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在我国学校教育应用的研究现状刍议_第1页
微博在我国学校教育应用的研究现状刍议_第2页
微博在我国学校教育应用的研究现状刍议_第3页
微博在我国学校教育应用的研究现状刍议_第4页
微博在我国学校教育应用的研究现状刍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微博在我国学校教育应用的研究现状刍议微博在我国学校教育应用的研究现状刍议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微博的概念最早由美国Titter社交网络的创始人Evanillias在2022年提出,几经补充和完善,目前在中国普遍承受的定义为?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微博客的特点在于这个微字,一般发布的消息只能是只言片语,用户可以通过EB、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进入个人社区,一般发布的消息只能是只言片语,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作为传统博客的一种进化形态,更强调微孝简短、快捷的特点。正是由于其交互性极强,迅速在全球掀起一场微博浪潮。截至20

2、22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为2.81亿,网民微博使用率到达45.5%,微博使用率为39.3%1。微博曾一度是中国增长速度最快的互联网应用形式。随着微博产业的迅速膨胀,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场关注微博环境下的沟通研究和微博沟通的价值研究2。关于微博沟通价值的研究最初更多地集中在商业应用,基于学生仍然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的现实1,将微博引入教育,将微博的传播特点融于知识教育的传播过程,逐渐成为国内教育领域学者研究的焦点。上海师范大学学者的?Titter,向教育推来了什么?2022,为我国微博教育应用的研究拉开序幕。从2022年至2022年,国内对于微博教育应用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缓慢开展到爆发式增长的

3、过程,总结梳理当前的研究现状,分析开展态势,对于今后的研究方向和深化角度具有重要意义。二、研究过程一相关研究综述二研究现状梳理与统计从广义上讲,但凡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为了使研究更具针对性,本文将重点聚焦于学校教育,即由专业人员承当,在专门的机构,进展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方案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开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理论活动。本文中鉴于前面学者的研究经历,选取NKI全文数据库为检索工作,以微博并教育为主题词进展搜索,截至2022年4月,共有2278条结果。经过人过判读过滤相关性低的文献,共获得研究论文737篇。其中2022年1篇,2022年20篇,

4、2022年86篇,2022年186篇,2022年420篇,2022年至4月24篇。这一结果也与之前的研究综述中的研究总体趋势相吻合。经过对736篇论文进展系统梳理,笔者认为微博在我国学校教育应用的研究经历了从可行性分析研究到理论应用研究,从宏观层面研究到微观层面研究的根本过程。详细说来,从教育领域的不同角度进展分类,主要分为在教育领域应用的综合概述,在根底教育领域的应用,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在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领域的应用以及其他教育领域的应用含学前教育和民族教育等等5类。从研究分类上看,从2022至2022年4月,涉及教育领域应用的综合概述的论文有142篇,根底教育领域33篇,高等教育领域5

5、14篇,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领域46篇,其他教育领域2篇。表1研究分类表2研究成果类型注:2022年数据为截至2022年4月30日三、研究结果与分析一微博教育应用综合概述呈现由宏观到微观的趋势总体看来,关于微博在教育领域的综合概述有142篇,占研究论文总数的19.2%,说明我国学者对于微博应用促进教育开展的定性的、根底性的研究较为扎实。综合概述类研究主要涉及微博教育应用的可行性分析,微博教育应用的理论根底分析,教育应用的系统模型设计等,且呈现出由宏观研究到微观研究的整体趋势。1.微博教育应用的可行性分析通过分析微博自身的特点、教育传播的相关特征以及教育信息化中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等,说明微博教育在

6、改良教育方式、学习形式以及教育观念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刘芹妹等总结了微博鼻祖Titter的相关特征和教育应用的场景,并列举国内外的应用微博进展教学的案例,指出微博可以是学生专业开展和协作学习的有效工具3。郑燕林等通过分析微博的内涵与特征,讨论其教育中的应用前景,认为微博可在提供教育信息资源的共享与聚合,实现教育教学中的社会性交互以及创始微型学习的学习方式方面得到应用4。成清将微博在教育教学中的功能归纳为开放的课外课堂功能、交流沟通的功能,信息过滤功能和评价工具的功能,认为微博在教育发生的过程中可以作为交流平台、知识构建工具和信息传播工具来应用5。2.微博教育应用的理论根底分析在相关的可行性分析

7、深化到一定程度,一些学者尝试以传播学、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探寻微博教育应用的理论基矗有学者研究认为,微博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不是偶尔的,而是具备丰厚的理论与现实根据6。基于弱连接的优势理论,微博成为人们获取社会信息、进展思想交流,并形成社会认知的重要载体。社会交互作用理论为人们通过微博中的虚拟网络关系,产生真实的思想和行为影响提供了理论支撑。需要动机理论解释了人们将微博中虚拟角色作为现实社会身份有益补充的强烈需求。另有学者尝试用非正式学习理论解释微博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同时利用学习动机理论对微博使用者进展假设分析,总结出五种微博学习的动机,即技术因素动机、社会交往动机、信息获取动机、分享传

8、播动机和记录表达动机7。3.微博教育应用的系统模型设计从最初到如今,热衷于教育技术开展的学者们不断在尝试进展微博教育系统的设计和基于微博的学习模型的构建。王萍以国内外微博系统的教学理论应用为出发点,以教育微博系统平台研究为核心,给出了以社会化微博系统、专业型微博系统和开源微博系统进展教育微博系统设计和建立的方案8。李超构建了利用微博播送过程的抛锚式教学形式和利用微博功能的小组学习、协助学习形式,并对学生、老师、家长在这一过程中的角色定位进展分析9。汪敏等认为微博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在学习方式从面对面的课堂学习到E-Learning的转变期,顺应了混合式学习的开展趋势,并进展了较为完好的混合式学习

9、的教学设计10。二微博在高等教育中应用研究仍占主流地位随着网络在高校中的不断普及,微博作为一种新兴文化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因此研究者和理论者都非常注重微博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发挥,从研究文献的梳理看来,研究微博在高等教育领域的论文到达514篇,占到研究论文总数69.8%,这说明高等教育领域仍是微博应用的主阵地。就研究内容而言,主要涉及在学校管理方面以及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应用研究。1.基于学校管理的微博应用微博作为学校管理的新载体,一方面是基于微博作为eb时代新型社交效劳工具的本质,另一方面是基于进步高校思想政治的时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以微博方式进展信息交流和情况传递,更具亲和力。这一领域的研

10、究尤其以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内容最受关注,相关论文多达407篇,占论文总数的55.3%。微博在思政教育方面的应用,主要是利用其使用门槛低、发布便捷、时效性强、渠道多样化、受学生青睐等优势,弥补了传统思政教育渠道的弱势,在创新高校思政教育的形式与方法、增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实现高校思政教育资源共享等方面发挥作用。有研究者通过分析微博的优势和高校学生成长开展的特点和精神需求,论证了将微博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可行性分析,提出基于微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与策略11。值得注意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微博中不能是传统式的说教者,更不能是简单的成为参与者,而必须是与大学生贴近的朋友,

11、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微博的主导者,是微博中的意见领袖。微博的叙事性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生活化趋势,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走进大学生的生活,以生活化的视野探究、开掘大学生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和内容。通过培养大学生当中的骨干分子成为微博意见领袖的方式,将传统高校党团组织的管理和教育功能向微博中转移,利用优秀大学生骨干的作用在微博中开展朋辈辅导,以大学生自己的语言形成凝聚力,更好的在大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另外,讨论如何将微博有效地应用于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中,指导学生就业进展班级管理以及关注学生心理安康等方面的研究论文也较为多见。2.基于教育教学的微博应用微博的应用,改造了老师的教的形式,促使知识的

12、单向传递向双向甚至是多向传递的转变;改变了学生的学的形式,被动地承受到主动构建、自主学习、主动认知。传统的教与学形式中,老师是传到授业解惑的输出方,而在微博教育中,人人都可以成为意见领袖。基于教育教学微博应用的研究论文有82篇,主要分布在课堂教学的应用、课外拓展学习的应用以及学生媒介素养的养成的等方面。在与详细学科教学相结合方面,大多是基于学科特点和微博特点,以微群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度、互动性和协作性,并提出相关的教学策略和构建学习模型。也有学者总结了微博应用于远程学习中的几种应用策略,并且针对微博应用于远程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问题的应对方法12。由于在微博语境下,大学生的话语权出现种

13、种失范现象,因此在微博环境下进步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也很受关注。一方面针对微博话语的特性对大学生进步媒介素养提出了相关建议,另一方面,提出在引导青年学生自主养成安康向上的媒介素养与伦理观念的同时建立针对微博媒介的思想引导工作体系,来缓解微博言论对学生思想观念、表达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冲击。三微博在根底教育领域应用的研究相对较少从数据梳理的结果看,微博在根底教育领域的应用的相关文献有32篇,主要集中在通过微博进展班级管理以及结合详细学科在课堂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堂延伸中的应用。有研究者提出基于微博建立家校沟通的新平台,以班级微博助推班级管理,或者利用微博组建班级社区,支持课堂内的班级社区在课堂外的延伸,从

14、而促进非正式学习的开展。还有研究者在对青少年使用微博过程中所产生的正面及负面作用进展分析后,提出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微博由娱乐化工具转变为学习型工具、利用微博平台拓展教育形式开放式教育、自觉式教育、加强微博对在校中学生的针对性教育、深化挖掘微博的内在价值等策略建议,使青少年可以正确对待微博,合理地使用微博,使微博对学习生活的负面影响可以得到遏制,并结合素质教育、自觉式教育等展开积极的引导13。在与详细学科相结合方面,有研究者把微博融入到教学中,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研究者针对微博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进展可行性进展分析,认为微博可以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促进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促进学

15、习资源与学习经历的共享,进步反应效率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通过微博的应用加速了学习方式的变革,并可以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发挥作用14。还有的认为,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关注专家或名人的微博,同时寻求拥有共同学习兴趣的同伴,形成自己的学习网络,或建立协作学习组培养学习者积极的情感,增强学习者的团队协作意识,对团体产生参与感、认同感、归属感,从而培养学习者的协作技巧,人际交往才能等。这些都是微博在根底教育领域中的有益尝试。四、研究结论与建议一研究速度逐步放缓,研究瓶颈逐渐凸显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微博在我国的教育应用研究,经历了由缓慢开展到爆发式激增再到逐渐趋缓的过程。详细看来2022至2022年,

16、教育研究者逐步关注微博的教育应用,并开场进展普适性的应用研究,三年共形成论文100余篇。这与微博在互联网应用中如火如荼的态势相比略显延滞,表达探究应用的慎重性。从2022至2022年,研究进入到一个激增期,在论文数量上逐年翻番。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前期试水研究成果上的推广和深化,在不同教育阶段和教育领域的研究也日渐广泛和深化。这一数据在2022年前4月又有明显减少,侧面反映出研究速递的逐步放缓。这与人们对于微博的关注热度有所降温相关。从研究内容看,呈现出从宏观到微观,由普遍到详细的历程。详细表现为由普适性研究向学科化研究的转变,从在广泛的讨论微博的优势优势与教育应用的可行性和对策研究,转向与详细

17、学科相结合,提出基于微博的教学形式的设计与开发研究,且很多研究都给出了微博在教育领域应用的详细的可操作的应用形式。二微博在根底教育领域的应用需要更多被关注受目前中小学较为固定的教学方式和对于学生自控才能担忧的影响,目前微博在根底教育领域应用的研究相对局限。更有新闻报道称某高中为了使学生专心学习,当着全体师生和家长的面,集中砸毁了数十台学生的。这样因噎废食的做法,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根底教育工作者对于微博可能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的极大担忧,为微博在此领域的应用增加了难度。在此,我们不妨借鉴一下国外的做法。2022年3月30日西班牙?国家报?消息,英国政府即将对7岁至11岁的初等教育施行改革,小学生们

18、将掌握博客、播客、维基百科和微博客等新的通信工具,以适应新时代的开展要求。最为关键的一点是新教改赋予了学校和老师在制定教学内容方面更大的自由度。与限制使用相比,在学生的自控力培养和老师、家长的监视引导作用的两线并行的情况下,鼓励引导使用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综合才能和协助才能的养成。另外,微博传播的知识是碎片化的,基于微博的学习也是碎片化的,无法保证知识的条理性、连续性与系统性。而根底教育是强调根底知识的学习和根本技能的养成,不过多地强调系统化的学习。在这一点上,微博教育更合适于根底教育系统而非高等教育系统。更多地关注于青少年在使用微博平台方面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指引研究,

19、对于进步全民的信息媒介素养也具有重大意义。三立足微博技术,推动互联网教育的开展根据当前新技术开展的现状,我们认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混合式教学Blendedlearning和快捷数字化学习RapidE-learning是将来学校应用新技术的主要方向。混合式教学借助面授与网络这两种学习形式的优势来重新组织教学资源、施行学习活动,以到达进步教学效率的目的。混合式学习不是信息技术的简单应用和教学形式的简单改变,而是教学理念、教学形式和教学组织方式的综合性变革。快捷式数字化学习,是指基于模板技术和网络传递与共享而形成的一种快捷式的学习组织与应用方式。此类互联网教育更强调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资助学习和个性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