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_第1页
豫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_第2页
豫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_第3页
豫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_第4页
豫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档编码 : CU4O8N4P8E3 HH7A3C8N3P4 ZZ9R4Z6M6I2五年级科学上册 教 案西 莲 花 小 学孙 春 亚 5015 年 9 月第一单元从太阳到无限宇宙1、制作“ 宇宙” 模型 教学目标(1)、能制作关于宇宙的物理模型;(2)、明白模型在表达与沟通过程中的作用;教学重点 依据同学的懂得、制作“ 宇宙” 模型;教具预备 星图模型、地球仪;三球仪;教学过程 1、争辩与制作; 明白同学对于宇宙的熟识; “ 宇宙是什么样的?”“ 宇宙里面有什么?”等问题在同学心目中有不同的熟识;可以在自由发言的基础上进行争辩, 以期让同学尽可能多地表达已有学问和经 验; “ 那下面我们来做

2、一个宇宙吧!” 同学对这个活动会比较感兴 趣;活动前的要求很重要; 以小组的形式合作进行,同学们之间要互 相协作;老师已经预备了一些材料,此时可以用“ 材料超市” 的形式 显现给同学, 并告知他们也可以选用身边可以取得的材料来制作;制 作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捏橡皮泥、剪纸、绘画或布设现有的 物体等;鉴于同学的学问有限,可以只制作宇宙中的一个部分,如太 阳系、地月系、地球或某个星座;2、沟通;让同学将各自的模型摆放在桌子上,相互参观、评判、各组也要留一至二名同学在自己的模型前介绍并回答其他人的问题;通过这种组与组之间沟通的形式增加对宇宙的明白,同时他人的提问和建议也为将来修正模型供应了资源

3、和思路;沟通的过程也是积存问题的过程;对于在制作、沟通中产生的各种疑问, 应当让同学记在 “ 问 题银行” 中;3、总结;由同学表达在沟通中的感受,包括收成、疑问和体会 教训;此时,老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同学熟识到:将头脑中的映像用模型的形式显现出来,会有助于自己的表达和他人的懂得;“ 模型” 这 个词汇由此引出,并将在今后的科学课学习中经常显现;2、修改模型 教学目标(1)、经受分析资料并得出结论的基本过程;(2)、能修改完善模型;(3)、知道一些宇宙学问;教学重点重新搜集整理资源,修改模型;教具预备 三球仪;教学过程 1、问题与反思;老师引导同学回忆:在前一阶段制作模型,交 流的过程中有哪些收

4、成?仍有哪些不足之处?在充分争辩、争辩的基 础上,提出下一步任务:修改模型;2、方案与组织;针对修改模型这一详细任务,制定方案,商讨 过程和方案;除了确定目的、分工等,制定方案时要特殊留意搜集资 料的针对性,此时不能再泛泛地将全部关于宇宙的资料都尽量搜集 了,而是要依据本组的目的,组织同学搜集有用的、相关的资料,以 提高工作效率;3、事实与证据;将结论与原先制作的模型进行对比,发觉原模 型的不足;工具与材料的挑选要有可行性,同学应当对自己能把握;4、模型与说明;模型的种类许多,教材上显现了柱形图和实物 模型两种; 建立模型有什么作用?老师可以指导同学分析模型,从通 过争辩,同学应再次明白建立模

5、型的目的是为了帮忙;5、表达与沟通;这个出现会不能停留在前一课“ 沟通” 活动的 资料,以提高工作效率;6、事实与证据;要修改模型,第一要搜集大量资料,教材上以 资料卡的形式显现了部分学问;搜集来的资料,要经过挑选,将那些 过时、重复、错误或无关的资料剔除,再对有用的资料进行整理、分 析,得出结论; 将结论与原先制作的模型进行对比,发觉原模型的不 足之处,并提出修改方案; 工具与材料的挑选要有可行性,同学应当对自己能把握的工具与材料有大致的明白,要换成身边的物品;那些找不到的工具与材料7、模型与说明;此环节的任务是依据争辩结论、修正、完善原 有模型;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信任同学能较顺当地完成这

6、一任务;模型的种类许多, 教材上显现了柱形图和实物模型两种形式;建立模型有什么作用?老师可以指导同学分析模型,从中发觉规律、 运用模型、阐述自己的结论;通过争辩,同学应再次明白建立模型的目的是 为了帮忙自己表达和别人懂得;8、表达与沟通;举办宇宙模型出现会,介绍搜集的资料、出现 争辩成果;这个出现会不能停留在前一课“ 沟通” 活动的水平上,而 应当在组织、 作品等方面有所提升; 主要表达在模型的完善程度有所 提高、展台有确定布置、陈述材料的预备妥当等方面,所以老师应对 同学有确定的布展指导;有条件的话,可以特地布置展室,将模型、资料显现给其他班级、年级的同学,回答他们的问题,这对同学的能 力提

7、升会有更大的好处;9、拓展活动;拓展活动简要描述了“ 宇宙大爆炸” 理论,并介 绍了一个帮忙熟识此理论的模型吹气球的活动;同学们对宇宙的 产生很感爱好,此活动作为拓展,目的在于丰富同学的学问,体会模 型的作用;其次单元 时间的脚步1、精确时间的步伐教学目标(1)、以童话故事激趣,激起同学探究的欲望;引导同学对钟表的进展历程、 各种计时工具有个初步的明白,上的铺垫与预备;为后继学习做好学问(2)、以学问为载体,通过探究新知,引导同学经受科学探究 的过程,培养同学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才能;(3)、培养同学的合作精神,使同学在小组活动中乐于合作,乐于沟通;教学重点 明白钟表的进展历程,知道

8、钟表是一种为人类服务的工具;以童 话故事激趣,激起同学自主探究有关钟表学问的爱好;教具预备 电脑、课件原子钟寻亲记、各种钟表实物、记录本、笔;教学过程 1、引入活动;用录像或课件来出现童话故事原子钟寻亲记,使同学真实地明白钟表的进展史,激起同学探究钟表学问的愿望;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挂图来出现;老师要配以亲切的语言、讲解、展现钟表的进展过程, 以此引导同学自主探究、 利用各种途径查找资料,进一步明白有关钟表的学问;2、搜集资料;这是本课教材的重点部分,主要目的是为争辩钟 表积存资料;此项活动可以引导同学通过参观钟表店、上网、到图书馆看书、走访亲友看钟表等方搜集钟表资料;但要提示同学把搜集到的资

9、料随时记录下来, 这样便于整理沟通; 通过搜集资料可以调动学生脑海里已有的学问体会,唤起对钟表的回忆;3、总结沟通,要求同学把搜集到的资料拿出来现同伴沟通、分 享、并进行整理、总结;4、分类;给钟表分类是更宏观的观看活动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过 程,是更深层次的观看和提问, 可以出现从古到今各种计时器的计时方式的多样性;5、确定争辩主题,逐个争辩;让同学依据搜集到的资料和自己 的爱好挑选争辩内容,小组自主争辩;2、摆钟的隐秘 教学目标(1)、通过争辩摆钟的构造,让同学明白摆钟;发觉摆是摆钟 的“ 核心” ;(2)、通过对比试验探究摆速与摆线、摆锤之间的关系,验证 摆的运动规律;(3)、明白摆钟的制造

10、与伽利略发觉的摆的摇摆具有规章性原 理之间的关系;(4)、培养同学的观看才能、摸索才能和动手实践才能;教学重点明白摆是摆钟的 “ 把握核心”摆锤之间的关系;教具预备,通过对比试验探究出摆速与摆线、演示材料:实物摆钟、自制的摆、秒表、试验报告单、课件我 家的摆钟怎么了;教学过程 1、争辩摆钟的构件;争辩摆钟是在搜集、整理众多钟表资料的 基础上,挑选开展的逐个争辩活动;引入活动就是老师创设情境、用 课件我家的摆钟怎么了 让同学观看生活中的两个摆钟,一个走时 快,一个走时慢,使同学想到要明白钟摆的构件、争辩摆钟;因此,老师要预备一个实物摆钟, 让同学更真实地争辩摆钟、 明白摆钟的构 件、弄清钟摆的快

11、慢与它的哪部分有关系;2、制作摆;在争辩钟摆构件时,同学可能会发觉钟的摆是摆钟 快慢的关键,是摆钟的“ 把握核心” ;在对摆进行争辩时,可能仍会 进一步发觉摆线长短是影响摆速快慢的根源,引起进一步争辩摆锤、摆线与摆速之间关系的欲望;(3)、小制作;用铁丝和萝卜片设计一个60 秒摇摆 20 次的摆;在同学反复试验、探究中把握和运用摆的运动规律;3、小水钟 教学目标(1)、引导同学熟识人们用来计时的方法的多样性;(2)、引导同学制作和改进小水钟,利用小水钟进行简洁计时;(3)、让同学知道学问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用学到的知 识估测生活中水龙头的滴漏现象,提示人们节省用水;教学重点 引导同学熟识计

12、时方法的多样性,会依据有些物体有确定规律的 变化规律,把握了它的变化规律就可以用来做计时器的原理、设计、改进小水钟;并把此学问引入现实生活,估测水 测量怎样削减铺张、节省用水;教具预备龙头的滴漏现象,预备一些有关刻漏和漏壶的录像资料或课件、水钟模型;一段动 画片的片段、计时器课件、一次性纸杯、铁钉、水槽、水、沙子;教学过程 1、观看古代的水钟,分析其计时的优缺点;可以一句话“ 假如 不用今日的钟表, 你仍可以用哪些方法来知道时间?”引导同学对搜集到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再次的分析和整理;典型观看、分析、争辩,找出它的优缺点;从中找出水钟的资料进行、制作一个显示 20 秒时间的水钟;同学们能不能利用材

13、料超市的材料制作一个小水钟?能用这个小水钟进行20 秒钟的计时吗?同学随之争辩、 设计并进行试验, 同学可以通过自己宠爱的方式去获 得学问,做出假设再自行设计试验, 初步培养同学自行争辩问题的能力;这个制作过程大约需要15 分钟,在教学中老师要不断对同学进行巡察指导有困难的小组进行适当的提示和帮忙,让他们尝试成功的轻盈,对制作活动较好的小组老师要鼓励他们设计更好的小水钟;(3)、用显示器检验小水钟的计时精确性;老师放映显示器,师生共同检验小水钟的计时精确性;提问:小水钟为什么不精确?分析、整理试验数据找出缘由,连续改进;让同学在自己动手的基础上 通过合作、争辩、争辩,更深一步地明白水钟的计时原

14、理;(4)、关怀身边的水龙头的滴漏现象;这是一个拓展活动;让同学把学的学问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关怀身边水龙头的滴漏现象, 估测流失的水量,提示大家节省用水;通过调查同学应当会发觉,看起来渐渐滴漏的水实际上流失得特殊快,促使他们反思:“ 自己平常是否留意关紧水龙头?”这个活动可将同学的制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鼓励同学用学习的学问服务于社会;(5)、学问链接:刻漏和漏壶;引导同学熟识古代的计时仪器刻漏和漏壶时, 最好选用电脑课件进行教学; 这样不但能用最短的时间说明刻漏和漏壶的原理,仍能提高同学的学习爱好, 歌颂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慧聪慧, 在潜移默化中对同学进行了树立民族自信 心,增

15、强民族自豪感的爱国主义训练;4、小小钟表设计师 教学目标(1)、通过对搜集到的众多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和逐个 争辩,使同学对各种计时器的计时特点和原理有确定的明白;(2)、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同学利用所学学问设计自己宠爱的 钟表,培养同学对钟表争辩的爱好和爱好;(3)、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使同学熟识到钟表是一种为人类服 务的计时工具,培养同学敬重事实的科学态度;(4)、在熟识钟表学问的基础上,以探究实践活动为明线,以 学问点为暗线,引导同学通过大胆合理的想象, 设计自己宠爱的钟表;教学重点 通过对各种资料和数据的分析和整理找出物体之间的共性;会利用某些物体相对稳固的运动规律,生活质量服务;教具

16、预备制造各种各样的钟表, 为人民提高挂图一:原子钟、 GPS国际时钟及不同时区的钟;挂图二:日晷、沙漏、水漏、石英钟、机械钟、太阳能钟表教学过程 1、回忆与反思:我知道的钟表;在逐个争辩摆钟和小水钟以后,通过回忆与反思的形式, 犹如丝线串珍宝般把钟表资料加以串连,引 导同学把自己搜集到的钟表资料系统地加以分析、整理、总结出计时器的计时特点;老师可接受争辩会的形式,引导同学争辩:我知道的 钟表;让同学自己去摸索、争辩、沟通、出现资料卡,使用“ 问题银 行” ;2、总结与沟通,计时器的共同特点;这个环节只是一个结论性 总结;3、设计大比拼:设计自己最宠爱的钟表;爱因斯坦说过,科学是“ 探求意义上的

17、经受”;在同学经受过一段时间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同学把发觉的资料、找到的规律、学习的学问一一回忆,并运用 到设计大比拼活动中,进行制造制造,为生活服务;4、出现自己设计的钟表;这是一个总结和评判活动,老师要尽量为同学供应出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出现这一阶段科学探究活动的成果;老师要多加确定和鼓励,让同学充分体验到成功的轻盈;5、宇宙中的时间概念;乘坐“ 神舟六号” 在轨道上看日出日落,一天可以看到大约16 次,由于“ 神舟六号”约 90 分钟绕地球转一圈,每绕一圈就能看到一次太阳升起;第三单元热能考察之旅1、查找热能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上不同地理位置的温度差别;2、知道日常饮食中食

18、物的热能;能制定合理的热能食谱,并检 讨自己日常饮食的合理性;3、能做生热的试验;教学重点 对热能有初步的明白;教学过程 1、引入;友友来了!一位来自外星球的小伴侣,来地球考察热 能;故事情节由此开放, 同学们也随之经受了一次 “ 热能考察之旅”;利用好友这个角色, 充分发挥其积极意义, 是完成本单元教学任务的 一个要点;如何利用好这个角色?同学们与友友是什么关系大致有三 种思路:(1)、同学们以局外人的身份观看教材上的主人公和友友考察 热能的过程,通过分析争辩、模拟试验猎取学问;(2)、同学们以伴侣的身份与友友一起考察,帮其出想法、查 资料、做试验,共同完成地球热能考察之旅;(3)、同学们来

19、扮演友友这个角色,以全新的角度,假想的外星人的身份来争辩地球上的热能;教学时,同学们宜对自己与友友的关系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然后以此身份开展后续的争辩活动;2、搜集资料;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宏观地明白地球上不同地 区的年平均气温, 拓展同学们对地球的熟识; 教材以帮友友找一个合 适的住处为切入点, 调动同学搜集资料的积极性, 老师可以依据这一 思路布置同学接受各种方式查阅资料,主动地搜集有关信息;3、设计热能食谱;这里,教材从为友友设计食谱这个角度切入,引导同学明白食物中的热能; 现在的同学往往不知道如何合理、健康 地饮食,存在着暴饮暴食、 偏食等不良习惯,此环节通过同学自主设计热能食谱, 帮忙

20、同学养成定时定量饮食,惯;积极参加体育锤炼的好习热能是生命活动的动力,缺少热能,人体中血糖下降,就会感觉 乏力,进而影响工作、学习的效率,但热能储存过多或者太少,会使 人体发胖,也会引起多种疾病;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碳水 化合物)都是供应热能的养分素;正常情形下,儿童一天所需要的热 能在 8000 千焦左右;有专家认为,一日三餐热能的支配,应以早餐 占全日的 30%,中餐占 40%45%,晚餐占 25%30%为宜;为方 便师生设计热能食谱,教材显现了“ 食物中的热能” 表,老师仍可以 依据当地常见食物予以补充;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 可组织同学们讨 论如何合理饮食、加强锤炼,爱惜好自己

21、的身体;(4)、生热试验;人体会依据不同的需要,实行不同的方式来 产生热能; 友友支配好了住宿和饮食, 又有了新问题地球人用哪 些方法产生热能?教材顺其自然地引入这个内容;老师要鼓励同学们 运用已有的学问和体会, 在分组争辩的基础上, 用试验的方式出现各 种各样的生热方式;(5)、表达与沟通;人们利用热能干什么呢?取暖、煮食物、老师要引导同 切割金属等, 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与生产中常见的现象,学们回忆各种应用热能的场景,并且大胆想象热能的其它用途;2、体积变化之谜 教学目标 1、会做物体热胀冷缩的试验;2、能用不完全归纳法总结出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教学重点 明白热胀冷缩现象;教学过程 1、引入;

22、友友在拿冰箱里的饮料时,发觉水被结成了冰,玻璃 瓶也裂开了;由此,开放对这个问题的争辩;2、猜想与假设;玻璃瓶为什么会裂开呢?同学们会提出各种各 样的假设;老师指导同学记录自己的假设,并进行挑选,保留那些值 得探究的假设,以供进一步探究;3、试验;有了假设,必需进行验证;教材针对“ 水结冰后体积 会变大” 这个假设,供应了验证方法,预备一只装满水的杯子,不盖 盖子,放进冰箱冷冻层,让水结冰;观看冰会不会超过杯口;假如冰真的超过了杯口, 就说明水结冰后体积的确变大了;假犹如学们提出 的是其它假设,我们也要有挑选地验证;由于条件所限,无法验证的 假说,老师也要利用其它形式(多媒休课件或演示试验等)

23、赐予正确 的解答;4、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水遇到冷结冰后,体积会变大;同学 们得出这个结论后, 自然会想到其它物体是不是也有这个性质;老师 引导同学制定争辩方案, 确定想争辩的物体的方式, 自主地开展试验 争辩工作;老师要指导同学挑选试验材料,使固体、液体、气体都能 作为试验对象;通过试验,分析得到的信息,不难发觉:其它物体在 遇冷后,均有体积缩小的现象;由此,我们用归纳的方法可以得出结 论,物体遇冷后体积一般会变小,水结冰时是个例外;这里接受的是 不完全归纳法,有必要跟同学强调其作用和不确定性;5、物体的热胀性质;我们已经知道了物体在遇冷后体积一般会 缩小,那么物体加热后,体积又会怎样变化呢

24、?带着这个问题,同学 们按前一个活动的方法,连续开展争辩;分析试验现象,同学们再次 接受不完全归纳法, 可以较简洁地得出结论: 物体在遇热后体积会膨 胀;6、分析与总结;综合以上两个试验的结果,老师引导同学们总 结:物体一般都有遇热膨胀、遇冷收缩(热胀冷缩)的性质;水是一 个例外情形,它在结冰时,体积反而会变大;3、冬暖夏凉的房子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会做热传导的试验;2、知道热能在物体间传递的方向;3、能设计出冬暖夏凉的房子;4、能以折线图的方式建立模型,表达热传递方向的规律;教学重点 应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1、引入;友友感觉房子里比较热,同学们预备给他设计一所冬 暖夏凉的

25、房子;而设计一所房子涉及的因素是许多的,比如材料、结 构等方面的问题, 老师可以引导同学挑选一个最感爱好、且可操作的 内容进行争辩;由于热传递的方向是本课的学问点,所以,假如没有 小组挑选这个项目, 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支配个别小组的同学争辩这 个内容;2、热传递的方向;高温的物体遇到低温的物体时热能是怎样传递的?教材设计了热水和冷水的试验,这个试验比较好操作, 简洁测量到湿度的变化趋势; 老师给每个组预备一个水槽,中间用隔板隔开(不能漏水),分别装上热水和冷水(温差大些成效才会明显);用一个架子将两支温度计吊起来,分别测量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变化;同学们要每隔 2 分钟观看一次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并

26、记录下来; 大约半个小时后,两边便会达到相同的温度;假如时间有限,不能做满半个小时,也可以在做到 20 分钟时,让同学估量将来的数据,以节省实验时间;试验终止后,分析同学们的记录表,可以明显地看出:热水的温度越来越低,冷水的温度越来越高,两边的温度越来越接近;当两边温度差不多相同后,再一起下降;从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热能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而不会从温度低的物体传向温度高的物体;由于,假如是从温度低的物体传向温度高的物体,那么温度高的物体就会(至少有一段时间里)温度更高;用折线图来 表示温度变化趋势, 可以使结论直观易懂, 这也是建立模型帮忙表达 的例证;老师要教会同学们完成折

27、线图;3、表达与沟通;不同的争辩小组沟通争辩成果,可以起到相互 补充、佐证的作用;使同学们对热能传递的方式、方向,以及保温隔 热材料有丰富的熟识;4、设计和出现;有了丰富的学问,再设计房子就简洁多了;让 同学们张开想象的翅膀, 为友友设计一所冬暖夏凉的房子,在设计独 特的地方加上文字说明, 假如能配上一篇讲解性的小说明文,帮忙别 人懂得这所房子的特殊功能, 那就更好了; 老师应当为同学们的设计 作品开创一个出现的场地,以便同学们观摩、点评和学习;第四单元 生命的旅程 1、我从哪里来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用文字、记录表、图画、流程图、数学表达式等建 立模型;2、利用不同的模型进行说明,形成探究

28、的结论;3、培养同学敢于猜想和积极参加科学探究活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 熟识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点,各种生物的繁殖方式是不一样的;教学过程 1、观看与争辩引入;“ 我从哪里来” 这个内容是同学特殊感兴 趣的话题;由于城市、农村的差别,导致了同学很小就从不同水平的 父母那里得到不同层面、 不同角度的回答内容也导致了同学自己对此 内容的不同看法, 因此掀开此隐秘正顺应同学的古怪心理,也为初步建立模型进行较好的说明做了充分的预备;教学时要留意, 此话题的争辩既可以在前一单元的结尾处进行,以便赐予同学充分的课下搜集资料、建立模型的时间,也可利用同学的爱好,单独进行一次争辩,待同学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后,布

29、置下一个环节;2、课下搜集资料;同学对“ 我从哪里来” 这个话题将会各抒己 见,但他们的想法尚属猜想阶段,为了找到有力的证据,老师要引导同学利用身边已有的资源、 学过的表达方式等进行课下相关资料的搜 集活动,老师可提示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准时沟通反馈看法,必要时老师可跟踪某一小组的详细搜集活动,的整理与分析;挑选相应的方法, 以利于同学3、整理与活动;老师可将两个环节合并到一起,让同学充分展 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 在出现中留意同学表达观点所用的方式,并提醒同学准时补充、完善、评判,然后从中提取模型说明的不同方式,即文字描述、示意图、折线图、数学表达式、流线图等等;教学时注意,虽然同学们搜集到有关

30、人产生的资料较多,但沟通前的整理以及选取的观点表达可能尚未引起同学的留意,因此老师要在沟通前赐予同学一部分时间明白整理方法,然后进行沟通与评判, 待同学对几种模型与说明方法有所熟识后, 再带领他们进行 “ 给小宝宝安家”玩耍,以便流程图这种方法;4、拓展活动;在同学对人的产生学问明白的基础上,拓展其思路,利用以前学过的动物和植物的有关学问,挑选自己宠爱的模型方式进行表达, 从而在巩固二级目标训练的基础上,使同学熟识到繁殖是生物的共同特点,各种生物的繁殖方式都不一样的特点;2、我们在成长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识利用模型进行说明的方法,巩固折线图的使用;2、明白人的一生成长和变化的大致过程;3、培养

31、同学参加科学探究活动的才能,能相互合作、合理沟通 与评判;教学重点 明白人生长的大致过程;教学过程 1、观看引入,让同学比较同一人四张不同时期的照片,判定相 应的年龄, 分析彼此相像与不同之处, 从中懂得人的成长与变化的过 程;教学时,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照片为例,也可以让同学自己带从小 至现在不同时期的照片,在组内打乱次序,摆放在一起,然后进行对 号入座,并说出判定的依据;2、查找生长和发育的证据活动;在观看照片活动及争辩的基础 上进一步引导同学从不同的方面、 用不同的模型说明每个人都在生长 和发育的特点,特殊是同学易观看到的身高、体重的变化,所穿衣服 大小的变化,以及声音、力气的变化,3、模型

32、与说明及分析人体比例的拓展活动;为较好地进行二级 目标的训练,老师引导同学整理资料,挑选自己宠爱的方式,说明生 长发育的基本规律与特点, 同时组织同学进行补充完善与评判;教材 中给的示例是利用折线图分析身高与年龄的关系,在沟通中又渗透了“ 212 岁的身高 =年龄 5+75(厘米)” 这个数学表达式,教学 时留意,同学利用模型说明的内容可能会许多, 如体重与年龄的关系,年龄与牙齿的关系,头发每月生长的速度,甚至所穿衣服、鞋子尺寸 的变化等等,老师切不行只看重示例中的折线图、 数学表达式的训练,要充分发挥同学的主观能动性;另外,老师可将人体比例分析的拓展活动提前至此,将两环节合并教学;4、“ 将

33、来的我” 自画像活动;在第一个观看照片判定年龄活动、其次个查找生长与发育证据活动的前提下,同学对自身的成长与变化有了诸多明白, 为使同学更好地懂得人的一生大致经过的过程,教材支配了“ 将来的我” 自画像活动,从初、高中的我到很老很老的我,暗含着人的成熟到衰老直至死亡的变化过程;教学时要留意引导同学结合自己现在的模样,依据他们目睹的不同时期人物的特点进行活 动;3、生命的周期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用模型说明生物生命周期的特点;2、熟识动植物一生、人的一生的成长与变化、熟识生命的循环,明白不同的生物生命过程的复杂性、多样性;3、培养同学正视现实、珍爱生命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 熟识不同生物的生命周期

34、在某些方面是相同的,但在某些方面又 是不同的;教学过程 1、空当接龙玩耍;空当接龙玩耍的设置,既为引发同学活动的 爱好,更为主要的是让同学在玩耍前的预备过程中搜集到各种动植物的一生的图片, 在玩耍中理清生长变化的次序,的总结做好铺垫;从而为生命周期特点2、生命周期的模型与说明;在前两个主题活动以及空当接龙游 戏的基础上,引导同学再次进行二级目标训练,利用文字、流程图等 形式比较动植物的一生与人的一生的相同现区分,懂得、归纳生物生 命周期的特点,即:产生生长发育成熟新的生命;教学 时留意,动植物一生的生长与变化过程是不一样的,生命周期的总结 也没有固定的格式,老师不要受此局限;第五单元地球在“

35、变脸”1、从“ 天圆地方” 说起 教学目标 1、明白人类熟识地球的漫长而艰辛的历程,树立“ 科学不断发 展,探究永无止境” 的科学态度;2、知道地球结构的上些基本学问,会使用地球仪;3、会制作地球结构模型;教学重点 制作地球结构模型;教学过程 1、阅读与争辩;古人头脑中的地球是什么样的?教材介绍了中 同古代的“ 天圆地方” 说,其实,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人们有不 同的说法; 老师要启示同学将所知道的历史学问表达给大家,最有典 型性的几个阶段是, 亚里士多德最早得出 “ 大地是球形的”这个结论,麦哲伦通过航海实践证明白这个结论,现代空间技术从地球外观看到地球的形状的确是球形的,等等;通过对这些

36、科技史的同学,同学应 该明白,人类熟识自然是漫长的、艰辛的、不断进步的过程、不迷信 权威、开拓进取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点,科学不断进展,探究永无止 境,将来的探究也会不断修正我们现在对地球的熟识;2、观看;在熟识了地球的形状后,人体为了争辩、生活的便利,制造、制作了地球仪; 观看地球仪这个活动的主要目标是明白地球仪的主要标识及其作用; 地球仪的主要标识包括赤道线和经纬线;赤道 线将地球分成了南北两个半球, 经纬线能精确标定地球表面某点的位 置;“ 地球仪就是缩小了的地球模型啊!” 探探的话有助于同学们深 入明白地球仪的作用,增加对物理模型的感性熟识;3、搜集资料;在观看的同时,同学们要提出自己感

37、爱好的问题,填入“ 问题银行” ;结合本课目标;师生共同挑选出与地球结构有关 的问题着手进行解决; 第一搜集相关的资料, 教材上显现了一份地球 内容结构的资料卡, 告知了同学们一些基础学问, 同时也是技能的指 导,同学们可以照此方式搜集资料,并制作成资料卡的形式;4、模型制作;地球内部结构有三层,每一层的厚度也基本确定,这是一个比较简洁制作成物理模型的素材;物理模型的种类有许多 种;有平面的、立体的或电子的, 有以纸、本或橡皮泥为原料的等等;同学们可依据自己的需要挑选模型的种类,比如,用橡皮泥捏成地核,再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做成地幔、地壳分层次地裹在地核上, 做成一个立体的地球结构模型; 或者,

38、将不同颜色的卡纸剪成三个圆圈或圆形环,分别代表地核、地幔、地壳,再组合粘在纸上;5、表达与沟通;把模型介绍给大家,虚心听取他人提出的看法,拟定修改方案,修正自己的地球结构模型;2、地球大变脸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表面的变化的大致过程;2、熟识一些典型地貌的特点;3、会制作地貌模型;教学重点 制作地貌模型;教学过程 1、阅读与提问;教材第一提出了“ 地貌” 的概念;地貌即地球 的外表;从地球形成以来,地貌经受了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教材 上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了地球早期地貌变化的场景;如今,不同地方 的地貌千差万别; 同学们可以就已知的有关地貌的学问开放沟通,并 提出感爱好的问题存入“ 问题银行”

39、 ,然后挑选争辩问题,制定争辩 方案;2、搜集资料;老师布置同学搜集信息,自己预备一些地貌的资 料,像比较典型的草原地貌、沙漠地貌、丹霞地貌、咯斯特地貌等,各种地貌的产生都有其内在缘由,老师要懂得这些地貌产生的缘由,并考虑用合适的模型来表达;3、模型与说明;各小组依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制作一个物理模 型;教材上介绍的雅丹地貌及其模型制作过程只是一个案例,同学们完全可以也应当按各小组的意愿、 现有条件来自主挑选所制作的地貌模型;课堂上的制作时间有限,同学可以带回家连续完成;4、表达与沟通;将各小组的地貌模型放在教室或其它活动场所,配上相应的说明文字、图片等,供同学们参考、学习,并相互沟通制 作体会

40、,接受他人提出的改进看法,增加对地貌的熟识;3、地球“ 变脸” 之谜 教学目标 1、能通过搜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2、会运用模型说明地貌变化的主要缘由;教学重点知道引起地貌变化的主要缘由;教学过程 1、猜想与假设;是什么引起了地貌的变化?同学会有诸多的猜 想和假设;给他们充分的争辩时间,将争辩出的缘由写在“ 小科学家 记录本” 上;2、方案与组织;挑选一个可能的缘由开展争辩,第一制定一份 详细的争辩方案,做好成员分工、材料预备,认真开展活动,验证猜想和假设的真实性;3、搜集资料;在争辩的过程中,搜集资料这个环节是必要的,教材显现了部分引起地貌变化的因素,同学们仍可以连续搜集资料,结合试验结果,

41、整理、归纳出争辩结论;4、模型与说明;得出结论后,在进行表达与沟通时,合理地运 用模型,可以取得更好的成效;比如,为了说明火山爆发是引起地貌 变化的一种因素, 我们可以按教材上的方法制作火山爆发模型;为了 说明陨石对地表造成的影响,也可以将一个玻璃球投向平整的沙坑,观看沙坑表面变化,等等;4、地球“ 变脸” 带来的 .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表面变化对环境的影响;2、明白常见的矿产资源;教学重点 明白地球表面变化造成的影响;教学过程 1、阅读与提问;地貌变化会对人体的生产生活、生物的进化、矿产资源的形成等诸多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教材用四幅图片说明白地貌变化的影响, 同学从中应当可以发觉地貌变化

42、的利与弊,并激发出进一步争辩的爱好; 老师再带领同学去搜集有关资料,用资料卡的形式进行整理;2、表达与沟通;出现沟通同学的资料卡,让他们相互学习制作体会,增加学问量;矿产资源是本课的一个学问点,要让同学知道地球上主要的能源矿产、 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明白我国资源分布的大体情形,并培养他们环保、节能的意识,把握其方法;3、拓展活动;“ 鉴别本地的岩石” 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教材没有将它作为必需完成的项目,有条件和时间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完成;“ 地壳的测量” 主要引导同学制作一个地震仪的模型,原理 和步聚并不复杂,要争取让同学们亲历一次这个活动;4、科学自助餐;关于避震的学问是同学自我防

43、护才能的一个重 要内容,同学们要懂得“ 避震空间” 的含义;最好能在老师的带领下 开展避震模拟演练; 发动同学回家后向家长宣扬这方面的常识,做到 有备无患;第六单元 兴奋游乐场 1、走进游乐场 教学目标 1、知道并能指认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力:风力、水力、重力、弹 力、摩擦力等;2、搜集有关力的学问,并用确定的形式在同学间沟通;教学重点组织好“ 力的大搜寻” 这一活动,调动同学以往的对力的熟识与 体会,通过同学间的表达与沟通,形成力的初步概念;教具预备一些游乐器材的模型;有关游乐场的视频素材或图片;教学过程 1、引入活动;带领同学到游乐场(或借助游乐器材)实地观看 与体验各种力的作用; 可以分成如

44、干小组进行竞赛,看哪一个小组找的力多;找出的力可以填在各组设计的表格里;教材中的样式,也可以另行设计;表格的样式可以参考2、表达与沟通;组织好这个活动可以比较充分地明白同学对力 的初步的、感性的熟识,为下一阶段力的教学找准教学起点;同学除 了可以在课堂上用语言进行沟通,仍可以用手抄报(打印稿亦可)的 形式进行沟通;2、蹦床里的学问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蹦床,弹弓等同学常见的游乐器材的体验,知道弹力、弹性的初步概念;2、通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大小有 关;3、培养敢于猜想、敬重证据、乐于合作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 通过对弹簧(或橡皮筋)的争辩形成对弹力的初步熟识;教具预备 弹

45、簧、橡皮筋、拉力器、测力计、直尺、木板、铁钉、锤子、剪刀;教学过程 1、引入活动;引导同学回忆玩蹦床时的感受,引出弹力的话题;由于五年级学校生一般都有玩弹弓或玩橡皮筋的体验,对弹力有比较 进而再让 丰富的感性熟识, 最好用橡皮筋做一个蹦床模型演示一下;同学通过试验进一步感受弹力,归纳出弹力与弹性的描述性概念;2、试验与验证;探究弹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的方法比较多,可 以用课本所示的方法,也可以用其它方法;3、总结与建模;引导同学沟通与总结试验结论,老师可以进行必要的指导, 最终归纳总结出弹力的概念模型:形变大小有关;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4、制作与验证;自制“ 火箭发射架” 的活动简洁好玩,易于成

46、功;最好用细弹簧来做“ 火箭发射架” ,用力使其超过弹性限度而无 法复原形变,进而得出在前述结论前加一个“ 在确定限度内” ,也可 以用一般的铁丝做一个弹簧,这样比较简洁使其拉伸后发生范性形 变,让同学观看这个不能复原原状的弹簧,得出“ 在确定限度内” 这 个限制性条件; 试射时确定要留意安全, 确定要提示同学把箭头对着 窗外或无人的地方, 千万不要对着人; 这个环节的意义在于对上面得 出的初步结论进行进一步的验证, 这对培养同学严谨的科学态度有着 重要的意义;5、拓展活动;让同学找一找生活中的弹力,旨在表达从科学走 向生活,走向社会, 加强教材与同同学活和体会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 进展的联系;

47、同学一般认为弹簧和橡皮筋等能发生明显的弹性形变的 物体才会产生弹力,其实弹力到处都有;比如,同学坐在凳子上,人对凳子的压力和凳子对人的支持力都是弹力;人推车时,人对车的力和车对人的力也都是弹力; 上述两个例子中只是由于相互作用的两个 物体发生的形变不明显而已;3、滑梯里的隐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滑梯等同学常见游乐器材体验,知道摩擦力的初步概 念;2、懂得在争辩多因素问题怎样运用“ 变量把握” 的方法;3、通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有关,仍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4、培养敢于猜想、敬重证据、乐于合作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 通过对滑梯(或斜面)的争辩形成对摩擦力的初步熟识;教具预备 木块、相同尺寸的木块两块、毛巾或布、测力计、量杯、水、绳 子等;教学过程 引入活动;引导同学回忆玩滑梯时的感觉,引出摩擦力的话题;通过学问链接的形式给出摩擦力的描述性概念和摩擦力产生的缘由;2、试验与证据;用图示的方法争辩摩擦力是比较简洁易行的,关键是用把握变量 法来设计试验;关于把握变量法,同学已经使用多次,但老师仍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