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经络_第1页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_第2页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_第3页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_第4页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课件第1页,共30页。经络学说的概念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形体官窍、气血津液之间相互关系的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2页,共30页。 (一)经络学说的形成 内经成书是中医学经络学说形成的标志。 经络理论在内经中占有重要地位。书中系统阐述了十二经脉的起止、具体循行线路及其与相应脏腑的“属络”关系等内容。 概 述第3页,共30页。 经络学说向临床实践方向发展(秦汉 时期: 公元前221年公元265年) 难经首创“奇经八脉” 伤寒杂病论六经辨证 (二)经络学说的发展第4页,共30页。 晋 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宋 王惟一铜人腧

2、穴针灸图经 宋 王执中针灸资生经 元 滑寿十四经发挥 明 李时珍奇经八脉考 明杨继洲针灸大成 清 姚澜本草分经 清陈惠畴经络图考 黄谷明堂经络图册 经络学说的总结时期 (晋以后)第5页,共30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的出现较“脉”晚,是对脉的进一步分析。灵枢脉度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就是将脉按照大小、深浅的差异分别称作“经脉”、“络脉”和“孙、别脉(络)”。第6页,共30页。区 别经经络系统的主干,“路径”;有固定循行路线,多循行于人体深部。

3、络经的分支,网络全身;无固定循行路线,深部和浅部皆有,呈纵横交错状网络全身。 二者相互沟通联系,将人体所有的脏腑、形体、孔窍等部分紧密地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第7页,共30页。经络与阴阳学说经络系统大多以阴阳来命名。经络的命名即是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体现。一阴一阳衍化为三阴三阳,相互之间具有对应关系(表里相合)。阴阳少 阳太 阳阳 明厥 阴少 阴太 阴第8页,共30页。经络系统经脉经筋络脉脏腑皮部第9页,共30页。经脉与络脉 手足三阴经 是气血循环的 主要通路十二经络(正经)手足三阳经十二经脉有一定的起止、循行部位和交接顺序,其分布和走向有一定的规律,与脏腑有直接的络属关系,是人体气血循行的

4、主要通道。第10页,共30页。奇经八脉 督脉、冲脉任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 有统率、联络、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从十二经脉别出的经脉。起于四肢,上出与颈项浅部。有加强十二经脉中表里两经在体内联系的作用。十二经别第11页,共30页。络脉 十五别络:加强表里两经在体表的联系 和渗灌气血。浮 络:浮现于体表的络脉。孙 络:细小的络脉。第12页,共30页。外连十二经筋:十二经脉所连属的筋肉系统。具有连缀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的功能。十二皮部: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皮肤的分区。是经络之气散布之所在。 经筋和皮部 第13页,共30页。内联属:十二经脉各与其本身脏腑直接相连。络:十二经脉各

5、与其相为表里的脏腑相连。阳经皆属腑而络于脏,阴经皆属脏而络于腑,从而构成了阴阳经脉和脏腑表里相合的关系。第14页,共30页。生理功能 运行全身气血,营养脏腑组织联络脏腑器官,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调节机体平衡灵枢经脉:“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第15页,共30页。运行全身气血营养脏腑组织 途径:循十二经脉流注衔接顺序,与任、 督两脉首尾相接如环无端,周流 不息,循环往复。含义:气血通过经络传注,布散 全身,以营养脏腑组织。第16页,共30页。生 理意义:十二经脉内属脏腑,外连经筋、皮 部。表现:气血运行畅通,脏腑功能强健,抗御 外邪。 病理表现:经气不利,气血失和,

6、 御邪不力,外邪易侵。 第17页,共30页。联系脏腑器官,沟通上下内外 1.脏腑与体表的联系 通过十二经脉在外结聚于经筋,散于皮部在内络属于固定的脏腑 内外相连 2.脏腑与官窍的联系 通过经络沟通官窍与脏腑广泛的整体联系 脏腑与官窍的特定联系第18页,共30页。3.脏腑之间的联系 十二经脉分别络属一脏一腑,构成表里相合关系;有的联系多个脏腑,如:肾经属肾、络膀胱、贯肝、入肺、络心;多条经脉到达同一脏腑,如:入肺脏的有肺、大肠经、肝经、肾经和心经。第19页,共30页。4.经脉之间的联系 有序地衔接,与任、督脉构成整体循环系统 多处的交叉、交会,再加上经别、别络的联系以上诸多联系都是人体的整体性的

7、表现。第20页,共30页。生 理 意义:经络是联络脏腑组织,沟通内 外上下的纽带。表现:人体在结构上相互联系,在功 能上相互协调,彼此为用 病理表现: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互相传变。 第21页,共30页。感应传导信息 含义:指经络系统具有感应及传导针灸或 其他刺激等各种信息的作用。机理:通过运行于经络之中的经气对 信息的感受负载作用而实现。第22页,共30页。意 义将信息输送到脏腑形体官窍,反映和调节其功能状态。传递生命信息,沟通机体之间的联系。得 气直接指导对临床所表现出的症状、体征等进行分析、归纳的辨证诊断等方面。第23页,共30页。调节机能平衡经络系统通过其沟通联系、运输渗灌气血作用及经气的

8、感受和负载信息的作用,对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功能活动进行调节,维持人体阴阳平衡状态。含义及机理意义: 通过经络系统的调节作用,促使 人体机能活动,恢复平衡协调。 第24页,共30页。应 用 阐释病理变化外邪由表传里的途径 经络内属于脏腑,外布于肌表,当体表受病邪侵袭时,可通过经络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次向里传变而波及脏腑。如外邪袭表继而犯肺。第25页,共30页。体内病变反映于外的途径 由于内在的脏腑与外在的形体、官窍之间,通过经络密切相连,故脏腑的病变可通过经络的传导反映于外。临床可结合经络理论用“由表知里”的思维方法诊察疾病。脏腑病变相互传变的途径 第26页,共30页。指导疾病的诊断两胁疼痛多为

9、肝胆疾病。缺盆中痛多为肺病。“虚里”痛连左手臂多为“真心痛”。阑尾穴压痛多为肠痈。循经诊断根据疾病表现的症状、体征,结合经络循行的分布部位及其所属络的脏腑进行诊断。第27页,共30页。前额疼痛与阳明经有关。两侧头痛与少阳经有关。后头痛连及项部与太阳经有关。巅顶痛与厥阴经有关。分经诊断根据病变所在部位,详细区分疾病所属经脉进行诊断。如:第28页,共30页。指导疾病的治疗 指导针灸推拿治疗针灸、推拿疗法是以经络学说作为理论基础的常用治病和保健方法。刺激特定腧穴,通过经气的传导作用和脏腑的反应来调整人体气血和脏腑机能,可恢复体内阴阳的相对协调平衡。“循经所过,主治所及”第29页,共30页。指导药物治疗指导药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