茂,禅房就在花中央。岚光催起鸟儿宛转歌唱,清潭将人心的污垢涤荡。深山万物呵,静得没有其他声响,只有钟罄的一脉余音,在晨空中萦旋回荡。【诗歌赏析】1、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赏

28、析 参考答案: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 2、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赏析 参考答案: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曲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这一联的美,不仅体现在写景的准确传神上,而且表现在其思想内涵的深邃上。佛教提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净,无欲无求,苦修苦行,而后禅院却花木繁茂,清香扑鼻,由此含蓄曲折地表现僧侣们内心对美的热烈向往和执着追求。 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赏析 参考答案:是从内心的感受的来描绘后禅院的清静幽美。一个“悦”字,

29、赋予鸟儿以人的灵性,向读者传达了鸟音关关的画外音。一个“空”字,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静趣,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4、“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赏析 参考答案:从听觉感受方面来表现后禅院的幽静。万籁俱静,实难以名状,于是诗人采用以动显静的手法,以“钟磬”的清音袅袅来反衬山寺后禅房的幽静,从而以动映静,给人以静的感受,收到“鸟鸣山更幽”般的强烈艺术效果。 【问题探究】1、 这首山水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绘了禅院幽静、脱俗、自由、没有人世烦恼的景象。 2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

30、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诗眼”分别是“悦”“空”。“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不脱离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3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4、“万籁此俱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案:不矛盾。这种以“寂”衬“音”的写法,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正所谓“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31、。”【巩固拓展】1、背诵本诗,默写全诗。2、练笔:展开联想,生动改写。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学目标:1、贝聿铭大师在建筑设计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2、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中所表现出来的革新创造精神和他的一片爱国心。导入众所周知华人遍布世界各地,许多还已经加入其它国籍,成为他国公民。但无论他们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其不变的是中国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当地为世界为整个人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和不朽的功绩,也为中华民族增光添彩。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有关建筑家贝聿铭的一篇通讯二、朗读、生字。(略)三、分析:预习课文发现,课文讲述甘聿铭的箭镞,那么本文开篇就提到主人公吗?贝聿铭是位杰出的建筑师,体现其价值的最好方

32、式莫过于他设计的建筑物。故开篇先宕开一笔,通过描述他设计的一个著名建筑物中国银行总部大厦,激发读者思考:如此宏伟建筑是出自谁手呢?从而引出设计者,本文的主人公。自然导入,既突出了其成就又点出了其身份。2、这座大厦的特点是什么?请用两个短语概括。惊人的气势:体现在两个入口的数字上。高贵的气质:内部巨大的园林空间设计。开篇就以这具有惊人气势高贵气质的建筑突出了贝聿铭建筑的独特,不同凡响。 3这样的建筑出自一个怎样的人的手中呢? 4、接着作者分对贝聿铭进行介绍,那具体是哪些方面呢?能看第一部分侧重介绍的是他什么时期的成就?从标题“初露头角”就可看出,此节介绍的是他早期的成就。二、第二部分 1、这部分

33、主要叙写什么?从“奇迹”一词(世上少的绝妙的事物,这里指的是贝聿铭的作品。)可见该节重点介绍的是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上的突出成就。人一生能造就一个奇迹,已经是难能可贵,而贝聿铭不是一次,而是“屡创”。2、“屡创”体现在哪?贝聿铭设计的大型建筑在100项以上,在世界各地均有,且获奖的有50次以上。这众多的大型建筑,不可能一一道来,作者选择了哪几件来说?肯尼迪图书馆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这三大建筑应该是贝聿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是绝对的建筑奇迹,现在就让同学为我们介绍这三大奇迹,看看它们到底有何绝妙之处。(学生自由介绍,图片展示方字说明)贝聿铭建筑的确是奇迹,同学的介绍,老师的补充,图

34、片的展示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贝聿铭建筑的魅力。但我们除了通过这种比较直接的方式了解,认定贝聿铭建筑的高超,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了解呢?侧面。请找出从侧面说明贝聿铭建筑艺术是奇迹的语句。“深深地获得肯尼迪遗孀杰奎对金质奖章”“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杰出建筑师”“同年,贝聿铭获得了巨大的宝石”正面侧面结合具体说明了贝聿铭建筑的高超设计,独特魅力。3: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又一个建筑奇迹却是在什么境况下产生的呢?“非议中”“非议”体现在文中哪些语句上?在设计肯尼迪图书馆时,贝聿铭只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初生之犊”,启用他,必然招来其它建筑师的非议。贝聿铭设计的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也曾引起轩然大波,毁了金字塔。最

35、后作者用了一句议论概述了这种现象:“贝聿铭设计的建筑作品成功所在”4:从“非议”到“骄傲、标志”这说明了什么?从中你受到什么启示?贝聿铭的设计往往带有一定的创新性和超越意识,所以在当时总是不削为部分人所接家认同,而当人们真正懂得理解他的设计意图后,就会积极地肯定它的价值,将它推荐到很高的地位。历史中这种情况很多。先进的新生物的出现,总会引起社会的波动,出现各种争议,不被一些权威人士认可。但历史会公正地证明一切。如伽利略、凡高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贝聿铭的什么品质?敢于创新、勇于探索、挑战传统、开拓创新三这样的一个人,他虽然身在国外,但却依然怀有一个爱国之心。第三部分从题目我们就可看出此节主要表现贝聿

36、铭深沉的爱国之情。1、他的爱国之情到底体现在哪里?生活习惯:“成家立业、功成名就”表明他生活舒适,事业顺利。 “66个年头”说明他离开祖国的时间已经很长,然而一生对中国的深情却依然萦系于怀,落实到生活中就表现为语言、衣着打扮、生活习惯、家庭布置等都是持中国传统。对中国的感情回到祖国,他心中有无限的感慨。2、请问他会感慨什么?祖国的巨变,乡音乡土乡情,久别重逢,游子归乡。我的根在中国我的根在中国(指生命的根,民族的命运,割不断的祖国亲情)当然,作为一个杰出的建筑家,他表达对祖国感情的最好办法莫过于在他的建筑设计中渗入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此节作者选取了两大建筑:香山饭店、香港中银大厦3、学生介绍香

37、山饭店、香港中银大厦4、香山饭店:是“现代建筑艺术与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相结合的精心之作”找出有关根的语句如何理解一系列关于“根”的寓意“历史的根”指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根)“好的根”指优秀的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精华)“枝”指新的东西,能用的东西,即现代的东西。这一系列的比喻体现的正是贝聿铭的建筑理念,而香山饭店便将两种理念变主现实,而正是这便充分地体现了他的中国心,爱国情。寻根究底,而这深沉的爱国情,便是成就他建筑辉煌最根本的最本质的原因。5、 中银大厦:相对于香山饭店,略写,没有具体描写设计过程,大厦的外观,但引用了贝聿铭的话:从这句话中我们体会到了什么?贝聿铭作为一个华夏儿女要为民族争光为国争

38、气的爱国之心。四、也就是说这是一篇人物通讯,介绍贝聿铭和他设计的建筑。但课文题目却是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为什么作者不用贝聿铭传、一个伟大的建筑家、建筑界的泰斗等等? 简析:贝聿铭作为一位杰出的建筑师,他已不仅仅是在设计建筑,从事一种实实在在的工作,而是在用“笔和尺“进行艺术创作,设计给人带来美感和享受的艺术作品。也就是说,他设计的建筑物,从肯、巴、香到中银,很大程度上其意义已不再是一件单纯的供人使用的建筑,而是一件经典的不可重复的艺术作品,而艺术是从属于文化的。而这一件件艺术作品,就出自一位承继着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华夏儿女之手,是一现代建筑艺术同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相结合的产物,如香山饭店。也正是基

39、于这一点,我们就贝所展示的不仅仅是建筑的艺术,更是华夏的文化,是一个海外华人的赤子之心,爱国情怀。五、结束语从贝聿铭的身上你感悟到了什么可贵的东西?敢于创新、勇于探索、敢于挑战、热爱祖国、永不满足、开拓进取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六、总结中心本文记叙了世界顶级建筑大师,美籍华人的杰出成就和对祖国的贡献,颂扬了他高超的建筑艺术和深沉的爱国情。通过这篇人物通讯,我们看到了世界顶级建筑大师、美籍华人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上的杰出成就,看到了他高超的建筑设计艺术和一片爱国之心。这篇人物通讯之所以精彩,是因为作者广泛地搜集材料,并从中选取了极具代表性的事例,从而较为全面而深刻地介绍了建筑大师贝聿铭。这种写法值得我

40、们借鉴。七、作业八、板书设计课题登岳阳楼三维目标1、背诵本诗。2、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3、通过学习了解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并进一步探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同风格。4、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学习本诗了解鉴赏古典诗歌要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难点:“坼”“浮”字妙处的理解。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计划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复习导入在必修三这一册教材中,我们学习过杜甫的登高一诗,大家还能背下来吗?(学生齐背)对,背得很好。哪一位同学能不能说说看,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

41、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意象: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归鸟、落木、长江意境:沉郁悲凉(萧瑟凄凉),雄浑开阔。情感:长年漂泊,老病孤愁,时世艰难,忧国伤时。今天我们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登岳阳楼,看看这首诗又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朗读背诵(先教师范背,再学生个人朗读,集体齐读,试背)登岳阳楼 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赏析指导(一)知人论世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杜甫由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此诗是诗人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

42、,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情呢?(二)初知意象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 吴楚、乾坤日月开阔博大孤舟孤单漂泊(三)置身诗境过渡:有的诗歌意象常见,且通篇基调一致,这样的意象所构成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相对容易把握,可是杜甫的登岳阳楼,用到的是比较少见的意象,而且这些意象之间,具有较大的跳跃性,尤其是从开阔博大的“吴楚、乾坤日月”一下子跳到狭小的“孤舟”。怎么理解呢?这就要求我们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

43、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得到审美享受。这就是置身诗境的方法。现在就让我们借助联想和想象,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描述出来?参考:早就听闻洞庭湖水的波澜壮阔,今天有幸登上了岳阳楼来一睹洞庭湖的雄姿。只见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一分为二,分布于东南两边,苍茫无际的湖面上,波浪一浪掀过一浪,向天边汹涌而去,大地长天、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里浮荡着,景象壮美极了!回头想一想自己,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透过这浩渺无边的洞庭湖,遥望关山以北,那里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一想到这,靠在窗轩之上的我不禁涕泪交流。(四)

44、缘景明情1、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一句,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怎样呢?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此时的诗人,经历了岁月的沧桑,面对山河破碎的祖国,自己壮志未酬,国家前途渺茫,可谓百感交集。这种情感是怎么表现的呢?虚实交错,今昔对照。用“昔闻”为“今上”蓄势,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让你联想到了谁的诗句?由此感受到了怎样的意境?“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比较:曹操的诗句通过写沧海吞吐日月,写出了自己博大的胸襟。杜甫此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让我们感受到了洞庭湖的浩翰无边、

45、吞吐日月,同样壮阔。)(意境:博大壮阔)比较一下:“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与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比较,各有怎样的妙处?比较:孟浩然的诗句写出了洞庭湖丰厚蓄积,澎湃动荡,极为有力,不仅写出其广大浩渺,还充满了活力。杜甫这一句诗的气象则更为阔大,其气度胸襟可说是“雄跨古今”。)这两句中表现力最强的词语分别是哪个?(坼、浮)你能说说这两个词的妙处吗?(可与“列”“映”比较)“坼”字,诗人下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

46、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雄浑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这两句写景,有没有表现作者的情感?(对洞庭湖的礼赞,对个人身世飘零的感叹、对国家命运的担忧。)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4、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不是)从哪句可以看出?(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如果说,前三联是句句写景,句句含

47、情的话,那么这一联则是直接抒情。此时的杜甫不只是感叹自己穷愁潦倒、漂泊无依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泗”横流啊。儒家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此时的杜甫呢?他是“穷也胸怀天下,胸怀百姓”啊,他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你们还从他的哪些诗句感受到了呢?“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b)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xin)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登楼)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齐声背诵登岳阳楼吧。从意象、意境、情感上总结全诗 1、意象:洞庭

48、水、岳阳楼、吴楚、乾坤日月、孤舟2、意境:沉雄悲壮、博大深远 3、情感:身世之悲、家国之忧 自主赏析: 通过登岳阳楼的赏析,我们又一次学习运用了诗歌鉴赏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下面请运用这种方法自主赏析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完成后面的几个题目。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背景点击】开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李白登岳阳楼楼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 1颔联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

49、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2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3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什幺?抒发了诗人的什幺情感? 4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你认为本诗第二联的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50、。 3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高”。情感是欢乐喜悦,超脱豁达。 4“诗眼”分别“引”“衔”。“引”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愁心带走的情境;“衔”形象地写出了山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来,与诗人共享欢乐的情境。 布置作业: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自学并背诵默写杜甫的阁夜旅夜书怀。结束语: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莫过于通过对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诗歌特有的意境美,从而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这一堂课,我们进一步熟悉了赏析诗歌的重要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只要同学们在学习中国古典诗歌时,重视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体会诗歌所再现的意境,

51、并抓住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进行赏析,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陶醉在中国古典诗歌所带给我们的审美享受之中。 “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性格”写作训练训练目标:(1)学会观察,写出个性(2)运用描写,突出个性训练重点:在写作中如何将人物个性写得生动感人,又合情合理学习难点:在写作中如何将人物个性写得生动感人,又合情合理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1)课前可以出示音乐,调节气氛,歌曲自定。(课件中的小女孩手中的“红心”链接踏浪)2)同学们,今天作文课,我们主要学习写作人物个性.看看画面,猜猜他们是谁?结合平时所了解的资料和这些图片,能说说他们是怎样的人吗?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文字材料,找一找,谈一谈,展示了他们

52、什么个性?怎么看出来的?(课件操作:点击每幅图片,链接到相关文字点击相关人名,回到图片3)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吗?(师:大千世界中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社会生活中,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个性。同样是漂亮的女子,林黛玉爱哭,才气横溢,小燕子爱笑,热情仗义;同样是成功的男人,周杰伦有才华,走在时髦的前端,是新新人类的偶像,比尔盖茨有爱心,敢于倡导科技的创新,是众多企业家的梦想。而每个人的个性又都在他们各自的外表,语言,动作,心理等表现中得以形象的流露,这就需要我们能细致地观察和描述。今天我们的训练点就是“观察人物特点 ,写出人物个性”(揭示训练点和训练目标)(二)、知识链接指导学

53、生自学课本p36的引写观察人物特点 写出人物个性,思考与讨论:1、怎样观察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的个性?全面观察人物,就是从看、听、想、感四个方面入手。看,人物的外貌和神情、动作;听人物的语言和说话的语气;想,联想人物的相关资料和别人的评论;感,抒发自己的感受或评价,还可以感受揣摩人物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的观察人物,了解并写出人物个性。(课件操作:看:出示三幅图片,看出他们各有什么个性?怎样看出的? 听:出示画面一,点击,听出什么?(画面内容和人们的激动喜悦)点击画面二,听出什么?(画面情节和人物的特点) 想和感,都是在看和听的基础的补充,可结合前面的内容简略带过。重要提醒:点击“全面观察”

54、字样,回到到“知识链接 ” 幻灯片 )2、人物的个性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写出人物个性?人物的个性特点有外在的体现,也有内在的体现。外在主要表现在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内在的主要表现在人的心理、品质、气质、修养等方面。常用的写人方法有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上学期已经专门进行描写的训练,此次写作训练暂不做详细讲解。只找了简单的例子,在操练中提炼出运用人物描写的注意点。)(课件:看肖像:出示鲁迅画像及个性,能否通过你的观察表现出人物“坚毅不屈”的个性,并描述出来?(师出示相关文字,并点拨“肖像描写可以突出人物个性”) 出示漫画,猜人物?怎么看出的?(抓住葛优

55、外貌中的眼睛和牙齿这些典型特征)继续出示李咏的漫画,找出他的典型特征?(卷发,大嘴,小眼睛) 点击,提示“肖像描写要选取亮点,突出人物鲜明个性,不必面面俱到。” 思动作:点击,出示文字节俭的张老师,思考:作者怎样人物节俭的个性?(动作) 点击,提示“动作描写要紧紧围绕人物的心理动态,围绕个性写,要重视细微的举止。” 找语言:回顾本学期第一单元所学课文,找出适当的人物语言完成表格。(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白语言描写也可以突出人物个性) 点击,提示“语言描写要紧紧围绕人物的心理动态写,围绕个性写,贴近人物身份、文化背景等,充分表现人物典型性格。” 说心理:出示话题“两个孩子为了探险,深入山洞,却迷了路,

56、在这困难时刻,猜想他们可能有的心理活动。注意,一个孩子性格比较乐观,叫阳阳;一个比较悲观,叫唯唯。”(生活动,明白心理描写可以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提示:“心理描写不要写得过于含蓄,过于抽象化,而应做到细致真实。”(三)、友情提示(对以上互动交流做简单的小结)要写出人物个性,必须对人物进行全面观察,要多看、多听、多想、多写。不仅要看到人物外在的面貌,还要充分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是写好人物个性的根本。另外,还要恰当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四)、实践操练训练题目:以“他(她)是位性格_的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训练要求:1.补全题目, 紧扣个性,写一篇记叙文.2.运用描写, 突出个性,力求形象生动

57、.3.展开想象, 情节设计,巧妙有真实感.4.字迹端庄, 文面清洁, 不少于 500字. 注意课外积累。 适当的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进入了紧张的学习阶段,我们不可能再有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因此阅读时要有选择。我们应广泛浏览各种书籍和报纸杂志,从电视、广播、网络上获取信息,并有条理的做下笔记。要关心社会生活,了解社会动态,使自己的思想要不断进步。这样不仅能使我们积累更多知识,更能丰富我们的生活。一面教案陈 芳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轻视、徒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等词语。2、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

58、尚品格。教学重点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查找有关作者阿累,毁灭铁流及鲁迅的资料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了解一个人可以直接接触他观察他,但对于像鲁迅这样已经逝去的伟人我们从何了解呢?对!通过他的朋友、亲人、同事对他的评价中去了解。“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我们学习和平时阅读的文章中,在鲁迅先生侄女周晔眼中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在著名作家萧红眼中是怎样一个人?在伟大的剧作家巴金眼中鲁迅又是怎样一个人?这些都是熟悉了解鲁迅先生的人对他的看法和评价,那对于一个和鲁迅仅有一面之缘的公交车售票员阿累眼中,鲁迅先生又是怎样的一个

59、人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阿累眼中的鲁迅。二、自读自悟1、学生自由默读思考:讨论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勾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或句子。按时间顺序复述课文内容,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2、师生交流一面所处的时代背景。3、在售票员阿累眼中,与鲁迅的一面之交,给鲁迅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瘦)4、勾画出描写鲁迅瘦的句子,写下你的感受。5、仔细品读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交流鲁迅的“瘦”:“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竹枝似的手指”、“他的脸瘦!”、“他的手多瘦啊!”为什么他如此的面黄肌瘦?鲁迅的“精神抖擞”:“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像浓墨写的隶体一”6、一次整

60、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你从作者刻意的“瘦”描写中体会到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既是外貌特征,又是鲁迅刚毅坚强的性格的体现)7、是怎样一个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反馈交流8、同桌互读描写外貌的句子。三、仔细品读鲁迅对青年的关怀1、透过作者的文字,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给予作者怎样的关怀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2、这一面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诚恳推荐别人的书,多么地谦逊;那“微笑、点头”蕴含了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这一面给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以“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